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课后习题答案第十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7285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课后习题答案第十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课后习题答案第十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课后习题答案第十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课后习题答案第十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课后习题答案第十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课后习题答案第十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课后习题答案第十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课后习题答案第十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课后习题答案第十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课后习题答案第十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课后习题答案第十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课后习题答案第十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课后习题答案第十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课后习题答案第十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课后习题答案第十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课后习题答案第十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a:

27:

{i:

0;s:

10074:

"学习中心:

@#@高教院年级:

@#@10春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号:

@#@10810047姓名:

@#@王銮伟@#@管理信息系统第二次作业@#@一、画图题@#@1、请按以下调查结果画出订货过程数据流程图和业务流程图。

@#@@#@采购员从仓库收到缺货通知单后,立即进行订货处理,即,查阅订货合同单,若已订货,则向供货单位发出催货单,否则就填写订货单交供货单位。

@#@供货单位发货后,立即向采购员发出取货通知单。

@#@@#@2、邮寄包裹收费标准如下:

@#@@#@若收件地点在1000公里以内,普通件每公斤2元,挂号件每公斤3元。

@#@若收件地点在1000公里以外,普通件每公斤2.5元,挂号件每公斤3.5元;@#@若重量大于30公斤,超重部分加收0.5元。

@#@绘制收费决策树(重量用W表示)@#@3、某公司的折扣政策是:

@#@每年交易额在50000元以下的,无折扣;@#@每年交易额在在50000元以上,且最近三个月无欠款的,折扣率为15%;@#@交易额在50000元以上、最近三个月虽有欠款、但与本公司交易20年以上,折扣率为10%;@#@交易额在50000元以上、最近三个月有欠款、与本公司交易20年以下,折扣率为5%。

@#@请分别用判定树、决策表来描述折扣政策。

@#@@#@4、某单位工资管理子系统中,将人事变动通知单、房租变动通知单和上月主文件,利用主文件更新模块,形成本月主文件。

@#@将电费扣款通知单、互助扣款通知单,利用形成扣款文件模块形成扣款文件。

@#@将本月主文件和扣款文件经计算机打印模块,输出工资单和工资汇总表。

@#@试根据上述描述绘制出该工资管理子系统的信息系统流程图。

@#@@#@二、判断题@#@1、银行存取款业务系统通常为批处理系统@#@2、表格分配图是描述系统中数据流程图的图表@#@3、从人工管理转变到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是一个模拟原来手工操作的过程@#@4、数据流程图是用图解法描述数据在系统中流动的情况@#@5、系统分析中收集事实的主要方法是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访问,以确定目前存在的问题。

@#@@#@6、系统详细调查与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正在发生什么问题,为什么会有这类问题。

@#@@#@7、初步调查阶段成果是新系统的初步设计@#@8、初步调查的主要任务是画出数据流程图@#@9、在转入系统全面设计和实施之前,要进行初步调查,以确定是否值得进一步深入调查。

@#@@#@10、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通常采用自上而下地总体规划和自下而上地应用开发相结合的策略。

@#@@#@11、为了检查出数据输入中的错误,通常要在需检验的代码中加校验位,校验位是输入代@#@码的一部分。

@#@@#@12、数据处理方式(批处理、实时处理)决定于数据输入方式。

@#@@#@13、程序设计说明书是由系统分析员提出的,该说明书不包括详细处理过程。

@#@@#@14、文件是由记录构成,所以文件设计实际上是记录格式和内容的设计。

@#@@#@15、系统设计时应首先进行输入设计,然后进行输出设计,因为输入格式及内容决定了输@#@出格式与内容。

@#@@#@16、系统设计的负责人,通常是具有多层工作经验的高级系统分析专家。

@#@@#@17、功能结构图表达了各功能之间的数据传递关系。

@#@@#@18、主文件中存放具有固定值属性的数据。

@#@@#@19、系统设计时应尽量减少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依赖性。

@#@@#@20、系统设计首先是仔细考虑新系统的目标。

@#@@#@三、计算题@#@1、现有代码共6位,末位为校验位,校验位的值采用几何级数法计算。

@#@现有代码值24567,请计算出该代码的校验位的值。

@#@@#@原代码24567@#@各乘以权2524232221@#@乘积之和64+64+40+24+14=206@#@以11为模去除乘积之和,把得出的余数作为校验码:

@#@@#@206/11=18……8因此代码为245678@#@四、单选题@#@1、在MIS开发的生命周期法中,下列步骤中不属于系统分析阶段的是(A)@#@A、编写程序B、逻辑设计C、可行性分析D、详细调查@#@2、系统分析的任务是完成(D)@#@A、程序设计B、物理设计C、代码设计D、逻辑设计@#@3、描述各部门之间发生的业务(单据和报表)联系可用(B)@#@A、管理业务流程图B、表格分配图C、组织机构图D、数据流程图@#@4、系统调查的主要内容(B)@#@A、计算机设备性能B、管理业务状况C、资金来源D、MIS的运行效率@#@5、系统分析的首要任务是(D)@#@A、正确评价当前系统B、尽量说服用户接受系统分析人员的意见@#@C、彻底了解管理方法D、弄清用户要求@#@6、MIS的规划主要是规划管理信息系统(B)@#@A、设计与实施工作B、长期的、重大的发展方向与目标@#@C、与其它系统的关系D、工作环境与条件@#@7、在MIS中为了获得有用的管理信息,首先要求(C)@#@A、数据规范化B、打印报表清晰C、输入数据真实可靠D、应用程序正确@#@8、为保证数据输入的正确性,通常在代码结构中加入( B )@#@A、十进制编码 B、校验位 C、专用编码D、组合编码@#@9、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是一个(A)的过程@#@A、由具体到抽象B、由抽象到具体C、由逻辑到物理D、由物理到逻辑@#@10、系统分析阶段的成果是(B)@#@A、系统总体规划B、新系统的逻辑模型C、新系统的物理模型D、系统说明书@#@11、MIS的研制是因为(A)而开始的@#@A、现行的MIS(人工的或计算机的)不能满足组织的要求@#@B、系统所承担的工作量大于系统的能力@#@C、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D、管理现代经济的需要@#@12、系统分析阶段的基础工作是(B)@#@A、教育和培训B、系统调查C、初步设计D、详细设计@#@13、关于MIS系统,以下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D)@#@A、研制过程中,重点应放在程序编写上@#@B、为了提高系统效率,可以忽视用户要求@#@C、只能完全模拟人工进行事物处理@#@D、对于无结构或半结构化的决策任务,应提供一系列辅助决策的方法和手段。

@#@@#@14、在决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项目之前,首先要做好系统开发的(A)@#@A、详细调查工作B、可行性分析C、逻辑设计D、物理设计@#@15、在详细调查过程中,对于调查面广,而调查的信息量不大的情况,最适合采用的调查方法是B@#@A、访问B、发调查问卷C、召开调查会D、参加业务实践@#@16、数据流程图的概括性是指(D)@#@A、完全舍去了具体物质,只有数据的流动、加工处理和存储@#@B、是对整个系统管理流程从数据的角度进行概括@#@C、将业务流程中表现出来的物质流、信息流结合起来、完整地描述整个过程@#@D、是把信息中的各种不同业务处理过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17、在管理业务流程图中,○代表(A)@#@A、系统中人员B、系统外实体C、数据流向D、单据、报表和帐目@#@18、下列数据中,属于固定个体变动属性的数据是C@#@A、成本系统中的定额材料消耗量@#@B、工资系统中的职工应得工资@#@C、工资系统中的水电费扣款@#@D、工资系统中的病事假扣款@#@19、根据数据的动态特性分析,通常存放病事假扣款数据项的文件类型是(B)@#@A、主文件B、周转文件C、处理文件D、随机处理文件@#@20、新系统边界分析的任务是(C)@#@A、明确新系统的范围B、明确新系统与外部实体间的联系@#@C、明确新系统的人机接口D、明确新系统的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过程@#@21、联机实时处理方式适用于(B)@#@A、需要大量的来自不同方面的数据的综合处理@#@B、需要反应迅速的数据处理@#@C、需要在一段时间内累积数据后才能进行的数据处理@#@D、固定周期的数据处理@#@22、在划分子系统以后,为进一步确定各子系统的目标和它的下属功能,需要认真分析原系统的(D)@#@A、组织机构图B、管理业务流程图@#@C、表格分配图D、数据流程图@#@23、在数据字典中,对外部实体进行定义包括外部实体名称、编号、简述及(A)@#@A、有关数据流的输入和输出B、有关外部实体的存储@#@C、有关数据项的输出D、有关外部实体的存储和输入@#@24、某车间根据工人每月完成工作量计算奖金,工作量数据存放的文件是(B)@#@A、主文件B、处理文件C、周转文件D、后备文件@#@25、下面(D)的情况,应采用成批处理方式@#@A、需要及时响应B、数据采集费用高@#@C、已建计算机网络D、定期数据处理@#@26、U/C矩阵的主要作用是(D)@#@A、确定数据类B、确定系统边界@#@C、确定功能类D、确定子系统@#@27、数据流程图的特性是具有(B)@#@A、直观性和科学性B、抽象性和概括性@#@C、真实性和完整性D、科学性和概括性@#@28、绘制数据流程图应依照什么设计思想展开(A)@#@A、自顶向下,逐步求精B、自底向上,逐步求精C、模块化D、集成化@#@29、数据字典的建立应在(B)阶段进行@#@A、系统规划B、系统分析C、系统设计D、系统实施@#@30、数据流程图处理功能中,最难于用文字和符号表达清楚的是(C)@#@A.运算功能B.数据存取功能@#@C.逻辑判断功能D.输入输出功能@#@";i:

1;s:

27805:

"第二章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概念@#@1.简述被控对象、被控变量、操纵变量、扰动(干扰)量、设定(给定)值和偏差的含义?

@#@@#@@#@答:

@#@自动控制系统中常用的几个术语其含义是:

@#@@#@被控对象自动控制系统中,工艺参数需要控制的生产过程、设备或机器等。

@#@@#@被控变量被控对象内要求保持设定数值的工艺参数。

@#@@#@操纵变量受控制器操纵的,用以克服干扰的影响,使被控变量保持设定值的物料量或能量。

@#@@#@扰动量:

@#@除操纵变量外,作用于被控对象并引起被控变量变化的因素。

@#@@#@设定值:

@#@被控变量的预定值。

@#@@#@偏差:

@#@被控变量的设定值与实际值之差。

@#@@#@2.自动控制系统按其基本结构形式可分为几类?

@#@其中闭环控制系统中按设定值的不同形式又可分为几种?

@#@简述每种形式的基本含义。

@#@@#@答:

@#@自动控制系统按其基本结构形式可分为闭环自动控制系统和开环自动控制系统。

@#@闭环自动控制是指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既有倾向控制又有反向联系的自动控制。

@#@如图1—1(a)即是一个闭环自动控制。

@#@图中控制器接受检测元件及变送器送来的测量信号,并与设定值相比较得到偏差信号,再根据偏差的大小和方向,调整蒸汽阀门的开度,改变蒸汽流量,使热物科出口温度回到设定值上。

@#@从图l—1(b)所示的控制系统方块图可以清楚看出,操纵变量(蒸汽流量)通过被控对象去影响被控变量,而被控变量又通过自动控制装置去影响操纵变量。

@#@从信号传递关系上看,构成了一个闭合回路。

@#@@#@在闭环控制系统中,按照没定值的不同形式又可分为:

@#@

(1)定值控制系统定值控制系统是指设定值恒定不变的控制系统。

@#@定值控制系统的作用是克服扰动对被控变量的影响,使被控变量最终回到设定值或其附近。

@#@以后无特殊说明控制系统均指定值控制系统而言。

@#@

(2)随动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的设定值是不断变化的。

@#@随动控制系统的作用是使被控变量能够尽快地、准确无误地跟踪设定值的变化而变化。

@#@@#@(a)(b)@#@图1-1闭环自动控制基本结构@#@(3)程序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的设定值也是变化的,但它是一个已知的时间函数,即设定值按一定的时间程序变化。

@#@@#@开环控制系统是指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控制而没有反向联系的自动控制系统。

@#@即操纵变量通过被控对象去影响被控变量,但被控变量并不通过自动控制装置去影响操纵变量。

@#@从信号传递关系上看,未构成闭合回路。

@#@@#@开环控制系统分为两种,一种按设定值进行控制,如图1-2(a)所示。

@#@这种控制方式的操纵变量(蒸汽流星)与设定值保持一定的函数关系,当设定值变化时、操纵变量随其变化进而改变被控变量。

@#@另一种是按扰动进行控制,即所谓前馈控制系统,如图1-2(b)所示。

@#@这种控制方式是通过对扰动情号的测量,根据其变化情况产生相应控制作用。

@#@进而改变被控变量。

@#@@#@开环控制系统不能自动地觉察被控变量的变化情况,也不能判断操纵变量的校正作用是否适合实际需要。

@#@@#@(a)按设定值进行控制的开环控制系统(b)按扰动进行控制的开环控制系统@#@图1-2开环控制系统基本结构@#@3.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哪些环节组成?

@#@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

@#@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起控制作用的全套自动化装置,对于常规仪表来说,它包括检测元件及变送器、控制器、执行器等;@#@另一部分是受自动化装置控制的被控对象。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检测元件及变送器用来感受被控变量的变化并将它转换成一种特定的信号(如气压信号或电压、电流信号等)。

@#@控制器将检测元件及变送器送来的测量信号与工艺上需要保持的设定值信号进行比较得出偏差,根据偏差的大小及变化趋势。

@#@按预先设计好的控制规律进行运算后,将运算结果用特定的信号(如气压信号或电流信号)发送给执行器。

@#@@#@执行器能自动地根据控制器送来的信号值相应地改变流入(或流出)被控变量的物料量或能量,克服扰动的影响,最终实现控制要求。

@#@@#@@#@6.什么是自动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它与工艺管道及控制流程图有什么区别?

@#@@#@答:

@#@自动控制系统的方块图是由传递方块、信号线(带有箭头的线段)、综合点、分支点构成的表示控制系统组成和作用的图形。

@#@其中每一个方块代表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方块内填入表示其自身特性的数学表达式,方块间用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相互间的关系及信号的流向。

@#@采用方块图可直观地显示出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信号的联系,以便对系统待性进行分析和研究。

@#@@#@而工艺管道及控制流程图则是在控制方案确定以后,根据工艺设计给出的流程图,按其流程顺序标注有相应的测量点、控制点、控制系统及自动信号、连锁保护系统的图。

@#@在工艺管道及控制流程图上设备间的连线是工艺管线,表示物料流动的方向,与方块图中线段的含义截然不同。

@#@@#@7.什么是控制系统的静态与动态?

@#@为什么说研究控制系统的动态比其静态更有意义?

@#@@#@答:

@#@在自动化领域内,把被控变量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平衡状态称为控制系统的静态。

@#@在这种状态下,自动控制系统的输入(设定值和干扰)及输出(被控变量)都保持不变,系统内各组成环节都不改变其原来的状态,它们输入、输出信号的变化率为零。

@#@而此时生产仍在进行,物料和能量仍然有进有出。

@#@因此,静态反映的是相对平衡状态。

@#@@#@系统的动态是被控变量随时间而变化的不平衡状态。

@#@当一个原来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系统,受到扰动作用的影响,其平衡状态受到破坏,被控变量偏离设定值,此时,控制器就会改变原来的状态,产生相应的控制作用,改变操纵变量克服扰动的影响,力图恢复平衡状态。

@#@@#@从扰动发生,经过控制,直到系统重新建立平衡,在这段时间中整个系统都处于变动状态中。

@#@@#@在自动化工作中,了解、研究控制系统动态比其静态更为重要。

@#@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干扰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

@#@在扰动引起系统变动后、就需要通过控制装置不断地施加控制作用去消除干扰作用的影响,使被控变量保持在工艺生产所规定的技术指标上,以满足过程控制的要求。

@#@一个正常工作的自动控制系统,时时刻刻都受到扰动的频繁作用,总是处在一种频繁的、不间断的动态过程中。

@#@因此说研究控制系统的动态比其静态更有意义。

@#@@#@8.在进行控制系统研究中,典型的输入信号形式有哪些?

@#@为什么常采用阶跃信号作为系统的输入信号?

@#@@#@答:

@#@在进行控制系统研究中,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不同系统的性能,通常以阶跃函数、树坡(速度)函数、抛物线(加速度)函数、脉冲因数等时间函数信号作为典型的输入信号。

@#@@#@在分析、研究自动控制系统时,常采用阶跃信号作为系统的输入信号。

@#@因为,阶跃信号具有突发性,且持续时间较长,对被控变量的影响较大。

@#@另外.阶跃信号的数学表示形式简单,容易实现,便于分析、实验和计算。

@#@如果一个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克服这种扰动的影响,那么对于其他比较缓和的扰动也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校正效果。

@#@@#@9.什么是反馈?

@#@什么是正反馈和负反馈?

@#@负反馈在自动控制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

@#@把系统(或环节)的输出信号直接或经过一些环节重新引回到输入端的作法叫做反馈。

@#@@#@反馈信号的作用方向与设定信号相反、即偏差信号为两者之差,这种反馈叫做负反馈;@#@反之为正反馈。

@#@@#@在控制系统中采用负反馈,是因为当被控变量受到扰动作用后。

@#@若使其升高,则反馈信号升高,经过比较,偏差信号将降低,此时控制器将发出信号而使执行器动作,施加控制作用,其作用方向与扰动作用方向相反,致使被控变量下降,这样就达到了控制的目的。

@#@@#@10.仪表位号由哪几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意义?

@#@@#@答:

@#@仪表位号由字母代号组合和回路编号两部分组成。

@#@仪表位号中的第一位字母表示被测变量,后续字母表示仪表的功能。

@#@常用的字母代号含义如下表所示。

@#@回路编号中第一位数表示工序号,后续数字(二位或三位)表示顺序号。

@#@@#@11.图1-6所示为一自力式贮槽水位控制系统。

@#@@#@

(1)指出系统中被控对象、被控变量、操纵变量是什么?

@#@@#@

(2)试画出该系统的方块图。

@#@@#@(3)试分析当出水量突然增大时,该系统如何实现水位控制的?

@#@@#@@#@图1-6贮槽水位控制系统图1-7贮槽水位控制系统方块团@#@1-贮槽2浮球3-杠杆4-针形阀h为贮槽水位;@#@ho为贮槽希望保持的水位。

@#@@#@解:

@#@

(1)该系统中贮槽为被控对象;@#@贮槽中水的液位为被控变量;@#@进水流量为操纵变量。

@#@

(2)贮槽水位控制系统方块图如图1-7所示。

@#@(3)当贮槽的出水量突然增大,出水量大于入水量,使水位下降,浮球随之下移,通过扛杆装置带动针形阀下移,增大了进水量,使出水量与入水量之差随之减小水位下降变缓,直至进水量与出水量又相等,水位停止下降。

@#@重新稳定,实现了水位控制。

@#@@#@12.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常常利用液态丙烯汽化吸收裂解气体的热量,使裂解气体的温度下降到规定的数值上。

@#@图1-8是一个简化的丙烯冷却器温度控制系统。

@#@被冷却的物料是乙烯裂解气,其温度要求控制在(15土1.5)℃。

@#@如果温度太高,冷却后的气体会包含过多的水分,对生产造成有害影响:

@#@如果温度太低,乙烯裂解气会产生结晶析出,堵塞管道。

@#@@#@

(1)指出系统中被控对象、被控变量和操纵变量各是什么?

@#@@#@

(2)试画出该控制系统的组成方块图;@#@@#@(3)试比较图1-8及它的方块图,说明操纵变量的信号流向与物料的实际流动方向不同。

@#@@#@@#@图1-8丙烯冷却器温度控制系统图图1-9温度控制系统方块图@#@注:

@#@θ为乙烯裂解气的出口温度,@#@θkp为乙烯裂解气出口温度的设定值。

@#@@#@解:

@#@

(1)在丙烯冷却器温度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为丙烯冷却器;@#@被控变量为乙烯裂解气的出口温度,操纵变量为气态丙烯的流量。

@#@@#@

(2)该系统方块图如图1-9所示。

@#@@#@(3)在图1-8中,气态丙烯的流向是由丙烯冷却器流出。

@#@而在方块图中,气态丙烯作为操纵变量,其信号的流向是指向丙烯冷却器的。

@#@@#@13.图1-10所示是一反应器温度控制系统示意图。

@#@A、B两种物料进入反应器进行反应、通过改变进入夹套的冷却水流量来控制反应器内的温度保持不变。

@#@图中了TT表示温度变送器,TC表示温度控制器。

@#@试画出该温度控制系统的方块图,并指出该控制系统中的被控对象、被控变量、操纵变量及可能影响被控变量变化的扰动各是什么?

@#@@#@@#@@#@图1-10反应器温度控制系统图1-11温度控制系统方块图@#@注:

@#@T为反应器内温度,Tsp为反应器内温度的设定值。

@#@@#@解:

@#@反应器温度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为反应器;@#@被控变量为反应器内温度;@#@操作变量为冷却水流量;@#@干扰为A、B物料的流量、温度、浓度、冷却水的温度、压力及搅拌器的转速等。

@#@@#@反应器的温度控制系统的方块图如图1-ll所示。

@#@@#@14.某发酵过程工艺规定操作温度为(40±@#@2)℃。

@#@考虑到发酵效果,控制过程中温度偏离给定值最大不能超过6℃。

@#@现设计一定值控制系统,在阶跃扰动作用下的过渡过程曲线如图1-12所示。

@#@试确定该系统的最大偏差、衰减比、余差、过渡时间(按被控变量进入±@#@2%新稳态值即达到稳定来确定)和振荡周期等过渡过程指标,并回答该系统能否满足工艺要求?

@#@@#@图1-12发酵罐及反应曲线示意图@#@解:

@#@由反应曲线可知:

@#@@#@最大偏差:

@#@A=45-40=5℃@#@余差:

@#@C=41-40=1℃@#@衰减比:

@#@第一个波峰值B=45-41=4℃@#@第二个波峰值B'@#@=42-41=1℃@#@n=B/B'@#@=4:

@#@1@#@过渡时间:

@#@由题要求,被控变量进入新稳态值的±@#@2%就可以认为过渡过程已经结束,那么限制范围应是4l×@#@±@#@2=±@#@0.82℃@#@由图可看出,过渡时间Ts=23min@#@振荡周期:

@#@T=18-5=13min@#@@#@习题@#@2.锅炉是化工、炼油等企业中常见的主要设备。

@#@汽包水位是影响蒸汽质量及锅炉安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

@#@水位过高,会使蒸汽带液。

@#@降低了蒸汽的质量和产量,甚至会损坏后续设备。

@#@而水位过低,轻则影响汽液平衡,重则烧干锅炉甚至引起爆炸。

@#@因此,必须对汽包水位进行严格的控制。

@#@图1-16是一类简单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示意图,要求:

@#@@#@

(1)画出该控制系统方块图;@#@@#@

(2)指出该系统中被控对象、被控变量、操纵变量、扰动变量各是什么?

@#@@#@@#@图1-16锅炉汽包水位控制图l-17控制系统方块图@#@解:

@#@

(1)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方块图如图1-17所示。

@#@@#@

(2)被控对象:

@#@锅炉汽包。

@#@被控变量:

@#@锅炉汽包水位操纵变量:

@#@锅炉给水量。

@#@扰动量:

@#@冷水温度、压力、蒸汽压力、流量,燃烧状况等。

@#@@#@注:

@#@h为锅炉汽包水位;@#@h0为锅炉汽包水位设定值。

@#@@#@3.图1-18所示为离心泵出口流量控制系统,控制的目的是保持泵流量恒定。

@#@@#@

(1)指出系统中被控对象、被控变量、操纵变量及干扰各是什么?

@#@@#@

(2)画出流量控制系统方块图;@#@@#@@#@图1-18流量控制系统示意图图1-18流量控制系统方块图@#@解:

@#@

(1)被控对象:

@#@管道(从检测点到控制阀之间)。

@#@@#@被控变量:

@#@泵出口流量。

@#@@#@操纵变量:

@#@泵出口流量。

@#@@#@扰动量:

@#@管路压力波动、(泵的)原动机转速等。

@#@@#@

(2)离心泵出口流量控制系统方块图如图l-18所示。

@#@@#@4.图1-19所示为一列管式换热器。

@#@工艺要求出口物料温度保持恒定。

@#@经分析如果保持物料入口流量和蒸汽流量基本恒定,则温度的波动将会减小到工艺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

@#@现分别设计了物科入口流量和蒸汽流量两个控制系统,以保持出口物料温度恒定。

@#@@#@

(1)试画出对出口物料温度的控制系统方块图;@#@@#@

(2)指出该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还是闭环控制系统,并说明理由。

@#@@#@图1-19列管式换热器控制系统示意图@#@解:

@#@

(1)控制系统方块图如图1-20所示。

@#@@#@图1-20温度控制系统方块图@#@

(2)控制系统为开环控制系统。

@#@从方块图可以看出,对物料入口流量和蒸汽流量均为闭环控制系统;@#@而对于出口物料温度,未经过测量变送环节反馈到系统输入端,没有形成闭环系统。

@#@@#@5.某炼油厂常减压装置加热炉如图1-21所示。

@#@工艺要求严格控制加热炉出口温度T,T可以通过改变燃油量来控制。

@#@据此设计一个定值温度控制系统,其中被控变量为加热炉出口物料温度,操纵变量为燃料油流量。

@#@要求:

@#@@#@

(1)画出工艺管道及控制流程图;@#@

(2)试画出该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图1-21加热炉示意图图1-22图1-23@#@解:

@#@

(1)工艺管道及控制流程图如图1-22所示。

@#@@#@

(2)控制系统的方块图如图1-23所示。

@#@@#@6.图1-24为一组在阶跃扰动作用下的过渡过程曲线。

@#@@#@

(1)指出每种过程曲线的名称;@#@@#@

(2)试指出哪些过程曲线能基本满足控制要求?

@#@哪些不能?

@#@@#@(3)你认为哪个过渡过程最理想,试说明其理由。

@#@@#@图1-24过渡过程曲线@#@解:

@#@

(1)(a)等幅振荡;@#@(b)衰减振荡;@#@(c)非振荡衰减;@#@(d)发散振荡。

@#@@#@

(2)(b)、(c)能基本满足控制要求,(a)、(d)不能。

@#@因为(b)、(c)对应的过渡过程是稳定的。

@#@@#@(3)(b)最理想,因为该过渡能够使系统较快地达到稳定状态。

@#@@#@8.某化学反应器工艺规定操作温度为(800±@#@10)℃。

@#@为确保生产安全,控制中温度最高不得超过850℃。

@#@现运行的温度控制系统,在最大阶跃扰动下的过渡过程曲线如图l-26所示。

@#@@#@图1-26温度控制系统过渡过程曲线@#@

(1)分别求出最大偏差、余差、衰减比、过渡时间(温度进入按±@#@2%新稳态值即视为系统已稳定来确定)和振荡周期。

@#@@#@

(2)说明此温度控制系统是否满足工艺要求。

@#@@#@解:

@#@最大偏差:

@#@A=45℃。

@#@余差:

@#@C=5℃。

@#@衰减比:

@#@n=4:

@#@1。

@#@过渡时间:

@#@Ts=25min。

@#@振荡周期:

@#@T=13min。

@#@@#@第二章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1.什么是被控对象特性?

@#@什么是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研究被控对象特性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

@#@被控对象持性是指被控对象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

@#@即当被控对象的输入量发生变化时,对象的输出且是如何变化、变化的快慢程度以及最终变化的数值等。

@#@对象的输入量有控制作用和扰动作用,输出量是被控变量。

@#@因此,讨论对象特性就要分别讨论控制作用通过控制通道对被控变量的影响,和扰动作用通过扰动通道对被控变量的影响。

@#@@#@定量地表达对象输入输出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称为该对象的数学模型。

@#@@#@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被控对象。

@#@这些对象的持性各不相同。

@#@有的较易操作,工艺变量能够控制得比较平稳,有的却很难操作,工艺变量容易产生大幅度波动,只要稍不谨慎就会越出工艺允许的范围,轻则影响生产,重则造成事故。

@#@只有充分了解和熟悉对象特性,才能使工艺生产在最佳状态下运行。

@#@因此,在控制系统设计时、首先必须充分了解被控对象的特性,掌握它们的内在规律,才能选择合适的被控变量、操纵变量,合适的测量元件和控制器.选择合理的控制器参数,设计合乎工艺要求的控制系统。

@#@特别在设计新型的控制系统时。

@#@例如前馈控制、解偶控制、自适应控制、计算机最优控制等,更需要考虑被控对象特性。

@#@@#@2.简述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的两种主要方法。

@#@@#@答:

@#@一是机理分析法。

@#@机理分析法是通过对对象内部运动机理的分析,根据对象中物理或化学变化的规律(比如三大守恒定律等)、在忽略一些次要因素或做出一些近似处理后推导出的对象特性方程。

@#@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数学模型称之为机理模型,它们的表现形式往往是微分方程或代数方程。

@#@@#@二是实验测取法。

@#@实验测取法是在所要研究的对象上,人为施加一定的输入作用,然后,用仪器测取并记录表征对象特性的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即得到一系列实验数据或实验曲线。

@#@然后对这些数据或曲线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求取对象的特性参数,进而得到对象的数学模型。

@#@@#@3.描述简单对象特性的参数有哪些?

@#@各有何物理意义?

@#@@#@答:

@#@描述对象特性的参数分别是放大系数K、时间常数T、滞后时间τ。

@#@@#@放大系数K放大系数K在数值上等于对象处于稳定状态时输出的变化量与输入的变化量之比,即:

@#@K=输出的变化量/输入的变化量,由于放大系数K反映的是对象处于稳定状态下的输出和输入之间的关系,所以放大系数是描述对象静态特性的参数。

@#@@#@时间常数是指当对象受到阶跃输入作用后,被控变量如果保持初始速度变比,达到新的稳态值所需的时间。

@#@或当对象受到阶跃输入作用后,被控变量达到新的稳态值的63.2%所需时间。

@#@@#@时间常数T是反映被控变量变化快慢的参数,因此它是对象的一个重要的动态参数。

@#@@#@滞后时间τ是纯滞后时间τ0和容量滞后τc的总和。

@#@@#@输出变量的变化落后于输入变量变化的时间称为纯滞后时间,纯滞后的产生一般是由于介质的输送或热的传递需要一段时间引起的。

@#@容量滞后一般是因为物料或能量的传递需要通过一定的阻力而引起的。

@#@@#@滞后时间τ也是反映对象动态持性的重要参数。

@#@@#@4.什么是控制通道和扰动通道(干扰通道)?

@#@对于不同的通道,对象的特性参数(K、T、τ)对控制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答:

@#@对于一个被控对象来说,输入量是扰动量和操纵变量,而输出是被控变量。

@#@由对象的输入变量至输出变量的信号联系称为通道。

@#@操纵变量至被控变量的信号联系称为控制通道;@#@扰动量至被控变量的信号联系称为扰动通道。

@#@@#@一般来说,对于不同的通道,对象的特性参数(K、T、τ)对控制作用的影响是不同的。

@#@@#@对于控制通道:

@#@放大系数K大,操纵变量的变化对被控变量的影响就大,即控制作用对扰动的补偿能力强,余差也小;@#@放大系数K小,控制作用的影响不显著,被控变量的变化缓慢。

@#@但K太大,会使控制作对被控变量的影响过强,使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在相同的控制作用下,时间常数T大,则被控变量的变化比较缓慢,此时对象比较平稳,容易进行控制,但过渡过程时间较长;@#@若时间常数T小,则被控变量变化速度快,不易控制。

@#@@#@时间常数太大或大小、在控制上都将存在一定困难,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适中考虑。

@#@@#@滞后时间τ的存在,使得控制作用总是落后于被控变量的变化,造成被控变量的最大偏差增大,控制质量下降。

@#@因此,应尽量减小滞后时间τ。

@#@@#@对于扰动通道:

@#@放大系数K大对控制不利,因为,当扰动频繁出现且幅度较大时,被控变量的波动就会很大,使得最大偏差增大;@#@而放大系数K小,既使扰动较大,对被控变量仍然不会产生多大影响。

@#@@#@时间常数T大,扰动作用比较平缓,被控变量变化较乎稳,对象较易控制。

@#@@#@纯滞后的存在,相当于将扰动推迟τo时间才进入系统,并不影响控制系统的品质。

@#@而容量滞后的存在,则将使阶跃扰动的影响趋于缓和,被控变量的变化相应也缓和些,因此,对系统是有利的。

@#@@#@5.实验测取对象特性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各自有什么特点?

@#@@#@答:

@#@实验测取对象待性常用的方法有阶跃响应曲线法、矩形脉冲法。

@#@@#@阶跃响应曲线法是当对象处于稳定状态时,在对象的输入端施加一个幅值已知的阶跃扰动,然后测量和记录输出变量的数值,就可以画出输出变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根据这一响应曲线,再经过一定的处理,就可以得到描述对象特性的几个参数。

@#@阶跃响应曲线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如果输入量是流量,只需将阀门的开度作突然的改变,便可认为施加了一个阶跃扰动,同时还可以利用原设备上的仪表把输出量的变化记录下来.既不需要增加仪器设备,测试工作量也不大。

@#@但由于一般的被控对象较为复杂,扰动因素较多,因此.在测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许多其他扰动因素的影响而使测试精度不高。

@#@为了提高精度就必须加大输入量的幅度,这往往又是工艺上不允许的。

@#@因此,阶跃响应曲线法是一种简易但精度不高的对象持性测定方法。

@#@@#@短形脉冲法是当对象处于稳定状态时,在时间t0突然加一幅度为A的阶跃扰动,到t1时突然除去,这时测得输出变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称为矩形脉冲持性曲线。

@#@矩形脉冲信号可以视为两个方向相反、幅值相等、相位为t1-t0的阶跃信号的叠加。

@#@可根据矩形脉冲特性曲线,用叠加法作图求出完整的阶跃响应曲线,然后就可以按照阶跃响应曲线法进行数据处理,最后得到对象的数学模型。

@#@采用矩形脉冲法求取对象特性,由于加在对象上的扰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即被除去,因此,扰动的幅值可以取得较大,提高了实验的精度。

@#@同时,对象的输出又不会长时间偏离设定值,因而对正常工艺生产影响较小。

@#@@#@6.图2-1所示RC电路,设输入变量为Vi,输出变量为Vo,试列写出该对象输出与输入变量之间的微分方程。

@#@@#@解:

@#@对象的输出变量为Vo,输入变量为Vi。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可得:

@#@Vi=iR+Vo

(1)@#@中间变量为I,因为:

@#@I=C(dVo/dt)

(2)@#@消除中间变量,将

(2)式代入

(1)得:

@#@RC(dVo/dT)+Vo=Vi(3)@#@(3)式即为RC电路的微分方程。

@#@@#@10.为了测定某物料干燥筒的对象特征,在to时刻突然将加热蒸汽量从25m3/h增加到28m3/h,物料出口温度记录仪得到的阶跃响应曲线如图2-4所示。

@#@试写出描述干燥筒特性的微分方程(温度变化量作为输出变量,加热蒸汽量的变化量作为输入变量;@#@温度测量仪表的测量范围0--200℃;@#@流量测量仪表的测量范围0--40m3/h)。

@#@@#@解:

@#@由阶跃响应曲线可知;@#@@#@放大系数:

@#@K=[(150-120)/200]/[(28-25)/40]=2@#@时间常数:

@#@T=4@#@滞后时间:

@#@τ=2@#@所以,物料干燥特性的微分方程为:

@#@@#@dT(t+2)/";i:

2;s:

25712:

"@#@第一章 行列式@#@1.逆序数@#@1.1定义@#@个互不相等的正整数任意一种排列为:

@#@,规定由小到大为标准次序,当某两个元素的先后次序与标准次序不同时,就说有一个逆序数,该排列全部逆序数的总合用表示,等于它所有数字中后面小于前面数字的个数之和。

@#@@#@1.2性质@#@一个排列中任意两个元素对换,排列改变奇偶性,即。

@#@@#@证明如下:

@#@@#@设排列为,作次相邻对换后,变成,再作次相邻对换后,变成,共经过次相邻对换,而对不同大小的两元素每次相邻对换逆序数要么增加1,要么减少1,相当于,也就是排列必改变改变奇偶性,次相邻对换后,故原命题成立。

@#@@#@2.阶行列式的5大性质@#@性质1:

@#@转置(行与列顺次互换)其值不变。

@#@@#@性质2:

@#@互换任意两行(列)其值变号。

@#@@#@性质3:

@#@任意某行(列)可提出公因子到行列式符号外。

@#@@#@性质4:

@#@任意行列式可按某行(列)分解为两个行列式之和。

@#@@#@性质5:

@#@把行列式某行(列)倍后再加到另一行(列),其值不变。

@#@@#@行列式的五大性质全部可通过其定义证明;@#@而以后对行列式的运算主要是利用这五个性质。

@#@@#@评注对性质4的重要拓展:

@#@@#@设阶同型矩阵,,而行列式只是就某一列分解,所以,应当是个行列式之和,即。

@#@@#@评注韦达定理的一般形式为:

@#@@#@@#@2@#@@#@一、行列式定义@#@1.定义@#@其中逆序数后面的小的数的个数后面比小的数的个数后面比小的数的个数.@#@2.三角形行列式@#@@#@二、行列式性质和展开定理@#@1.会熟练运用行列式性质,进行行列式计算.@#@2.展开定理@#@三、重要公式@#@设A是n阶方阵,则@#@1.@#@2.@#@3.@#@4.@#@5.,其中B也是n阶方阵@#@6.设B为m阶方阵,则@#@7.范德蒙行列式@#@四.有关结论@#@1.对于@#@

(1)@#@

(2)@#@2.为阶可逆矩阵@#@(与等价)@#@只有惟一零解@#@有惟一解(克莱姆法则)@#@的行(列)向量组线性无关@#@的n个特征值@#@可写成若干个初等矩阵的乘积@#@是正定矩阵@#@是中某两组基之间的过渡矩阵@#@3.为阶不可逆矩阵@#@有非零解@#@0是的特征值@#@4.若为阶矩阵,为的n个特征值,则@#@5.若,则@#@行列式的基本计算方法:

@#@@#@1.应用行列式的性质化简行列式(例如化为三角形行列式就是一个常用方法)。

@#@@#@2.按行(列)展开行列式(在此基础上,有些题可用数学归纳法、有些题可用递推关系式来计算行列式)。

@#@@#@在实际使用中,常常将上述两种方法交替使用。

@#@@#@行列式的计算是行列式的重点内容,特别是低阶行列式及简单的n阶行列式的计算一般总要遇到(例如求特征值),因此,务求熟练掌握。

@#@@#@典型题:

@#@@#@一.数字行列式的计算.@#@1.利用行列式的定义.@#@2.利用行列式的基本性质.@#@3.一般的数字行列式,三角化,爪形行列式,行列式按某行(列展开),利用特征值、特征向量求。

@#@递推公式.@#@二.行列式的代数余子式的相关计算.@#@三.类型成抽象行列式的计算.@#@1.与向量成分块矩阵结合@#@2与特征值、特征向量结合.@#@4与代数余子式结合.@#@四.范德蒙行列式与克莱姆法则@#@@#@第二章矩阵@#@一内容概要@#@1矩阵的概念@#@注意它和行列式的区别:

@#@1)表现形式上的差别;@#@2)表现本质上的差别,一个是数(行列式是数),而矩阵是一个符号;@#@3)一般地当A是一个方阵时候,才有意义,但是;@#@此外当A是长方形矩阵时没有意义。

@#@@#@2矩阵的运算及其运算律@#@

(1)矩阵的相等;@#@@#@

(2)矩阵的线性运算:

@#@@#@a)矩阵的和:

@#@A+B注意A和B要是阶数一致的矩阵(或称同型矩阵);@#@@#@b)矩阵的数乘(或称数乘矩阵);@#@@#@c)一般地,若有意义,称为矩阵的一个线性运算;@#@@#@3矩阵的转置@#@将矩阵A的行列互换,得到新的矩阵,称为矩阵A的转置。

@#@@#@4矩阵的乘法@#@矩阵乘法的定义:

@#@@#@注意指出:

@#@在定义中,第一个矩阵的列数等于第二个矩阵的行数,而@#@5关于矩阵运算的运算律要注意的问题:

@#@@#@1)一般地原因是a)AB与BA不一定同时有意义;@#@b)即使AB与BA都有意义,AB与BA的阶数也未必一致;@#@例如@#@;@#@@#@c)即使AB与BA其阶数相同,但AB与BA也未必相同;@#@如果AB=BA,则称A与B是可以交换的。

@#@@#@例如@#@2)矩阵的乘法不满足消去律,@#@即一般地若@#@3)若@#@3几种特殊类型的矩阵@#@

(1)0矩阵;@#@

(2)单位矩阵;@#@(3)对角矩阵;@#@数量矩阵;@#@(4)三角矩阵;@#@上三角、下三角矩阵;@#@@#@(5)对称矩阵:

@#@若;@#@@#@(6)反对称矩阵:

@#@若;@#@@#@关于反对称矩阵常用的结论:

@#@1)A的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全是0;@#@2)若A是奇数阶行列式,则;@#@@#@(7)正交矩阵:

@#@若,则称A是正交矩阵。

@#@@#@关于正交矩阵与对称矩阵的关系有:

@#@若A是一个实对称矩阵,则存在一个正交矩阵T使得:

@#@;@#@@#@(8)阶梯形矩阵@#@若A满足:

@#@0行全在非0行的下方,非0行的第一个非0的数它的下面的数全是0(若有的话);@#@@#@关于阶梯形矩阵:

@#@任意一个矩阵A都可以通过初等变换化为阶梯形矩阵;@#@@#@(9)分块矩阵;@#@对一个矩阵进行适当的分快,可以带来很多方便,它有很多的应用;@#@@#@(10)初等矩阵:

@#@初等矩阵与矩阵的初等变换关系非常密切,要充分理解它的概念和它的作用。

@#@@#@4分块矩阵@#@当一个矩阵的阶数较高时,对此矩阵进行恰当的分块,更能容易看清其矩阵的规律和问题的结构特点。

@#@@#@矩阵分块的原则:

@#@在同一行中,其各个块矩阵的行数一致,在同一列中,其块矩阵列数一致;@#@@#@分块矩阵运算的原则:

@#@@#@

(1)分块矩阵的加法:

@#@若A+B,其对矩阵A,B的分块方法完全一致;@#@@#@

(2)分块矩阵的乘法:

@#@若AB,其对第一个矩阵的列的分法同第二个矩阵行的分法完全一致。

@#@@#@5初等矩阵、矩阵的初等变换、矩阵的等价@#@

(1)初等矩阵的定义:

@#@对单位矩阵进行一次初等变换所得到的矩阵称为初等矩阵;@#@@#@用四阶单位矩阵来说明初等矩阵的几种形式。

@#@@#@

(2)初等变换@#@初等行变换、初等列变换;@#@@#@(3)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之间的关系@#@对矩阵A做一次初等行变换成为B,则B=PA(其中P是与行变换相对应的初等矩阵)举例说明:

@#@@#@对于矩阵A作一次初等列变换成为B,则B=AP(其中P是与上述列变换相对应的初等矩阵)。

@#@@#@举例说明@#@(4)矩阵A与B等价@#@如果A能够通过初等变换变为B则称A与B等价,用式子表示就是:

@#@@#@是初等矩阵@#@每一个矩阵A都与矩阵等价,其中r是矩阵A的秩,即存在@#@6关于n阶矩阵的逆矩阵@#@

(1)逆矩阵的定义:

@#@设A是一个n阶矩阵,若有n阶方阵B使得@#@AB=E或BA=E@#@则称矩阵A是可逆的;@#@@#@

(2)n阶方阵A可逆的充要条件@#@1)用矩阵的方式描述:

@#@存在矩阵B使得AB=E或BA=E(即定义);@#@@#@2)用A的行列式;@#@@#@3)用矩阵的秩来描述:

@#@@#@4)用向量的观点来描述:

@#@矩阵A的行向量组(或列向量组)线性无关;@#@@#@5)用方程组的观点来描述:

@#@方程组AX=0仅有0解;@#@@#@6)用矩阵A的特征值来描述:

@#@A的特征值全不0;@#@@#@(3)逆矩阵的性质@#@1)若A有逆矩阵,则逆矩阵是唯一的;@#@@#@2)若A,B是同阶可逆矩阵,则AB也可逆,且;@#@@#@3);@#@@#@4)@#@(4)逆矩阵的求法@#@1)具体的数字矩阵常用的方法是用伴随矩阵的方法;@#@或用初等变换的方法。

@#@这是两种最基本的方法,应该熟练,特别是对于三阶矩阵;@#@@#@初等变换求逆矩阵的方法:

@#@@#@2)对于抽象的矩阵A,求此逆矩阵,常用的方法是想办法找到矩阵B使得:

@#@AB=E,或BA=E,此时的B就是所求的逆矩阵;@#@@#@3)如果要判断矩阵A是否可逆,就考虑上述的矩阵可逆的充要条件;@#@@#@(5)关于伴随矩阵@#@1)伴随矩阵的定义,强调伴随矩阵中元素的构成规律;@#@@#@2)伴随矩阵常用的性质对于任意的方阵A均有此伴随矩阵@#@当@#@对于一般地方阵A,其伴随矩阵的秩为:

@#@@#@当。

@#@@#@(6)关于矩阵的秩@#@1)矩阵秩的定义:

@#@在矩阵A中,有一个不等于0的r阶子式,且所有r+1阶子式(如果存在的话)全等于0,那么r称为矩阵A的秩,称为矩阵A的最高阶非0子式。

@#@规定0矩阵的秩是0。

@#@@#@2)矩阵的秩与初等变换的关系:

@#@对矩阵A实行初等变换其秩不变@#@3)矩阵秩的求法应用上面的结论,求矩阵A的秩其一般方法是@#@4)有关矩阵秩的重要结论@#@若P、Q分别是可逆矩阵,且下列运算有意义,则@#@若A为矩阵,B为矩阵,且AB=0,则:

@#@@#@此外,矩阵的秩常常和向量组的秩联系起来,注意和向量组的秩的关系。

@#@@#@二常见题型@#@题型一:

@#@有关矩阵运算律的考察和相关概念的考查@#@在考虑矩阵的乘积可交换时,常常利用来进行。

@#@@#@题型二矩阵可逆的计算与证明@#@

(1)对于具体的三阶、四阶的数字矩阵求此逆,初等变换的方法一定要会,用伴随矩阵的方法要基本清楚;@#@@#@

(2)如果给定了抽象的条件,要求,此时注意将条件转化为AB=E,或BA=E,此时的B就是要求的。

@#@@#@在处理有关矩阵逆的问题的时候,注意逆矩阵的性质以及前面所讲的矩阵可逆的充要条件。

@#@@#@@#@题型三关于伴随矩阵@#@逆矩阵常常与伴随矩阵相联系,此外伴随矩阵也是多年来考察的热点。

@#@这类问题多注意伴随矩阵的定义以及与逆矩阵的关系。

@#@@#@题型四有关初等矩阵及其初等变换的问题@#@题型五解矩阵方程@#@将所给的条件转化为矩阵方程:

@#@的矩阵A,C一般地都是可逆矩阵。

@#@@#@对于矩阵方程,则这里的矩阵;@#@@#@或者先求出。

@#@@#@对于其他类型的矩阵方程类似地可以给出求解方法。

@#@@#@@#@题型5关于矩阵的秩@#@1具体的数字矩阵求秩,用初等变换进行,对矩阵A实行初等变换使之称为阶梯形矩阵T,由此可求出矩阵A的秩(在初等变换下,矩阵的秩不变);@#@@#@2利用矩阵的秩,等于矩阵A的行向量组的秩,等于矩阵A的列向量组的秩等性质。

@#@@#@3注意矩阵秩的有关不等式。

@#@@#@题型6求一个方阵的高次幂@#@当A是一个方阵的时候,才有意义,否则没有意义。

@#@@#@第三章n维向量空间@#@@#@§@#@3.1n维向量的定义@#@1.定义@#@定义:

@#@个数构成的有序数组,记作,@#@称为维行向量.@#@––称为向量的第个分量@#@––称为实向量(下面主要讨论实向量)@#@––称为复向量@#@零向量:

@#@@#@负向量:

@#@@#@列向量:

@#@个数构成的有序数组,记作,@#@或者,称为维列向量.@#@零向量:

@#@负向量:

@#@@#@若干个同维数的列向量(或同维数的行向量)所组成的集合叫做向量组.@#@§@#@3.2n维向量的线性运算@#@1.定义@#@线性运算:

@#@,@#@相等:

@#@若,称.@#@加法:

@#@@#@数乘:

@#@@#@减法:

@#@@#@2.线性运算律:

@#@@#@,,@#@

(1)(5)@#@

(2)(6)@#@(3)(7)@#@(4)(8)@#@§@#@3.3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1.线性组合与线性表示@#@对维向量及,若有数组使得@#@,称为的线性组合,@#@或可由线性表示.@#@例如,@#@有@#@,@#@所以称是的线性组合,或可由线性表示。

@#@@#@判别是否可由向量组线性表示的定理:

@#@@#@定理1向量可由向量组线性表示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以为系数列向量,以为常数项列向量的线性方程组有解,且一个解就是线性表示的系数。

@#@@#@2.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对维向量组,若有数组不全为0,使得@#@@#@称向量组线性相关,否则称为线性无关.@#@线性无关:

@#@对维向量组,仅当数组全为0时,才有@#@@#@称向量组线性无关,否则称为线性相关.@#@定理2向量组线性相关@#@其中至少有一个向量可由其余个向量线性表示.@#@推论:

@#@向量组线性无关@#@任何一个向量都不可由其余个向量线性表示.@#@定理3n维向量组线性相关有非零解,其中。

@#@@#@推论:

@#@n维向量组线性无关只有零解,其中。

@#@@#@定理4若向量组线性无关,线性相关,@#@则可由线性表示,且表示式唯一.@#@一些结论:

@#@@#@

(1)单个零向量线性相关,单个非零向量线性无关;@#@@#@

(2)含零向量的任何向量组线性相关;@#@@#@(3)基本向量组线性无关;@#@@#@(4)有两个向量相等的向量组线性相关;@#@@#@(5)m>@#@n时,m个n维向量必线性相关.特别:

@#@m=n+1;@#@@#@(6)n个n维向量线性无关它们所构成方阵的行列式不为零;@#@@#@(7)n维向量空间任一线性无关组最多只能包含n向量.@#@§@#@3.4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1.等价向量组@#@设向量组,@#@若可由线性表示,称可由线性表示;@#@@#@若与可以互相线性表示,称与等价.@#@

(1)自反性:

@#@与等价@#@

(2)对称性:

@#@与等价与等价@#@(3)传递性:

@#@与等价,与等价与等价@#@等价向量组的基本性质:

@#@@#@定理设与是两个向量组,如果@#@

(1)向量组可以由向量组线性表示;@#@@#@

(2)@#@则向量组必线性相关。

@#@@#@推论1向量组可以由向量组线性表示,并且@#@线性无关,那么。

@#@@#@推论2两个线性无关的等价的向量组,必包含相同个数的向量。

@#@@#@2.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设向量组为,如果在中有个向量满足:

@#@@#@

(1):

@#@线性无关;@#@@#@

(2)任意个向量线性相关(如果有个向量的话).@#@ 称为向量组为的一个极大线性无关组,简称极大无关组。

@#@@#@注:

@#@

(1)只含零向量的向量组没有极大无关组;@#@@#@

(2)一个线性无关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就是其本身;@#@@#@(3)一个向量组的任一向量都能由它的极大无关组表示。

@#@@#@例如,在向量组@#@中,首先线性无关,又线性相关,所以组成的部分组是极大无关组。

@#@还可以验证也是一个极大无关组。

@#@@#@注:

@#@一个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一般不是唯一的。

@#@@#@极大无关组的基本性质:

@#@@#@性质1任何一个极大无关组都与向量组本身等价。

@#@@#@性质2向量组的任意两个极大无关组都是等价的。

@#@@#@定理一个向量组的任意两个极大无关组等价,且所包含向量的个数相同。

@#@@#@3.向量组的秩与矩阵秩的关系@#@3.1向量组的秩@#@定义3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所含向量的个数称为这个向量组的秩,记做。

@#@@#@例如,向量组的秩为2.@#@关于向量组的秩的结论:

@#@@#@

(1)零向量组的秩为0;@#@@#@

(2)向量组线性无关,@#@向量组线性相关,@#@(3)如果向量组可以由向量组线性表示,则@#@(4)等价的向量组必有相同的秩。

@#@@#@注:

@#@两个有相同的秩的向量组不一定等价。

@#@@#@两个向量组有相同的秩,并且其中一个可以被另一个线性表示,则这两个向量组等价。

@#@@#@3.2矩阵的秩@#@3.2.1行秩、列秩、矩阵的秩@#@把矩阵的每一行看成一个向量,则矩阵可被认为由这些行向量组成,@#@把矩阵的每一列看成一个向量,则矩阵可被认为由这些列向量组成。

@#@@#@定义4:

@#@矩阵的行向量的秩,就称为矩阵的行秩;@#@@#@矩阵的列向量的秩,就称为矩阵的列秩。

@#@@#@问题:

@#@矩阵的行秩等于矩阵的列秩吗?

@#@@#@引理1:

@#@矩阵的初等行(列)变换不改变矩阵的行(列)秩。

@#@@#@引理2:

@#@矩阵的初等行(列)变换不改变矩阵的列(行)秩。

@#@@#@综上,矩阵的初等变换不改变矩阵的行秩与列秩。

@#@@#@定理:

@#@矩阵的行秩=矩阵的列秩。

@#@@#@定义5:

@#@矩阵的行秩=矩阵的列秩,统称为矩阵的秩。

@#@@#@记为r(A),或rankA,或秩A。

@#@@#@推论:

@#@矩阵的初等变换不改变矩阵的秩。

@#@@#@3.2.2矩阵秩的求法@#@首先复习:

@#@行阶梯形矩阵和行最简形矩阵的概念和特点。

@#@@#@对于任何矩阵,总可以经过有限次初等行变换把它变为行阶梯形矩阵和行最简形矩阵。

@#@@#@结论:

@#@行阶梯形矩阵的秩=非零行的行数@#@求矩阵秩的方法:

@#@@#@把矩阵用初等行变换变成行阶梯形矩阵,则行阶梯形矩阵中非零行的行数就是原来矩阵的秩。

@#@@#@求向量组的秩、极大无关组的步骤:

@#@@#@

(1)向量组作列向量构成矩阵;@#@@#@

(2)(行最简形矩阵)@#@(3)求出B的列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4)A中与B的列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相对应部分的列向量组,即为A的极大无关组。

@#@@#@3.2.3矩阵秩的性质@#@

(1)等价的矩阵,秩相同;@#@@#@

(2)任意矩阵,有;@#@@#@(3)任何矩阵与可逆矩阵相乘,秩不变。

@#@@#@若可逆,对于任意的矩阵,有@#@(4)对于@#@3.3矩阵的秩与行列式的关系@#@定理阶方阵,@#@的个行(列)向量组线性无关@#@即为可逆矩阵(也称为满秩矩阵)@#@的个行(列)向量组线性相关@#@@#@§@#@3.5向量空间@#@1.向量空间的概念@#@定义1:

@#@设V为n维向量的集合,如果集合V非空,且集合V对于加法及数乘两种运算封闭,那么就称集合V为向量空间.@#@说明:

@#@集合V对于加法及数乘两种运算封闭指@#@有@#@有@#@一般地,由向量组所生成的向量空间为@#@@#@2.向量空间的基与维数@#@定义2:

@#@设V是向量空间,如果r个向量,且满足@#@

(1)线性无关;@#@@#@

(2)V中任何一向量都可由线性表示,那么,就称向量组是向量空间V的一个基,r成为向量空间V的维数,记作dimV=r,并称V是r维向量空间。

@#@@#@注:

@#@

(1)只含有零向量的向量空间没有基,规定其维数为0。

@#@@#@

(2)如果把向量空间看作向量组,可知,V的基就是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V的维数就是向量组的秩。

@#@@#@(3)向量空间的基不唯一。

@#@@#@3.向量在基下的坐标@#@定义3:

@#@设向量空间的基为,对于,@#@表示式唯一(定理2),称为在@#@基下的坐标(列向量).@#@注:

@#@为维向量,在的基下的坐标为维列向量.@#@    因为线性无关的“维向量组”最多含有个向量,所以由@#@    维向量构成的向量空间的基中最多含有个向量,故.@#@§@#@3.5欧式空间@#@1.内积的概念@#@定义1:

@#@n维实向量,称@#@为和的内积。

@#@@#@若为行向量,则。

@#@@#@向量空间的性质:

@#@@#@

(1)@#@

(2)@#@(3)@#@(4)等号成立当且仅当@#@定义2实数为向量的长度(或模,或范数)。

@#@@#@若,称为单位向量。

@#@@#@把向量单位化:

@#@若则,考虑,即的模为1,为单位向量,称为把单位化。

@#@@#@向量长度的性质:

@#@@#@

(1)非负性:

@#@当时,;@#@当时,;@#@@#@

(2)齐次性:

@#@;@#@@#@(3)柯西—施瓦兹不等式:

@#@;@#@@#@(4)三角不等式:

@#@@#@定义3:

@#@设实向量,,称@#@为与之间的夹角.@#@定义4:

@#@若,称与正交,记作.@#@

(1),时,;@#@@#@

(2)或时,有意义,而无意义.@#@注:

@#@

(1)零向量与任何向量都正交。

@#@@#@

(2)定义了内积的向量空间称为欧氏空间。

@#@@#@2.标准正交基的向量组@#@定义5@#@正交向量组:

@#@非零实向量两两正交。

@#@@#@正交单位向量组(标准正交向量组):

@#@非零实向量两两正交,且每个向量长度全为1,即。

@#@@#@定理:

@#@正交向量组是线性无关的。

@#@@#@例如,书p100例3.5.1@#@例1已知三维向量空间中两个向量@#@正交,试求使构成三维空间的一个正交基.@#@3.正交矩阵@#@定义6:

@#@A是一个n阶实矩阵,若,则称为正交矩阵。

@#@@#@定理:

@#@设A、B都是n阶正交矩阵,则@#@

(1)或@#@

(2)@#@(3)也是正交矩阵@#@(4)也是正交矩阵。

@#@@#@定理:

@#@n阶实矩阵A是正交矩阵A的列(行)向量组为单位正交向量组。

@#@@#@注:

@#@n个n维向量,若长度为1,且两两正交,责备以它们为列(行)向量构成的矩阵一定是正交矩阵。

@#@@#@第四章线性方程组@#@一、基本概念及表达形式@#@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一般形式:

@#@(I)@#@A==,。

@#@@#@叫作(I)的系数矩阵,叫作(I)的增广矩阵。

@#@@#@(I)还可改写为矩阵方程的形式:

@#@@#@和向量形式:

@#@。

@#@@#@齐次线性方程组的一般形式:

@#@(II)@#@(II)叫作(I)的导出组,其矩阵形式为:

@#@@#@向量形式为:

@#@。

@#@@#@二、线性方程组解的性质@#@1)如果a,b是齐次线性方程组的两个解,则a+b也是它的解。

@#@@#@2)如果a是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则ka也是它的解。

@#@@#@3)如果有a1,a2,…,as是的解,则k1a1+k2a2+…+ksas也是它的解.ki为任意常数(i=1,2,…,s)。

@#@@#@4)如果a,b是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两个解,则a-b是导出组的解。

@#@@#@5)如果a是的解,b是的解,则a+b是的解。

@#@@#@6)如果是的解,为常数,且,@#@则也是的解。

@#@@#@三、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定理@#@1、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1)若秩秩,则无解。

@#@@#@2)若秩秩@#@具体做法:

@#@设的增广矩阵记为,则经过初等行变换可化为如下的阶梯形矩阵(需要交换列时可重新排列未知量的顺序):

@#@@#@®@#@…®@#@@#@于是可知:

@#@@#@

(1)当dr+1=0,且r=n时,原方程组有唯一解。

@#@@#@

(2)当dr+1=0,且r<@#@n时,原方程组有无穷多解。

@#@@#@(3)当dr+1¹@#@0,原方程组无解。

@#@@#@当方程组有解时,写出阶梯形矩阵对应的线性方程组,并求解,就可得到原方程组的解。

@#@@#@2、齐次线性方程组@#@一定有解(至少有零解),且秩时,有唯一解;@#@秩时,有非零解,且有个线性无关的解向量。

@#@@#@具体做法:

@#@由于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增广矩阵的最后一列全为零,所以对施行初等行变换,可化为:

@#@@#@于是可知:

@#@@#@

(1)当且r=n时,齐次线性方程组仅有零解。

@#@@#@

(2)当r<@#@n时,齐次线性方程组除零解外,还有无穷多组非零解。

@#@@#@特别地,当m<@#@n时,齐次线性方程组必有非零解。

@#@@#@当m=n时,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的系数行列式D=0。

@#@@#@四、非齐次线性方程组与其对应的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关系@#@有解秩秩@#@有唯一解只有零解。

@#@@#@有无穷多解有非零解。

@#@@#@五、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及基础解系的求法@#@1、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及基础解系的求法@#@设h1,h2,…,hs是齐次线性方程组的一组解,若@#@1°@#@h1,h2,…,hs线性无关;@#@@#@2°@#@方程组任何一个解都可由h1,h2,…,hs线性表出,则称h1,h2,…,hs是一个基础解系。

@#@@#@如果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r(A)=r<@#@n),则一定有基础解系,并且基础解系含有个线性无关的解向量。

@#@若的基础解系含有个线性无关的解向量,则的任意个线性无关的解向量都是的一个基础解系。

@#@@#@如果h1,h2,…,hn-r是齐次线性方程组的一个基础解系,则的全部解为:

@#@h=k1h1+k2h2+…+kn-rhn-r,其中ki(i=1,2,…,n-r)为任意常数。

@#@@#@若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则r(A)=r<@#@n,对方程组的增广矩阵施行初等行变换,总可以化为如下形式:

@#@@#@即方程组与下面的方程组同解@#@其中xr+1,xr+2,…,xn为自由未知量@#@对这n–r个自由未知量分别取,,…,,(共n–r个)@#@可得方程组

(1)的n–r个线性无关的解@#@h1=,h2=,…,hn–r=,即为其基础解系。

@#@@#@2、齐";i:

3;s:

19790:

"线性代数知识点总结@#@1行列式@#@

(一)行列式概念和性质@#@1、逆序数:

@#@所有的逆序的总数@#@2、行列式定义:

@#@不同行不同列元素乘积代数和@#@3、行列式性质:

@#@(用于化简行列式)@#@

(1)行列互换(转置),行列式的值不变@#@

(2)两行(列)互换,行列式变号@#@(3)提公因式:

@#@行列式的某一行(列)的所有元素都乘以同一数k,等于用数k乘此行列式@#@(4)拆列分配:

@#@行列式中如果某一行(列)的元素都是两组数之和,那么这个行列式就等于两个行列式之和。

@#@@#@(5)一行(列)乘k加到另一行(列),行列式的值不变。

@#@@#@(6)两行成比例,行列式的值为0。

@#@@#@

(二)重要行列式@#@4、上(下)三角(主对角线)行列式的值等于主对角线元素的乘积@#@5、副对角线行列式的值等于副对角线元素的乘积乘@#@6、Laplace展开式:

@#@(A是m阶矩阵,B是n阶矩阵),则@#@7、n阶(n≥2)范德蒙德行列式@#@数学归纳法证明@#@★8、对角线的元素为a,其余元素为b的行列式的值:

@#@@#@(三)按行(列)展开@#@9、按行展开定理:

@#@@#@

(1)任一行(列)的各元素与其对应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等于行列式的值@#@

(2)行列式中某一行(列)各个元素与另一行(列)对应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等于0@#@(四)行列式公式@#@10、行列式七大公式:

@#@@#@

(1)|kA|=kn|A|@#@

(2)|AB|=|A|·@#@|B|@#@(3)|AT|=|A|@#@(4)|A-1|=|A|-1@#@(5)|A*|=|A|n-1@#@(6)若A的特征值λ1、λ2、……λn,则@#@(7)若A与B相似,则|A|=|B|@#@(五)克莱姆法则@#@11、克莱姆法则:

@#@@#@

(1)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不为0,那么方程为唯一解@#@

(2)如果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无解或有两个不同解,则它的系数行列式必为0@#@(3)若齐次线性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不为0,则齐次线性方程组只有0解;@#@如果方程组有非零解,那么必有D=0。

@#@@#@2矩阵@#@

(一)矩阵的运算@#@1、矩阵乘法注意事项:

@#@@#@

(1)矩阵乘法要求前列后行一致;@#@@#@

(2)矩阵乘法不满足交换律;@#@(因式分解的公式对矩阵不适用,但若B=E,O,A-1,A*,f(A)时,可以用交换律)@#@(3)AB=O不能推出A=O或B=O。

@#@@#@2、转置的性质(5条)@#@

(1)(A+B)T=AT+BT@#@

(2)(kA)T=kAT@#@(3)(AB)T=BTAT@#@(4)|A|T=|A|@#@(5)(AT)T=A@#@

(二)矩阵的逆@#@3、逆的定义:

@#@@#@AB=E或BA=E成立,称A可逆,B是A的逆矩阵,记为B=A-1@#@注:

@#@A可逆的充要条件是|A|≠0@#@4、逆的性质:

@#@(5条)@#@

(1)(kA)-1=1/k·@#@A-1(k≠0)@#@

(2)(AB)-1=B-1·@#@A-1@#@(3)|A-1|=|A|-1@#@(4)(AT)-1=(A-1)T@#@(5)(A-1)-1=A@#@5、逆的求法:

@#@@#@

(1)A为抽象矩阵:

@#@由定义或性质求解@#@

(2)A为数字矩阵:

@#@(A|E)→初等行变换→(E|A-1)@#@(三)矩阵的初等变换@#@6、初等行(列)变换定义:

@#@@#@

(1)两行(列)互换;@#@@#@

(2)一行(列)乘非零常数c@#@(3)一行(列)乘k加到另一行(列)@#@7、初等矩阵:

@#@单位矩阵E经过一次初等变换得到的矩阵。

@#@@#@8、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的性质:

@#@@#@

(1)初等行(列)变换相当于左(右)乘相应的初等矩阵@#@

(2)初等矩阵均为可逆矩阵,且Eij-1=Eij(i,j两行互换);@#@@#@Ei-1(c)=Ei(1/c)(第i行(列)乘c)@#@Eij-1(k)=Eij(-k)(第i行乘k加到j)@#@★(四)矩阵的秩@#@9、秩的定义:

@#@非零子式的最高阶数@#@注:

@#@

(1)r(A)=0意味着所有元素为0,即A=O@#@

(2)r(An×@#@n)=n(满秩)←→|A|≠0←→A可逆;@#@@#@r(A)<n←→|A|=0←→A不可逆;@#@@#@(3)r(A)=r(r=1、2、…、n-1)←→r阶子式非零且所有r+1子式均为0。

@#@@#@10、秩的性质:

@#@(7条)@#@

(1)A为m×@#@n阶矩阵,则r(A)≤min(m,n)@#@

(2)r(A±@#@B)≤r(A)±@#@(B)@#@(3)r(AB)≤min{r(A),r(B)}@#@(4)r(kA)=r(A)(k≠0)@#@(5)r(A)=r(AC)(C是一个可逆矩阵)@#@(6)r(A)=r(AT)=r(ATA)=r(AAT)@#@(7)设A是m×@#@n阶矩阵,B是n×@#@s矩阵,AB=O,则r(A)+r(B)≤n@#@11、秩的求法:

@#@@#@

(1)A为抽象矩阵:

@#@由定义或性质求解;@#@@#@

(2)A为数字矩阵:

@#@A→初等行变换→阶梯型(每行第一个非零元素下面的元素均为0),则r(A)=非零行的行数@#@(五)伴随矩阵@#@12、伴随矩阵的性质:

@#@(8条)@#@

(1)AA*=A*A=|A|E→★A*=|A|A-1@#@

(2)(kA)*=kn-1A*@#@(3)(AB)*=B*A*@#@(4)|A*|=|A|n-1@#@(5)(AT)*=(A*)T@#@(6)(A-1)*=(A*)-1=A|A|-1@#@(7)(A*)*=|A|n-2·@#@A@#@★(8)r(A*)=n(r(A)=n);@#@@#@r(A*)=1(r(A)=n-1);@#@@#@r(A*)=0(r(A)<n-1)@#@(六)分块矩阵@#@13、分块矩阵的乘法:

@#@要求前列后行分法相同。

@#@@#@14、分块矩阵求逆:

@#@@#@3向量@#@

(一)向量的概念及运算@#@1、向量的内积:

@#@(α,β)=αTβ=βTα@#@2、长度定义:

@#@||α||=@#@3、正交定义:

@#@(α,β)=αTβ=βTα=a1b1+a2b2+…+anbn=0@#@4、正交矩阵的定义:

@#@A为n阶矩阵,AAT=E←→A-1=AT←→ATA=E→|A|=±@#@1@#@

(二)线性组合和线性表示@#@5、线性表示的充要条件:

@#@@#@非零列向量β可由α1,α2,…,αs线性表示@#@

(1)←→非齐次线性方程组(α1,α2,…,αs)(x1,x2,…,xs)T=β有解。

@#@@#@★

(2)←→r(α1,α2,…,αs)=r(α1,α2,…,αs,β)(系数矩阵的秩等于增广矩阵的秩,用于大题第一步的检验)@#@6、线性表示的充分条件:

@#@(了解即可)@#@若α1,α2,…,αs线性无关,α1,α2,…,αs,β线性相关,则β可由α1,α2,…,αs线性表示。

@#@@#@7、线性表示的求法:

@#@(大题第二步)@#@设α1,α2,…,αs线性无关,β可由其线性表示。

@#@@#@(α1,α2,…,αs|β)→初等行变换→(行最简形|系数)@#@行最简形:

@#@每行第一个非0的数为1,其余元素均为0@#@(三)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8、线性相关注意事项:

@#@@#@

(1)α线性相关←→α=0@#@

(2)α1,α2线性相关←→α1,α2成比例@#@9、线性相关的充要条件:

@#@@#@向量组α1,α2,…,αs线性相关@#@

(1)←→有个向量可由其余向量线性表示;@#@@#@

(2)←→齐次方程(α1,α2,…,αs)(x1,x2,…,xs)T=0有非零解;@#@@#@★(3)←→r(α1,α2,…,αs)<s即秩小于个数@#@特别地,n个n维列向量α1,α2,…,αn线性相关@#@

(1)←→r(α1,α2,…,αn)<n@#@

(2)←→|α1,α2,…,αn|=0@#@(3)←→(α1,α2,…,αn)不可逆@#@10、线性相关的充分条件:

@#@@#@

(1)向量组含有零向量或成比例的向量必相关@#@

(2)部分相关,则整体相关@#@(3)高维相关,则低维相关@#@(4)以少表多,多必相关@#@★推论:

@#@n+1个n维向量一定线性相关@#@11、线性无关的充要条件@#@向量组α1,α2,…,αs线性无关@#@

(1)←→任意向量均不能由其余向量线性表示;@#@@#@

(2)←→齐次方程(α1,α2,…,αs)(x1,x2,…,xs)T=0只有零解@#@(3)←→r(α1,α2,…,αs)=s@#@特别地,n个n维向量α1,α2,…,αn线性无关@#@←→r(α1,α2,…,αn)=n←→|α1,α2,…,αn|≠0←→矩阵可逆@#@12、线性无关的充分条件:

@#@@#@

(1)整体无关,部分无关@#@

(2)低维无关,高维无关@#@(3)正交的非零向量组线性无关@#@(4)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无关@#@13、线性相关、线性无关判定@#@

(1)定义法@#@★

(2)秩:

@#@若小于阶数,线性相关;@#@若等于阶数,线性无关@#@【专业知识补充】@#@

(1)在矩阵左边乘列满秩矩阵(秩=列数),矩阵的秩不变;@#@在矩阵右边乘行满秩矩阵,矩阵的秩不变。

@#@@#@

(2)若n维列向量α1,α2,α3线性无关,β1,β2,β3可以由其线性表示,即(β1,β2,β3)=(α1,α2,α3)C,则r(β1,β2,β3)=r(C),从而线性无关。

@#@@#@←→r(β1,β2,β3)=3←→r(C)=3←→|C|≠0@#@(四)极大线性无关组与向量组的秩@#@14、极大线性无关组不唯一@#@15、向量组的秩:

@#@极大无关组中向量的个数成为向量组的秩@#@对比:

@#@矩阵的秩:

@#@非零子式的最高阶数@#@★注:

@#@向量组α1,α2,…,αs的秩与矩阵A=(α1,α2,…,αs)的秩相等@#@★16、极大线性无关组的求法@#@

(1)α1,α2,…,αs为抽象的:

@#@定义法@#@

(2)α1,α2,…,αs为数字的:

@#@@#@(α1,α2,…,αs)→初等行变换→阶梯型矩阵@#@则每行第一个非零的数对应的列向量构成极大无关组@#@(五)向量空间@#@17、基(就是极大线性无关组)变换公式:

@#@@#@若α1,α2,…,αn与β1,β2,…,βn是n维向量空间V的两组基,则基变换公式为(β1,β2,…,βn)=(α1,α2,…,αn)Cn×@#@n@#@其中,C是从基α1,α2,…,αn到β1,β2,…,βn的过渡矩阵。

@#@@#@C=(α1,α2,…,αn)-1(β1,β2,…,βn)@#@18、坐标变换公式:

@#@@#@向量γ在基α1,α2,…,αn与基β1,β2,…,βn的坐标分别为x=(x1,x2,…,xn)T,y=(y1,y2,…,yn)T,,即γ=x1α1+x2α2+…+xnαn=y1β1+y2β2+…+ynβn,则坐标变换公式为x=Cy或y=C-1x。

@#@其中,C是从基α1,α2,…,αn到β1,β2,…,βn的过渡矩阵。

@#@C=(α1,α2,…,αn)-1(β1,β2,…,βn)@#@(六)Schmidt正交化@#@19、Schmidt正交化@#@设α1,α2,α3线性无关@#@

(1)正交化@#@令β1=α1@#@

(2)单位化@#@4线性方程组@#@

(一)方程组的表达形与解向量@#@1、解的形式:

@#@@#@

(1)一般形式@#@

(2)矩阵形式:

@#@Ax=b;@#@@#@(3)向量形式:

@#@A=(α1,α2,…,αn)@#@2、解的定义:

@#@@#@若η=(c1,c2,…,cn)T满足方程组Ax=b,即Aη=b,称η是Ax=b的一个解(向量)@#@

(二)解的判定与性质@#@3、齐次方程组:

@#@@#@

(1)只有零解←→r(A)=n(n为A的列数或是未知数x的个数)@#@

(2)有非零解←→r(A)<n@#@4、非齐次方程组:

@#@@#@

(1)无解←→r(A)<r(A|b)←→r(A)=r(A)-1@#@

(2)唯一解←→r(A)=r(A|b)=n@#@(3)无穷多解←→r(A)=r(A|b)<n@#@5、解的性质:

@#@@#@

(1)若ξ1,ξ2是Ax=0的解,则k1ξ1+k2ξ2是Ax=0的解@#@

(2)若ξ是Ax=0的解,η是Ax=b的解,则ξ+η是Ax=b的解@#@(3)若η1,η2是Ax=b的解,则η1-η2是Ax=0的解@#@【推广】@#@

(1)设η1,η2,…,ηs是Ax=b的解,则k1η1+k2η2+…+ksηs为@#@Ax=b的解(当Σki=1)@#@Ax=0的解(当Σki=0)@#@

(2)设η1,η2,…,ηs是Ax=b的s个线性无关的解,则η2-η1,η3-η1,…,ηs-η1为Ax=0的s-1个线性无关的解。

@#@@#@变式:

@#@①η1-η2,η3-η2,…,ηs-η2@#@②η2-η1,η3-η2,…,ηs-ηs-1@#@(三)基础解系@#@6、基础解系定义:

@#@@#@

(1)ξ1,ξ2,…,ξs是Ax=0的解@#@

(2)ξ1,ξ2,…,ξs线性相关@#@(3)Ax=0的所有解均可由其线性表示@#@→基础解系即所有解的极大无关组@#@注:

@#@基础解系不唯一。

@#@@#@任意n-r(A)个线性无关的解均可作为基础解系。

@#@@#@★7、重要结论:

@#@(证明也很重要)@#@设A施m×@#@n阶矩阵,B是n×@#@s阶矩阵,AB=O@#@

(1)B的列向量均为方程Ax=0的解@#@

(2)r(A)+r(B)≤n(第2章,秩)@#@8、总结:

@#@基础解系的求法@#@

(1)A为抽象的:

@#@由定义或性质凑n-r(A)个线性无关的解@#@

(2)A为数字的:

@#@A→初等行变换→阶梯型@#@自由未知量分别取1,0,0;@#@0,1,0;@#@0,0,1;@#@代入解得非自由未知量得到基础解系@#@(四)解的结构(通解)@#@9、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所有解)@#@设r(A)=r,ξ1,ξ2,…,ξn-r为Ax=0的基础解系,@#@则Ax=0的通解为k1η1+k2η2+…+kn-rηn-r(其中k1,k2,…,kn-r为任意常数)@#@10、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设r(A)=r,ξ1,ξ2,…,ξn-r为Ax=0的基础解系,η为Ax=b的特解,@#@则Ax=b的通解为η+k1η1+k2η2+…+kn-rηn-r(其中k1,k2,…,kn-r为任意常数)@#@(五)公共解与同解@#@11、公共解定义:

@#@@#@如果α既是方程组Ax=0的解,又是方程组Bx=0的解,则称α为其公共解@#@12、非零公共解的充要条件:

@#@@#@方程组Ax=0与Bx=0有非零公共解@#@←→有非零解←→@#@13、重要结论(需要掌握证明)@#@

(1)设A是m×@#@n阶矩阵,则齐次方程ATAx=0与Ax=0同解,r(ATA)=r(A)@#@

(2)设A是m×@#@n阶矩阵,r(A)=n,B是n×@#@s阶矩阵,则齐次方程ABx=0与Bx=0同解,r(AB)=r(B)@#@5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一)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1、特征值、特征向量的定义:

