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师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3082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师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师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师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师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师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八师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八师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八师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八师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八师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八师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八师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八师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师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

《八师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师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师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

连作病菌越积越多,加重病害发生。

3、综防措施:

对棉苗病害应采取“以栽培管理为主,种子处理为辅”的策略。

(1)、严格选用高质量的种子:

选用成熟度好、籽粒饱满、发芽率高、纯度好的健康种子。

(2)、加强栽培管理:

如作好播前土地准备,适期播种,避免播种过深,保证出苗齐全、健壮;

及时中耕松土,使土壤通气良好,提高地温,间苗时剔除病苗和弱苗;

重病田应适当晚定苗并增加一定的留苗数;

(3)、种衣剂包衣:

由于各地引起棉苗病害的病原种类有所不同,可选用福多甲(多·

福·

立枯磷(锦华))包衣,按1:

50的比例进行包衣拌种,对防治由丝核菌和镰刀菌引起的烂种和烂芽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棉花枯、黄萎病的综合防治

棉花枯、黄萎病是棉田最重要的病害,近年来由于大量抗病品种的育成,枯萎病的发生已基本得到控制。

但黄萎病发生越来越重。

①扩展迅速;

②发病提前;

③为害明显加重;

④品种抗性丧失较快;

⑤病菌的致病性明显增强。

1、症状:

(1)棉花枯萎病症状: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表现如下几种症状:

①黄色网纹症:

病叶的叶脉局部或全部褪绿变黄,叶片呈黄色网纹状。

②黄化症:

病株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局部或全部褪绿变黄。

③紫红症:

叶片局部或全部变紫红色或呈紫红色斑块,以后逐渐萎蔫。

④凋萎症:

叶片突然失水褪色,植株叶片自下而上萎蔫枯死。

⑤矮缩症:

病株节间缩短,叶片皱缩,矮化,畸形,一般并不枯死。

同一病株可表现为一种症状,有时也可出现几种症状。

无论那种症状类型,其病株根、茎维管束均变为黑褐色。

(2)黄萎病的症状:

黄萎病一般在现蕾后才开始发生,开花结铃期达到高峰。

其症状主要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①、普通型:

病株症状自下而上扩展,病初在叶缘和叶脉间出现不规则形淡黄色斑块,因受叶脉限制呈“褐色掌状斑驳”,或“西瓜皮状病斑”。

②、枯死型:

叶片上产生水浸状退绿斑块,很快叶片变成黄褐色或青枯。

目前在新疆这种症状已日益增多。

③、落叶型:

主要特点是叶片突然呈水渍状,随即脱落成光杆,表现出急性萎蔫症状,叶、蕾、甚至小铃在1--2天也可全部落光,后植株枯死。

上述三种症状的黄萎病株,其根、茎维管束均变为褐色,但较枯萎病变色浅。

但是必须指出,仅凭是否落叶并不能完全区分普通型和落叶型,因为普通型黄萎病株在感染中后期都可发生落叶现象,要确切鉴定其属普通型还是落叶型,必须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由此可见,枯萎病和黄萎病的主要区别是:

其一,枯萎病发病早,出苗后即可发生,现蕾期达发病高峰;

黄萎病发病较晚,一般在现蕾期才开始发生,花铃期达高峰。

其二,枯萎病常引起植株明显矮化、枯死;

黄萎病一般不产生严重矮化和早期死亡。

其三,枯萎病叶脉可变黄,呈黄色网纹症;

黄萎病没有叶脉变黄的症状。

其四,枯萎病维管束变色较深,黄萎病维管束变色较浅。

在秋雨多时,枯萎病有时可在枯死茎杆及节部产生粉红色霉层,而黄萎病则产生白色粉状霉层。

其五,枯萎病症状可由下向上发展,也可沿顶端向下发展形成“顶枯症”,而黄萎病的症状则是自下而上逐渐向上发展,一般不形成顶枯。

这两种病害均由真菌引起。

尚无有效药剂,其发病轻重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种子带菌是造成病区迅速扩展的主要原因所以用无病种子。

