百强名校全国卷一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1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8257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8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强名校全国卷一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1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百强名校全国卷一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1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百强名校全国卷一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1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百强名校全国卷一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1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百强名校全国卷一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1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百强名校全国卷一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1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百强名校全国卷一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1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百强名校全国卷一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1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百强名校全国卷一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1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百强名校全国卷一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1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百强名校全国卷一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1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百强名校全国卷一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1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百强名校全国卷一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1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百强名校全国卷一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1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百强名校全国卷一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1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百强名校全国卷一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1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百强名校全国卷一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1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百强名校全国卷一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1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百强名校全国卷一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1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百强名校全国卷一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1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百强名校全国卷一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1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docx

《百强名校全国卷一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1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强名校全国卷一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1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百强名校全国卷一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1 第4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docx

百强名校全国卷一高考历史模拟试题1第4讲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

【百强名校】全国卷一高考历史模拟试题1

第4讲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注释)

1、1787年10月25日,国会议员怀特在致布朗的信中说“如果从他们这各自的遐想的独立之中,却生出许多倾轧顽强,各自为政的主权州来,我们共同的利益还有什么指望呢?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当时美国各州已一致通过1787年宪法  B.已经建立联邦制共和国

C.资产阶级的利益没有得到宪法保障    D.主张建立中央集权政府

【答案】D

【解析】

2、英国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使老问题有了全新的意义:

18世纪政治家想的不是如何取消对议会的需要,或如何压垮它。

相反,他们不得不考虑如何去操纵它。

”材料表明,18世纪英国(  )

A.议会成为国家政治中心B.议会内部斗争成为政治生活的常态

C.议会与王权的矛盾不复存在D.形成了内阁与议会互相制衡的局面

【答案】A

【解析】

3、“美国联邦宪法(TheConstitution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是联邦党人试图造就

的结果。

其中的‘constitution’一词,主要内涵是指经由人民约定而形成的根本大法,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政治原则而不是各个政治共同体的随意联合或结盟。

”材料中的

处应该填写(  )

A.中央权威B.邦联政治C.人民主权D.民主共和

【答案】C

【解析】

4、下表描述了英国经济领域的发展状况(源自高德步、王钰编著的《世界经济史》)。

这对英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

A.加快了人口大规模流动B.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

C.重工业主导了国民经济D.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

【答案】B

【解析】

5、以下两种方式决定现代英国政府可否继续执政,第一种,首相明确地要求平民院就它是否信任政府举行表决;第二种,领衔反对党的领袖明确地向平民院提出对政府的谴责案即不信任案。

两种方式均需要平民院举行表决,以简单多数形成其态度。

英国的这种政治体制(  )

A.保留了一定的封建残余B.确保了议会的集体统治

C.避免了国王的权力扩大D.保证了议案的有效通过

【答案】B

【解析】封建残余主要指英国保留了君主,材料中并未提及,故A项错误;据材料“两种方式均需要平民院举行表决,以简单多数形成其态度”确保了议会的集体统治,体现了英国政党政治下议会对权力的制约,故B项正确;材料中只体现了议会对首相权力的制约,没有提到国王,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议案的通过程序,故D项错误。

11.【题文】写于1851年到1856年问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记载,大革命后的法国官员免责制盛行、人民痴迷做公务员、富人免税穷人纳税、审批文件通常要等两三年才能完成、农民进城导致地价飞涨等。

这些记载从侧面反映出(  )

A.法国的旧制度没有受到根本的冲击

B.大革命并未完成建设理想社会的使命

C.共和制的确立激发了人们的参政热情

D.民主共和在当时的法国尚未深入人心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革命后法国先后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和共和政体,其旧制度是遭到根本改变的,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法国大革命后贵族阶层依然享有特权,说明大革命所想建立的平等社会并没有实现,故B项正确;材料中可以看出,人们积极参政的原因是实行官员免责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民主共和思想是否深入人心,故D项错误。

6、美国史学家海斯·穆恩·韦兰在《世界史》中写道:

“大多数制定宪法和把全国政府置于宪法之下的人,如华盛顿、约翰·亚当斯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都倾向于贵族政治,而不是民主政治。

他们不信任平民——他们的目的在于把民主政治和贵族政治平衡起来。

”“他们不信任平民”的原因是(  )

A.“他们”不是平民的代表B.民意与效率具有背离性

C.贵族政治不需要平民D.反对直接民主思想

【答案】B

【解析】材料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倾向于贵族政治,而不是民主政治”,他们认为民意会降低政府的行政效率,所以“他们不信任平民”,“不是平民的代表“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他们对平民参政的效率表示担忧,故B项正确;贵族政治不需要平民说法不符合实际,故C项错误;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在材料中都未涉及,故D项错误。

