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比较初等教育形考答案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5085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比较初等教育形考答案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电大比较初等教育形考答案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电大比较初等教育形考答案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电大比较初等教育形考答案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电大比较初等教育形考答案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电大比较初等教育形考答案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电大比较初等教育形考答案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电大比较初等教育形考答案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电大比较初等教育形考答案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电大比较初等教育形考答案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电大比较初等教育形考答案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电大比较初等教育形考答案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电大比较初等教育形考答案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电大比较初等教育形考答案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电大比较初等教育形考答案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比较初等教育形考答案Word格式.doc

《电大比较初等教育形考答案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比较初等教育形考答案Word格式.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大比较初等教育形考答案Word格式.doc

第三类是(政治学校)。

14、由于整个斯巴达社会处于一种"

(尚武)"

的观念中,因此,斯巴达儿童的初等教育也带有浓烈的军事色彩,这不仅表现在儿童的学习内容上,也表现在儿童所接受初等教育的场所上。

15、罗马人在公元前7世纪左右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学习论文网资料提供(http:

//www.xxL)(-拉丁字母),这种文字成为欧洲在罗马、中世纪时期的通用文字,在西方历史发展的很长一段时期中,(拉丁语)一直是西方儿童所学习读写的语言。

16、在希伯莱人的观念中,儿童是任性的、粗野的、愚蠢的,因此需要用皮鞭和棍棒不断训练才能使儿童学会服从,就象训练动物那样。

(《箴言》)中说到:

"

训练马用皮鞭,管驴用笼套,教儿用棍棒."

因为"

愚蠢在小儿心中,只有棍棒才能把它赶走."

17、中国东汉以后的儿童语文教材分为两类:

一是识字读本,二是读文读本。

在识字教学中,除前人的识字教材外,出现了新的识字教材---(《千字文》),成为以后各朝代主要的启蒙识字教材,广为流传,甚至流传到日本。

18、中国宋代出现(《三字经》)、《百家姓》,同(《千字文》)一起成为宋代以后流传最广的文字读本,都属于集中识字。

19、早期基督教哲学家和思想家、"

基督教思想之父"

(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对中世纪西方初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影响很大。

20、英国近代公共初等教育制度的确立应归功于1870年(《初等教育法》)的颁布。

21、1684年建立的"

基督教学校兄弟会"

后来成为法国从事初等教育的主要力量,该会的宗旨是:

用(本族语)为劳动者子女提供免费初等教育。

22、法国在1880、1882、1886、1887年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法案,统称为《费里法案》。

这些法案确立了法国国民教育的三大原则:

义务、(免费)、(世俗化)。

23、1807-1808年,在法军占领柏林期间,费希特作了多次《德意志国民的演讲》,号召通过发展(国民教育)来振兴德意志民族。

24、美国南北战争后,其初等教育现代化完成的标志主要有:

首先是(义务初等教育的普及),其次,初等教育开始不断地进行改革。

25、1871年,日本成立了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文部省)

26、1886年《小学校令》的颁布,大大的促进了近代日本初等教育的普及,但此时的4年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是征收学费的,但知道1900年,当日本政府获得中国清政府的(2-3)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后,诼开始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27、20世纪的前半期,法国初等教育的改革主要是围绕建立(“统一学校”)而进行的。

二、简答题

1、简述比较教育的特点。

答:

比较教育以比较研究法为基本研究方法,同时辅以其他方法;

比较教育的研究以当代教育问题为中心;

比较教育的研究具有国际性和跨国性;

.比较教育以整个教育领域的各种现象为研究对象。

2、简述比较教育的使命和任务。

三大使命是科学的使命、人文的使命和决策的使命。

五大任务是:

了解别国的教育;

认识本国的教育;

认识教育的规律;

推动教育改革;

增进国际理解与合作。

3、《舒芬法案》奠定了普鲁士公共初等教育的哪六大基础和特性?

父母有送子女上学的义务;

地方政府有提供小学经费的义务;

规定了初等教育的教育目标、教学科目和年级阶段;

规定了小学教师的培训、任命、晋级、奖惩和公务人员的社会地位;

确定了初等教育的分级行政管理体制;

确定了私立小学设立的规范和政府的管理规范。

4、英国教育家迈克尔?

