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大经济带的现状与走势预期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3389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8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三大经济带的现状与走势预期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我国三大经济带的现状与走势预期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我国三大经济带的现状与走势预期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我国三大经济带的现状与走势预期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我国三大经济带的现状与走势预期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我国三大经济带的现状与走势预期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我国三大经济带的现状与走势预期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我国三大经济带的现状与走势预期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我国三大经济带的现状与走势预期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我国三大经济带的现状与走势预期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我国三大经济带的现状与走势预期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我国三大经济带的现状与走势预期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我国三大经济带的现状与走势预期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我国三大经济带的现状与走势预期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我国三大经济带的现状与走势预期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我国三大经济带的现状与走势预期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我国三大经济带的现状与走势预期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我国三大经济带的现状与走势预期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我国三大经济带的现状与走势预期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我国三大经济带的现状与走势预期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三大经济带的现状与走势预期文档格式.docx

《我国三大经济带的现状与走势预期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三大经济带的现状与走势预期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三大经济带的现状与走势预期文档格式.docx

其土地面积为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0.23%;

人口为2625万人,占全国的2.04%。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本区域总人口的3.9%。

(见图1-2;

见表1-2)

⒊京津唐城市群基本状况

京津唐城市群的空间地域范围涉及两市一省,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唐山、保定、廊坊3个地级市,以及秦皇岛、张家口、承德、沧州等县级市。

土地面积3.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0.34%;

人口2762万,占全国的2.15%。

其中科技人员占本区域人口总数的3.65%。

(见图1-3;

见表1-3)

⒋三大城市群面积与人口的比较

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区覆盖的空间面积为15.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61%;

人口1.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08%。

其中长三角的空间面积和承载人口数远大于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区。

土地面积分别是这两个区域的4.5倍和3.1倍,人口分别为其2.9倍、2.7倍。

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区则大体相当。

在各区域内部,除上海、广州外,长三角和珠三角其他城市规模差距不大,而京津唐地区,除北京、天津外,其余城市规模较小。

(见表1-4)

 

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经济概况比较

1、综合经济实力比较

从国内生产总值角度看,长三角最高,占全国的19%,为19124.98亿元,远远超过珠三角的9565.29亿元和京津唐的6552.63亿元。

除了区域内城市数量多之外,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且均衡,也是长三角国内生产总值较高的主要原因。

其中上海达到5408.76亿元,其余城市大部分在400亿元以上。

珠三角的GDP位居其次,其主要优势是各城市的GDP都较高,均在400亿元以上。

京津唐的GDP在三大区域中最低,其中北京和天津合计为5263.86亿元,不及上海一个城市。

并且占到整个区域的80%。

其余城市只有唐山在400亿元以上,有3个城市在100亿元以下。

反映出京津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均衡,京、津两大直辖市与其他城市的经济实力对比悬殊。

从人均GDP角度来看,珠三角实力最强,为36440.31元,长三角与京津唐相差不大,分别为25262.24元和23721.3元。

在珠三角,9个城市中有6个人均GDP在30000元以上,深圳在全国最高,为46388元。

长三角中人均GDP在30000元以上的城市有3个,京津唐各城市最高人均GDP不足30000元,仅有3个城市介于20000元和30000元之间。

(见表2-1.2.3.4)

2、三大需求比较

从消费和投资来看,长三角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分别为6246.93和6419.96亿元,均占全国的15%,远超过珠三角和京津唐的同类指标。

珠三角和京津唐则相差不大。

在各区域内,上海、广州、深圳、北京、天津等大城市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如北京与天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和占到京津唐的86%。

从增长速度看,京津唐地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略高,比上年增长12%,珠三角和长三角分别为11.4%、11.5%;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增长速度,以长三角最高,比上年增长18%,远高于其他两个地区。

从出口贸易额看,珠三角为1126.08亿美元,占全国的35%,略高于长三角的923.97亿美元,远高于京津唐的288亿美元。

出口贸易比上年增长,长三角超过珠三角为25%,珠三角为24%,均远高于京津唐地区。

(见表2-1.2.3.4.5)

