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与茶艺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6307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道与茶艺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茶道与茶艺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茶道与茶艺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茶道与茶艺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茶道与茶艺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茶道与茶艺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茶道与茶艺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茶道与茶艺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

《茶道与茶艺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道与茶艺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茶道与茶艺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docx

讲授

实验(训)

合计

1

引言魅力中国茶

第一章认识茶树

3

第二章认识茶叶

8

4

第三章中国茶文化、茶艺与茶道

5

第四章认识茶具

6

第五章茶的冲泡

7

第六章饮茶与品茶

第七章茶艺实训

引言:

魅力中国茶学时数:

2学时

1.本章教学目标:

作为本课程的开篇,通过为学生讲授中国茶的魅力,即中国茶的魅力在于“六美”——茶叶之美、茶汤之美、茶具之美、茶人之美、茶技之美、茶境之美,激发学生对茶艺课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

茶境之美、茶具之美、茶汤之美

理解:

茶人之美、茶技之美、茶叶之美

掌握:

中国茶的魅力

3.本章教学重点:

中国茶的魅力在于“六美”——茶叶之美、茶汤之美、茶具之美、茶人之美、茶技之美、茶境之美。

4.本章教学难点:

茶境之美、茶具之美、茶汤之美。

5.本章实验(训)项目统计:

6.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节:

茶叶之美

(一)绿茶之美清新淡雅

(二)红茶之美温馨柔和

(三)青茶之美馥郁香醇

(四)白茶之美纯洁平和

(五)黄茶之美高贵典雅

(六)黑茶(普洱)之美睿智厚重

第二节:

茶汤之美——水为茶之母

(一)上善若水

(二)水之品格

(三)水与茶

第三节:

茶具之美——器为茶之父

(一)紫砂之美方非一式,圆不一相

(二)瓷器之美多姿多态,素彩皆宜

(三)金属之美华丽高贵,溢彩流光

(四)玻璃之美清澈透亮,冰清玉洁

(五)竹木之美纯朴自然,野趣盎然

第四节:

茶人之美

(一)外在之美:

形体美、仪态美

(二)内在之美:

神韵美、心灵美

第五节:

茶技之美

(一)顺茶性

(二)合茶道

(三)有文化

(四)有神韵

第六节:

茶境之美

(一)环境

(二)人境

(三)心境

(四)意境

第一章:

认识茶树学时数: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茶树栽培,理解茶树的起源,掌握茶树的形态特征、茶树的生理特性和我国茶区的分布,为后续更好的认识茶叶,学习茶技打下基础。

茶树栽培

茶树的起源

茶树的起源,掌握茶树的形态特征、茶树的生理特性和我国茶区的分布

茶树的起源,掌握茶树的形态特征、茶树的生理特性和我国茶区的分布。

茶树栽培。

茶的起源

(一)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二)我国西南地区最早发现野生大茶树

(三)世界各国对茶的称谓起源于中国

(四)世界各产茶国的茶树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引种的

(五)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加工茶叶的国家

中国茶区分布

(一)江北茶区

(二)江南茶区

(三)西南茶区

(四)华南茶区

(一)茶树的特征

(二)茶树的特性

(三)茶树繁殖

(四)茶园管理

(五)茶叶采摘

(六)鲜叶的装运、验收与存放

第二章:

认识茶叶学时数:

8学时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制茶史的演变;

理解六大基本茶类以及普洱茶和花茶的初加工的工艺;

掌握茶叶的分类,特别是绿茶、红茶、青茶、黑茶、黄茶、白茶六大基本茶类中的代表性名茶的起源、产地和品质特征,以及花茶和普洱茶中的代表性名茶的起源、产地和品质特征。

此部分是理论学习的重点,将直接影响到之后泡茶技艺与茶艺表演的实训。

中国制茶史的演变

六大基本茶类以及普洱茶和花茶的初加工的工艺

绿茶、红茶、青茶、黑茶、黄茶、白茶六大基本茶类中的代表性名茶的起源、产地和品质特征,以及花茶和普洱茶中的代表性名茶的起源、产地和品质特征

绿茶、红茶、青茶、黑茶、黄茶、白茶六大基本茶类中的代表性名茶的起源、产地和品质特征,以及花茶和普洱茶中的代表性名茶的起源、产地和品质特征。

绿茶、红茶、青茶、黑茶、黄茶、白茶六大基本茶类中的代表性名茶的起源、产地和品质特征,以及花茶和普洱茶中的代表性名茶的起源、产地和品质特征;

六大基本茶类以及普洱茶和花茶的初加工的工艺。

茶叶分类

(一)绿茶

(二)红茶

(三)青茶

(四)黑茶

(五)黄茶

(六)白茶

(七)普洱茶

(八)花茶

茶叶加工

(一)中国制茶的演变

(二)茶叶制造技术

茶与健康

(一)茶叶营养和药用成分

(二)饮茶的保健功效

(三)茶叶防治疾病的功效

(四)日常饮茶有关知识

第三章:

中国茶文化、茶艺与茶道学时数:

4学时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韩国茶礼和日本茶道的基本知识;

理解中国茶文化的内涵,中华茶艺的发展;

