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期末考试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8492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史期末考试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史期末考试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史期末考试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史期末考试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史期末考试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国史期末考试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国史期末考试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国史期末考试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国史期末考试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国史期末考试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国史期末考试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国史期末考试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国史期末考试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国史期末考试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国史期末考试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国史期末考试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国史期末考试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国史期末考试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国史期末考试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国史期末考试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史期末考试资料.docx

《中国史期末考试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史期末考试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史期末考试资料.docx

中国史期末考试资料

中国史期末考试资料

一.名词解释

赵匡胤(927年-976年),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太祖。

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

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

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

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赵普(922-992年),字则平,北宋政治家,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960)正月,普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以黄袍加于赵匡胤之身,推翻后周,建立宋朝(北宋)。

宋太祖依普计,“杯酒释兵权”,削夺朝中诸将兵权;加强中央集权;削地方财权;加强中央禁军建设;削夺节度使兵权;先南后北,统一全国等等。

普薨,太宗赠普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赐谥“忠献”,亲撰并书写八分字神道碑赐之。

石守信(928~984)北宋将领。

赵匡胤义社兄弟。

建隆元年(960年),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胁迫周恭帝禅位。

随太祖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后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他及其他将领们的兵权。

太平兴国九年(984)死,追封威武郡王,谥武烈。

陈桥兵变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死,七岁的恭帝即位。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结义兄弟掌握了军权。

翌年正月初,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

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赵匡胤之弟)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宋,仍定都开封。

史称这一事件为“陈桥兵变”。

杯酒释兵权:

中国古代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

因为是在酒席上做出了决策,所以史称“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只是宋太祖为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其后还在军事制度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

先南后北

王旦,北宋大臣。

字子明,王祜之子。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

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

景德三年拜丞相,监修《两朝国史》。

天禧元年,以疾罢相,有文集。

王旦为相10余年,知人善任,任人唯贤,朝中大部分官员都是他推荐提拔的,但从未推荐自己的亲属做,病逝后,册封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文正”。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今属河北)人。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

曾任过多种官职,秉性亮直,内行修谨,时称“圣相”。

文学上,以继承韩愈、柳宗元自许,倡导古文运动。

有《河东先生集》。

景德元年卒,年五十八。

谥文靖。

寇准字仲平,北宋下邽县人。

一生为官40年,清廉正直,谋事有方,以民为本,政绩卓著。

在朝廷四居相位,先后辅佐宋太宗、真宗、仁宋三位皇帝安邦治国,功名远扬,成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及彪炳青史的一代名相。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

太宗时官至参知政事。

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被丁谓等人排挤。

贬至雷州,衡州等地,病死于当地。

留有《寇莱公集》。

澶渊之盟

 在五代十国的后晋时期,曾把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割与辽国。

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北宋与辽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

自宋太宗起,北宋曾多次与辽交战,但一直未能收复失地。

直至公元1004年,宋真宗与辽国在澶州定下了停战和议,约定宋辽为兄弟之邦(宋为兄,辽为弟),北宋每年向辽交纳“岁币”,双方互不侵犯。

自此,中国北方才有了少许安宁,宋、辽的这次结盟被后世称之为“澶渊之盟”。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

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1052年(皇佐四年)病逝,终年64岁,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苏轼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人。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与弟苏辙同登进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父子同列唐宋八大家。

为人宽大如海,后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在黄州时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

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追谥文忠公。

青苗法,亦称“常平给敛法”、“常平敛散法”。

中国宋朝王安石变法之一。

王安石执政后,于熙宁二年(1069年)实行青苗法,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

这项措施本是为了抑制兼并,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救济百姓,但实际执行却出现偏差:

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上官吏为了邀功,额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勒索,百姓苦不堪言。

这样,青苗法就变质为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

元祐元年(1086年)停止执行。

市易法,宋王安石新法之一。

宋神宗熙宁五年颁布实施,于汴京设都市易司,边境和重要城市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并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

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由于守旧派的反对,市易法于元丰八年(1085年)后陆续废除。

赵构(1107——1187),字德基。

南宋开国皇帝,即宋高宗。

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曾被封为“康王”。

靖康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于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

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南逃至临安(今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权。

统治期间,虽迫于形势以岳飞等大将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桧。

后以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条件向金人求和,杀害岳飞。

公元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禅位于宋孝宗,自称太上皇。

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

著有《翰墨志》,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等。

岳飞,南宋军事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将、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

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

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岳飞和他指挥的岳家军不但在抗击金兵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保护了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免于遭受金兵的蹂躏,而且军纪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得人民的爱戴。

连金军也感叹: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他领导的抗金斗争是正义的,符合人民利益的,也是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应该给以充分肯定。

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 岳飞善诗词书法,留下了《满江红·怒发冲冠》等充满爱国激情的佳作和《前出师表》、《还我河山》等名帖。