@#@@#@设A为n阶矩阵,如果存在数λ及非零列向量α,使得Aα=λα,称α是矩阵A属于特征值λ的特征向量。

@#@@#@2、特征多项式、特征方程的定义:

@#@@#@|λE-A|称为矩阵A的特征多项式(λ的n次多项式)。

@#@@#@|λE-A|=0称为矩阵A的特征方程(λ的n次方程)。

@#@@#@注:

@#@特征方程可以写为|A-λE|=0@#@3、重要结论:

@#@@#@

(1)若α为齐次方程Ax=0的非零解,则Aα=0·@#@α,即α为矩阵A特征值λ=0的特征向量@#@

(2)A的各行元素和为k,则(1,1,…,1)T为特征值为k的特征向量。

@#@@#@(3)上(下)三角或主对角的矩阵的特征值为主对角线各元素。

@#@@#@△4、总结: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求法@#@

(1)A为抽象的:

@#@由定义或性质凑@#@

(2)A为数字的:

@#@由特征方程法求解@#@5、特征方程法:

@#@@#@

(1)解特征方程|λE-A|=0,得矩阵A的n个特征值λ1,λ2,…,λn@#@注:

@#@n次方程必须有n个根(可有多重根,写作λ1=λ2=…=λs=实数,不能省略)@#@

(2)解齐次方程(λiE-A)=0,得属于特征值λi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即其基础解系(共n-r(λiE-A)个解)@#@6、性质:

@#@@#@

(1)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线性无关@#@

(2)k重特征值最多k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1≤n-r(λiE-A)≤ki@#@(3)设A的特征值为λ1,λ2,…,λn,则|A|=Πλi,Σλi=Σaii@#@(4)当r(A)=1,即A=αβT,其中α,β均为n维非零列向量,则A的特征值为λ1=Σaii=αTβ=βTα,λ2=…=λn=0@#@(5)设α是矩阵A属于特征值λ的特征向量,则@#@A@#@f(A)@#@AT@#@A-1@#@A*@#@P-1AP(相似)@#@λ@#@f(λ)@#@λ@#@λ-1@#@|A|λ-1@#@λ@#@α@#@α@#@/@#@α@#@α@#@P-1α@#@

(二)相似矩阵@#@7、相似矩阵的定义:

@#@@#@设A、B均为n阶矩阵,如果存在可逆矩阵P使得B=P-1AP,称A与B相似,记作A~B@#@8、相似矩阵的性质@#@

(1)若A与B相似,则f(A)与f(B)相似@#@

(2)若A与B相似,B与C相似,则A与C相似@#@(3)相似矩阵有相同的行列式、秩、特征多项式、特征方程、特征值、迹(即主对角线元素之和)@#@【推广】@#@(4)若A与B相似,则AB与BA相似,AT与BT相似,A-1与B-1相似,A*与B*也相似@#@(三)矩阵的相似对角化@#@9、相似对角化定义:

@#@@#@如果A与对角矩阵相似,即存在可逆矩阵P,使得P-1AP=Λ=,@#@称A可相似对角化。

@#@@#@注:

@#@Aαi=λiαi(αi≠0,由于P可逆),故P的每一列均为矩阵A的特征值λi的特征向量@#@10、相似对角化的充要条件@#@

(1)A有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2)A的k重特征值有k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11、相似对角化的充分条件:

@#@@#@

(1)A有n个不同的特征值(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线性无关)@#@

(2)A为实对称矩阵@#@12、重要结论:

@#@@#@

(1)若A可相似对角化,则r(A)为非零特征值的个数,n-r(A)为零特征值的个数@#@

(2)若A不可相似对角化,r(A)不一定为非零特征值的个数@#@(四)实对称矩阵@#@13、性质@#@

(1)特征值全为实数@#@

(2)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正交@#@(3)A可相似对角化,即存在可逆矩阵P使得P-1AP=Λ@#@(4)A可正交相似对角化,即存在正交矩阵Q,使得Q-1AQ=QTAQ=Λ@#@6二次型@#@

(一)二次型及其标准形@#@1、二次型:

@#@@#@

(1)一般形式@#@

(2)矩阵形式(常用)@#@2、标准形:

@#@@#@如果二次型只含平方项,即f(x1,x2,…,xn)=d1x12+d2x22+…+dnxn2@#@这样的二次型称为标准形(对角线)@#@3、二次型化为标准形的方法:

@#@@#@

(1)配方法:

@#@@#@通过可逆线性变换x=Cy(C可逆),将二次型化为标准形。

@#@其中,可逆线性变换及标准形通过先配方再换元得到。

@#@@#@★

(2)正交变换法:

@#@@#@通过正交变换x=Qy,将二次型化为标准形λ1y12+λ2y22+…+λnyn2@#@其中,λ1,λ2,…,λn是A的n个特征值,Q为A的正交矩阵@#@注:

@#@正交矩阵Q不唯一,γi与λi对应即可。

@#@@#@

(二)惯性定理及规范形@#@4、定义:

@#@@#@正惯性指数:

@#@标准形中正平方项的个数称为正惯性指数,记为p;@#@@#@负惯性指数:

@#@标准形中负平方项的个数称为负惯性指数,记为q;@#@@#@规范形:

@#@f=z12+…zp2-zp+12-…-zp+q2称为二次型的规范形。

@#@@#@5、惯性定理:

@#@@#@二次型无论选取怎样的可逆线性变换为标准形,其正负惯性指数不变。

@#@@#@注:

@#@

(1)由于正负惯性指数不变,所以规范形唯一。

@#@@#@

(2)p=正特征值的个数,q=负特征值的个数,p+q=非零特征值的个数=r(A)@#@(三)合同矩阵@#@6、定义:

@#@@#@A、B均为n阶实对称矩阵,若存在可逆矩阵C,使得B=CTAC,称A与B合同@#@△7、总结:

@#@n阶实对称矩阵A、B的关系@#@

(1)A、B相似(B=P-1AP)←→相同的特征值@#@

(2)A、B合同(B=CTAC)←→相同的正负惯性指数←→相同的正负特征值的个数@#@(3)A、B等价(B=PAQ)←→r(A)=r(B)@#@注:

@#@实对称矩阵相似必合同,合同必等价@#@(四)正定二次型与正定矩阵@#@8、正定的定义@#@二次型xTAx,如果任意x≠0,恒有xTAx>0,则称二次型正定,并称实对称矩阵A是正定矩阵。

@#@@#@9、n元二次型xTAx正定充要条件:

@#@@#@

(1)A的正惯性指数为n@#@

(2)A与E合同,即存在可逆矩阵C,使得A=CTC或CTAC=E@#@(3)A的特征值均大于0@#@(4)A的顺序主子式均大于0(k阶顺序主子式为前k行前k列的行列式)@#@10、n元二次型xTAx正定必要条件:

@#@@#@

(1)aii>0@#@

(2)|A|>0@#@11、总结:

@#@二次型xTAx正定判定(大题)@#@

(1)A为数字:

@#@顺序主子式均大于0@#@

(2)A为抽象:

@#@①证A为实对称矩阵:

@#@AT=A;@#@②再由定义或特征值判定@#@12、重要结论:

@#@@#@

(1)若A是正定矩阵,则kA(k>0),Ak,AT,A-1,A*正定@#@

(2)若A、B均为正定矩阵,则A+B正定@#@";i:

4;s:

30185:

"@#@附件: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案例一:

@#@@#@前不久,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06级临床专业的学生李某,在其学校附近与男友发生争执并提出分手,遭男友割断喉管后死亡。

@#@据目击者称,事发时,杨某拿着一把十余厘米的刀追死者,并朝其喉咙处割去,杀死女友后,杨某抱着死者久久不肯离去,直到110民警来到现场,将其带走。

@#@@#@专家分析: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

@#@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

@#@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

@#@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  近几年来,大学生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之类的人身伤害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是仅次于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和警惕。

@#@@#@  心病终需心药医,心理专家呼吁:

@#@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要在学习、生活、恋爱、就业等方面,更多地给予大学生一些心理关照和疏导,才能减缓和化解大学生的心理。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

@#@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

@#@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

@#@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案例二:

@#@@#@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

@#@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

@#@大学三年级,小A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

@#@小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对待?

@#@@#@专家分析:

@#@@#@小A与小B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

@#@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嫉妒@#@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克服的方法有:

@#@1.认清嫉妒的危害,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

@#@2.克服自私心理。

@#@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

@#@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

@#@3.正确认知。

@#@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

@#@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实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

@#@4.完善个性因素。

@#@大凡嫉妒心理级强的人,都是心胸狭窄、多疑多虑、自卑、内向、心理失衡、个性心理素质不良的人。

@#@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因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一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5.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一公平、合理伟基础的竞争是向上的动力,对手之间可以互相取之所长,共同进步;@#@还必须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嫉妒是人类心灵的一大误区,祝愿所有。

@#@@#@@#@案例三:

@#@@#@女大学生李某,长得挺漂亮。

@#@她有许多网友,大家都聊得很好。

@#@渐渐地,她发现和其中一个男生特别投机。

@#@一次不太在意的见面,却让女孩更加心仪,因为她发现男孩比想象中好很多,从此网恋就变成了现实中的恋爱。

@#@长时间的相处,让女孩发现男孩有许多像这样从网上骗来的女朋友。

@#@男孩一直在欺骗她,这就如晴天霹雳,李某心里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没有心思做任何事,甚至要割腕自杀。

@#@@#@专家分析:

@#@@#@女大学生的这种网络心理障碍属于情景性忧郁,她把自己真实的感情给了一个并不真实的人,真正相处了以后,发现他根本没有网上那么优秀,感觉也不像在网上那么好,只是虚有外表而已。

@#@更没想到男孩是一个专在网上欺骗女孩感情的人。

@#@因此造成心理障碍甚至想要自杀。

@#@而从男孩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网络心理障碍。

@#@他经常欺骗网上的女孩,表现了他在平时生活中都存在着自卑心理,这样的人特别希望得到关注。

@#@他们虚有一个好的外表,就好像“绣花枕头烂稻草”。

@#@他在网上把自己说的天花乱坠,其实是一无所有。

@#@网络是虚拟的,它可以让人们随意幻想,有些男孩把自己想成白马王子,女孩想成白雪公主,过度的幻想就产生了病态心理。

@#@@#@@#@案例四:

@#@@#@某大学大三学生王某,做在教室里看书时,总担心会有人坐在身后并干扰自己,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以致于只能做在角落或者靠墙而坐,否则无法安心看书;@#@对同寝室一位同学放收音机的行为非常反感,有时简直难以忍受,尤其是中午睡午觉时总担心会有收音机的声音干扰自己,从而睡不着觉,经常休息不好。

@#@但又不好意思跟其发生当面冲突,因为觉得为这样的小事发脾气,可能是自己的不对。

@#@很长时间不能摆脱这种心理困境,很苦恼,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即将毕业,心中一片茫然,担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有时后也懒得去想这个问题,怕增添烦恼。

@#@学习一般,在班上成绩中游,当看到其他同学都在准备考研究生,自己也想考,但是又不能集中精力学习。

@#@自卑,缺乏自信,生活态度比较消极,认为所有的一切都糟透了。

@#@家在农村,经济状况一般,认为自己有责任挑起家庭的重担,但又觉得力不从心。

@#@@#@专家分析@#@在该案例中,该生实际上其心理困境主要是由各种压力源造成的。

@#@首先,该生即将面临大学毕业,择业困难构成其压力源的核心。

@#@择业压力所导致的心理紧张和心理困境,其实质是由来访者自身能力与理想目标之间的落差造成的,落差越大,心理压力也就越大。

@#@学习成绩一般,对自己缺乏信心,但家在农村,又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必须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而且是与日俱增。

@#@其次,择业压力使来访者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

@#@行为发生学认为,当人受到刺激时就会做出某种特定的反应。

@#@来访者面对压力,采取的是消极应对策略——回避。

@#@虽然不去想它,但是问题和压力却仍然存在,尽管只是一种茫然状态;@#@再次,择业压力使来访者的心理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这一点在他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直接体现出来。

@#@哪怕有一点动静,在教室看书或者在宿舍睡午觉就会受到干扰;@#@严重时,即使没有任何干扰,来访者也会怀疑、担心和害怕受到干扰;@#@第四,择业压力和敏感的心态极易使来访者面临人际性冲突问题,这是来访者采取回避和压抑等消极应对策略的必然结果。

@#@在与同学相处时,尽管来访者自己也意识到只是一些很小的事情,但就是不能控制自己。

@#@当某件事情或某个人多次引起自己的反感和不快时,就很自然地把自我消极情绪固着在该事或该人,从而影响人际的和谐与沟通。

@#@实际上,这是由于来访者刻意回避主要现实压力,导致压力感(压力能量)转移的结果。

@#@@#@@#@案例五:

@#@@#@南昌大学某女生,学习成绩在班上为第一名。

@#@自卑,看不起自己。

@#@在大众场合不敢发言,跟别人交流时总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尤其是跟老师或陌生人谈话,总觉得十分局促,举手头足不知如何是好,并且脸红得很厉害。

@#@很羡慕别的同学在公共场合能够从容不迫,侃侃而谈。

@#@强烈希望改变自己,虽然作过很大的努力,但一直得不到明显改观,内心非常苦恼。

@#@从高中到大学很少异性同学交往,别人评价她是个冷漠、孤傲的人。

@#@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因此,在成长和交往的过程中,朋友越来越少,慢慢地脱离了群体,把自己封闭起来。

@#@后来开始反省自己,自责,决得都是自己的错。

@#@时间一长,发现自己好象已经没有脾气了。

@#@不管跟谁发生矛盾,都以为是自己的错,然后深深自责,或者把怨气都闷在心里。

@#@总觉得难以与周围的同学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非常担心毕业后不能适应社会生活。

@#@近来更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极度自卑,没有勇气参加任何活动。

@#@@#@专家分析:

@#@@#@该女生所遇到的心理问题,是由其社会适应挫折所引发的人际性压力。

@#@首先,她直接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来自于不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经历了两种极端的方式,先是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把自我与群体、社会隔离开来,后又过于以他人为中心,事事自责,迷失和忽略了自我。

@#@其次,根本原因,是由于来访者个性中人际沟通能力的缺乏,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迫切感受到社会适应性压力。

@#@再次,从她自身的成长经历,能够清楚地意识到由于人际冲突所导致的自我封闭,是个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因而,她有意识地开放自己,但突兀的开放环境,必然在一段时间内给她带来更为巨大的人际性压力,如果应对或自我评价不当,很有可能给来访者带来某种程度上的心理问题。

@#@第四、但给她面临迫切的人际压力时,一开始采取的是比较积极的应对方式,但由于对于个性和能力的培养过程缺乏科学认识,过于急功近利,在受挫后,极易滑向消极的应对方式,从而错误的自我评价,使心理问题不断趋于严重化。

@#@@#@@#@案例六:

@#@@#@成都某大学学生,进入学校三个月的二十一岁女生。

@#@家庭经济情况一般。

@#@有一弟弟读初中。

@#@从小父母对她的希望就是好好读书,长大能离开农村。

@#@应届考上某大学,她几乎没参加过其他劳动或活动,没有出过远门。

@#@她从小是个乖女孩,听老师的话听父母的话,听大人的话,与同龄相处较好。

@#@父母不愿她到陌生城市读书,出于经济原因考虑,她主动向父亲提出,填报相同专业中收费最底的成都某大。

@#@两个月她3000多元的存款在校园内被骗,事后出现失眠,无食欲,焦虑,反应力减慢,不能集中注意力思考,判断问题,情绪低落,愤怒,自责和羞耻。

@#@她感到生活中处处都是危险,成都人不能信任,自己不幸,这样的事会给家庭带来羞辱,目前及今后的生活不可控,四处找工作影响学习,经济压力打乱了日常生活,对今后能否继续上大学不确定。

@#@一个人时,她眼前常会出现骗子的画面,梦中会有事件的一些场景出现;@#@下晚自习时害怕一人单独走回宿舍。

@#@@#@专家分析:

@#@@#@她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差,有过分内省的人格倾向。

@#@认为给家庭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带来耻辱,应自己打工弥补,但打工受挫,感到无助。

@#@正常学习和生活受到影响。

@#@与宿舍部分同学相处得渐渐格格不入。

@#@@#@个案中应激相关障碍的认知、行为特点事件发生后,由于非理性的认知,当事人选择了不现实的行为,致使再次出现受伤害和自杀的危险。

@#@认知偏差:

@#@①道听途说家乡“一男青年被抢后无法在村里生活”,认为人们也同样不会接纳自己和家人,感到羞耻;@#@②不了解工作的困难,遭遇挫折,导致无助、绝望;@#@③对父母的承受力估计过低。

@#@行为异常:

@#@事件发生后没有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

@#@利用全部课余时间,在自己陌生的城市单独徒步四处找工作。

@#@不愿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告知家人。

@#@@#@重视青年学生危机事件青年学生刚接触社会,正处于认识社会,形成对社会初步看法的关键时期,他们各方面承受能力都较差,受阅历的限制,这类危机事件很可能给他们造成精神上、心理上、经济上的很大伤害,以至形成对社会不正确的认知,影响终生。

@#@因此要重视青年学生对类似危机的干预,认识危机中新的生机,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危机,及时把握转机,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使个体获得成长和自我实现,最终走向成熟。

@#@@#@@#@案例七:

@#@@#@  不久前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三学生崔某被利器砍死,事发现场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南区教学楼。

@#@事后,死者一同学被警方带走。

@#@据了解,此前两人都追求过同一个女生,曾为一些过节大打出手……@#@  专家分析@#@  校园暴力的产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

@#@工作节奏、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总体的速度也在加快,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跟上社会步伐的速度比较慢,这样很容易让人心情浮躁,恨不得一下子就奔向成功。

@#@相对来说,社会道德约束的力量就弱了。

@#@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最后积聚起来的破坏力是很大的,导火索可能就是平常人看起来很正常的一件事,在他看来就是很大的事了。

@#@所以觉得自己受到伤害时,本能地愤怒和攻击,但他不是以一个社会认可的方式发泄,而是寻找一种极端行为进行发泄,那么就可能对伤害他的人产生暴力倾向。

@#@@#@  对于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说,需要加强心理这方面的监督,比如搞一些活动,让人的能量能够通过正常途径转化。

@#@如果老师和学生有心理健康的概念,那么就可以早点发现别人的不对劲,帮他缓解问题,就可能避免极端行为的发生。

@#@@#@案例八:

@#@@#@  梁鹏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个子高高的,长得也很帅,但几年下来他有一个很悲观的想法:

@#@做导演需要出名,而真正出名的导演又有几个呢。

@#@而且自己家是外地的,从本科到研究生一路走来实在太累了,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种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最终,他办理了退学手续。

@#@学校的老师、同学无不为他惋惜。

@#@@#@  专家分析@#@  大学生现在面临的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较大,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首先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的扩招,让一些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就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产生焦虑。

@#@另外,自我和家庭对学生前途所定的目标过高,有的学生有一种为家长读书的想法,想的是将来要怎样报答家长,有的是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太符合实际的目标,那么都可能在最终结果上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

@#@这需要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无论怎样,知足常乐是不变法则。

@#@另外,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

@#@@#@案例九:

@#@@#@  小樊与小路是高校“夫妻部落”中的一员,两人在校园附近租下一套房子,过起了同居生活。

@#@两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双方对未来都没有太明确的想法,目前生活在一起只是为了“相互取暖”。

@#@@#@  最近一个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在受调查的同学中,有13%的人坦言大学期间有过性行为。

@#@@#@  专家分析@#@  在现代教育体系下,青年人“知、情、意”不平衡。

@#@可能智商比较高,情商比较低,那么意志力就更弱了,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

@#@那么在身体某方面曾经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缺失性需要,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得满足。

@#@严重的可能有露阴癖,产生一种儿童心理。

@#@这是在某些压力下,人会回避退型,退回到儿童心理阶段,那么就会有这样一种行为发生。

@#@但这是极端的一种表现,在学生中存在的大多是性渴望、性焦虑等等,这恰恰表现出在性教育问题上缺乏一定的指导。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对性充满渴望,但是真正了解的并不多,也有的情侣因为是否需要发生性关系而闹翻,这些都很深地困扰着现在的大学生。

@#@学生们可能没有很强的意识,那就是爱和性不仅是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体验和感受,它背后还有一个严肃的责任问题。

@#@这些是不可回避的,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健康、科学地对待性问题,了解性问题,更要理智思考并约束自己的行为,是大学生精神健康很重要的一部分。

@#@@#@@#@案例十:

@#@@#@女生小A,家庭温馨、父母宠爱。

@#@入学报到后,非常想念父母,每天都要与家里通上几个小时的电话,无法安心学习。

@#@@#@专家分析@#@  对于新同学来说,你们面临的是陌生的校园,生疏而又关系密切的新的群体。

@#@大学的集体生活,既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方式,又改变了原来所熟识的人际环境。

@#@所有这些,会使每个大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使他们在内心或多或少感到焦虑不安。

@#@这种因不适应大学生活环境而出现的不安、苦闷和孤独感,在那些应变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身上表现更为明显。

@#@关键是,只要能意识到人生总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并努力地在体验和尝试中逐步完善自我,你就成熟了。

@#@@#@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

@#@@#@案例十一:

@#@@#@  男生小B,进入大学学习一年后,因多科考试成绩不理想,从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修习学分达不到学校的规定,面临退学的危险。

@#@@#@专家分析@#@  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都有别于中学生。

@#@因此,在适应大学学习环境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诸如动机、兴趣、方法、用脑等问题。

@#@此外,角色地位的改变,也是每个大学生所要面临的。

@#@多数大学生在入学前,是当地学习的尖子、老师家长的宠儿、同学朋友心目中的榜样,自我感觉良好。

@#@但进入大学后,挤身于这个集中了各地优等生的新群体中,就不可能人人都是宠儿、都是优等生了,原来的优越感不复存在。

@#@能否继续保持优势,或者能否接受“自己是平凡一员”这一事实,是摆在每个大学生面前的问题。

@#@如果不能正确地接受和对待这种现实,采取逃避或否认等防御方式,就会引发心理卫生问题。

@#@事实上,你是教院学子,足以证明你的优秀。

@#@@#@@#@案例十二:

@#@@#@  某女生C,在家是独生女,漂亮聪明,学习优秀,堂、表兄弟姐妹中数她最出色,父母爷姥万千宠爱,家庭经济条件好,很早就有自己独立的卧室。

@#@到学校后,四人一间宿舍,感到委屈和不适应,经常抱怨寝室同学,还耍娇小姐脾气,支使别人干这干那,好像是理所当然的。

@#@这样,其他三位同学开始逐渐疏远她,她感到十分孤单,却又不知道别人为什么远离她。

@#@@#@专家分析:

@#@@#@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也更具社会性。

@#@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

@#@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

@#@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

@#@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

@#@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

@#@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关键是要学会本着平等、尊重、真诚、宽容、谦逊的原则,在积极的人际交往实践中提高自己。

@#@@#@@#@案例十三:

@#@@#@  女生小D,有一位同乡男生大一时就追求自己,半年过去了,两人感觉不错。

@#@但是最近几次约会男朋友都暗示了性要求,为此小D非常困惑和不安。

@#@@#@专家分析:

@#@@#@  从个体的生理年龄发展阶段来看,大学生阶段,一方面,有恋爱等情感的需求,另一方面,思想观念还不成熟,经济上还不能自立,学习的压力又较大,未来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大学生恋爱容易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问题,处理不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

@#@有的大学生把失恋看成是极为严重的生活事件,这会使他们在情绪、自我评价、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受到打击和干扰,由此引发诸多心理问题。

@#@因此,大学生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恋爱。

@#@@#@  大学生阶段由于性生理逐渐发育成熟,性冲动和性需求较为强烈,恋爱中难免会引起性冲动,但婚前性行为不为社会和道德所接受,容易引起心理冲突。

@#@尤其一旦怀孕,直接受害者往往是女性。

@#@对此大学生应自觉地调节,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之内,这也是心理健康的反映。

@#@@#@与自我有关的心理卫生问题@#@@#@案例十四:

@#@@#@  男生小E,来自偏远山区,从小天赋优秀,终于考入某名牌大学。

@#@到了学校,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在一起,突然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他不太会使用计算机,不懂足球和网络游戏,英语发音不纯正。

@#@更可怕的是第一学年自己放弃了很多其他的活动,非常认真地学习,可是成绩平平,连奖学金也拿不到……@#@专家分析:

@#@@#@  与自我有关的心理卫生问题是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的核心。

@#@大学生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容易把未来设计得过于完美。

@#@而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客观条件,会妨碍“理想自我”的实现。

@#@对这一客观事实认识不足,就会引起认知上的矛盾,从而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有的大学生在客观现实面前,能调整自身的认识,重新树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标,使之符合客观现实的要求;@#@而有些大学生则企图逃避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出现消沉、颓废、苦闷、抑郁等心态,或耽于玩乐、放纵,以此来麻痹自己的心灵,甚至出现自杀企图。

@#@@#@@#@案例十五:

@#@ @#@  某大学一个20岁的女省,来自外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

@#@高中阶段,住在亲戚的家里,因为成绩优异,比较听家长的话,亲戚们也就特别宠爱该生。

@#@很少与班上同学交流,独来独往,性格内向。

@#@进入大学后,刚开始感觉还可以,但时间长了,由于寝室同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性格差异,相处中出现了不和谐。

@#@面对如此复杂的人际关系,该生感到十分困惑,不知道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

@#@@#@  专家分析@#@  这是典型的大学生友谊受挫,从而在人际交往上出现心理障碍的案例。

@#@常见的表现有,恐惧、自卑、孤僻、害羞、封闭、自傲、敌意等不正常心理状态。

@#@@#@  从高中到大学,人际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生理和社会方面的急剧变化,使青年时期的心理发展具有迅速、不稳定、不平衡的特点,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遇到诱发因素容易出现困惑、矛盾、冲突而引发情绪和行为障碍。

@#@@#@@#@案例十六:

@#@@#@  某21岁的男生进飞,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困难。

@#@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原来情绪不好的时候,一两天就过去了,可这次已持续了两周多了,特别难受,也很郁闷,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情绪很低落,不想见任何人,寝室里同学的说笑声音也令我烦躁不已。

@#@我想每天快乐地生活,高效率地投入学习,可是我做不到,很焦虑。

@#@@#@  专家分析:

@#@@#@  这是由于客观事物或情景不符合个体需要和愿望时,而产生的消极、否定的情绪和情感困扰,即心理学上所说的负性情绪的典型案例。

@#@大学生常常体验到的负性情绪主要有,抑郁、焦虑、耻辱、内疚、悔恨、愤怒、悲观等,负性情绪会使人陷入一种继发性的焦虑之中。

@#@@#@@#@案例十七:

@#@@#@20岁女生晓玉,大二学生,父母均为农民,家境贫困。

@#@一直以来,由于家庭贫困,常担心因缴不起学费而辍学。

@#@觉得自己学习成绩不太好,没什么优点,不讨别人喜欢。

@#@总不相信别人,不愿理会别人,对人冷漠、缺乏热情。

@#@多次想退学。

@#@几天来,连续几天晚上做相同的噩梦,梦见父亲去世了,从梦中哭醒,连续几天都很伤心,情绪很低落,无法学习。

@#@@#@  专家分析@#@  这是典型的自我意识混乱案例。

@#@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意识,它包含了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和自我理想等几个方面。

@#@当个体无法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和适宜的自我评价,不能达到自我同一性的确立而获得安定、平衡的心理状态时,则会出现自我意识混乱。

@#@@#@  青年期是人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

@#@学习如何认识自我、理解自我,是这一时期的一个发展任务,直接关系到青年能否建立健全人格。

@#@@#@@#@案例十八:

@#@@#@小林以当地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某重点高校,第一学期期末,本来踌躇满志准备获取奖学金的她未能如愿。

@#@她的情绪从此一落千丈,变得郁郁寡欢,无心学习,也无法处理好与同学的人际关系,还整夜失眠。

@#@最后不得不去医院精神科检查,结果诊断她是患了抑郁症。

@#@@#@专家分析:

@#@@#@据日前一项对大学生抑郁症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抑郁障碍疾患率为23.66%,据此推算,北京患有抑郁症的大学生不少于10万人。

@#@@#@在大学生中有抑郁现象的比较多,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我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对自己进行了一些否定。

@#@一般这样的学生情绪都比较低落、不稳定,不爱搭理人,做事情没有兴致,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心理情绪积聚,对学习、生活肯定会造成影响,严重的则会患上抑郁症。

@#@如果没有找到正常渠道发泄,可能会沉迷于一些自己觉得是正确的事物上面,比如网络。

@#@这就需要周围的人群关注他们,给他们温暖,生活中有这种情绪的大学生也要多和身边的朋友谈心、交流,释放出自己的压力,以缓解这些症状,从而恢复到正常状态。

@#@@#@@#@案例十九:

@#@@#@今年5月7日晚9时10分左右,北京大学理科二号楼一男子从九层的天台坠楼,落在楼底天井的西北角。

@#@而在15天前,北大一女生从同一座楼上跳楼身亡…@#@专家分析:

@#@@#@自杀是一种极端行为,原因有很多。

@#@现在大学生压力要比以前大得多,那么他们就想寻找各种方式缓解压力,比如跳舞、上网、交友等等。

@#@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渠道去进行缓解,可能就会产生人生比较失败的消极想法,也可能是从前失败的痕迹与现在的失败产生共振,让这样一种力量成几何扩大,最后把这样一种情绪放在了一个点上。

@#@可以说,愤怒的力量越大,压抑愤怒的力量也就越大,最后发泄出来的力量就越大。

@#@那么,在某一个时候,这种力量也会作用于自身,自杀成了自身的需要。

@#@还有的就是目标和自身能力产生差距,没有正确认识自己,摆正心态,那么负面心态一直积聚,到最后也可能完全否定了自己,而寻找自杀这种解脱方式。

@#@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没受过挫折,面临压力就会选择逃避,这也是一种很危险的心态。

@#@@#@@#@案例二十:

@#@@#@前段时间大连一知名网站的论坛上出现了一个“出租自己”的帖子,引起了许多网友的注意。

@#@帖子称,“本人欲将自己出租,只要不违背法律的要求都在考虑范畴!

@#@陪聊,陪逛,陪吃……价格再议。

@#@”发帖人自称是一名22岁刚从新西兰回国的大学生,“出租自己”只因为“太无聊”。

@#@@#@专家分析:

@#@";i:

5;s:

28437:

"第一章概论@#@一、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基本性质@#@1、科学的标准:

@#@客观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2、心理学独特的性质:

@#@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3、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锡比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三、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时期:

@#@1879~1920s@#@国家:

@#@德国@#@创始人:

@#@冯特@#@代表人物:

@#@冯特铁钦纳@#@研究对象:

@#@意识的结构@#@其他:

@#@强调内省方法@#@2、机能主义心理学@#@时期:

@#@1890~1930s@#@国家:

@#@美国@#@创始人:

@#@詹姆斯@#@代表人物:

@#@詹姆斯杜威@#@研究对象:

@#@意识的功能@#@其他:

@#@詹姆斯提出“意识流”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时期:

@#@1920s~1950s@#@国家:

@#@美国@#@创始人:

@#@华生@#@代表人物:

@#@华生、斯金纳@#@研究对象:

@#@外显的正常行为@#@其他:

@#@受条件反射学说影响@#@4、格式塔心理@#@时期:

@#@1912~1940s@#@国家:

@#@德国@#@创始人:

@#@魏太默、考夫卡、苛勒@#@代表人物:

@#@魏太默、考夫卡、苛勒@#@研究对象:

@#@意识的结构@#@其他:

@#@意识体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完形心理学)@#@5、精神分析学派@#@时期:

@#@19世纪后期@#@国家:

@#@奥地利@#@创始人:

@#@佛洛依德@#@代表人物:

@#@佛洛依德@#@研究对象:

@#@无意识、人的异常行为研究@#@其他:

@#@@#@6、人本主义心理学@#@时期:

@#@20世纪中期@#@国家:

@#@美国@#@创始人:

@#@马斯洛、罗杰斯@#@代表人物:

@#@马斯洛、罗杰斯@#@研究对象:

@#@人的社会性特点@#@其他:

@#@思辨方式@#@7、认知心理学@#@时期:

@#@1960s@#@国家:

@#@瑞士@#@创始人:

@#@@#@代表人物:

@#@奈瑟《认知心理学》@#@研究对象:

@#@人的认知@#@其他:

@#@@#@四、心理学的分支@#@1、心理学理论领域:

@#@@#@实验与认知心理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2、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教育与学校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与消费心理学@#@法律与犯罪心理学@#@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1、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下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所谓自然情境指的是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正在受到观察。

@#@(客观、真实)@#@观察者处于被动,观察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优点:

@#@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且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缺点:

@#@观察者处在被动地位,观察结果难以重复,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测和偏见的影响;@#@@#@2、测验法@#@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使用测验法时,必须注意测验的目的及其适用的目标群体,遵照规定的方法实施,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要求适应群体)@#@3、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研究者可以积极的利用仪器设备干预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人为的创设出一些条件,使得被试者做出某些行为,并且这些行为是可以重复出现的。

@#@@#@三种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实验法有两种:

@#@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自然实验得到的资料比较切合实际,但是由于实验情境不易控制,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由实验室实验来加以验证和补充。

@#@@#@实验室实验可能获得较精准的研究结果,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发现事件的因果关系,并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反复验证,但是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并影响到将实验结果应用于日常生活,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

@#@(条件限制)@#@4、调查法:

@#@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方式。

@#@@#@问卷法可以同时搜集许多人的同类问题的资料,比较节省人力物力,但其潜在问题是问卷回收率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被调查者有时可能不认真合作,而使问卷的真实性受到影响。

@#@谈话法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和设备,比较容易掌握,但是由于访谈对象有限,加上被试可能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会影响到资料的真实性。

@#@(节省人力物力,准确性受影响)@#@五、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认识内外世界@#@2.调整和控制行为@#@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第二章意识与注意@#@一、意识@#@意识:

@#@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心的身心转台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具体包括:

@#@@#@对外部事物的觉知。

@#@如外面下雨、你察觉到你身边的同学换了新发型等@#@对内部刺激的觉知。

@#@如看恐怖片时,你会感觉到呼吸减缓、心跳加速等@#@对自身的觉知。

@#@如犯了错误,感到羞愧;@#@看见喜欢的人,会感觉心情雀跃等@#@二、意识的状态@#@

(一)可控制的意识状态(第一种状态)@#@最清晰、最集中注意、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可调控自己的行为。

@#@@#@

(二)自动化的意识状态(第二种状态)@#@按照一定目的进行,但意识参与成分较少,变成自动化。

@#@@#@(三)白日梦状态(第三种状态)@#@很低水平意识努力,介于主动的意识状态与睡眠中做梦二者之间,似乎一方面清醒着一方面做梦,通常在不需要集中注意的情况下自发产生。

@#@@#@与未来的活动有关、计划性或排练性质。

@#@@#@(四)睡眠的状态(第四状态)@#@意识在睡眠过程中依然存在,只是脑内神经细胞的电位在变化,出现不同波型。

@#@@#@吸毒、打麻醉针、吃特定的药物等属于意识扭曲状态。

@#@@#@三、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过程是信息筛选的过程。

@#@@#@1、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1.指向性@#@人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选择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

@#@@#@2.集中性@#@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全神贯注起来。

@#@@#@指向性是心理活动或意识的朝向;@#@集中性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程度。

@#@@#@四、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选择重要的信息给以反应,同时排除无意义信息干扰。

@#@@#@2.维持功能@#@注意的维持功能使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比较紧张的状态。

@#@@#@3.调节功能@#@人们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时,依靠的就是注意的调节功能。

@#@@#@五、注意与意识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注意不等同于意识。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意识是心理内容或体验。

@#@@#@其次,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

@#@@#@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决定个体处于何种意识状态:

@#@@#@可控制意识状态:

@#@注意集中于当前内容上,得到的认识比较清晰和深刻。

@#@@#@自动化意识状态:

@#@意识参与成分较少,注意被分配到其他方向,对反映的对象印象不清晰@#@白日梦状态下:

@#@意识内容不断变化,各内容所得注意极少,心理紧张性很低@#@睡眠状态:

@#@无意识状态下,注意基本停止,在受很强的刺激下才可能引起注意@#@六、注意的种类@#@按注意选择方向上的目的是否明确,以及意志努力的参与程度上的差异,分为:

@#@@#@

(一)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

@#@@#@特点:

@#@不依靠意志努力,由刺激物本身特点决定。

@#@人的积极性水平较低,意识基本处于消极被动状态。

@#@@#@产生原因@#@1.刺激物本身特点@#@2.人的自身状态@#@积极作用:

@#@帮助人们对新异事物进行定向,使人们获得对事物的清晰认识@#@消极作用:

@#@使人们从当前活动中被动的离开,干扰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

@#@@#@

(二)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积极主动的形式,人类特有。

@#@@#@产生原因:

@#@@#@活动的目的与任务:

@#@越明确、越具体@#@对活动的兴趣与认识:

@#@有趣的事物@#@个体的知识经验:

@#@与自己的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又保持一定新异性的事物@#@活动的组织:

@#@正确合理地组织@#@个体的人格特征及意志品质:

@#@顽强、坚毅的人;@#@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的人@#@(三)随意后注意@#@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类似随意注意;@#@@#@不需要意志努力,类似不随意注意。

@#@@#@积极作用:

@#@既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又节省意志的努力,有利于完成长期的、持续性的任务。

@#@@#@七、睡眠状态的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四阶段@#@第五阶段@#@过渡期@#@轻睡期@#@沉睡期@#@快速眼皮跳动阶段(REM)@#@困倦、意识进入朦胧状态;@#@@#@ @#@@#@ @#@@#@ @#@@#@持续1-7分钟@#@10-25分钟@#@ @#@@#@ @#@@#@呼吸、心跳变慢;@#@肌肉松弛;@#@体温下降@#@ @#@@#@梦游、梦呓和尿床@#@快速眼动、呼吸心跳不规则、肌肉完全瘫痪且难唤醒、做梦@#@α波@#@θ波@#@δ波@#@ @#@@#@频率较慢振幅较大@#@频率更慢@#@频率更慢@#@ @#@@#@REM结束后循环回到轻睡期@#@每晚经过4~6次得循环。

@#@REM在往后的循环中,持续时间逐渐延长。

@#@@#@八、失眠的分类:

@#@@#@1.情境性失眠@#@由生活情境的改变造成的,生活情境的改变主要涉及一些造成个体心理压力的事件:

@#@亲人过世、离婚或面试到来等。

@#@@#@暂时性失眠,危机和压力消失或逐渐适应新情境,便可恢复正常睡眠@#@2.假性失眠@#@睡眠时间少于正常人,但精神状态良好。

@#@@#@3.失律性失眠@#@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形成的暂时性失眠。

@#@如:

@#@飞行时差造成的睡眠困难。

@#@@#@4.药物性失眠@#@睡前喝咖啡、茶或可乐导致精神兴奋@#@借助安眠药入睡造成药物依赖@#@九、梦的特征@#@第一,主要与自己有关。

@#@@#@第二,受生活环境影响,与当前的生活事件有关是梦的第二个重要特征。

@#@@#@第三,睡眠中的外在或内在刺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

@#@@#@总之,梦是由某种刺激引起一些神经细胞活动的结果,只不过它不被清醒地察觉,也不能控制而已。

@#@@#@十、催眠@#@

(一)什么是催眠@#@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

(二)受暗示性与催眠诱导@#@受暗示性的高低决定一个人能否进入催眠状态。

@#@@#@受暗示性高低的影响因素:

@#@@#@1.对催眠的态度和对催眠者的信任感@#@2.个体的身心条件与个性特点@#@容易受暗示的人:

@#@@#@1、喜欢沉思幻想的人;@#@@#@2、容易集中精神而不容易分心的人@#@3、对催眠好奇,想获得新鲜经验的人@#@催眠诱导:

@#@是指催眠者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受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

@#@@#@催眠的程序:

@#@@#@1、暗示个体感到疲倦、发困和朦胧欲睡@#@2、暗示个体感官逐渐迟钝,将不会感到疼痛@#@3、暗示个体忘却一切,只记得催眠者所说的话和让他做的事@#@4、暗示个体将体验到幻觉现象@#@5、暗示个体在醒来之后,将忘却催眠中的一切经验@#@6、暗示个体醒来后做某些活动@#@催眠师语调平缓、语音单调、不断重复@#@(三)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1、感觉麻痹@#@2、感觉扭曲和幻觉@#@3、接触一直@#@4、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四)催眠理论@#@1、催眠是角色扮演@#@巴伯尔和斯潘若斯等人提出角色扮演理论认为催眠产生于被试在催眠者的诱导下高度合作地扮演了另外一个角色。

@#@@#@2、催眠是意识分离@#@希尔加德教授提出后催眠的意识分离理论@#@第一层面,接受暗示后所经历的意识活动,性质可能是扭曲的;@#@@#@第二层面是被掩蔽的,当时难于觉察的意识经验,但其性质是比较真实的,“隐蔽观察者”。

@#@@#@十一、心理促动药物的影响@#@有些药物在使用后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而使个体的感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心理活动发生变化,这类药物就称为心理促动药物。

@#@@#@分为三类:

@#@@#@1、镇静剂@#@中枢神经抑制剂,如鸦片、海洛因、吗啡等。

@#@先产生一种欣快感,可消除紧张。

@#@@#@2、兴奋剂@#@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和行为活动性的一类药物。

@#@如:

@#@咖啡因、尼古丁、安非他命等@#@3、迷幻剂@#@能使人产生幻觉的物质,主要特点是能够使意识尤其是感知觉发生扭曲。

@#@最常见的是LSD(麦角酸二乙基酰胺)和莫斯卡灵。

@#@@#@产生欢欣感、增强感觉敏感性,使人知觉错乱。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一、感觉的概念@#@感觉:

@#@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察觉,并把他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

@#@@#@感觉包括视、听、味、嗅和皮肤五种感觉。

@#@@#@超感知觉(ESP):

@#@不同于正常人类感官而获得有关外部世界、其他人或未来的信息的可能性。

@#@@#@根据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同,感觉可以分为三类:

@#@@#@

(1)远距离感觉:

@#@视觉、听觉;@#@身体以外具有一定距离的信息。

@#@@#@

(2)近距离感觉:

@#@味觉、嗅觉、皮肤觉(触觉、温度觉、痛觉);@#@身体表面或接近身体的有关信息。

@#@@#@(3)内部感觉:

@#@机体觉、肌动觉、平衡觉;@#@身体内部的信息。

@#@@#@二、感觉的生理机制@#@感觉产生的基本过程:

@#@@#@信息收集@#@转换@#@加工@#@第一,信息收集:

@#@收集外界刺激。

@#@@#@第二,转换:

@#@把收集的刺激能量转换为大脑能接受的神经冲动。

@#@关键环节,转换的机构称为感受器。

@#@@#@第三,加工:

@#@选择性加工传入信息。

@#@@#@最后:

@#@体验感觉。

@#@@#@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一)感受性@#@感受性:

@#@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

@#@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

@#@@#@阈限分为:

@#@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二)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

@#@指最小可察觉的刺激量。

@#@它是一个可变的模糊界限,需取平均值,即50%机会被察觉到的刺激量。

@#@@#@(三)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

@#@指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

@#@表示人们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

@#@@#@韦伯定律@#@对刺激物的差别感觉,不决定于一个刺激物增加的绝对重量,而取决于刺激物的增量(△I)与原刺激量(I)的比值。

@#@即差别阈限与原刺激量之比是一个常数(K)。

@#@@#@K=△I/I@#@费希纳定律@#@由刺激引起知觉大小(P)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I)之积。

@#@即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

@#@@#@P=k㏒I@#@四、视觉刺激@#@可见光,波长将近400至750毫微米。

@#@@#@五、基本的视觉现象@#@

(一)视觉适应@#@适应指定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既可以是提高感受性,也可以是降低感受性。

@#@@#@视觉适应现象最常见的有明适应(光适应)和暗适应。

@#@@#@

(二)色觉@#@颜色的特征:

@#@色调、饱和度、亮度@#@色调:

@#@颜色的基本特征或表现。

@#@由混合光中起主导作用的波长决定。

@#@@#@饱和度:

@#@与光的强度有关。

@#@一种颜色中,起主导作用的波长越强,表现出色调越纯、饱和度越大。

@#@@#@亮度:

@#@构成该颜色的全部光波的总强度。

@#@@#@六、视觉的机制@#@

(一)眼镜@#@1.眼睛的构造@#@视觉的机制:

@#@角膜→瞳孔(由虹膜环绕)→水晶体→视网膜(真正的感光机构;@#@有感光细胞:

@#@棒体细胞、锥体细胞)@#@ @#@@#@棒体细胞@#@锥体细胞@#@形状@#@细长,呈棒状@#@短粗、呈锥形@#@分布@#@视网膜边缘@#@视网膜中央窝@#@功能@#@夜视器官,昏暗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昼视器官,中等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明适应(光适应):

@#@暗处到亮处,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如:

@#@从室内走出电影院。

@#@@#@暗适应:

@#@照明停止或从亮处到暗处,人眼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如:

@#@从室外进入电影院。

@#@@#@暗适应包含两种基本过程:

@#@瞳孔扩大,主要机制是视网膜的感光物质——视紫红质的恢复。

@#@@#@七、色觉理论:

@#@@#@1.三原色说(杨–黑理论)@#@杨和黑尔姆兹二人提出;@#@@#@概念:

@#@认为任何颜色都能由波长的出光混合而产生。

@#@红、绿、蓝三原色。

@#@@#@颜色对比:

@#@注视任何一种颜色后,都会在白色背景上看到一种与它相反的颜色出现。

@#@解释视觉感受器的活动。

@#@@#@2.拮抗理论(四色说)@#@黑林提出;@#@@#@概念:

@#@指出人眼对光反应的视觉基本单元是成对组织的,红、绿、黄、蓝四种原色,加上黑与白,共成三对,在光波影响下起作用;@#@如:

@#@红玉绿、黄与蓝,其作用相反,具拮抗作用,即当其中一个停止作用后,另一个就激活。

@#@所以,先看红色,后像就是绿色。

@#@@#@颜色互补:

@#@产生两种颜色的光波相混合,结果出现灰色,则这两种颜色互补。

@#@@#@八、听觉刺激@#@声波的物理性质:

@#@频率、振幅、波形。

@#@@#@频率:

@#@发声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

@#@@#@振幅:

@#@振动物体偏离起始位置的大小。

@#@决定声音的强度,与听觉成正比。

@#@@#@波形:

@#@最简单波形正弦波,日常生活中所听到的声音多是复合音。

@#@@#@九、基本的听觉现象@#@

(一)声音的属性@#@感觉特性:

@#@音强、音高、音色@#@音强:

@#@声音的大小。

@#@由声波振幅大小决定。

@#@@#@音高:

@#@声音的高低。

@#@由声波频率决定。

@#@@#@音色:

@#@混合音的复合程序与组成形式构成声音的质量特征。

@#@单一频率的正弦波引起的声音是纯音。

@#@@#@

(二)听觉适应与疲劳@#@听觉适应有选择性,仅对作用于耳的那一频率的声音发生适应。

@#@@#@听觉疲劳:

@#@声音较长时间连续作用,使听觉感受性显著降低。

@#@在声音停止作用后还需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音隙、音岛、失聪。

@#@@#@(三)声音的混合与掩蔽@#@混合音@#@拍音@#@声音的掩蔽:

@#@两个声音强度相差较大,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较强声音。

@#@受频率和强度影响。

@#@@#@1.掩蔽音与被掩蔽音的频率越接近,掩蔽作用越大。

@#@@#@2.低频音对高频音的掩蔽作用比高频音对低频音的掩蔽作用要大。

@#@@#@3.掩蔽音的强度提高,掩蔽作用增加,覆盖范围也增加。

@#@反之,亦然。

@#@@#@十、听觉的机制@#@

(一)听觉与耳@#@人耳是听觉器官,包括外耳、中耳、内耳三个组成部分。

@#@@#@耳鼓(鼓膜)@#@外耳@#@中耳:

@#@@#@锤骨@#@石占骨@#@镫骨@#@卵圆窗@#@内耳@#@耳鼓(鼓膜)@#@

(二)听觉的理论@#@音强:

@#@在最弱和最强之间,听觉系统对声音强度的编码是按线性方式进行的,声音的强度越大,相应的神经细胞激起越快@#@音高:

@#@位置学说和频率匹配学说共同起作用@#@位置学说(行波学说)@#@贝克西@#@原理:

@#@@#@1、基底膜上不同的部位的毛细胞对不同的特定频率发生最大反应;@#@@#@2、接近卵圆窗部位的毛细胞反应高频声音,越远端部分的毛细胞越对于频率低的声音发生反应,并把该频率的信号传给听神经。

@#@@#@3、听神经中每个神经细胞都对一个特定的频率最敏感,因此,不同听神经中不同神经细胞的激活,人就听到不同音高的声音。

@#@@#@缺陷:

@#@解释大多数声音的听觉现象但对于低频的声音(500赫兹为界),找不到与之对应的毛细胞。

@#@@#@频率匹配学说(排发说)@#@原理:

@#@@#@简单频率理论:

@#@@#@1、在极低频的声音作用下,整个基底膜被激活,而不只是它的特定部位。

@#@@#@2、不同频率的声音刺激基底膜,引起不同频率的神经细胞冲动并传至大脑,但没有任何神经细胞的机器达到1000次以上,所以,简单频率理论只适用于1000赫兹以下的低音。

@#@@#@频率匹配学说@#@原理:

@#@@#@1、对于1000赫兹以上的中度音高的声音,是由一组神经细胞组合起来构成与之相匹配的频率。

@#@@#@极低频声音作用可用频率匹配学说解释;@#@高频声音作用可用位置学说解释。

@#@@#@十一、知觉的概念@#@1、概念:

@#@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整合和解释),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过程。

@#@具体说来,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2、知觉的分类@#@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的特征,分为:

@#@@#@视知觉、听直觉、触知觉、嗅知觉@#@根据知觉所反应的事物的主观特性分为: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十二、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它是知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首先依赖于刺激物的结构,即刺激物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分布。

@#@@#@知觉组织原则(格式塔原则):

@#@

(1)接近性

(2)相似性(3)连续性(4)封闭性(5)良好图形@#@主观轮廓:

@#@客观上并不存在而由主观认识产生的轮廓。

@#@@#@

(二)知觉的选择性@#@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征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特例:

@#@双关图形@#@知觉对象的选择与很多因素有关,一般说来,强度较大、色彩鲜艳、具有活动性的课题容易成为被选择的对象客体本身组合规律如简明性、对称性和规律性也使它们容易被选择为图形。

@#@实际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

@#@@#@(三)知觉的理解性@#@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要以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只觉得对象作出最佳解释、说明。

@#@@#@不同知识经验的人在知觉一个对象时,他们的理解不同,知觉的结果也不同。

@#@@#@(四)知觉的恒常性@#@1、大小恒常性@#@大小知觉由网像大小与知觉距离二者共同决定的。

@#@@#@2、形状恒常性@#@对物体形状的知觉不因它在网膜上投影的变化而变化。

@#@@#@3、颜色恒常性@#@不同照明条件先,同一物品反射到你眼中的光有很大变化,但它们的颜色看起来好像没有变。

@#@@#@与经验、知觉判断背景有关。

@#@@#@十三、几种复杂的知觉及其机制@#@

(一)深度知觉(距离知觉)@#@将二维图像向三维图像做解释@#@深度知觉的线索来自两方面:

@#@@#@1.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2.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线索@#@1.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

(1)大小:

@#@若两物体大小接近时,产生网像较大的被解释为较近。

@#@@#@

(2)视野中的高度:

@#@远处物品通常位置较高@#@(3)遮挡:

@#@远物被近物遮挡@#@(4)线性透视:

@#@两直线越趋向接近,表示距离越远(铁轨)@#@(5)纹理变化:

@#@近处物体纹理清晰、细节分明,移向远处,纹理则逐渐模糊。

@#@@#@(6)光照与阴影:

@#@阴影与光照的位置也成为深度知觉线索。

@#@如:

@#@电子游戏@#@2.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深度线索@#@眼肌的调节与幅合活动(双眼视差),它们是自动的。

@#@例如:

@#@立体图像、立体电影@#@

(二)运动知觉@#@将二维图像向三维图像做解释。

@#@@#@远物同向移动慢@#@近物反向移动快@#@逼近现象(运动透视):

@#@当观察者向前移动时,视野中的景物也会连续活动,近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大,远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小。

@#@@#@(三)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四种形式:

@#@@#@

(1)对时间的分辨:

@#@按时间顺序把不同的活动区分开。

@#@如:

@#@睡觉前洗澡@#@

(2)对时间的确认:

@#@今天是2010年5月7日星期六.@#@(3)对持续时间的估计:

@#@这节课已进行一小时@#@(4)对时间的预测:

@#@还有两个月,即7月9日就要参加统考了@#@时间知觉的各种线索:

@#@@#@

(1)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2)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3)借助计时工具@#@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

(1)感觉通道的性质:

@#@听觉>触觉>视觉@#@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3)个体的兴趣和情绪@#@十四、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社会知觉:

@#@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知觉包括的内容:

@#@@#@

(1)对人的知觉:

@#@对他人的知觉、对自我的知觉@#@

(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社会知觉的独特性:

@#@@#@

(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

(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社会知觉的特性@#@

(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

@#@人能体验其内部世界,而物不能所以社会知觉的主体可能同时还是社会知觉的对象。

@#@@#@

(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

@#@社会知觉的主客体能够理解彼此间的行为对对方的利害关系,于是知觉者和被知觉者都可以有意识地操纵和利用彼此。

@#@@#@(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进行社会知觉也需要对知觉对象的各种信息加以组织分类,但社会知觉往往根据他人的外表和行为进行概括和判断,而且在加工过程中,对信息的处理也更容易采用以点带面的策略,所以个人的经";i:

6;s:

4423:

"同济大学大学生科技服务中心@#@同济大学科技节系列活动之@#@第一届趣味科技竞赛@#@——水火箭制作与发射@#@共青团同济大学委员会@#@大学生科技服务中心@#@一竞赛模型@#@图1简易模型实物照片@#@二模型介绍@#@水火箭包括火箭体和降落伞两部分:

@#@@#@火箭体:

@#@主要包括火箭头舱、连接(伞)舱、动力舱、尾翼四个部分组成@#@降落伞:

@#@由尼龙薄膜制作而成@#@三材料说明@#@自备材料:

@#@3个1.25L或1.5L的碳酸类饮料瓶(考虑到材料报废的问题,瓶子可适量多准备)、美化装饰材料等创意材料@#@主办方提供材料:

@#@专业喷嘴,尼龙薄膜(降落伞布),卡纸(尾翼),5mmKT板(可做伞仓连接件),双面胶带,502胶水,尼龙线,透明胶带等@#@主办方提供制作工具:

@#@美工刀,剪刀,尺等@#@四简要制作方法(建议方法,参赛组也可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制作)@#@1火箭头舱@#@适量截去饮料瓶的顶部作为火箭头;@#@按照附图1做出接口,准备与伞舱连接。

@#@@#@图2火箭头舱及水火箭@#@2连接(伞)舱@#@适量截取另一个饮料瓶的中间部分作为伞舱;@#@以用于连接火箭头舱和动力(尾)舱,并放置降落伞。

@#@(提示:

@#@注意火箭头仓与连接(伞)仓的连接)@#@图3连接(伞)舱与尾翼@#@3动力舱@#@由一个完整的1.25L或1.5L的碳酸类饮料瓶与专业喷嘴组成,喷嘴与普通瓶盖一样拧在瓶口即可。

@#@@#@图4喷嘴与普通瓶盖对比@#@4尾翼@#@参赛组自行设计。

@#@@#@6降落伞@#@将尼龙薄膜剪成圆形,以圆心为中心在边缘选择若干对称点,用透明胶把棉线固定在选好的对称点上,棉线选择适当长度一起打结即可完成。

@#@@#@7部件组合@#@

(1)将尾翼黏在动力舱上。

@#@@#@

(2)将伞舱套在动力舱底部粘牢。

@#@@#@(3)将火箭头套在伞舱上,并在火箭头上穿两根线,一根与伞舱相连,另一根与降落伞相连,以使火箭头在高空脱落时拉出降落伞。

@#@(至于降落伞具体如何打开请参赛者自行设计)@#@五发射方法@#@在动力舱内加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安装到发射架,用打气筒充气,然后按下发射架上的开关,水火箭通过动力舱内的气压将水喷出而获得向上的动力而飞出。

@#@(提示:

@#@具体发射过程在比赛现场将会有工作人员指导,动力舱的盛水量及气压直接影响发射后的滞空时间,参赛小组需谨慎对待)@#@图5水火箭发射架@#@六评判标准@#@1水火箭现场制作完成后,由工作人员按编号交由评委对设计创意、制作品质、整体外观进行评价打分,此项占满分为10分;@#@@#@2从火箭发射的瞬间开始计时,落地瞬间计时结束,记下滞空时间t,滞空时间越长者,成绩越好;@#@此项满分为90;@#@具体评分方法是:

@#@设当天参加比赛结果中最长滞空时间为T1,此小组在本项评比中获满分90分,设其他小组的滞空时间为Ti,则此组本项成绩为(Ti/T1)*90;@#@@#@3最终按两项得分之和排名,若有得分相同情况,则质量小者获胜;@#@@#@4出现火箭挂树上等类似情况时,以火箭停止降落的瞬间作为计时结束;@#@@#@5发射失败时(火箭未脱离发射架,降落伞未打开,或其他发射异常情况),可以返修后进行第二次发射,如第二次仍发射失败,则视作参赛失败。

@#@@#@七相关安全、技术、规格要求@#@1比赛中将使用一些利器,参赛队员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不能以任何方式伤害他人;@#@@#@2动力舱只能为1.25L的碳酸类饮料瓶,不允许使用其他规格的饮料瓶除以气压喷出水为动力外,不允许再使用其他动力装置;@#@@#@3降落伞平铺直径不超过1.5m;@#@@#@4所有部件(除喷口外)均要求手工完成;@#@@#@5除上述要求外,其他部分鼓励参赛小组自己创新;@#@@#@6若违返上述规则主办方将视情节予以一定惩罚,严重者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八申明@#@本次比赛最终解释权归同济大学科技服务中心所有。

@#@@#@九附图@#@附图1:

@#@部件平面图@#@附图2:

@#@部件连接示意图@#@附图3:

@#@部件立体图@#@7/7@#@";i:

7;s:

29080:

"2009年1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案例一:

@#@@#@  一般资料:

@#@求助者,男性,l6岁,高一学生。

@#@@#@  案例介绍:

@#@求助者家在偏远山区,排行老大,有两妹一弟。

@#@从小懂事,知道父母种地辛苦,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品质。

@#@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初一开始当班干部,深得老师喜欢。

@#@中考时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市重点中学。

@#@为学英语,父母省吃俭用给他买了一台八十多元的小型录音机作为奖励。

@#@求助者非常爱惜,总担心会将录音机丢了。

@#@但却不幸有一天真的不慎弄丢了。

@#@当时非常着急,到处寻找也没结果。

@#@也没敢告诉父母。

@#@他不甘心,幻想着有一天能找到,常常有意识地到处找,无论走到哪都不忘。

@#@几个月过去了,知道已经找不到了,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反复寻找。

@#@为此耽误了时间,同学们也不理解。

@#@受此影响,求助者心情烦躁,情绪较为低落,经常失眠,吃饭不香,成绩也有所下降。

@#@@#@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家境贫寒,家庭负担重,还有爷爷奶奶需要照料。

@#@求助者性格内向,从小懂事,聪明好学,吃苦耐劳,是全村公认的好孩子。

@#@@#@  多选:

@#@1、该求助者的症状主要包括()。

@#@@#@  A、焦虑情绪  B、强迫观念  C、抑郁情绪  D、回避行为@#@  单选:

@#@2、该求助者行为方面的主要症状是()。

@#@@#@  A、强迫计数  B、强迫寻找  C、强迫检查  D、强迫询问@#@  单选:

@#@3、该求助者内心烦恼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丢录音机  B、内心冲突  C、反复寻找  D、成绩优良@#@  单选:

@#@4、该求助者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是()。

@#@@#@  A、勤俭节约  B、个性偏执  C、吃苦耐劳  D、性格内向@#@  多选:

@#@5、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

@#@@#@  A、家境贫寒  B、认知因素  C、丢录音机  D、性格因素@#@  多选:

@#@6、对该求助者可选用的心理测验包括()。

@#@@#@  A、SAS  B、SCL—90  C、CRT  D、WAIS—RC@#@  多选:

@#@7、在会谈时需考虑的求助者因素包括()。

@#@@#@  A、相貌特征  B、年龄特征  C、性格特征  D、问题特征@#@  单选:

@#@8、对倾听技术的错误理解是()。

@#@@#@  A、思考地听  B、关注地听  C、积极参与  D、认真地听@#@  多选:

@#@9、初学咨询者不适当地运用咨询技巧易出现的问题包括()。

@#@@#@  A、询问过多  B、内容反应  C、概述过多  D、情感反应@#@  案例二:

@#@@#@  一般资料:

@#@求助者,男性,27岁,北方某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  案例介绍:

@#@求助者将要硕士毕业,为继续考博士还是找工作而犹豫。

@#@现在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硕士毕业不一定能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所以想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但如果再读三年博士,拿到学位就三十多岁了,于是也想毕业后先去工作、结婚。

@#@另外,女友毕业后回了南方的家乡,多次提出让他毕业后也到那里去,他很不适应南方的生活,为到底在哪里找工作发愁口相恋四年的女友向他提出最后通牒,如果他硕士毕业不去她的家乡工作就分手。

@#@一个多月来,难以入睡,觉得头晕头昏,食欲下降,人变得消瘦,内心非常焦虑,学习的效率也有所下降。

@#@@#@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敏感内向,追求完美,学习努力,人际交往良好。

@#@@#@  单选:

@#@10、该求助者主要的情绪症状是()。

@#@@#@  A、恐惧  B、情绪低落  C、焦虑  D、强迫观念@#@  多选:

@#@1l、该求助者的躯体症状主要包括()。

@#@@#@  A、食欲减退  B、头痛  C、体重下降  D、失眠@#@  单选:

@#@12、该求助者的病程是()。

@#@@#@  A、一个多月  B、四个多月  C、一年以上  D、两年以上@#@  多选:

@#@13、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

@#@@#@  A、追求完美  B、如意的工作难找  C、躯体病变  D、不适应南方的生活@#@  多选:

@#@14、为做出明确诊断应重点了解该求助者的()。

@#@@#@  A、行为  B、认知特点  C、病程  D、情绪表现@#@  多选:

@#@15、本案例诊断时可先考虑排除的是()。

@#@@#@  A、躯体器质性病变  B、一般心理问题  C、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D、精神病性问题@#@  单选:

@#@16、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

@#@@#@  A、一般心理问题  B、适应障碍  C、严重心理问题  D、人格障碍@#@  多选:

@#@17、困扰该求助者的生活事件包括()。

@#@@#@  A、寻找工作  B、选择学业方向  C、继续读书  D、选择发展地区@#@  多选:

@#@18、与该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的内容应该包括()。

@#@@#@  A、咨询目标  B、咨询地点  C、咨询方法  D、咨询时间@#@  多选:

@#@19、在本案例中商定的咨询目标应具备的特征包括()。

@#@@#@  A、具体的  B、简便的  C、可行的  D、求助者接受的@#@  案例三:

@#@@#@  一般资料:

@#@求助者,男性,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  案例介绍:

@#@求助者是妈妈强迫来咨询的。

@#@经过与心理咨询师交流,开始敞开心扉,自诉最大的问题是与父亲的关系。

@#@父亲经常打他,几乎每天一次,后来每次打时求助者几乎都没反应了。

@#@很憎恶父亲的做法,但又没有办法。

@#@求助者很怕与人交往,总怕会挨打。

@#@一次受同学欺负,求助者因怕处分没敢和那个同学动手。

@#@后来经常受同学的欺负,老师也管不了,有时还偏向那些打他的学生。

@#@恨自己太软弱。

@#@家庭和学校不良的环境对其学习产生了影响,上课听不懂,也不愿找同学帮助。

@#@不想上学,已一个多月没上学了。

@#@@#@  母亲反映:

@#@儿子在外不爱说话,与人交往有困难,学习成绩下降明显。

@#@担心出了什么问题,因此带其来就诊。

@#@@#@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性格内向,从小胆小,说话声音很小,眼睛不敢看人,缺乏自信,但语言及逻辑思维正常。

@#@@#@  多选:

@#@20、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包括()。

@#@@#@  A、关系妄想  B、强迫观念  C、社交困难  D、回避行为@#@  单选:

@#@21、该求助者的性格可能是()。

@#@@#@  A、多疑敏感  B、内向自卑  C、正直豁达  D、外向耿直@#@  多选:

@#@22、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可能原因包括()。

@#@@#@  A、同学欺负  B、缺乏自信  C、情绪低落  D、父亲严厉@#@  单选:

@#@23、对该求助者最可能的初步诊断是()。

@#@@#@  A、一般心理问题  B、神经症性问题  C、严重心理问题  D、精神病性问题@#@  多选:

@#@24、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  A、已出现泛化  B、未影响社会功能  C、未出现泛化  D、已影响社会功能@#@  多选:

@#@25、该求助者的求助行为表现出()。

@#@@#@  A、自知力完整  B、主动性  C、自知力缺失  D、被动性@#@  单选:

@#@26、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时,最恰当的做法是()。

@#@@#@  A、启发求助者寻求帮助  B、因求助者拒绝帮助而停止咨询@#@  C、协助求助者改善人际关系  D、因求助者拒绝帮助而强制咨询@#@  多选:

@#@27、心理咨询师应对该求助者予以积极关注的方面包括()。

@#@@#@  A、经交流后能与心理咨询师合作  B、不和同学打架@#@  C、仍然能够做到孝敬父母  D、性格内向胆小@#@  单选:

@#@28、在本案例中,恰当的单次咨询时间为()。

@#@@#@  A、1小时左右  B、根据求助者的意愿  C、2小时左右  D、根据咨询师的习惯@#@  单选:

@#@29、该求助者最初被妈妈强迫来咨询,表明其()。

@#@@#@  A、对心理咨询产生抵抗  B、缺乏咨询意愿  C、不相信心理咨询理论  D、拒绝心理咨询@#@案例四:

@#@@#@  一般资料:

@#@刘某,女性,l9岁,大学一年级学生。

@#@@#@  案例介绍:

@#@刘某由其父母带到心理咨询室,他们反映自己的孩子总说上大学后追求者不断,受此影响,现已不能正常学习。

@#@@#@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刘某的一段鉴别谈话:

@#@@#@  心理咨询师:

@#@你能说说是些什么人追求你吗?

@#@。

@#@@#@  刘某:

@#@太多了,我都受不了,无论上课还是走在路上男同学都盯着我看,都喜欢我,说我漂亮,连老师也喜欢我,我们班的辅导员对我特别好,都结婚了,还说要和我谈恋爱。

@#@@#@  心理咨询师:

@#@你怎么知道辅导员对你特别好?

@#@@#@  刘某:

@#@我去教室,他就到教室等我,有时还专门在路边等我,我有时没下课,他能等我半小时,他也看见其他女同学了,可他不怎么理她们,专门和我说话。

@#@@#@  心理咨询师:

@#@你说同学们说你漂亮,那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  刘某:

@#@我听到的,我经常听到楼道里,窗外有叫我的声音,他们都说我漂亮,我都快烦死了,这么多人喜欢我,我还怎么上课呀。

@#@我们学校的女生嫉妒我,总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后来还在学校广播里说,我想的什么都被他们说出去了,不就是男生都喜欢我吗?

@#@她们还派公安局的人监视我,我一出门,公路上的各种车都跟着我,我特别烦!

@#@@#@  单选:

@#@30、刘某目前心理状态属于()。

@#@@#@  A、心理健康  B、心理异常  C、心理正常  D、无法判断@#@  多选:

@#@31、刘某说男同学都喜欢她,提示其可能存在()。

@#@@#@  A、关系妄想  B、嫉妒妄想  C、钟情妄想  D、夸大妄想@#@  单选:

@#@32、从本案例中判断,刘某在与其辅导员的交往中存在()。

@#@@#@  A、幻听  B、正常的恋爱关系  C、幻视  D、有待核实的疑点@#@  单选:

@#@33、刘某对其辅导员的描述,提示其可能存在()。

@#@@#@  A、被害妄想  B、意识障碍  C、钟情妄想  D、情感障碍@#@  单选:

@#@34、刘某听到别人说自己漂亮,提示其可能存在()。

@#@@#@  A、幻想  B、客观实际反映  C、幻听  D、意识障碍@#@  单选:

@#@35、刘某说学校的女生嫉妒她,提示其可能存在()。

@#@@#@  A、嫉妒妄想  B、关系妄想  C、被害妄想  D、影响妄想@#@  单选:

@#@36、刘某说“我想的什么都被他们说出去了。

@#@”提示其可能存在()。

@#@@#@  A、思维鸣响  B、强迫性思维  C、被洞悉感  D、思维奔逸@#@  多选:

@#@37、刘某说学校女生派公安局的人监视她,提示其可能存在()。

@#@@#@  A、关系妄想  B、被害妄想  C、夸大妄想  D、嫉妒妄想@#@  单选38、刘某说公路上的车跟着她,提示其可能存在()。

@#@@#@  A、幻想  B、钟情妄想  C、幻视  D、关系妄想@#@  单选:

@#@39、对刘某的初步判断是()。

@#@@#@  A、焦虑性神经症  B、精神分裂症  C、强迫性神经症  D、严重心理问题@#@  案例五:

@#@@#@  一般资料:

@#@求助者,女性,30岁,大学毕业,医院技术员。

@#@@#@  案例介绍:

@#@求助者与母亲关系不和,情绪低落一个月。

@#@@#@  心理咨询师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后,使用了合理情绪疗法,下面是咨询过程片断。

@#@@#@  心理咨询师:

@#@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使你一直处于目前这种情绪状态中?

@#@@#@  求助者:

@#@那还用说吗?

@#@我们俩经常吵架,从小我妈就打我,直到我20多岁了还打我。

@#@不久前,她在生日那天穿了件旧衣服,说是子女不给买新的。

@#@还经常为一些小事给我打电话,哪怕是我在出差时也不例外。

@#@她还在我婆婆面前说我父亲老不正经.……,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吗?

@#@@#@  心理咨询师:

@#@你想改变与母亲的关系吗?

@#@@#@  求助者:

@#@想,但很难改变,而且我讨厌她。

@#@@#@  心理咨询师:

@#@假设你母亲是老年痴呆、半身不遂、还骂人,你怎么办?

@#@@#@  求助者:

@#@当然要管她了,是自己的母亲嘛。

@#@@#@  心理咨询师:

@#@那现在你母亲还不到这个程度吧。

@#@你前面说的,都是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但它们可能并不是你情绪低落的直接原因。

@#@@#@  求助者:

@#@那是什么原因呢?

@#@@#@  心理咨询师:

@#@是你对这些事的看法。

@#@人们对事物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想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结果。

@#@如果你能认识到你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你头脑中的一些不合理的想法造成的,那么你或许就能控制你的情绪。

@#@@#@  求助者:

@#@(沉默)怎么会是这样呢?

@#@@#@  心理咨询师:

@#@你觉得我们的情绪是不是会受想法控制呢?

@#@认为是好事,就高兴;@#@认为是坏事,就生气。

@#@@#@  求助者:

@#@的确是这样,看样子我的问题也可能是因为我的一些想法在作怪。

@#@@#@  心理咨询师:

@#@就你的问题来说,别人也可能遇到。

@#@都是一些很平常的事,问题是你总是用自己的标准和价值观去要求别人。

@#@要想改善同母亲的关系,你不能要求她怎么做,而只能从你做起。

@#@@#@  求助者:

@#@可我还是不知道我的想法里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  心理咨询师:

@#@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

@#@你还要明确,如果想改善和母亲的关系该做些什么?

@#@@#@  求助者:

@#@看来我的态度方面是有些问题。

@#@@#@  多选:

@#@40、该求助者的主要心理问题包括()。

@#@@#@  A、情绪低落  B、内心矛盾  C、行为冲动  D、认知偏差@#@  单选:

@#@41、按照埃利斯ABC理论,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不是()。

@#@@#@  A、歪曲的认知  B、不合理信念  C、现实的刺激  D、评价性观念@#@  多选:

@#@42、按照埃利斯ABC理论,该求助者的A包括()@#@  A、母亲为小事打电话  B、经常与母亲吵架  C、母亲从小打求助者  D、求助者讨厌母亲@#@  多选:

@#@43、按照埃利斯ABC理论,该求助者的C包括()。

@#@@#@  A、情绪低落  B、讨厌母亲  C、照顾母亲  D、体谅母亲@#@  多选:

@#@44、该求助者不合理信念的特征包括()。

@#@@#@  A、绝对化要求  B、以偏概全  C、选择性概括  D、糟糕至极@#@  单选:

@#@45、该求助者的沉默最不可能是()。

@#@@#@  A、反抗型  B、怀疑型  C、思考型  D、内向型@#@  单选:

@#@46、该求助者沉默之前心理咨询师在对话中使角的技术是()。

@#@@#@  A、释义  B、引导  C、解释  D、指导@#@  单选:

@#@47、这段咨询最大可能是发生在()。

@#@@#@  A、诊断阶段  B、领悟阶段  C、修通阶段  D、巩固阶段@#@  多选:

@#@48、在这段咨询的最后几句话中,心理咨询师主要是在帮助求助者()。

@#@@#@  A、强化合理信念  B、改变不合理信念  C、寻找合理信念  D、建立合理的信念@#@  案例六:

@#@@#@  一般资料:

@#@求助者,男性,49岁,工人。

@#@@#@  案例介绍:

@#@求助者去年体检发现肺部阴影,经检查确诊为肺癌早期。

@#@经过半年多的治疗,病情基本稳定,各项指标也逐步恢复正常。

@#@但住院期间看到许多癌症转移复发的病友,很担忧自己的情况,于是密切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身上长出任何东西都很害怕,时常摸到自己腋下有小疙瘩,觉得肯定是癌细胞转移病灶。

@#@去医院看,可医生说没事。

@#@他觉得是医生不重视他的病情;@#@或者癌细胞还没有成形,于是又去其他医院检查,也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他还是不踏实,又到国内有名的大医院检查,还是没查出来明显异常。

@#@但仍不放心,每日生活在疑虑和恐惧之中,觉得自己没有多少日子了,悲观失望,情绪低落,主动来寻求帮助。

@#@@#@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从小敏感内向、胆小,听话,谨小慎微。

@#@长大后也安分守己,生活中无重大打击和挫折。

@#@@#@  多选:

@#@49、该求助者的症状包括()。

@#@@#@  A、疑虑害怕  B、焦虑  C、悲观失望  D、幻觉@#@  多选:

@#@50、该求助者在认知方面的症状包括()。

@#@@#@  A、过于敏感  B、疑病观念  C、内脏幻觉  D、疑病妄想@#@  单选.51、对该求助者心理与行为表现做定性分析的依据是()。

@#@@#@  A、持久的精神痛苦  B、有主动求治愿望  C、产生了幻觉妄想  D、有思维形式障碍@#@  多选:

@#@52、该求助者的主要心理特点包括()。

@#@@#@  A、反复就医  B、害怕转移复发  C、强迫就医  D、个性内向胆小@#@  多选:

@#@53、影响该求助者的主要心理因素包括()。

@#@@#@  A、认为肿瘤转移  B、病友癌细胞转移  C、曾因肺癌住院  D、觉得医生不重视@#@  多选:

@#@54、在本案例的初诊接待阶段,心理咨询师应重点询问的内容包括()。

@#@@#@  A、过去疾病史  B、对身体的看法  C、各种检查史  D、目前情绪体验@#@  单选:

@#@55、要对该求助者做出初步诊断,心理咨询师还需要验证()。

@#@@#@  A、身体检查结果  B、过去求治经历  C、求助者的个性  D、求助者的家庭情况@#@  单选:

@#@56、在咨询开始阶段,心理咨询师应致力于()。

@#@@#@  A、建立良好咨询关系  B、提供医学知识  C、尽快使用咨询技术  D、帮助克服恐惧@#@  多选:

@#@57、对该求助者,心理咨询师可以采取的咨询和治疗方法起()。

@#@@#@  A、放松训练  B、阳性强化法  C、认知疗法  D、适当用药@#@  多选:

@#@58、若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出现移情,心理咨询师应该()。

@#@@#@  A、劝阻宣泄隋绪  B、鼓励宣泄情绪  C、劝阻表达情感  D、鼓励表达情感@#@案例七:

@#@@#@  一般资料:

@#@求助者,女性,l8岁,高三学生@#@  案例介绍:

@#@求助者是重点中学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以考上北大、清华为目标,学习非常刻苦。

@#@感觉高考压力非常大,从高三下学期开始,规定自己每天只睡五个小时。

@#@一个多月来开始变得憔悴,脸色苍白,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也受到影响。

@#@求助者为此非常着急,经常睡不着。

@#@老师、家长建议调整心态、改善睡眠,求助者试图改变,但无明显效果。

@#@经老师建议,主动前来咨询。

@#@@#@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从小做事追求完美,争强好胜,不达目的不罢休。

@#@靠自己的努力考上重点高中,前两年学习成绩一直排在年级前十名以内。

@#@@#@  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定的咨询目标是:

@#@1.改善焦虑情绪,争取SAS测验标准分减至30分。

@#@2.从不能正常学习到能够正常学习。

@#@3.睡眠时间从目前每晚5小时增加到每晚7小时。

@#@@#@  多选:

@#@59、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

@#@@#@  A、成绩较差  B、面临高考  C、性格好强  D、目标远大@#@  单选:

@#@60、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

@#@@#@  A、青年女性  B、性格因素  C、睡眠减少  D、高考因素@#@  单选:

@#@61、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

@#@@#@  A、一般心理问题  B、躯体形式障碍  C、严重心理问题  D、心理生理障碍@#@  多选:

@#@62、该案例中第一个咨询目标的特征是()。

@#@@#@  A、具体的  B、可评估的  C、积极的  D、心理学的@#@  单选:

@#@63、该案例中第二个咨询目标的特征是()。

@#@@#@  A、具体的  B、积极的  C、量化的  D、心理学的@#@  多选:

@#@64、该案例中第三个咨询目标的特征是()。

@#@@#@  A、具体的  B、可评估的  C、量化的  D、心理学的@#@  多选:

@#@65、在该案例咨询中曾出现阻抗,阻抗在讲话程度上的表现形式是()。

@#@@#@  A、沉默  B、顺从  C、寡语  D、健忘@#@  多选:

@#@66、适宜接受心理咨询的求助者应具备的条件,包括()。

@#@@#@  A、人格正常  B、性别适宜  C、内容合适  D、年龄适宜@#@  案例八:

@#@@#@  一般资料:

@#@求助者,男性,28岁,公司副总经理。

@#@因恋爱问题苦恼,主动前来咨询。

@#@@#@  案例介绍:

@#@求助者是家中的独子,年轻有为,气质高雅。

@#@大学时曾与同班同学恋爱,原准备毕业后结婚,后因分居两地,各自难以放弃自己的事业而分手。

@#@求助者为此痛苦了好几年。

@#@一年前结识现在的女友,已准备结婚,买了房也装修完了。

@#@一个多月前,前女友找到求助者,表示几年来历经磨难,现在知道了初恋的感情是最无价的,提出愿搬来本市,尽快与求助者结婚。

@#@求助者不知如何是好,内心很矛盾,也很痛苦,主动前来咨询。

@#@@#@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  心理咨询师:

@#@你需要我帮你解决什么心理问题呢?

