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集群包头市优势产业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5721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产业集群包头市优势产业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产业集群包头市优势产业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产业集群包头市优势产业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于产业集群包头市优势产业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于产业集群包头市优势产业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基于产业集群包头市优势产业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基于产业集群包头市优势产业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产业集群包头市优势产业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基于产业集群包头市优势产业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产业集群包头市优势产业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产业集群包头市优势产业发展研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产业发展能力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但这些因素可以归结为两个: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产业发展,首先要立足于比较优势,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业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与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分工有关。

其中产业链如果形成闭路循环就是产业生态化。

产业生态化使原本分立的产业链部分或全部实现了整合和闭路循环,拓展了产业的价值链,提高了产业链的效率,体现了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

因此,产业发展应当立足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立足于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分工,立足于产业生态化。

一、基于产业集群的包头优势产业发展

产业集群是形成和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这已被国内外大量的产业集群现象的存在所证实。

基于集群的产业发展,有利于区域内企业之间资源共享,有利于集群内部企业之间形成分工协作关系,有利于形成区域创新环境,加快创新的速度。

(一)包头市产业集群的现状

长期以来,包头市的产业集聚主要表现在冶金、机械、煤炭、化工等行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开发园区集中办企业,形成了新的企业聚集区,如稀土高新区的稀土企业群,石拐区的高载能企业群,达茂、固阳县的铁矿石采选企业群,九原区的电力企业群等。

这些企业群还只是企业在空间形态上的集中,在企业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内在的联系。

近年来,包头市着眼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围绕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进行产业延伸和协作配套,大力发展配套型、延伸型、服务型和科技型中小企业;

在开发区、工业园区集中力量发展一个产业,使企业不仅在空间上集中,而且在企业之间开始形成一种内在的联系和产业上的关联,即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

包头市初步形成了以钢铁及其深加工、铝及其铝制品深加工、稀土及其深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带动了一大批配套型、延伸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增强了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

产业集群带动了相关产品和产业的形成。

如随着美国欧文尼科公司、法国罗地亚公司、日本三德电池、昭和电工等一批世界知名稀土企业进驻稀土高新区,稀土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增强。

稀土深加工产品比重由“八五”期末的24%上升为43%,基础功能材料比重由1%上升为20%,初步形成了“稀土原料——新材料——元器件——终端应用产品”的产业链雏形,并不断向元器件和终端应用产品方向延伸。

以伊利、蒙牛为龙头的乳品加工产业集群带动了相关产业如农牧业、商贸流通、物流配送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二)包头市优势产业集群的组织形式

1.以一个或多个大企业为中心,众多中小企业为之配套的产业集群。

包头的钢铁业、铝业、机械制造业都是传统产业,有自己的核心企业。

在钢铁产业集群内部实行专业化分工,以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在产品结构定位上应突出“差异化”,包钢重点发展板管轨线和稀土钢,华业特钢重点发展不锈钢及其深加工,九原区及其它旗区县的中小型钢铁企业一方面围绕包钢和华业特钢做好配套协作,另一方面发展钢铁延压产品。

在产品质量和配套协作上突出“精品集群化”,以包头钢铁材料深加工产业园区建设为契机,形成包钢、九原区工业园钢联企业、华业特钢、其它旗区县生铁企业、一机集团及北重炼钢分厂五大钢铁板块配套齐全、高度专业、高度集中的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使钢材生产由初级产品逐步向精品延伸,形成拥有拳头产品和先进工艺技术、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和多元化经营的钢铁产业集群。

铝产业主要围绕包铝集团和东方稀铝两个龙头企业,形成电解铝、合金铝以及铝的深加工产业集群。

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主要围绕以及集团、北方重工集团和北方奔驰公司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为其配套的中小企业,形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重型装备和专用设备为主的装备制造业集群。

2.以多个大企业为中心,且每个大企业生产的产品相似,具有替代性,形成区域垄断竞争市场。

如稀土产业集群,以包钢稀土、宁波韵升为龙头,众多中小企业共生。

目前包头稀土高新技术开发区拥有稀土企业60多家,可生产200多个品种1000多个规格的稀土产品,成为全国最大的稀土原材料基地。

包头电力产业集群也属于这种模式。

3.大量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中小企业集群。

这种模式在包头市还没有形成。

如石拐区高载能工业园区聚集了一批生产硅铁和电石的小企业,只是小企业的“扎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企业集群。

(三)包头市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对策

1.政府层面:

规划引导,制定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使资金、人才、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在一定区域内聚集。