岳飞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岳母刺字”、“尽忠报国”的千古佳话,将代代传颂。

秦桧(1090-1155),字会之,宋朝江宁府(今江苏南京)人。

中国历史上十大奸臣之一。

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登第,补密州(今山东诸城)教授,曾任太学学正。

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与宋徽宗、钦宗一起被金人俘获。

南归后,任礼部尚书,两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

因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岳飞而遗臭万年。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

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

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

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发行于北宋前期(1023年)的成都。

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

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

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

朱熹,南宋诗人、哲学家,是先秦以来儒家系统中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我国后期封建社会在文化思想领域中影响较大的一位思想家。

从学术成就上看,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

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宋明理学最突出的代表。

大扎撒,古代蒙古部落首领对众发布的命令称为“扎撒”。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后,将原有的训令,写成法规,史称《大扎撒》或《扎撒大全》,汉语叫《令》。

它的特点:

一是刑罚严酷,大量使用死刑;二是原始性。

规定了不同身份人之间的行为规范,记载了许多蒙古族的民族习惯,也写入了大量迷信和禁忌。

《大札撒》古代蒙古部落首领对众人发布的命令称为“札撒”。

它来源于蒙古社会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种种社会习惯或行为规范。

为适应开疆拓土的需要,成吉思汗十分重视法律风纪的作用。

《大札撒》即是成吉思汗召集制定的,其内容主要为成吉思汗的训言及蒙古社会的习惯,如关于不同身份人之间的关系、行为规范,蒙古族自己的民族习惯和迷信禁忌等。

作为蒙古部族初创期的法律规范,它不完备也不系统。

鱼鳞图册,是旧时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

册中将田地山塘挨次排列、丘段连缀地绘制在一起,标明所有人、四至,因其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图册”。

亦称“鱼鳞册”、“鱼鳞图”、“鱼鳞图籍”、“鱼鳞簿”。

鱼鳞图册对于中国土地制度史等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忽必烈,即元世祖(1271-1294),元朝的创建者。

蒙古语尊号薛禅皇帝。

他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

他一生征战,一统天下,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元。

他在位期间,建立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使得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他也曾多次派兵侵略邻国,但多遭失败。

同其祖父成吉思汗一样,忽必烈是蒙古民族光辉历史的缔造者,是蒙古族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

1294年正月,忽必烈在元大都病逝,追谥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张居正,字叔大,少名张白圭,又称张江陵,号太岳。

明代政治家,改革家。

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内阁首辅之一,明代伟大的政治家。

前后当国10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

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严厉整肃朝廷上下等等。

万历十年(1582)卒,年五十八,死后赠上柱国,谥文忠。

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等。

 

怯薛,蒙古和元朝的禁卫军,突厥-蒙古语“番直宿卫”之意。

汉译多作宿卫。

轮流值宿守卫之意。

怯薛成员称怯薛歹﹐复数作怯薛丹。

怯薛起源于草原部落贵族亲兵﹐带有浓厚的父权制色彩﹐后来发展成为封建制的宫廷军事官僚集团﹐元代官僚阶层的核心部分。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永乐年间,初名《文献大成》,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

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是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约3.7亿字,这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永乐大典》常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不到800卷。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经十年编成。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

《古今图书集成》,全书共一万卷,原名《古今图书汇编》,是康熙时期由陈梦雷所编辑的大型类书。

本书编辑历时28年,共分6编32典。

是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类书。

康熙,爱新觉罗·玄烨,清圣祖仁皇帝,年号康熙。

康熙帝8岁登基,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他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

一条鞭法明代中叶后赋役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

主要是总括一县之赋役,悉并为一条,称一条鞭法。

万历年间张居正执政,推行于全国。

内阁,明、清最高官署名。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罢中书省,设内阁,为皇帝顾问。

后来地位不断提高,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

清代沿置,乾隆年间,规定三殿、三阁大学士之制。

但因实权掌握在满洲贵族手中,内阁职权低落,参预重要政务的人多由皇帝指定,不一定是内阁成员。

军机处成立后,实权集中到军机处,内阁徒有虚名,仅成为传达皇帝谕旨、公布文告的机关。

但名义上仍为清代最高级之官署。

清末仿行君主立宪制,设责任内阁,以旧内阁与军机处合并为最高国务机关。

北洋军阀时期改称国务院,习惯上仍称内阁,其成员称阁。

军机处清代官署名。

亦称“军机房”“总理处”。

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

雍正七年(1729),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十年(1732),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

二.简答题

1.陈桥兵变对北宋历史的影响?

