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下)课后习题解答+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7114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5.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下)课后习题解答+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下)课后习题解答+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下)课后习题解答+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下)课后习题解答+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下)课后习题解答+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下)课后习题解答+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下)课后习题解答+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下)课后习题解答+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下)课后习题解答+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下)课后习题解答+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下)课后习题解答+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下)课后习题解答+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下)课后习题解答+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下)课后习题解答+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下)课后习题解答+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下)课后习题解答+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下)课后习题解答+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下)课后习题解答+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下)课后习题解答+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化工原理(下)课后习题解答+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下)课后习题解答+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化工原理(下)课后习题解答+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下)课后习题解答+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工原理(下)课后习题解答+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B-H2O

离界面5mm处为点1、两相界面处为点2,则氨的摩尔分数为

点1、点2处溶液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溶液的平均总物质的量浓度为

故氨的摩尔通量为

6.试用式(7-41)估算在105.5kPa、288K条件下,氢气(A)在甲烷(B)中的扩散系数。

查表7-1,得

cm3/mol

查表7-2,计算出

由式7-41

7.试采用式(7-43)估算在293时二氧化硫(A)在水(B)中的扩散系数。

查得293K时水的黏度为

查表7-3,得

查表7-4,得

cm3/mol

由式(7-43)

8.有一厚度为8mm、长度为800mm的萘板。

在萘板的上层表面上有大量的45℃的常压空气沿水平方向吹过。

在45℃下,萘的饱和蒸汽压为73.9Pa,固体萘的密度为1152kg/m3,由有关公式计算得空气与萘板间的对流传质系数为0.0165m/s。

试计算萘板厚度减薄5%所需要的时间。

由式(7-45)计算萘的传质通量,即

式中为空气主体中萘的浓度,因空气流量很大,故可认为;

为萘板表面

处气相中萘的饱和浓度,可通过萘的饱和蒸气压计算,即

kmol/m3

设萘板表面积为S,由于扩散所减薄的厚度为b,物料衡算可得

第八章气体吸收

1.在温度为40℃、压力为101.3kPa的条件下,测得溶液上方氨的平衡分压为15.0kPa时,氨在水中的溶解度为76.6g(NH3)/1000g(H2O)。

试求在此温度和压力下的亨利系数E、相平衡常数m及溶解度系数H。

水溶液中氨的摩尔分数为

亨利系数为

kPa

相平衡常数为

由于氨水的浓度较低,溶液的密度可按纯水的密度计算。

40℃时水的密度为

kg/m3

溶解度系数为

2.在温度为25℃及总压为101.3kPa的条件下,使含二氧化碳为3.0%(体积分数)的混合空气与含二氧化碳为350g/m3的水溶液接触。

试判断二氧化碳的传递方向,并计算以二氧化碳的分压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

已知操作条件下,亨利系数kPa,水溶液的密度为997.8kg/m3。

水溶液中CO2的浓度为

对于稀水溶液,总浓度为

kmol/m3

水溶液中CO2的摩尔分数为

由kPa

气相中CO2的分压为

kPa<

故CO2必由液相传递到气相,进行解吸。

以CO2的分压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为

3.在总压为110.5kPa的条件下,采用填料塔用清水逆流吸收混于空气中的氨气。

测得在塔的某一截面上,氨的气、液相组成分别为、。

气膜吸收系数kG=5.2×

10-6kmol/(m2·

kPa),液膜吸收系数kL=1.55×

10-4m/s。

假设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溶解度系数H=0.725kmol/(m3·

kPa)。

(1)试计算以、表示的总推动力和相应的总吸收系数;

(2)试分析该过程的控制因素。

(1)以气相分压差表示的总推动力为

其对应的总吸收系数为

kmol/(m2·

kPa)

以液相组成差表示的总推动力为

(2)吸收过程的控制因素

气膜阻力占总阻力的百分数为

气膜阻力占总阻力的绝大部分,故该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

4.在某填料塔中用清水逆流吸收混于空气中的甲醇蒸汽。

操作压力为105.0kPa,操作温度为25℃。

在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符合亨利定律,甲醇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为2.126

kmol/(m3·

测得塔内某截面处甲醇的气相分压为7.5kPa,液相组成为2.85kmol/m3,液膜吸收系数kL=2.12×

10-5m/s,气相总吸收系数KG=1.206×

10-5kmol/(m2·

求该截面处

(1)膜吸收系数kG、kx及ky;