萨德勒对比较教育的发展至少有哪些贡献?

第一,他明确提出了比较研究外国教育的目的。

第二,萨德勒提出了比较研究各国教育时,必须注意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领域,教育的发展受到许多教育外部因素的制约,尤其要关注"

民族精神"

等"

精神力量"

对教育的深刻影响。

第三,萨德勒告诫比较研究者,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的教育理论、经验和制度。

第四,萨德勒对比较教育发展的贡献还在于,他拓展了比较教育研究的空间,将比较研究的关注,从欧美扩展到印度等当时大英帝国在世界各洲的殖民地。

他也扩展了比较教育研究的内容,将比较深入到职业培训、工人业余教育、妇女教育等当时很少有学者关注的领域。

5、英国比较教育家尼古拉斯?

汉斯认为对教育有巨大影响的三大类因素是什么?

自然因素,即种族因素、语言因素,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

宗教因素,即天主教、英国国教、清教徒和其他宗教传统;

世俗因素,即人文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

6、比较教育的蓬勃发展时期表现出哪些特点?

比较教育研究规模迅速扩大;

地域性、国际性比较教育组织涌现;

研究成果数量多、影响大;

研究方法多种多样。

7、埃德蒙?

金的比较教育思想包括哪三部分?

是他十分重视研究各国教育所处的历史环境;

是把比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同目的的联系起来,强调比较教育的研究应对当前重大教育问题的决策和行动作出贡献;

是强调比较教育中比较分析的可比性。

8、学习比较教育有什么意义?

增长教育知识;

学习别国经验;

形成教育观念。

9、"

比较教育"

至今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比较教育的"

史前期"

(1817以前);

领域创建时期"

(1817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比较教育学科建制时期(1917-1947);

比较教育的蓬勃发展期(1948-1978);

比较教育泛化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

10、中国与日本在近代初等教育发展上存在哪些异同?

日本和中国在近代初等教育制度的确立过程中,都广泛的借鉴了欧美的近代初等教育制度,也大量吸收了欧美初等教育的实践经验和思想。

但两国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两国近代初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存在很大差异。

由于日本明治维新政府的领导者们试图通过变革,使得日本能够从一个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因此,他们对变革的态度更加坚决和果断。

从1872年开始,日本不断的变换着所学习的对象,从最初学习和照搬法国的学校制度,到采用美国的教育制度,后又模仿普鲁士的做法,以试图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到一种适合日本社会发展状况的学校制度,并在20世纪初完成了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

而近代的中国,清政府在接受西方文化影响时,采用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政策,因此,既受到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的影响,又保持着原有文化传统和政治体制,使得中国近代初等教育出现了多种性质初等教育机构并存的局面。

随着西方教育思想和理论传入中国,普及教育思想和国民教育思想同样影响着近代中国,但由于近代中国战争频繁、经济落后等因素影响,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初等义务教育并没有得到普及。

11、在西方奴隶社会时期儿童的初等教育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家庭在儿童初等教育中拥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在儿童观上体现为“性恶”论倾向;

初等教育的内容主要为道德教育和基本的读写算。

12、影响西方近代初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运动;

工业革命;

启蒙思想运动;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近代文化的发展。

13、工业革命对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工业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强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尤其是在初等教育的普及过程中,教育经费的投入直接影响着普及教育的实现,影响着初等教育的普及率;

工业革命激化了社会的阶级矛盾。

工业革命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尤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将发展教育作为一种解决或缓解矛盾的策略,作为一种福利,开始普及教育,使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应用。

工业革命的发展导致近代科学技术得到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更新了生产技术,提高了生产率,另一方面,对大工业生产中工人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这些生产者普及初等教育的需要产生,这也导致在19世纪后普及初等教育成为西方近代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此外自然科学自身的发展也促进了初等教育教育内容的更新。

14、工业革命后,英国初等教育发生了那些变革?