众所周知,北宋是后周禁军统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而建立的,当赵匡胤登上皇帝宝座尤其是完成局部统一后,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陈桥兵变”会不会在北宋再次发生,所以很重视对武将的限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宋朝的武功不振,从而导致宋朝与辽、西夏的作战节节失利,直到北宋的灭亡。

而对文臣的大力扶持,又客观上造就了宋朝文化的高度发达,这是宋初统治者所绝对没有想到的。

2.如何认识祖宗家法

他们把太祖开国致治十七年间所一以贯之的核心精神,浓缩为“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八个字。

宋初设范立制的立足点,在于防止前车之鉴,在于“防弊”。

而这一後世统治者“谨当遵承,不敢逾越”的法度,法度所体现的预设防范、周密制约精神,就是宋人常说的“祖宗之法”。

是两宋三百年间历代帝王尊崇不辍的治国原则。

宋代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各层级权力结构的分立与集中、“守内虚外”格局的展开、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乃至赵宋王朝的兴与衰等等,处处都会遇到所谓“祖宗之法”的问题。

事实上,宋代政治史中诸多事端的纽结正在于此。

3.论述北宋经济改革的成效?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时代,宋代是经济发展迅猛的时期,无论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引人注目的成就。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在变法过程中采取了很多有关经济改革的措施,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均输法的实施之后,北宋的物资需求和东南财富之区的物资供应得到了较好的配合,纳税户的很多不合理的额外负担,稍稍有所减轻,政府的财政收入去比以前有所增多。

(2)农田水利法的实行,全国兴修了较大的水利工程一万多处,灌溉了大量的农田土地。

(3)青苗法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农业的发展。

(4)方田均税法的实行把产权履母查明,使赋税的负担与土地占有实况相符合,政府的田赋税也得到了保证。

(5)市易法的实行在很大程度上使富商大贾们垄断市场的权利受到了限制,促进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

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北宋时期其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有,重文轻武,强干弱枝,收兵权等。

(1)收夺高级将领的兵权,将州郡的财权和兵权也都收归中央政府。

又规定州郡长官由文官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

(2)以枢密使负责军政大权,枢密院的事权与统兵的高级将领相互牵制,高级将领虽统领军队但并无调兵职权。

反之亦然。

(3)在行政方面,为分担宰相事任且不使其事权太高,在宰相之下添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以三司使负责财政大权。

5.北宋中前期的古文运动的成就?

古文运动与恢复儒家道统的运动,一直是北宋文坛的主流。

古文运动在王安石,曾巩,三苏时大获全胜,欧阳修力革当时浮靡诡怪的文风,不论叙事,说理或抒情,都能婉转透辟,曲尽其意。

王安石一方面主张写文章是为政治服务,但也应当注意文章的艺术性。

苏轼是北宋文人中最富才华的,主张写文章纹理自然,姿态横生。

《赤壁赋》《石钟山记》《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醉翁亭记》,《秋声赋》等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6.北宋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1)设置枢密院瓜分丞相军权

(2)另设中书门下瓜分丞相行政权后来还设置参知政事进一步瓜分行政权

(3)设置三司(度支盐铁户部)瓜分丞相财政权

7.谈谈对北宋党争的认识?

蜀洛朔党争是反变法派的内部分裂,党同伐异。

元祐初年反变法派牢固掌握朝政后,由于争夺政治地位开始因人事倾轧与政见,学术主张的分歧而分化为若干小集团。

苏轼,吕陶,上官均等被称为“蜀党”,程颐,朱光庭,贾易被称为“洛党”,刘挚,梁焘,王岩叟,刘士安等被称为“朔党”,三派斗争被称为“洛蜀朔”党争。

宋哲宗亲政后起用章惇,曾布和蔡卞等变法派主要任务,重新推行青苗,免役等主要新法。

不过,这些所谓“新法”继承人,不仅毁掉了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新法,毁掉了不只一代精英人物,也毁掉了赵宋王朝百余年养育起来的的士大夫政治传统,最终毁掉了北宋。

8.简述元朝的行省制度?

(1)行省的二元化特点有利于中央集权

元朝行省最初只是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到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后期,始基本定型,转变为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

但即使在行省完全定型并地方化之后,它仍然带有中央派出机构、或者说是中书省分支机构的性质。

(2)中央政府对行省的有效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

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制约。

(3)行省内部权力的相互牵制有利于中央集权

元代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

(4)行省大权的归属有利于中央集权

作为民族统治的得力工具,元朝行省主要由蒙古、色目官员掌握权力,

(5)行省的划分特点有利于中央集权

秦汉以来,地力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

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

这种划分行政区域的方法自然就加强了中央集权,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

9.简述元朝的法律制度?

