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岩镇中心小学校志资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3126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何家岩镇中心小学校志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何家岩镇中心小学校志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何家岩镇中心小学校志资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何家岩镇中心小学校志资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何家岩镇中心小学校志资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何家岩镇中心小学校志资料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何家岩镇中心小学校志资料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何家岩镇中心小学校志资料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何家岩镇中心小学校志资料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何家岩镇中心小学校志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何家岩镇中心小学校志资料Word格式.docx

《何家岩镇中心小学校志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家岩镇中心小学校志资料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何家岩镇中心小学校志资料Word格式.docx

至民国三十七年(1947年)紫竹乡中心国民学校历任校长有马骥北、苏尧甫、李高卓、袁义盛,教员少则五人,多则八人,大部分学历为初中、完小,高中生少许;

在册学生九十余人,学生大都来自何家岩、麻柳铺、陈家坝、渔洞子、大黄院等地。

后因考进“县立中学”人数较多,被民从誉为“县立小学八强”之一。

1949年10月,该校被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略阳县何家岩小学”。

五十年代,该校仍为六年制,学校规模未变。

学校管理和课程开设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为纲,增加木质篮球架一副,篮球若干;

购置脚踏风琴一架。

1967年遵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指示,该小学改六年制为五年制。

后因学校办得好,得到县政府重视,附设立了初中班,成为一所八年制学校。

1976年校舍扩大,于“顶阶”之西新修砖木结构房屋十五间,同年又设立了高中。

学生人数逐渐增至四百余人,教职工三十五人,成为一所十年制学校,随改名为“略阳县何家岩学校”。

在“文革”中,因提出“学生既要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还要批判资产阶级”“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等,学校走向“学农”“批判”之极端,特别在批判“智育第一”口号下,部分领导靠边站,学校搞“开门办学”,教师出现派别,学生弃“文”就“农”或“武”,直到粉碎“四人帮”后,学校方趋于稳定。

1979年纠正冤假错案,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教师得以昭雪平反,学校逐步改善办学条件。

1980年拆原“顶阶”土木房屋十二间,于其后十米处修砖木房屋二十间,在其原地新建三层三十九间教学楼一幢。

在“调整”“提高”中,1983年,该校又被命名为“略阳县何家岩中学”。

从解放到1985年历任校长有袁义盛、丁道渊、李凤阁、刘笃让、周义昌、吴存智、袁少龙、余黎生、王世伟、胡鹏轩、毛新庆、赵生安、张汉德、李培锦、瘳明信、陈绍禹、岳城成。

1984年起入学新生改为六年制。

同时,在“改革”“尊师重教”“集资办学”热潮中,县、区、镇、村协助,地方集资3万元,划地四亩一分二厘,政府拨款3.2万元,于1985年建成新校区。

该校区坐南朝北,后靠玉带河,前临勉略公路,居区政府以东(即现中心小学所在地)。

同年9月,中小学分设,小学部迁入新校区,取名“略阳县何家岩中心小学”属县文教局直属小学。

1986年,在教育体制改革中,提出“分级办学,分工管理”,该小学划归何家岩镇人民政府直接管理,同时受文教局领导,该校还负责全镇八所村级小学的政治、业务辅导工作,故又更名为“略阳县何家岩镇中心小学”。

1991年下半年,驻地省磷矿子弟学校停办,将其40余名学生送入该校,学生增至230余人。

故而矿方投资3万余元在教学楼西侧新建二层八间砖混结构楼房一幢。

后区教委和文教局出资在原基础上增加一层。

2006年,为解决教师住宿办公条件,上级拨付苏陕交流资金、中央危改资金54万元,将学校东侧教师宿舍拆除重建,建成三层砖混结构教师宿办楼。

2008年,受5.12地震影响,学校教学楼,综合楼严重受损,在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汉航集团、北航SY4082研究生班爱心集体、中十冶集团等社会爱心团体为学校捐款290.7万元,建成了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师生餐厅楼各一幢。

