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4476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喧闹 

增添 

训斥

冷酷 

脸颊 

拆除 

围墙 

覆盖

凝视 

愉快 

破损 

孤独 

呼啸

北风呼啸 

瑟瑟发抖绿树成阴、草翠花开、阳光明媚

四处逃散 

鲜花凋谢冰雪覆盖狂风大作

2、词语归类

(1)讲“美丽”,读描写花园美丽的词语:

绿树成阴、草翠花开、阳光明媚。

再请学生补充说词。

(2)讲“荒凉”,读描写花园荒凉的词语:

北风呼啸、狂风大作、鲜花凋谢、冰雪覆盖。

(3)巨人很凶恶,读写巨人凶恶的词语:

训斥、叱责、任性、冷酷。

3.再读。

有选择地读课文,加深印象。

三、美读。

感受“美丽”和“欢乐”

1.交流语句。

谁来读描写花园漂亮、美丽的句子?

(交流后课件出示:

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

2.自由朗读。

读书不仅要读在嘴上,更要读到心里。

试着读一读,能不能让自己进入到这美丽的花园中?

(指名读,推荐读)

3.集体朗读。

好美的花园呀,让咱们一起去美美地享受这花园的美丽。

(齐读)

4.范读想象。

这一次有了新的要求:

同样读这几句话,脑海里要浮现出画面。

请把眼睛闭上,用耳静静地聆听。

(教师配乐范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闻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交流,适时补充“鸟语花香”等成语)

5.感受欢乐。

当学生说听到了孩子们的欢笑声时,出示:

“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1)理解词语。

“洋溢”是什么意思?

(充满、荡漾、流淌)把意思放到句中读句子。

(2)学会运用。

辨析“下课了,操场上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知道山里唯一的老师就要离开这个山村,孩子们伤心地哭了,屋子里洋溢着孩子们的哭声”两个句子是否正确,明确“洋溢”往往用于比较欢快的场面,然后进行造句训练。

(3)想象说话。

巨人的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想象一下,面对这美丽的花园,这些孩子会说些什么呢?

(建议学生运用文中的语句)

6.熟读成诵。

带着这样欢乐的心情,带着这种美妙的感受,老师和大家一起合作读这段话,如能背诵更好。

7.师:

看多么美丽的花园哪!

四季正常交替,带给人美的享受。

可是这样的花园却发生了变化?

花园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有了怎样的变化?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听写词语,背诵优美段落

第二课时

1、紧扣“花园的变化”这一主线,抓住词语的理解、积累与运用,通过朗读感悟童话表达上的特点,感受童话的美丽。

2、联系生活,合理想象,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并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3、感悟童话故事的特点,为创编童话埋下伏笔。

教学重点:

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步入童话王国,欣赏了童话优美的语言,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第九课《巨人的花园》,进行我们的心灵之旅。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巨人的花园曾经是一个——(漂亮的花园)。

那里,春天,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图片)

巨人的花园也曾经是一个怎样的花园?

(充满欢笑的花园)引读:

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二、走近巨人,研读“冷酷”。

师:

多美美丽的花园,多么美好的春天。

可是,巨人却不喜欢花园里的客人,总是训斥他们。

1、巨人第一次训斥孩子。

你能快速找到文中巨人训斥孩子们的三句话吗?

浏览课文3-8自然段,用直线画下来。

有一年秋天,巨人突然回来了。

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很生气:

“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

都滚出去!

(1)师导: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在巨人的心目中,只有——花园,没有——孩子们。

只要他一出现,孩子们必须马上从眼皮底下——消失,用上句子中不文明的一个词语就是——滚出去。

(2)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他说这些话时,心里会怎么想,说话时是什么样子?

(从眼睛、手势、脸色各方面想象巨人的心理活动、神态、动作)

(3)你来当一次巨人----

2、巨人第二次训斥孩子。

“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

滚出去!

”(屏幕随机出示)

(1)师:

“好容易”,其实意思是——(好不容易)。

他盼了多长时间?

(好几个月)

(2)请大家看屏幕,这两句话都是在写巨人——斥责孩子。

都是写巨人巴不得孩子早点——消失。

但是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预设:

第一次是说,孩子们来这儿——玩,第二次却说,他们是在——胡闹。

你认为孩子们在胡闹吗?

(3)明明孩子们是在玩,为什么却说在胡闹呢?

我请同学读读这一片段。

其他同学猜一猜,巨人当时心里会怎么想?

