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调查分析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5523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调查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调查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调查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调查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调查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调查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调查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调查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调查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调查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调查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调查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调查分析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调查分析文档格式.doc

《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调查分析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调查分析文档格式.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调查分析文档格式.doc

II

1、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在电子计算机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学不仅在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领域获得了应用,而且还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心理学、社会学,甚至进入了文艺领域,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威力及其多方面的实用性。

外界的形式在转变,许多数学教师开始思考:

“到底应该将数学应用意识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及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之一是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让大家知道学到的确实是有用的数学。

然而,由于我国的数学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数学与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未能给予充分重视,且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和高考指挥棒的严重影响,数学教学存在严重缺陷。

比如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仅限于解题,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动手操作能力差,应用意识薄弱的现状。

而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高中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也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因此,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把“数学应用意识”作为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且还提出了较强数学应用意识和联系实际的途径。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及发展问题。

本文便聚焦高中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调查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现状,来分析影响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原因及如何培养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

1.2研究的必要性

首先,数学应用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极其重要,越来越多的领域涉及数学及数学应用.因此,随时代潮流,研究这一问题是必要的。

其次,在学术研究上,近年来,随着新课改对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视、对教师在教学上的要求,不少教育研究者和优秀教师都从不同方面、角度开始探讨如何培养及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这一问题。

第三,研究这一问题是因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当前我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逐步转轨的现状下,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研究这一问题是适应教学内涵的变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改善教育现状和推动数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1.3研究现状

1.3.1国内研究现状

因为数学应用意识是国内近几年为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而提出的要受到重视的口号,所以国内关于数学应用意识的研究并不多。

但作为数学课改的重要精神,目前我国数学应用意识的现状不容乐观。

首先很多学生对数学应用题存在恐惧心理;

其次,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不强,对于可以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少有学生会想到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

第三,数学应用能力较弱,不擅于建模;

第四,为应付考试而学习,对数学的应用价值认识不够。

为此,在新课改中,《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指出: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1.3.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数学应用的重视比我国早,西方国家在六七十年代后,就一直注重数学的应用,并且也一直是国际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要求数学应用在数学教材中占据一定的地位。

学习和应用数学是美国的数学标准中最重要的特点。

英国数学课程标准五个目标中,有一项就是“使用和应用数学”。

新加坡的中小学教育目标中指出“使学生获得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方式,并应用于生活上将要遇到的数学情境中”。

由此可见,国外对数学的应用意识的重视不低于我国,并有相应的政策、措施。

2、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由于数学应用意识与意识一样,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全同意明确的概念,但介于它的自觉性、能动性、明确性。

因此,在这一部分,便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对目前当地高中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展开调查与分析。

2.1、问卷调查的实施

调查目的:

了解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现状,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为研究解决策略提供参考。

调查对象:

为使得调查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对于了解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更具有参考性。

因此我分别选取了重庆市铜梁中学理科实验班——高二(28)班、理科平行班——高三(20)班、文科实验班——高三(26)班和文科平行班——高二(9)班展开问卷调查,共计336人。

调查材料:

自编调查问卷(见附录),其中1-5是题考查学生对数学及应用问题的态度。

6-9题是考查学生对数学应用的关注、重视程度。

10-15题主要考查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现状,来判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高低,其中最后一题为2014年高考理科数学福建卷的第三个填空题,难度不大,侧重于考查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如何。

调查过程:

通过邮件群发调查问卷于以上四个班级的同学邮箱里,然后对有效回复的211封邮件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并通过QQ随机与6名同学进行交流。

2.2、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及与几名同学的交流,以下是调查分析的结果:

2.2.1学生对数学及数学应用方面的态度调查

调查结论:

大部分学生都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数学,谈不上喜欢数学,又不是特别憎恨,但都不太喜欢稍有难度的数学应用题,且解题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第一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学的态度,通过调查发现,文科生对数学持恐惧态度的比例是理科生的三倍,有19.8%的人对数学的态度是恐惧的,而理科生有将近一般的人对数学是偏于喜爱,从中可以看出理科学生对数学有更高的兴趣。

但无论是理科还是文科的学生,高三年级与高二年级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大体上没有较大变化。

表1:

学生对数学的态度

年级

人数

很喜欢%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恐惧%

文科

总体

101

9.9

21.78

34.65

13.86

19.8

高二平行班

52

7.69

23.08

36.54

11.54

21.15

高三实验班

49

12.24

20.41

32.65

16.33

18.37

理科

110

17.27

25.45

33.64

6.36

高二实验班

56

17.86

25

32.14

7.14

高三平行班

54

16.67

35.16

5.56

第二、三、四题是考查学生对数学应用的态度及建模的体验。

通过调查结果发现,两个年级在这两个问题上差异较大,高二年级选择C的人数比例有38.89%,是四个选项中比例最高的。

通过和高三年级学生的交流我们可以发现,由于高三面临高考,且近年来高考中应用题的比重有所加大,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比较注重应用问题的训练,因此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的学生,高三年级的学生较高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在处理应用性问题上都更轻松。

