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一二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8623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8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一二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一二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一二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一二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一二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一二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一二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一二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一二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一二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一二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一二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一二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一二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一二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一二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一二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一二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一二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初三化学一二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一二章.docx

《初三化学一二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一二章.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化学一二章.docx

初三化学一二章

初三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

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

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

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

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

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质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

“可以”或“易”“会”“难于”

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练习

1.使用材料的变化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用品的材料不是通过化学变化制取的是

A.铁器B.青铜器

C.塑料器具D.石器   

2.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化为该物质的气态,这种变化属于

A.一定是物理变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课题2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现象:

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

二氧化碳和水

检验:

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水的验证:

用无水硫酸铜CuSO4(白色)+5H2O===CuSO4·5H2O(蓝色)

3、物理性质:

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

结论:

⑴燃烧前:

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⑵燃烧时:

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⑶燃烧后:

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原理: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结论:

“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方法①: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②:

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练习1.下列气体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A.空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氧气

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

A.水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水   D.大量灰烬

3.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

A.水  B.食盐水  C.澄清石灰水  D.糖水

4.将燃着的火柴分别插入如右图所示的a、b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

A.a熄灭、b变旺B.a更旺、b熄灭C.a、b都变旺 D.a、b都熄灭

5.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门窗B.人在烟雾较浓处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

D.遇到意外情况量,可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求电话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1、试管

(1)、用途:

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d、用于装置成小型气体的发生器。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或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2、烧杯:

用途:

①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②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

注意事项:

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3、烧瓶:

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用途①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②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

4、锥形瓶用途:

①加热液体,②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和洗瓶器③也可用于滴定中的受滴容器。

注意:

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5、蒸发皿 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

注意事项:

①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②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③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6、胶头滴管 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注意:

①先排空再吸液 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③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④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⑤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

7、量筒 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注意:

①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

②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操作注意: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盘天平:

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

注意:

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9、集气瓶:

(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 )

用途:

①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

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燃烧的反应器。

注意事项:

①不能加热②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

③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10、广口瓶(内壁是磨毛的):

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

11、细口瓶 用于盛放液体试剂:

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12、漏斗 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

13、长颈漏斗:

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

14、分液漏斗 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

15、试管夹 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

注意事项:

①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或夹在距管口1/3)(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16、铁架台 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注意事项:

a、铁夹和十字夹缺口位置要向上,以便于操作和保证安全。

b、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

17、酒精灯

用途:

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注意事项:

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酒精灯的外焰最高,应在外焰部分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⑦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

(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⑧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

(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⑨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18、玻璃棒 用途:

搅拌(加速溶解)、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注意事项:

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19、温度计 刚用过的高温温度计不可立即用冷水冲洗。

20、药匙 用于取用粉末或小粒状的固体药品,每次用后要将药匙用干净的滤纸揩净。

二、药品的取用规则

1、“三不准”原则:

不尝、不闻、不接触。

即:

①不准用手接触药品②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③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2、用量原则:

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的——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剩余药品:

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三、固体药品的取用

工具:

块状的用镊子;粉末状的用药匙或纸槽。

1、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

(一横二放三慢竖)

步骤:

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

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

(一横二送三直立)

步骤:

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

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

注意:

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四、液体药品的取用:

“多倒少滴”。

工具——量筒和滴管。

1、取用大量液体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

(一倒二向三挨四靠)

步骤:

①瓶盖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②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③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④倾注完毕后,瓶口在试管口靠两下。

并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2、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

要领:

悬、垂。

见前6

3、取用定量液体时可用量筒和胶头滴管,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步骤:

选、慢注、滴加

注意事项:

使用量筒时,要做倒:

①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②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③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五、固体试剂的称量

仪器:

托盘天平、药匙(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0.1克)

步骤:

调零、放纸片、左物右码、读数、复位

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做到:

①左物右码:

添加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并先大后小;称量完毕,砝码要放回砝码盒,游码要回零。

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即:

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

若左右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

②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盘中称量,干燥固体可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药品要放在(烧杯或表面皿等)玻璃器皿中称量。

注意:

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称量未知质量的药品则应先放药品,再放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六、加热:

先预热,后对准液体和固体部位集中加热;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热源,用外焰加热。

①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

②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坩埚     

⒈ 液体:

A、用干抹布擦拭试管的外壁,B、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旁人,

C、试管夹从管底套上和取下,D、试管与桌面成45-60度

⒉固体: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试管口应略向下(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先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

注意 A:

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

B:

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

C:

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七、气体的验满:

 O2的验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

CO2的验满: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证明CO2的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

练习

1.下列玻璃仪器中,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

2.下列关于在实验室里使用药品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能用手接触药品B.不能用鼻孔去闻气体的气味