@#@@#@  求助者:

@#@情况我都说过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你能告诉我吗?

@#@@#@  心理咨询师:

@#@对这件事你想怎么办呢?

@#@@#@  求助者:

@#@我也不知道,所以就来咨询了。

@#@@#@  心理咨询师:

@#@那你现在想想可以吗?

@#@@#@  求助者:

@#@我早想过了,但想不出结果。

@#@@#@  心理咨询师:

@#@那你能说说你都想了什么吗?

@#@@#@  求助者:

@#@我特别喜欢我原来的女朋友,那是我的初恋,当年分手了,我痛苦了好几年。

@#@后来交了现在的女朋友,都准备结婚了,前女友又回来了,我倒不恨她,两个人比较起来我还是喜欢她的,我想和她结婚。

@#@可是朋友、家人都反对,而且现在的女朋友怎么办?

@#@她对我确实挺好的,既漂亮又贤惠懂事,她知道了这件事都没有怪我,而且都走到这一步了,怎么办呐?

@#@我现在都快烦死了,为这事吃不下,睡不着,工作也没精打采,什么事都不想干。

@#@我今天来就是想让你告诉我到底该怎么办?

@#@@#@  心理咨询师:

@#@你开车到外地,走高速又平又快,但要交钱。

@#@走国道,不交钱,但路不平,有红绿灯,可能堵车,耽误时间。

@#@你说你怎么走啊?

@#@@#@  求助者:

@#@我就想快,还不花钱。

@#@@#@  心理咨询师:

@#@想快还不想花钱,那怎么走啊?

@#@@#@  求助者:

@#@(沉默)……没法走。

@#@@#@  心理咨询师:

@#@没法走,但要出门办事,怎么办?

@#@@#@  求助者:

@#@(沉默)……只能选一个走。

@#@@#@  心理咨询师:

@#@选哪个?

@#@@#@  求助者:

@#@我可能会根据出行的目的来选择。

@#@@#@  心理咨询师:

@#@你想想,你不知道该选哪个人结婚,不就是像不知道怎样走路一样吗?

@#@因为两个人各有利弊,你不是不知道怎样做,你是选哪个都只要利,不要弊,是吗?

@#@@#@  求助者:

@#@好像是这样的,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说我太追求完美了吗?

@#@@#@  心理咨询师:

@#@你觉得呢?

@#@@#@  求助者:

@#@我懂了,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心理咨询师:

@#@你看,通过心理咨询,你获得了成长,解决了自身的问题,我为你高兴,你最后选了谁,告诉我一声好吗?

@#@@#@  单选:

@#@67、对该求助者最可能的初步诊断是()。

@#@@#@  A、一般心理问题  B、躯体性疾病  C、严重心理问题  D、神经症性问题@#@  单选:

@#@68、求助者在咨询开始阶段的表现说明其可能出现了()。

@#@@#@  A、沉默  B、依赖  C、阻抗  D、移情@#@  单选:

@#@69、在本次咨询开始阶段心理咨询师所做的工作是()。

@#@@#@  A、启发  B、指导  C、教育  D、解释@#@  单选:

@#@70、“那你能说说你都想了什么吗?

@#@”,心理咨询师使用的技术是()。

@#@@#@  A、指导  B、具体化  C、引导  D、合理化@#@  多选:

@#@71、心理咨询师在求助者大段的回答中了解到的资料包括求助者的()。

@#@@#@  A、恋爱经历  B、认知特点  C、情绪症状  D、人格特点@#@  多选:

@#@72、该求助者目前主要的心理问题可能包括()。

@#@@#@  A、认知错误  B、内心冲突  C、人格问题  D、道德问题@#@  多选:

@#@73、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现实刺激包括()。

@#@@#@  A、内偏向前女友  B、与女友订婚  C、感愧对现女友  D、遇女友求婚@#@  单选:

@#@74、心理咨询师没有告诉求助者该怎么办,表明心理咨询师要()。

@#@@#@  A、促成求助者自我觉察B、避免求助者移情C、促成求助者自我探索  D、避免求助者阻抗@#@  单选:

@#@75、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讲高速路的事,表明心理咨询师()。

@#@@#@  A、启发思考  B、讲题外话  C、引导想象  D、转移话题@#@  多选:

@#@76、“想快还不想花钱,那怎么走啊?

@#@”心理咨询师使用的技术包括(@#@  A、面质  B、内容反应  C、指导  D、内容表达@#@  单选:

@#@77、求助者的第一次沉默表明其出现了()@#@  A、阻抗  B、愤怒  C、思考  D、疑惑@#@  单选:

@#@78、求助者第二次沉默表明其出现了()@#@  A、阻抗  B、气愤  C、茫然  D、思考@#@  多选:

@#@79、求助者做出“只能选一个走”的回答,表明其()。

@#@。

@#@.@#@  A、讨好咨询师  B、得到咨询师启发  C、随意性回答  D、经过了自我探索@#@  多选:

@#@80、心理咨询师在利弊分析中所使用的技术是()。

@#@@#@  A、面质  B、自我开放  C、指导  D、内容表达@#@  多选:

@#@81、心理咨询师在最后一段话中所使用的技术包括()。

@#@@#@  A、内容表达  B、内容反应  C、情感表达  D、情感反应@#@  单选:

@#@82、心理咨询师在咨询结束时的要求表明其出现了()错误。

@#@@#@  A、技术  B、表达  C、共情  D、理念@#@  单选:

@#@83、本案例恰当的咨询目标应该是()@#@  A、做出明确选择  B、引导道德改变  C、解决内心冲突  D、重新寻找女友@#@案例九:

@#@@#@  一般资料:

@#@求助者,男性,l7岁,高三学生。

@#@@#@  案例介绍:

@#@求助者自诉高一时在军训回来的车上,某同学送给他一盒饼干,他只拿了其中的";i:

8;s:

7702:

"@#@第三章作业题答案@#@1、简答@#@人类避免有害化学品毒性的途径、生物放大(聚集)、化学品产生毒性的三要素、毒性载体(Toxicophore)和产毒结构(Toxicogenic)、Langmuir电子等排同性质原理、软化学设计@#@答:

@#@

(1)人类避免有害化学品毒性的途径主要有:

@#@@#@i.让化学品不容易进入人的身体;@#@@#@ii.即使进入人体也不会影响生物化学和生理过程@#@

(2)生物富集(Bioaccumulation)和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即随食物链向上一级进展,化学物质在组织中的浓度增大的现象;@#@@#@(3)化学品产生毒性的三要素:

@#@接触致毒、生物吸收致毒、固有毒性致毒@#@(4)毒性载体(Toxicophore):

@#@物质的固有毒性是只有毒化学物质引起正常的细胞性质改变的属性,通常由分子的部分结构引起,这部分结构通常称为“毒性载体”;@#@@#@(5)产毒结构(Toxicogenic):

@#@有些物质没有直接的毒性,但由于其分子的特殊结构,它能在代谢过程中转化为有毒的物质,这种结构特征称为“产毒”结构;@#@@#@(6)Langmuir电子等排同性质原理:

@#@具有检测分子和电子特征的物质不管其结构是否相似,通常都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和其他性质。

@#@Langmuir将这一现象称为电子等排同物理性质现象@#@(7)软化学设计:

@#@它指的是,具有生理活性的、治疗上十分有用的,在人身体内完成治疗作用后很快转化为无毒物质的药物,也称为“后代谢设计”。

@#@@#@2、设计安全有效化学品的外部效应原则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

@#@“外部”效应原则,主要是指通过分子设计。

@#@改善分子的与其在环境中的分布、人和其他生物机体对它的吸收性质等重要物理化学性质,从而减少它的有害生物效应。

@#@通过分子结构设计,从而增大物质降解速率、降低物质的挥发性、减少分子在环境中的残留时间、减小物质在环境中转化为具体有害生物效应物质的可能性等均是重要的“外部”效应原则的例子。

@#@另外,通过分子设计,从而降低或妨碍人、动物、水生生物对物质的吸收也是“外部”效应原则要面对的问题。

@#@@#@3、设计安全有效化学品的内部效应原则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答:

@#@“内部”效应原则通常包括分子设计以达到以下目标:

@#@增大生物解毒性,避免物质的直接毒性和间接生物毒性或生物活化。

@#@增大生物解毒性包括把分子设计为本身是亲水性的或很容易与葡萄糖醛酸、硫酸盐或氨基酸结合,从而加速其从泌尿系统或胆汗中排出。

@#@要避免物质的直接毒性,就要把物质分子设计成无毒无害类化合物,或在分子中引入一些无毒功能团。

@#@@#@4、肠胃、肺和皮肤吸收的特点有哪些?

@#@如何通过改变分子性质避免其被吸收?

@#@@#@吸收方式@#@特点@#@如何避免吸收@#@肠胃@#@肠胃系统是有毒化学品进入人体致毒的主要途径。

@#@许多环境毒剂进入食物链,与事物一道被食入从而被肠胃系统吸收,空气中的读物则通过呼吸进入肠胃系统。

@#@影响肠胃系统的吸收的主要原因是肠胃的表面积和血液流动速度。

@#@肠胃系统的吸收表面积是最大的,其血液流动速度也较大。

@#@改变pH值可改变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的吸收程度。

@#@严重影响物质在肠胃系统中吸收程度的物理化学性质有:

@#@物质的状态、固体物质粒子的大小、物质的水溶性和油溶性、分解常数、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大小等。

@#@物质必须有相当大的水溶性,才能溶解成为其自由分子的形式。

@#@液态物质、被溶解了的物质比固态物质更容易被吸收。

@#@盐类物质均有很大的水溶性,因此比重性物质更容易被吸收,对固体物质而言,颗粒越小越容易被溶解而吸收。

@#@在肠胃系统吸收中,油溶性越好的物质就越容易被吸收。

@#@当然还要有一定的水溶性,仅溶于油而不溶于水的物质不容被肠胃系统吸收。

@#@物质的相对分子量越大就越不容易被吸收。

@#@@#@改变PH、改变物质的水溶性和油溶性,增大物质的分子量@#@肺@#@i.肺气泡的细胞膜的厚度很薄,对物质的吸收很快@#@ii.水溶性的物质吸收量很大@#@iii.颗粒度小于等于1微米的固体物质很容易通过肺被吸收@#@减小物质的水溶性,增大物质的尺寸@#@皮肤@#@吸收血液流动速度小,且阻吸厚度很大。

@#@皮肤吸收的速度控制步骤是物质分子穿越最上一层(角膜)的扩散过程。

@#@液体因通常在皮肤表面上铺展从而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故它比固体更容易被皮肤吸收,且油溶性好的物质通常更容易被皮肤吸收。

@#@但油溶性太好而水溶性差的物质也不容易被吸收。

@#@@#@减少接触,改变其油溶性@#@5、消除化学品毒性的Phase-I反应和Phase-II反应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答:

@#@人体代谢陌生化学物质的过程中要发生两类化学反应,分别叫做I相(Phase-I)反应和II相(Phase-II)反应。

@#@在I相反应中陌生化学物质通过氧化、还原和水解等过程转化为极性更大的代谢物、从而更容易溶解与水,因而更容易排泄。

@#@在II相化学反应中,内源代谢地物如葡萄糖酸盐、硫酸盐、乙酸盐或氨基酸与有毒陌生化学物质结合,生成水溶性更大的物质,从而更有利于排泄。

@#@@#@6、典型亲电性物质的结构特征有哪些?

@#@其引发的中毒化学反应主要有哪些?

@#@人体内细胞的哪些结构容易与亲电性物质发生中毒化学反应?

@#@@#@答:

@#@亲核部分包括:

@#@蛋白质的中半酰胺酸残基中的巯基;@#@蛋白质中蛋氨酸(甲硫氨酸)中的硫原子;@#@精氨酸和赖氨酸残基中的一级氨基,或蛋白质中的二级氨基;@#@RNA和DNA中尿碱中的氨基。

@#@@#@中毒化学反应主要有:

@#@@#@亲电试剂@#@一般结构@#@亲核反应@#@毒效@#@卤化物@#@R-XX=Cl,Br,I,F@#@取代反应@#@癌症@#@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及相关化合物@#@C=C-C=OC≡C-C=O@#@C=C-C≡NC=C-S-@#@Michael加成反应@#@癌症,变种,肝中毒,肾中毒,血液中毒,神经中毒等@#@γ-二酮@#@R1COCH2CH2COR2@#@生成Schift碱@#@神经中毒@#@环氧化合物@#@-CH——CH-@#@O@#@加成反应@#@变种,睾丸损伤@#@异氰酸酯@#@-N=C=O–N=C=S@#@加成反应@#@癌症,变种,免疫系统中毒@#@7、常见电子等排物有哪些?

@#@@#@答:

@#@常见电子等排物:

@#@@#@8、举例说明用无毒无害的物质取代有毒有害物质的重要性和可能性@#@答:

@#@利用电子的等排规律设计更加安全化学品的一个成功例子是硅取代物代替杀虫剂MTI-800.MTI-800是一个烈性的杀虫剂,大师它对鱼也有毒性(LC50为3mg/L),这就限制了其商业使用。

@#@用硅原子取代其中的1个碳原子以后,得到另一物质,该物质的杀虫效力变为MTI-800的0.2~0.6倍(即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当浓度为50mg/L时,仍观察不到鱼死亡。

@#@说明,用硅原子取代碳原子后,其效力虽受一定影响,但其毒性却降低很多。

@#@@#@9、某化合物的结构如下,指出其可能引发的中毒反应@#@-Cl可能发生取代反应;@#@-C=O可能发生加成反应@#@-N=C=O可能发生加成反应;@#@-C≡N可能发生加成反应@#@";i:

9;s:

25768:

"第一章互联网概述@#@识记:

@#@@#@1、互联网定义:

@#@是一种计算机网络的集合,以TCP/TP进行数据通讯,把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网络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2、 互联网概念:

@#@是建立在一组共同协议上的网络设备和线路的物理集合,是一组可共享的资源集合。

@#@@#@3、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 起源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dvancedResearchProjectAgencyARPA)。

@#@@#@4、互联网的起源和目前的现状。

@#@@#@5、我国互联网建设结构和10大主要网络:

@#@@#@6、NCFC、CERNET、CHINANET的组成@#@7、主干网、园区网的主要指标和涉及范围@#@8、研究和使用互联网的重要意义@#@9、互联网与传统通信网的互连关系@#@10、互联网未来的发展@#@领会:

@#@@#@1、互联网的体系结构@#@网络的体系结构是用层次结构设计方法提出的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及其协议的集合。

@#@@#@2、互联网的定义@#@凡是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设备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系统。

@#@@#@3、互联网的组成@#@互联网由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组成。

@#@网络硬件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物质基础。

@#@常见的网络硬件有计算机、网络接口卡、集线器、结点机、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以及传输介质等。

@#@网络软件是实现网络功能不可缺少的软环境。

@#@网络软件通常包括:

@#@网络协议和协议软件、网络通信软件和网络操作系统。

@#@@#@4、网络间的互连@#@互联网的网络互连是通过TCP/IP技术实现的。

@#@TCP/IP技术实质上是在低层网络技术与高层应用程序之间增加一个中间软件层,通过这个中间层把不同的网络互联起来,提供统一的高层应用。

@#@@#@5、互联网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带宽、时延、吞吐率和服务质量。

@#@@#@6、TCP/IP技术实现网络互连@#@Page35@#@7、使用中间计算机实现网关的功能@#@网络连接包含两层内容:

@#@首先,两个网络要通过一台中间计算机实现物理连接,这台计算机同属两个网络,即首先要解决网络互连;@#@其次,中间计算机要实现在两个网络间的分组交换,涉及寻找路径和协议转换等问题,即要解决网络互联。

@#@@#@8、Intranet网络的基本概念@#@Intranet网络:

@#@Intranet是基于Internet的TCP/IP协议构建的企业内部网络,包括两种类型:

@#@一种是纯局域网,不与外网互连;@#@另一种是与外网有限互连,即在局域网与互连网互连处连接有防火墙等安全设备,以保证内部网络信息安全。

@#@@#@9、Intranet网络的应用特点和运行机制@#@电子邮件、信息发布系统、企业快报、系统用户手册、培训、新闻组、销售报告、财务报告、客户信息、季度统计、产品信息、市场信息、产品开发信息、物资和产品目录、仓库信息和资产管理等。

@#@@#@10、熟悉WWW、电子邮件、远程登录、文件传输、网络社区、新闻组、即时通信、电子商务、网络多媒体的基本概念@#@Page41@#@11、WWW、电子邮件、远程登录、文件传输、网络社区、新闻组、即时通信、电子商务、网络多媒体的作用和应用环境@#@12、下一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下一代互联网络:

@#@不同于现在的互联网的互联网。

@#@@#@13、下一代互联网的特点@#@其主要特点有:

@#@更大,更快,更安全,更便捷。

@#@@#@14、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

(1)Internet2

(2)CNGI(3)CERNET2@#@第二章互联网技术@#@领会:

@#@@#@1、综合应用TCP/IP协议,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TCP/IP协议簇与OSI参考模型间的对应关系。

@#@@#@数据链路层也称为网络接口层,对应的协议有地址解析协议和反向地址解析协议,其功能是接收和发送IP数据报。

@#@网络层也称互联网层,即网络互联层,对应的协议有IP和ICMP。

@#@传输层提供两台计算机之间端对端的数据传送,对应的协议有TCP和UDP。

@#@应用层处理特定的应用,对应的协议主要包括远程登录、文件传送协议、简单邮件传送协议、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和NFS。

@#@@#@2、地址转换协议与反向地址转换协议、TCP和UDP、TCP/IP与高层协议的连接。

@#@@#@Page55@#@3、网络地址翻译技术@#@Page60@#@4、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的概念@#@Page62@#@5、IP组播和IP安全的原理@#@Page63组播能使一个或多个组播源只把数据包发送给特定的组播组,而只有加入该组播的主机才能接收到数据包。

@#@IPsec(Internet协议安全),它是由IETF定义的一套在网络层提供IP安全性的协议。

@#@Page64@#@6、IP地址、IP地址原理、IP分组格式@#@Page57@#@7、IP地址在互联网中的表示形式@#@Page55@#@8、DNS域名系统@#@Page58@#@9、域名的基本概念、域名与IP的对应关系@#@互联网通信软件要求在发送和接收数据报时必须使用数字表示的IP地址。

@#@因此一个应用程序在与字母表示名字的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通信之前,必须将名字翻译成IP地址。

@#@互联网提供了一种自动将名字翻译成IP地址的服务。

@#@一般情况下,一个域名对应一个IP地址,但并不是每个IP地址都有一个域名和它对应,对于那些不需要他人访问的计算机只有IP地址,而没有域名。

@#@有时一个IP地址还对应几个域名。

@#@@#@10、域名系统的建立方法@#@11、互联网中主机的基本概念@#@Page59@#@12、域名与主机的关系@#@Page59在表示一台计算机时把主机名放在其所属的域名之前,用圆点分隔开,就形成了主机域名,便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区分不同的计算机了。

@#@@#@13、IPv6的新特征@#@

(1)巨大的地址空间@#@

(2)全新的报文结构@#@(3)全新的地址配置方式@#@(4)更好的QoS(QualityofService)服务质量支持@#@(5)内置的安全性@#@(6)全新的邻居发现协议@#@14、IPv6地址的原理、邻居发现机制@#@IPv6地址原理:

@#@Page66-68@#@IPv6邻居发现机制:

@#@路由器发现、前缀发现、地址自动配置、地址解析、邻居不可达检测、下一跳决定、重复地址检测、重定向@#@15、IPv6地址自动配置技术@#@IPv6地址自动配置方式分为两种:

@#@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和有状态地址自动配置。

@#@@#@16、IPv4向IPv6过渡的技术@#@因此,两种协议不可避免地有个共存期,彼此间必须具有互操作性。

@#@@#@有3种技术:

@#@隧道技术、双栈技术和地址翻译技术。

@#@@#@简单应用:

@#@@#@1、电话拨号、专线和以太网3种入网方式的基本概念@#@2、硬件设备:

@#@PC、Modem、电话线和RS-232电缆等设备@#@3、窄带拨号接入方式软件操作@#@PPP拨号和ISDN拨号两种方式,也有人将他们称为“模拟拨号”和“数字拨号”。

@#@当以PPP方式入网时,需向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申请PPP账号。

@#@@#@4、宽带和准宽带接入方式软件操作@#@ADSL是AsymmetricalDigitalSubscriberLoop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的缩写,ADSL技术是运行在原有的普通电话线上的一种新的高速宽带技术,它利用现有的一对电话铜线,为用户提供上、下行非对称的传输速率(带宽)。

@#@详细见网络工程第一章。

@#@@#@5、3G无线接入方式软件操作@#@第3章网络技术基础@#@领会:

@#@@#@1、中继器的工作原理、功能。

@#@@#@是在局域网环境下用来延长网络距离的最简单、最廉价的互连设备,操作在OSI的物理层。

@#@Page86@#@2、中继器在网络中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

@#@@#@Page86@#@3、网桥的工作原理、功能。

@#@@#@叫桥接器,是连接两个局域网的一种存储/转发设备。

@#@它能将一个较大的LAN分割成多个网段,或将两个以上的LAN互连为一个逻辑的LAN,使用LAN上的所有用户都可访问服务器。

@#@Page86@#@4、网桥在网络中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

@#@@#@IEEE802.3CSMA/CDPage86@#@5、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功能。

@#@@#@路由器可根据传输费用、转接时延、网络拥塞或信源和终点间的距离来选择最佳路径。

@#@Page87@#@6、路由器在网络中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

@#@@#@Page87@#@7、网关的工作原理、功能。

@#@@#@网关是互联网中工作在OSI传输层以上的设施。

@#@之所以称为设施,是因为网关不一定是一台设备,有可能是在一台计算机中实现网关功能的一个软件,多数网关是用来互联网络的专用系统,所以市场上从未有过出售网关的广告或公司。

@#@@#@8、网关在网络中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

@#@@#@Page87@#@9、防火墙的工作原理、功能。

@#@@#@防火墙是一个位于局域网和外网之间,或计算机和它所连接的网络之间的软硬件设备。

@#@它主要对流经的通信流量进行访问控制,过滤和阻断未经容许的访问。

@#@@#@通常防火墙是工作在第三层的,对IP数据包进行控制,称为网络级防火墙。

@#@有些防火墙可以工作在应用层,它能够对不同的网络应用进行控制,通常称为应用级防火墙。

@#@@#@10、防火墙在网络中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

@#@@#@Page88@#@11、缓冲器的工作原理、功能。

@#@@#@Cache是一种对于频繁访问Web信息的请求在本地实现的设备,它将Web页的内容存储在本地存储设备上,使得Web查找变得更快。

@#@@#@12、缓冲器在网络中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

@#@@#@Page88@#@13、网络互连实例能够简单应用。

@#@@#@Page88@#@14、交换机的基本概念。

@#@@#@Page90@#@15、交换机的实现方式@#@在以太网的交换技术上通常分为静态交换和动态交换两种方式。

@#@在静态交换中又分为静态端口和静态模块交换,在动态交换中又分为动态端口交换和动态段交换。

@#@@#@16、三层交换技术@#@三层交换技术又称为IP交换技术或高速路由技术,它利用第三层协议中的路由交换来加强原来第二层基于网卡MAC地址的交换,以达到提升交换速度的目的。

@#@@#@17、三层以上交换技术@#@Page92@#@18、虚拟网络VLAN的实现与性能@#@是把处于同一桥接网络上的不同主机及网络设备逻辑地分割成不同的组,组与组间不能直接进行数据交互,这样就避免了不同组间的相互干扰,也保证了同一组内数据的安全。

@#@@#@19、VLAN间的通信方式。

@#@@#@目前,网络互连设备中能够完成路由功能的设备主要有路由器和3层以上的交换机。

@#@@#@20、虚拟专用网VPN的功能、协议、实现技术@#@VPN由在公共网络上提供安全路径的路由器以及防火墙组成。

@#@它是采用隧道技术以及加密、身份认证等方法,在公共网络上构建企业网络的技术。

@#@@#@21、VPN的网络安全。

@#@@#@VPN根据RADIUS服务器上的用户中心数据库对访问用户进行权限控制。

@#@@#@第4章网络应用技术@#@综合应用:

@#@@#@1、WWW的定义,网页与连接的含义@#@是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系统,向用户提供一个以超文本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的全图形浏览界面。

@#@网页是一些连续的数据片段,包好普通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还包含指向娶她网页的链接。

@#@@#@2、WWW的主要特点、同一资源定位器、HTTP@#@WWW提供的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信息的刷新速度快,而且界面引人入胜、简单易用,是互联网上发展最迅速的服务。

@#@为了能够在互联网中方便找到所需要的网站及所需要的信息资源,采用统一资源定位器来唯一地标识某个网络资源。

@#@HTTP是WWW服务程序所用的网络传输协议。

@#@@#@3、IE浏览器的参数设置、功能和使用方法@#@4、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5、电子邮件的定义@#@电子邮件是互联网提供的一项最基本的服务,为用户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通信手段。

@#@电子邮件与传统邮件大同小异,只要通信双方都有电子邮件地址,便可以电子传播为媒介,交互邮件。

@#@@#@6、简单函件传输协议的工作原理@#@是一组用于从源到目的地址传输邮件的规范,控制邮件的中转方式。

@#@@#@7、POP3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POP3协议允许用户从服务器上把邮件存储到本地主机(即自己的计算机)上,同时根据客户端的操作删除或保存在邮件服务器上的邮件,而POP3服务器则是遵循POP3协议的接收邮件服务器,用来接收电子邮件的。

@#@@#@8、电子邮件的地址、收件人,抄送和密件抄送的区别@#@9、远程注册的含义、命令格式及相应的功能@#@只要拥有远程计算机的一个账号,就可以通过Telnet注册并操作其系统,好像在直接操作远程计算机一样。

@#@telnet或者telnet202.204.103.20@#@10、Telnet协议@#@互联网上的远程登录协议以Telnet协议为基础,Telnet协议是TCP/IP协议的一个部分,是一个简答的远程登录协议。

@#@@#@11、上传和下载的含义、命令格式及相应意义@#@传输一个指定文件ftp>@#@get文件名传输多个文件ftp>@#@mget文件名[文件名…]@#@ftp>@#@put文件名向FTP服务器中发送文件。

@#@@#@12、文件传输协议、匿名服务、文本文件和二进制文件的传输@#@Page113@#@13、非命令的应用程序的操作。

@#@@#@14、IE、LeapFTP获取文件传输的方法。

@#@@#@15、说出网络新闻组的概念及功能,新闻组的分类@#@网络新闻组USENET是人们利用互联网互换创新、发表看法、收集信息以及回答问题的地方。

@#@它利用网络新闻传输协议(NNTP)在互联网上收发网络新闻。

@#@USENET最早分为7类。

@#@Comp.misc.news.rec.sci.talk@#@16、News的功能配置@#@17、参加和取消新闻组的方法@#@18、建立新的专题组的方法,学会通过电子邮件参见和获取新闻组的方法。

@#@@#@19、网络社区的类型@#@网络社区是指以论坛BBS为基础核心应用,包括公告栏、群组讨论、在线聊天、交友、个人空间、无线增值服务等形式在内的互动平台,同一主题的网络社区集中了具有共同兴趣的访问者。

@#@网络社区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综合性、大型虚拟社区平台,拥有较为庞大的用户群和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另一种是基于地方或某些垂直领域的中小型论坛。

@#@@#@20、电子公文板的含义和主要功能@#@电子公告板(BBS)是用做特定兴趣小组的信息源和交流信息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它是互联网上最知名的信息服务之一。

@#@功能:

@#@Page125@#@21、常用的BBS软件的共同点和区别@#@虽然特色不同,但都具有执行远程登录、地址薄、进行文本的复制和粘贴、对终端进行设置的功能。

@#@@#@22、音视频加工处理及编码原理@#@Page128-129@#@23、网络电话的概念、常用软件、网上传真的含义@#@Page129@#@24、网络电话的功能,通信条件,白板的概念和使用,网络电视会议的特点、功能和硬件环境。

@#@@#@Page130@#@25、网络视频会议的概念@#@Page130@#@26、音视频点播和广播的使用@#@点播连接是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主动连接。

@#@广播是指用户被动连接。

@#@Page130@#@27、网上音乐格式,电影文件的常用格式,网络游戏的含义。

@#@@#@Mp3,MPEG-4Page131@#@28、网上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的方法@#@29、MSN和QQ的功能@#@Page131@#@30、MSN和QQ的工作原理@#@Page131@#@31、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实现方法@#@电子商务是指在网络上通过计算机进行业务通信和交易处理的过程。

@#@@#@电子商务的功能就是通过电子商情查询、电子采购,最终实现电子交易。

@#@电子商务降低了传统售前和售后服务所需的大量人力和财力,实现了高效率和低成本。

@#@@#@32、网络安全措施@#@电子支付两种模式:

@#@1、SSL支付模式:

@#@主要用于提高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的安全系数,采用公共密钥和私用密钥两种加密,公共密钥用于加密信息,私用密钥用于解释加密的信息。

@#@2、SET支付模式:

@#@(安全电子交易模式)规范使用公开密钥体系对通信双方进行认证,利用DES、RC4或任何标准对称加密方法进行信息的加密传输,并利用Hash算法鉴别消息的真伪、有无篡改,以维护在任何开放网络上的个人金融资料的安全性。

@#@@#@33、电子商务,使用网上银行、网上商场、网上购物。

@#@@#@34、网络打印机的途径和设置。

@#@@#@35、简单应用网络共享打印机。

@#@@#@Page138-143@#@第5章网络应用制作技术@#@综合应用:

@#@@#@1、HTML语言和HTML基本语法@#@HTML(HyperTextMarkupLanguageHTML)是一门计算机程序语言,专门用来编写网页。

@#@@#@2、HTML高级语法和动态HTML@#@由于HTML不是程序语言,因此由HTML所构成的网页并不能因时因地而产生变化,所以便有“静态网页”之称。

@#@为了让网页具有动态变化的能力,就要将程序加到纯HTML文件中。

@#@@#@3、HTML语言各种语法的应用编程@#@跳转至另一个段落(预先给要跳转到的目标位置命名,如<@#@AName=”client”>@#@<@#@/A>@#@)<@#@ahref=”#client”>@#@目标文字<@#@/a>@#@@#@4、网页设计原则和网页设计方法@#@Page152@#@5、网页设计工具的使用方法@#@Page152-153@#@6、网页制作技术和方法@#@简单应用:

@#@@#@1、JavaScript语言的发展,JavaScript语言的特点及其功能@#@JavaScript是一种基于对象和事件驱动、并具有安全性的脚本语言。

@#@它能够和HTML一起实现Web页面中链接多个对象,实现与页面的交互作用。

@#@@#@2、JavaScript程序的分类和基本语法@#@6种数据类型,变量,表达式和运算符,事件驱动及事件处理page162-163@#@3、简单应用JavaScript语言创建动态内容@#@4、XML语言的定义、功能和语法@#@XML是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一个优化子集,提供了一种展现数据的标准方法,它允许数据在通过互联网连接的设备之间进行存储和交换,还允许不同的软件系统操作这些数据。

@#@@#@5、XML语言的文档结构@#@文档包含三个部分:

@#@一个XML文档声明;@#@一个关于文档类型的定义;@#@用XML标识创建的内容。

@#@@#@6、主页中简单应用XML语言@#@7、分布式数据库的开发、发布技术和方法Page172@#@8、ASP特色、运行环境和数据库访问方法@#@ASP提供了一个服务器执行的程序环境,能够产生和执行动态的、交互的、高效率的Web服务器的应用程序,而不必担心浏览器是否能正确执行设计出来的脚本程序。

@#@@#@9、PHP特色、运行环境和数据库访问方法@#@超文本预处理器(PHP)是一种在服务器端执行的嵌入HTML的脚本语言,如同ASP。

@#@用户可以混合使用PHP和HTML编写Web页面,建立一个真正交互的Web站点。

@#@@#@10、JSP特色、运行环境和数据库访问方法@#@第6章常用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简单应用:

@#@@#@1、域名服务的基本概念和域名服务系统@#@名字服务器,类似于是用电话号码薄或查号台通过查询名字可以得到电话号码一样,只是域名系统是在网络中将由一串字母组成的名字(即域名)转换为IP地址。

@#@采用客户/服务器机制建立一个分布式的主机信息数据库,将整个网络按照组织结构或管理范围,逻辑地分解为层次的结构,形成一个树形域名系统结构,其顶部是根,根以下的每个结点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记名,称为域。

@#@这样可以对结构化的域名空间进行分散管理。

@#@为了完成域名解析所构成的系统就叫做域名服务系统。

@#@@#@2、域名服务机制@#@域名服务器用来完成从域名到IP地址的转换,它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工作。

@#@@#@3、域名服务器和解析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域名服务器的解析方法@#@域名服务器负责维护本区的域名空间信息,并对本区内其他域名服务器授权。

@#@它是特定域所有信息的权威性信息源,从域管理员构造的本地磁盘文件中加载域信息,该文件(区文件)包含着该服务器具有管理权的一部分域结构的信息。

@#@主服务器是一种权威性服务器,以绝对的权威回答该域的任何查询。

@#@Page189@#@4、UNIX和Windows2003操作系统下域名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NS指定域名服务器的主机名@#@A主机名和IP地址的映射@#@CNAME为主机定义别名,用于一台主机由多个名字@#@PTR增加一个有关目标存储信息的指针,用于反向域名解析,注意这里是IP地址是反序的。

@#@@#@/etc/named.boot是根文件,用于说明域名服务器的类型、授权管理的区以上读取初始化数据的位置。

@#@Page190@#@5、电子邮件服务器的基本概念 @#@它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与其他用户进行联络的快速、安全、高效、廉价的现代化通信手段。

@#@只要知道了收信人的电子邮件地址,互联网上的用户就可以随时通过计算机将信件发给对方,也可以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邮件。

@#@@#@6、电子邮件服务器的结构原理@#@由于在互联网上采用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收发邮件时,只能传送英文ASCII码,所以用户在发送中文、图像、声音等二进制文件前需要经过编码。

@#@@#@7、UNIX和Windows2003操作系统下电子邮件服务器的安装配置和测试。

@#@@#@8、POP3服务的安装。

@#@@#@9、函件服务器的管理和维护:

@#@别名、队列、日志管理和权限设定。

@#@@#@Page199@#@10、文件传输服务器概念、工作机制、匿名服务和文件传输服务器的目录结构。

@#@@#@FTP服务器是指互联网上存储有大量文件和数据的计算机主机,它设有公共的账号,有公开的资源供用户使用。

@#@@#@11、应用UNIX和Windows操作系统下文件传输服务器的安装、建立账号、目录授权和日志管理。

@#@@#@12、电子公告板服务器的概念、工作机制@#@电子公文板系统BBS是一种很流行的信息服务系统,它实际上是一个远程访问服务器,分布在各地的用户可以自由连接到这个服务器上,互相交换信息,还可以享受其提供的娱乐服务。

@#@@#@13、应用服务器的安装@#@14、WWW服务器的概念和工作原理@#@Page210@#@15、WWW服务软件的下载、安装、配置、启动,WWW服务器的运行和维护。

@#@@#@16、DHCP实现机制@#@Page217动态地址分配指计算机向特定的服务器临时申请的一个地址,并且在一段时期内租用该号码,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管理上所耗费的时间。

@#@@#@17、配置DHCP服务器。

@#@@#@识记:

@#@@#@1、代理服务器TCP/IP参数配置@#@方案一:

@#@配置两块网卡,一块网卡对外连接,负责与互联网通信。

@#@另一块网卡对内连接,负责与局域网内的计算机通信,方案二:

@#@配置一块网卡,网卡配有两个IP地址,一个地址是对外的,另一个对内的。

@#@@#@内部计算机的IP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定,网关不用设定,除非内部局域网又分成若干个子网;@#@由于代理服务器能转发局域网内计算机提出的域名解析申请,所以DNS也不用设定。

@#@@#@2、代理服务器软件的安装于配置@#@3、客户端代理的设置@#@4、音频与视频流服务器的概念和工作原理@#@5、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音视频数据的生成和管理@#@第7章计算机网络安全及管理技术@#@领会:

@#@@#@1、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其目的是确保经过网络传输和交换的数据不会发生增加、修改、丢失和泄露等。

@#@@#@2、网络安全控制措施:

@#@物理安全、访问控制、传输安全@#@物理安全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人为对网络的损害,二是网络对使用者的危害。

@#@访问控制:

@#@密码,网络资源的属主、属性和访问权限。

@#@网络安全监视、审计和跟踪等。

@#@传输安全:

@#@加密与数字签名,SSL协议,电子邮件协议,防火墙。

@#@@#@3、防火墙的基本概念,防火墙技术分类@#@防火墙是一种访问控制技术,它用于加强两个或多个网络间的边界防卫能力。

@#@Page242@#@4、网络黑客、网络病毒、网络垃圾@#@Page240-242@#@5、网络系统可靠性、系统容错与冗余设计@#@网络系统的可靠性主要指系统的容错能力,即当网络系统突然发生故障时,系统能够继续工作及迅速恢复的能力。

@#@@#@6、防火墙应用系统,UNIX和Windows系统安全设计@#@网络层防火墙和应用层防火墙@#@1、网络层防火墙通常是以路由器为基础的。

@#@@#@2、应用层防火墙也称为代理服务器,它能够代替网络用户完成特定的T";i:

10;s:

10548:

"苏州大学局部解剖学考试重点@#@1.乳房淋巴回流:

@#@①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淋巴管注入腋淋巴结的胸肌淋巴结;@#@②内侧部淋巴管穿1~5肋间隙注入胸骨旁淋巴结并与对侧的淋巴管吻合;@#@③上部淋巴管→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④内下部淋巴管注入膈上淋巴结并于腹前壁上部、膈下及肝的淋巴管相吻合;@#@⑤深部淋巴管→胸肌间淋巴结;@#@@#@2.甲状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

@#@@#@答:

@#@①形态:

@#@甲状腺呈“H”形,分为左、右两侧叶及甲状腺峡。

@#@②位置:

@#@两侧叶位于喉和气管颈部上段的外侧,上端达甲状软骨中部,下端:

@#@第6气管软骨甲状腺峡位于第2-4气管软骨前方。

@#@③毗邻:

@#@甲状腺的前面由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左右两侧叶的后内侧紧邻喉与气管颈部、咽与食管颈部以及喉返神经;@#@后外侧临颈动脉鞘和颈交感干。

@#@@#@3.椎动脉三角边界及内容:

@#@@#@答:

@#@①内界:

@#@颈长肌;@#@②外界:

@#@前斜角肌;@#@③下界:

@#@锁骨下动脉第一段;@#@④尖:

@#@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⑤后方:

@#@第7颈椎横突、第8颈神经前支及第一肋颈;@#@⑥前方:

@#@迷走N、颈动脉鞘、膈N、胸导管;@#@⑦内容:

@#@椎动静脉、甲状腺下A、颈交感干、甲状颈干和星状神经节@#@4.腹股沟管的两环四壁@#@答: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管内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①浅环:

@#@位于耻骨嵴外上方,由腹外斜肌腱膜裂开形成;@#@②深环:

@#@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一横指处,由腹横筋膜向外突出形成;@#@③前壁:

@#@主要为腹外斜肌腱膜,外侧1/3处有腹内斜肌起始部的纤维加强;@#@④后壁:

@#@腹横筋膜,内侧1/3有腹股沟镰(联合腱)加强;@#@⑤上壁: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下缘纤维共同形成的弓状下缘;@#@⑥下壁:

@#@腹股沟韧带@#@5颈动脉三角的位置境界和内容。

@#@@#@答:

@#@①境界:

@#@位于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间。

@#@②内容:

@#@舌下神经及其降支构成的颈袢,颈内静脉及其属支,颈总动脉及其分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以及颈深淋巴结等。

@#@@#@6下颌下三角境界内容。

@#@@#@答:

@#@境界:

@#@下颌骨下缘、二腹肌前后腹。

@#@②下颌下腺、面AV、下颌下LN、舌N、舌下N。

@#@@#@肌三角内容境界。

@#@@#@答:

@#@①境界:

@#@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②层次:

@#@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椎前筋膜;@#@③内容:

@#@舌骨下肌群、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颈段。

@#@@#@7股三角境界和内容。

@#@@#@答:

@#@位于大腿上端内侧腹股沟缘。

@#@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为长收肌内缘,外为缝匠肌内缘,前为阔筋膜,底为髂腰肌、耻骨肌、长收肌及筋膜。

@#@三角区内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骨管、骨深LN、脂肪组织等由此经过。

@#@此区易发生股疝。

@#@这个区域也是股动脉穿刺插管造影、治疗的常用部位。

@#@@#@8肘窝的境界@#@答:

@#@①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②下外侧界为肱桡肌③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④顶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摸、深筋膜和肱二头肌腱膜⑤底是肱肌、旋后肌和肘关节囊。

@#@⑥内容:

@#@(尺桡)正中N、肱A和肱V、肱二头肌腱、桡神经及其分支。

@#@@#@9.颈部的筋膜间隙有哪些?