7、在一场内战中,全国分为两个阵营。

战后,战胜阵营主张:

各邦人民不仅是邦的公民,也是联邦公民;邦政府未经法律程序,不得剥夺该邦人民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但“法律程序”须由联邦政府制订。

这场战争是(  )

A.英国光荣革命B.法国大革命C.美国独立战争D.美国南北战争

【答案】D

【解析】提取材料关键字“内战”“战胜方主张“邦政府未经法律程序,不得剥夺该邦人民的生命、自由或财产”可见材料描述的战争为美国南北战争,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家并非联邦制,故A项错误;法国也并非联邦制,故B项错误;美国独立战争为美国推翻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并非内战,故C项错误;美国南北战争后,公民的权利进一步明确,联邦政府法律的至上性被再一次强调,故D项正确。

8、“作为现代宪法的基础的一些普遍原则,即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已在新英格兰的法律上得到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

这些原则是:

人民参与公务,自由投票决定赋税,为行政官员规定责任,个人自由,陪审团参加审判。

所有这些,都未经讨论而在事实上确定下来。

”该材料反映(  )

A.《权利法案》确立了现代社会的自由原则

B.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现代法治原则

C.英国式的民主自由在空间上的延伸

D.英国的宪政走在时代的前列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

“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在“新英格兰”确立,指的是民主共和原则已经在英国的北美殖民地确立起来,《权利法案》为英国的法律文件,与材料内容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的意思是英国的民主并不彻底,故B项错误;美国的民主共和制进一步发展了英国的民主自由,故C项正确;材料认为美国的民主宪政比英国更加先进,故D项错误。

【答案】C

9、主持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而消除自由,那就象灭绝空气一样荒唐”。

这说明(  )

A.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

B.美国的民主政冶应该保护党争和自由

C.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

D.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应用排除法解题,题干中关键词有“对人性黑暗的承认”、“自由”,强调自由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民主政治导致党争,而是自由孕育党争,故B项错误;材料没提到两党制,故C项错误;材料没讲到政党政治对美国的影响,故D项错误。

10、美国大法官杰克逊说:

“如果在我们宪法的星空上有一颗不变的星辰,那就是无论是政治、民族主义、宗教,还是其他舆论的问题上,没有任何官员,不管其职位高低……也无权用言语或行动来强迫公民表达他们的信念。

如果有什么情形允许这一例外,那么我们现在决不允许它们发生。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尊重美国司法独立B.尊重公民的言论、信仰自由

C.重申三权分立原则D.强调宪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答案】B

【解析】提取材料主旨信息“无权用言语或行动来强迫公民表达他们的信念”,这体现了美国宪法对公民言论、信仰自由的捍卫,材料未提到司法独立,故A项错误;“尊重公民的言论、信仰自由”符合题干的意思,故B项正确;三权分立原则不适用于民众的自由,故C项错误;未提及宪法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故D项错误。

11、“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意思是说:

(在民主宪政的框架内)即使是两个魔鬼,也可以友好相处且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程度。

这句格言形象典型地概括了民主宪政的基本特点。

其关键核心是民主宪政可以(  )

A.改变人,使之友好相处B.提高公民的参与程度

C.将作恶减少到最低程度D.有效地限制权力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认知、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两个魔鬼”友好相处又相互制约,反映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与核心,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主要特点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改变人,使之友好相处不能体现民主政体的特征,故A项错误;公民的参与度在材料中没有涉及,也不能说明代议制的特点,故B项错误;将作恶减少到最低程度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两个魔鬼”相互制约,有效地限制权力,故D项正确。

12、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道:

……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

……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和完善这种遗产。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B.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制内阁

C.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

D.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答案】A

【解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和完善这种遗产”反映了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并有所完善,故A项正确;美国联邦政府具有独立性,政府、国会、法院相互制约,英国的内阁要对议会负责,故B项错误;美国的总统对宪法负责,不对国会负责,故C项错误;英国内阁权力的膨胀不是通过宪法加强,故D项错误。

13、美国vocativ网站组织专家对美国历任总统600多次公开发言、演讲进行语言可读性测试。

将每场发言评级,4分代表演讲内容可以被4年级学生理解,12分代表内容可以被高中毕业生所理解,而15分代表内容可被大学毕业生所理解,21分代表内容可被博士毕业生所理解。

结果如下。

对材料分析理解正确的是

部分总统演讲得分

总统

最低分

最高分

华盛顿

10.7

21

林肯

7.5

21

克林顿

5.9

12.1

小布什

8.1

11.6

奥巴马

7.5

11

①从精英政治走向大众政治②总统演讲水平越来越差

③演讲内容越来越通俗易懂④华盛顿总统的威望最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解读表格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表格材料中美国历任总统600多次公开发言、演讲进行语言可读性测试中总统演讲的得分可以判断出“从精英政治走向大众政治”“演讲内容越来越通俗易懂”,总统演讲水平越来越差不符合史实,华盛顿总统演讲打分最高的得分不能说明的威望最高,故②④错误,选择B符合题意。

