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5555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盐城市、南京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20.01

第Ⅰ卷

一、语官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读着海,海是古老的书最,古老得,世界皱着眉头在钻研着海的学问:

寒武纪发生过怎样惊天动地的沧桑浮沉?

奥陶纪和志留纪发生过怎样的生存死灭?

海里有机界的演化有过怎样的革命的飞跃?

A.不可理喻动入心弦波澜壮阔B.不可理喻动人心魄波诡云谲

C.不可思议动人心弦波谲云诡D.不可思议动人心魄波澜壮阔

【分析】本题考查词义辨析,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正确使用词语包括:

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和正确选用,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好的问题。

考查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实词的使用与辨析;虚词的使用与辨析;熟语的使用与辨析。

词义辨析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需要了解词语的意义,并能够结合语境辨别。

【解答】“不可理喻”是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不可思议”是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语境是海古老的无法想象,故选“不可思议”。

“动人心弦”是激动人心;非常动人。

“动人心魄”形容使人感动或令人震惊。

语境是形容生存死灭,是摄人心魄,让人震惊,故选“动人心魄”。

“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

“波谲云诡”原形容房屋构造就像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

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语境是革命的飞跃,形容革命声势浩大,故选“波澜壮阔”。

故选:

D。

【点评】辨析词义可以从词的意义方面来辨析:

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词义的轻重不同;可以从色彩方面来辨析,分清词的褒、贬、中的感情色彩;可以从语法规定辨析;可以从使用对象进行辨析;可以从前后照应方面进行辨析。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绝不一样。

为此,它们才有着知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①而这些山顶上的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

②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

③它虬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

④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枝肥叶鲜,慵懒而富态。

⑤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

⑥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

A.④①⑥③⑤②B.④⑤①②③⑥C.⑥②③⑤④①D.⑥⑤③④①②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解答时,首先通读文段,把握文意,分析语境,判断空格处内容与前后文的衔接;然后分析选项所给句子,辨明其间的逻辑关系;解答过程中还要抓住关联词等关键性词语分析判断语句的衔接。

【解答】文段主要是写出黄山绝壁松外形上特点和内在精神品质。

④①由“那些……而这些……”构成转折关系;⑥“这绝壁之松”紧承①的“绝壁松”,③的“富于弹性”和⑤的“更多地吸取阳光”解说⑥的“被恶劣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再据先树干后枝叶的顺序可确定⑥③⑤的顺序;据②的“绝壁松”可知,它与①⑥③⑤语意相连,“化为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与后文“非凡的性格与精神”衔接紧密,应放在最后。

故正确排序为:

④①⑥③⑤②

故选:

A。

【点评】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

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完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B.即今江表尚恬熙,忘却前回饮马时。

C.江左风流今有几,逢春不要人憔悴。

D.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文学常识识记能力,高考能力层级为A.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江东:

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B.江表:

泛指长江以南地区。

C.江左:

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D.江干:

成都江边地区。

故选:

D。

【点评】多读、多看、多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重要的文学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4.对下面一段文字寓意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一群虱子寄生在猪身上,它们认为生活在又硬又长的猪毛中间就像生活在宽广的宫延和园林里,猪胯、猪乳、猪股等隐蔽的地方是世界上最安全温暖的房屋。

没想到,一天杀猪的来了,铺开茅草,点火燎毛,很快,它们就和猪同归于尽了。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B.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C.安危相易,祸福相生D.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分析】本题考查提炼语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提炼语意”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或图表,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或句子。

本题要求解析语段,理解寓言故事的大意,抓住寓言故事的重点,提取文字寓意。

【解答】语段是通过虱子的故事,根据语段可以得知,虱子自以为猪毛是安全的,没有想到住在猪毛里非长久之计,结果很快就遭遇了灭顶之灾。

这段文字中的虱子没有考虑到长远,所以才有了灾祸,所以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B项最符合语段的意思,A项只谈到虱子遭殃,没有谈到为何会遭殃,没有标明虱子没有长远的考虑,C项仅仅表明了安危祸福的转换,并没有表明为何会如此,D项中虱子不是智者。

故选:

B。

【点评】提炼语意的方法如下:

1.分层取舍法。

这是提炼语意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步骤是:

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连缀语句。

2.归纳主干法。

每一个语段都应该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展开的,这就是语段的“向心性”。

准确把握语段有这样几种途径:

①找中心句,一般情况下,中心句会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如果是新闻,则导语往往就是中心句;②组合关键句或短语;③用自己的话提炼概括中心意思。

概括内容、主旨,常运用此法。

3.定义归纳法。

善于用最简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按一定的格式作概括说明。

4.提取关键词法。

所谓“关键词”是指一段文字中能展现文段主体内容的“词眼”,提取关键词就是找出主体内容的“词眼”,即善于提取“核心信息”。

提取关键词也要通过压缩来完成。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太子宾客分司西京谢公墓志铭

欧阳修

公讳涛,字济之,世居富春。

生十一岁时已如成人,尝与客谈论,往往能夺其客议。

十四岁诣州学,学《左氏春秋》,略授其说,即为诸生委曲讲论,如其师。

稍长,居苏州。

时天子平刘继元,露布至,宁臣当上贺,命吴中文士作表章,更数人,皆不可意。

公私作于家,客有持去者,吴士见之大惊,遂有名于南方。

淳化三年,以进士及第,为梓州榷盐院判官。

会两川盗起,攻劫州县,公乘贼未至,尽伐近郊林本内城中,且曰:

“除贼隐蔽,以修闭守之具,有余可给薪蒸,为久围之备。

”身与士卒守堑壁,凡围百日,不能破。

贼平,就除观察判官,赐以器币。

明年,知益州华阳县。

县人苦兵劫,皆逃失业,朝下令,许民能倍租入官者皆得占其田,既而良田尽为大豪所夺,而逃人归者不复得。

公至,则手判讼牒,以谓恤乱抚人,不宜利倍租,而使贫人失业,尽夺之,格其诏书不用。

真宗方考责能吏,公由兴国召见于长春殿,赐绯鱼袋,即日试于学士院。

明日,边臣有急奏,天子诏且亲征。

是时,大賊王长寿又劫曹、濮,真宗面语宰相,委公曹州,遂改屯田员外郎以往。

至则缚凶人赵谏、赵谔,斩于京师,曹人以宁。

使还,举州县吏三十余人,宰相疑其多,公愿署连坐以取信,朝廷从之,所举后皆为能吏。

奉使举人连坐,自公始。

天禧五年,真宗葬永定陵,诏山陵使:

“道路所经,拆民庐舍及城门,以过车舆象物。

”公上言先帝封祀,行幸,仪物全盛,不闻所过坏民居。

今少府治涂车明器,侈大非礼,且违遗诏务俭薄之意,请裁损之。

书奏不听,以疾求去职,迁吏部郎中,直昭文馆,知越州。

明道元年,转太子宾客。

公少以文行有名于时,自言吾于天下无一嫌怨。

待士君子,必尽其心,虽人出其下,亦未尝敢懈怠。

家居有法度,抚养孤幼,极恩爱。

常时温和谦厚,真长者。

所至必有能称,不幸中废以疾,不得尽其所为。

及居西京,不关人事,惟理医药,与方术士语,终日不体。

岁时,河南官属诣门请见,惨然肃洁,有威仪,不若老且病者。

享年七十有四,以寿终。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总集》,有删节)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往往能夺其客议夺:

改变B.除贼隐蔽,以修闭守之具除:

清除

C.格其诏书不用格:

搁置D.自言吾于天下无一嫌怨嫌:

嫌疑

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涛,浙江富春人,少时聪颖过人,后来移居苏州时,试写表章颂扬天子平定刘继元的功绩,其文令吴中文士钦服,他也因此名扬江南。

B.谢公任华阳县令时,当地田地被豪强占有,许多逃难归来的百姓无田可耕,他到任后亲自判决相关诉状,为穷苦百姓夺回被占土地。

C.谢公出使还朝后,向朝廷举荐了三十多名州县官吏,并签署连坐状来取得朝廷信任,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举荐的都是贤能官吏。

D.谢公温和谦厚,真诚地对待士人君子,所到之处必有能者的称誉,遗憾的是他因病而中途离职,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十四岁诣州学,学《左氏春秋》,略授其说,即为诸生委曲讲论,如其师。

(5分)

 

(2)今少府治涂车明器,侈大非礼,且违遗诏务俭薄之意,请裁损之。

(5分)

 

8.谢公为政有哪些待点?

