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数的认识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2623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数的认识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各数的认识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数的认识课后反思.docx

《各数的认识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数的认识课后反思.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各数的认识课后反思.docx

11-20的认识课后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看似简单,其实很难把握。

教材、教参、教案看了好几遍,感觉还是很模糊!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教材第七单元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

数11至20各数、读数和写数、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我教学的内容是数11至20各数的认识第一课时。

上好这节课有三大难点需要突破:

  1、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如何关注,数的组成如何突破。

现在的孩子其实大都会数、会写11—20各数,也了解这些数有关的知识,我们怎样在课堂上去关注孩子的现有学习基础,从而突破本节课各数的组成。

  2、“十进制”概念的建立。

  3、学生数感的培养。

 针对以上三点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第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处理教学好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水平,对11-20各数的数数,我没有花时间教学生,而是让学生直接参与数物体个数,如数铅笔等。

又如通过看直尺读数及对数字娃娃提问题、比较数的大小等一系列教学的活动,都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领悟知识。

 第二、“十进制”概念的建立。

  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

围绕“怎样摆放让别人能很快地看出是11根”这个问题,学生自主地动手操作摆小棒,汇报交流,呈现出多种摆的方法,学生各抒己见,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

通过比较体验,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的.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教学设计,突破了10个一就是1个十的难点,从而理解了数的意义,建立正确的数的概念,为培养数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三、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数学地思考。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

对此我安排了相应的活动,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如通过“猜一猜”,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当然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

只有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生活中感受知识,巩固数感。

又如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11-20各数,学生马上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学生这分分秒秒地思考,反映出他们对数的兴趣,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将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主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

当然培养数感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只能说在这节课设计的各个环节努力地体现这一目标。

不足之处:

“十”的概念没有深入人心。

在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在认识11时,请同学们摆出11根小棒,很多学生都把一捆小棒打开,重新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有的同学重新用皮筋扎起来,有的学生则仍然采用左边10根,右边1根的摆法。

我起初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会这样?

考虑再三,觉得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十”的概念没有建立好,没有对多种摆法进行及时的优化。

我应该通过比较、探讨、交流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建立1捆就是一个“十”的概念。

自然,“11—20”各数的组成,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只要拿出1捆再加上几根就可以了.在课堂上,虽然我发现“十”的概念建立得不理想,但是碍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继续探究,而是按照原来的设计继续进行教学。

我想:

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的关注学生,真正的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是一个值得我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