但是,从三大需求的人均值来看,珠三角的整体优势和核心城市的优势尤其突出,特别是深圳,各项指标远远高于其他核心城市;

长三角由于人口数是其他两大经济带的近三倍,除人均出口额略高于京津唐之外,其他人均值均低于其他两个区域。

所以从人均值角度看,长三角的优势不复存在;

京津唐以人均值表示的经济实力居中,其中北京的人均消费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和上海相近,天津与其他核心城市则有一定差距。

(见表2-6)

3、经济外向度比较

从进出口总额来看。

珠三角最高,为2118.65亿美元,占全国的34%。

其次是长三角,为1752.17亿美元。

最后是京津唐,为819.3亿美元。

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外向型程度依次升高。

同时各区域内部差距悬殊。

如在长三角,进出口总额最高的上海是726.64亿美元,最低的舟山仅为4.96亿美元;

而在京津唐,北京和天津的进出口总额之和为753.37亿美元,占整个区域的92%。

从利用外资角度来看。

长三角实际利用外资最多,为178.51亿美元,占全国的34%。

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长三角对外资的吸引力较强。

珠三角和京津唐依次是150.21和92.32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的28%和18%。

这三大区域实际利用外资占到全国的80%。

在各区域内部存在较明显的不均衡。

如在京津唐,北京实际利用外资最高,为51亿美元,而最低的张家口仅为0.062亿美元。

4、产业结构情况比较

三大经济区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比分别为:

长三角5.8:

51.9:

42.3;

珠三角5.6:

49.3:

45.1;

京津唐4.0:

42.3:

53.7。

三次产业的排序分别是:

长三角和珠三角呈现为二、三、一结构,京津唐为三、二、一结构。

上述现象说明,京津唐地区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升级换代快,且达到一个较高水平。

在京津唐地区内部,北京三次产业构成依次为3.1%、34.7%和62.2%,产业结构优化程度最高。

此外,河北省廊坊、保定、秦皇岛三市的产业构成也呈现为三、二、一结构。

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只有上海、南京、广州的三次产业构成为三、二、一结构。

(见表2-7.8.9.10.11)

5、主导产业比较

从主导产业看,三大经济区域具有同构现象。

如都把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作为自己的主导产业。

在区域内部,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产业趋同问题。

如同处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两省主导产业雷同。

(见表2-12)

6、经济所有制结构比较

由于统计资料限制,我们主要通过区域核心城市工业总产值所有制结构来分析各区域的经济所有制结构。

外商投资企业对上海经济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

外商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占上海工业总产值的44.2%,超过全部内资企业所占比重。

对广州和深圳来说,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其次是外商投资企业。

如深圳的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占78.2%,内资企业仅占21.8%。

与其他核心城市不同,北京和天津的内资企业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了50%,外商投资企业也有一定规模,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规模较小。

(见表2-13)

总体来看,从北往南,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的国有经济所占比重依次减少,市场开放程度、市场经济发展程度逐步升高。

珠三角因为最早开放,优先享受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以及与港澳台自然的经济联系,市场经济发展较为充分,外商投资经济和港澳台商投资经济较发达;

长三角因为越来越优越的产业发展环境,经济活力也逐步增强;

京津唐则明显受到国有经济改革滞后的影响。

三、几点结论

1、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三大区域的土地面积仅占我国的1.61%,但聚集了我国10.08%的人口。

经济发展水平远超过我国平均水平,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

2002年GDP占我国GDP的33%,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的45%,人均GDP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32倍。

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同类指标的比率均超过了7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也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

2、三大经济带的经济实力从北向南依次递升,与改革开放所释放的能量成正比。

珠三角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很好地利用了国家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

在20世纪后20年的大改革、大发展中,由深圳、广州带动起的珠三角,已经把制度改革所释放的能量比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了。