屏幕出示:

一天早晨,巨人被喧闹声吵醒了。

他抬头望去,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

好几个月没见过这么明媚的阳光了。

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他们大概是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

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

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

没我允许你们来这儿玩的;

你们真是屡教——不改;

春天是很宝贵的,我不希望你们来捣乱;

我的好心情都被你们破坏了。

想到苦苦期盼的春天,极有可能就这样流逝掉了。

巨人非常非常的生气,又一次斥责孩子,读——

3、巨人第三次训斥孩子。

“喂!

你赶快滚出去!

”巨人大声叱责。

(1)理解叱责。

(2)已经对你们发过脾气了,这个小男孩竟敢不听,巨人此时会——

叱责道————

4、你能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

(自私,冷酷、任性,不让孩子来他的花园)

是的,巨人就是这样一个人。

课文开头写巨人外出履行了,你们知道他去哪儿了吗?

王尔德在原文中写道:

巨人没有别的朋友,只好到妖怪朋友科尼西家去串门,这一住就是七年。

在朋友家里,他的交谈是要受限制的,接着他决定回自己的城堡了。

引读:

正是这个自私冷酷的巨人,当孩子们在花园里玩得时候,他生气地说----当孩子们悄悄钻进花园,为花园增添春意时,他又发了脾气----当那个可爱的孩子未曾离开,他就呵斥道----

三、品味“荒凉”,研读变化。

1、赶走孩子以后,巨人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而且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1)如果你就是村里的孩子,有一天你很想到花园里去玩耍,可是你看到了高高的围墙,看到了这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你会怎么样想呢?

曾经,我们与这里的鲜花朝夕——相处;

曾经,我们在这花园里留下了许多欢声——笑语。

可是今天,我们只能望“墙”兴叹,无奈地摇摇头,转身离去。

(2)同学们,这高高的围墙,这无情的告示牌,除了禁止了儿童入内,还禁止了什么入内呢?

请大家捧起课文纸,自由读第6自然段。

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3)师:

而此时此刻,围墙外是什么一幅模样?

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

看来,一堵围墙隔开了两个世界。

填空:

围墙外面是鸟语花香,里面是 

,外面是笑脸,里面是 

,外面是温暖,里面是—— 

指导朗读:

你觉得这儿的两句话,该怎么读,才能读得有味道?

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春暖声音响亮一些,快一点,寒冬低沉一些,,慢一点。

(4)屏幕出示:

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

他想:

“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于是,巨人拥有的只能是----(孤独),只能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一个人忧郁地想——

(播放风声)你听,北风呼啸,大雪纷飞,他就这样的冷----

(5)师:

春天不来没关系,花儿草儿不来没关系,有人来了,请看原文中的一个精彩片段:

只有雪和霜对此乐不可支。

“春天已忘记了这座花园,”他们叫喊着,“这样我们可以一年四季住在这儿了。

”雪用她那巨大的白色斗篷把草地蓝得严严实实,霜也让所有的树木披上假装,随后他们还逸来北风和他们同住。

北风应邀而至,穿—身毛皮大衣,他对着花园呼啸了整整一天,把烟囱管帽也给吹掉了。

“这是个令人开心的地方,”他说,“我们还得把冰雹叫来。

”于是,冰雹来了。

每天三个钟头他不停地敲打着城堡的房顶,房上的石板瓦被砸得七零八落,然后又围着花园一圈接一圈地猛跑起来。

他浑身上下灰蒙蒙的,呼出阵阵袭人的寒气。

这里是谁的世界?

这里是——冰的世界

这里是——雪的世界

这里是——北风的世界

这里是——冰雹的世界

有了这四位先生在园子里奔跑呼啸,巨人的这座花园肯定是——冰天雪地,白雪皑皑,天寒地冻,寒冬腊月,巨人当然会被冻得——瑟瑟发抖,缩手缩脚。

他一次次赶走孩子,一次次享受——鲜花凋谢,枝叶飘落,冰雪覆盖的孤独与寒冷。

四、感悟神奇,研读孩子和春天的关系。

1、孩子,春的使者,春天的代言人。

站在树下的小男孩可创造了奇迹。

默读8-11自然段,静静地读,静静地想:

小男孩创造了哪些奇迹?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会找出这样几点:

小男孩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使巨人心里感到火辣辣的;

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小男孩使巨人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

2、想象:

小男孩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他可能会对巨人说些什么?

看着小男孩纯真的眼神,巨人仿佛读懂了这一句句无声的劝告,他心里感到——火辣辣的。

他感到后悔——莫及。

感到羞愧——不已。

3、重点研读:

噢!

是这么回事呀!

