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2609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

《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doc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论证报告

【摘要】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是学校开发新专业的前提。

通过与业界的多家机构进行接触,深入地与网络公司的专家及技术人员进行了交流以及对网络维护、网络工程建设的人才需求与目前的相关教育、培训环境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调研,我校信息工程专业部拟开办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关键词】网络技术可行性调查

一、专业教学改革的行业背景和社会背景

1.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进行专业教学改革,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1)长三角地区是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与经济水平相适应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迅猛发展。

但据调查许多企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应用于文字处理方面,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这种状况是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步伐。

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性人才十分缺少。

高级的专业人才主要从事专业方向的设计及应用,而一般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用人员希望有一个介面友好、操作简单、功能完善的应用平台,并有需要享受良好服务的愿望。

高素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型人才正好能胜任这方面的工作,他们能开发出一些基础程序扩大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和降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操作难度,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系统及网络的维护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在互联网上为企业的形象和产品的宣传以及信息的收集提供帮助。

完善各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急需高素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高素质的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性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2)突出专业培养的应用特色,是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校承担为常武地方和社会各行业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为办好计算机网络技术类专业,先后组织专人深入企业、科研单位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公司进行调研,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和行业特点,决定对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施改造,其专业的培养突出了高级应用的特色,适应了IT行业和市场的需求。

2.专业教学改革,是专业教学实践的必然结果。

我们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中发现,一是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专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教材和教学设备、师资状况应更好地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技术发展的要求。

二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形成计算机网络技术技术应用职业岗位群,单一的专业培养目标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技术应用市场的需求。

三是岗位分工越来越细,岗位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多。

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类各专业必须采取多专业方向的改革措施。

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正是在总结多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实践经验,实现专业教学改革,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要。

所以,如何更好地优化教学内容和专业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级应用性人才,已是该专业建设和改革的首要任务。

3.专业教学改革,是适应国家信息产业(IT)发展的必然结果。

根据市场分析,在我国,IT行业存在专业划分不合理、人才结构不合理等现象。

IT行业的人才结构应该是宝塔形的,位于宝塔顶部的是高级人才,包括高级开发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宝塔底部的则是大量基础人才,但现在我国状况恰好相反,为中间大、两头小。

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和大量培养软件工程师是当务之急。

因此如何改变我国IT行业存在的“高能低用”的现象,如何更好地优化教学内容和专业培养体系,进行专业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行业需求从事基础工作的专门人才,是适应国家信息产业(IT)发展的必然结果。

4.专业教学改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使用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原来不管大学、大专,基本上都是学科型的培养模式,要求在学校期间,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是重理论轻实践;毕业分配进入社会后,经过不断地岗位锻练才能适应岗位。

尽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基础扎实,有发展后劲,但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造成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浪费;其次真正适应岗位需要的人才培养周期比较长,人才的培养不能适应相应的岗位群,培养的人才专业技术能力不高,影响整个社会和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因此加快专业改革,尽快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社会需求预测分析

1.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具有稳定和发展的社会需求。

当前市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网络技术人才正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许多企业不得不聘用一些相近专业的毕业生。

网络方面的技术人才又占到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专业的40%,据业内人士分析在今后几年该比例还将增加。

长三角地区人才市场急需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领域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如下: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软件开发,程序员,软件测试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系统规划、安装与配置,网络工程施工与管理,网络的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网站建设,项目管理,产品销售,信息集成、组织、处理、制作、发布与运营,电子商务平台管理,电子政务平台管理等。

(1)长三角信息化建设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旺盛。

随着我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展开,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机遇。

政府网、企业网、校园网建设方兴未艾。

目前,全区已建成集约化市政通信管道600公里管程,敷设政府通信光缆达3000纤芯公里;全区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2.5G,互联网用户数达10万户;信息化综合指数达到了72.28,增长了27%。

重点投资建设以一个专网、一个平台、二个网站、六个中心、多个应用系统为基本框架构筑的电子政府。

区政府办公自动化光纤专网已实现了信息中心与全区32个职能部门和2个镇(街)的光纤联网,该专网目前已有2100多个信息点,1200多台电脑终端,随着光纤的不断铺设,网络还将不断扩大。

将来要实现全区光纤联网,实现镇村办公自动化联网。

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创造了许多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方面的就业岗位。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