(2)总吸收系数KL、KX及KY;

(3)吸收速率。

(1)以纯水的密度代替稀甲醇水溶液的密度,25℃时水的密度为

溶液的总浓度为

kmol/m3

(2)由m/s

因溶质组成很低,故有

(3)吸收速率为

5.在101.3kPa及25℃的条件下,用清水在填料塔中逆流吸收某混合气中的二氧化硫。

已知混合气进塔和出塔的组成分别为y1=0.04、y2=0.002。

假设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亨利系数为4.13×

103kPa,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45倍。

(1)试计算吸收液的组成;

(2)若操作压力提高到1013kPa而其他条件不变,再求吸收液的组成。

解:

(1)

吸收剂为清水,所以

所以操作时的液气比为

吸收液的组成为

(2)

6.在一直径为0.8m的填料塔内,用清水吸收某工业废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硫气体。

已知混合气的流量为45kmol/h,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为0.032。

操作条件下气液平衡关系为,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为0.0562kmol/(m3·

s)。

若吸收液中二氧化硫的摩尔比为饱和摩尔比的76%,要求回收率为98%。

求水的用量(kg/h)及所需的填料层高度。

惰性气体的流量为

水的用量为

求填料层高度

7.某填料吸收塔内装有5m高,比表面积为221m2/m3的金属阶梯环填料,在该填料塔中,用清水逆流吸收某混合气体中的溶质组分。

已知混合气的流量为50kmol/h,溶质的含量为5%(体积分数%);

进塔清水流量为200kmol/h,其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6倍;

操作条件下的气液平衡关系为;

气相总吸收系数为;

填料的有效比表面积近似取为填料比表面积的90%。

试计算

(1)填料塔的吸收率;

(2)填料塔的直径。

(1)惰性气体的流量为

对于纯溶剂吸收

依题意

(2)

填料塔的直径为

8.在101.3kPa及20℃的条件下,用清水在填料塔内逆流吸收混于空气中的氨气。

已知混合气的质量流速G为600kg/(m2·

h),气相进、出塔的摩尔分数分别为0.05、0.000526,水的质量流速W为800kg/(m2·

h),填料层高度为3m。

已知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为Y=0.9X,KGa正比于G0.8而于W无关。

(1)操作压力提高一倍;

(2)气体流速增加一倍;

(3)液体流速增加一倍,试分别计算填料层高度应如何变化,才能保持尾气组成不变。

首先计算操作条件变化前的传质单元高度和传质单元数

操作条件下,混合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m

(1)

若气相出塔组成不变,则液相出塔组成也不变。

所以

m

即所需填料层高度比原来减少1.801m。

(2)

若保持气相出塔组成不变,则液相出塔组成要加倍,即

即所需填料层高度要比原来增加4.910m。

(3)

W对KGa无影响,即对KGa无影响,所以传质单元高度不变,即

即所需填料层高度比原来减少0.609m。

9.某制药厂现有一直径为1.2m,填料层高度为3m的吸收塔,用纯溶剂吸收某气体混合物中的溶质组分。

入塔混合气的流量为40kmol/h,溶质的含量为0.06(摩尔分数);

要求溶质的回收率不低于95%;

操作条件下气液平衡关系为Y=2.2X;

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5倍;

气相总吸收系数为0.35kmol/(m2·

h)。

试计算

(1)出塔的液相组成;

(2)所用填料的总比表面积和等板高度。

填料的有效比表面积为

填料的总比表面积为

填料的等板高度为

10.用清水在塔中逆流吸收混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已知混合气中二氧化硫的体积分数为0.085,操作条件下物系的相平衡常数为26.7,载气的流量为250kmol/h。

若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55倍,要求二氧化硫的回收率为92%。

试求水的用量(kg/h)及所需理论级数。

用清水吸收,

操作液气比为

11.某制药厂现有一直径为0.6m,填料层高度为6m的吸收塔,用纯溶剂吸收某混合气体中的有害组分。

现场测得的数据如下:

V=500m3/h、Y1=0.02、Y2=0.004、X1=0.004。

已知操作条件下的气液平衡关系为Y=1.5X。

现因环保要求的提高,要求出塔气体组成低于0.002(摩尔比)。

该制药厂拟采用以下改造方案:

维持液气比不变,在原塔的基础上将填料塔加高。

试计算填料层增加的高度。

改造前填料层高度为

改造后填料层高度为

故有

由于气体处理量、操作液气比及操作条件不变,故

对于纯溶剂吸收,

因此,有

操作液气比为

填料层增加的高度为

12.若吸收过程为低组成气体吸收,试推导。

 故 

13.在装填有25mm拉西环的填料塔中,用清水吸收空气中低含量的氨。

操作条件为20℃及101.3kPa,气相的质量速度为0.525kg/(m2·

s),液相的质量速度为2.850kg/(m2·

已知20℃及101.3kPa时氨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m2/s,20℃时氨在水中的扩散系数为m2/s。

试估算传质单元高度HG、HL。

查得20℃下,空气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Pa·

skg/m3

查表8-6,,,

查得20℃下,水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Pa·

查表8-7,,

14.用填料塔解吸某含二氧化碳的碳酸丙烯酯吸收液,已知进、出解吸塔的液相组成分别为0.0085和0.0016(均为摩尔比)。

解吸所用载气为含二氧化碳0.0005(摩尔分数)的空气,解吸的操作条件为35℃、101.3kPa,此时平衡关系为Y=106.03X。

操作气液比为最小气液比的1.45倍。

若取m,求所需填料层的高度。

进塔载气中二氧化碳的摩尔比为

最小气液比为

操作气液比为

吸收因数为

液相总传质单元数为

填料层高度为

15.某操作中的填料塔,其直径为0.8m,液相负荷为8.2m3/h,操作液气比(质量比)为6.25。

塔内装有DN50金属阶梯环填料,其比表面积为109m2/m3。

操作条件下,液相的平均密度为995.6kg/m3,气相的平均密度为1.562kg/m3。

(1)计算该填料塔的操作空塔气速;

(2)计算该填料塔的液体喷淋密度,并判断是否达到最小喷淋密度的要求。

(1)填料塔的气相负荷为

填料塔的操作空塔气速为

(2)填料塔的液体喷淋密度为

最小喷淋密度为

,达到最小喷淋密度的要求。

16.矿石焙烧炉送出的气体冷却后送入填料塔中,用清水洗涤以除去其中的二氧化硫。

已知入塔的炉气流量为2400m3/h,其平均密度为1.315kg/m3;

洗涤水的消耗量为50000kg/h。

吸收塔为常压操作,吸收温度为20℃。

填料采用DN50塑料阶梯环,泛点率取为60%。

试计算该填料吸收塔的塔径。

炉气的质量流量为

采用埃克特通用关联图计算泛点气速,横坐标为

查图8-23,得纵坐标为

对于DN50塑料阶梯环,由表8-10和附录二分别查得

1/m

解出m/s

操作空塔气速为

圆整塔径,取=1.0m

校核,故所选填料规格适宜。

取m3/(m·

h)

最小喷淋密度为

操作喷淋密度为

>

第九章蒸馏

1.在密闭容器中将A、B两组分的理想溶液升温至82℃,在该温度下,两组分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107.6kPa及=41.85kPa,取样测得液面上方气相中组分A的摩尔分数为0.95。

试求平衡的液相组成及容器中液面上方总压。

本题可用露点及泡点方程求解。

解得kPa

本题也可通过相对挥发度求解

由气液平衡方程得

2.试分别计算含苯0.4(摩尔分数)的苯—甲苯混合液在总压100kPa和10kPa的相对挥发度和平衡的气相组成。

苯(A)和甲苯(B)的饱和蒸气压和温度的关系为

式中p﹡的单位为kPa,t的单位为℃。

苯—甲苯混合液可视为理想溶液。

(作为试差起点,100kPa和10kPa对应的泡点分别取94.6℃和31.5℃)