@#@其位置通向如何?

@#@@#@答:

@#@1)胸骨上间隙2)气管前间隙3)咽后间隙4)椎前间隙@#@10.腋腔的顶、底、四壁和内容。

@#@@#@答:

@#@①顶:

@#@由锁骨的中1/3段、第一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共同围成。

@#@②底:

@#@由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构成。

@#@③前壁:

@#@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④后壁:

@#@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和肩胛骨⑤内侧壁:

@#@由前锯肌、上位4位肋骨及其肋间肌组成。

@#@⑥外侧壁:

@#@由肱骨结节间沟、肱二头肌长、短头和喙肱肌构成。

@#@⑦内容:

@#@主要有臂丛锁骨下部及其分支、腋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腋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等。

@#@@#@11.简述腋动脉分段分支。

@#@@#@答:

@#@腋动脉以胸小肌为标志分为三段:

@#@①第一段:

@#@位于第1肋外侧缘至胸小肌上缘之间,分支有胸上动脉。

@#@②第二段:

@#@位于胸小肌深面,分支有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

@#@③第三段:

@#@位于胸小肌下缘与大圆肌下缘之间,分支有肩胛下动脉和旋肱前、后动脉。

@#@@#@12.通过梨状肌上、下孔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什么。

@#@@#@答:

@#@①梨状肌上孔:

@#@臀上神经、臀上动脉、臀上静脉。

@#@②梨状肌下孔:

@#@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脉、臀下静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及阴部神经@#@13.腘窝边界和内容。

@#@@#@答:

@#@腘窝是膝关节后方呈菱形的间隙。

@#@@#@①边界:

@#@顶为腘筋膜,底自上而下为股骨腘面,膝关节囊后壁、腘斜韧带和腘肌。

@#@@#@上外侧壁:

@#@股二头肌。

@#@上内侧壁:

@#@半腱肌和半膜肌。

@#@下内侧壁:

@#@腓肠肌内侧头。

@#@下外侧壁:

@#@腓肠外侧头和不恒定的跖肌。

@#@②内容:

@#@正中线上由浅入深依次为胫神经、腘动脉、腘静脉,还有沿窝外上界走行的腓总神经,以及腘血管周围的腘深淋巴结。

@#@窝内主要结构之间有大量脂肪组织填充。

@#@@#@14.坐骨神经的行径:

@#@坐骨神经起自骶丛,由梨状肌下孔出盆后,在臀大肌深面下行,经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连线之间至股后区,行于股二头肌长头与大收肌之间。

@#@@#@15.试述踝管的组成、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答:

@#@①组成:

@#@连接内踝与跟骨结节之间的屈肌支持带和跟骨内侧面之间构成踝管。

@#@屈肌支持带向深部发出3个纤维隔,将踝管分成4个骨纤维性管,对肌腱起约束作用,对血管和神经起保护作用。

@#@②内容:

@#@由前向后依次为胫骨后肌腱及其腱鞘、趾长屈肌腱及其腱鞘、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

@#@③临床意义:

@#@踝管是小腿后区通向足底的通道,小腿后区或足底感染时,可经此管相互蔓延。

@#@外伤出血,管内结构受压,可导致踝管综合征。

@#@@#@16.上纵隔由浅入深有哪些结构。

@#@@#@答:

@#@①前层:

@#@胸腺、左右头臂静脉及上腔静脉;@#@②中层:

@#@膈神经、迷走神经、主动脉弓及其三分支;@#@③后层:

@#@气管、食管和胸导管@#@17.后纵膈的内容。

@#@@#@答:

@#@主支气管、食管胸部的大部分、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和半奇静脉,迷走神经,胸交感干、淋巴结等。

@#@@#@18纵膈侧面观。

@#@@#@答

(1)左侧面:

@#@①上:

@#@主动脉弓及分支、左颈总A、左锁骨下A;@#@②前下方:

@#@心包隆突;@#@③前方:

@#@膈N、心包膈血管;@#@④后方:

@#@左迷走N、胸主动脉、交感干、内脏大N。

@#@

(2)右侧面:

@#@①上方:

@#@右头臂V、奇V、上腔V、气管食管;@#@②下方:

@#@下腔V;@#@③前下方:

@#@心包隆突;@#@④前方:

@#@膈N、心包膈血管;@#@⑤后方:

@#@右迷走N、食管、奇静脉、交感干、内脏大N。

@#@@#@19.试述胸导管的毗邻。

@#@@#@答:

@#@1)胸导管在上纵隔:

@#@①前方:

@#@左颈总动脉②后方:

@#@脊柱③左侧:

@#@左锁骨下动脉、左纵隔胸膜④右侧:

@#@食管、左喉返神经。

@#@2)胸导管在后纵隔:

@#@①前方:

@#@食管,②后方:

@#@右肋间后动脉、脊柱,③左侧:

@#@胸主动脉,④右侧:

@#@奇静脉和右纵隔胸膜。

@#@@#@20阑尾手术麦氏切口由浅入深经过哪些结构以及阑尾的常见位置。

@#@@#@答:

@#@①皮肤--浅筋膜(Camper层,Scarpa层)--深筋膜--腹外斜肌及其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②常见位置:

@#@盲肠后位,盲肠下位,回肠前位,回肠后位,盆位。

@#@@#@21.腰上三角的位置、境界及有关内容。

@#@@#@答:

@#@位于背阔肌深面,第12肋下方。

@#@内侧:

@#@竖脊肌外侧缘,外下界:

@#@腹内斜肌后缘,上界:

@#@第12肋。

@#@底:

@#@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神经:

@#@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

@#@@#@22二腹肌后腹毗邻?

@#@@#@答:

@#@①浅面:

@#@面神经颈支。

@#@耳大神经、下颌后神经;@#@②深面:

@#@颈内动静脉,颈外静脉、舌下N、副N、迷走N、颈交感干;@#@③上缘:

@#@舌咽N、面N、耳后N;@#@④下缘:

@#@舌下N,枕动脉@#@23、试述食管胸部的毗邻及其与纵隔胸膜的关系。

@#@@#@答:

@#@①前方:

@#@气管、气管杈、左主支气管、左喉返神经、右肺动脉、食管前丛、心包、左心房、膈②后方:

@#@食管后丛、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右肋间后动脉③左侧:

@#@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胸导管上段④右侧:

@#@奇静脉弓⑤食管左侧只有在食管上、下三角处与纵隔胸膜相贴,右侧除奇静脉弓处外全部与纵隔胸膜相贴。

@#@@#@24、试述胸导管的毗邻。

@#@@#@答:

@#@1)胸导管在上纵隔:

@#@①前方:

@#@左颈总动脉②后方:

@#@脊柱③左侧:

@#@左锁骨下动脉、左纵隔胸膜④右侧:

@#@食管、左喉返神经2)胸导管在后纵隔:

@#@①前方有食管,②后方有右肋间后动脉、脊柱,③左侧有胸主动脉,④右侧有奇静脉和右纵隔胸膜。

@#@@#@25胸膜顶毗邻@#@答:

@#@①前:

@#@锁骨下AV及其分支、前斜角肌、膈N、迷走N、胸导管;@#@②后:

@#@颈交感干、第1胸神经前支、后斜角肌;@#@③外:

@#@臂丛、中斜角肌。

@#@④内:

@#@左锁骨下动脉、左头臂静脉,头臂干、头臂静脉、气管。

@#@@#@26试述肺根的毗邻。

@#@@#@答:

@#@①前方:

@#@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②后方:

@#@迷走神经③下方:

@#@肺韧带④上方:

@#@奇静脉(右)、主动脉弓(左)@#@";i:

11;s:

14389:

"新疆2017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我国目前规定,成年妇女禁忌参加连续负重,禁忌每次负重重量超过__kg。

@#@间断负重每次重量超过__kg的作业。

@#@@#@A.20;@#@30@#@B.20;@#@25@#@C.30;@#@40@#@D.30;@#@35@#@2、对氰化钠、氰化钾及其他氰化物的污染,可用__的水溶液浇在污染处。

@#@@#@A.硫化铁@#@B.硫代硫酸钠@#@C.硫酸二甲酯@#@D.有机磷@#@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__。

@#@@#@A.安全警示标志@#@B.安全标志@#@C.警示标志@#@D.“注意安全”字样@#@4、气体灭火剂的使用始于__。

@#@@#@A.18世纪末期@#@B.19世纪初期@#@C.19世纪中期@#@D.19世纪末期@#@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划分生产安全事故等级的主要依据是人员伤亡或__。

@#@@#@A.直接经济损失@#@B.间接经济损失@#@C.社会影响范围@#@D.环境破坏程度@#@6、预警信息系统主要由信息网、中央处理系统和信息判断系统组成,各子系统发挥自身的功能,完成预警的作用。

@#@下列各项功能,属于预警信息系统功能的是__。

@#@@#@A.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的转换@#@B.评价导致事故发生的人、机、环、管等方面的因素@#@C.采用各种监测手段进行监控@#@D.根据具体警情确定控制方案@#@7、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在__者属于高灵敏度型。

@#@@#@A.30mA~1A@#@B.30mA及以下@#@C.1A以上@#@D.1A以下@#@8、按照安全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__、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方法和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方法。

@#@@#@A.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方法@#@B.事故发生的可能预测评价法@#@C.事故伤亡人数评价法@#@D.事故多发时间评价法@#@9、任何情况下,电动机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__Ω。

@#@@#@A.800@#@B.900@#@C.1000@#@D.1100@#@10、__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伤害。

@#@@#@A.有害因素@#@B.事故隐患@#@C.危险因素@#@D.危险@#@11、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__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A.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B.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人员@#@C.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D.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有关人员@#@12、法律通过授权职代会、职工和__的监督形成对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内部管理机制。

@#@@#@A.矿山委员会@#@B.班会@#@C.工会@#@D.矿务局@#@13、内审员培训是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关键。

@#@应该根据专业的需要,通过培训确保他们具备开展编写体系文件、初始评审、__等工作的能力。

@#@@#@A.进行审核@#@B.体系策划@#@C.实践@#@D.制度制定@#@14、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主要是__。

@#@@#@A.行政机关@#@B.国家行政机关@#@C.人民政府@#@D.法院@#@15、吊篮脚手架属于__。

@#@@#@A.工具式脚手架@#@B.外脚手架@#@C.内脚手架@#@D.满堂架@#@16、__对煤矿企业实际生产条件和安全条件进行审查是否符合煤炭生产许可证条件。

@#@@#@A.国土资源管理局@#@B.劳动保障部门@#@C.煤矿安全监察机构@#@D.煤炭管理部门@#@17、国家将安全指标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

@#@下列指标中,纳入该纲要的是__。

@#@@#@A.铁路交通百万公里死亡率,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B.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铁路交通百万公里死亡率@#@C.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D.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18、化工生产环节可能接触到多种刺激性气体,最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是__。

@#@@#@A.氮氧化合物@#@B.乙炔@#@C.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19、一般监察是在日常情况下进行的监察工作,这种监察具有随机性,亦称__。

@#@@#@A.随机监察@#@B.特殊监察@#@C.重点监察@#@D.常规监察@#@20、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重大事故应当逐级上报至__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A.国务院@#@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C.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D.县级人民政府@#@21、甲是某公司起重机司机,1年前通过《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复审,因工作调整离岗8个月,现又调回起重机司机岗位,则甲必须经__,确认合格后才可上岗工作。

@#@@#@A.全面健康体检@#@B.起重机操作技能培训@#@C.起重机实际操作技能考核@#@D.起重机安全理论考试@#@22、在石门向煤层至少打__个测压孔,测定煤层瓦斯压力,并在打钻过程中采样,测定煤的坚固性系数和瓦斯放散初速度,按综合指标进行预测。

@#@@#@A.2@#@B.3@#@C.4@#@D.5@#@23、法律意识是社会意志的一种,它同人们的世界观、道德伦理等有密切关系,具有强烈的__。

@#@@#@A.普遍性@#@B.逻辑性@#@C.阶级性@#@D.程序性@#@24、《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__年。

@#@@#@A.3@#@B.5@#@C.10@#@D.15@#@25、向井下局部地点进行通风的方法,按通风动力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局部通风机通风、矿井全风压通风和引射器通风,其中以__最为常用。

@#@@#@A.局部通风机通风@#@B.压入式通风@#@C.矿井全风压通风@#@D.引射器通风@#@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1、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__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A.环保@#@B.矿山@#@C.建筑施工@#@D.核能调研@#@E.办公用品生产@#@2、在__过程中存在的危害从业人员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

@#@@#@A.安全检查过程中@#@B.生产过程中@#@C.作业环境中@#@D.劳动过程中@#@E.劳动准备中@#@3、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指将原有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按照体系管理的方法予以__的过程。

@#@@#@A.补充@#@B.完善@#@C.改进@#@D.修缮@#@E.实施@#@4、民用爆炸品、烟花爆竹生产安全管理中,必须满足的条件有__。

@#@@#@A.企业必须要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B.烟花爆竹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并取得操作资格证书@#@C.配备专职注册安全工程师@#@D.厂区周边安全距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E.企业要进行安全评价@#@5、《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以及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负有职责外,还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的职责是__。

@#@@#@A.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的年度计划@#@B.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C.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D.组织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E.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6、安全系数是指零件在理论上计算的承载能力与实际所能承担的负荷之比值。

@#@确定安全系数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__等。

@#@@#@A.环境条件的影响@#@B.使用中发生超负荷或误操作时的后果@#@C.为提高安全系数所付出的经济代价是否合算@#@D.使用时发生结构设计的变更@#@E.在各种恶劣条件下工作的可靠性@#@7、事故统计分析是将汇总整理的资料及有关数值形成书面分析材料,填入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使大量的零星资料__,是统计工作的结果。

@#@@#@A.系统化@#@B.数字化@#@C.信息化@#@D.条理化@#@E.科学化@#@8、《安全生产法》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行政许可职责从__方面作出了规定。

@#@@#@A.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需要审查批准或者验收的,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查@#@B.对未依法取得批准或者验收合格的单位擅自从事有关活动的,负责行政审批的部门发现或者接到举报后应当立即予以取缔,并依法予以处理@#@C.对已经依法取得批准的单位,负责行政审批的部门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撤销原批准@#@D.规范行政许可的特别规定@#@E.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需要审查批准或者验收的,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推荐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批准或者验收通过@#@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

@#@@#@A.《安全生产法》是综合性法@#@B.《矿山安全法》是综合性法@#@C.《矿山安全法》不是综合性法@#@D.《矿山安全法》是单行法@#@E.《矿山安全法》不是单行法@#@10、国家现行的有关安全生产的专门法律有__。

@#@@#@A.《安全生产法》@#@B.《工会法》@#@C.《消防法》@#@D.《道路交通安全法》@#@E.《劳动法》@#@11、下列关于控制生产性噪声的措施描述正确的是__。

@#@@#@A.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将焊接改为铆接@#@B.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将锤击成型改为液压成型@#@C.为防止振动使用隔绝物质,如用橡胶、软木和砂石的隔绝噪声@#@D.消除或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如吸声、隔声、隔振、阻尼@#@E.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12、根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生产烟花爆竹的企业应当具备的条件有__。

@#@@#@A.基本建设项目经过批准@#@B.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C.有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D.依法进行了安全评价@#@E.有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3、下列选项中,人机系统常见事故的原因是__。

@#@@#@A.机械设备存在先天性潜在缺陷@#@B.机械设备发生碰撞或撞击@#@C.设备磨损或老化@#@D.人的不安全行为@#@E.人的意志薄弱@#@14、设计安全装置时,要把人的因素考虑在内。

@#@疲劳是导致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设计者要考虑下面的__几个因素,使人的疲劳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A.正确地布置各种控制操作装置@#@B.正确地选择工作平台的位置及高度@#@C.提供座椅@#@D.出入作业地点要方便@#@E.作业时间和作业强度@#@15、按照安全评价给出的定量结果的类别不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可以分为__。

@#@@#@A.概率风险评价法@#@B.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C.危险指数评价法@#@D.因素图分析法@#@E.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法@#@16、初起火灾的扑救方法包括__。

@#@@#@A.断绝可燃物@#@B.冷却@#@C.断电@#@D.阻止火势蔓延@#@E.防爆@#@17、城市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集__于一身,能够提供重大危险源信息,有利于及时、准确地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后造成的各项损失。

@#@@#@A.政府监管部门@#@B.计算机数据管理@#@C.多媒体@#@D.城市规划@#@E.地理信息系统@#@18、生产经营单位绩效测量和监测程序的目的是__。

@#@@#@A.监测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的实现情况@#@B.实施主动测量与被动测量@#@C.能够支持企业的评审活动@#@D.将绩效测量和监测的结果予以记录@#@E.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的持续改进@#@19、以下不属于安全生产相关法律的有__。

@#@@#@A.《劳动法》@#@B.《铁路法》@#@C.《矿山安全法》@#@D.《职业病防治法》@#@E.《煤炭安全监察条例》@#@20、煤监局警告煤矿矿长有下列行为的:

@#@@#@A.违章指挥工人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B.对工人屡次违章作业熟视无睹、不加制止@#@C.对重大事故预兆不及时采取措施@#@D.拒不执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指令的@#@E.未定期评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21、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__。

@#@@#@A.自然灾害@#@B.事故灾难@#@C.公共卫生事件@#@D.社会安全事件@#@E.社会治安@#@22、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特征有__。

@#@@#@A.客观性@#@B.独立性@#@C.公益性@#@D.服务性@#@E.专业性@#@23、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应提交的材料有__等。

@#@@#@A.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B.由法定资质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出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C.存在毒物作业项目的提交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生产工艺流程图@#@E.主要产品的名称和数量@#@24、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__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的道路交通工作。

@#@@#@A.交通管理@#@B.建设管理@#@C.市政管理@#@D.城市规划@#@E.城市管理@#@25、目前,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方面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其中,法律层次的包括__。

@#@@#@A.《安全生产法》@#@B.《劳动法》@#@C.《产品质量法》@#@D.《商品检验法》@#@E.《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i:

12;s:

13398: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设计)@#@(2011届)@#@题目:

@#@@#@院(系、部):

@#@@#@专业:

@#@@#@姓名:

@#@@#@学号@#@指导教师:

@#@@#@摘要:

@#@泰勒公式是数学分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

@#@它集中体现了微积分“逼近法”的精髓,在微积分学及相关领域的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

@#@本文通过对泰勒公式的证明方法进行介绍,归纳整理其在求极限与导数、判定级数与广义积分的敛散性、不等式的证明、定积分的证明等方面的应用,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泰勒公式的认识。

@#@@#@关键词:

@#@泰勒公式,佩亚诺余项,拉格朗日余项,验证,应用@#@Abstract:

@#@Taylor'@#@smathematicalformulaisanimportantpartoftheanalysisisaveryimportantmathematicaltools.Itembodiesthecalculus"@#@approximation"@#@oftheessenceofthecalculusandrelatedfieldshaveimportantapplicationsinallaspects.BasedontheevidenceofTaylor'@#@sformulamethodofintroduction,collateandanalyzetheLimitanditsderivative,todetermineseriesandgeneralizedintegralconvergenceanddivergence,theinequalityoftheproof,theproofofthedefiniteintegralsuchapplications,furtherdeepentheTaylorformulaUnderstanding.@#@Keywords:

@#@Taylorformula,PeanoRemainder,LagrangeRemainder,validation,application@#@目录@#@绪论 3@#@一、预备知识 4@#@1.1泰勒公式余项的类型 4@#@1.2泰勒公式的定理 4@#@1.3泰勒公式的意义 4@#@二、泰勒公式的证明与验证 6@#@2.1泰勒公式的证明 6@#@2.2泰勒公式的验证 7@#@三、泰勒公式的实际应用 11@#@3.1在极限和导数方面的应用 11@#@3.2在判定级数敛散性方面的应用 12@#@3.3在判定广义积分敛散性方面的应用 13@#@3.4在定积分证明方面的应用 14@#@3.5在不等式证明方面的应用 14@#@3.6在行列式计算方面的应用 15@#@3.7在关于界的估计方面的应用 16@#@结论 18@#@谢辞 19@#@参考文献 20@#@绪论@#@随着近代微积分的发展,许多数学家都致力于相关问题的研究,尤其是泰勒,麦克劳林、费马等人作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工作。

@#@泰勒公式是18世纪早期英国牛顿学派最优秀代表人物之一的英国数学家泰勒,在微积分学中将函数展开成无穷级数而定义出来的。

@#@泰勒将函数展开成级数从而得到泰勒公式,对于一般函数,设它在点存在直到阶的导数,由这些导数构成一个次多项式@#@@#@称为函数在点处的泰勒多项式,若函数在点存在直至阶导数,则有@#@即@#@称为泰勒公式.@#@众所周知,泰勒公式是数学分析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研究函数极限和估计误差等方面不可或缺的数学工具,集中体现了微积分“逼近法”的精髓,在近似计算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利用它可以将非线性问题化为线性问题,且有很高的精确度,在微积分的各个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

@#@它可以应用于求极限、判断函数极值、求高阶导数在某些点的数值、判断广义积分收敛性、近似计算、不等式证明等方面。

@#@@#@一、预备知识@#@1.1泰勒公式余项的类型@#@泰勒公式的余项分为两类,一类是定性的,一类是定量的,它们的本质相同,但性质各异。

@#@定性的余项如佩亚诺型余项,表示余项是比(当时)高阶的无穷小。

@#@如,表示当时,用近似,误差(余项)是比高阶的无穷小。

@#@定量的余项如拉格朗日型余项(也可以写成)。

@#@@#@1.2泰勒公式的定理@#@

(1)带有佩亚诺(Peano)余项的泰勒公式@#@如果函数在点存在直至阶导数,则有,即@#@

(2)带有拉格朗日(Lagrange)余项的泰勒公式@#@如果函数在上存在直至阶的连续导函数,在内存在阶导函数,则对任意给定的,至少存在一点,使得特别的,时,,此时上式称之为麦克劳林(Maclaurin)公式,根据的不同,麦克劳林公式又分带有佩亚诺余项的麦克劳林公式和带有拉格朗日余项的麦克劳林公式。

@#@@#@1.3泰勒公式的意义@#@我们在学习导数和微分概念时知道,如果函数在一点处可导,则有在这点附近用一次多项式去逼近函数,其误差为的高阶无穷小量。

@#@再用二次多项式或高于二次多项式去逼近。

@#@我们可以看出二次切线或者高次切线与曲线的接近程度比一次切线要好,当然次数越来越高时,接近程度越来越密切,近似程度越来越高。

@#@@#@泰勒公式的意义就是,用一个次多项式来逼近函数,而多项式具有形式简单,易于计算、近似程度高等优点。

@#@@#@二、泰勒公式的证明与验证@#@2.1泰勒公式的证明@#@两种余项的泰勒公式所表达的根本思想都是怎样用多项式来逼近函数,带有佩亚诺余项的泰勒公式是反映了极限性质的渐进等式,所以这个公式在求极限时很有用,对余项可以提供充分小的估计值。

@#@带有拉格朗日余项的泰勒公式有确切的表达式,当然也有像中值这样不确定的因素,但是并不妨碍定理的使用,为近似计算的误差估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定理1:

@#@(带有佩亚诺型余项的泰勒公式)若函数在点存在直至阶导数,则有,@#@即。

@#@@#@证明:

@#@设@#@,,@#@现在只要证@#@由可知,@#@,@#@并易知@#@因为存在,所以在点的某邻域内存在阶导函数。

@#@于是,当且时,允许接连使用洛必达(L'@#@Hospital)法则次,得到@#@所以定理1成立。

@#@@#@定理2:

@#@若函数在上存在直至阶的连续导函数,在内存在阶导函数,则对任意给定的,至少存在一点,使得证明:

@#@作辅助函数@#@,@#@所以要证明的

(1)式即为@#@不妨设,则与在上连续,在内可导,且@#@又因,所以由柯西中值定理证得@#@其中@#@所以定理2成立@#@2.2泰勒公式的验证@#@借助数学软件(mathematica)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泰勒公式的正确性进行验证。

@#@@#@求函数在处的5,8,10阶Taylor展开式,并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画出与Taylor展开式的图像,通过观察会得到什么结论?

@#@@#@Series[Exp[x],{x,0,5}]@#@1+x+x2/2+x3/6+x4/24+x5/120+O[x]6@#@Series[Exp[x],{x,0,8}]@#@1+x+x2/2+x3/6+x4/24+x5/120+x6/720+x7/5040+x8/40320+O[x]9@#@Series[Exp[x],{x,0,10}]@#@1+x+x2/2+x3/6+x4/24+x5/120+x6/720+x7/5040+x8/40320+x9/362880+x10/3628800+O[x]11@#@t1=Plot[Exp[x],{x,0,10},PlotStyle®@#@{RGBColor[1,0,0]}]@#@t2=Plot[1+x+x^2/2+x^3/6+x^4/24+x^5/120,{x,0,10},PlotStyle®@#@{RGBColor[0,1,0]}]@#@t3=Plot[1+x+x^2/2+x^3/6+x^4/24+x^5/120+x^6/720+x^7/5040+x^8/40320,{x,0,10},PlotStyle®@#@{RGBColor[0,0,1]}]@#@t4=Plot[1+x+x^2/2+x^3/6+x^4/24+x^5/120+x^6/720+x^7/5040+x^8/40320+x^9/362880+x^10/3628800,{x,0,10},PlotStyle®@#@{RGBColor[1,0.5,0.5]}]@#@Show[t1,t2,t3]@#@结论:

@#@随着阶数的增加,Taylor展开的图像与原函数图像慢慢重合。

@#@@#@@#@三、泰勒公式的实际应用@#@3.1在极限和导数方面的应用@#@例1求极限@#@分析:

@#@本题可以用洛必达法则来求解,但要用四次,比较繁琐,这里我们就可以用带有佩亚诺余项的泰勒公式求解。

@#@由于极限式的分母为,我们用麦克劳林公式来表示极限的分子(取)@#@解:

@#@@#@因而求得@#@例2设,求@#@解:

@#@@#@所以@#@又在处的麦克劳林展开式为@#@因为通常情况下对于函数多项式和有理分式的极限问题的计算是十分简单的,所以对于一些复杂的函数可以根据泰勒公式将原来的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类似多项式和有理分式的极限问题。

@#@综上所述,在式子满足下列情况时可以考虑用泰勒公式来求极限:

@#@@#@1)用洛必达法则时,次数比较多、求导过程和化简过程比较复杂的情况。

@#@@#@2)分子或分母中有无穷小的差,且此差不容易转化为等价无穷小替代形式。

@#@@#@3)函数可以很容易的展开成泰勒公式。

@#@@#@3.2在判定级数敛散性方面的应用@#@在级数敛散性的理论中,要判断一个正项级数是否收敛,通常找一个简单的函数,,在用比较判定法来判定,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困难的问题是如何选取适当的(中的值)?

@#@@#@如:

@#@当,此时收敛,但是@#@但是当时,此时收敛,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无法判定的敛散性,为了更好的选取中的值,使得且,在用比较判别法,我们就可以判定的敛散性。

@#@@#@例3判定级数的敛散性。

@#@@#@解:

@#@设@#@故有当时是阶,与有相同的敛散性,所以收敛。

@#@@#@3.3在广义积分敛散性方面的应用@#@在判定广义积分敛散性时,通常选取广义积分进行比较,在此通过研究无穷小量的阶来有效地选中的值,从而简单地判定的敛散性(注意到:

@#@如果得收敛,则得收敛)。

@#@@#@例5广义积分的敛散性.@#@解:

@#@@#@@#@因此,,即是的阶,而收敛,故收敛,从而。

@#@@#@例6广义积分是否收敛?

@#@@#@解@#@是的一阶无穷大量,又发散,也发散。

@#@@#@3.4在定积分证明方面的应用@#@例7设在上二阶连续可微,则在这个区间上存在一个,使得。

@#@@#@证明:

@#@令,将在处展开,@#@得在之间,@#@令,则得到@#@令,则得到@#@用

(1)-

(2)得到@#@再令,且,则@#@因为在上连续,由介值定理知,使得@#@所以@#@在定积分证明的方面,泰勒公式对于求被积函数有二阶或二阶以上的连续导数的问题来说十分的好用,主要是通过作辅助函数,对有用的点进行泰勒公式展开并对余项作合适的处理。

@#@@#@3.5在不等式证明方面的应用@#@关于不等式的证明,我们已经在前面介绍了多种方法,如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来证明不等式,利用函数的凸性来证明不等式,以及通过讨论导数的符号来得到函数的单调性,从而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下面我们举例说明,泰勒公式也是证明不等式的一个重要方法.@#@例8设在二次可导,而且,,试求存在,使.@#@证:

@#@由于在的最小值不等于在区间端点的值,故在内存在,使,由费马定理知,.@#@又@#@(介于与之间)@#@由于,不令和,有@#@所以@#@当时,,而当时,,可见与中必有一个大于或等于8。

@#@@#@3.6在行列式计算方面的应用@#@若一个行列式可看做x的函数(一般是x的n次多项式),记作f(x),按泰勒公式在某处展开,用这一方法可求得一些行列式的值.@#@例9求n阶行列式@#@D=

(1)@#@解记,按泰勒公式在z处展开:

@#@@#@,

(2)@#@易知@#@(3)@#@由(3)得,.@#@根据行列式求导的规则,有@#@于是在处的各阶导数为@#@,@#@,@#@…………@#@把以上各导数代入

(2)式中,有@#@若,有,@#@若,有。

@#@@#@3.7在关于界的估计方面的应用@#@我们在数学分析课文中学习知道了有些函数是有界的,有的有上节,而有的有下界,再结合泰勒公式的知识与泰勒公式的广泛应用,这里我们探讨泰勒公式关于界的估计,这里通过例题来分析界的估计.@#@例10设在上有二阶导数,时,.试证:

@#@当时,.@#@证:

@#@@#@所以@#@@#@总结@#@文章主要对泰勒公式的证明进行简要的叙述,然后借助数学软件(mathematica)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泰勒公式的正确性进行验证。

@#@@#@归纳整理泰勒公式在求极限与导数、判定级数与广义积分的敛散性、不等式的证明、定积分的证明等方面的应用。

@#@@#@从而体现泰勒公式式在微分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1]何勤.泰勒公式和泰勒级数的应用[J].新教育,2008,(12).@#@[2]冯平,石永廷.泰勒公式在求解高等数学问题中的应用[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3,(04).@#@[3]刘生.泰勒公式的另一种形式[J].宜春学院学报,2005,(S1).@#@[4]费德霖.泰勒公式的应用及技巧[J].皖西学院学报,2001,(04).@#@[5]傅秋桃.谈谈泰勒公式的几点应用[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3).@#@[6]谭康.泰勒公式及泰勒级数之妙用[J].高等数学研究,2010,(03).@#@[7]董延武.泰勒级数与泰勒公式刍议[J].林区教学,2009,(12).@#@[8]徐香勤,张小勇.关于泰勒(Taylor)公式的几点应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2).@#@[9]黄炳生.泰勒公式中ξ位置的确定[J].东南大学学报,1995,(03).@#@[10]林距华.浅谈泰勒公式的应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1997,(03)@#@19@#@";i:

13;s:

27446:

"@#@新企业所得税法与新会计准则差异分析之一:

@#@时间性差异与暂时性差异的比较@#@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以下简称“《所得税准则》”)从《国际会计准则》中引入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并要求“按照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目前大多数人仍然习惯于按照时间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对暂时性差异还很陌生。

@#@我们认为,只要理解了时间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就不难掌握暂时性差异。

@#@@#@  一、时间性差异与暂时性差异的联系@#@  时间性差异是指因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表内某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按照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从两者的概念可以看出,时间性差异是从损益表的角度进行定义的,而暂时性差异是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进行定义的,两者的内在联系是: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税法与会计确认某项收入或支出的时间不同,则必然产生一项时间性差异,同时也会使一项(或几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差额,即产生一项暂时性差异。

@#@@#@  

(一)时间性差异与资产计税基础@#@  例1:

@#@2007年12月,甲公司购入一项办公设备,入账价值为150万元。

@#@该公司确定该设备的折旧年限为5年,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

@#@税法规定该设备的折旧年限为不短于5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

@#@因税法与会计扣除折旧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如下表(企业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5%):

@#@@#@单位:

@#@万元@#@项目@#@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会计计提折旧额@#@0@#@50@#@40@#@30@#@20@#@10@#@税前扣除折旧额@#@0@#@30@#@30@#@30@#@30@#@30@#@本年纳税调整额@#@0@#@20@#@10@#@0@#@-10@#@-20@#@累计纳税调整额@#@0@#@20@#@30@#@30@#@20@#@0@#@年末设备会计成本@#@150@#@100@#@60@#@30@#@10@#@0@#@年末设备计税成本@#@150@#@120@#@90@#@60@#@30@#@0@#@递延税款发生额@#@0@#@借方5@#@借方2.5@#@0@#@贷方2.5@#@贷方5@#@  注:

@#@《所得税准则》规定:

@#@“资产的计税基础,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税利润时能够抵扣应税经济利益的金额。

@#@”因此,年末设备计税基础=设备初始价值-税前扣除的累计折旧额=上年末设备计税基础-本年税前扣除折旧额。

@#@@#@  从损益表的角度分析:

@#@税法与会计扣除折旧的差异属于时间性差异。

@#@甲公司在2008年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50-30),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5万元(20×@#@25%);@#@2009年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40-30),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10×@#@25%);@#@2010年不需要进行纳税调整;@#@2011年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20-30),并冲减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10×@#@25%);@#@2012年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10-30),并冲减递延所得税资产5万元(20×@#@25%)。

@#@@#@  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分析:

@#@《所得税准则》规定:

@#@“企业应当根据应税暂时性差异计算的未来期间应交的所得税金额,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企业应当将由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前期转入的未抵扣亏损和前期转入的尚可抵减的税款抵扣等,导致可抵扣未来期间所得税金额,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在本例中,因为税法与会计扣除折旧的时间不同,造成了该设备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产生了暂时性差异。

@#@2008年末,该设备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为20万元(120-100),因为该差额可在未来抵减应纳税所得额,所以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5万元(20×@#@25%);@#@2009年末,该设备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为30万元(90-60),比上年末增加了10万元(30-20),因此应当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10×@#@25%);@#@2010年末,该设备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的差额未发生变化,仍为30万元(60-30);@#@2011年末,该设备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为20万元(30-10),比上年末减少了10万元(20-30),因此应当冲减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10×@#@25%);@#@2012年末,该设备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为0,比上年末减少了20万元(0-20),因此应当冲减递延所得税资产5万元(20×@#@25%)。

@#@@#@  

(二)时间性差异与负债计税基础@#@  例2:

@#@2008年,乙公司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一项金额为100万元的预计负债,2009年该预计负债全部转回。

@#@其账务处理如下:

@#@@#@  2008年:

@#@@#@  借:

@#@营业外支出  1000000@#@  贷:

@#@预计负债  1000000@#@  2009年@#@  借:

@#@预计负债  1000000@#@  贷:

@#@营业外收入  1000000@#@  从损益表的角度分析:

@#@税前扣除的支出必须具备确定性,因此,乙公司应当在2008年度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100×@#@25%);@#@2009年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并冲减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

@#@@#@  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分析:

@#@《所得税准则》规定:

@#@“负债的计税基础,指各项负债账面价值减去其在未来期间计算应税利润时可予抵扣的金额。

@#@”2008年,乙公司计提的预计负债在以后年度实际支付或转回时,可全额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因此该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为0(100-100),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为-100万元(0-100),乙公司应当根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100×@#@25%);@#@2009年,该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为0(0-0),因此应当冲减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