②棉花品种间发病有十分明显的差别:

种植抗病品种,发病会明显减轻;

种植感病品种,则发病严重,甚至大量死亡。

但必须指出,品种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抗病性,还要从早熟、优质、抗逆和丰产等方面综合考虑。

③气候条件与发病密切相关:

一般情况下25℃左右时,最适合两病发生。

到6月下旬至7月下旬高温期,植株生长旺盛,病情停止发展,未死亡的植株,又长出新叶,此时出现症状减轻或“高温隐症”。

秋季来临,当土壤温度下降到25℃左右时,枯萎病情又有回升,黄萎病则越来越重。

所以枯萎病在我区有二个发病高峰,而黄萎病则只有一个发病高峰。

④耕作栽培措施与发病的关系:

连作病重,轮作病轻。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高地块一般发病较重。

滴灌病重,偏施氮肥,营养失调,病重。

⑤病菌致病性强病重。

⑥早播病重,适期晚播病轻。

防治棉花枯、黄萎病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并根据各地具体情况,采取以“播种无病种子、种植抗病品种和轮作”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①、搞好普查,划分无病区(田)、轻病区(田)和重病区(田),在此基础上建立病田条田档案,严格开展植物检疫。

普查时间:

为每年6月上旬(枯萎病)和8月中下旬(黄萎病),即在两次发病高峰期进行。

病区划分标准:

无病区(田):

无病株;

零星病区(田):

发病率0.5%以下;

轻病区(田):

发病率在0.5%-2%,没有明显发病中心;

中度病区(田):

发病率在2.1%-5%,有较明显的发病中心;

重病区(田):

发病率在5%以上,全田较普遍发病。

中度病田和重病田必须种植抗病品种。

②、保护无病区(田):

在无病区(田)内保证播种无病良种。

为此每年于6月中旬和8月上中旬各团在留种田内必须认真调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病田种子不得留作种用,更不允许外调;

对留种田的种子必须进行严格地单收、单晒、单垛、单轧、单贮。

控制该病在团内的迅速扩展。

③、消灭零星病田,控制轻病田:

所采取的办法除保护无病区的办法外,对零星病田要及时拨除病株,集中烧毁,同时注意轮作,以逐渐减轻病害的发生。

④、改造重病田、减轻中度病田:

其措施:

一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二是种植抗病或耐病品种。

但必须注意:

其一,重病田种植抗病品种后,不要因“发病减轻”,而在短期内改换感病品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严重损失;

其二,对抗病品种必须在重病田不断进行提纯复壮,以巩固和提高其抗病性并提高其品质。

其三,目前的抗耐病品种,一般生长期偏长,要认真贯彻早熟栽培措施

⑤加强栽培管理:

如棉田增施底肥和磷肥、适期播种、及时定苗、拔除病苗,在苗期发病高峰前及时深中耕、勤中耕,及时追肥,2—3片真叶期根外喷施1%尿素液有利于棉苗生长发育,可提高抗病力(红色部分删除)。

在病田定苗、整枝、打叶时,将病株枝叶及时清除,并在棉田外深埋或烧毁。

(三)、棉蚜综合防治技术

1、棉田蚜虫的种类和形态:

新疆棉田为害棉花的蚜虫有六种,即棉蚜、棉黑蚜、棉长管蚜、拐枣蚜、桃蚜和菜豆根蚜。

现根据它们的体色、触角特点、腹管的颜色和长度等列表如下。

棉田六种蚜虫的主要区别

特征

棉蚜

棉黑蚜

棉长管蚜

拐枣蚜

体色

淡黄、淡绿、深绿、黑绿

黑褐色至黑色,有光,略被蜡粉

草绿色,有时淡红褐色,被蜡粉

深绿色,被明显蜡粉

触角长度

为体长的3/5—3/4

为体长的3/5--3/4

为体长的1.1倍,最长

短于体长的1/2,最短

腹管

黑色,为体长的1/5

绿色或淡红色,为体长的1/3--1/2可,最长

很短,长与宽相等,最短

危害时期

整个生长期危害

6月下旬开始消退

7月下旬开始消退

6月中旬开始消退

在上述六种蚜虫中,以棉蚜、棉黑蚜和棉长管蚜最为常见,近年来拐枣蚜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2、棉蚜的发生主要与蚜源数量、温度、天敌、降雨和人为因素有关。

