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5350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检测新人教版必修.docx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检测新人教版必修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检测新人教版必修

教师的作用是什么?

是传道解惑。

尊师应该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但在韩愈的时代却有一股“以从师为耻”的歪风。

他们“其下圣人”,甘为愚人;他们爱其子女,为其择良师,但自己耻于从师。

他们小学大遗,显其不高明、不明智;他们蔑视百工之人,显其太虚荣、欠谦虚;他们聚笑从师人,显其太势利、太庸俗。

如果他们都像孔子那样,从师而学;如果他们都像李蟠那样,求师问道,那么一个良好的尊师之风就会蔚然兴起。

在那样一个时代,写出这样的文章,表达这样的见解,需要相当的勇气,自不待言。

就是今天,这篇文章对我们每个人仍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美字体

赏美文

千年一叹读韩愈

中国民俗谚语中说: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泉则秀。

这儿的山上无仙,江中亦无流泉戏水,但是地处潮州境内的韩山、韩江,却名贯广东大地,成为大海之滨一道奇异的人文风景。

只因唐代文人韩愈被贬官离开长安后,曾在这儿当了不足一年时间的地方小官。

他似乎比“仙”和“泉”更具有震撼和感召力量,使原本为他姓的山和水,统统被后人改为韩姓:

山易名为韩山,水易名为韩江。

一个唐代的文人,在贬官后的失意之时,居然使江河易姓,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其本身还是一首千古绝唱。

他在被贬官的路上,马过秦岭时留下一首名诗,诗曰: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此诗是写给前来为他送行的侄子的。

其字里行间,除了透骨的悲凉之外,还咏叹地预言,他的一把老骨将埋葬于他出使的潮州瘴江。

被贬官到潮州的韩愈,没有葬骨于粤东的瘴江,说起来似乎是个神话,他在此为官的时日,这儿的江河易色,竟然统统改为韩姓,这不能不令我们产生强烈的精神震撼。

韩愈初到潮州上任之日,正是潮汕江河鳄鱼成灾之时,当时此地的黎民百姓深受其苦,生性执着的韩愈,不仅将为害一方的鳄鱼驱之于海,让潮州百姓从“江神”的精神奴役中解放出来,还以驱鳄为兴修水利机遇,打开引水浇灌之门,给封闭的沿江大地,带来五谷丰登的年华。

他还以大刀阔斧之气势,一扫沉积于粤东的“纳良为奴”的千古陋习,完成他解放奴隶的壮举。

一个仕途败落的文人,能不顾自我伤痛而把黎民之痛苦放于其上,并拿出全部精力为其解疼者,华夏大地唯韩文公一人也!

天下浪漫文人,多如天上繁星;天下无文采而缚于理性牢笼中者,更是不计其数;但将高度理性和超人文采集于一身者,可谓寥寥无几,而韩愈两者兼备,犹如平地上的高山。

他堪称中华民族历史中官吏史上的一个奇人,又是人文星空中的一轮皓月!

(有删改)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1.韩愈针砭时弊,针对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观点,这既体现了在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也破除了人们对长者、权贵等权威的迷信。

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则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这种闪光的思想,被后世许多教育家引申发挥,对现代教育理论产生了深远的贡献。

[运用角度] “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大胆创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向流俗说‘不’”“师生关系”等。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讲的是向老师请教的必要性。

勤于询问,才能不断地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难题、困惑。

但仅仅勤于发问还远远不够,还应该懂得问的诀窍,要抓住问题的重点、关键。

文中讲有些人让老师教自己的小孩,而自己却耻于从师,“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舍本逐末,没有抓住根本,是一种不正确的求学态度。

“问”也是一门学问,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质疑的人才能有所建树。

[运用角度] “要勤学善问”“博采众长者可成大器”“要相互学习”“不可自满”。

3.《师说》提出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

作者在第三段中说: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这些,都提醒我们要多向他人学习,要把自己的心态放平,让自己“低”下去,虚心,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才能看见别人的长处;不断向别人学习,才能不断充实、提高自己。

[运用角度] “取长补短”“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发挥潜能”“教学相长”“虚心”等。

【课外运用】

1.韩愈作《师说》时,只有35岁,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教师,一家人吃饭都成问题。

但他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痛批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

结果,他遭“群怪聚骂,指目牵引”,“以是得狂名”,处境比先前更加艰难。

韩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地位卑微而心怀天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这是他超人的勇气和气魄之所在。

如今,我们依然对他敬佩不已。

勇气是面对困境时的无所畏惧,气魄则是面对强敌时的大义凛然。

退休老教授杨绍侃等人,顶着重重压力,举报西安交通大学李连生学术造假案,使后者所获奖项被国家撤销,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而事件折射出的高校造假成风的现象,更显出杨绍侃等人所作所为的难能可贵。

挑战世俗者都须顶住巨大的社会压力,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也应该给予道义上的声援。

2.互帮互学,方能共同进步。

孔子就认为“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韩愈也批评了“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

为什么要互帮互学呢?

