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六年级数学概念合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5770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六年级数学概念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六年级数学概念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六年级数学概念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六年级数学概念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六年级数学概念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六年级数学概念合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六年级数学概念合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六年级数学概念合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六年级数学概念合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六年级数学概念合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六年级数学概念合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六年级数学概念合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六年级数学概念合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六年级数学概念合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六年级数学概念合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六年级数学概念合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六年级数学概念合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六年级数学概念合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六年级数学概念合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人教版四六年级数学概念合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六年级数学概念合集.docx

《人教版四六年级数学概念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六年级数学概念合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四六年级数学概念合集.docx

人教版四六年级数学概念合集

 

人教版小学数学

六——四年级概念合集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概念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有: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且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个位起,从低位到高位每四位分一级,分别是个级、万级、亿级。

二、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大于5。

小于5的,前面的数组不变,大于5的,前面的数字进一。

三、亿以内数的写法:

(1)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2)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四、比较数的大小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多个数进行比较大小时,要看清楚要求,别丢数。

可以先把相同位数的数组成一组,然后再逐一进行比较。

五、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将万位后面4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万”字。

整亿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将亿位后面8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亿”字。

例:

=40万=120亿

六、求一个数的近似数首先要确定省略哪一位后面的尾数,然后看清省去部分的最高位,最后按“四舍五入”法求其近似数。

≈57万≈14亿

七、人们在数物体时,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每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1。

八、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ON//C

九、开关及清屏键

CE

OFF

关闭键清除键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一、线段的特征:

有两个端点,长度有限。

射线的特征:

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直线的特征:

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二、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三、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四、量角的方法:

“两重一看”

1、用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

2、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3、看角的另一条边对应的刻度,即是角的度数。

(注意:

要分清读内圈还是读外圈)

五、角可以分为: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六、大于0°而小于90º的角叫做锐角。

等于90º的角叫做直角。

大于90º而小于180º的角叫做钝角。

等于180º的角叫做平角。

平角的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

等于360º的角叫做周角。

(注意:

周角不是一条射线)

1周角=2平角=4直角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

其表示方法是所行路程/时间单位

速度=路程

时间

时间=路程

速度

路程=速度

时间

车辆行驶时,如果路程一定,速度越快,所用的时间就短。

二、积的变化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要乘(或除以)几。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它们的乘积不变。

3、在乘法中,要想使积不变,两个因数的变化就要相反。

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另一个因数就要除以相同的数。

三、乘法估算,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取近似数,但结果一定要接近准确值。

四、在乘法笔算中,要把数位对齐,如果是除法,被除数的两位不够除,要看第三位。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一、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

相交和不相交(平行) 相交以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

二、平行: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三、垂直: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四、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A和B都和C平行,A、B也互相平行。

五、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A和B都和C垂直,A、B互相平行。

六、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1、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2、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和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

3、从直角的顶点起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射线。

在垂足处标出垂直符号。

七、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1、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2、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靠近这个点。

3、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在垂足处标出垂直符号。

八、平行线的画法:

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

3、再沿第一步中的直角边画出另一条直线。

(利用上面的方法可以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九、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十、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对角的度数相等。

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平形四边形变形后,周长没有发生改变,但面积的大小却发生了改变。

十一、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

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可以画出两种长度的高。

十二、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梯形中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较短的边叫做梯形的上底,较长的边叫做梯形的下底,不平行的那组对边,分别叫做梯形的腰。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当一条腰与上底、下底垂直时,这个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从梯形上底的一点到下底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梯形只有一种长度的高。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一、口算除法:

1、整十数除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有两种:

一是根据乘除法的关系用乘法算除法,另一种是用表内除法计算。

2、被除数或除数是接近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要用“四舍五入”法把它们看成接近它们的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来估算。

二、笔算除法: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是: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三、商的变化规律:

1、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就要除以(或乘)相同的数。

2、在除法算式中,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

就要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3、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

第六单元统计

一、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和表示方法与单式条形统计图基本相同,只是在每组数中有两个数据,需要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或底纹)的直条来表示,同时要注明图例。

二、运用横向、纵向、综合、对比等不同的方法观察、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而且可以根据获取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一、烙饼的最佳方案是每一次尽可能地让锅里按要求放最多的饼,这样既没有浪费资源,又节省时间。

二、烙饼所用的最少时间=烙饼的总面数

锅里每次最多可烙的面数

烙一次所用的时间

烙饼的总面数=要烙的饼数

2

三、解决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需要按以下的步骤进行:

1、思考完成一项工作要做哪些事情;

2、分析每项事情各需要多少时间;

3、合理安排工作的顺序,明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那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四、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要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在与对方进行比赛时,要详细地分析自己与对方的情况,反复研究各种对策,在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中,选择一个利多弊少的最优策略,从而使劣势变为优势,最终取得胜利。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概念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0不能作除数。

0做除数没有意义。

(如:

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

5÷0无商。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

a+b=b+a

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

(a+b)+c=a+(b+c)

3、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

a×b=b×a

4、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

(a×b)×c=a×(b×c)