但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发挥政府作用十分重要。

政府的产业政策应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包头市优势产业特点和区位条件进行科学规划和积极引导,制定产业集群政策,建设良好的基础环境,推进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2.企业层面:

强化产业关联,培育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发展。

企业是优势产业集群化的主体,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企业尤其是核心企业增强核心竞争能力,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必须依赖多方面的培育。

企业关联可以推动企业间的相互学习、互补联动,而协同分工则可以创造出远高于资本成本的收益。

集群内企业间应充分利用协同的四种形式,即资源或业务行为共享、营销与研发的扩散效应、企业相似性和企业信息共享,强化集群生产体系的专业化分工和配套协作,加强集群企业的协作关联意识。

包头市优势产业内的多数核心企业(如包钢、包铝等)大多都是以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为主,而技术密集型的较少。

要保持长久的竞争力,就必须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主要措施包括:

增强主业的技术优势;

与区内外拥有先进技术优势的大企业建立技术联盟,使双方的技术优势形成互补;

根据产品市场变化发展的趋势来改进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等。

“品牌效应”可以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目前包头仅有鹿王、小肥羊两个“中国知名品牌”,优势产业中企业品牌知名度较小,而且生产环节也处于价值链的较低环节,因此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品牌是发展包头优势产业的必由之路。

一是政府与企业合作,扩大龙头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是群内企业以优势产业为依托,以地方特色为旗帜,共同塑造区域品牌,比如打造“中国稀土谷”。

3.中介层面:

提供专业化服务,发挥助推器作用。

中介组织虽然不是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主体,但却是产业群发展必不可少的辅助者,在促进集群内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方面,发挥着一种重要的“黏合剂”的作用。

所以,要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信息资源优势和组织作用,为五大优势产业内的企业提供改进生产工艺流程、促进废弃物信息交流和利用、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等相关的服务。

中介组织可以把中小企业的职工集中起来进行培训,这不仅可以为单个企业节约大量的培训资金,也可以将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等传授给群内别的企业。

二、基于产业链的包头优势产业发展

产业链是产业内分工发展的结果。

从微观层面看,产业链是指企业的内部价值链;

从中观层面看,产业链是指企业之间的要素供应链;

从宏观层面看,产业链是指产业之间的结构链。

基于产业链的产业发展,强调的是在产业链分工中要有选择,产业链应当协调发展。

(一)包头市优势产业的产业关联现状

1.产业链存在缺损及断链。

包头是重工业城市,多年来生产的原材料大部分输往全国各地,而加工工业所需的大部分原材料又从外地输入,上下游产业之间的技术断层及原材料产品结构与加工业对原材料的需求结构之间严重错位,其直接结果是产业链缺损严重,导致企业运输成本提高,且无法通过上下游产业之间的互动和外溢机制来促进区域内产业关联群的形成与发展。

由于长期计划经济导致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地方性合作网络至今还未形成,使得包头市大中型企业的生产协作单位大部分被甩到区外,小企业很少得到大中型骨干企业的辐射效应。

这种大中型骨干企业的远辐射性与地方小企业的内向性导致了两个关联程度极弱的循环体系双轨运行,形成特有的“双重封闭的二元结构”。

如包钢的钢铁产品,一机、二机却不能利用,这些大型企业间形成各自独立的产品体系,缺乏产业联系,对本地的经济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

许多企业的产品没有市场,是因为没有有效地进入产业链的需求端;

许多企业缺乏有保证的原材料或零部件,是因为没有有效地融入产业链的资源端;

许多企业缺乏应有的生产规模,是因为没有有效地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科学定位。

一个产业、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之间,如果没有建立或者融入国家、全球的产业链,将难以健康持续发展。

包头市大多数产品是以原材料的形式输出的,缺少对产品进行深加工的产业,产业链条太短导致地区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低、污染高、市场竞争能力差。

3.重工业超前发展与自我循环。

包头市是典型的重工业城市,重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01年的76.2%上升到2007年的84.5%,且还有增长趋势。

重工业“自我服务”和“自我循环”,将破坏产业结构应有的协调关系,容易发生产业结构逆转。

(二)包头市优势产业构造产业链的对策

1.以产业集群的思想为指导构造产业链。

国内外成功的产业集群往往是多工序的产业链在某一地区的集中。

因此,构造产业链应以产业集群的思想为指导,注意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培育特色产业群的关键,是产业关联的构建及其专业化整合问题,其核心是要打破行业、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界限,冲破自成体系、门类齐全的地方经济格局,筛选出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突出优势、集中重点而发展。