@#@@#@  例1和例2分别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分析了时间性差异与暂时性差异之间的联系,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大多数情况下,一项时间性差异都能对应一项(或几项)暂时性差异,虽然两者确认递延所得税的方法和角度不同,但确认结果是相同的。

@#@@#@  二、暂时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的区别@#@  

(一)暂时性差异的特殊情形@#@  一般而言,损益表项目的变化,无论是收益的取得,还是支出的发生,都与资产负债表项目直接相关,但是,有时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变化却并不涉及损益表项目。

@#@因此,某些从损益表角度判断为永久性差异的项目,如果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判断,也可能是暂时性差异。

@#@@#@  例3:

@#@丙公司原为国有企业。

@#@2008年12月,丙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发生资产评估增值3000万元。

@#@丙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  借:

@#@相关资产 @#@30000000@#@  贷:

@#@资本公积 @#@30000000@#@  差异分析:

@#@《暂行条例》规定:

@#@“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资产增值或者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

@#@”在本例中,当评估增值发生时,会计与税法都不确认收益(会计作为资本公积,税法不要求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当对资产评估增值部分提取折旧时,会计作为支出而税法不作为支出(会计减少当期利润,税法要求等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从损益表的角度分析,丙公司发生的是永久性差异。

@#@但是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分析,丙公司资产的评估增值不影响其计税基础,评估后资产的账面价值比计税基础多3000万元,因此丙公司发生的是暂时性差异。

@#@@#@  从例3可以看出,暂时性差异包括时间性差异和其他暂时性差异。

@#@其他暂时性差异主要出现在改组改制、关联交易等少数活动中。

@#@@#@  

(二)时间性差异的特殊情形@#@  目前大多数人都认为,所有时间性差异都存在与其相对应的暂时性差异,即暂时性差异包括所有时间性差异。

@#@但是我们发现,因为个别时间性差异的纳税调整方法比较特殊,所以这些时间性差异不存在与其相对应的暂时性差异。

@#@@#@  例4:

@#@丁公司2008年度发生广告费500万元,当年允许税前列支100万元,其余400万元无限期结转以后年度扣除。

@#@企业的账务处理为:

@#@@#@  借:

@#@营业费用 @#@5000000@#@  贷:

@#@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5000000@#@  从损益表的角度分析,广告费的扣除差异属于时间性差异,超支的广告费在当年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在以后年度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分析,与营业费用相对应的资产(或负债)是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因为该资产(或负债)在以后年度使用(或偿还)时,并不直接产生纳税调整额(以后年度的纳税调减与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的变动无关),所以与营业费用相对应的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等的,没有产生暂时性差异。

@#@@#@  笔者认为,个别特殊时间性差异的存在与《所得税准则》并不矛盾。

@#@《所得税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将由于前期转入的未抵扣亏损和前期转入的尚可抵减的税款抵扣等,导致可抵扣未来期间所得税金额,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因此,结转以后年度扣除的费用可视为“尚可抵减的税款抵扣”,并据此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  从以上举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1、除个别特殊情形外,一项时间性差异都存在一项(或几项)对应的暂时性差异。

@#@@#@  2、暂时性差异包括时间性差异和其他暂时性差异。

@#@因为存在其他暂时性差异,所以按暂时性差异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与会计利润不一定配比。

@#@@#@  3、如果一项资产的计税基础大于账面价值,则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反之则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一项负债的计税基础大于账面价值,则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反之则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  4、时间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在理论上都应当可以转回。

@#@如果时间性差异在某种情形下不能转回或不能全部转回,那么与其相对应的暂时性差异也不能转回或不能全部转回。

@#@@#@新企业所得税法与新会计准则差异分析之二:

@#@金融资产会计与税法差异分析@#@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当根据自身业务特点、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要求,将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下几类:

@#@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账款;@#@(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税法对金融资产未作分类,统称“投资资产”。

@#@由此可见,无论企业在会计处理时,对金融资产如何划分,金融资产的税务处理都是不变的,即会计分类对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的确认不产生影响。

@#@@#@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例1:

@#@2008年5月8日,甲公司从二级市场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10000股,共计支付价款106000元,其中含乙公司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6000元。

@#@另外,甲公司支付交易费用1000元。

@#@甲公司将购入的股票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且持有乙公司股权后对其无重大影响。

@#@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  借: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0000@#@  应收股利 @#@6000@#@  投资收益 @#@1000@#@  贷:

@#@银行存款107000@#@  差异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应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实施条例》第七十一条规定:

@#@“投资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成本:

@#@

(一)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购买价款为成本;@#@

(二)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

@#@”甲公司在确定投资资产的计税成本时,应当包括实际支付的税费1000元,即甲公司应当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00元,该项投资的计税成本应为101000元。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购买股票时,乙公司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6000元,税法与会计的处理是一致的。

@#@@#@  例2:

@#@接例1,2008年6月30日,甲公司持有乙公司股票价格上涨至130000元。

@#@甲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  借: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0000(130000-100000)@#@  贷: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000@#@  差异分析:

@#@《实施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

@#@“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产生资产增值或者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

@#@”因此,对于甲公司确认的30000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应当相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甲公司持有乙公司股票的会计成本为130000元(100000+30000),而计税成本保持不变,仍为101000元。

@#@@#@  例3:

@#@接例2,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持有乙公司股票价格下降至120000元。

@#@甲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  借: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00(130000-120000)@#@  贷: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0000@#@  差异分析:

@#@根据《实施条例》的规定,对于甲公司确认的10000元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应当相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甲公司持有乙公司股票的会计成本为120000元(130000-10000),而计税成本保持不变,仍为101000元。

@#@@#@  例4:

@#@接例3,2009年4月9日,甲公司将其持有的乙公司股票全部出售,取得收入150000元(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

@#@甲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  借:

@#@银行存款 @#@150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000@#@  贷: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0000@#@  ----公允价值变动 @#@20000@#@  投资收益 @#@50000@#@  差异分析:

@#@甲公司在出售其持有的乙公司股票时,会计确认的收益为30000元(150000-120000),而税法应确认的所得为转让收入减去计税成本后的余额49000元(150000-101000),因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9000元(49000-30000)。

@#@至此,甲公司持有乙公司股票期间发生的暂时性差异全部转回(1000-30000+10000+19000=0)。

@#@@#@  需要说明的是,会计准则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

@#@这一要求与税法确认持有收益的要求是一致的。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作为免税收入。

@#@《实施条例》第八十三条规定:

@#@“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

@#@但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

@#@”@#@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  例5:

@#@2008年1月1日,A公司从活跃市场上购入某公司5年期债券,支付价款1000元。

@#@该债券面值为1250元,票面利率为4.72%,实际利率为10%,按年支付利息,A公司将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A公司债务处理如下:

@#@@#@  借:

@#@持有至到期投资----本金 @#@1250@#@  贷:

@#@银行存款 @#@1000@#@   @#@ @#@ @#@ @#@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50@#@  差异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入账金额。

@#@本例会计确认的初始投资成本与税法应确认的计税成本完全一致,都是1000元。

@#@@#@  例6:

@#@接例5,2008年至2012年,A公司每年年末应确认的应收利息为59元(1250×@#@4.72%),根据实际利率法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分别为100元、104元、109元、114元和118元。

@#@2012年末,A公司收回本金1250元。

@#@A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  ①2008年至2012年,年末确认应收利息及投资收益@#@  借:

@#@应收利息 @#@59@#@   @#@ @#@ @#@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1(45、50、55、59)@#@   @#@ @#@ @#@ @#@贷:

@#@投资收益 @#@100(104、109、114和118)@#@  ②2012年末收回本金@#@  借:

@#@银行存款 @#@1250@#@   @#@ @#@ @#@ @#@贷:

@#@持有至到期投资----本金 @#@1250@#@  差异分析:

@#@@#@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

@#@企业应在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采用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80号)规定:

@#@“企业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等按照新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的利息收入,可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四条规定:

@#@“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投资资产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  对于税法如何确认债权投资利息所得一直存在争议:

@#@第一种意见认为,企业应当按照实际应收的利息确认所得,即会计与税法存在暂时性差异;@#@第二种意见认为,根据财税〔2007〕80号文件的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会计核算确认的利息收入作为所得,即税法与会计不存在差异。

@#@笔者认为,会计按实际利率法确认的利息收入,实际上包括了对投资资产计税成本的摊销额,即会计成本由初始投资成本逐步还原至债券面值,因此,财税〔2007〕80号文件与《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四条的规定确实存在冲突。

@#@从税法的角度看,债权投资持有期间的计税成本应当具有稳定性(等于初始投资时确认的计税成本),因此税法确认的债权投资持有收益应为实际应收的利息,会计确认的持有收益与实际应收利息不一致的,应当进行纳税调整,同时记载债权投资会计成本与计税成本之间的差异,待最终转销债权投资时再转回差异。

@#@(注:

@#@此问题尚未有定论,最终结论请关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最新文件。

@#@)@#@  三、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一)不涉及减值损失@#@  例7:

@#@B公司于2008年9月13日从二级市场购入股票10000股,每股市价15元,手续费300元。

@#@初始确认时,B公司将该股票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B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  借: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50300@#@  贷:

@#@银行存款 @#@150300@#@  差异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入账金额。

@#@本例会计确认的初始投资成本与税法应确认的计税成本完全一致,都是150300元。

@#@@#@  例8:

@#@接例7,2008年12月31日,B公司持有的股票市价为每股16元。

@#@B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  借: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9700(160000-150300)@#@  贷: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9700@#@  差异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当期损益,而通常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根据《实施条例》的规定,资产持有期间产生的增值或者减值一般不予确认所得或者损失,不得调整资产的计税基础。

@#@从时间性差异的角度来看,本例会计与税法不存在差异,即不需要调增或者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但是从暂时性差异的角度来看,B公司股票的会计成本为160000元,而计税成本仍为150300元,此时已经发生了暂时性差异。

@#@如果此后转让处置该股票,或者B公司关闭清算,则需要转回该暂时性差异。

@#@@#@  例9:

@#@接例8,2009年3月1日,B公司将其持有的上述股票全部出售,售价为每股14元,另支付交易费用300元。

@#@B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  借:

@#@银行存款 @#@139700(140000-3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9700@#@    投资收益 @#@10600@#@    贷: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50300@#@    ----公允价值变动 @#@9700@#@  差异分析:

@#@如果不考虑资本公积,B公司出售股票,会计应确认的损失应为20300元(140000-300-160000)。

@#@而税法应当确认的损失应为10600元(140000-300-150300),此时正好转回例7发生的暂时性差异9700元(20300-10600)。

@#@但《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处置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时,应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对应处置部分的金额转出,计入投资收益。

@#@因此,本例会计实际确认的投资收益为10600元(20300-9700),与税法应确认的所得相同,不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  从总体上看,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时,产生了暂时性差异(未产生时间性差异),处置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时转回了暂时性差异,但整个过程不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  

(二)涉及减值损失@#@  例10:

@#@2008年1月1日,C公司按面值从债券二级市场购入D公司发行的债券10000张,每张面值100元,票面利率3%,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008年12月31日,债券市价仍为每张100元。

@#@2009年12月31日,因D公司投资决策失误,发生严重财务困难,该债券公允价值下降为每张80元。

@#@C公司预计,如果D公司不采取措施,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会持续下跌,因此须对该债券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C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  1、购入债券@#@  借: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000000@#@  贷:

@#@银行存款 @#@1000000@#@  2、2008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公允价值未发生变动)@#@  借:

@#@应收利息 @#@30000(1000000×@#@3%)@#@  贷:

@#@投资收益 @#@30000@#@  3、2009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及减值损失@#@  借:

@#@应收利息 @#@30000@#@  贷:

@#@投资收益 @#@30000@#@  借:

@#@资产减值损失 @#@200000(1000000-800000)@#@  贷: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00000@#@  差异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因公允价值下降,原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应当同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根据《实施条例》的规定,资产持有期间产生的增值或者减值一般不予确认所得或者损失,不得调整资产的计税基础。

@#@因此,B公司确认的20万元资产减值损失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此时C公司该项债券的会计成本为80万元(100-20),而计税成本仍为100万元。

@#@此外,在本例中,对于C公司确认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成本及持有收益,会计与税法不存在差异。

@#@@#@  例11:

@#@接例10,2010年12月31日,因D公司成功吸引外资,使上年发生的财务困难好转,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上升至每股95元。

@#@C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  1、确认应收利息@#@  借:

@#@应收利息 @#@30000@#@  贷:

@#@投资收益 @#@24000(800000×@#@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6000@#@  差异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金融资产发生减值后,利息收入应当按照确定减值损失时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采用的折现率作为利率计算确认。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会计确认资产减值,不应对税法应确认的利息收入生产影响。

@#@本例C公司会计确认的投资收益为2.4万元,债券的会计成本变为79.4万元(80-0.6),而税法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仍然应为3万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0.6万元,债券的计税成本仍为100万元。

@#@@#@  2、减值损失转回@#@  借: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56000(950000-794000)@#@    贷:

@#@资产减值损失 @#@156000@#@  差异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以后会计期间公允价值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

@#@转回减值损失后,C公司持有债券的会计成本为95万元。

@#@因为税法一般不确认资产持有期间发生的增值或减值,所以C公司应当相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15.6万元,C公司持有债券的计税成本仍为100万元。

@#@@#@  例12:

@#@接例11,2011年3月5日,C公司将其持有的D公司债券全部出售,取得收入940000元。

@#@C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  借:

@#@银行存款 @#@940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4000(200000-156000)@#@     @#@ @#@----利息调整 @#@6000@#@  投资收益 @#@10000@#@    贷: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000000@#@  差异分析:

@#@C公司出售债券会计应确认的损失为1万元(94-95),而税法应确认的";i:

14;s:

7310:

"高考递推数列题型分类归纳解析@#@新泰一中闫辉@#@@#@各种数列问题在很多情形下,就是对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

@#@特别是在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数列问题中,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问题往往是解决数列难题的瓶颈。

@#@我现在总结出几种求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类型1@#@解法:

@#@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利用累加法(逐差相加法)求解。

@#@@#@例1.已知数列满足,,求。

@#@@#@变式:

@#@已知数列,且a2k=a2k-1+(-1)k,a2k+1=a2k+3k,其中k=1,2,3,…….@#@(I)求a3,a5;@#@(II)求{an}的通项公式.@#@类型2@#@解法:

@#@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利用累乘法(逐商相乘法)求解。

@#@@#@例1:

@#@已知数列满足,,求。

@#@@#@例2:

@#@已知,,求。

@#@@#@变式:

@#@(2004,全国I,理15.)已知数列{an},满足a1=1,(n≥2),则{an}的通项@#@类型3(其中p,q均为常数,)。

@#@@#@解法(待定系数法):

@#@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

@#@,其中,再利用换元法转化为等比数列求解。

@#@@#@例:

@#@已知数列中,,,求.@#@变式:

@#@(2006,重庆,文,14)@#@在数列中,若,则该数列的通项_______________@#@变式:

@#@(2006.福建.理22.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数列满足@#@(I)求数列的通项公式;@#@@#@(II)若数列{bn}滿足证明:

@#@数列{bn}是等差数列;@#@@#@(Ⅲ)证明:

@#@@#@类型4(其中p,q均为常数,)。

@#@(或,其中p,q,r均为常数)。

@#@@#@解法:

@#@一般地,要先在原递推公式两边同除以,得:

@#@引入辅助数列(其中),得:

@#@再待定系数法解决。

@#@@#@例:

@#@已知数列中,,,求。

@#@@#@变式:

@#@(2006,全国I,理22,本小题满分12分)@#@设数列的前项的和,@#@(Ⅰ)求首项与通项;@#@(Ⅱ)设,,证明:

@#@@#@类型5递推公式为(其中p,q均为常数)。

@#@@#@解法一(待定系数法):

@#@先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其中s,t满足@#@解法二(特征根法):

@#@对于由递推公式,给出的数列,方程,叫做数列的特征方程。

@#@若是特征方程的两个根,当时,数列的通项为,其中A,B由决定(即把和,代入,得到关于A、B的方程组);@#@当时,数列的通项为,其中A,B由决定(即把和,代入,得到关于A、B的方程组)。

@#@@#@解法一(待定系数——迭加法):

@#@@#@数列: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

@#@已知数列中,,,,求。

@#@@#@变式:

@#@@#@1.已知数列满足@#@(I)证明:

@#@数列是等比数列;@#@(II)求数列的通项公式;@#@@#@(III)若数列满足证明是等差数列@#@2.已知数列中,,,,求@#@3.已知数列中,是其前项和,并且,@#@⑴设数列,求证:

@#@数列是等比数列;@#@@#@⑵设数列,求证:

@#@数列是等差数列;@#@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项和。

@#@@#@类型6递推公式为与的关系式。

@#@(或)@#@解法:

@#@这种类型一般利用与消去或与消去进行求解。

@#@@#@例:

@#@已知数列前n项和.@#@

(1)求与的关系;@#@

(2)求通项公式.@#@

(2)应用类型4((其中p,q均为常数,))的方法,上式两边同乘以得:

@#@@#@由.于是数列是以2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变式:

@#@(2006,陕西,理,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正项数列{an},其前n项和Sn满足10Sn=an2+5an+6且a1,a3,a15成等比数列,求数列{an}的通项an@#@变式:

@#@(2005,江西,文,22.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满足Sn-Sn-2=3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类型7@#@解法:

@#@这种类型一般利用待定系数法构造等比数列,即令,与已知递推式比较,解出,从而转化为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例:

@#@设数列:

@#@,求.@#@变式:

@#@(2006,山东,文,22,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数列{}中,在直线y=x上,其中n=1,2,3…@#@(Ⅰ)令(Ⅱ)求数列@#@(Ⅲ)设的前n项和,是否存在实数,使得数列为等差数列?

@#@若存在试求出不存在,则说明理由.@#@类型8@#@解法:

@#@这种类型一般是等式两边取对数后转化为,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例:

@#@已知数列{}中,,求数列@#@变式:

@#@(2005,江西,理,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

(1)证明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an.@#@变式:

@#@(2006,山东,理,22,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a1=2,点(an,an+1)在函数f(x)=x2+2x的图象上,其中=1,2,3,…@#@

(1)证明数列{lg(1+an)}是等比数列;@#@@#@

(2)设Tn=(1+a1)(1+a2)…(1+an),求Tn及数列{an}的通项;@#@@#@记bn=,求{bn}数列的前项和Sn,并证明Sn+=1@#@类型9解法:

@#@这种类型一般是等式两边取倒数后换元转化为。

@#@@#@例:

@#@已知数列{an}满足: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变式:

@#@(2006,江西,理,22,本大题满分14分)@#@1.已知数列{an}满足:

@#@a1=,且a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证明:

@#@对于一切正整数n,不等式a1·@#@a2·@#@……an<@#@2·@#@n!

@#@@#@2、若数列的递推公式为,则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3、已知数列{}满足时,,求通项公式。

@#@@#@4、已知数列{an}满足: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5、若数列{a}中,a=1,a=n∈N,求通项a.@#@类型10@#@解法:

@#@如果数列满足下列条件:

@#@已知的值且对于,都有(其中p、q、r、h均为常数,且),那么,可作特征方程,当特征方程有且仅有一根时,则是等差数列;@#@当特征方程有两个相异的根、时,则是等比数列。

@#@@#@例:

@#@已知数列满足性质:

@#@对于且求的通项公式.@#@例:

@#@已知数列满足:

@#@对于都有@#@

(1)若求

(2)若求(3)若求(4)当取哪些值时,无穷数列不存在?

@#@@#@变式:

@#@(2005,重庆,文,22,本小题满分12分)@#@数列记@#@(Ⅰ)求b1、b2、b3、b4的值;@#@(Ⅱ)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数列的前n项和@#@类型11或@#@解法:

@#@这种类型一般可转化为与是等差或等比数列求解。

@#@@#@例:

@#@(I)在数列中,,求(II)在数列中,,求@#@类型12归纳猜想法@#@解法:

@#@数学归纳法@#@变式:

@#@(2006,全国II,理,22,本小题满分12分)@#@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方程x2-anx-an=0有一根为Sn-1,n=1,2,3,…@#@(Ⅰ)求a1,a2;@#@@#@(Ⅱ){an}的通项公式@#@类型13双数列型@#@解法:

@#@根据所给两个数列递推公式的关系,灵活采用累加、累乘、化归等方法求解。

@#@@#@例:

@#@已知数列中,;@#@数列中,。

@#@当时,,,求,.@#@类型14周期型解法:

@#@由递推式计算出前几项,寻找周期。

@#@@#@例:

@#@若数列满足,若,则的值为___________。

@#@@#@变式:

@#@(2005,湖南,文,5)@#@已知数列满足,则= ()@#@ A.0 B. C. D.@#@";i:

15;s:

3485:

"@#@毕业设计工作计划@#@级别:

@#@07网络班@#@院系:

@#@信息技术系@#@姓名:

@#@许炼杰@#@指导教师:

@#@谢志强@#@毕业设计@#@题目@#@网络虚拟实验建设@#@课题来源@#@(企业、其它)@#@其他@#@毕@#@业@#@设@#@计@#@主@#@要@#@内@#@容@#@选题背景和应用价值: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

@#@自从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网络发展至今,计算机网络对现代人的生产、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过去的20多年里,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取得了惊人的发展。

@#@处理和传输信息的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了信息社会的命脉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不论是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他们的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都由于使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而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人们不断地依靠计算机网络来处理个人和工作上的事务,而这种趋势也使得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发挥出更强大的功能。

@#@@#@整个毕业设计旨在为中小企业搭建一个安全,快速,可靠的公司网络,提高办公效率,促进信息交流,适应现代化办公的要求。

@#@整个毕业设计根据中型企业的特点进行网络架构,就如何规划和设计企业局域网进行浅了阐述。

@#@首先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设计规划,然后分析了网络设备选型与配置,并通过模拟器进行了实验@#@毕业设计的实施方案:

@#@@#@根据企业对网络的需求开始分析,基于网络的安全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可扩展性原则对整个网络进行搭建。

@#@@#@ 考虑企业有六个部门,员工数量在100人左右,为企业搭建一个合适,便于管理的企业网络。

@#@@#@ 首先确定网络拓扑,因为公司对网络的可靠性要求较高,所以这里我设计了双核心的网络拓扑,采用冗余设计,保证公司网络在出现故障的时候,有可靠,快速的应急能力,保证办公的不间断。

@#@@#@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划分VLAN,设置服务器,要求在模拟器中整个网络的相互通信。

@#@@#@最后要对整个网络进行测试,检查网络通信的延时,路径,保证整个网络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预期目标:

@#@@#@企业网络的搭建成功后,能够满足企业办公的需求,实现快速的办公,安全的办公,可靠的办公。

@#@@#@(二○年月至 二○年月)@#@毕业设计 工 作 进 度 表@#@工作项目@#@起止时间@#@备注@#@定义毕业设计的内容@#@12月10日-12月30日@#@对企业网络进行拓扑设计@#@12月30日-1月15日@#@对网络设备的选型@#@1月15日-3月20日@#@网络设备的配置@#@3月20日-4月5日@#@撰写毕业设计报告@#@4月5日-4月25日@#@毕业设计汇报@#@指导教师意见:

@#@@#@@#@      导师:

@#@@#@ @#@ 200年月日@#@教研室意见:

@#@@#@ @#@ 签名:

@#@@#@ 20年月日@#@院系意见:

@#@@#@ 主管领导签名:

@#@@#@20年月日@#@4@#@";i:

16;s:

5384: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总分24,共12小题,每空1分)@#@1、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用传输速率衡量,可靠性用差错率衡量。

@#@@#@2、模拟信号是指信号的参量可连续取值的信号,数字信号是指信号的参量可离散取值的信号。

@#@@#@3、广义平均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方差与时间无关,自相关函数只与时间间隔有关。

@#@@#@4、一个均值为零方差为的窄带平稳高斯过程,其包络的一维分布服从瑞利分布,相位的一维分布服从均匀分布。

@#@@#@5、当无信号时,加性噪声是否存在?

@#@是乘性噪声是否存在?

@#@否。

@#@@#@6、信道容量是指:

@#@信道传输信息的速率的最大值,香农公式可表示为:

@#@。

@#@@#@7、设调制信号为f(t)载波为,则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频域表达式为。

@#@@#@8、对最高频率为fH的调制信号m(t)分别进行AM、DSB、SSB调制,相应已调信号的带宽分别为2fH、2fH、fH。

@#@@#@9、设系统带宽为W,则该系统无码间干扰时最高传码率为2W波特。

@#@@#@10、PSK是用码元载波的相位来传输信息,DSP是用前后码元载波的相位差来传输信息,它可克服PSK的相位模糊缺点。

@#@@#@11、在数字通信中,产生误码的因素有两个:

@#@一是由传输特性不良引起的码间串扰,二是传输中叠加的加性噪声。

@#@@#@12、非均匀量化的对数压缩特性采用折线近似时,A律对数压缩特性采用13折线近似,律对数压缩特性采用15折线近似。

@#@@#@二、简答题(总分18,共4小题)@#@1、随参信道传输媒质的特点?

@#@(3分)@#@答:

@#@对信号的衰耗随时间变化、传输的时延随时间变化、多径传播@#@三、画图题(总分20分,共3小题)@#@1、已知调制信号载波为,分别画出AM、DSB、SSB(下边带)信号的频谱。

@#@(6分)@#@2、设信息序列为100000000001100001,试编为AMI码和HDB3码(第一个非零码编为+1),并画出相应波形。

@#@(6分)@#@3、设发送数字信息为110010101100,试分别画出OOK、2FSK、2PSK及2DPSK信号的波形示意图。

@#@(对2FSK信号,“0”对应Ts=2Tc,“1”对应Ts=Tc;@#@其余信号Ts=Tc,其中Ts为码元周期,Tc为载波周期;@#@对2DPSK信号,代表“0”、代表“1”,参考相位为0;@#@对2PSK信号,代表“0”、代表“1”。

@#@)(8分)@#@四、(总分12分)现有一个由8个等概符号组成的信源消息符号集,各符号间相互独立,每个符号的宽度为0.1ms。

@#@计算:

@#@@#@

(1)平均信息量;@#@

(2)码元速率和平均信息速率;@#@(3)该信源工作2小时后所获得的信息量;@#@(4)若把各符号编成二进制比特后再进行传输,在工作2小时后发现了27个差错比特(若每符号至多出错1位),求传输的误比特率和误符号率。

@#@@#@解:

@#@解:

@#@

(1)——(2分)@#@

(2)Ts=0.1ms,所以@#@       ——(2分)@#@(3)  ——(3分)@#@(4)误比特率   ——(2分)@#@2小时传送的码元数为 @#@误码率为:

@#@     ——(3分)@#@五、(总分12分)设某信道具有均匀的的双边噪声功率谱密度在该信道中传输抑制载波的单边带(上边带)信号,并设调制信号m(t)的频带限制在5KHZ,而载波为100KHZ,已调信号的功率为10KW。

@#@若接收机的输入信号在加至解调器之前,先经过一理想带通滤波器滤波,试问:

@#@@#@

(1)该理想带通滤波器中心频率多大?

@#@

(2)解调器输入端的信噪功率比为多少?

@#@(3)解调器输出端的信噪功率比为多少?

@#@@#@解:

@#@

(1)单边带信号的载频为100kHz,带宽B=5kHz,为使信号顺利通过,理想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为   ——(3分)@#@

(2)解调器输入端的噪声与已调信号信号的带宽相同,@#@  ——(3分)@#@已知Si=10kW,所以   ——(3分)@#@(3)由于单边带调制系统的制度增益为G=1,因此解调器输出端的信噪比     ——(3分)@#@六、(总分14分)采用13折线A律编码,最小量化间隔为1个量化单位,已知抽样脉冲值为-95量化单位:

@#@@#@

(1)试求此时编码器输出码组,并计算量化误差;@#@@#@

(2)写出对应于该7位码的均匀量化11位码。

@#@@#@解:

@#@

(1)已知抽样脉冲值I0=-95,设码组的8位码分别为C1C2C3C4C5C6C7C8。

@#@@#@因为I0<@#@0,故C1=0   ——(2分)@#@又因为I0>@#@64,且I0<@#@128,故位于第4段,段落码C2C3C4=011  ——(3分)@#@第4段内的量化间隔为4,由I0=64+7×@#@4+3知,I0位于第4段第7量化级,C5C6C7C8=0111     ——(3分)@#@因此,输出码组为C1C2C3C4C5C6C7C8=00110111 ——(1分)@#@译码输出-(64+7×@#@4+2/2)=-94,@#@量化误差为:

@#@-95-(-94)=-1(单位) ——(2分)@#@

(2)对应于该7位码的均匀量化11位码为:

@#@@#@C1C2C3C4C5C6C7C8C9C10C11=00001011110   ——(3分)@#@";i:

17;s:

24838:

"2-1.极限状态设计法引入了统计数学的概念,考虑了材料强度和荷载的变异性,将单一的安全系数转化成多个系数,分别用于考虑荷载、荷载组合和材料等的不定向影响,并且引入了概率和统计数学的方法;@#@@#@而容许应力设计法和破坏阶段设计法均采用单一的、经验的安全系数K,不一定能适用于不同的材料和荷载组合。

@#@@#@2-2砌体结构的功能要求:

@#@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三者统称为可靠性。

@#@@#@极限状态的种类和意义:

@#@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或不适合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限值。

@#@@#@2-3现行规范中承载力设计公式中如何体现房屋安全等级不同或房屋的设计使用期不同的影响?

@#@@#@用结构重要性系数来体现,取值为:

@#@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以上的结构构件>@#@=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结构构件,>@#@=1.0;@#@对安全等级为三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的结构构件,>@#@=0.9@#@2-4现行气体结构设计规范的承载力设计公式中如何体现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水平等对结构可靠度的影响?

@#@@#@通过砌体结构材料性能分项系数体现。

@#@通过现场质量管理,砂浆、混凝土强度,砂浆拌合方式,砌筑工人等讲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划分为ABC三个等级。

@#@等级为A时,分项系数取1.6,等级为C级时,取为1.8.@#@2-5结构功能函数的含义是什么?

@#@@#@结构功能函数Z=g(X1,X2,X3,......Xn),当Z>@#@0,结构处于可靠状态;@#@当Z<@#@0时,结构处于失效状态;@#@当Z=0时,结构处于极限状态。

@#@@#@2-6极限状态的种类有哪些?

@#@其意义如何?

@#@(同2-2)@#@2-7失效概率、可靠指标的意义是什么?

@#@两者的关系如何?

@#@@#@失效概率Pf指结构或构件不能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可靠指标β是衡量结构可靠性的定量指标。

@#@β越大,Pf越小,反之,Pf越大。

@#@@#@2-8砌体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公式中个分项系数是按什么原则确定的?

@#@@#@为确定各分项系数,对给定的荷载和材料强度,以及相应的任何一组分项系数,可计算出以该分项系数表示的极限状态设计公式所反映的可靠度。

@#@定义一测度函数,以此来衡量不同分项系数的设计公式所反映的可靠度和结构构件承载力极限状态的目标可靠指标的接近度。

@#@其中,最接近的一组分项系数就是所要求的规范设计公式中的分项系数。

@#@@#@2-9荷载的标准值、设计值是什么?

@#@两者的关系如何?

@#@@#@荷载标准值相当于在基准使用期内、正常使用情况下作用在结构上的最大荷载。

@#@设计值指进行结构设计时采用的荷载值。

@#@荷载标准值经分项系数放大后即为荷载设计值。

@#@@#@2-10砌体材料的标准值、设计值是什么?

@#@两者关系如何?

@#@@#@标准值fk,设计值f,f=fk/γf(材料性能分项系数)@#@2-11何为设计使用期?

@#@@#@设计规定的结构或构件不需要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

@#@@#@2-12在确定砌体材料强度设计知识,如果构件的界面尺寸过小,如何取值?

@#@@#@考虑到截面较小的砌体构件局部碰损或缺陷对强度造成影响,强度设计值应乘以调整系数.γa。

@#@对无筋砌体构件,截面积小雨0.3m2时,γa为其截面面积加0.7;@#@对配筋砌体构件,当其中砌体截面面积小于0.2m2时,γa为其截面面积加0.8。

@#@@#@3-1砌体有哪些种类?

@#@对块体与砂浆有何基本要求?

@#@@#@可分为无筋砌体、配筋砌体、预应力砌体。

@#@块体与砂浆的强度等级见P19表3-2,其中砌筑用砂浆除强度要求外,还应具有流动性和保水性。

@#@@#@3-2轴心受压砌体破坏的特征如何?

@#@影响砌体抗压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轴心受压砌体从加载到破坏大致经历三个阶段,①当砌体加载到极限荷载的50%~70%时,单块砖内产生细小裂缝,此时若停止加载,裂缝也停止扩展。

@#@②当加载达极限荷载的80%~90%时,砖内的有些裂缝连通起来,沿竖向贯通若干皮砖,即使不再加载,裂缝仍会继续发展,砌体实际上已接近破坏。

@#@③当压力接近极限荷载时,砌体中裂缝迅速扩展和贯通,将砌体分成若干个小柱体,砌体被压碎或丧失稳定而破坏。

@#@@#@影响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有:

@#@①块体的物理力学性能②砂浆的物理力学性能③砌筑质量④其他因素,如块体的搭砌方式、砂浆和砖的粘结力、竖向灰缝饱满程度以及构造方式等。

@#@@#@3-3如何解释砌体抗压强度远小于块体的强度等级而又大于砂浆强度等级较小时的砂浆强度等级?

@#@@#@可从受压砌体复杂的应力状态予以解释@#@

(1)砌体的砖处于复合应力状态,单块砖在砌体内并不是均匀受压,而是处于同时受压、受弯、受剪甚至受扭的复合应力状态,砖的抗拉强度低,一旦拉应力超过砖的抗拉强度,就会引起砖的开裂@#@

(2)砌体中的砖受有附加水平力,砖和砂浆的弹性模量及横向变形系数不同,当砂浆强度较低时,砖的横向变形比砂浆小,在砂浆粘着力与摩擦力的影响下,砖将阻止砂浆的横向变形,从而使砂浆受到横向压力,砖就受到了横向拉力,加快了砖裂缝的出现@#@(3)竖向灰缝处存在应力集中,在位于竖向灰缝上、下端的砖内产生横向拉应力和剪应力的集中,加快砖的开裂@#@3-4砌体受压、受拉、受弯和受剪时,破坏形态如何?

@#@@#@受压:

@#@轴心受压砌体从加载到破坏大致经历三个阶段,①当砌体加载到极限荷载的50%~70%时,单块砖内产生细小裂缝,此时若停止加载,裂缝也停止扩展。

@#@②当加载达极限荷载的80%~90%时,砖内的有些裂缝连通起来,沿竖向贯通若干皮砖,即使不再加载,裂缝仍会继续发展,砌体实际上已接近破坏。

@#@③当压力接近极限荷载时,砌体中裂缝迅速扩展和贯通,将砌体分成若干个小柱体,砌体被压碎或丧失稳定而破坏。

@#@@#@受拉:

@#@①当轴向拉力与砌体的水平灰缝平行时,块体强度等级高而砂浆的强度等级较低时砌体发生沿竖向及水平向灰缝的齿缝截面破坏;@#@当块体强度等级较低而砂浆的强度等级较高时沿块体和竖向灰缝截面破坏②当轴向拉力与砌体的水平灰缝垂直时,砌体可能沿通缝截面破坏@#@受弯:

@#@与轴心受拉相似,沿齿缝截面破坏,沿块体和竖向灰缝截面破坏,沿通缝截面破坏。

@#@@#@受剪:

@#@有两种破坏形态,一是沿通缝截面破坏,二是沿阶梯形截面破坏。

@#@其中有三种剪切破坏状态:

@#@

(1)剪摩破坏,当σy/τ较小时,通缝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的夹角θ≤45º@#@时,砌体将沿通缝受剪且在摩擦力作用下产生滑移而破坏

(2)剪压破坏,当σy/τ较大45º@#@<θ≤60º@#@,将沿阶梯形裂缝破坏(3)斜压破坏,当σy/τ更大时,砌体沿压应力作用方向产生裂缝而破坏。

@#@@#@3-5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对砌体的设计强度影响如何?

@#@@#@在竖向灰缝内,由于砂浆未能很好地填满及砂浆硬化时的收缩,大大地削弱甚至完全破坏两者的粘结,在计算中不考虑竖向灰缝的粘结强度@#@在水平灰缝中,当砂浆在其硬化过程中收缩时,砌体不断发生沉降,因此,灰缝中砂浆和砖石的粘结不断地提高,在计算中仅考虑水平灰缝的粘结强度。

@#@@#@3-6在哪些情况下,需对砌体强度设计值进行调整?

@#@为什么?

@#@@#@

(1)有吊车房屋砌体,跨度不小于9m的梁下烧结普通砖砌体及跨度不小于7.5m梁下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砌体和混凝土砌块砌体,其γa(调整系数)为0.9。

@#@这是考虑厂房受吊车动力影响而且柱的受力情况较为复杂而采取的降低抗力、保证安全的措施。

@#@@#@

(2)对无筋砌体构件,其截面面积小于0.3㎡时,γa为其截面面积加0.7.对配筋砌体构件,截面面积小于0.2㎡时,γa为其截面面积加0.8.这是考虑截面较小的砌体构件,局部碰损或缺陷对强度影响较大而采用的调整系数,截面面积以㎡计算。

@#@@#@(3)当砌体用水泥砂浆时,对附录3-1中各表的数值,γa为0.9,对附录3-2表3-7的数值γa为0.8;@#@对配筋砌体,当其中的砌体采用水泥砂浆砌筑时,仅对砌体的强度设计值乘以γa。

@#@@#@(4)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C级时,γa为0.89。

@#@0.89为B级和C级γf的比值。

@#@@#@3-7砌体的受压弹性模量是如何确定的?

@#@它有哪些影响因素?

@#@@#@砌体的弹性模量E是根据砌体受压时的应力-应变图确定的。

@#@它与砌体抗压平均值以及砌体弹性特征值ξ有关,对于附表3-8中石砌体,仅按砂浆强度等级来确定弹性模量。

@#@@#@3-8在确定砌体材料强度的设计值时,如果构件的截面尺寸过小将如何取值?

@#@@#@对无筋砌体构件,其截面面积小于0.3㎡时,γa为其截面面积加0.7.对配筋砌体构件,截面面积小于0.2㎡时,γa为其截面面积加0.8.@#@第四章@#@4-1混合结构房屋有哪几种承重体系?

@#@各有何优缺点?