C.特别注意不得随意尝药品的味道

D.用剩的药品应交还实验室,不要放回原药瓶

3.在酒精灯火焰上横插一细木条,其最先燃烧的部分是()

A.外焰与空气接触处B.外焰中部分C.内焰中部分D.外焰与内焰的交界处

5.使用滴管吸取少量液体时,操作正确的是()

A.把滴管伸入试剂瓶中吸取液体B.把取液后的滴管倒置

C.把取液后的滴管伸入试管或量筒中D.滴瓶上的滴管取液后,立即用水冲洗干净

6.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下列何种仪器中称量()

A.纸上B.托盘上C.烧杯D.玻璃片

7.下列仪器中可以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大量液体的是()

A.集气瓶B.量筒C.试管D.烧杯

8.下列关于加热的操作叙述错误的是()

A.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应先进行预热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2

C.试管加热后,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

9.下列各组仪器,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一组是()

A.烧杯、蒸发皿B.水槽、量筒C.蒸发皿、试管D.集气瓶、燃烧匙

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时,为了防止液体溅出,滴管紧贴容器内壁

B.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废弃的药品倒入下水道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不需预热,直接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

D.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物质加热,先预热,再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

11.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Mg食盐,加入食盐后发现指针稍微偏左,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A.移动游码B.减少食盐C.增加砝码D.增加食盐

12.下列实验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药匙取用药品后,应立即用水冲洗干净B.用胶头滴管吸取药剂前后,应该及时用水洗净

C.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前后,应该及时用纸擦拭干净D.用玻璃棒搅拌液体前后,应该及时将其洗净

13.下列结果与操作正确的为()

A.天平称得某物质的质量为36.76gB.用量筒可以准确量得某液体的体积为16.74mL

C.俯视量取35mL液体,其实际量取的体积小于35mLD.用100mL的量筒量取20mL的液体

14.某同学欲称取13.4g(1g以下用游码)食盐,由于砝码和食盐的位置放错,则实际称取的食盐的质量为()A.13.4gB.13gC.13.8gD.12.6g

15.某同学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仰视,则实际体积比读数()

A.偏大B.偏小C.相等D.无法判断

16、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

在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B)移走蒸发皿(C)倾倒液体(D)稀释浓硫酸

17、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下列实验操作安全的是()

A.将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B.点燃一氧化碳前先检验其纯度

C.将水直接倒人浓硫酸中稀释浓硫酸  D.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管口对着人

18、下列关于实验方法的归纳,错误的是(  )

A.实验时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纯度B.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给玻璃仪器加热时,均应垫上石棉网D.取用液体药品可用滴管吸收,也可直接倾倒

19、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8.取少量液体C.加热液体D.称取氯化钠

2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21.根据图1-3所示仪器回答

(1)写出仪器名称: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图1-3

(2)用仪器编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于盛液体和溶解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②用作热源的仪器是____③用于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是___.

22.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请根据图回答:

⑴写出A~F各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D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

⑵用于量取液体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⑶能用于加热的是_____⑷能给物质加热的是________⑸用于夹持试管的是_____________

⑹可取用少量固体粉未的是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一、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

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图

2、实验现象:

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

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

表达式:

磷(P)+氧气(O2)五氧化二磷(P2O5);化学方程式:

4P+5O2

2P2O5

5、注意事项:

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

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

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

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红磷量不足;B装置气密性差;C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

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

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空气成分口诀:

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零点零三有两个,二氧化碳和杂气

四、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只要杂质含量低,不至于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

2、混合物:

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注意:

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

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练习

1.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些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

每次都有约1/5的空气不知去向。

当时化学家把这1/5的空气称为“有用空气”,这种有用空气指()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电工师傅使用的“验电笔”中常充入一种气体,此气体通电时会发光,它是

A.氧气B.氮气C.氖气D.空气

3.下列医药试剂属于纯净物的是()

A.碘酒B.眼药水C.葡萄糖注射液D.蒸馏水

4.不会加剧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是()

A.使用太阳能淋浴B.燃烧煤

C.超音速飞机尾气排放D.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

5.下面这些物质是同学们在家庭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纯碱C.碘盐D.食醋

7.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

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

课题2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

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

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

(可用向上排空法)3、溶解性:

氧气不易溶于水。

(可用排水法收集),4、三态变化:

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一)与非金属(碳、硫、磷)的反应

1、木炭(黑色固体)燃烧

实验现象:

在氧气中: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

碳(C)+氧气(O2)

二氧化碳(CO2)

做木炭燃烧实验时,燃烧匙应慢慢从瓶口向瓶底伸入(充分利用瓶内的氧气)。

2、硫粉(淡黄色)燃烧:

实验现象:

在空气中: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硫(S)+氧气(O2)

二氧化硫(SO2)

化学方程式S+O2SO2

实验时,要在瓶底装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红磷(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