5、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

(a+b)×c=a×c+b×c或者a×(b+c)=a×b+a×c

6、减法性质:

a-b-c=a-(b+c)

7、除法性质:

a÷b÷c=a÷(b×c)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以此类推。

2、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10个十分之一是1,100个十分之一是10;10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100个百分之一是1;10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1里面有10个十分之一;1里面有100个百分之一;十分之一里面有10个百分之一。

5、小数的读法:

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6、小数的写法:

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0的,整数部分写0,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字。

7、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应用小数的性质,可以根据需要改写小数(化简和改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9、小数的大小比较: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从十分位起,一位一位依次比下去,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10、小数点移动规律:

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小数点向左移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11、一个小数乘以10、100、1000……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12、带有单位名称的数叫名数。

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叫单名数。

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复名数。

 

扩大

缩小

13、单位换算:

高级单位

低级单位

 

14、长度单位: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0000平方毫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重量单位(进率1000):

1吨=1000千克=克;

1千克=1000克。

15、求小数的近似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

如果保留两位小数,就是要精确到百分位,将小数点后第二位后面的尾数按“四舍五入”法省略。

如果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精确到十分位,把第一位后面的尾数按“四舍五入”法省略。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第五单元《三角形》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特点: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4、三角形的特性:

(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5、三角形按角分为: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6、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底;底边上的两个角叫做底角,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

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7、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8、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三个内角的和都是180度

9、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用三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梯形。

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

1、小数加减法要注意: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

(2)从最低位算起。

(3)得数的末尾有0,写横式得数时一般要把0去掉。

2、小数加减法的的验算跟整数加减法一样。

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第七单元《统计》

1、折线统计图不但清楚反映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1、植树问题:

路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长×间隔数=路长

两端都种:

棵数=间隔数+1

一端种:

棵数=间隔数

两端不种:

棵数=间隔数-1

封闭图形与只种一端的情况相同,棵树=间隔数

2、方阵问题:

(每边数量-1)×边数=最外层数量每边数量×每边数量=整个方阵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概念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

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计算方法: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

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减法性质:

a-b-c=a-(b+c)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或(a-b)×c=a×c-b×c

除法性质:

a÷b÷c=a÷(b×c)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

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

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4、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①商不变性质: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6、循环小数: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7、循环节: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

8、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一个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一定要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一个完整的表象,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a×a可以写作a•a或a,a读作a的平方。

2a表示a+a

3、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4、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5、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6、解方程原理: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7、10个数量关系式:

加法:

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两一个加数

减法:

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

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

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8、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

9、方程的检验过程:

方程左边=……

10、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式一个计算过程。

=方程右边所以,X=…是方程的解。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1、公式:

长方形:

周长=(长+宽)×2字母公式:

C=(a+b)×2

面积=长×宽字母公式:

S=ab

正方形:

周长=边长×4字母公式:

C=4a

面积=边长×边长字母公式:

S=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字母公式:

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字母公式:

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

S=(a+b)h÷2

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

剪拼、平移

3、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4、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1、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2、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3、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4、邮政编码:

由6位组成,前2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

315000

xx市投递局

xx邮区

xx邮局

xx邮电支局

5、邮政编码是代表投送邮件的邮局的一种专用代号,也就是这个局(所)投送范围内的居民与单位的通信代号,它由6个数字组成

6、身份证码:

18位

3302057522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出生日期顺序码性别(女)校验码

7、倒数第二位的数字用来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双数表示女。

8、我们在运用数字编码时,首先要确定编码包含的信息,如给学生边号的时候,就要知道入学年份、年级、班级、学号、性别,再给数字合理进行编排。

9、图书的检索号一般包括分类号和书次号。

I表示文学,O表示数理科学和化学,其中O1表示数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概念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

有一个图形,有一条或多条对称轴;

成轴对称的图形:

有两个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的。

对应点的连接与对称轴垂直相交。

3、画法:

找关键点,确定关键点的对称点,再连线。

4、旋转四要素:

定点、移动点、方向、角度。

5、旋转的性质:

旋转后,图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发生变化,只有位置变了。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整数a×b=c(a≠0,b≠0,a、b、c为整数),那么a、b叫做c的因数,c叫做a和b的倍数。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

2、2、3、5的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的倍数:

个位上是0、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

各个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

(偶数都是双数,奇数都是单数。

4、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个位上一定是0。

5、同时是2、3、5的倍数最小两位数是30,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三位数是120,最大的三位数990。

6、奇数和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7.质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合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8、【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100以内质数表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2.长方体的特点:

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正方体的认识:

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4.正方体的特点:

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

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统称棱长。

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6.棱长总和公式:

长方体棱长总和=(长+高+宽)×4

长=棱长总和÷4-宽-高

宽=棱长总和÷4-长-高

高=棱长总和÷4-长-宽

7.正方体棱长总和=棱长×12棱长=棱长总和÷12

8.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9.表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ab+ac+bc)×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6a²

正方体=底面积×6底面积=表面积÷6

10.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cm³),立方分米(dm³)和立方厘米(m³)

11.体积公式:

长方体体积(容积)=长×宽×高V=abh;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