掌握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为后续进行茶艺表演,特别是茶艺解说词的撰写打下良好基础。

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韩国茶礼和日本茶道的基本知识

中国茶文化的内涵,中华茶艺的发展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一)文化与茶文化

(二)茶文化的结构

(三)茶文化的基本特征

(四)茶文化的特点

(五)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六)中华茶艺的发展

中国茶文化发展史

(一)茶文化的起源——三皇五帝时期(尧、舜、禹)

(二)茶文化的萌芽——魏晋南北朝

(三)茶文化的形成时期——唐朝

(四)茶文化的兴盛时期——宋朝

(五)茶文化的延续发展时期——元明清

(六)茶文化再现辉煌时期——现代

中国茶道

(一)中国茶道的基本含义

(二)中国茶道的思想精华

(三)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四)陆羽《茶经》的主要内容和茶道理论

(五)日本茶道

(六)韩国茶礼

第四章:

认识茶具学时数: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茶具的发展简史;

理解茶具的选用与鉴赏;

掌握茶具的种类,为后续学习泡茶技艺以及进行茶艺表演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茶具的发展简史

茶具的选用与鉴赏

茶具的种类

茶具的种类。

茶具的选用与鉴赏。

(一)奴隶社会时期的茶具

(二)唐代的茶具

(三)宋代的茶具

(四)元代的茶具

(五)明代的茶具

(六)清代的茶具

(一)按质地分类

(二)按用途分类

(一)一般茶具的选用

(二)紫砂壶的鉴赏与保养

第五章:

茶的冲泡学时数: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在冲泡茶叶时如何择水;

理解泡茶时水温的要求,茶具的选择;

掌握茶的冲泡技术,各类茶的冲泡方法。

冲泡茶叶时如何择水

泡茶时水温的要求,茶具的选择

茶的冲泡技术,各类茶的冲泡方法

茶的冲泡技术,各类茶的冲泡方法。

泡茶时水温的要求,茶具的选择。

水的选择

(一)山泉水

(二)江河水

(三)地下水

(四)自来水

(五)矿泉水

(六)纯净水

水温的掌握

(一)各类茶所需的水温

(二)测定水温的方法

(三)煮水的注意事项

茶具的选择

(一)茶具选择的历史演变

(二)茶具选择的原则

(三)乌龙茶茶具

(四)红茶茶具

茶的冲泡技术

(一)冲泡要领

(二)冲泡方式

各类茶的冲泡方法

(一)绿茶的冲泡

(二)红茶的冲泡

(三)乌龙茶的冲泡

(四)黄茶的冲泡

(五)白茶的冲泡

(六)黑茶的冲泡

(七)花茶的冲泡

第六章:

饮茶与品茶学时数: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如何合理饮茶,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如何塑造品茶环境;

掌握茶道基本礼仪;

了解茶食与茶点。

茶食与茶点

科学合理饮茶的方法

茶道基本礼仪

茶道基本礼仪。

科学合理饮茶的方法。

合理饮茶

(一)饮茶的方法

(二)饮茶的要求

惬意品茶

(一)品茶环境的营造

(二)品茶氛围的营造

第七章:

茶艺实训学时数:

12学时

通过实训,使学生了解基本的行茶礼仪、茶艺表演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掌握乌龙茶茶艺表演的基本程序。

基本的行茶礼仪

茶艺表演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乌龙茶茶艺表演的基本程序

乌龙茶茶艺表演的基本程序。

实验(训)项目名称

实验(训)学时

实验(训)类型

实验分组每组人数

乌龙茶茶艺

10

综合型

2人

学生进行现场操作,完成乌龙茶茶艺表演,根据完成情况给予评分

4人

(一)乌龙茶的冲泡:

练习使用茶具

(二)乌龙茶的冲泡:

使用紫砂壶冲泡

(三)乌龙茶的冲泡实践练习

(四)乌龙茶茶艺表演

乌龙茶茶艺表演考查

四、教学参考资料

[1]张楠宁.茶艺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6.

[2]吴远之.大学茶道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9月版.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茶与茶文化基础知识.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1.

[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茶艺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5.

[5]陈宗懋.茶经.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5.

[6]中映·

映画.中华茶道.大连:

大连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7]王迎新.吃茶一水间.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3.

五、课外自主学习要求

1.针对茶叶基础知识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利用至少16小时的课外时间,通过干茶的鉴别以及茶叶的开汤品鉴,深入地了解茶叶的基本知识,懂得六大基本茶类的主要特点和分辨方法。

2.针对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利用至少8小时的课外时间,了解茶与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懂得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和基本精神,了解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通过观看视频等方式对日本茶道、韩国茶礼以及英式下午茶文化有所涉猎。

3.针对乌龙茶茶艺表演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利用至少12小时的课外时间,熟悉冲泡铁观音的投茶量、茶水比,熟练掌握铁观音茶艺的冲泡流程,撰写乌龙茶茶艺解说词,正确、美观地摆放茶具,进行茶席的布置和整理,行茶礼仪规范得体,能够自然而优雅地进行乌龙茶茶艺表演。

执笔人:

魏越日期:

2013.6.28

审核人:

成曙霞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