14、钱穆说:

“如今美国,大学最早全由教会创立,如哈弗,如耶鲁皆是。

其建校全在美国开国前。

美国总统主持全国行政,大学则不在管辖下。

美国开国已两百年,逐渐有州立大学之创建,但迄今仍无国立大学。

”材料主要说明(  )

A.美国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府B.政教分离使美国无国立大学

C.美国总统掌握部分行政大权D.美国各州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答案】B

【解析】美国的大学最早全教会创立,总统虽主持全国行政,但大学不在其管辖之下,说明美国呈现出政教分离的特点。

15、钱承旦说:

“‘光荣革命’建立起一个以议会为工具进行统治的多元寡头政府制度,操纵这个政权的是一二百个贵族,他们是乡绅地主和大商人集团的联盟。

”以上材料说明(  )

A.光荣革命并没有带来社会的巨变B.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超过了王权

C.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寡头政治D.光荣革命使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光荣革命’建立起一个以议会为工具进行统治的多元寡头政府制度,操纵这个政权的是一二百个贵族,他们是乡绅地主和大商人集团的联盟。

”可分析出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之间的妥协。

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王权与议会权力的关系,C项不符合英国的政治体制,材料只是强调光荣革命之后的英国政治的特征,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以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为标志。

16、有学者指出:

“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

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这种怪相被打破得益于(  )

A.责任内阁制的正式形成

B.两党制的充分发展

C.1832年议会改革的实施

D.英国宪章运动的推动

【答案】C

【解析】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

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再次掀起改革运动高潮。

适应了工业革命需要,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

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防止独裁统治,还得以和平方式解决利益纠纷,避免暴力冲突。

所以说,“……,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这种怪相被打破得益于:

1832年议会改革的实施,答案选C。

17、“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

”麦迪逊这一主张在美国政体建构中得到落实,美国为此设置了(  )

A.总统主持的内阁B.联邦最高法院

C.联邦参议院D.两党制政党制度

【答案】C

【解析】从题文信息可以看出美国为了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即实现与众议院的议员们相互制衡,必须再设置一个机构,这个机构就是联邦参议院,故C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排除;B项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8、沃尔特·白芝浩(1826年—1877年)在比较英美两国政制中“最高权威机构”的区别时,他指出,美国的最高权威机构不是单一的,而英国是单一的。

英国的“单一性”表现在(  )

A.国王为世袭元首,是英国国家的象征

B.议会掌立法权,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经济政策

C.首相有权解散议会,进行重新选举

D.内阁成员在大政方针上必须与首相共进退

【答案】B

【解析】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各国发展中出现过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

美国的是“三权分立”模式;英国的是“君主立宪制”模式。

美国三权分立具有制约制衡性,不是单一的具有权力机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议会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经济政策,“大权独揽”显现出了它的“单一性”,所以答案选B。

19、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对于一个联邦的持久存在,必要的文明同质性不亚于各成员的结盟需要。

……有一个事实令人羡慕地便利了美国建立联邦政府。

各州不仅有大致相同的利益、相同的起和语言,而且处于相同的文明水平。

这便使它们的联合几乎永远成为容易的事情。

”这表明(  )

A.独立战争后邦联政府被联邦政府取代的必然性

B.地区文明的同质性是联邦政府持续存在的保障

C.美利坚民族的产生是联邦政府建立的基本条件

D.政治体制的确立与改变必须结合本国实际情况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中“必要的文明同质性不亚于各成员的结盟需要”“各州不仅有大致相同的利益、相同的起和语言,而且处于相同的文明水平”等信息说明美国各州之间具有地区文明的同质性,这也是美国形成联邦制的重要条件,故B项正确。

20、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说:

“当我考虑到这场革命摧毁了那样多与自由背道而驰的制度、思想、习惯,另一方面它也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它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

”其主要阐述的是(  )

①.革命的彻底性所带来的弊端②.主张由君主来完成革命

③.民主和自由的矛盾④.主张人民自行起来革命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③④

【答案】A

【解析】

21、“如果政府禁止人们追求自身利益,那就剥夺了政治自由,如果任人们无约束地追求自身利益也同样存在巨大的危险,这将会以牺牲国家与社会的公益为代价换取少数人的利益。

”这就是“麦迪逊难题。

”美国宪法中有助于破解这一难题的设计有(  )

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与制衡 ②实行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③总统和议员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④通过修正案保障个人权利与自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注释)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可决弹劾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须副署之。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族临时约法》