因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因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有些人暗自发力,以为“留一手”,自己才能脱颖而出,其实封闭自己,只会变成井底之蛙,你虚心求教,必有进步;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促使自己提高。

3.古人说: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把师徒之情看作父子之情,反映了古人对老师的尊重。

像程门立雪的故事,杨时宁可受冷,也不忍打扰老师午睡,体现了杨时对老师的无比尊重。

居里夫人在发现镭后,声望极高,当她回到波兰参加华沙镭学研究院落成典礼时,看到人群中的小学老师,她疾步走到老师身边深吻老师,推着老师坐的轮椅向主席台走去,居里夫人成功后不忘恩师,受到赞誉。

居里夫人之所以如此尊重自己的老师,是因为她深深懂得,没有昔日老师的启蒙、教育,就不可能有自己今天辉煌的成就。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试想一下,没有老师,怎能传授知识、发展文化?

没有老师,怎能培养人才?

没有人才,怎能使国家强盛?

国家不强盛,怎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由此看来,我们每一个人,必须尊师重教。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或师焉,或不焉

C.人非生而知之者

D.君子生非异也

解析:

A项,“受”通“授”;B项,“不”通“否”;C项,无通假字;D项,“生”通“性”。

答案:

C

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作《师说》以贻之      贻:

赠送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齿:

并列、排列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

道理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闻:

知道,懂得

解析:

C项,道,风尚。

答案:

C

3.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A项,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舒缓语气/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

B项,连词,表转折/副词,那么。

C项,均为介词,向。

D项,介词,相当于“于”,比/语气词,用在句末,表反诘语气。

答案:

C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古之学者必有师

解析:

A项,所以:

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C项,小学:

古义,小的方面要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进行初等教育的学校。

D项,学者: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答案:

B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完全相同的一项(  )

A.小学而大遗

B.而耻学于师

C.孔子师郯子

D.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解析:

C项与例句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A项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B项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项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

C

6.下列各项中,与“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圣人无常师

解析:

A项与例句均为判断句;B项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被动句;D项为一般句式。

答案:

A

7.名句默写。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皆出于此乎?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君子不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答案:

(1)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2)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 (3)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5)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①欲相师。

仆②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不意吾子③自京师来蛮夷间④,乃幸见取。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

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

“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仆往闻庸、蜀⑤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前六七年,仆来南。

二年冬⑥,幸大雪逾岭,被南越⑦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

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然雪与日岂有过哉?

顾吠者犬耳。

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衒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有删改)

注:

①辱书云:

承蒙来信说。

②仆:

对自己的谦称。

③吾子:

您。

④蛮夷间:

柳宗元所谪居的永州。

⑤庸、蜀:

这里泛指四川。

⑥二年冬:

元和二年冬季。

⑦南越:

岭南一带。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仆道不笃             笃:

深厚

B.辱书云欲相师相:

互相

C.因抗颜而为师师:

老师

D.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后学:

学生

解析:

B项,相,代词,偏指一方,我。

答案:

B

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A项副词,尚且/副词,将要。

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

C项名词,……的地方/助词,表判断。

D项都是连词,来。

答案:

D

10.下列对文中“蜀犬吠日”“越犬吠雪”的比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赞美韩愈敢为人师的精神,并自喻品德高洁。

B.指出韩愈不该以蜀日自比,自己不敢以越雪自况。

C.抨击那些诋毁韩愈的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表明自己虽好为人师却因遭贬谪而不能的苦衷。

解析:

结合第三段末尾的议论可知。

答案:

C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柳宗元不愿意“为师”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仆道不笃,业甚浅近 ②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③谁敢衒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④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⑤然雪与日岂有过哉?

顾吠者犬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④⑤

解析:

④表明得到对方的认可感到很荣幸;⑤通过比喻的手法,表明为人师没有过错,错的是那些诋毁老师的人。

答案:

A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为都是正确的。

(2)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

参考译文:

二十一日,宗元启:

承蒙您来信说想要认我做老师。

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东西。

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很不以为都是正确的。

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竟幸运地被您取法。

我自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

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敢做您的老师呢?

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

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

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

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

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

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

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

屈原的赋里说:

“城镇中的狗成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

”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

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

元和二年的冬天,幸好下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

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

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

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

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罪过吗?

只不过感到惊怪而狂叫的是狗罢了。

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因而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惹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

三、创新语用

13.请根据下面温家宝总理讲话的内容,将下面一副对联补充完整。

在我国第2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颁奖大会代表和北京市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主讲教师代表,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的老师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温家宝说,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

有一句话,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

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老师必须有崇高的道德。

温家宝援引唐朝韩愈《师说》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受业解惑,是老师在毕生中一定要做好的事情。

而做好这三点,一定要以德为先。

上联:

教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

育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爱心是首/道德为先

14.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

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

要求:

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

学生甲:

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

老师,您勤耕三尺讲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甲:

老师,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学生乙:

老师,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

(1)用汗水浇灌希望,孜孜不倦 

(2)诗词歌赋,颂不完您带来的感动

(示例二)

(1)用双手托起未来,无怨无悔 

(2)赤橙黄绿,画不完您多彩的人生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失街亭练习粤教版必修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孔明寻思,恐二人有失,又唤高翔曰:

“街亭东北上有一城,名列柳城,乃山僻小路,此可以屯兵扎寨。

与汝一万兵,去此城屯扎。

但街亭危,可引兵救之。

”高翔引兵而去。

孔明又思,高翔非张邰对手,必得一员大将,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遂唤魏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后屯扎。

延曰:

“某为前部,理合当先破敌,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孔明曰:

“前锋破敌,乃偏裨之事耳。

今令汝接应街亭,当阳平关冲要道路,总守汉中咽喉,此乃大任也,何为安闲乎?