1985年至2013年历任校长有陈绍禹、汤汉林、高长夫、胡洁。

2013年9月赵玉平同志担任校长职务。

目前,学校校园占地6252平方米,建筑面积3156平方米。

教职工24人,学历合格率100%。

设7个教学班,共有学生191人,其中寄宿学生49人,学生入学率100%,辍学率为0。

学生学习条件改善,教师生活条件有了提高,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生人数也急剧增加。

教师教学和教研水平不断提高,我校进入了持续发展的轨道。

学校先后获得汉中市级规范化小学、汉中市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第二节中心小学校名的变更

1846年至1942年何家岩教育主要形式为义学和私塾。

1942年建成土木结构学校后改名“紫竹乡中心国民学校”。

1949年10月,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后,更名为“略阳县何家岩小学”。

1976年戴上高中帽子后,改名为“略阳县何家学校”。

1983年,该校又被命名为“略阳县何家岩中学”。

1985年,小学部搬迁至新校区后,属县直属小学,取名“略阳县何家岩中心小学”。

1986年,该小学划归何家岩镇人民政府直接管理,故又更名为“略阳县何家岩镇中心小学”。

2009年,由于汉航集团出资建校,学校被命名为科航希望小学,但略阳县何家岩镇中心小学仍为行政用名。

第三节学校主要领导机构更换情况

至民国三十七年(1947年)紫竹乡中心国民学校历任校长有马骥北、苏尧甫、李高卓、袁义盛

1987年至1989年汤汉林任校长,下设教导主任1名

1989年至2004年高长夫任校长,副校长刘永明,设教导主任1名

2004年至2013年胡洁任校长,设教副校长、导主任、总务主任、工会主席各1名

2013年9月赵玉平任校长,设教副校长、导主任、总务主任、工会主席各1名

第二章学校大事略记

1942年建校,校名为略阳县紫竹乡中心国民学校

1985年小学部择址重建,在何家岩镇东街,修建了教学楼和教师宿舍,陈绍芋任校长

1985至1987年,该校受到区、镇奖励二次;

先后有5名教师受到区县奖励;

有三名学生受到县级奖励

1987年学校贾全德老师被授予汉中地区先进教师。

1988年学校被授予汉中地区文明学校称号。

1989年略阳县“长防”办公室授予学校先进集体称号。

1991年陕西省何家岩磷矿子校合并到该校,磷矿为该校修建4间三层砖混结构综合楼1幢

1992年被汉中地区授“汉中地区标准化小学”称号,首届小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在该校进行。

2004年胡洁任校长,学校被评为略阳县安全法制先进单位。

2005年被评为略阳县教研工作先进单位、现代远程教育实施工作先进单位、家庭教育先进单位

2006年为解决教师住宿问题,学校的积极争取“苏陕交流资金”、中省危改资金共计50余万元修建教师宿办楼,该楼于6月开工建设,2007年8月竣工。

学校被评为汉中市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略阳县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年度目标责任书考评先进单位,承办了略阳县第一届艺术节东片展演主会场,并取获得一等奖

2007年4月略阳县金远矿业公司董事长胡朝剑先生为我校捐助资金6万元建起了Ⅰ类标准自然实验室1个,学校实验教学得到长足发展。

5月承办了略阳县“两基”迎国检现场会,学校部室建设取得了空前的进步,建成了13室1部。

同年被评为略阳县教研工作先进单位、年度目标责任书考评先进单位,参加略阳县第二届艺术节展演,舞蹈、课本剧分别获得一等奖。

参加略阳县中小学生运动会,取得了较好名次。

2008年5.12地震波及我校,学校教学楼、综合楼严重受损,中、省、市、县各级领导纷纷来我校慰问灾情,指导灾后重建方案等事宜,同年6月拆除了两幢建筑。

7月略阳县灾后重建启动暨何家岩镇中心小学灾后重建奠基仪式在我校举行,汉航集团、北航SY4082班爱心集体为我校捐助灾后重建资金270.5万元。

12月新建教学楼工程开工。

学校被评为略阳县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2009年6月中十冶集团为学校捐助灾后重建资金20万元,金远矿业公司董事长胡朝剑先生为我校捐助资金3万元,11月,教学楼、学生宿舍楼主体工程相继完工,学校举行了灾后重建竣工仪式,中、市、县领导出席了竣工仪式。