”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

“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

谢谢你!

(1)聚焦中心句,定位核心词。

启动你们的慧眼,找出段落中能体现本段中心意思的一句话。

汇报,贴出卡片: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能再快速找出句子中的两个关键词吗?

(孩子 

春天)

孩子,春天,春天,孩子。

拥有孩子,他就能享受春天,赶走孩子,他就失去了春天。

王尔德在给儿子讲《巨人的花园》时,竟然情不自禁哭了起来。

儿子问他问什么哭了?

王尔德说:

明媚的春天,可爱的孩子,多么美呀!

我是为真正美丽的事物感动而流泪。

于是,王尔德感动地写下了------(生: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巨人枉然大悟--------(生: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那么,有孩子的地方就有 

(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鲜花盛开的春天、绿树成荫的夏天、鲜果飘香的秋天、快乐、分享、幸福、宽广的胸怀、无私)有孩子的地方就有快乐。

(宽容、友善、热情、温暖)

(2)小结:

孩子们,有人说,童话会帮助我们实现‘心灵天鹅’的高贵飞翔。

浸润在《巨人的花园》这道温润的鸡汤里,我们又体验了一次飞翔的快乐。

五、回归故事,体验幸福。

1、师:

从此,巨人拆除围墙,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会怎样和巨人玩耍呢?

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脚下,爬上巨人的肩膀,尽情地玩耍。

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

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2、(背景音乐《绿色花园》)师生感情读结尾。

3、师:

孩子们,童话故事就是这样,在优美的语言中,描绘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情节,就像小河一样弯弯曲曲,长长的小河中,潜藏着一课闪光的试金石,那就是童话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板书)

4、今天这条小河的拐弯处,都漂浮着一片绿树叶,谁为小树叶找到正确的位置?

出示卡片,学生贴“欢乐”、“孤独”、“激动”、“火辣辣”、“幸福”,回顾故事内容。

5、故事结尾,巨人感到幸福了。

他的幸福来自于——(他让孩子们来花园玩了,他与孩子们分享快乐了……)你认为快乐是——幸福就是——

★宽容产生的道德上的震动比责罚产生的要强烈得多。

---苏霍姆林斯基

★世界上没有比快乐更能使人美丽的化妆品。

---布雷顿

★想得到幸福、快乐,就不要计较太多。

---郑艳华

六、总结:

课后,愿我们继续徜徉在童话世界,向着心灵天鹅的梦想,继续飞翔!

10《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

凉水河总校滕红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童话的特点;

能理清故事的脉络;

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能和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搜集处理信息,丰富学习资源,丰厚感悟的能力;

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

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了解故事内容。

体会课文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

教具准备:

录音机;

磁带《幸福拍手歌》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进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配乐齐唱《幸福拍手歌》

2、谈话:

从你们的歌声中,我听出了你们的快乐和幸福,多么美好的感觉呀!

父母、师长疼爱,同学、朋友关爱,我们整日包围在幸福之中。

但是,你们能告诉我幸福是什么吗?

    (指名回答)

理答导入:

 方案一:

(学生不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谈个人对幸福的认识)哈,有幸福的感觉,却不能说出什么是幸福。

不要紧,幸福本身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它的确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

读了保加利亚作家埃林·

彼林的童话《幸福是什么》,相信你们能给出自己的回答。

 方案二: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谈个人对幸福的粗浅认识)真棒,你们都是感觉敏锐的孩子!

正像你们回答中表现的一样,每个人对幸福的认识都是不尽相同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保加利亚作家埃林·

彼林的一片童话《幸福是什么》,看看作者给出的答案是什么。

二、自学探究,读懂故事

1.运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三遍,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可以用文中现成的话来回答,有所理解和体认即可)

 3、复述童话故事。

(2-3名学生,引导学生按叙述顺序把故事说完整)

三、合作交流,品读体验

 1、幸福是什么,三位青年都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再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2、与文本对话,理解“幸福是什么”

 ①读三位青年的对话,理解他们对幸福的认识。

  理答要点:

十年后,三个小牧童都长成了健壮的青年。

往东的、往西的、留在村子里的,他们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做医生的、当工人的、做农民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经历,对幸福的感受却是相同的,用故事里一位人物的话来说,那就是——(智慧女儿的话: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

  “义务”怎么解释?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具体句子,正确理解“智慧的女儿”所说的这句话)

  理答过渡:

是的,正如大家所谈的那样——要想获得幸福,就要通过辛勤的劳动,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给别人带来方便和好处,让别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

