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4803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Word文件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Word文件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Word文件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Word文件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Word文件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Word文件下载.doc

《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Word文件下载.doc(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Word文件下载.doc

6.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爱因斯坦)

7.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乌申斯基)

8.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9.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

(卢梭)

10.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

三、关于爱岗敬业

1.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职工作上成为一种艺术家。

(爱因斯坦)

2.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苏霍姆林斯基)

3.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

4.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遗训的保存者,……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

5.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

(马卡连柯)

五、关于启发式教学

1.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

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2.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3.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

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

4.为了在教学上取得预想的结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即创造学习的诱因。

(赞科夫)

5.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

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张载)

6.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

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

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斯宾塞)

7.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

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8.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

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

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

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

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陶行知)

9.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10.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魏书生)

六、关于因材施教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

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3.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

4.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5.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

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七、关于教学方法

1.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达尔文)

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3.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

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

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

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

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4.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5.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叶圣陶)

6.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7.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8.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9.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

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

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10.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卢梭)

八、关于创新与实践

1.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3.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4.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5.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6.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7.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8.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9.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

(杨振宁)

10.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

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

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狄德罗)

九、关于养成性教育

1.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

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

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

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2.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

3.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英国作家萨克雷)

4.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

我在这里似乎有点夸张地说:

若请他参加婚礼,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清醒地回家。

6.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则要看他的处世为人是否道德无亏,能否作社会的表率。

因此,修身的教育,也成为他的学校工作的主要部分。

(裴斯泰洛齐)

7.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

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独。

(徐特立)

8.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

9.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

……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洛克)

10.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培根)

十、关于人道主义教育

1.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

2.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3.精神空虚,思想枯竭,志趣低下,愚昧无知等,绝不会焕发和孕育出真正的爱。

4.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

5.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

6.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

7.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

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巴特尔)

8.教育植根于爱。

(鲁迅)

9.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10.错误在所难免,宽恕就是神圣。

(波普)

十一、关于情感教育

1.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苏霍姆林斯基)

2.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3.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

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

4.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

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5.爱人吧!

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

应当这样生活:

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

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

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

6.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

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7.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8.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

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9.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

10.幸福与其说是用任何其他方法,不如说是用情感的这种敏感性来达到的。

如果一个人具有了那种能力,他由趣味的愉快中所得到的幸福,要比由欲望的满足中所得到的幸福更大。

他从一首诗、一段推理中获得的欢乐要比昂贵的奢侈生活所能提供的欢乐更大。

(休漠) 

十二、关于成功教育

1.一味地挖苦、贬低,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反对父母,反对学校,或者反对整个世界。

(布鲁诺)

2.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

(布鲁姆)

3.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

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4.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5.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6.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7.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

(林格伦)

8.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9.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

10.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士)

十三、关于集体主义教育

1.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而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予集体的一种影响。

2.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

3.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

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4.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

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陶行知)

5.教师常常忘记,品德首先是在人们相互交往中形成的。

伟大的义务感,只有当它能在生活实践的每一步中得到生动体现时,才能成为人的行为准则。

在培养未来的一代人时,我们应当首先在个人领域,即在青年人靠良心的驱使而产生并得到控制的相互关系领域里,培养最纯洁,最富有人道主义的情感。

十四、关于自我教育

1.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2.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

3.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

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4.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

5.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

6.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7.要使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和领会到:

他的每一步、每一个行动都会在他身边的人()同志、父母、教师和“陌生者”的精神生活引起反响。

只有当他不给别人带来灾难,不欺负和扰乱别人时,才能成为一个生活得平静而又幸福的人。

8.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在漫长的人生道路的每一步上,都要经常鞭策自警,万不可以为有过一两次抽打就可以沿途平安了。

“自新应似长江水,日夜奔流无歇时。

”(魏书生)

9.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辽远的后世。

 (莎士比亚)

10.儿童需要管教和指导,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们无时不刻和处处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导之下,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