通过区域经济联合,扩展优势产业上下游产品的产业链,把各自孤立分散的优势聚集为区域产业集群的整体优势和区域品牌优势。

2.接通产业链,加快各优势产业内企业组织结构的网络化生成。

产业链接通后,能够通过产业关联形成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企业链或企业网络,并表现为一定地域空间集聚的特征。

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

一是外资嵌入型产业组织网络化。

对外资更有吸引力的不是一系列优惠政策,而是是否具备完整的产业链。

因为企业经营除了需要充足的资本外,更需要良好的经营环境,包括产品(服务)集成过程中的设计、加工、仓储、运输、分销服务等环节的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协作(包括零部件的外包与配套);

需要市场、熟练低廉的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资源。

包头可以依靠外来“嵌入”产业在当地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企业网络,并带动本地相关联的上下游产业发展,形成基于产业价值链分工的企业网络,发挥“嵌入”产业的“拉拨效应”。

二是以大企业为核心的配套网络。

大企业控制核心技术,主要负责终端产品的组装和生产技术难度最大、附加值高、对规模生产十分关键的配套产品,中小企业生产技术要求低、专业化分工程度高或批量较小的零部件、半成品。

通过企业间的高度分工与协作,形成一种代表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柔性生产综合体。

包头市应积极推进大中小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协作与配合,充分利用大企业的近地辐射功能,加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前后向关联,大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市场网络等方面与其经营方向有联系的中小企业扩散业务,使中小企业成为零部件厂、加工厂、协作厂,形成长期稳定的企业战略联盟,增强产业的竞争优势。

三是中小企业集聚网络。

大量中小企业的地域集中,能够促进中小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并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应。

应引导中小企业围绕优势大企业主动调整发展方向,提高深层次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企业对大企业先进技术的吸纳能力,以其小而专、小而精的优势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使大中小企业都得以发展。

3.延伸产业链,整合产业优势。

产业链延伸的结果是使已有的优势产业相衔接,使这些优势产业得以整合,从而提升地区持续竞争力。

通过接通和延伸产业链,使得整条产业链产生原来断续或者孤立的环节(产业部门)所不能具备的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方面的整体功能;

另一方面衍生出一系列新兴的产业链环(新兴产业部门),通过产业迂回,既创造新就业岗位,又增加产业链附加价值。

包头市应重点建立并逐步加强钢铁、铝——机械制造产业链和稀土——电子信息产品高新技术产业链。

钢铁产业要加快产业重组,实施包钢扩能改造等重点工程,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中厚板、汽车板、特种钢、稀土钢和不锈钢等产品比重。

包头铝业、东方稀铝要加快发展氧化铝,突出发展精铝、铝板带、高档铝箔、稀土铝及铝基系列合金材料。

一机、北方重工、北方奔驰、一汽亿阳等重点发展运输机械和特种工程机械,促进产品系列化、产业规模化,提高重大装备成套水平、产品配套和自主技术开发能力。

一机、北方重工在发挥现有军工企业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拓展生产领域,扩大重型汽车、重型矿用车、工程机械、铁路车辆、风电设备等特色产品的生产规模,积极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等配套产业。

钢铁、铝——机械制造产业链如图1所示。

图1钢铁、铝——机械制造产业链示意图

稀土产业要在稳定发展上中游产品的基础上,发展稀土永磁、储氢、净化催化、发光材料等稀土功能材料,协作开发计算机及网络应用产品和数字音视频产品,发展高端手机、液晶显示器、光电基础材料和器件、多晶硅、单晶硅等,形成六条产业链:

铈化合物——稀土抛光粉、汽车尾气催化剂;

混合稀土金属——稀土储氢合金粉——镍氢动力电池——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

混合稀土金属——钢铁及有色金属合金(稀土钢、稀土铁、稀土铝合金、稀土铜合金)——零部件或器件;

氧化钕——金属钕——钕铁硼(永磁材料)——稀土永磁电机、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等;

稀土化合物——稀土热稳定剂——稀土工程塑料、改性MC尼龙——各种管材、管件、机械零件;

稀土化合物——稀土新型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应用器件。

三、基于产业生态化的包头优势产业扩张

产业生态化使原本分立的产业链部分或全部实现了整合和闭路循环,拓展了产业的价值链,提高了产业链的效率,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所有资源,以更加合理的方式将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以达到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目的,具有更高的附加值与更大的利润空间。