请简要概括。

(4分)

【分析】

(1)本题考查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应掌握方法并结合语境推断。

(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应从原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比较核实。

(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句的能力,应遵循翻译的原则、步骤及方法。

(4)本题考查语段中的人物形象,应结合文本内容,去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解答】

(1)D.“嫌”,怨恨,译文:

自己说自己在天下没有一个怨恨的。

(2)C.“并签署连坐状来取得朝廷信任”错,原文第四段提到“使还,举州县吏三十余人,宰相疑其多,公愿暑连坐以取信,朝廷从之,所举后皆为能吏”,他向朝廷举荐了三十多名州县官吏,宰相认为他举荐太多,对他有所怀疑,他表示愿意签署连坐状来让朝廷相信,朝廷听从了他举荐的意见,这里只是表示愿意签署,并没有签署连坐状。

(3)①“诣”,前往;“委曲”,详细。

译文:

(谢公)十四岁前往州学求学,学习《左氏春秋》,老师粗略传授其中的内容,他就能为学生们详细讲解,就像是他们的老师。

        ②“治”,备办;“明器”,冥器;“侈大”,奢侈;“裁损”,裁减。

译文:

现在少府备办送葬用的泥车冥器,奢侈而不合礼制,而且违背了遗诏追求节俭的意思,请求裁减。

(4)答题时注意抓住题干中的“为政”二字,从原文中找到为政方面的语段或句子来分析为政的特点。

语段的第二段交代他在做梓州榷盐院判官时,两川盗起,他在盗贼还没到时,就把近郊林木都砍伐,送到城中,用来修造守城的器具,做好被长久包围的准备,这表明他有谋略有胆识。

语段第三段交代他在益州华阳县时,良田都被豪贵占据,他一去就抚恤百姓,不允许加倍收租,让贫苦的人无田可种的,夺走对方田地给百姓,可见他体恤百姓。

语段第四段交代他出使回来后,举荐了三十多人,朝廷对他有所怀疑,他表示愿意签署连坐状,后来证明他举荐的都是能人,可见他唯才是举、勇于担当。

答案:

(1)D

(2)C

(3)①(谢公)十四岁前往州学求学,学习《左氏春秋》,老师粗略传授其中的内容,他就能为学生们详细讲解,就像是他们的老师。

        ②译文:

现在少府备办送葬用的泥车冥器,奢侈而不合礼制,而且违背了遗诏追求节俭的意思,请求裁减。

(4)有谋略有胆识、体恤百姓、唯才是举、勇于担当。

【点评】做文言文阅读时,要掌握利用文言实词储备作铺垫,以推断词义的方法做好文言实词推断题;要掌握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学会把课内文言知识迁移到课外,运用到文言文本中,做好文言虚词理解题。

细心研读文本内容,理解文意,大胆判断取舍,调通疏浚,做好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文言文翻译题。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題。

齐天乐贈秋崖道人西归

王沂孙

冷烟残水山阴道,家家拥门黄叶。

故里鱼肥,初寒雁落,孤舰将归时节。

江南恨切,问还与何人,共歌新阙。

换尽秋芳,想渠西子更愁绝。

当时无限旧事,叹繁华似梦,如今休说。

短褐临流,幽怀倚石,山色重逢都别。

江云冻结,算只有梅花,尚堪攀折。

寄取相思,一枝和夜雪。

【注】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南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活在宋末元初。

9.简要赏析“故里鱼肥,初寒雁落,孤艇将归时节”的表达特色。

(5分)

 

10.简要分析下阕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6分)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句的基本能力。

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解答】

(1)“雁”、“孤艇”这些典型的生活化意象独具特色,传达出内心的孤独感受,表达友人即将离去,突出内心的不舍情怀。

“故里鱼肥”运用汉代文人张翰的典故,表达出内心的孤独之感,传达出内心的无限悲愁,表达对故乡的无限思念。

(2)“无限旧事,繁华似梦”展现出词人内心的孤独,寄语一种家国悲愁的无奈之绪,“短褐临流,幽怀倚石”这是何种无奈,透露出词人在如此环境中对归隐生活的无限向往。

“寄取相思”充满无限的趣味,极其鲜明展现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答案:

(1)借景抒情,“雁”、“孤艇”写出了对友人的关切与不舍之情;用典,“故里鱼肥”用晋人张翰之典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无限旧事,繁华似梦”寄予了作者的家国兴亡之悲;“短褐临流,幽怀倚石”透露了作者向往归隐的隐逸之情;“寄取相思”等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点评】鉴赏诗歌思想情感:

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显情语。

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

②分析景语。

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

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

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

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

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

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

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不思其反。

(《诗经・氓》)

(2)泪余若将不及兮,。

(屈原《离骚》)

(3),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4)雕阑玉砌应犹在,。

(李煜《虞美人》)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欧阳修《醉翁亭记》)

(6)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7)君子病无能焉,。

(《论语・卫灵公》)

(8),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分析】该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

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解答】故答案为:

(1)信誓旦旦(重点字:

誓)

(2)恐年岁之不吾与 (重点字:

恐)

(3)苔痕上阶绿(重点字:

痕)

(4)只是朱颜改(重点字:

颜)

(5)云归而岩穴暝   (重点字:

暝)

(6)渺沧海之一粟(重点字:

渺)

(7)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重点字:

病)

(8)操千曲而后晓声(重点字:

晓)

【点评】《赤壁赋》名句积累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4、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5、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画像

老舍

前些日子,方二哥在公国里开过“个展”,有字有画,画又分中画西画两部。

第一天到会参观的有三千多人,气晕了多一半,当时死了四五十位。

据我看,方二哥的字确是不坏,因为墨色很黑,而且缺着笔划的字也还不算多。

可是方二哥自己偏说他的画好。

在“个展”中,中画的杰作一一他自己规定的一一是一张人物。

松树底下坐着俩老头几。

确是松树,因为他题的是“松声琴韵”。

他题的是松,我要是说像榆树,不是找着打架吗?

所以我一看见标题就承认了那是松树:

为朋友的面子有时候也得叫良心藏起一会儿去。

对于那俩老头儿,我可是没法不言语了。

方ニ哥的俩老头儿是一顺边坐着,大小一样,衣装一样,方向一样,活像是先画了一个,然后又照描了一个。

“这是怎么个讲究?

”我问他。

“这?

俩老头儿鼓琴!

”他毫不迟疑的回答。

“为什么一模一样?

”我问的是。

“怎么?

不许一模一样吗?

”他的眼里已然冒着点火。

“那么你不会画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讲究画成一样!

这是艺术!

”他冷笑着。

我不敢再问了,他这是艺术。

又去看西画。

他还跟着我。

虽然他不很满意我刚才的质问,可究竟是老朋友,不好登时大发脾气。

再说,我已承认了他这是艺术。

西画的杰作,他指给我,是油画的几颗鸡冠花,花下有几个黑球。

不知为什么标签上只写了鸡冠花,而没管那些黑球。

要不是先看了标签,要命我也想不起鸡冠花来——一些红道子夹着蓝道子,我最初以为是阴丹士林布衫上洒了狗血。

后来才悟过来那是我永不能承认的鸡冠花。

那些黑球是什么呢?

不能也是鸡冠花吧?

我不能不问了,不问太憋得慌。

“那些黑玩艺是什么?

“黑玩艺?

”他气得直瞪眼,“那是鸡!

你站远点看!

我退了十几步,歪着头来回的端详,还是黑球。

可是为保全我的性命,我改了嘴:

“可不是鸡!

一边儿大,一样的黑;这是艺术!

方二哥天真的笑了:

“这是艺术。

好了,这张送给你了!

我可怪不好意思接受,他这张标价是一千五百元呢。

送点小礼物,我们俩的交情确是过得着;一千五,这可不敢当!

况且拿回家去,再把老人们气死一两位,也不合算。

我不敢要。

我正谦谢,方二哥得了灵感:

“不要这张也好,另给你画一张,我得给你画像;你的脸艺术!

我心里凉了!

不用说,我的脸不是像块砖头,就是像个黑蛋。

要不方二哥怎说它长得艺术呢?