国家开始逐步干预初等教育、英国初等教育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学校形式:

星期日学校和导生制学校;

19世纪末确立起公共初等教育制度。

15、美国独立建国后的公立教育活动对其初等教育发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建立地方税收制度,由公共税收来兴办和维持公立小学;

强迫入学,实施免费教育。

1852年马萨诸塞洲最早颁布了义务教育法,规定8-12岁的儿童每年至少就学12周。

此后各洲陆续制定了相似的法律,来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建立公共管理教育机构,统一管理初等教育机构。

1812年纽约州就设立了教育督察长,负责管理全洲的初等学校,1837年马萨诸塞州设立州教育委员会;

初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发生变化。

大多数州采用八年制,实行分班编制,学习科目得到扩充。

16、简述美国”进步教育之父”帕克的教育观?

帕克强调学校应该适应儿童的发展,而不是儿童去适应学校教育,在学校中,儿童应该处于学校的中心地位,而不是教学科目成为中心.学校的重点应该在于培养儿童的观察,理解和描述能力.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提供必要的和适当的条件,使每一个儿童的个性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论述题

1、谈谈如何理解比较教育学家埃德蒙金提醒比较教育研究者应该注意的概念、环境、制度和操作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是概念,即术语的语义的问题.例如,在比较各国的教师的问题时,我们不能忽视“教师”一词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实际含义,也不能忽视人们有可能以不同的词语表达“教师”的含义.在英语中,”tutor”,“master”,“professor”,都有教师的含义,都可以翻译成教师。

但是他们之间有时却有着不可忽视的语义的区别.为了准确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现象,比较教育研究者必须首先向语言学家和分析哲学家请教,在他们的领地里研究学习。

第二方面是环境,或者说来龙去脉.研究人员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环境”或“来龙去脉”比“背景”包容性更广泛.背景的局限之一是主要指向事物的依存条件,而未把发展演变的事物本身也包括在内.但是对在旧事物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新事物,或者新事物的生长阶段来说,旧事物、以前的阶段也是新事物、新阶段的“背景”.二是要注意背景的动态性.而新事物却往往在背景的不断变动中成长起来的.三要深入地认识背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了解身处被比较的教育体制中的人对体制和问题的理解和看法。

第三个方面是”制度”.金认为,制度是观念的体现,稳定而实在.通过对政策机构、实施机构的研究,通过对法规、章程、重要文献的研究,各国的制度是可以认识的,各制度之间的差异是可以分辨的。

第四个要注意的问题是“操作”.金指出,由机构和文献的制度与年夏一年、日复一日的操作、实施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一种制度的有效性和健全性与实际操作有密切的关系.从实际操作中,比较研究者才能获得关于一种制度的最终评价。

2、谈谈如何理解布来恩?

霍尔姆斯“问题解决程序”中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选择与分析问题.霍尔姆斯认为,教育问题众多,比较教育主要应该选择和分析当前各国所关心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有两大类.一类是教育内部的问题,如各国课程体系的比较等,另一类是属于教育与社会其他领域有关的问题,如几国教育投资问题的比较研究等。

第二步,寻求解决办法,比较教育研究的任务不是寻求某种能适应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时代的万能之策,而是分析说明哪些政策和办法更适合于哪些地方、哪种环境,或者提出对某一国家更为现实有效的办法。

第三步,细述前提条件或背景.霍尔姆斯认为,人类面对的有些事情是可以预见的,而且几乎是无法阻止其来临的.例如,台风的来临.但是,我们还必须指出,我们有可能预见用什么样子的房子可以抵御台风.我们可以预见用什么材料,朝什么方向,按什么结构,造出能够抵御台风的房子.教育比较中我们也应该注意,各国教育政策和实践的前提条件和背景.缺乏条件和背景的教育经验是无法在另一个国家中实施的.

第四步,验证有关因素和结果。

验证是一种需要洞察力的工作,需要批判性的分析和严谨的叙述.验证应注意三个方面:

详尽的描述、分析教育制度及与其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背景;

筛选出与具体问题紧密相关的决定性因素;

严肃批判这些决定性因素.为了更好的收集资料,验证问题,霍尔姆斯根据波普尔的批判二元论和自己的见解,设计了一个“理解的框架”.

第五步、比较逻辑预言得出的结果和观察的事实.霍尔姆斯从解决问题着眼,不仅关心比较教育工作者是否能够提出问题,从理论推论的水平上证明认识的正确性,而且需要问题研究者将预见的推理的结果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如果逻辑预言和实践结果相符,证明比较研究得出的逻辑预言的准确性;

如果不相符,就会提供一个有意义的反馈,检验比较研究过程和假设合理性.