  三位青年从事的都是一些普通的工作,如他们自己所评价修葺泉井的劳动那样,他们并没有拥有巨额的财富、显赫的业绩,但平凡的劳动却为他人带来好处,他们也因此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有人说:

“幸福是一种感觉”。

也有人说:

“幸福是一种对既得所持有的满足感”。

请带着一种满足感、愉悦感来读三位青年的对话,说说你新又体味到了什么。

   ——满足自己所拥有的。

   ——幸福不在于虚无缥缈的幻想中。

   ——心有所满足,才能感觉到幸福。

 ②三位牧童起初对“幸福”这个概念一无所知,所以他们问“你祝我们幸福。

请你告诉我们,幸福是什么呢?

”当接受“智慧女儿”的启迪引导,他们分手前是怎么说的?

从这些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幸福无处不在。

三位青年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

往东往西,下南上北,甚至就留在本村,都能寻找到幸福,幸福无处不在。

幸福在外面的世界、在周围、在内心。

  ——只有心中充满了对幸福的渴望,非常想得到幸福,才有可能找到幸福。

——要学会感受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3、与作者对话,深入理解“幸福是什么”

  在三位牧童寻找幸福的旅途上,有一个人物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她是谁?

作者在故事中安排这样一个人物,用意何在?

对幸福的寻找需要来自外界的帮助和支持,青少年更需要别人的指导,我们的父母、师长甚至同学朋友,充当的就是文中“智慧的女儿”这样一个角色。

有了他们的帮助、支持、指导,我们才能少走弯路,尽快地寻找到幸福的真谛。

所以,我们要多听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

另外,“智慧的女儿”只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是个虚构的童话人物,是一个精灵、一个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是,智慧的确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它真的能帮我们尽快找到幸福。

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当中,千万别忘了使用我们的头脑和智慧。

智慧能创造看得见的财富,也能创造看不见却能感觉到的幸福。

4、与生活对话,全面理解“幸福是什么”

  除了劳动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之外,生活中我们还在哪些地方感受到幸福?

   

  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但它又不能单独作为一件具体的事物而存在,所以我们无法看见,也无法触摸,但它的的确确存在于我们周围,只有用心感受生活、感受生命的人才能到觉察到它的存在。

 ——三位青年为什么能寻找到各自的幸福,就在于:

一是智慧的女儿的引导,这是外因;

二是他们因不知幸福为何物而对幸福充满了渴望,这是他们能寻找到幸福的内因,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5、与心灵对话,让“幸福”走进每个人的内心。

  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提示:

“我认为幸福就是——————。

6、与文体对话,认识童话的特点

  与《巨人的花园》一样,这个故事也是一篇童话。

再读全文,讨论:

童话有什么特点?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其语言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

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射。

  ——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展开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形成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亦幻犹真的境界。

四、拓展延伸,布置实践作业

1、课外阅读毕淑敏的《提醒幸福》 

2、以小组为单位排练课本剧,待课外活动时间汇报演出。

11.《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鸟儿”与“树”是课文的两个主人公,故事围绕他们之间的约定展开,通过鸟儿和“树根…‘门先生”“小女孩”的三组对话,讲述了一个“信守诺言、情意真挚”的感人故事。

箭头的方向表示“鸟儿对树”,表现了鸟儿“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品质,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

新课程理念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设计秉承这样的理念,把教师训练的意图和训练的技巧隐藏起来,以情激情,以情带读,通过师生互动,促使学生在跟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品味语言,积淀情感,感受课文所蕴含的语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

1、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

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2、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

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融化、伐木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流利,了解课文的大意。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去年的树》,作者是上个世纪英年早逝的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新美南吉,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把生字词读准确了。

 2、说一说通过预习你对课文有哪些了解。

三、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读准、读通、读懂;

说出课文大概内容。

 2、理解词语:

煤油灯(词义:

实物演示)、伐木人(词义:

伐即砍。

在本子上写一个“伐”字)、融(字形、字音)

3、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释疑

4、抽读、评议、正音。

四、练习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作业

  查一查有关环保的资料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拟人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2.通过朗读,感受童话故事对高尚友情的赞美,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一、复习引入,提出问题

上节课我们读了《去年的树》这篇课文,谁来说一说你的收获?

你有什么疑问?

A感受:

为小鸟的友情、诚信感动,为人类的乱砍滥伐愤慨,为大树的牺牲精神感动等。

B疑问:

破折号的意思,为什么用“落”?

C疑问:

为什么要唱起去年唱过的歌?

题目为什么用“去年的树”?

等等。

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