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6207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试题.docx

《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试题.docx

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试题

厦门市2011年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40-42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第Ⅰ卷(共144分)

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1978—2007年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城市化水平,读图完成1—2题。

1.1978—2007年,该省()

A.第一产业产值呈下降趋势B.第二产业产值呈上升趋势

C.第三产业产值基本不变D.产业结构变化不大

2.1990年前和1990年后推进该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分别是()

A.第二产业第二产业B.第三产业第三产业

C.第二产业第三产业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网格模式是地理空间教学的分析采用的主要方式之一。

图2示意某是不同地理信息的网格图,每格为100km2,读图完成3—4题。

 

3.该地域布局重化工业区,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选址,应增加的主要信息有()

①气候②土壤③交通④居民点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4.若根据已有的信息,则下列网格最适合设立重化工业区的是()

A.乙IB.戊ⅡC.丙ⅣD.丙Ⅴ

霜冻是生长季节里因气温降到0℃以下而使植物受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图3示意我国某区域多年平均初霜冻日期分布情况,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无霜冻期最短的是()

A.①B.②C.③D.④

6.关于该区域的初霜冻日期线的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A.东南部等值线呈东西走向,海陆位置

B.西南部等值线密集;冬季风

C.①处等值线向西南凸出;地形

D.③处等值线向西北凸出;夏季风

图4示意我国中部某粮食生产大省的水系和1月份等温线分布,读图完成7—9题。

7.该省()

A.温带草原广布

B.地势西高东低

C.河流含沙量小

D.河流结冰期长

8.该省粮食生产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旱涝灾害频发B.地形崎岖不平

C.光照条件不足D.对外交通不便

9.“中粮西运”对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①有利于遏制水土流失②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

③杜绝土地次生盐碱化④有利于减缓风沙危害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读图5,完成10—12题。

10.若圆O是地球上的大圆,G、H分别在南北半球(除两极外),则()

A.G、H的自转速度不同

B.G、H的气候类型相同

C.E、F的昼夜长短一致

D.E、F的地方时不同

11.若圆O是50°S纬线圈,G位于展线上,当太阳直射到南半球时,H的地方时可能是()

A.5时B.7时

C.17时D.19时

12.若圆O是30°N某地平面,夏至日正午,位于O点的观测者影子朝OE方向。

该日观测到的日出位于()

A.EG之间B.GF之间C.FH之间D.HE之间

13.中国古代,皇帝诏书多以“奉天承运”为开头语,农民起义也常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

这种现象发始于()

A.秦朝B.汉代C.宋代D.清朝

14.《明神宗实录》一书记载:

“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

”它反映了福建经济的主要特色是()

A.农耕经济B.商品经济C.海洋经济D.外贸经济

15.《大清律例》载:

“嫡庶子男,除有宫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

”这表明清代在财产继承方面()

A.所有家庭成员均分财产B.嫡长子享有优先继承权

C.子女都有平等继承权D.嫡庶长幼之趋于淡化

16.“我是南宁邵佳,真正革命到达路。

……走上马路连冲锋,反贼全部都失败。

心在革命不在家,谁知龙岩带了花。

……总要共产到成功,我辈青年把田分。

”诗中描述的情形应发生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工农武装割据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17.图6是见证中苏友谊的一幅照片。

照片中的历史性会晤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中苏正式建交

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中苏结成抗美援朝同盟

D.中苏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8.中国共产党曾发表社论称赞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和苏联并为“民主世界的双璧”。

该社论发表的背景是()

A.罗斯福新政成功实施B.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团结合作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19.下表反映了1978—1982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劳动投入和劳动生产率的指数变化(注:

均以1978年为100)。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农业

工业

总产值

劳动投入

劳动生产率

总产值

劳动投入

劳动生产率

1978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979

108.8

100.8

107.7

108.5

104.9

103.4

1980

112.8

103.4

109.1

117.9

109.9

107.3

1981

120.2

106.2

113.2

122.8

115.2

106.6

1982

133.4

109.7

121.6

132.2

118.8

111.3

A.工农业年总产值基本相当,反映了这一时期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

B.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幅度大于工业,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D.劳动投入不断增长,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20.在古代雅典,Asion一词是指那些仅在身体意义上属于这个城邦,但被排除在公民组织之外的自由民。