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

切宜小心在意!

”魏延大喜,引兵而去。

孔明恰才心安,乃唤赵云、邓芝吩咐曰:

“今司马懿出兵,与旧日不同。

汝二人各引一军出箕谷,以为疑兵。

如逢魏兵,或战或不战,以惊其心。

吾自统大军,由斜谷径取郿城。

若得郿城,长安可破矣。

”二人受命而去。

孔明令姜维作先锋,兵出斜谷。

却说马谡、王平二人兵到街亭,看了地势。

马谡笑曰:

“丞相何故多心也?

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

”王平曰:

“虽然魏兵不敢来,可就此五路总口下寨;却令军士伐木为栅,以图久计。

”谡曰:

“当道岂是下寨之地?

此处侧边一山,四面皆不相连,且树木极广,此乃天赐之险也,可就山上屯军。

”平曰:

“参军差矣。

若屯兵当道,筑起城垣,贼兵纵有十万,不能偷过;今若弃此要路,屯兵于山上,倘魏兵骤至,四面围定,将何策保之?

”谡大笑曰:

“汝真女子之见!

兵法云:

‘凭高视下,势如劈竹。

’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

”平曰:

“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

今观此山,乃绝地也。

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

”谡曰:

“汝莫乱道!

孙子云:

‘置之死地而后生。

’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

以一可当百也。

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

”平曰:

“若参军欲在山上下寨,可分兵与我,自于山西下一小寨,为掎角之势。

倘魏兵至,可以相应。

”马谡不从。

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结队,飞奔而来,报说魏兵已到。

王平欲辞去。

马谡曰:

“汝既不听吾令,与汝五千兵自去下寨。

待吾破了魏兵,到丞相面前须分不得功。

”王平引兵离山十里下寨,画成图本,星夜差人去禀孔明,具说马谡自于山上下寨。

1.分析第一段情节及语言,概括孔明的性格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马谡、王平领兵去后,诸葛亮犹恐有失,又命高翔屯兵列柳城作为救援,命魏延驻扎街亭之后作为策应。

这层层设防、前呼后应的布置,进一步表现了诸葛亮谨慎缜密的性格及善于分析形势,判断无误的指挥才能。

2.第二段中写了马谡两次“笑”,他“笑”什么?

为什么“笑”?

揭示了马谡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他一笑孔明“多心”。

“丞相何故多心也?

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

”在他看来,诸葛亮严密的布置是多余的,诸葛亮也是庸人自扰。

既然在他眼里丞相都是可笑的,对副将王平更是不屑一顾了。

所以他二笑王平“无能”。

当王平给他指出屯兵当道的合理性及屯兵山寨的弊端时,他大笑曰:

“汝真女子之见!

”他对王平的态度轻蔑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揭示了他盲目乐观、轻敌自信、目空一切的性格特征。

3.第二段文字详细地写了马谡和王平在安营扎寨问题上的不同意见,其作用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表现了马谡只是一个纸上谈兵而实际上并没有指挥之才的人,与前文马谡称自己“自幼熟读兵书”相照应。

②暗示马谡刚愎自用、不听劝告是街亭失守的关键,马谡被军法惩处是必然结局。

4.从选段看,马谡街亭之败,狂妄性格形成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马谡之所以狂妄、刚愎自用,是因为他读过不少书,自认为满腹经纶,是个卓越的指挥家,加上诸葛亮也承认他“自幼饱读兵书,熟谙兵法”,因此他更加不可一世。

把自己熟读兵书当成了炫耀的资本,殊不知这正是他自己的思想误区。

马谡不分析当时敌我情势和地理形势,只是生搬硬套古人的军事理论,自然就不能从兵法上吸取前人成功的战争经验。

可以说,他和赵括一样都是纸上谈兵的“军事家”。

二、语言运用

5.仿照示例,对《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进行理性的思考,从关羽、张飞、曹操三个形象中任选取一个,再写一个句子对其进行评价。

示例:

刘备:

一面是雄才大略,另一面是惺惺作态,政治家不只有一个面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仿写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要认真分析例句,例句由三句话组成,前两句从正反两个方面评说人物性格特点,第三句总结人物性格特点。

解答时还要充分了解人物性格特点,选取合适的表达角度,力争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答案:

(示例)关羽:

一面是赤胆忠心,另一面是妇人之仁,好义士不只有一种性情。

张飞:

一面是勇冠三军,另一面是粗暴鲁莽,真英雄不只有一个样貌。

曹操:

一面是识才重贤,另一面是自负多疑,大丞相不只有一种品性。

(任选其一)

6.(xx·高考四川卷)请紧扣下面画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