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安全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2663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安全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六年级安全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六年级安全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六年级安全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六年级安全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六年级安全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六年级安全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六年级安全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六年级安全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六年级安全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六年级安全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六年级安全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六年级安全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六年级安全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六年级安全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六年级安全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六年级安全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六年级安全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六年级安全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六年级安全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安全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六年级安全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安全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安全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活动一:

小学的故事

学生扮演小雪,讲述小雪的故事

学生讨论:

为什么同学们不愿和小雪交往呢?

学生谈感受

交往能力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生存能力,也是未来人才的必备之一,每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善于交往的人。

活动二:

交往有妙招

表演情景剧《小丽的故事》

安排学生表演事先排练好得情境,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和小丽交往呢?

当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她是怎样做的?

当朋友生病的时候,他是怎样做的?

当遇见新同学的时候,他是怎样做的?

当朋友把他的作业本弄脏了,他是什么态度?

(1)分组讨论以上问题,并相互交流

(2)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与人交往的?

活动三我懂交往

1、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五大原则

2、懂得怎样与人交往,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涉及到学生自身的问题,学生们讨论比较积极,效果很好。

这种玩笑开不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知道开玩笑过火所导致得严重后果,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教育学生不参与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学会与他人正常交往。

3、让学生懂得自觉遵守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课前准备:

活动过程:

一、讲“恶语伤人”故事案例,谈体会。

1、学生讲故事案例

2、讨论:

通过这些故事,你体会到了什么?

3、小结:

人与人之间要友好相处、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尊重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不拿他人的缺陷、弱点开玩笑。

希望同学们懂得:

开玩笑过火,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是不道德的。

二、讲恶作剧酿苦果案例,吸取教训。

1、学生介绍案例

2、学生讨论认识恶作剧所产生的严重后果。

生活中的恶作剧,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恶果,给他人、给社会造成危害,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三四而后行。

三、深刻反思,庄严承诺

想一想,哪些玩笑不能开?

哪些行为属于恶作剧?

请写出自己的承诺:

我们绝不开这种玩笑!

决不搞这样的恶作剧!

四、阅读拓展

开玩笑“七忌”

教学反思:

学生们对本课的一些案例都认真的进行了学习,谈了自己的体会,收获很大。

拒绝校园暴力

1、知道怎样正确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不激化矛盾,形成和解决学生之间纠纷的意识。

2、形成在遇到危及自身安全的情况是应及时告知老师、家长和警察的意识,掌握必要的求助方法。

3、认识校园暴力的危害,掌握与校园暴力作斗争的方法与技能。

收集有关校园暴力的案件

一、校园暴力害人害己。

1、读少年犯写给父母的信,评论:

为什么他会成为一名少年犯?

2、介绍校园暴力

3、学生讲述收集的有关校园暴力的案例,并进行深入讨论。

4、讨论交流:

在我们身边有没有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有哪些危害?

5、小结:

校园暴力其实是一些恶习日积月累导致的,是校园生活中不和谐的音符,其危害和后果是极为严重的,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构成巨大的威胁。

二、我该怎么办?

1、情景模拟展示:

(使学生明确如何沉着、冷静、理智的处理问题)

如何避免和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使学生掌握正确处理事情的方法和技能)

一个懂得保护自己和爱惜生命的孩子,是不会伤害别人的身体和心灵的。

只要我们学会倾诉,懂得交换角色,做事前能掂量掂量,校园暴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同时,我们还得有明确的是非观念;

避免做出违背道德和法律法规的事情。

三、如何面对校园暴力

1、教师讲述应对校园暴力的具体案例,请学生讨论:

哪种方法可行?

为什么?

加入你是案例中的人物,你会怎么做?

当你遇到危及自身安全的校园暴力事件时,你会如何应对?

2、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及做法,教师适当点评。

当我们遭遇校园暴力时,千万不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

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但最还不要进行正面搏斗,以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可以采取及时告知老师、家长的措施,有必要时要寻求法律的保护。

切记:

不能以暴制暴、以牙还牙,恶意报复只会导致雪上加霜。

四、阅读拓展:

学生们自导自演了情景对话,并纷纷对问题惊醒了讨论,提出了解决措施。

远离毒品关爱生命

1、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识吸毒行为,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2、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

3、自觉与涉毒违法犯罪作斗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生的观看vcd《毒魔缠身》谈观后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

二、什么是毒品及毒品的种类。

1.谈话:

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毒品,那什么是毒品呢?