进一步的发展将不是特区和特殊的优惠政策所能支撑的。

珠三角正在进行动力的凝聚和结构的重组。

区域合作或包括港澳的泛珠三角大区域的合作,将为这一地区进入新一轮发展注入活力。

长三角和京津唐地区在改革开放方面都还有较大的空间。

在新的形势下,改革的广度和深度都将更上一层楼。

目前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已经从理念逐步成为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进而得到企业界的广泛共识。

在这一基础上,长三角正在成为我国最有活力的经济带。

3、京津唐地区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相互依存度不高。

京津唐地区内部没有形成有序的梯度。

北京、天津的综合实力最强,成为区域发展的“飞地”,其余城市的经济实力相对薄弱,与两大直辖市形成巨大的反差和落差。

这一方面反映出北京、天津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不够,另一方面也决定了周边城市对北京、天津的经济支撑力相对不足。

总体来说,京津唐地区区域经济分工、合作、发展的局面尚未形成,仍未摆脱单体城市或行政区经济封闭发展的旧有模式,国有经济仍占重要地位。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格局中,京津唐区域合作与发展既要寄期望于国有企业的大踏步改革,也将催化这场改革攻坚战的进行。

没有大力度的改革,京津唐地区参与国内乃至国际经济竞争,都将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四、三大城市群经济发展预期

(一)长三角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正日益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区域产业集群机制的培育、技术链接与制度的配套将把长三角地区的制度改革继续引向深入。

长三角将在区域经济合作上成为一支活跃的领先团队。

在区域内部,上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重要的金融、商贸、物流等服务业的中心,具有较强的辐射力。

汽车业等现代制造业也较发达。

因富有人才和资金等高级生产要素、较强的市场需求等因素,上海正逐步成为区域研发、营销、资本运作等职能的中心,成为区域的总部基地。

江浙等地则逐步强化与上海的经济合作与分工,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在研发、生产加工等方面与上海形成有效互动,向我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发展。

随着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启动,长三角内部的经济分工协作将更加紧密,产业结构将更趋合理,从而对其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长三角的经济必将持续快速增长。

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1、长三角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原有工业技术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资源加工能力强。

改革开放以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最发达的地区。

加之以市场为纽带的经济联系密切,区域整体经济实力较为均衡,为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经济的分工、合作奠定了基础。

2、每年召开一次由常务副市长、副省长参加的区域协调发展联席会,形成政府协调机制,逐渐消减区域内行政壁垒,促进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

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以其较强的经济实力,优良的投资环境,确立了“龙头”地位,周边城市主动接轨上海,区域良性互动局面已经形成,为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保证。

3、为加强区域合作,各城市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区域一体化进入实质性阶段。

如:

在投资准入、市场秩序、信用、信息方面推行一体化管理制度;

实施各地人员资格证书的互认和衔接,实现各地教育、培训、考试资源共享;

杭州湾大桥、沪杭磁悬浮列车等3小时都市圈大型交通设施的建设,等等。

都将使城市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极大地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带来生产力格局的重大变化。

4、长三角地区的科技竞争能力处于全国前列,依据暨南大学韩建安、李相银的分析,上海的科技竞争能力排在全国的第三位,江苏位居第六,浙江居第八位。

较强的整体科技竞争能力,为产业梯度转移和合理布局、产业结构水平提升和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5、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投资软硬件环境的改善,以及经济开放度的增强,将进一步吸引外资进入长三角地区。

近几年,珠三角地区的外资开始向长三角地区转移。

2002年,长三角地区实际利用外资的规模和出口额的增长速度均已超过珠三角地区。

外资的大量进入将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长三角在发展过程中也必将面临一些问题,这主要包括:

与经济协作相配套的制度安排,将是长三角需要认真探讨与率先实践的难点;

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上海的经济实力还不很强,影响到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

在区域内行政壁垒作用下,各地之间争资源、争项目、争资金、重复建设,无序竞争问题将难以避免,影响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二)珠三角城市群

对珠三角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

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是市场经济启动较早,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区域一体化的先发地区。