①蚜源:

蚜源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发生的早晚和轻重,一般越冬卵量大、孵化率高、室内花卉上棉蚜数量多,冬后蚜量就大,迁入棉田的棉蚜数量就多,棉花苗期蚜害就重。

②温、湿度:

温湿度影响到棉蚜的繁殖速率和生存率。

棉蚜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3—27℃,25℃种群增长率最高,平均气温超过28℃,或低于23℃4-5天,温湿度系数大于3(湿度较大时),对棉蚜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长期处于适温期则发生重。

③天敌:

天敌是田间制约棉蚜发生最主要的自然控制因素,天敌的数量和进入棉田的时间决定着棉田蚜虫发生的轻重,作好对天敌的保护是防治棉蚜的重要环节。

④降雨:

降雨是抑制棉蚜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

降雨不仅可降低气温,还可直接杀死蚜虫,特别是日降雨量达10mm以上的暴风雨,对降低棉田蚜虫种群数量具有明显作用。

但微量的降雨和时阴、时晴的天气对棉蚜的发生是十分有利的。

⑤人为因素:

大量事实说明,人为因素也可以成为棉蚜是否大量发生的重要因素。

乱用广谱性杀虫剂,导致杀伤大量天敌,棉蚜有越防越重的教训。

化学防治不当,会杀伤大量天敌,从而引起抗性蚜虫的爆发;

天敌量少,长期跟不上,却还在那里等天敌,也会造成棉蚜的大量为害。

所以保护天敌是十分重要的,采用与环境相容性农药防治棉蚜也是十分重要的。

以保益控害为中心,狠抓蚜源和点片期的防治,辅之以科学化防措施。

①农业防治:

如实行棉麦邻作,小麦黄熟后麦田天敌将大量转人棉田,有利于天敌的保护和繁殖。

②消灭越冬蚜源:

花卉是棉蚜在室内越冬的主要寄主,黄金树、石榴、葡萄、核桃、鼠李等是棉蚜在新疆室外越冬的主要寄主,春季应及早发现,及早消灭。

对室外越冬寄主,其上有翅蚜形成之前,应及早喷药防治,但榆树上的蚜虫不危害棉花,不要喷药,以便给天敌留下活动的空间。

③桥梁寄主上棉蚜的防治:

保护地内种植的黄瓜、葫芦瓜都是棉蚜越冬后的桥梁寄主,其上的棉蚜应及早喷药防治,以免往棉田迁飞。

④棉田防治

点片发生期防治:

是防治效果最好的时期,必须狠抓。

可采用点片喷药,防后必须进行复查。

只有抓好点片发生期的防治,才能抓住全年棉蚜防治工作的主动权。

大面积防治。

当棉蚜在田间扩展面积已较大,或已基本扩展全田,而天敌尚未进入棉田,或棉田天敌数量较少,不能有效控制棉蚜时,则需进行较大面积的防治。

以保护天敌为中心,在看天、看苗情和看天敌的情况下科学合理使用农药(见表一)。

一看是否有高于29℃持续高温天气来临;

二看卷叶株率是否超标;

三看益害比是否小于l:

500。

选用对天敌杀伤力较小的啶虫脒类、吡虫啉类药剂防治。

由于棉蚜在棉田空间分布不均匀,在进行较大面积的防治或全田防治时,要优先考虑点片挑治,或者在棉株上部施药,以便给天敌留下生存的空间。

表一棉蚜化防指标

温度条件

卷叶株率

益害比

(天地单位比)