同样,在对于建模的体验,高三学生有30.26%的同学表示看过书或老师建模,但仅有16.98%的高二同学表示看过书或老师建模或有建模体验。

表二:

学生解数学应用性问题的困难

A

%

B

C

D

高二

108

22

20.37

24

22.22

42

38.89

20

18.52

高三

103

19

18.45

33

32.04

28

27.18

23

22.33

总和

211

41

19.43

57

27.01

70

33.18

43

20.38

第五题是考察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

主要看学生学习数学是为了考试还是出于喜欢。

通过调查得知,不管是高二还是高三年级选择为了高考的学生分别达42.59%及46.6%,都接近半数,这说明虽然已施行课改,但还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而高二年级略低,也主要是由于还未面临高考,处于学习阶段,考虑不多,目标和想法都还不成熟。

而和文科学生交流时还发现,更存在恨不得高考取消数学的同学,学习数学完全迫于高考的无奈,高三尤为明显,为高考而学数学的人数超过一半。

表三: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

A%

B%

C%

D%

42.59

29.63

11.11

文科平行班

46.15

15.38

26.92

理科实验班

39.29

10.71

46.6

13.59

29.13

10.68

文科实验班

51.03

26.53

10.2

理科平行班

14.81

31.48

11.12

2.2.2学生对数学应用方面的关注调查

绝大多数偶同学都赞同数学的重要性,但却都不了解数学的具体应用,且在生活中除计算外,认为用到数学的地方不多。

同时,认为数学应用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

第6、7题主要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高中数学应用的重视程度及满意度。

两个年级的同学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认为数学课本中的应用性问题较多,且偏难,且这样的现象高三同学比高二同学更明显。

这说明虽然高三同学已进入系统的复习,但他们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并未增强,反而随着题目的偏难,解决起来更为困难。

表四:

关于课本中应用性问题的问题

较难

一般

简单

35

32.41

34

30

27.78

9

8.33

33.98

32

31.07

26

25.24

12

11.65

33.17

66

31.28

26.54

21

9.95

第8、9题主要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对数学应用的重视程度。

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教师在应用性问题上都有所涉及,但基本都是教如何解题,很少分析为什么这么解,类似问题如何思考,也很少延伸相关知识与相关应用,这说明教师在应用意识与能力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2.2.3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调查

学生的应用意识薄弱,文科生的应用意识较理科生而言更为缺乏,不能经常把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联系起来,几乎没有同学会积极主动的探索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10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否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调查结果表明:

两个年级的学生对各选项的选择比例差异不大,但总体上,高三年级对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认识要高于高二年级,主要是随年龄及知识的增多,认识也有所提高,且理科生对其的认识也要高于文科生。

选择A总是的学生仅占9.32%,选择B经常的学生占33.69%,是所有选项中比例最高的。

因此,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还未得到多数人得赞同。

第11题主要考察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能否积极主动的探索其数学应用价值。

因为探索数学知识背后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应用的认识,对培养及提高其数学应用意识也起到重要作用。

在该题所有的选项中,选择“总是”、“经常”探索数学应用价值的比例不到13%,说明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极其薄弱,但高三年级还是略高于高二年级,通过交流得知,主要是由于高三年级在复习知识点的时候,经常会思考这个知识点能否运用到一些典型的题目之中。

表五:

学习时,是否探索其数学应用价值

总是%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2.77

35.18

21.29

33.33

1.92

5.77

34.62

38.46

3.57

35.71

21.43

28.57

4.85

7.77

39.81

16.5

4.08

6.12

36.73

34.69

9.26

第12、13和14题学生目前的应用意识,了解学生是否能把数学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例子联系起来,从调查结果分析,五个选项中,学生主要集中于选择“有时”和“很少”连个选项上,达40.35%,但“总是”的比例不到10%,且还有12.58%的同学表示,从不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

从了解中得知,高二年级平时的课余时间更多,活动更多,但数学应用意识还是低于高三年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数学意识的培养与提高,与知识与技能累积有一定的关系。

然而,从整体上来看,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相对薄弱。

第15题主要是借助高考题,来测试同学们从数学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但调查结果显示,虽然高三年级理科的同学正确率达68.32%,但这一题的正确率总体不到一半,仅有46.38%的同学正确,且高三年级的正确率略高于高二年级,理科的正确率略高于文科的正确率。

正确率最低的高二文科平行班的正确率仅有21.15%,通过交流得知,他们绝大多数同学是根本没有想到要通过设未知数以建立函数,然后通过基本不等式得到最值,数学应用意识及其薄弱。

