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阶段古诗教学的问题和有效策略.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2909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阶段古诗教学的问题和有效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阶段古诗教学的问题和有效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阶段古诗教学的问题和有效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阶段古诗教学的问题和有效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小学阶段古诗教学的问题和有效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阶段古诗教学的问题和有效策略.doc

《浅谈小学阶段古诗教学的问题和有效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阶段古诗教学的问题和有效策略.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小学阶段古诗教学的问题和有效策略.doc

浅谈小学阶段古诗教学的问题和有效策略

摘要: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诗人灿若星汉,诗作浩如烟海。

同时,我国还是一个十分重视诗歌教育作用的国家。

然而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我们似乎在走模式化的道路,“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悟情感,齐背诵。

”似乎已成为古诗教学的万能钥匙,不假思索地套用这三步曲,熟悉用之。

古诗教学最终被简化成会背诵似乎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许多古诗教学课堂上缺乏对古诗词的热爱,课下没有注重古诗词的延伸,缺乏对诗人、诗情的共鸣,缺乏对古诗词语言文字的研究,学生们似乎只是机械地“翻译”,背诵。

然而在学生眼中古诗却如过眼云烟。

因为他们没有从古诗教学中体悟其魅力,没有从教师那里感受到民族文字的挚爱,没有情感,何谈滋养?

优秀文化遗产又如何继承和发展?

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问题 对策

孔子曾教育儿子孔鲤说:

“不学诗,无以言。

”当时的人认为士大夫若不学习诗歌,踏入社会交际后,不会在适当的时机借诗言志,说话就没有说服力,由此可见诗歌的重要性。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精炼的文字、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开拓视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文修养。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被越来越重视。

引导小学生学好诗歌,对语文教育工作者是不可忽视的责任,因为教师身上肩负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

古诗词中有着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淀。

学习古诗词,是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绝好途径,古诗词也是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

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和精华,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十分重要,可以说,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爱国情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古诗词教学越来越引起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许多教育工作者也开始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寻找各种好办法引导学生品味诗词意境,感受诗词意蕴上。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目前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诗词的积累背诵。

缺少兴趣引导

虽然小学升初中己没有了考试压力,但是有的老师还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时,仍然重于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而忽略学生诗意的感受。

教师的“教”中忽略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一味强调学生学习古诗词机械记忆的能力。

课堂上、放学后,要求学生能背出或默写出正确的诗词字形。

教师的“教”并不以塑造出“感性的人”为目的,甚至有的语文老师也在生活和喧闹中,忘记了诗歌是什么。

尽管有的老师也朗诵古诗词,但那些诗词对他们而言只是课文,也许他们自己都没弄明白要讲授诗词的意蕴和情感。

2、教师在教学中重积累,轻感性体会

当前我国的古诗词教学还停留在为应试教学的需要阶段,这样在教学中对于教学内容难免出现偏差,影响整个小学古诗词的教学。

(1)在教学中重背诵默写,忽视了学生的兴趣。

其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感叹地说:

“一般青年都欢喜听故事而不欢喜读诗。

”青年尚且如此,何况是小学生呢?

要引起学生读诗的兴趣,首先要让他们感兴趣,因此,贴近小学生生活的诗词才更容易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从现在小学课本来看,教材选取的诗词大都通俗易懂、贴近学生思想,有的富有哲理,有的感情真挚,这些诗歌从内容上符合小学生的理解与认知能力,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的欲望,这一点教材的选取是很科学的,这使他们初尝了学习诗词的甜头,他们觉得诗词并不是那么难懂。

然而兴趣的步步深化和提升则有赖于教师的教学工作了。

(2)在教学中对内容的讲解详细,但缺少对诗词意境的讲解。

每首诗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意境。

心情、感悟、情怀或是美好的图画。

试想,当我们刻意把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用现代汉语译出“一会儿抬头看看月亮,一会儿低头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时,这首千古流传的名诗中那份淡雅而动人心弦的境界岂不毫无感觉?

读来味同嚼蜡,还有何美感可言呢?