北疆

近期无大于290C持续高温来临

10-15%

<

1:

500

(四)、棉田叶螨的综合防治

1、棉田叶螨的种类和形态:

叶螨一生历经成虫、卵、幼螨和若螨四个阶段。

种类较多,主要有土耳其斯坦叶螨、敦煌叶螨、截形叶螨和朱砂叶螨,以土耳其斯坦叶螨分布最广,其中土耳其斯坦叶螨和敦煌叶螨在生长季节成黄绿色、浅黄色或黄褐色,越冬前后为深红色和红褐色;

截形叶螨和朱砂叶螨则全年为红色或红褐色,叶螨的卵呈球形,直径0.1mm,初产时无色透明,近孵化时为淡黄色。

2、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

棉叶螨一般栖息在叶背,主要在叶片背面活动、取食和为害,以口针刺入叶肉取食汁液和叶绿素。

被害初期,叶片正面出现黄白色小班点,不久则出现桔黄色或紫红色斑块,严重时全叶变红,叶背丝网密布,叶片干枯脱落,甚至整株或成片变成光杆,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叶螨主动传播的距离有限,田间扩散和较远距离的传播主要靠风力、气流、灌水、农机具和人工作业。

由于头水之后,棉花生长加快,防效降低,田间作业增多,对其传播繁殖有利,因此头水前的控制是叶螨防治的关键。

3、棉叶螨发生和为害程度的影响因素。

①、越冬基数:

叶螨主要在杂草根基处,渠道、地边、林带的枯枝落叶层下越冬,部分叶螨也可在棉田内表土层和土缝中越冬。

越冬基数大、成活率高的年份,一般苗期叶螨发生早而重,因此必须作好越冬后的调查。

②、农业措施:

前茬:

凡前茬为禾本科作物,叶螨发生轻;

凡前茬为双子叶植物,叶螨发生较重。

秋耕冬灌的棉田发生较轻,而带茬冬灌或带茬春灌的棉田发生较早而重。

邻作:

棉田周围种植双子叶植物,有利棉叶螨的发生,与单子叶作物邻作发生较轻。

③、气候:

一般温度为23℃—27.5℃、湿度为40%--60%对叶螨的生长和繁殖最为有利。

新疆6、7、8月份的温湿度一般对其生长发育有利,所以,新疆是全国棉叶螨发生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④、降雨,特别是暴雨和大雨对棉叶螨的发生有明显抑制作用。

4—6月份0℃以上总积温≥1600℃(春季气候温暖,夏季降雨量少,有利于棉叶螨的发生),4—8月份总降雨量≤100mm,棉叶螨为中等以上发生年;

4—6月份0℃以上总积温≤1600℃,4—8月份总降雨量≥100mm,棉叶螨为中等以下发生年;

两者缺一,为中等发生年。

总之,高温、干旱、缺水的棉田一般发生重。

⑤、天敌:

棉叶螨的天敌很多,如食螨瓢虫、食螨蓟马、食螨瘿蚊、小花蝽、草蛉、多种蜘蛛和捕食螨等,它们是棉叶螨的重要制约因素。

故天敌少的棉田,其发生较重。

所以不论田内、外防治都要注意益害比,做到较好地保护天敌。

⑥、品种的抗性:

不同品种间对棉叶螨的抗性有较明显的差别。

4、综防措施

以农业防治为主,以虫源防治和苗期防治为重点,保护利用天敌,控制棉叶螨的危害。

①农业防治:

秋耕冬灌:

特别是发生重的棉田,必须秋耕冬灌,不能茬灌。

合理轮作:

尽量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种植抗螨品种。

喷灌对叶螨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②早春,作好田边地头周围杂草上害螨的调查及防治。

打保护带时,选用对天敌安全的农药,以充分保护天敌。

③中心螨株的防治:

点片挑治主要采用专用杀螨剂,如四螨嗪(专杀螨卵和若螨)、螺螨酯、炔螨特(奥美特)、三磷锡乳油、噻螨酮、阿维菌素乳油等。

必须注意喷药质量和复查,以便进一步采取措施。

④大田防治:

若点片控制没有搞好,叶螨在棉田已普遍发生或大片出现,苗期有螨株率超过5%、打顶后有螨株率超过10%时,则应采用专性杀螨剂进行全面防治。

为了确保生态平衡,全田普防或较大面积的防治,必须经团生产科批准。

大田防治的药剂仍以上述为主,采用对天敌低毒、但对叶螨杀伤力大的药剂。

(五)、棉铃虫的综合防治

棉铃虫是世界性棉花害虫,也是麦田和加工番茄上的主要害虫.

1、棉铃虫的形态识别:

棉铃虫的一生,历经成虫、卵、幼虫和蛹四个阶段。

成虫体长15—17毫米,翅展27—38毫米。

雌蛾红褐色,雄蛾灰绿色,复眼绿色,前翅有黑色的环状纹和肾状纹,外缘有七个小黑点。

后翅灰白色,中部有新月纹,沿外缘有黑褐色宽带,宽带中间有两个白班。

卵半球形,直径0.45毫米左右,上有纵横脊纹,初产卵乳白色,后为黄色,近孵化时颜色变深,顶部呈黑色。

幼虫分6个龄期,1龄幼虫体长2—3毫米,2龄幼虫体长4--6毫米,3龄幼虫体长9--13毫米,4龄幼虫体长15--24毫米,5龄幼虫体长33--36毫米,6龄幼虫体长34--40毫米。

其体色变化很大,有淡红、浅绿、黄白、黄褐和深绿等。

蛹纺锤形,长17—20毫米,黑褐色,腹部末端有一对基部分开的刺。

棉铃虫的寄主植物很多,在大田作物中,除棉花外,在新疆还为害玉米、小麦、番茄、辣椒、烟草、瓜类、胡麻、向日葵、豌豆和蚕豆等。

危害棉花,主要是以幼虫为害棉蕾、花和棉铃,有时也为害嫩叶。

幼蕾被害后,包叶张开变黄,不久干枯脱落;

开花时花药和柱头被害,不能受粉结铃;

棉铃被害,不仅将青铃蛀成孔洞,常诱发病菌侵染,造成烂铃;

嫩叶被害,叶片常出现孔洞或缺刻。

棉铃虫在北疆一年发生三代,以蛹在地表3—5厘米处越冬,棉田、玉米田和菜地(特别是辣椒地)埂子是棉铃虫的主要越冬场所。

春季越冬蛹羽化后,第一代卵主要产在小麦、玉米、瓜菜、胡麻、早番茄上等,也可产在棉花上。

近年来第一代在棉花上产卵有增多趋势,以后各代均严重为害棉花。

根据近几年研究,棉铃虫发生的轻重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虫口基数:

首先是越冬基数,虫口基数是害虫大发生先决条件,基数大,条件适合,下代发生就重。

麦田幼虫数量和发育进度,可直接影响第二代棉田发生程度。

②气候条件:

温度不仅影响棉铃虫生长发育,同时也影响其成活率和繁殖率。

一般25℃—30℃,相对湿度70%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最为有利。

降雨量大,则不利卵和初龄幼虫的存活。

蛹期对土壤湿度反应敏感,土壤含水量超过60%,就会造成蛹的大量死亡,棉田灌溉的时间和水量对蛹的成活率和羽化率均有一定的影响。

③农业措施:

秋耕冬灌,不利越冬蛹的存活,可大量减少越冬虫口;

棉田氮肥施用过多,作物生长旺盛,有利棉铃虫的发生。

地膜覆盖为第一代棉铃虫的发生和繁殖提供了良好条件。

在棉铃虫严重常发区,种植抗虫品种能明显减少棉铃虫的数量。

④天敌:

棉铃虫天敌种类很多,如赤眼蜂、姬蜂、茧蜂、各种蜘蛛、草蛉、瓢虫、螳螂和多种鸟类,同时还有细菌、真菌和病毒,它们对田间棉铃虫的卵和幼虫有相当大的抑制作用,要注意保护

采取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为主,以减轻棉田化防的压力,发挥天敌的保益控害的作用,切实缓解棉铃虫和棉蚜化防的矛盾。

秋耕冬灌压低越冬虫口密度;

早春铲埂除蛹、减少越冬代成虫的数量;

小麦收获后及时翻地;

减少第一代成虫的数量;

加强田间管理,注意中后期棉田的水肥控制,特别是氮肥用量,适时喷缩节胺,防止棉花徒长,降低棉铃虫为害。

喷磷酸二氢钾或2%过磷酸钙液,降低棉铃虫在棉田的产卵量。

棉花打顶时,将嫩枝和顶尖集中田外处理,消灭部分卵和幼虫。

人工捕捉等措施

②诱杀措施:

杨枝把诱蛾:

具有简单实用、就地取材,不受电源限制的优点;

喷草酸可提高诱集效果。

频振式杀虫灯等诱蛾:

具有诱杀量大,诱杀雌蛾较多等特点。

但不管用何种灯光诱杀,都应在棉铃虫的羽化盛期进行,否则都会杀伤天敌。

苘麻诱集:

其落卵量是棉花的25-210倍,在不同时段均表现出很强的诱集能力。

性诱剂诱杀成虫:

用于测报,具有峰值高、测报准确的优点。

③科学使用农药:

一要根据防治指标,二要掌握防治适期;

三要选择对天敌较为安全的农药。

四要了解农药的作用原理。

④测报及化学防治。

一是做好棉铃虫测报工作,在5月中、下旬加强棉花、小麦、加工番茄及地头苘麻等杂草上的虫情调查工作。

二是科学地掌握化防指标是协调好化防和生防的关键(见表二)。

防治时,优先考虑点片挑治或条带喷药,药剂选用高效、低毒且对天敌杀伤力较小的农药品种。

在产卵盛期和幼虫孵化盛期以施用生防制剂为主,对天敌较为安全,有利于田间棉铃虫病原物的积累,特别在存在大量天敌幼虫时,更应如此。

防治药剂推荐使用虱螨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施药时间为卵盛期至二龄之前。

使用后必须注意防治的效果和天敌的动态,并注意对棉蚜和叶螨发生的影响。

棉铃虫化防指标如下:

表二棉铃虫化防指标

(粒/百株、头/百株)

一代

二代

三代

百株累计卵量

折为三龄幼虫

6

2

10-15

5-8

20-30

3-5

注:

为了便于实际调查,累计卵量可按生命表折合为三龄幼虫。

(六)、棉蓟马防治技术

(1)使用杀虫剂拌种或含杀虫剂的种衣剂剂型拌种。

(2)苗期为害株率达3-5%,百株虫口15头时,及时用烟碱类(吡虫啉、啶虫咪、噻虫嗪、烯啶虫胺)化学农药防治。

(七)、盲蝽防治技术

(1)棉盲蝽向棉田迁飞前,及时铲除或收割田边寄主。

(2)当百株一代虫量为达6-8头时,应及时用烟碱类(吡虫啉、啶虫咪、噻虫嗪、烯啶虫胺)农药防治。

(八)、双斑萤叶甲防治技术

(1)加强农业防治措施。

早春铲除田边地头杂草,对棉田实施秋耕冬灌,可有效压低虫口基数。

对苗比较弱的棉田早进水、早施肥,培育壮苗,可明显降低为害。

(2)百株50头以上时可进行大面积防治。

及时用硫丹类农药消灭刚迁入棉田呈聚集分布的双斑萤叶甲,防治时间在早上11:

00以前和晚上8:

00以后。

也可采取人工网捕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