12月顺利通过陕西省普及实验教学验收。

同年陕西省基础教育学会授予我校陕西省基础教育质量工程实验学校,被评为略阳县素质教育优秀学校,略阳县第四届中小学艺术节展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2010年3月学校灾后重建附属工程开工建设,同时学校前院文化建设全面结束,建成了13室1部,各类器材配备均达到省颁Ⅰ类标准。

学校办学效益得到大幅提高,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评,多次接待兄弟学校前来参观。

6月金远矿业公司董事长胡朝剑先生为我校捐助资金2万元。

7月小学毕业检测考试取得了全县第1名的好成绩。

11月学校顺利通过“316工程”评估。

学校被评为略阳县提高教育素质先进集体,略阳县人民政府授予我校“绿色学校”的称号,在略阳县第五届略阳县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舞蹈类一等奖、校园剧二等奖

2011年

第三章学校制度和方针

1978年开始,学校重新施行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为初级中学输送合格的新生。

1979年,学校履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恢复健全“中国少年先锋队”组织机构。

开展“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纪律、讲道德、讲秩序)和“四美”(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环境美)“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活动。

重新贯彻“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1984年开始,学校执行“现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方针,承担小学五年制过渡到六年制的教育任务,培养开拓型、创新型人才,为初级中学选送基础知识扎实、智力较好、思想发达,能灵活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合格的人才。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学为主,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小学生德育实施纲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学校的课程管理走上正轨,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学校确立了以:

“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的办学宗旨,以“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科教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想,以“厚德乐学明礼笃行”为校训,“乐读善思多彩发展励志有为勤学致远”的校风,“爱岗敬业博才善教以爱育爱以智启智”的教风,“为学必真求知探源立志笃行多能乐学”的学风已慰然开成,学校朝着“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和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目标前进,为争创一流名校,把何家岩镇中心小学建设成为全县各镇的龙头示范性学校而努力奋斗。

第四章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坚持“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和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努力培养“乐读善思多彩发展励志有为勤学致远”的校风,“爱岗敬业博才善教以爱育爱以智启智”的教风,和“为学必真求知探源立志笃行多能乐学”的学风,以“三业五心”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即“敬业奉献、勤业爱岗、乐业爱生”和“为学生奉献爱心,帮学困生树信心,关爱学生要细心,对待错误有耐心,解决问题要童心”,大力加强教育教学。

1990年以前,学校开设了语文、算术、地理、历史、音乐、美术、体育等基础学科。

1990年后,随着学制的变化,时代的要求,课程设置也更加完善和科学。

能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开足课程和课时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校坚持每学期上两次观摩课,每学期领导听课不低于30节,教师听课不低于15节,每年选派骨干教师进修学习,参加县市的赛教课,多人获得较好名次,每学期坚持期中和期末考试,进行质量分析,总结经验找差距,长期以来紧抓小学毕业班学生,为当地的教育教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何家岩镇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县文教体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

认真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自始至终贯彻教育方针。

坚持以科研为先导,质量为根本,扎实稳定的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学校内部改革,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全体教职工精诚团结、务实工作,奋力拼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1、通过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全镇教师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都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2、学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学校从教学常规、住校生管理、教育教学、教学奖惩、财经管理等多方面制定了多个制度,并认真实施落实。

3、学校的小学毕业考试一年一个台阶,三年三大步。

二○一○年取得了自建校以来的最好成绩,在全县检测考试中取得了第一名

4、学校教师在县、市的各种比赛中捷报频传:

①参加略阳县青年教师赛教活动,张宏伟、李丽娜获一等奖、熊峻、张健获二等奖。

②张宏伟、穆宣承担了汉中市“阳光师训”活动略阳培训班观摩课。

第五章师生情况

学校初建的几年里,由于农村观念和经济制约,学生数不足百人,而且女生较少。

学校的老师们以一颗博爱之心和扎实的教风赢得了家长们的认可,学生数慢慢增加,女生的入学率也提高了不少。

1990年以前学校是五年制,一个年级一个班,每班通常有30多人;

从1990年开始,学校由五年制转为六年制,每班有40人左右;

从2003年开始,由于撤并村级小学以及学校声誉的影响,学生数有所增加,增至250人左右。

学校一贯注重学生素和能力的培养,教学成绩不断提高,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全校共有教职工24名,其中,男6人,女18人。

一级教师2人,二级教师14人,三级教师9人,未定职称2人。

赵玉平,男,生于1983年5月,大专学历,二级教师,共产党预备党员,现任何家岩镇中心小学校长,2009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双高普九先进个人。

张宏伟,男,生于1982年2月,本科学历,二级教师,任何家岩镇中心小学副校长,略阳县优秀教育工作者,略阳县基础教育改革先进个人,县级骨干教师,多次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多篇论文获得县级以上奖励,获县级赛教一等奖、三等奖各一次。

罗亮,男,生于1983年8月,本科学历,三级教师,共产党员,任何家岩镇中心小学总务主任,多次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多篇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励。

张品霞,女,生于1970年1月,大专学历,二级教师,共产党员,县级师德标兵,多次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多篇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励。

马哲,男,生于1982年1月,大专学历,二级教师,共产党员,略阳县优秀教师,多次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多篇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励。

杨翠玲,女,生于1959年10月,大专学历,一级教师,多次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多篇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励。

曹菊英,女,生于1963年8月,大专学历,一级教师,共产党员,县级优秀教师,多次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多篇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励。

周明娜,女,生于1981年11月,大专学历,二级教师,共产党员,多次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多篇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励。

高西秋,女,生于1975年9月,大专学历,二级教师,多次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多篇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励。

杨蓉蓉,女,生于1976年12月,本科学历,二级教师,共产党员,县级师德标兵,多次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多篇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励。

杜江,男,生于1967年10月,本科学历,二级教师,多次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多篇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励。

袁方华,男,生于1983年5月,本科学历,二级教师,共产党员,县级优秀教师,多次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多篇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励。

魏淑芳,女,生于1965年5月,大专学历,二级教师,共产党员,多次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多篇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励。

张文琴,女,生于1972年1月,大专学历,二级教师。

武姣,女,生于1989年1月,大专学历,三级教师,专职音乐教师。

孙丽,女,生于1985年11月,本科学历,二级教师,多次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多篇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励。

李静,女,生于1974年3月,大专学历,二级教师,多次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多篇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励。

江環,女,生于1983年6月,大专学历,三级教师。

林杰,女,生于1989年3月,本科学历,三级教师,2012年略阳县全员赛教获得三等奖,多次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

罗晓梅,女,生于1988年1月 

,大专学历,三级教师 

,2012年在全县中小学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王娜,女,生于1989年4月,大专学历

张飒丽,女,1972年8月,大专学历,二级教师,2012年在全县中小学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张蓉,女,生于1986年7月,大专学历

第六章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

民国时期,接受“礼、义、廉、耻”新生活运动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组织参观、演唱、讲故事、做游戏等活动,进行以“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心的思想教育。

60年代,开展学习雷锋的教育活动。

80年代,开始实施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教育纲要(试行草案)》,提出向小学生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明确把学生发展放在首位,注重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开展科学的、适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和谐的多方位、多角度的思想品德教育。

90年代,开始重视隐形的教育因素——教育环境的创设,把思想教育推向儿童化和社会化。

2004年以后,学校积极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创新,改革研究,经常在县内交流经验,不断深化小学生思想教育改革,推动德育教育活动发展。

多年来学校一直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小型手工制作、书法竞赛、绘画展、课外语文、数学、英语等兴趣小组活动。

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把一颗颗幼小的心与祖国民族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