诗词的学习不只是内容上,还要注重对诗词的感悟。

教师在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传授对诗词鉴赏和审美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

”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3、教师引导太多,且主观倾向性太明显

在教诗词时,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心中有答案,但学生的回答同老师色理解或答案不符,于是教师就开始千方百计的引导、想把自己的思想,引导给学生。

教师本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结果教师却成了教学的主宰和中心。

其实,诗词是凝聚着作者个性魅力的作品,学生的理解也大可见仁见智,为什么学“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一定要引导分析出是对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

学“高处不胜寒”就一定要讲出是对当时社会背景、作者遭遇的影射?

没有了自由理解的权利,诗词理解对学生而一言,只能是死背答案,学生不感兴趣也就不足为怪了。

如何激起小学生学诗词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生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浓厚的学习兴趣将使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

4、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对策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有效教学方法,它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能使小学生入情入境,深刻感悟,使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真实地感知古诗词中所描绘的意象和意境,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不知不觉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因此,在教学古诗时,这样,课前的导人就显得必要而重要了。

导语的设计应与古诗联系密切,新颖自然,引人入胜,强烈的好奇心会使小学生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根据小学生思维发展规律,他们对形象、具体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教师在讲解诗词时,完全可以通过利用电脑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学生入“境”。

具体方法有很多,主要方法有这几种:

(1)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使学生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

(2)联系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通过出示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再现古诗词的意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4)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古诗词情景,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和意境。

(二)以读代说,注重自身感悟

古诗具有独特意境美、语言美、音乐美、形象美的特点。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教读古典诗词。

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读古典诗歌时,必须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

在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中,就方法而言,“读”是第一大法,可谓“读”占鳌头。

朱熹甚至提出了读的严格规范: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诵读方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进行科学的诵读指导。

读准诗句的节奏,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读出语气和语势,则有利于体会古诗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诗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欲罢不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的感知。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而且为学生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

   诗歌是精炼的语言艺术,因此“诗贵含蓄”。

古代汉语在有限的文字里反映了最充沛、最饱满的思想感情,语言凝炼、内容集中,形成了古诗的主要特色。

如“春风得意马蹄疾”“露从今夜白”“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字风流,境界全出。

老师就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跹、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动、含羞逗影的情景,才能领会诗句深遮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

老师的教导代替不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老师的联想和想象走进诗词的意境、诗人的世界。

学生只有在教师启发下进行联想,想象才能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最终实现一切意境。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古诗词的特点,教学着眼点应放在学生对诗的情境的体会上,采用各种方法激发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更深刻地把握古诗词的内涵。

(四)拓展阅读范围,升华诗词情感。

教材只是个“教材”,其选编的古诗词是有限的,教师要在教学古诗词时,注重课外的选择,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对于更好地掌握古诗词文化的概貌都是有益的。

其中拓展同诗人的作品,不仅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还可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

比如,学习课内经典古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带动学生学习李白的其他作品《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补充学习《鹿寨》《送元二使安西》;在此基础上,利用班队课、晨会课开展古诗综合实践活动——“了解诗仙李白”“探访诗佛王维”等,丰富学生的古诗词知识,激发他们不断积累的兴趣,达到以趣生情的效果。

5、结语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传承。

这是我们民族几千年传承、积淀下来的文化。

什么是中国人?

生在斯、长在斯就是中国人吗?

不一定。

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就是中国人吗?

不一定。

余秋雨先生曾说,中国人是一个文化的概念!

当你的身上流淌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经》文化的时候,当你的身上流淌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的《论语》文化的时候,当你的身上流淌着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时候,你才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参考文献:

[1]张燕《新课程标准与小学古诗教学》,《成都大学学报》,2007年第9期。

   [2]王俊杰《多读多感多悟—关于古诗词教学的思考》,《语文教学之友》,

2007年第8期。

[3]施茂枝《疏言显象悟意化言—古诗词的基本思路》,《语文建设》,2006

年第1期。

[4]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论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孙芳芳1,安晶2

[6]《浅谈小学阶段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211753观音寺中心小学江苏盱眙刘义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