毒品都有那些呢?

谁能说一说呢?

2.讲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3.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自由谈话。

(三)、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四知道:

知道什么是毒品;

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

知道毒品的危害;

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惑的影响。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

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养成良好的行为,杜绝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6、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坚决不再吸第二次。

(四)、教师总结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要正确地认识毒品,远离毒品。

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

时刻记住,一旦惹上毒品,必将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毒品这东西一碰都不能碰。

(五)、反思:

1、课后学生搜集身边的有关毒品危害人类的案例。

2、写一篇禁毒文章并组织评比,设一、二、三、等奖,用a4纸打

本课看似离青少年很远,学生们没有很深刻的认识,但是通过一些辅助手段例如:

搜集到的图片还有光盘资料让学生们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篇二:

2013六年级安全教育教案】

课题:

开学安全教育

执教时间:

1、充分认识安全的重要意义。

2、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教学重点:

充分认识安全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导入: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们将一起开始快乐而有紧张的学习生活,在开学之初,我们首先要提的就是安全,因为不论是国家还是家庭,都希望你们安全的生活和学习。

二、小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1、学生讨论。

作为小学生,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注意安全?

2、集体归纳。

(1)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闹;

不在楼道内做游戏;

上下楼梯靠右行;

劳动时,不挥舞劳动工具,以免误伤他人;

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特别是吸毒者;

课外不玩火,不玩火?

?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骑自行车宁慢勿快,上、下坡要下车,通过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

(3)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

四、学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注意。

教学后记:

课题: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通过各个事例和同学们周边的事情,讲述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从而让学生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对自己成长的意义,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亲身感受自己行为习惯的偏差,激励自己及时改正不良习惯。

通过思想教育及时改变坏习惯,为养成更好的习惯努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导入新课:

培根就曾说过: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是的,没有人天生就拥有超人的智慧,成功的捷径恰恰在于貌似不起眼的良好习惯。

“专门谈优点是救不了自己的,只有认清缺点,才可以自救。

”由此请同学们借着以下几个事例先反思下中国人的行为和你们自己的各项行为,是否你们也有这样的不良行为?

讲授新课:

一、案例分析

请看以下事例:

事例1、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

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

为什么呢?

人家回答:

“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

”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

“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残迹,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迹,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反差。

事例2、在日本,有一家食品公司要招聘一位卫生检测员,一位衣冠楚楚、气度不凡的年轻人自信地走进了总经理办公室,他优雅的谈吐,扎实的专业知识赢得了总经理的好感,没想到就在年轻人转身离去的时候,他下意识抠了一下鼻孔,这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并没有逃过总经理的眼睛,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没有良好卫生习惯的人怎么能够做卫生检测员呢?

二、比较自己的行为习惯

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

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教室里、校园内食品袋、方便面盒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

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

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

还有部分同学相互之间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树枝,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

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

三、分析自己的行为习惯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静下心来想想,你们的行为习惯是否良好了呢?

再请几个同学分别说说班级的不良行为习惯。

这里有学生指出卫生状况是不能忽视的问题,形成一定的卫生良好意识。

比如:

日常的维护与保持(新举措)垃圾桶

(1)由最后一排两位学生监督同学们放置垃圾。

如有不当行为公告于前面的小黑板。

(2)垃圾袋满了由负责收拾垃圾的同学及时清理,最少早晚各一次。

(3)垃圾桶盖子早晚要擦洗一次。

(4)日间卫生小整顿午休预备铃响后,每个同学把自己座位周边的地方清理好。

确保地面的整洁。

只有卫生的加强才能让我们有良好的环境,这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一部分。

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

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

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

我们知道:

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

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

最关键的成长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我们即使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

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行为习惯的表现优异,也能在学风建设中反映出来。

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事情,要经常抓,抓经常。

从平时的学生管理中我们都注意到:

我们的不少学生存在着自觉学习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靠惯性学习、围绕考试学习、有逃课和抄袭作业的现象,课余时间利用率差等等。

针对这种种行为,你有什么好建议去改善这些情况呢?

四、讨论如何杨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请同学们讲讲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大家提一些建议呢?