3、谈谈如何理解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

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的理念是当今世界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对各国包括初等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系统都产生着影响。

终生教育是从时间的纬度出发,强调一个人连续不断地学习;

学习化社会强调的横向空间的拓展,要求整个社会的各个场所都成为学习者学习的场所。

终生教育与学习化社会是紧密相连的,终生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

终教育思潮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产生的标志是法国教育家保罗?

郎格朗的《终身教育导论》于1965年出版。

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要求学校教育改变原有的对学习的看法,要求更加注重学习者主动性的发挥、要求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师生关系,要求更新学校的教育重点。

它强调学校的学习应更加体现生活性,在教育目标上更加注重发展性、强调学校与整个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的各种条件和资源。

许多国家都以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理念作为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4、谈谈如何理解全民教育理念

1990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儿童基金会等机构组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通过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

满足基本学习需要》和《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行动纲领》。

在这两份纲领性文件中,提出了“全民教育”的新目标:

满足所有人(包括儿童、青年和成人)的基本学习需要。

“这些需要包括人类能够生存、发展其全部能力、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全面地参与发展、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作出由知识依据的决策以及继续学习所要求掌握的基本学习工具和基本学习内容”在这次全民教育大会的推动下,“全民教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教育的一种共同理念。

全民教育思想认为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基本学习需要是多样、复杂和不断变化的,因此有必要扩大并不断重新确定基础教育的范围以便能包含下列内容:

学习始于幼儿阶段。

除家庭外,小学教育是对儿童进行基础教育的重要形式。

青年和成人的基本学习需要是多样的,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加以满足。

利用一切现有的信手段、交流渠道和社会活动来帮助传播基础知识,并就社会问题向人们进行宣传和教育。

全民教育的具体目标包括到2000年普及和完成初等教育、提高学习成绩,使一定年龄段的一定比例的儿童达到或超过规定必需的学习成绩水平、降低成年人文盲率等等。

但由于人口增长、经济落后、经费缺乏、师资缺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些全民教育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

全民教育思想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许多世界教育会议都不断强调实现全民教育的目标.我们国家是人口占世界人口一半的国家,更要实现全民教育,以此来提高人口素质。

《比较初等教育》形考作业2答案

1、美国教育行政制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高度的(地方分权)。

2、目前,英国实行(11)年义务教育。

3、法国是个政教分离主义的国家,国立学校都是(世俗)学校,不允许进行任何宗教教育。

4、到了1900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根据不平等(《马关条约》),日本得到中国的赔款共计2.3亿两白银。

5、随着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以杜威为首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思想一度成美国众多初等学校进行课程改革的依据,许多美国初等学校按照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来编制和安排初等学校的课程、编制课程计划。

6、1944年,英国设立了(11岁)考试来控制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衔接,这使得英国各地区的初等学校标准大体上一致。

7、现行的法国初等学校课程主要是1985年所颁布的全国小学教育计划所规定的,共7门;

法语、数学、科学与技术、历史与地理、(公民教育)、艺术、体育。

8、日本初等学校课程实行的是(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由文部省制定和颁布初等学校的课程标准。

1、简述美国全国教育学会对小学教育目的的概括。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曾将小学教育目的概括为:

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

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

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

发展儿童有效的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

发展儿童民主的生活价值;

发展儿童的创造性能力。

2、简述英国幼儿学校的教育目标。

锻炼幼儿的体格;

培养良好的习惯;

发展幼儿的个性;

训练幼儿说话和听话的能力;

提供活动和游戏的机会,认识较多的事物,以增进其生活知能;

3、简述英国小学教育目标。

发展儿童身心健康;

陶冶儿童优良行为;

增进儿童对环境的认识与兴趣;

培养儿童正确的观察能力;

指导儿童正当的课余活动;

激发儿童养成科学的态度与精神。

4、简述美国的儿童中心课程编制方式。

这种编制课程的方式主要是以儿童的能力、兴趣及需要为中心来计划学习的活动,注重在各种社会实际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能力与个性。

虽然在所设的课程上与学科中心课程相似,但它的教学目标更为广泛、教学组织方式不同。

没有固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由教师自己创造,书本教材和教具的使用也都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定,一般采用活动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因此,又称为“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

5、影响初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因素有哪些?