下列人员可以归为Asion的有()

①法庭陪审员②被故逐的执政官③首席将军的妻子④家庭奴隶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1.图7描绘了少年沃尔特·霍利(16世纪英国著名航海家)与经验丰富的老船员交谈的情景,他们谈论的论题不可能涉及()

A.哥伦布的海洋冒险

B.大豆、玉米的引种

C.非洲黑奴的贩卖

D.蒸汽轮船的航行

22.图8是美国“大萧条”时期的一幅漫画,它主要反映胡佛政府采取的措施()

A.对缓解危机收效甚微

B.使自然环境逐渐恶化

C.安抚了农民的不满情绪

D.促成了福利机制的建立

 

23.早在战争结束之前,美国军事策划人员已经预见到“反对当前敌人的战争一旦结束,世界在国家军事力量对比方面将出现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从罗马帝国衰落后的1502年中发生的事情看,只有罗马帝国衰落一事可与之比拟……打败日本后,美国和苏联将是仅有的头等军事大国。

”这些预见变为现实的证据有()

①欧洲衰落②德国分裂③美苏争霸④日本崛起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4.下列有关20世纪70年代世界格局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B.多极化格局取代两极格局

C.经济区域集团在全球普遍建交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25.下列观点与右边漫画寓意最贴切的是()

A.消费者要转变消费观念

B.企业应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C.商家的营销策略应标新立异

D.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6.2011年2月,福建省政府对首届省专利奖44项获奖项目给予奖励,其中被评为特等奖的“一种阿德福韦酬的M品型及其制备方法和药物应用”奖励30万元,评为一等奖的各奖励10万元,其他不同等次的获奖项目也得到相应奖品。

这种奖励方式()

A.有效地保护了知识产权B.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

C.有利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D.表明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个税改革关于每一位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回答27—28题。

27.图10:

我国个税改革的变化趋势()

①能促进税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②会造成我国财政收入减少

③将促使储量增加,优化投资结构

④可以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28.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举办一次个税改革模拟听证会,其环节一般有:

①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②各小组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③确定听证会主题;④听证会主持人总结;⑤模拟听证会的程序,各小组推荐代表陈述观点。

下列程序最合理的是()

A.①→③→②→④→⑤B.②→①→③→⑤→④

C.③→②→①→⑤→④D.③→①→②→⑤→④

 

29.60多年来,在党和政府有的关心支持下,中国宗教界始终坚持爱国爱教方向,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与时俱进、团结进步,取得了令人欣喜的丰硕成果。

由此可见()

①我国信教群众的世界观发生了改变②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③正常的宗教活动可以为社会和谐做贡献④宗教信仰自由是尊重人权的重要体现

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30.“汇率制度的选择是一国主权范围的事务,人民币汇率问题是经济问题,绝不能政治化,外部施压只会适得其反。

中国的汇率政策是负责任的,正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规划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规定。

”这是中国政的一贯态度,这充分说明()

A.国家之间的利益是不可能一致的B.我国坚定地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C.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D.我国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1.三十多年来,中国人的拜年方式经历了从电报、书信到电话、短信、电子邮件、QQ乃至微博的变迁。

这意味着科技进步()

A.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B.加快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

C.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D.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方式

32.“为什么是她,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

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

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

”这是“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

“最美的洗脚妹”刘丽的事迹深深感动着观众。

这表明()

A.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B.先进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C.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33.图11中“教”是一个会意字。

甲骨文“教”字的右边象征一只手拿着一根“教鞭”(棍棒),左下是一个“子”字,左上两个又是被“教鞭”抽打的象征符号,金文、小篆只是甲骨文略加变形而已,演变至楷体,字形变化较大。

宋朝朱熹依据“教”的楷体字形训诂字义:

“‘文’‘孝’谓之‘教’。

”这一演变告诉我们()

A.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要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34.下表是2008-2011年我国实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时间

2008年

2009—2010年

2011年

政策

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这蕴含的哲理是()

①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5.宋代陈善在《孟子·义利》中写道:

“利出私情客万喃,义测天理乐而安。

是非得失分霄壤,相去其初一发间。

”这启示我们()