同学先发言,而后老师总结:

首先,确立目标,循序渐进。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会是轻而易举的,要想完成他,就得确立长远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起来。

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所以,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心急,但一定要说到做到。

其次,学会时刻自我约束。

如果良好的习惯养成之后放松要求,忘乎所以,那么没过多久丢掉的坏习惯又会重新回归。

认识到听课做笔记的重要性后,就得一天不落的记下去;

认识到沉迷于网络的危害性了,就不能再找借口深陷其中;

认识到自习课讲话会影响他人,那就踏踏实实的兀自学习。

久而久之,坏习惯会离你越来越远,自然,成功会离你愈发的接近。

观念改变习惯,习惯积淀素养。

生活处处是细节,细节点点积素养,素养默默铸文明。

以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为结尾,说明人本来性情很相近,但由于行为习惯的偏差个性等都变化相差大了。

课堂总结

强调习惯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明白“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要求学生要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长为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三:

六年级上册安全教育教案】

第一课消防安全教育

(一)

一、教学活动目的:

1、了解消防安全常识,火灾扑救常识,重视安全,珍惜生命。

2、学会正确使用液化气,煤气,电器,掌握灭火方法,自救与逃生的方法,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3、加强日常生活安全意识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

红彤彤,一大蓬,见风它就逞凶狂,无嘴能吃天下物,单怕雨水不怕风。

(打一自然现象)

师生开展猜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谜底:

火)

师导言:

火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可是如果利用不好,它会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毁于一旦。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了解“火与火灾”。

2.教师讲述“火灾案例”以引起学生注意。

5日凌晨3时30分许,福利院护理员在巡房时发现儿童部一楼2103房门有烟冒出,随即开门,见室内一床上棉被在阴燃,室内有4张床,每张床各睡2名儿童,门窗紧闭,充满烟雾,随即呼唤值班员、保安员将儿童抱出抢救,并自行用水把阴燃的被褥扑灭。

市、区两级民政、公安、消防部门接报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抢救工作。

由于受烟熏时间过长,8名儿童经抢救无效死亡。

教师出示一组数据:

1993年以来,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年均10亿元之多,年均死亡2000多人;

2006年1至7月份,全国共发生火灾144217起,死亡963人,受伤883人,直接财产损失46359.4万元。

(二)提问

(1)一旦发生火灾,你知道怎样报警吗?

模拟打电话。

(2)抢答:

发生火灾时,是盲目开窗开门,还是用湿毛巾、衣服等衣物包住头脑;

扑救时是先救人还是救物?

先断电还是先救火?

(3)你能说出几种逃生方法吗?

表演。

(关门求生、从窗户逃生、安全出口逃生)

(4)校园防火应注意什么?

(5)如何使用液化气、煤气?

(6)如何使用电器?

(7)火灾扑救有哪些方法?

(8)人身着火时如何自救?

(9)楼房着火如何逃生?

(三)宿舍消防安全注意事项

(1)不准携带易燃易爆有毒及其他危险品进入宿舍;

(2)不准乱搭接、拆改电线电路;

(3)不准在宿舍使用电炉、电饭煲、电褥子、热得快等大功率电器;

(4)不准在宿舍楼道、寝室内焚烧废纸垃圾等;

(5)不准在宿舍内点蚊香、蜡烛、生火;

(6)不准开长明灯;

(7)不准在宿舍里抽烟。

(四)总结

1、请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教师总结: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样都收获了很多防火常识,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提高防火意识,珍爱生命,永葆健康、平安。

第二课食品和健康安全

题目:

《食品和健康安全》

重点:

对食品污染和中毒的预防

目的:

1、使学生了解食品污染的知识。

2、使学生了解食品中毒的知识。

3、学生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授课内容:

同学们!

今天利用安全教育的时间,让我们一起学习《食品和健康教育》。

一、食品污染

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即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物品。

食品污染是怎么回事?

食品(食物)从其作物生长到收获、采摘,从生产加工、运输、贮存、销售直到食用前的每个环节中,由于各种条件,多方因素的作用及影响,使原来无毒无害的食品,混进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降低了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人吃了这样的食品就能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这一过程叫食品污染。

(一)食品污染分类:

1、生物性污染:

微生物寄生虫及虫卵和昆虫都可造成生物性污染,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及其霉素、霉菌及其霉菌素。

这些如果出现在食品中可引起食物中毒,还可引起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和虫卵对食品污染往往是通过食品而使人得蛔虫、绦虫、旋毛虫病等。

2、化学性污染:

包括有害金属、非金属、有机物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等对食品的污染,如:

汞、砷、铅、镉、亚硝酸盐、有机磷、有机氯等。

3、放射性污染:

主要来自放射性物质的开采、冶炼以及国防、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排放。

(二)食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食品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原料的污染,产、储、运、销、加工烹调过程中的污染,以及从业人员不认真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带来的污染等。

食品被污染后,有的导致食品内大量细菌及繁殖或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吃了这样的食品就会患肠道传染病和发生食物中毒;

有的食品被细菌污染后,经过一定时间,引起食品的腐败变质,人吃了这类食品,不仅营养大量减少,还可能会造成食物中毒,还能使人患痢疾、腹泻、霍乱、副霍乱、伤寒、副伤寒等。

二、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人吃了有毒食物所引起的一类急性疾病的总称。

有毒食物形成的原因有下列几个方面:

1、食物被病原微生物(细菌、霉菌等)污染并大量繁殖,以致食物中存在大量活菌和

大量毒素。

2、食物被化学毒物污染达到中毒剂量。

3、摄入含有天然毒成份的某些动、植物。

4、摄入通过动物和植物2次转移的毒素。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发生于温度较高的夏秋季,因为这个时期的气温适合病原菌增殖和产毒,致使病原菌污染食品而发生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

动物性食物引起中毒表现为发热、头痛、头晕、食欲不振,继而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一日可达7-8次,发烧38-40℃。

严重者血压下降抽风、昏迷、重症病人可因心衰、肾衰导致死亡。

预防:

加工肉类制品时必须生熟食品分开,保存时要低温贮藏或用盐腌煮肉时肉块不应超过2公斤,厚度不超过8公分,煮沸3小时以上,蛋类要煮沸10分钟以上。

前一餐剩下的食物一定要回锅加热后再食用。

(二)真菌性食物中毒

霉变甘蔗中毒

甘蔗收割后越冬贮存中,由于环境不卫生,受到真菌污染,真菌就会在甘蔗中繁殖并产生毒素,吃了有毒素的甘蔗就会发生食物中毒。

甘蔗中毒多发生在春季。

甘蔗中毒的临床表现:

很快出现恶心、呕吐、腹泻。

有的大便呈黑色,有的头痛、眩晕、复视,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双眼球同时向上凝视,瞳孔散大,牙关紧闭,轻者很快恢复,重者死亡率颇高。

预防措施:

①甘蔗成熟后再收割②收割后贮存时间不能过长③发现霉变的甘蔗坚决不能吃,要及时销毁。

(三)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①豆角中毒

一般豆角不中毒,但食用没熟透的豆角能引起中毒,原因可能与豆角中含有红细胞凝集素没被加热破坏有关。

豆角中毒潜伏期短,最快食后10分钟发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头晕,有的出现胸闷,出冷汗,四肢麻木等。

菜豆宜炖食,加工时间要长,可使毒破坏,切不能急炒,更不宜凉拌。

②发芽土豆中毒

③毒蘑菇中毒

(四)化学性食物中毒

1、亚酸盐中毒

①蔬菜不新鲜,腐烂变质时可能产生亚硝酸盐中毒。

②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也能产生亚硝酸盐。

③制作熟食加过量的发色剂,亚硝酸盐过量引起中毒。

④古井水也可引起亚硝酸盐中毒。

中毒表现:

很快出现口唇青紫,结膜、颜石、指甲也出现青紫,并有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重者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呼吸麻痹而死亡。

①不吃腐烂蔬菜②不喝古井水③腌菜时最好观腌,含盐浓度达到15%以上的要在腌制半日-1日后再吃④加工肉类制品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应按规定剂量使用,不可随意乱加。

⑤严格管理建筑部门(工地)使用的防冻剂(亚硝酸钾等),防止污染饮用水和食物而造成食物中毒。

2、有机磷农药中毒

常用的有机磷农药有敌百虫、滴滴畏,1605、1059等,对人和畜禽都有很强的毒性。

发病快,乏力,瞳孔缩小,有的出现流涎、多汗、恶心、呕吐、肌肉震颤,呼吸困难,严重者,可昏迷,肺水肿,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

宣传农药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加强农药管理,严禁农药与食物混合装运、存放,严禁用装过农药的容器和包装物盛装和包食品。

第三课食品安全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一、学生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1、在外就餐时:

一定要到集体食堂或有卫生许可证的消毒设施完备的饭店就餐,切不可购买街头摊贩的无定型包装食品。

2、购买小食品及饮料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