十六、关于劳动教育

1.在我们的社会中,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而且是道德的范畴。

2.劳动最大的益处还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发展。

这种精神发展是由和谐的劳动产生的,它应当构成无产阶级社会公民区别于资产阶级社会公民的那种人的特质。

2.劳动受人推崇。

为社会服务是很受人赞赏的道德理想。

(杜威)

3.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

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

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

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

4.劳动的崇高道德意义还在于,一个人能在劳动的物质成果中体现他的智慧、技艺、对事业的无私热爱和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同志的志愿。

5.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

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

(达·

芬奇)

6.勤工俭学的意义还在于它能够培养和发挥青年的创造性和才能。

如果我们给青年安排一条轻便的道路,他们只须饭来张嘴,上课就念书,什么也不管,这样我们就会害了青年,会使聪明人也变成傻瓜。

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得好,必须耕耘得好。

8.当劳动是种快乐时,生活是美的;

当劳动是一种责任时,生活就是奴役。

(高尔基)

9.劳动可以使我们摆脱三大灾祸:

寂寞、恶习、贫困。

(歌德)

10.未来将属于两种人:

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

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

(雨果)

教育名言警句集录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论语.述而》)

3.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

(美,富兰克林)

4.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

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朱舜水集.劝学》)

5.今一切事业,须从科学上解决;

而一切学问,须从事实上研究。

(黄炎培)

6.教育贵于薰习,风气赖于浸染。

(郭秉文)

7.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陶行知,教育家)

8.知识不是某种完备无缺、纯净无瑕、僵化不变的东西。

它永远在创新,永远在前进。

(普良尼施尼柯夫,前苏联农业化学家)

9.读史使人明智,读私诗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

(培根,英国哲学家)

10.一年之计,莫如树谷;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仲,春秋政治家。

11.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

唯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唯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

(魏源,清朝思想家、史学家)

12.教育的事业并非使年轻人能完美地从事科学研究,而是要开阔年轻人的心胸,使其能尽力运用自己之所长。

(洛克,英国哲学家)

13.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

知所启发。

(亚美路,瑞士教育家)

14.假如一个先生想用知识去启导一个葬身在无知之中的学生,他便先得激起他的注意,使它能用一种贪婪的心理去吸取知识。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

15.懂得如何启发,使教人的一大艺术。

(阿米尔,印度尼西亚诗人)

16.真正的教育与其说是言辞,无宁说是在实践。

17.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讲的学问,而在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兴趣已很浓的时候,再教他的学习方法,这才符合优良教育的原则。

18.凡是出于人为的事,人都能破坏它,只有自然的本性是不能消灭的,因此教育必须”遵循自然”。

19.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

与其求化一,毋宁展个性。

(蔡元培)

20.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

21.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

22.一个坏的教师廉价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发现真理。

(第斯多惠)

教育家名言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所说:

“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狄更斯:

“顽强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

高尔基:

“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

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由于错误真理才会发现”

我国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只有实验才是化学的“最高法庭”。

爱因斯坦:

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

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与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钥匙。

学必有疑,有疑比有所思。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

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

有位教育家说过:

“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

陶行知先生说过:

“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孔子说:

“不愤不启,不启不发。

布鲁纳:

“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

有位名人曾说过:

“把热爱自己的专业和热爱自己的学生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好教师。

布鲁纳指出:

“油画教育过程的标准,是效果和时间。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古人强调“善诱者,善导。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教学的真正含义是变“学会”为“会学”。

本世纪7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明确指出:

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没有掌握一定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

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说过;

“化学实验室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最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场所,培养化学科学素质,不仅要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智力因素包括动手、观测、查阅、记忆、思维、想象、表达七种能力,其中思维是智力因素的核心。

上述全部质量因素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皆能得到一定的训练,而且非智力因素也与所增长。

古人云:

供人以鱼,只解一餐;

授人一渔,终身受用。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

“最精湛的教学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