A.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B.要坚持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C.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D.应该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36.“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厥鱼肥”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寓意,下列名言与之一致的是()

①落霞与孤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②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③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④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成团岂是珠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第Ⅱ卷(共156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7-3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0-42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作答。

必考部分(116分)

37.(37分)

图12中甲国面积19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12亿。

国内生产总值1.04万亿美元,乙国面积937万平方千米,人口3.087亿。

国内生产总值14.5万亿美元。

甲乙两国签署区域自由贸易协议后,乙国的汽车产业加快向甲国转移,使甲国成为最有活力的汽车出口国之一。

读图1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X半岛河流特征。

(5分)

(2)说出Y半岛降水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8分)

(3)从自然条件说明甲国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

(12分)

(4)分析乙国汽车产业加快转移至甲国的原因。

(12分)

38.(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我以博物学者的身份参加贝格尔号环航世界时,我曾在美洲看到有关生物的地理分布以及现存生物和古代生物的地质关系的某些事实,这些事实深深地打动了我。

……在很长的时间里,通过自然力量的选择,即通过最适者的生存,我觉得生物的变异量是没有止境的,一切生物彼此之间以及与它们的物理的生活条件之间互相适应的美妙而复杂的关系,也是没有止境的。

——达尔文《物种起源》

材料二:

一些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理论家抓住这一完全应用于生物学领域的观点,用其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

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年)依据它解释强与弱的区别;成功的个人和种族已经在自然界取得竞争优势,并因此进化到比其他适应性较差的人种更高的状态,在这一推理的基础上,斯宾塞等人证明了帝国主义列强主宰世界是自然科学法则不可避免的结果。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

1875年前后,欧洲国家和非欧洲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开始有了巨大差别。

……非常凑巧,当时所有重要的非欧洲帝国都处在衰落之中。

它们的统治者从自己的臣民群里只能得到最微不足道的支持,像18世纪英卧儿帝国的瓦解,使英国人有可能在印度进行接管,同样,19世纪土耳其苏丹、伊朗国王、中国皇帝和日本幕府的腐败无能和昏庸无道,都使得欧洲人的入侵轻易获得成功。

——[美]R·R·帕尔联《现代世界史》

材料四:

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族者,科学之共,其财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的轮。

”国人而蒙昧时代,盖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材料五

(1)据材料一概括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西方的影响。

(9分)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有关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比较欧、亚国家间的“巨大差别”。

(12分)

(3)材料五著作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指出材料四、五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共同影响。

(8分)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欧、亚一些学者采用达尔文进化论的不同意图。

(8分)

39.(4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电视台新闻访谈日记者围绕“关注用工荒,破解招工难”话题,展开调查和采访。

[新闻采访]

为了探寻“用工荒”的原因,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员:

农民工:

东南部地区的工资虽然较高,但生活成本很高,子女的教育受到很多限制,很难照顾好家庭。

况且目前家乡就业机会多了,打工何必舍近求远。

技术人员:

尽管在东南部打工收入较高,但是压力大,在落户、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碰到许多实际困难,难以享受“市民”待遇,个人发展空间有限,所以更愿意回家乡创业。

大学生:

我们希望有良好的薪资待遇、舒适宜居的物质文化生活环境,能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到哪里发展都可以。

(1)当前为了解决用工荒难题,各地纷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以期吸引外来务工人员,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从政府职能的角度,评析这一举措。

(10分)

(2)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满足劳动者的精神文化需求。

(8分)

[新闻调查]

记者在深入调查的过程中,搜集到美国商会上海分会最近的一个调查数据,28%的国际公司表明已经考虑在西部设厂,国内已有不少工厂迁移西部建设。

就此专访了某经济管理专家。

专家认为,当前一些企业向中西部迁移,主要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做出的选择。

(3)请你列举专家提到的“综合考虑的因素”的其中两个方面,并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理由。

(12分)

[记者感言]

曾几何时,浩浩荡荡的民工大军南下沿海,东奔西跑,铁路、公路车流如水,交织成一逾月不退的“春运潮”;昔日那铺天盖地,蔚为壮观的“孔雀东南飞”景象已难再现,取而代之的是“凤凰纷纷归”,真是沧桑巨变!