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应操之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公议院……(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济、制度、天性、观念和习惯中毫无根基。

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

……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

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易中天《我们的反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部宪法文件不同特点和实践结果的差异,并说明实践结果差异的原因。

【答案】特点:

《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1787年宪法则实行总统制。

《临时约法》规定了人民的权利,而1787年宪法忽视了人民的权利。

《临时约法》体现了种族的平等,而1787年宪法则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结果:

《临时约法》遭到北洋军阀的破坏,民主共和没有真正实现,1787年美国宪法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原因:

中国封建主义根深蒂固,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照搬西方模式,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美国有着民主的传统,崇尚法制,1787年宪法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而《临时约法》缺乏根基。

【解析】

23、(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宪法规定美国采用联邦制,联邦政府只拥有在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而其余未列明的权利都属于各州或者人民;美国宪法以及国会通过的法律的效力高于其他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规定;人人都有平等地获得法律保护的权利;根据产生方式的不同,各种政府官员在权力上有着不同的限制;立法权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的下级法院。

——节选自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及其修正案内容

材料二政治里面有两个潮流,自由太过,则成为无政府;秩序太过,则成为专制。

数千年的政治变更,不外乎这两个力量的冲动。

(中国古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弹劾权是自由与政府间的一种最良善之调和法。

(美国)国会有了弹劾权,那些狡猾的议员往往行使弹劾权来压制政府,弄到政府动辄得咎。

在美国各州,有许多官吏是由民选而来。

……(但)必有若干财产才有选举权,没有财产的就没有选举权;且选举亦可能作弊;而对于被选的人亦没有方法可以知道谁是适当。

我们中国有个古法:

考试。

在共和时代考试则亦不可少。

——孙中山1921年3月20日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及其修正案体现出的民主原则。

根据材料二分析,孙中山认为美国的政治有何弊端?

(8分)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孙中山政治主张的看法。

(3分)

【答案】

(1)原则:

联邦法律至上;分权制衡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分,答出两点即可)

弊端:

国会弹劾权影响政府行政效率;选举权有财产限制,且无法避免舞弊现象;选官缺乏科学有效的标准。

(4分,答出两点即可)

(2)看法:

孙中山提出把监察权(或弹劾权)从立法权中分立,把考试权(或选官权)从行政权中分立。

(2分)其进步性在于在借鉴西方政治文明的同时,注重同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优点相结合。

(1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如“其局限性在于没有看到政治体制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解析】

(1)第一小问考查获取与解读历史材料能力,据材料一“美国宪法规定美国采用联邦制”和“美国宪法以及国会通过的法律的效力高于其他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规定”可知美国联邦法律至上,据材料一“人人都有平等地获得法律保护的权利”可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据材料一“立法权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的下级法院”可知分权制衡原则;第二小问考查获取与解读材料能力,据材料二“(美国)国会有了弹劾权,那些狡猾的议员往往行使弹劾权来压制政府,弄到政府动辄得咎”可知国会弹劾权影响政府行政效率,据材料二“(但)必有若干财产才有选举权,没有财产的就没有选举权”可知选举权有财产限制,据材料二“选举亦可能作弊”可知选举无法避免舞弊现象,又据材料二“对于被选的人亦没有方法可以知道谁是适当”可知美国选官缺乏科学有效的标准。

(2)本小问考查对获取与解读材料能力,据材料二“(美国)国会有了弹劾权,那些狡猾的议员往往行使弹劾权来压制政府,弄到政府动辄得咎”可知孙中山提出把监察权(或弹劾权)从立法权中分立,据材料二“选举亦可能作弊;而对于被选的人亦没有方法可以知道谁是适当”和“在共和时代考试则亦不可少”可知孙中山提出把考试权(或选官权)从行政权中分立,又据材料二“(中国古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弹劾权是自由与政府间的一种最良善之调和法”和“我们中国有个古法:

考试。

在共和时代考试则亦不可少”可知孙中山看法的进步性在于在借鉴西方政治文明的同时,注重同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优点相结合。

24、(18分)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世纪80年代的美国在政治上是特别得天独厚的:

那里既有继承自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又有从法国启蒙运动中吸收了许多英国所没有的有关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理念——在后一方面,美国人在殖民地时代和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显然起过重大作用,它为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试验方面实现对英国的重大超越提供了可能。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选区调整和各选区议员名额重新分配简表

选区

议席分配

56个不到2000人口的选区

取消111个议席

31个有2000—4000人口的选区

取消32个议席

新兴工业城市选区

获得65个议席

北方郡选区

获得65个议席

苏格兰和爱尔兰选区

获得13个议席

(注:

表中取消的143个议席分配给了新兴工业城市、北方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