虽然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事业单位和家庭中的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员一般都只懂得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操作,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这种状况是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步伐。

高素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型人才正好能胜任这方面的工作,他们能开发出一些基础程序扩大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和降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操作难度,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系统及网络的维护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在互联网上为企业的形象和产品的宣传以及信息的收集提供帮助。

完善各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急需高素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高素质的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性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3)人才市场也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高级应用人才。

近两年就业市场上最火爆的专业当属与IT业相关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电子等信息类专业。

据统计江苏等省市接收人数最多的专业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类专业,这些专业毕业生占上述省市接收毕业生总数的5%以上,高据榜首。

原因如下:

①信息化浪潮是世界趋势,不可阻挡;②新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必须依托信息化;③我国正在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信息化产业将得到大力支持和突飞猛进的发展。

2.人才质量需求调查分析。

我校对多个相关企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类人才质量要求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三类岗位群对现代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有充分和长远的社会需求:

一是程序设计类,二是多媒体类,三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类。

用人单位反映,大学以上的毕业生具有较深的理论基础,但动手能力较弱;中专和技校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理论知识水平较低;而大学本科生从事基础软件开发和网络管理又大才小用浪费人力资源,中专和技校生从事相关工作又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很难适应相关岗位的需要。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岗位需要的是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较快适应生产和管理岗位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3.人才数量需求调查分析。

江苏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总需求专业排序

序号

专业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1

网络、通信类

3492

4328

6963

8017

9318

10435

2

计算机网络技术

3105

4414

6945

8580

8964

9066

区各行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人才需求数量调查统计表

单位

人数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中小学

30

35

40

45

政府

20

23

27

29

国有企业

23

29

35

38

民有企业

38

45

50

58

外资(合资)

40

44

45

50

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行业

65

70

76

80

合计

216

246

273

300

三、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1.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部制订的有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文件精神,遵循高技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市场规律,以新时期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来指导本专业的教学改革,体现高技人才培养的六个基本特征,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

(1)改革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改革陈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建立21世纪需要的符合高技教育规律的、科学先进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现行脱离经济社会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适应行业的需要,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体现高技教育基本特征、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要深入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规律,摒弃以学科为中心,树立能力本位的思想;加强技术应用能力、尤其要注重创新能力、关键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厚基础、宽口径;精专业技能,重个性。

(3)改革课程与教学体系

改革现行理论脱离实际的课程和陈旧的教学内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重组和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反映信息行业的新成果、新设备,理论教学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重建理论教学体系。

探索建立有利于培养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的相对独立,并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改革现行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

改革过去单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采用启发式、引导探究式、发现式等并辅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如采用多媒体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等灵活多样的适合高技教育的教学模式。

改变教师队伍理论知识较强、实践知识相对较弱的知识结构,建设一支适应高技教育特点的具有时代性、层次性、专兼结合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素质型”师资队伍。

改革过去那种只注重工作管理的方式,推行目标管理、项目管理,强化激励管理。

以管理促进步、促提高。

改革单一的课程考试模式、闭卷考试方法和着重书本知识的考试内容,建立有利于知识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考核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既考理论、又考实践,探索多种方法、多种途径的考试模式。

包括设计、答辩、讨论、调研、制作、开卷、闭卷等。

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考核。

既考学得怎么样、又考老师教得如何。

条件成熟时,将国内、国外机构认证同课程考试相结合。

建立专业教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和校外实训基地,走产学研相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之路。

通过以上改革,构建体现本专业特点、科学实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

其中要有明确的质量评估方法和评估体系,以及与培养模式配套的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教材及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多方面的工作要做。

通过3-5年的努力,把本专业办成省级重点专业,并以此带动其它专业建设。

四、师资队伍

专业部目前拥有一支高水平、双师素质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队伍。

专业部一直非常重视该专业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多次选派人员到高校深造或到IT企业生产实践,现有高级教师3名,聘用了2名教授及副教授为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加强了与生产第一线的紧密结合。

1.现有师资队伍情况

序号

姓名

专职或兼职

学历

职称

职业资格

1

姚强

专职

本科

高级教师

高级工程师

2

吴仁玉

专职

本科

高级教师

程序员

3

纪伟娟

专职

硕士

高级教师

网络技师

4

徐英

专职

本科

高级教师

网络技师

5

黄双燕

专职

硕士

高级教师

制图技师

6

沈荷英

专职

硕士

高级教师

电工技师

7

黄斌

专职

硕士

中学一级

制图技师

8

王钦国

专职

本科

中学一级

网络技师

9

谢峰

外聘

硕士

助理研究员

网络技师

10

王琳

外聘

硕士

副教授

维修电工技师

2.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目标:

抓好“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的培养,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师资结构,适应专业改革的要求,淡化基础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理论课教师和实训课教师的界限,逐步实现一专多能,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通过内培外引和聘请现场专家多种途径,改善目前师资队伍状况。

五、实验实训室建设

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的教学基础设施完善,实验/实习/实训设备齐全,各项系统功能完善。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用实验/实训室(10个),专业部共有教学用计算机网络技术500余台(目前专业部1000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的设备投入在逐年加大。

同时,我校建立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教学环境,并在实施“数字化校园工程”。

1.现有主要实验实训室情况表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主要功能

主要设备

价值

(万元)

1

模拟电子实验室

常用电子仪器的应用,负反馈放大器和运算放大器等各种电子线路实验实训

直流稳压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晶体管图示仪、各类电子测量用仪表等。

20

2

多媒体机房

图形图像软件教学、动漫软件教学

计算机网络技术30台,

路由器、交换机12套

40

3

网络布线实训

综合布线方案设计

大楼综合布线施工

综合布线测试验收

电工工具箱20套

电动工具6套

FLUKE网络测试工具

80

4

装机实训室

电脑组装、调试、网络操作系统使用、维护、管理等实验实训

微机48套,主板、显卡、CPU等散件10套及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 测量仪表。

40

5

网络实训室

局域网安装、调试、网络操作系统使用、维护、管理等实验实训。

计算机网络技术30台,

路由器、交换机12套

80

2.建设目标

满足专业教学计划中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的需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建立国内领先、具有特色的实验室,不断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科学含量。

3.建设规划

待扩建和新建的实验实训室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主要功能

主要设备

价值(万)

完成时间

1

计算机网络技术外设及网络设备维护实训室

显示器等外设备维修

网络设备维修

芯片级维修工具25套

液晶显示器30套

笔记本散件30套

60

2012

六、实践性教学基地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目标:

通过2-3年努力建设,建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技术先进,方案合理的实践教学基地。

形成硬件实验室、网络实验室、多媒体教学机房、远程教学网络相配套的实验、实训中心。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目标:

校外建成教学、生产、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相对稳定的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为了适应专业部的不断发展,学生不断增加的需要,在我校现有5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计划到2013年再建成3个校外实训基地,形成系列实训基地。

具体规划如下:

校外实训基地规划表

序号

实训实践基地名称

主要功能

有否

协议

建设状况

1

西太湖国际智慧园

网络维护、软件开发

已建成

2

江苏银晶光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络系统集成

已建成

3

常州万能达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应用

已建成

4

常州市中盈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综合布线

已建成

5

常州市远望计算机有限公司

网络维护、软件开发

已建成

6

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系统集成

已建成

7

常州福兴电器有限公司

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应用

已建成

8

常州市恒达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综合布线

已建成

9

常州志冠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应用

已建成

10

常州市远望计算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系统集成

已建成

11

生产企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

待建

12

学校

计算机网络技术

待建

3

政府部门

信息化建设

待建

七、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结合素质+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的培养要求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构建“一个狠抓、两证结合、三不断线”的人才培养模式。

1.一个狠抓

“一个狠抓”,即狠抓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建立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强化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

2.两证结合

“两证结合”,即实行学历教育与认证教育相结合,在狠抓学历教育的同时,强化对学生的认证教育,要求每位学生获得劳动部门的中级/高级工证书同时获得一个行业认证证书。

3.三不断线

“三不断线”,即文化基础教育不断线、技能培养不断线、职业素质培养不断线,以此培养既有文化基础,又有职业技能,同时具备较中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八、结论

当前,我校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条件已具备。

条件如下:

我专业部是在江苏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省级示范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基础上,根据目前市场发展的需求开设的。

已积累了多年的教学经验,师资力量强、实习实训条件优越,学校对专业部的支持力度大,招生就业渠道宽。

同时,我校还对该专业逐年投入。

综上所述,我专业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软硬件条件能满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开设需求,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可行的。

信息工程专业部

2009年5月10日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