但近几年,随着改革能量的充分发挥,政策优势的逐渐消失以及来自长三角强有力的竞争,珠三角出现外资转移、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放缓的不利局面,正面临着新一轮发展的动力重组期。

同时,CEPA的签署和实施以及包括粤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经济区的建设,将为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再一次崛起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珠三角与香港、澳门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加上经济联系的历史渊源,使粤港澳的合作成为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内地与香港、澳门签署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制度框架下,如果能够抓住这一得天独厚的先机,珠三角必将实现经济的再一次起飞。

总体来说,珠三角地区仍将是我国经济、文化、科技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并且,珠三角作为我国重要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将被加强。

在与港澳共同打造“大珠三角”经济区的过程中,以香港国际现代服务业中心为平台,利用其国际商贸、金融、管理和人才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现有以单纯加工为主的制造业向加工制造与研发设计相结合转变;

在与京津唐等区域的产业互动中,因共同发展的需要,通过技术交流、合作创新、人员培训等途径,珠三角的技术水平会不断得到提高。

这都将有力提升珠三角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同时,通过着力发展金融、物流、旅游、会展、中介和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不仅能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将进一步拉动珠三角经济增长。

(三)京津唐城市群

京津唐地区在三大城市群中,经济实力相对弱一些,经济联系与协作程度最低。

区域行政壁垒、分工协作的体制障碍较严重,区域经济一体化尚未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

各个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仍是内闭式自我循环,发展极不均衡。

以京津为双核心,带动两翼的局面远未形成。

区域经济整体呈现为北京一枝独秀向京津双头并进转变的格局。

我们认为,京津唐地区经济一体化必须与改革相配套,没有改革护航,区域经济协作将举步维艰。

同时,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战将在全球竞争的挑战中加速进行。

另一方面还应该看到,京津唐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从经济实力和产业发展上来说,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条件。

作为区域核心城市,北京的经济实力雄厚,排在全国前列。

产业结构经过多年调整不断优化,电子、电气、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在产业内的位置得到提升,并逐渐形成主导产业群。

丰富的智力资源和独特的政治资源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证。

天津作为另一核心,本来就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人才、科技竞争力也较强。

近年的后发优势更加明显,从2001开始经济增长加速,远快于北京。

河北几市也有一定的工业基础。

如果各城市能增强分工协作意识,从区域整体的角度,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并从制度安排上为区域协作铺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局面是能够实现的。

具体来说,京津唐地区的发展趋势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首先,京津唐地区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产业比较发达。

北京是我国科技实力最雄厚,智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天津的科技实力也较强。

只要具备有效的科技创新机制,这一地区特别是北京将会成为我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推动区域乃至全国科技进步的重要源泉。

相应的,在北京这一强大的研发中心的推动下,京津唐地区产业的技术水平会有较大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会得到长足发展。

随着区域合作意识的日益增强,天津、唐山等城市的企业会更加充分地利用北京的研发资源,或在北京设立研发中心,或联合进行技术创新,从而使北京的研发优势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同时,有天津等工业基础相对完备的城市作依托,会方便北京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强整个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

其次,京津唐地区将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京津唐地区依托雄厚的智力资源,发展现代制造业具有两方面强有力的支撑:

一是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将不断推动产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

二是较发达的现代知识型服务业,将更有效地满足区域现代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资金等关键生产要素的需求,提供管理咨询等专业服务。

这对于21世纪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

2002年,北京提出振兴现代制造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汽车产业等,初见成效。

天津作为我国传统的工业城市,现代制造业也初具规模。

河北的唐山等城市,不但具有一定的制造业基础,更拥有低成本的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使其有潜力承载北京等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产业转移。

因此,在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作用下,京津唐地区会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北京将成为这一基地的研发、营销、总部管理职能的中心和金融、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心;

天津则主要发展现代制造业的组装等高级环节,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并成为区域的物流中心,拥有相对发达的金融市场;

唐山、廊坊等城市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成为生产加工和产业配套基地。

从更长远来看,京津唐地区将与环渤海的东北、山东等地形成有效联动,共同打造在我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