总而言之,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较差,也就是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较差。

3、调查启示与反思

3.1、调查启示

3.1.1影响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原因

首先,目前很多中学教师基本上还不适应课程改革的新趋势,从8、9题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对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重视不够,主动开展数学应用教学的意识淡薄,且自身所具有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不高。

虽然教师都几乎一致认为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是必要的,但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还是只能把三年的课程用两年来完成,将课堂变成灌输知识的舞台,将对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变为不断重复的形式化训练。

其次,学校对数学建模比赛、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视度不高,从第4题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不会建模、不了解建模的人数高达58.21%,尽管学校都举行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等活动,但其宗旨大都在于宣传学校,而不是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最后,对学生而言,根据1、2题的调查结果,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学生对数学应用的喜爱程度,也会影响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与提高。

越喜欢数学这门学科的学生,求解应用性问题的能力也越强,也具有较强的数学应用意识。

3.1.2培养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对策

对教师而言,若自己的数学应用意识及数学应用能力都不强,那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

因此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教材不可能收集到大量的实际材料,更多的是需要教师在平时生活中的积累以及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加以发挥。

其次,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摆脱影视教育模式,摆脱“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学中尽量通过实例来说明概念、定理的实际意义及其应用。

对学校而言,可以多开设活动课,从而创造出应用环境,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并感受这种环境,并在这样的环境下去尝试、去探索、去经历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的同时,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并能应用于实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目的。

对学生而言,要加强数学语言的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避免数学知识掌握得很好,却不会应用的问题。

处处留心生活,不断的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

3.2、调查反思

针对在调查问卷时的一些特别现象,提出了一下连个疑问?

第一,在前面的调查中反映,数学应用较强的,数学成绩也较好,当然接应用题的能力也较强,但解数学应用性问题的能力真的和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成正相关吗?

为何部分学生虽解题能力很强,但数学应用意识却相对较弱,他们只会解题,但几乎不思考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有什么联系或探索题目背后所隐藏的数学应用价值。

然而却也有部分优秀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意识也具有具有较强的解数学应用性问题的能力。

第二,虽然提倡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升学生数学应用意识,那么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最终标准是什么呢?

在中学时代,学生的应用意识到底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程度呢,又如何去评价呢。

3.3展望

由于自身调查能力有限、调查时间有限、调查对象有限,本文中存在很多不足。

此外,对于调查结果的分析也仅仅是出于个人的主观想法,没有确切的实验论证。

然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王国仙.关于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调查研究[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

[3]沈文选.关于中学数学应用研究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0,2。

[4]张汉林.关于中学数学应用能力培养若干倾向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5

(2)。

[5]汪国华.我国高中数学应用意识调查、分析和对策—对高中“数学应用”教学的思考.硕士论文,2004。

[6]喻平.数学问题解决的实证研究述评[J].中国教育学报,2002

(1)。

附录

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调查问卷

学校年级班级性别

亲爱的同学:

你好!

为了了解当前大家数学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的现状,为研究提供参考,希望同学们能配合完成这项调查,问卷不记名,不评分,你可以放心真实的回答。

谢谢你的合作!

1、你对数学的喜爱程度?

()

A、很喜欢B、喜欢C、一般D、不喜欢

2、你喜欢做数学中的应用性问题吗?

A、非常喜欢B、喜欢C、一般D、不喜欢

3、你解数学应用性问题的困难在()

A、听不懂老师讲题B、文字理解能力不够

C、缺乏大量练习D、应用题中所涉及的实际环境不熟悉

4、你对数学建模的体验是()

A、不了解数学建模B、不能独立建模

C、有过这方面的成功体验D、看过书或老师建模的实例

5、你认为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什么?

A、为了高考B、数学是思维训练的工具

C、为了将来就业D、日常生产、生活离不开数学

6、你认为数学课本上关于数学应用的例子()

A、较多B、很少C、较少D、没注意

7、你认为课本中数学应用性的问题()

A、难B、较难C、一般D、简单

8、你认为老师上课时对数学应用方面的关注()

A、较多B、很少C、较少D、适当E、没有

9、你认为老师平时布置的作业中,应用题所占的比例()

A、很多B、很少C、适当D、没有

10、你认为除了计算之外,其他方面在社会生活中也()会用到。

A、总是B、经常C、有时D、很少E、从不

11、当学习新知识时(),会探索其数学应用价值。

A、总是B、经常C、很少D、有时E、从不

12、你()应用你学过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来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3、你在生活中碰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会同数学联系起来。

14、当你想不出数学上一些抽象概念时,()会在生活中寻找它的显示原型。

15、要制作一个容积为4,高位1m无盖长方体容器,已知该容器的地面造价是每平方米20元,侧面造价是每平方米10元,则该容器的最低总造价是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