(一)包头市产业的生态化发展现状

包头市虽然有包头国家生态工业(铝业)园区和包钢生态工业园区,但从总体上看,包头市生态产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产业集群内几乎都是传统工业的从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线性发展模式,企业之间分散发展,关联性不强,资源和原材料浪费严重,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增加,工业污染的压力将继续加大。

以2007年为例,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为3008.1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加310.75万吨;

工业废气排放总量达到4397.5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5.2%。

历年工业废渣所堆存的渣场,其面积已达21平方公里,占市区建成面积近1/6。

近年来,随着包头市经济快速增长,能源、水、土地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

由于资源消耗量较高和排放的污染物日趋增多,包头传统产业的优势将逐步弱化或丧失,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生态化改造和技术更新,发展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

(二)包头市优势产业生态化发展对策

产业的生态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不同的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到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中。

包头市优势产业的生态化发展涉及三个层次:

一是在微观层次上实施清洁生产,使资源在企业内部实现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是在中观层次上建立生态工业园区,使资源在产业系统内达到循环利用,尽可能减少废物对环境的排放;

三是在宏观层次上形成循环经济,使物质的生产和消费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大循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物质减量化。

1.企业加强生态认识,开发环境友好型产品。

过去,企业的环境问题往往源于不良行为或是疏忽大意,而政府则是利用环境法规来解决问题。

所以大多数企业关注环境最初只是为了满足环保法规的要求,而且大多数环保法规都集中在保护员工健康以及限制气、水体和土壤排放污染物方面。

此外,企业内外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均集中在生产过程,一般都采用末端技术手段来治理污染。

环境法规通常也只是针对单一媒介、特定物质、某些具体的场所或者特定的工艺排放。

人们很少认识到企业活动的环境影响与地方和全球的自然、技术和经济系统之间存在着根本联系。

从产业生态学出发,必须认识到这种联系并且鼓励在企业的层面上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要求企业从单纯的遵守环保法规转向面向环境的设计。

2.推动重点领域技术开发和推广。

针对亟需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在资源节约、能源梯级利用、产业链延长、相关产业链接、“零排放”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造技术、降低成本技术等重点领域,组织进行技术研究和开发,并鼓励引进、消化和吸收一批国内外先进技术,突破重点技术瓶颈,不断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开拓新的技术形态——生态技术,重视增加并研制、开发生态技术、生态工艺和生态管理,致力于集群内部、外部物质与能源循环途径的技术和措施研究,积极选择“适宜”技术,发展生态产业,调整和完善集群生态结构,走清洁生产、绿色消费之路。

3.抓好重点示范项目和示范工作。

紧紧围绕抓骨干、高耗能企业,抓重点区域来推进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生态化发展进程。

抓好包钢、包铝等这样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具有产业集群生态化性质的生态园区、废物处理区、节能示范区和废水回收区。

如以“河西工业走廊”为起点,以包钢为中心,向西南、西北和旗县延伸,延长多条产业链,将包钢排放的转炉尾气、高炉气与引入城市的天然气相结合发展天然气化工;

工业废渣用作水泥原料;

粉煤灰制建筑材料制品结合稀土制备复合脱氧材料;

高炉蒸汽的热散失用于玉米生产赖氨酸饲料,进一步发展奶牛养殖业。

图2构建了一个包头市基于产业集群、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化发展的设想图。

图中每一个优势产业都发展成为集群模式,从优势产业集群内部看,每一个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都走的是生态化的路子,中间的小圆圈表示废物在各优势产业集群内部和集群间循环利用,形成生态链。

从产业集群外部看,五大优势产业集群整体走的是生态化方向。

外围大圆圈表示包头市的区域环境,产业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根植于这个大环境之中。

每一个产业集群都和其它产业集群相连,首先,表明产业之间可以相互融合,接通或延长产业链条,优势产业向集群化发展时,可以共享很多资源,如政府政策、公共设施、中介组织的服务、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等,这些有利于发挥“资源共享效益”,有利于形成区域品牌;

其次,表明现有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壮大,从整体上壮大包头市的经济实力,站在包头市外围(大圈外)看,包头市在五大优势产业集群支撑下,成为一个更大区域(“呼包鄂”地区或内蒙古甚至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极。

图2包头市优势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示意图

参考文献

[1]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芮明杰.产业经济学[M].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史忠良.产业兴衰与转化规律[M].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4]刘世锦.产业集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J].改革,2003(3):

64-68

[5]魏后凯.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区域发展战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9):

10-13

[6]迈克尔·

波特.竞争论[M].北京:

中信出版社,2003

[7]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李仕明.构造产业链,推进工业化[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3)

作者简介:

张璞,男,1962年生,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