本题需试差计算

(1)总压p总=100kPa

初设泡点为94.6℃,则

得kPa

同理kPa

(2)总压为p总=10kPa

通过试差,泡点为31.5℃,=17.02kPa,=5.313kPa

随压力降低,α增大,气相组成提高。

3.在100kPa压力下将组成为0.55(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数)的两组分理想溶液进行平衡蒸馏和简单蒸馏。

原料液处理量为100kmol,汽化率为0.44。

操作范围内的平衡关系可表示为。

试求两种情况下易挥发组分的回收率和残液的组成。

(1)平衡蒸馏(闪蒸)

依题给条件

由平衡方程

联立两方程,得y=0.735,x=0.4045

kmol=44kmol

(2)简单蒸馏

kmolkmol

解得xW=0.3785

简单蒸馏收率高(61.46%),釜残液组成低(0.3785)

4.在一连续精馏塔中分离苯含量为0.5(苯的摩尔分数,下同)苯—甲苯混合液,其流量为100kmol/h。

已知馏出液组成为0.95,釜液组成为0.05,试求

(1)馏出液的流量和苯的收率;

(2)保持馏出液组成0.95不变,馏出液最大可能的流量。

(1)馏出液的流量和苯的收率

(2)馏出液的最大可能流量

当ηA=100%时,获得最大可能流量,即

5.在连续精馏塔中分离A、B两组分溶液。

原料液的处理量为100kmol/h,其组成为0.45(易挥发组分A的摩尔分数,下同),饱和液体进料,要求馏出液中易挥发组分的回收率为96%,釜液的组成为0.033。

试求

(1)馏出液的流量和组成;

(2)若操作回流比为2.65,写出精馏段的操作线方程;

(3)提馏段的液相负荷。

(1)馏出液的流量和组成

由全塔物料衡算,可得

kmol/h=54.55kmol/h

kmol/h=45.45kmol/h

(2)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3)提馏段的液相负荷

6.在常压连续精馏塔中分离A、B两组分理想溶液。

进料量为60kmol/h,其组成为0.46(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数,下同),原料液的泡点为92℃。

要求馏出液的组成为0.96,釜液组成为0.04,操作回流比为2.8。

试求如下三种进料热状态的q值和提馏段的气相负荷。

(1)40℃冷液进料;

(2)饱和液体进料;

(3)饱和蒸气进料。

已知:

原料液的汽化热为371kJ/kg,比热容为1.82kJ/(kg·℃)。

由题给数据,可得

(1)40℃冷液进料q值可由定义式计算,即

(2)饱和液体进料此时q=1

(3)饱和蒸气进料q=0

三种进料热状态下,由于q的不同,提馏段的气相负荷(即再沸器的热负荷)有明显差异。

饱和蒸气进料V′最小。

7.在连续操作的精馏塔中分离两组分理想溶液。

原料液流量为50kmol/h,要求馏出液中易挥发组分的收率为94%。

已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0.75x+0.238;

q线方程为y=2-3x。

试求

(1)操作回流比及馏出液组成;

(2)进料热状况参数及原料的总组成;

(3)两操作线交点的坐标值xq及yq;

(4)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1)操作回流比及馏出液组成由题给条件,得

解得R=3,xD=0.952

2)进料热状况参数及原料液组成由于

解得q=0.75(气液混合进料),xF=0.5

(3)两操作线交点的坐标值xq及yq联立操作线及q线两方程,即

解得xq=0.4699及yq=0.5903

(4)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其一般表达式为

式中有关参数计算如下:

kmol/h=25.32kmol/h

kmol/h=111.54kmol/h

kmol/h=86.22kmol/h

8.在连续精馏塔中分离苯—甲苯混合液,其组成为0.48(苯的摩尔分数,下同),泡点进料。

要求馏出液组成为0.95,釜残液组成为0.05。

操作回流比为2.5,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46,试用图解法确定所需理论板层数及适宜加料板位置。

由气液平衡方程计算气液相平衡组成如本题附表所示。

习题8附表

x

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0.115

0.214

0.381

0.513

0.621

0.711

0.787

0.852

0.908

0.957

习题8附图

在x–y图上作出平衡线,如本题附图所示。

由已知的xD,xF,xW在附图上定出点a、e、c。

精馏段操作线的截距为,在y轴上定出点b,连接点a及点b,即为精馏段操作线。

过点e作q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