元朝统一政权建立以后,开始进行大规模立法活动,先后编撰了多部综合性的法律汇编。

第一部是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颁行的《至元新格》。

它汇辑了元朝建立以来的条格、成例等法律法规,内容包括公规、选格、治民、理财、赋役、课程、仓库、造作、防盗、察狱等十个方面。

第二部是仁宗(1312年—1320年在位)时编辑的《风宪宏纲》,这是一部关于纲纪、吏治方面的法律汇编。

第三部是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完成的《大元通制》。

它汇集世祖以来的条格、诏令和断例编纂而成,是元朝最系统完备的法典。

第四部是英宗时期由地方官府编辑的《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简称《元典章》。

这一部世祖以来50多年间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各方面圣旨、条画的汇编。

最后一部是元末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颁行的《至正条格》。

它基本沿袭了《大元通制》的编辑体例。

元朝立法受两宋编敕、编例的影响较大,经常将皇帝敕令及成例加以整理编辑,具有刑事、民事、经济、行政各种法规汇编的性质,而且其中诏制、条格、断例占有很大比重,往往是一事立一法,因而律条庞杂,结构松散,致使法律内容很不规范。

10.概括元朝的史学成就?

元朝的史学成就主要体现在马端临所著的《文献通考》。

此外,元朝官修史书也十分盛行。

元朝建立之后,沿袭中原旧制,各帝死后,都由翰林国史院或指定史官编纂《实录》。

只有顺帝因国亡而未及编写。

明洪武二年修《元史》就是以元代的《实录》及《后妃功臣列传》等为蓝本的。

元代官撰的主要史籍流传下来的有《宋史》、《辽史》、《金史》。

元代官修的大型史籍还有《大元一统志》和《经世大典》等由翰林国史院用蒙文编写、类似汉文《实录》的《脱卜赤颜》是蒙古皇室的秘史。

11.简述明早期的文字狱?

明代文字狱自朱元璋创始。

明初,士大夫有各种不同的政治态度,一部分故元遗老和原张士诚的臣僚,对新王朝抱有敌对情绪。

这些不肯俯首称臣的士大夫,有不少人被明太祖用杀、关、徒等刑法加以镇压。

大部分地主文人虽归依了明朝,但明太祖对他们也不放心。

这位当过和尚、参加过红巾军的皇帝,十分敏感,忌讳别人揭其老底,披阅奏章,动生猜疑,总认为人家在奚落他,讥讽他,就要兴文字狱杀人。

12.列举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1)行政方面,在中央,撤销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还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

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管地方行政、司法、和军政。

三司长官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

(2)军事方面,明太祖设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共管兵权,相互牵制。

后又创立了卫所制度,各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统由中央五军都督府管辖。

(3)监察方面,明太祖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作为中央监察机关。

为了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反抗,有先后设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合称“厂卫”。

(4)学校和科举,明代学校用以培育人才,科举用以登进人才,实行八股取士。

(5)修订法律,严刑峻法。

如《大明律》和《大诰》。

13.论述明朝的商业成就?

明朝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商品货币经济有所发展。

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超过了以前任何时期,为资本主义萌芽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1)明朝无论是铁,造船,等重工业,还是丝绸,纺织,等轻工业,在世界都享有盛誉

(2)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商品数量不断增多,商业资本也相当的活跃,在全国出现了更多的商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3)手工业从官营到私营的演变,一些手工业摆脱了官府的控制,成为民间手工业。

(4)代役银的普遍出现,官府手工业中的雇工开始用银计价了。

(5)白银的广泛使用

14.论述中国古代的朝贡贸易?

1403年明成祖朱棣夺取帝位后,大力扩大并巩固朝贡体系,频繁遣使出洋,突出的实例就是派遣郑和下西洋。

郑和使团兼具外交使团和贸易使团的双重性质。

郑和船队的出访,以明朝的强盛国力为后盾。

船队每到一处,除以一系列官方仪式在形式上或名义上确立明朝与海外各国的宗藩隶属关系外,还在传统的朝贡贸易体制下,用所载的货物和当地的居民进行“厚往薄来”的贸易,使当地居民获益匪浅,因而也深受到访地居民的欢迎。

在厚往薄来政策引导下,其他的一些国家对於明朝的朝贡,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贸易往来,尤其是明朝中后期的海禁政策,使得朝贡几乎成为这些国家同中国进行贸易往来的唯一手段。

15.简述清的文字狱?

为了加强皇权的权威,维护满洲皇帝和贵族在全国的优越的统治地位,清政府对于任何反满思想和活动,都要采取严格的镇压。

满清时期的文字狱是空前绝后的,而且随着统治的稳固而加深,越是统治稳定的时期,文字狱就越是登峰造极,至乾隆时期,以是无以附加的强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因此而扭曲变形。

16.如何评价岳飞?

(1)治军品行:

身先士卒,行若明镜,令出如山,赏罚分明。

(2)道德品质:

不纵女色,事母至孝,廉洁奉公,严以律己,厚以待人。

(3)军事才干:

文才横溢,儒将风范,武艺高强,武略非凡,是一个卓越的战略家和军事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