我设尽方法拦阻他:

没工夫;不够被画的资格;坐定了就抽疯……他不听这一套,非画不可;第二天还就得开始,灵感一到,机关枪也挡不住;不画就非疯了不可!

我没了办法。

为避免自己的脸变成黑蛋,而叫方二哥入疯人院,我不忍。

画就画吧。

可是我绕着湾儿递了个口语:

“二哥,可画细致一点。

家里的人不懂艺术,他们专看像不像。

我自已倒没什么,你就画个黑球而说是我,我也能欣赏。

“艺术是艺术,管他们呢!

”方ニ哥说,“明天早八点,一准!

我没说出什么来,一天没吃饭。

第二天,还没到八点,方二哥就来了;灵感催的。

喝,拿着的东西多了,都挂着颜色。

把东西堆在桌上,他开始惩治我。

叫我坐定不动,脸儿偏着,脖子扭着,手放在膝上,别动,连眼珠都别动。

我吓开了神。

他进三步,退两步。

向左歪头,抓抓头发,又向右看,挤挤眼睛。

闹腾了半点多钟,他说我的鼻子长的不对。

得换个方向,给鼻子点光。

我换过方向来,他过来弹弹我的脑门,拉拉耳朵,往上兜兜鼻子,按按头发;然后告诉我不要再动。

我不敢动,他又退后细看,头上出了汗。

还不行,我的眼不对。

得换个方向,给眼睛点光。

我忍不住了,我把他推在椅子上,照样弹了他的脑门,拉了他的耳朵……“我给你画吧!

”我说。

为艺术,他不能跟我賭气。

他央告我再坐下:

“就画,就画!

我又坐好,他真动了笔。

一劲嘱咐我别动。

蹬我一眼,回过头去抹一个黑蛋;又瞪我一眼,在黑蛋上戳上几个绿点;又回过头来,向我的身子咧嘴,好像我的鼻子有毒似的。

画了一点多钟,他累得不行了,非体息不可,仿佛我歪着头倒使他脖子酸了。

我一边揉着脖子,一边去细看他画了什么。

很简単,几个小黑蛋凑成的一个大黑蛋,黑蛋上有些高起的绿点。

“这是不是煤球上长着点青苔?

”我问。

“别忙啊,还得画十天呢。

”他看着大煤球出神。

“十天?

我还得坐十天?

“啊!

当天下午,我上了天津。

两天后,家中来信说:

方二哥疯了。

疯了就疯了吧,我有什么办法呢?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二哥提出为“我”画像,“我”多番拒绝,后因担心方二哥会疯才同意,为结尾“我”离开、方二哥疯了等情节埋伏笔。

B.“我把他推在椅子上,照样弹了他的脑门,拉了他的耳朵”,表现了“我”难以忍受方二哥对“我”的折磨。

C.小说标题“画像”,既是指方二哥强行为“我”画像,也是指作者用文字为“方二哥”画像,可谓一语双关。

D.小说运用第一人称,在“我”含蓄蕴藉而耐人寻味的叙述中,表现了方二哥的艺术风格和形象特点。

13.简要分析方二哥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

(6分)

 

14.小说运用了多种手法来取得讽刺效果,请从文中列举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6分)

【分析】

(1)本题考查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

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

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2)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

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3)本题考核写作手法,写作方面常见的有:

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借景抒情等。

【解答】

(1)D.“含蓄蕴藉而耐人寻味的叙述”错误;“我”的叙述并不含蓄蕴结,而是充满幽默风趣的夸张与讽刺,如“第一天到会参观的有三千多人,气晕了多一半,当时死了四五十位”“我心里凉了!

不用说,我的脸不是像块砖头,就是像个黑蛋。

要不方二哥怎说它长得艺术呢”等。

(2)从“方二哥在公园里开过‘个展’,有字有画,画又分中画西画两部”“别忙啊,还得画十天呢”“当天下午,我上了天津。

两天后,家中来信说:

方二哥疯了”等可见,他对艺术十分狂热,开画展,为不能给“我”画肖像而发疯;“方二哥自己偏说他的画好”“讲究画成一样!

这是艺术”可见方二哥盲目自信,认为自己画得很好;而从“我”的描述来看,“他题的是松,我要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