社会发展;

文化、教育传统;

教师;

课程改革政策。

1、谈谈主要发达国家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趋势。

(一)在教育分权制的国家出现了一定的集权要求及集权倾向

在美国,为了使教育进一步摆脱危机,以迎接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挑战。

克林顿政府上台后提出《2000年目标:

美国教育法》,表明美国在教育改革上决心进一步强化联邦政府的主导作用。

但是美国强调联邦政府主导作用也是有限度的。

由于地方分权的政体,美国历来重视并尊重各州和地方的作用,在教育改革上也不例外。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2000年目标》自始至终强调自愿的原则。

而且在编订标准上,既有国家水准,又允许有州水准。

英国教育管理体制的最大特点就是中央、地方、教师以及民间团体互相之间形成的所谓“伙伴”关系。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教育管理体制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一种新的管理框架正在形成,中央政府对教育的管理和控制加强,英国教育制度的基本权利结构开始改变,中央政府在基础教育方面的影响日益扩大。

经过改革,英国的教育领导权在中央、地方和学校三者之间进行了重新调整和分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新的权利平衡。

最大的特点是中央政府的教育管理权限得到扩大,学校在自身内部事务的管理方面的自主性也明显提高,地方教育当局在失去某些权利的同时也保留或被赋予某些新的权限。

德国依据基本法在文化教育的管理上实行联邦主义,即把文化教育的管理权、立法权交给各州。

虽然后来在国际上加强国家干预教育的大趋势影响下,修该了宪法,成立了联邦教育科学部,加强了联邦政府对教育的管理,并主动与各州合作,推动教育改革的进行。

然而,从总体上看,德国仍然是由各州具体管理教育。

这种教育联邦主义的管理体制有利于调动地方教育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各州依据本身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创办适合本地区的教育。

然而,教育权利的过于分散,使全国的一些教育制度、教育体制难以统一,从而造成全国教育管理上的困难。

一些带有全国性的研究计划也难以实现,一些有全国意义的改革措施推行困难,从而出现了各州之间教育改革的不均衡局面。

(二)在传统的教育集权制国家则出现了要求分权的呼声及分权的动向。

在法国中央集权、专家支配的教育行政原则之下,教育体制在某种制度上使学校与外部社会隔离。

这不仅使教育本身失去了应有的活力,而且也使其难以适应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和产业日益现代化的当今世界局势。

但从近20余年来法国教育改革的动向中,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年代里,法国将进一步下放教育行政权力,敞开各级教育机构的大门,推动教育机构面向社会、面向社区、面向实际,鼓励学校与企业界、经济界建立更多的各种形式的联系,将成为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另一基本趋势。

战后的日本教育行政以美国为样板,实行地方分权制。

削弱文部省的权限,使之成为“指导”“建议”机关;

建立地方教育委员会,遵循地方教育行政独立的原则。

可以说,日本教育行政体制是名义上的分权主义实质上倾向集权主义的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的行政体制。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社会现代化的推进,整齐划一的学校教育制度,形式主义的平等倾向,严重的学历主义以及教育行政上的僵化,使得学校教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僵化的教育行政体制不断成为舆论批判的对象。

要求扩大地方的乃至学校的权限呼声日益强烈。

尽管这些见解并没有被政府采纳,但必须打破僵化的教育行政体制,已经是日本社会的共识。

2、举例说明各国初等学校课程内容改革的共同趋势。

(一)加强科学技术的启蒙教育:

1984年第39界国际教育会议指出更新课程内容的重点是加强科学技术的启蒙教育,并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进行科学技术启蒙应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儿童性格的全面发展以及个人与社会生活的需要。

二是科学技术启蒙应致力于发展儿童对科学的基本态度,如创造性、批判性、客观性和严格性,以及使儿童获得从切身环境出发,与智力、体力发展相适应的基本科技概念、能力和技术,例如观察、操作、测量、分类、探求、交流等。

三是科学启蒙教育应当强调促进儿童与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建设性的相互影响,培养所有学生对待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使儿童具有对新技术和科学应用于社会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待自然和对待科学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