(4)结合以上材料,请运用“发展的观点”谈谈你对记者感言的认识。

(12分)

选考部分(40分)

40.(15分)地理

请考生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2——海洋地理]

珊瑚生长在22-30℃且有一定盐度的清洁海水中,其遗骸堆积形成珊瑚礁。

近年来,由于海岸带的过度开发,造成珊瑚礁的衰退。

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大陆东、西两岸珊瑚礁空间分布的异同点,并分析原因。

(7分)

(2)简述保护珊瑚礁的主要措施。

(8分)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狮泉河盆地风速≥17m/s的大风日数多达113.4天/年。

读图1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地最主要的气象灾害类型,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7分)

(2)简述防御上述气象灾害的主要措施。

(8分)

C.[选修6——环境保护]

乌梁素海是内蒙古河套地区的一个著名淡水湖。

图16示意其面积及明水面积(明水面积即无水生植被覆盖的水域)的变化。

据统计,黄河水经农田灌溉后流入乌梁素海占入潮水量的79.7%,而潮泊水体的减少主要是乌梁素海泄水闸持入黄河以及水体蒸发等。

读图回答问题。

(1)描述乌梁素海面积和明水面积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7分)

(2)简述明水面积变化的主要措施。

(8分)

41.(15分)历史

请在第A、B、C三题中任选一题做答。

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1——历史上重大的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熙宁改制比前两次更为乇底。

首先罢试诗赋,仪留策论,其次新增义,地位在策论之上。

……熙宁科场改革的另一重大贡献在于王安石主持编篡、作为经义考试统一标准的《三经新义》,即《周礼》、《诗》、《书》三经义。

成为科场和学官的法定教科书。

——郑师渠、吴怀淇主编《中国文化通史·两宋卷》

材料二:

至于介甫以其书(《周礼》)理财者居半,爱之,知青苗之类,皆焉。

所以自释其义者,以其所创新法,尽传著新义,务室异者之口。

——昆公武《斋读书志·新经周礼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并指出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10分)

(2)分析材料中王安石重视《周礼》的原因。

(5分)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这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议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以国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权力是违反法律的。

——《大抗议书》(1641年12月1日递呈国王)

材料二:

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人民享有报复他们原来的自由权利,并通过建立他们认为合适的新立法机关以谋求他们的安全和保障,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利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洛克《政府论》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主张,并指出其实质。

(7分)

(2)材料二是如何说明“立法者”与“人民”之间关系的?

这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什么主张?

(8分)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自始皇二十六年并天下,至二世三年而亡。

凡十五年,时亦促矣。

而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甚至专制政体之流年,秦亦于此匆匆十五年间,尽演出之,诚天下之大观也。

——夏曾佑《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盖赢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柳治徵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

——《中国文化史》

(1)材料一中,作者为什么发出“天下之大观”的感慨?

请结合材料和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10分)

(2)两则材料的评价有何相似之处?

(5分)

42.(10分)思想政治

请考生在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某市2011年两会期间,报社开辟《请代表委员讲话》专栏,记者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出民众最关注的房价、交通出行、物价上涨、入学难等十大话题,市人大代表提出57件议案,大多聚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

市长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实现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政府必须扎实做好推进民生项目建设工作。

该《政府工作报告》经代表委员审议讨论,顺利表决通过。

(1)上述材料表明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实行。

(4分)

(2)根据上题答案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阐述该市人大应如何推动政府抓好民生项目的建设工作?

(6分)

B.[选修4——科学思想常识]

目前,国内为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设计出一款新型公交——立体快巴。

“立体快巴”的每个设计细节,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与之相同或相似属性的事物。

如:

“立体快巴”的两侧壁,上面实下面空,借鉴了“龙门另”(大型起重机)横梁和立柱的“门”字形结构;车厢横跨两条车道;下层像移动的隧道,不占同路面空间,这使“立体快巴”如同一辆在公路上奔跑的列车,可以通行高度在2米以下的小汽车,双方互不干扰,以此应对公交车和小汽车争路的现状。

(1)“立体快巴”的设计细节,运用的推理形式是。

(4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说明“立体快巴”的设想是如何体现这一推理形式的?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