@#@@#@横墙承重体系:

@#@①纵墙的作用主要是围护、隔断以及与横墙拉结在一起,保证横墙的侧向稳定;@#@对纵墙上设置门窗洞口的限制较少,外纵墙的立面处理比较灵活。

@#@@#@②横墙间距较小,一般为3~4.5m,纵、横墙及楼屋盖一起形成刚度很大的空间受力体系,整体性好。

@#@对抵抗沿横墙方向的水平作用(风、地震)较为有利,也有利于调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③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楼盖的材料用量较少,但墙体的用料较多。

@#@@#@纵墙承重体系:

@#@①横墙的设置主要是满足房间的使用要求,保证纵墙侧向的稳定和房屋的整体刚度。

@#@这使得房屋的划分比较灵活。

@#@@#@②由于纵墙承受的荷载较大,在纵墙上设置的门窗洞口的大小和位置都受到一定的限制。

@#@@#@③纵墙间距一般较大,横墙数量相对较少,房屋的空间刚度比横墙承重体系小。

@#@@#@④与横墙承重体系相比,楼盖的材料用料较多,墙体的材料用量较少。

@#@@#@纵横墙承重体系:

@#@纵横墙承重体系的平面布置比较灵活,既可是房间有较大的空间,也可有较好的空间刚度。

@#@@#@内框架承重体系:

@#@①可以有较大的空间,且梁的跨度并不相应增大。

@#@@#@②由于横墙少,房屋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较差。

@#@@#@③由于钢筋混凝土柱和砖墙的压缩性能不同,且柱基础和墙基础的沉降量也不易一致,故结构易产生不均匀的竖向变形。

@#@@#@④框架和墙的变形性能相差较大,在地震时易由于变形不协调而破坏。

@#@@#@4-2刚性、刚弹性、弹性三中静力计算方案有哪些不同点?

@#@@#@刚性方案:

@#@认为房屋的空间刚度很大,在水平荷载(包括竖向偏心荷载产生的水平力)作用下,由于结构的空间作用,墙、柱处于空间受力状态,顶点位移很小,屋盖和层间楼盖可以视作墙、柱的刚性支座。

@#@对于单层房屋,在荷载作用下,墙、柱可按上端不动铰支于屋盖,下端嵌固于基础的竖向构件计算。

@#@对于多层房屋,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墙、柱在每层高度范围内,可近似地按两端铰支的竖向构件计算;@#@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墙、柱可按竖向连续梁计算。

@#@民用建筑和大多数公共建筑均属于这种方案。

@#@此时,横墙间的水平荷载由纵墙承受,并通过屋盖或楼盖传给横墙,横墙可以视作嵌固于基础的竖向悬臂梁,考虑轴向压力的作用按偏心受压和剪切计算,并应满足一定的刚度要求。

@#@@#@弹性方案:

@#@认为房屋的空间刚度很小,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空间作用很弱,墙、柱处于平面受力状态。

@#@单层厂房和仓库等建筑常属于这种方案。

@#@此时,在荷载作用下,墙、柱内力应按有侧移的平面排架或框架计算。

@#@@#@刚弹性方案:

@#@认为房屋的空间刚度介于刚性方案与弹性方案之间,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屋盖对墙、柱顶点的侧移有一定约束,可以视作墙、柱的弹性支座。

@#@单层房屋也常属于这种方案。

@#@此时,在荷载作用下,墙、柱内力可按考虑空间工作的侧移折减后的平面排架或框架计算。

@#@@#@4-3房屋空间性能影响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4-4刚性方案单层和多层房屋墙、柱的计算简图有何异同?

@#@@#@4-5什么情况下不考虑风荷载的影响?

@#@@#@当刚性方案多层房屋的外墙符合下列要求时,在静力计算中可不考虑风荷载的影响:

@#@@#@①洞口水平截面积不超过全截面积的2/3;@#@@#@②层高和总高不超过表4-3(p52)的规定;@#@@#@③屋面自重不小于0.8kN/m2。

@#@@#@4-6如何选取墙和柱的承载力验算控制截面?

@#@@#@每层墙取两个控制截面:

@#@①该层墙体顶部大梁或板地面:

@#@按偏心受压验算承载力,并验算梁底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②该层墙体下部大梁或板底边稍上的截面,对于底层取基础顶面处的截面:

@#@按轴心受压验算承载力。

@#@@#@4-7弹性方案和刚性方案单层房屋在水平风荷载的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步骤各式怎样的?

@#@有何异同?

@#@@#@弹性方案:

@#@首先,在顶部加一水平连杆约束,算出其约束反力R及相应的结构内力。

@#@然后,取出约束把反力R反向作用在顶部,算出相应的内力。

@#@最终的内力为上述两步内力的叠加。

@#@@#@刚性方案:

@#@受力图如图4-26(p49),。

@#@先求出各种何在单独作用下的内力,然后按照可能同时作用的荷载进行内力组合。

@#@@#@4-8在水平风荷载作用下,刚弹性方案多层房屋墙、柱内力计算步骤是怎样的?

@#@@#@考虑空间性能影响系数η,采用与单层相同的处理方法,即“两步叠加法”,取一个开间作为计算单元,作为平面排架的计算简图。

@#@步骤如下:

@#@@#@①在计算简图的各层横梁与柱连接点处,加上一个水平不动铰支座,形成以相应的刚性方案,求出支座反力Ri及其内力;@#@@#@②将ηRi反向施加于各节点上形成以相应的弹性方案,计算其内力;@#@@#@③将上述两项内力叠加,即为原多层刚弹性方案房屋的内力@#@第五章@#@1、为什么要控制墙柱的高厚比β?

@#@在什么情况下β值还要乘以修正系数?

@#@@#@因为无论墙柱是否承重,首先需确保其自身的稳定性。

@#@而高厚比的验算正是保证墙柱构件在施工阶段和使用时期稳定性的一项重要构造措施。

@#@当墙自承重或开有门窗洞口时,β需乘以修正系数。

@#@@#@2、带壁柱墙的高厚比验算应包括哪些内容?

@#@计算方法如何?

@#@@#@验算包括整片墙高厚比验算和壁柱间墙高厚比验算。

@#@整片墙高厚比验算:

@#@依据题中所给设计方案求出H0和hT=3.5i,验算高厚比。

@#@壁柱间墙高厚比验算:

@#@@#@依据刚性方案求出H0,根据H0和题中已知条件h验算高厚比。

@#@@#@3、无筋受压砌体的偏心影响系数α、构件稳定系数ψ0、单向偏心受压影响系数ψ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这个找不到答案。

@#@。

@#@。

@#@)@#@偏心影响系数α和轴向力偏心距e,以及回转半径i有关;@#@构件稳定系数ψ0和砂浆等级、高厚比β有关;@#@单向偏心受压影响系数ψ和轴向力偏心距e、附加偏心距ei、回转半径i有关。

@#@@#@4、为什么要限制单向偏心受压距e?

@#@如何限制?

@#@@#@因为偏心距相当大时,承载能力值很离散且较低,可靠度难以保证。

@#@@#@e<@#@=0.6y(y为截面重心到轴向力所在偏心方向截面边缘的距离。

@#@)@#@5、局部受压下砌体强度能够提高,为什么?

@#@@#@砌体的受压只要存在未直接受压面积,就有力的扩散作用,就会引起双向应力或三向应力,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直接受压部分的抗压强度。

@#@@#@6、为什么计算梁端砌体局部受压时要计算有效支撑长度?

@#@从受力机理上讲它与梁端的什么变形有关?

@#@@#@由于梁的挠曲变形,梁的端部可能会翘起,故需按有效支撑长度进行计算。

@#@从受力机理上讲它与梁端的受弯变形有关。

@#@(这个自己写的,好像不太对)@#@7、在梁端支撑处砌体局部受压计算中,为什么要对上部传来的荷载进行折减?

@#@折减值与什么因素有关?

@#@@#@因为内拱卸荷作用:

@#@即上部荷载会通过梁两侧的砌体向下传递。

@#@从而减小由梁顶面直接传递的压应力,故需对上部荷载进行折减。

@#@折减值与A0/Al有关。

@#@@#@8、在梁端下设有刚性垫块的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中,为什么没有梁端底面受压力完整性系数η?

@#@@#@因为在刚性垫块的局部受压的情况下,梁端底面受压力完整性系数η=1,故可不写入计算公式中。

@#@(这个自己写的,有待考证)@#@9、砌体受剪承载力计算中,为什么应考虑系数μ?

@#@@#@当构件水平截面作用有压应力时,由于灰缝粘结强度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砌体结构的抗剪承载力有明显的提高,故需考虑减压复合影响因素μ。

@#@@#@10、砌体结构设计中,为什么要满足许多构造要求?

@#@@#@满足构造要求是为了保证房屋的空间刚度、整体性以及结构可靠性。

@#@@#@11、引起砌体结构裂缝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应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

@#@@#@主要因素有设计质量、施工质量、材料质量、地基不均匀沉降等等。

@#@@#@P97-99@#@第六章@#@第一:

@#@@#@配筋砌体是:

@#@在砌体中配置钢筋的砌体,以及砌体和钢筋砂浆或钢筋混凝土组合成的整体,可统称为配筋砌体@#@砌体主要的形式:

@#@@#@在钢筋砌体中,又可分为配纵筋的、直接提高砌体抗压、抗弯强度的砌体和配横向钢筋网片的、间接提高砌体抗压强度的砌体。

@#@@#@第二:

@#@@#@网状配筋在砂浆中能约束砂浆和砖的横向变形,延缓砖柱的开裂及其裂缝的发展,阻止竖向裂缝的上下贯通,从而可避免砖砌体被分裂成若干小柱导致的失稳破坏。

@#@网片间的小段无筋砌体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三相受力状态,因而能较大程度提高承载力,且可使砖的抗压强度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三:

@#@@#@影响系数考虑高厚比β和初始偏心距e对承载力的影响@#@第四: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的组合柱试验表明:

@#@用混凝土的组合砌体,砌体的强度只能发挥80%。

@#@@#@第五:

@#@@#@

(1)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不应小于240x240mm,其厚度不应小于墙厚;@#@边柱、角柱的截面宽度宜适当加大。

@#@柱内竖向受力钢筋,对于中柱,不宜少于4φ12;@#@对于边柱、角柱,不宜少于4φ14。

@#@其箍筋,一般部位宜采用φ6@200,楼层上下500mm范围内宜采用φ6@100。

@#@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应在基础梁和楼层圈梁中锚固,并应符合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

@#@@#@

(2)组合砖墙砌体结构房屋,应在纵横交接处、墙端部和较大洞口的洞边设置构造柱,其间距不宜大于4m。

@#@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同的位置,并宜上下对齐。

@#@@#@(3)组合砖墙砌体结构房屋应在基础顶面、有组合墙的楼层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少于240m;@#@纵向钢筋不宜小于4φ12,纵向钢筋应伸入构造柱内,并应符合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圈梁的箍筋宜采用φ6@200@#@(4)砖砌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1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600mm。

@#@@#@(5)组合砖墙的施工程序应为先砌墙后浇混凝土构造柱。

@#@@#@第六:

@#@@#@①截面应变保持平面@#@②竖向钢筋与其毗邻的砌体,灌孔混凝土的应变相同@#@③不考虑砌体、灌孔混凝土的抗拉强度@#@④根据材料选择砌体和灌孔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且不应大于0.003@#@⑤根据材料选择钢筋的极限拉应变,且不应大于0.01.@#@7-1常用过梁的种类及适用范围有哪些?

@#@@#@答:

@#@有钢筋混凝土过梁和砖砌过梁两类。

@#@@#@门窗洞口宽度较大时,应采用混凝土过梁,支承长度≥240mm。

@#@钢筋砖过梁跨度≤1.5m,底面砂浆层处的钢筋直径≥5mm,间距≤120mm,根数≥2根,末端带弯钩的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240mm,砂浆厚度≥30mm。

@#@砖砌平拱跨度≤1.2m,计算高度内砂浆强度≥M5,用竖砖砌筑部分高度≥240mm。

@#@@#@7-2如何计算过梁上的荷载?

@#@@#@答:

@#@一,对于梁、荷载,当梁、板下的墙体高度hw<@#@Ln时,才考虑梁、板传来的荷载。

@#@@#@二,对于砖砌体的墙体荷载,当过梁上的墙体高度hw<@#@时,应按墙体的均布自重计算;@#@≥就按计算。

@#@@#@三,对于砌块砌体的墙体荷载,当过梁上的墙体高度hw<@#@时,应按墙体的均布自重计算;@#@≥就按计算。

@#@@#@7-3墙梁有哪几种类型?

@#@设计时,承重墙必须满足那些基本条件?

@#@@#@答:

@#@根据承担荷载类型,分为承重墙梁和自承重墙梁;@#@根据结构形式,分为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还可以分为有洞口墙梁和无洞口墙梁。

@#@@#@墙梁类别@#@墙体总高@#@跨度m@#@墙高@#@托梁高@#@洞宽@#@洞高@#@承重墙梁@#@≤18@#@≤19@#@≥0.4@#@≥1/10@#@≤0.3@#@≤≥0.4@#@非承重墙梁@#@≤18@#@≤12@#@≥1/3@#@≥1/15@#@≤0.8@#@7-4墙梁有哪些破坏形态?

@#@@#@答:

@#@弯曲破坏、剪切破坏、局压破坏@#@7-8挑梁有哪几种类型?

@#@挑梁设计中应考虑哪些问题?

@#@@#@答:

@#@分为刚性挑梁和柔性挑梁。

@#@@#@设计要求:

@#@①纵向受力钢筋至少有1/2的钢筋面积伸入梁尾部,且不少于2Ф12;@#@其他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

@#@@#@②挑梁埋入砌体长度与挑出长度的比值≤1.2;@#@当挑梁上无砌体时,。

@#@@#@7-9什么是挑梁的计算倾覆点?

@#@应如何确定挑梁的抗倾覆荷载?

@#@@#@答:

@#@①当墙体无洞口时,对和的情况,取面积为范围的本层砌体和楼盖恒载标准值。

@#@@#@②当轻体有洞口时,若洞口内边至挑梁埋入端>@#@370mm,面积范围为A减洞口面积;@#@否则只考虑墙外边至洞口外边范围的本层砌体和楼盖恒载标准值;@#@@#@③对雨篷等垂直于墙段悬挑的构件,所算范围如图7—25.@#@7-10在非抗震地区的混合结构房屋中,圈梁的作用是什么?

@#@应如何合理布置圈梁?

@#@@#@答:

@#@作用:

@#@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作用等对房屋产生的不利影响。

@#@@#@如何布置圈梁:

@#@@#@对于单层房屋:

@#@①砖砌体房屋,檐口高5--8m,设一道圈梁;@#@>@#@8m,适当增设;@#@②砌块及料石砌体房屋,当檐口高度4—5m,设一道;@#@>@#@5m,增设;@#@③有电动桥式吊车或较大振动设备的工业房屋,除在檐口或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外,尚宜在吊车梁标高处或其他适当位置增设。

@#@@#@对于多层砌体民用房屋,层数3—4层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一道;@#@>@#@4层,包括顶层在内的所有纵、横墙上隔层设置圈梁。

@#@@#@对于多层砌体工业房屋和较大振动设备的房屋,每层设置现浇混凝土圈梁。

@#@@#@设置墙梁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应在托梁和墙梁顶面、每层楼面标高和檐口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i:

18;s:

8455:

"@#@团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姓名:

@#@刘淼@#@完成时间:

@#@2012年10月@#@一、案例简述@#@团体成员是来自北京市示范高中高二年级七班的学生干部。

@#@@#@二、团体辅导情况分析@#@每个学生干部团体的优势与劣势都是不一样的,准确的选题是保证团体心理辅导成功的基础。

@#@作为团队辅导教师首先必须十分了解自己的这个团队的具体情况,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准辅导主题。

@#@@#@1、现有心理水平@#@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本班班委在与老师交往的过程中表现的让老师很不满意,有的唯唯诺诺,有的又过于自大。

@#@@#@2、要提升的能力@#@本次辅导针对学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沟通进行讲授和演练。

@#@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将所学所感真正应用于日后的沟通工作中。

@#@@#@三、团体辅导目标@#@1、目标@#@通过学习沟通的三要素和技巧使学生干部了解自己的沟通现状并掌握沟通技巧;@#@@#@通过有效沟通技巧培训,使学生干部提高与教师沟通质量。

@#@@#@2、团体训练的内容与形式@#@有效的沟通技巧,形式是上课的形式通过故事分析、案例演练以及分组讨论等方式@#@四、团体辅导计划@#@辅导过程@#@步骤一:

@#@引入@#@学生任务:

@#@请思考并回答知识和技巧有什么分别?

@#@@#@提示答案:

@#@知识是我们从小到现在都学习的,但是技巧是一个人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行动。

@#@平时,我们对技巧的学习是非常匮乏的,这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当你要提高自己能力的时候,首先要学习的是技巧。

@#@@#@步骤二:

@#@学生讨论了解沟通的三要素@#@沟通的三大要素@#@1、沟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是闲聊天@#@2、沟通的标志是是否达成协议,如果没有达成协议,那就不能叫一次成功的沟通。

@#@@#@3、沟通信息、思想和情感。

@#@@#@步骤三:

@#@学生掌握沟通技巧@#@1、沟通的基本问题——心态@#@问题一:

@#@不明情况@#@游戏:

@#@只有一个橘子@#@目的:

@#@提问题的重要性,会问正确的问题,那么每个人的需要都可能会被满足。

@#@@#@道具:

@#@一张白报纸和一个橘子@#@步骤:

@#@@#@1)教师告诉学生,下面将讲一个关于两个小女孩和一个橘子的故事:

@#@两个小女孩一起走进了厨房想找橘子,但最后在厨房的桌子上只找到一个橘子。

@#@@#@2)教师在白板上画一个橘子或者出示一个真橘子。

@#@提问学生“这两个小女孩该怎么做?

@#@”大家可能会建议把橘子一切为二,或去买另一个橘子等。

@#@把这些建议列在白报纸上。

@#@@#@3)之后,再问学生“在知道小女孩怎么办之前,我们是否需要知道一些重要的信息?

@#@但这些直到现在还没人问过的信息,会是什么呢?

@#@”@#@4)记录学生的意见,直到有人说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两个女孩的需求。

@#@@#@5)教师说明如果在一开始就知道两个女孩的需求,解决方案就很明显:

@#@一个女孩需要橘子的皮做蛋糕的装饰,另一个女孩想用橘子肉榨橘子汁。

@#@@#@思考题:

@#@@#@1)为什么我们总是在没有确认问题之前就直接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2)在与人沟通或销售过程中,如何避免过多的假设行为?

@#@@#@问题二:

@#@自大——我的想法就是答案@#@一次出差路上,我的一个属下突发急性肠炎。

@#@我带他到医院去的时候,属下跟那个医生说:

@#@“大夫,你看是不是要吊盐水?

@#@”没想到那个医生的回答很轻松:

@#@“想吊盐水还不容易吗?

@#@”结果我那个属下就去吊盐水。

@#@你猜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那个属下到药房去领药的时候,领的是个篮子,里面装了十二瓶盐水,属下又回去问那个医生说:

@#@“大夫,要吊这么多盐水吗?

@#@”那个医生说:

@#@“你不是喜欢吊盐水吗?

@#@”@#@2、沟通的基本原理——关心@#@美国著名教育专家内尔·@#@诺丁斯博士撰写过一本书——《学会关心:

@#@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这本书的主题是“关心”。

@#@我们来看关心在沟通方面的概念,它共涉及以下方面:

@#@@#@关注状况与难处。

@#@有一次在香港买书,那本书很厚,我刚拿到手上,一个店员就过来了:

@#@“你喜欢这本书吗?

@#@”我说:

@#@“是啊。

@#@”“我帮你拿到柜台去。

@#@”说罢他就帮我将书拿到柜台那边去了。

@#@意思是你可以空下手来在这儿选别的书了。

@#@我说:

@#@“谢谢!

@#@”一会儿,我看到第二本认为不错的书,他又过来问:

@#@“这本书你也喜欢吗?

@#@”我说:

@#@“是的。

@#@”“我帮你拿到柜台去。

@#@”就这样,不知不觉就“拿”了六七本。

@#@等到我去结账的时候,他似乎感觉到我有心事(因为我在香港登机过境),于是又说:

@#@“没关系,先生,我帮你拎到飞机里面去,你继续买别的东西去吧。

@#@你要登机的时候通知我一下,我就会帮你拎过去的。

@#@”@#@其实,从那个书店到飞机场的入口没有多远的路,但是他这个动作表示他注意了你。

@#@如果他不管,左手抱一本,右手抱一本,谁也不会买第三本书了。

@#@这就是他对顾客的关心,他非常关注顾客的状况与难处。

@#@@#@步骤四:

@#@学生提高与教师沟通的质量@#@建议1:

@#@尽量不要给老师出问答题,尽量给他选择题@#@遇到事情需要解决时,你千万不要跟你的老师说是不是要换座位这样的话,因为老师会撂下一句:

@#@“再说好了。

@#@”——“再说”就永远没有结果了。

@#@所以对老师讲话不要出问答题,要出选择题。

@#@@#@建议2:

@#@任何地点@#@与老师沟通不一定非要在他的办公室。

@#@相反,在老师的办公室与他沟通效果最差,因为那里气氛太严肃了。

@#@@#@建议3:

@#@一定要准备答案@#@一定要把答案准备好。

@#@没有准备好答案,只有两个后果:

@#@第一,老师会在心里说,我要你这个班长干吗?

@#@什么答案都要我来想?

@#@第二,老师没有什么了不得的答案,与其让他想半天也想不出来,还不如干脆给他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给老师的答案最少一个以上。

@#@因为只给老师一个答案,就是“将军”,好像你非同意不可,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

@#@给老师两个以上的答案,最好是三四个。

@#@@#@五、团体辅导实施@#@本次团体辅导的实施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

@#@@#@

(一)准确的选题---针对性@#@

(二)有效的组织@#@1、引发思考的开场@#@2、高参与度的主题活动@#@在这个环节里,辅导员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1)活动方向的不偏离@#@2)学生的高参与度@#@3)活动的时间与节奏@#@4)相信学生、尊重学生@#@3、难忘的结束阶段@#@六、团体辅导效果的反馈@#@1、学生干部的反馈@#@学生自我评估运用“开放式问卷”让学生自评学习和培训效果。

@#@学生干部普遍反映在培训之前他们没有留意过如何与老师沟通的问题,更没有思考过沟通技巧。

@#@本次培训对他们的学生干部工作以及今后的工作是受益很多的。

@#@@#@2、指导教师的评估@#@作为辅导教师不仅在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要及时地观察、跟踪各位成员的变化,还要加强与班主任和家长的联系,从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变化。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培养学生干部的途径,也是帮助学生自我教育与自助的方法,我在未来的实践中会尽可能地多尝试、多实践。

@#@@#@3、训练效果的评价@#@1)对受训学生进行“前-后测”,了解学生培训前后有关的心理素质的变化情况,从而了解实际的教学效果。

@#@@#@2)对受训学生和未受训学生进行“实验组-对照组”的对比测验,进一步了解学生干部的学习效果。

@#@@#@从以上评价中显示,受训组学生在与老师沟通心态和能力上均优于未受训组。

@#@@#@";i:

19;s:

23436:

"安全生产管理能力考核试卷三@#@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题号@#@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答案@#@×@#@@#@×@#@@#@×@#@@#@×@#@@#@√@#@√@#@√@#@√@#@×@#@@#@√@#@√@#@√@#@×@#@@#@√@#@√@#@×@#@@#@×@#@@#@√@#@√@#@√@#@题号@#@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答案@#@×@#@@#@×@#@@#@B@#@B@#@C@#@C@#@A@#@A@#@A@#@B@#@A@#@A@#@B@#@C@#@B@#@A@#@B@#@B@#@B@#@C@#@题号@#@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答案@#@A@#@A@#@A@#@A@#@C@#@C@#@A@#@B@#@√@#@√@#@×@#@@#@√@#@×@#@@#@√@#@×@#@@#@√@#@B@#@B@#@C@#@A@#@一、判断题(每题1分)@#@1、受日光照射能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燃烧、爆炸、分解、化合或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化学品应储存在二级建筑物中,其包装应采取避光措施。

@#@()@#@2、为了防止膨胀导致容器破裂,对盛装易燃液体的容器,夏天要储存于阴凉处或用喷淋冷水降温的方法加以防护。

@#@()@#@3、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槽罐以及其他容器必须封口严密,能够承受正常运输条件下下产生的内部压力和外部压力。

@#@()@#@4、如果储存容器合适的情况下,硫酸、硝酸、盐酸及烧碱都可储存于一般货棚内。

@#@()@#@5、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必须配备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其仓库及场所应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必须配备可靠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6、易燃液体、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不得与氧化剂混合储存,具有还原性的氧化剂应单独存放。

@#@()@#@7、毒物毒性常以引起实验动物死亡数所需剂量表示。

@#@()@#@8、同是氧化剂,特性基本相同,可以任意混储混运。

@#@()@#@9、用人单位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并处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10、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治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

@#@()@#@11、可能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建设项目,未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职业中毒危害预评价,或者预评价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可自行开工。

@#@()@#@12、职业健康检查结束后,需要复查的,可以根据复查要求增加复查项目。

@#@()@#@13、在生产过程中,有毒品最主要的是通过呼吸道侵入,其次是皮肤,而经消化道侵入的较少。

@#@()@#@14、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对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劳动者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对离岗时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15、《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尽可能使用无毒物品;@#@需要使用有毒物品@#@的,应当优先选择使用低毒物品。

@#@()@#@16、高温高压下的氢对碳钢有严重的腐蚀作用,为了防止这种腐蚀,应选用耐氢腐蚀性能良好的低合金铬钼钢作为加氢反应器等。

@#@()@#@17、《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不允许瓶对瓶直接倒气。

@#@()@#@18、压力容器爆破时所能释放的能量与它的工作介质的物性状态没有关系。

@#@()@#@19、静电电击是瞬间冲击性的电击。

@#@()@#@20、静电的消失主要有两种方式即中和和泄漏。

@#@()@#@21、感知电流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可能因不自主反应而导致由高处跌落等二次事故。

@#@()@#@22、为了有利于静电的泄露,可采用静电导电性工具。

@#@()@#@23、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或防护设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24、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是否安装通风设备,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适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

@#@()@#@26、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应根据储存物品的性质和储存物品中的可燃物数量等因素,分为甲、乙、丙、丁、戊类。

@#@()@#@27、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28、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托运人必须检查托运的产品外包装上是否加贴或拴挂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对未@#@加贴或拴挂标签的,不得予以托运。

@#@()@#@29、个体运输业户的车辆可以从事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经营活动。

@#@()@#@30、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在厂内销售本单位生产的危险化学品,不再办理经营许可证。

@#@()@#@31、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32、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扩大许可经营范围的,应按相关规定重新申请办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33、应按《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妥善贮存,加强管理。

@#@()@#@34、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的事项。

@#@()@#@35、为了防止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受到职业伤害和职业危害,按工作特点配套的劳动防护用品、用具可适当的向职工收取一定的费用。

@#@()@#@36、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物、区域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37、易燃气体、不燃气体和有毒气体要分别专库储藏。

@#@()@#@38、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9、建立一个完整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总体要求是: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并由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织建立。

@#@()@#@40、从事危险化学品批发业务的企业,所经营的危险化学品可以存放在业务经营场所。

@#@()@#@41、防冻保暖工作检查属于安全综合检查。

@#@()@#@42、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物可以有地下室或其他地下建筑。

@#@()@#@43、采样器内剩余的油样及洗刷采样器的油品必须倒回罐内。

@#@()@#@44、无关人员可以搭乘装有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运输车辆。

@#@()@#@45、易燃易爆场所必须采用防爆型照明灯具。

@#@()@#@46、消防设施、器材或者消防安全标志的配置、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未保持完好有效的,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47、大中型危险化学品仓库应选址在远离市区和居民区的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方向和河流下游的地域。

@#@()@#@48、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后需要继续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的,应当依照《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规定重新申请经营许可证。

@#@()@#@49、《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50、《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

@#@()@#@51、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

@#@禁止锁闭、封@#@堵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

@#@()@#@52、同一企业生产、进口同一品种危险化学品的,按照生产企业进行一次登记,但应当提交进口危险化学品的有关信息。

@#@()@#@53、一次事故中死亡3-9人的是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

@#@()@#@5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和个人。

@#@()@#@56、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环境保护、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当地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实施救援,尽可能不拖延、推诿。

@#@()@#@57、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后,应当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救援,不必将事故信息及应急预案启动情况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58、企业应对重大危险源采取便捷、有效的消防、治安报警措施和联络通信、记录措施。

@#@()@#@59、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应包括应急处置行动组、通信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等。

@#@()@#@60、危险化学品事故指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6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1.0分)@#@62、对于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生产经营单位,未应急预案备案登记的,在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时,可以不提@#@供相应的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仅提供应急预案。

@#@()@#@二、选择题(单项选择、每题1分)@#@63、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按理化性质可分为()种。

@#@@#@A、2B、3C、4@#@64、爆炸品库房内部照明应采用防爆型灯具,开关应设在库房()。

@#@@#@A、里面B、外面C、里、外都行@#@65、氧气()与油脂混合储存。

@#@@#@A、允许B、可以C、不得@#@66、职业危害识别的方法中是定量分析法的是()。

@#@@#@A、检查表法B、类比法C、检测检验法@#@67、生产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的()属于物理因素。

@#@@#@A、矽尘B、布氏杆菌C、X射线@#@68、职业病目录中,尘肺病有()。

@#@@#@A、13种B、11种C、17种@#@69、《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容器内部有()时,不得进行任何修理。

@#@@#@A、压力B、温度C、杂质@#@70、爆炸危险环境应优先采用()线。

@#@@#@A、铝B、铜C、铁@#@71、低、中闪点液体、一级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类应储存于()级耐火建筑的库房内。

@#@@#@A、一B、二C、三@#@72、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了实现安全生产,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对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所做的规定。

@#@@#@A、生产、经营的安全生产实际B、目标、措施C、政策、方针@#@73、危险化学品零售业务店面总质量不能超过()t。

@#@@#@A、1B、2C、4@#@74、化学品使用单位,应向()索取全套的最新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A、生产商B、安全生产许可证发证机关C、供应商@#@75、《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条的职责。

@#@@#@A、5B、6C、7@#@76、化学品()为化学物质及其制品提供了有关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各种信息,并能提供有关化学品的基本知识、防护措施和应急行动等方面的资料。

@#@@#@A、安全技术说明书B、安全标签C、技术使用说明书@#@77、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主要用途是()。

@#@@#@A、指示产品用途B、传递安全信息C、商品品名标注@#@78、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的规定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1.0分)@#@A、《劳动法》B、《安全生产法》C、安全生产方针@#@79、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仓储经营的企业异地重建的,应当()办理经营许可证。

@#@@#@A、不需B、重新申请C、事后重新申请@#@80、存放爆炸物的仓库应采用()照明设备。

@#@@#@A、日光灯B、白炽灯C、防爆型灯具@#@81、职工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正确处理的做法()。

@#@@#@A、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B、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由职工承担举证责任@#@C、如果由职工承担举证责任,对职工有利@#@82、()是全国易制毒化学品购销、运输管理和监督检查的主管部门。

@#@@#@A、公安部B、安监部C、质检部@#@83、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事故单位()应当立即按照本单位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组织救援。

@#@@#@A、主要负责人B、安全生产管理人员C、安全管理负责人@#@8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的方针。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C、安全第一、以人为本@#@85、生产、储存、经营其他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的,应当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A、安全B、环保C、消防@#@86、()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A、专项应急预案B、综合应急预案C、现场处置方案@#@87、应急救援预案要有实用性、要根据()的实际条件制订,使预案便于操作。

@#@@#@A、本单位B、周边单位C、其它单位@#@88、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对积聚和存放在事故现场的危险化学品,应及时转移至()。

@#@@#@A、居民区域B、安全地带C、生产地点@#@三、案例分析(每题1分)@#@89、2007年4月13日早8时许,某县某村公路旁的麦田里发现7桶不明化学物品。

@#@经过专家化验,该化学物品为“三氯化磷”,剧毒,易散发。

@#@被遗弃的7桶“三氯化磷”都已经过期。

@#@周围小麦被“烧”死,造成严重污染。

@#@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本事故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危险化学品处置方案应当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部门和同级环境保护部门、公安部门备案。

@#@()@#@90、某市一公司利用存放干杂仓库改造成危险化学品仓库,库房之间防火间距不符合标准。

@#@并将过硫酸铵(氧化剂)与硫化碱(还原剂)在同一个库房混存。

@#@8月5日因包装破漏,过硫酸铵与硫化碱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起火燃烧,13点26分爆炸引起大火,1mun后离着火区很近的仓库内存放的低闪点易燃液体又发生第二次强烈爆炸,造成更大范围的破坏和火灾。

@#@至8月6日凌晨5时,扑灭了这场大火。

@#@这起事故造成15人死亡,200多人受伤,其中重伤25人,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

@#@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该公司仓库内过硫酸铵(氧化剂)与硫化碱(还原剂)混存,因包装破漏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起火、燃烧、爆炸,是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91、某厂油污法兰损坏需维修。

@#@维修钳工甲将带有污油底阀的污油管线放入污油池内,当时污油池液面高度为500cm,上面浮有30cm的浮油。

@#@在液面上的101cm处需对法兰进行更换,班长乙决定采用对接焊接方式。

@#@电焊工内去办理动火票,钳工甲见焊工丙办理动火手续迟迟没回,便开始焊接,结果发生油气爆炸,钳工甲掉入污油池死亡。

@#@根据上述事实,电焊工不是特殊工种,不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

@#@()@#@92、某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批准擅自利用某单位空房间设置危险化学品仓库,并大量储存包装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和高锰酸钾等危险化学品。

@#@2006年5月10日,由于下雨,房间漏雨进水,地面返潮,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受潮,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火灾。

@#@造成7000多人疏散,103人感到不适。

@#@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93、2005年7月19日,某地一化工有限公司所属分装厂,分装农药。

@#@由于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几名临时招聘的女工在倒装农药时,先后发生头晕、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相继被送到医院。

@#@因抢救及时没有人员死亡。

@#@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因该公司招聘人员为临时工,所以不用为她们配备劳动保护用品。

@#@()@#@94、2005年7月19日,某地一化工有限公司所属分装厂,分装农药。

@#@由于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几名临时招聘的女工在倒装农药时,先后发生头晕、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相继被送到医院。

@#@因抢救及时没有人员死亡。

@#@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因该公司招聘人员应当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普及有关职业卫生知识。

@#@()@#@95、2006年4月19日,某树脂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甲苯,人工操作,没有通风设施。

@#@员工方某发生疑似急性甲苯中毒,4月20日经诊断为“轻度甲苯中毒”。

@#@经职业卫生监督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存在职业危害因素,未组织操作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未设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无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资料;@#@未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操作人员未佩戴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未设立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

@#@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该公司使用的有机溶剂甲苯不属于高毒物品,不需要向安全监察部门进行职业危害申报。

@#@()@#@96、2007年11月24日7时51分,某公司上海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30人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960万元。

@#@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该事故应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97、2007年5月22日,某大学学生常某为报复同宿舍的同学,以非法手段从经营剧毒品的朋友处获取了250g@#@剧毒物质硝酸铊。

@#@5月29日下午4时许,常某用注射器分别向受害人牛某、李某、石某的茶杯中注入硝酸铊,导致3名学生铊中毒。

@#@根据以上情况,剧毒化学品的销售企业应当在销售后()日内,将所销售的剧毒化学品的品种、数量以及流向信息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并输入计算机系统。

@#@@#@A、3B、5C、10@#@98、2005年6月某职业病防治所接到报告,某电器公司员工杨某由于三氯乙烯中毒导致死亡。

@#@卫生监督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电器公司清洗工序设有一台超声波清洗机,使用三氯乙烯作为清洗剂。

@#@该公司已向卫生部门申报存在三氯乙烯职业危害,清洗工序未设立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

@#@该单位工人进公司时检查过肝功能,但没有进行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公司没能提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资料,订立劳动合同时没有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真实情况,经检测清洗房中的三氯乙烯浓度最高为243mg/?

@#@。

@#@根据以上描述,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

@#@@#@A、电话B、书面C、书面或电话均可@#@99、2007年5月22日,某大学学生常某为报复同宿舍的同学,以非法手段从经营剧毒品的朋友处获取了250g剧毒物质硝酸铊。

@#@5月29日下午4时许,常某用注射器分别向受害人牛某、李某、石某的茶杯中注入硝酸铊,导致3名学生铊中毒。

@#@根据以上情况,()向个人销售剧毒化学品(属于剧毒化学品的农药除外)和易制爆危险化学品。

@#@@#@A、可以B、视情况而定C、禁止@#@100、某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发生液化石油气泄漏燃爆事故。

@#@事发当天16时38分,接班巡线职工检查发现,白茫茫的雾状液化气带着呼啸声从罐区容积400?

@#@的11号球罐底部喷出。

@#@虽经单位职工及当地消防队员奋力抢险,最终还是在18时50分发生第一次爆炸,造成参加现场抢险人员中的12人当场死亡,31人受伤。

@#@19时25分,11号球罐再次发生爆炸,20时,12号球罐也发生爆炸,引发邻近3台100?

@#@卧罐安全阀排放、着火燃烧。

@#@此次燃爆事故烧毁400?

@#@球罐2台,100?

@#@卧罐4台,燃损槽车7辆,炸毁配电室、水泵房等建筑物,直接经济损失477万元。

@#@根据上述情况,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本事故属于()。

@#@@#@A、重大事故B、特别重大事故C、较大事故@#@";i:

20;s:

6730:

"微分中值定理@#@【教学内容】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教学目的】@#@1、熟练掌握中值定理,特别是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分析意义和几何意义;@#@@#@2、能应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

@#@@#@3、了解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推论1和推论2@#@【教学重点与难点】@#@1、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应用@#@2、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中辅助函数的引入。

@#@@#@3、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的技巧。

@#@@#@【教学过程】@#@一、背景及回顾@#@在前面,我们引进了导数的概念,详细地讨论了计算导数的方法。

@#@这样一来,类似于求已知曲线上点的切线问题已获完美解决。

@#@但如果想用导数这一工具去分析、解决复杂一些的问题,那么,只知道怎样计算导数是远远不够的,而要以此为基础,发展更多的工具。

@#@@#@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

@#@

(1)函数与其导数是两个不同的函数;@#@

(2)导数只是反映函数在一点的局部特征;@#@(3)我们往往要了解函数在其定义域上的整体性态,需要在导数及函数间建立起联系――搭起一座桥,这个“桥”就是微分中值定理。

@#@@#@由此我们学习了极值点的概念、费马定理、特别是罗尔定理,我们简单回忆一下罗尔定理的内容:

@#@若函数满足下列条件:

@#@@#@①在闭区间连续@#@②在开区间可导@#@③@#@则在内至少存在一点c,使得@#@二、新课讲解@#@1797年,法国著名的数学家拉格朗日又给出一个微分中值定理,史称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或微分中值定理,但未证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具有根本的重要性,在分析中是许多定理赖以证明的工具,是导数若干个应用的理论基础,我们首先看一下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内容:

@#@@#@2.1拉格朗日定理@#@若函数满足下列条件:

@#@@#@①在闭区间连续@#@②在开区间可导@#@则在开区间内至少存在一点c,使@#@注:

@#@a、深刻认识定理,是两个条件,而罗尔定理是三个条件。

@#@@#@b、若加上,则即:

@#@,拉格朗日定理变为罗尔定理,换句话说罗尔定理是拉格朗日定理的特例。

@#@@#@c、形象认识(几何意义),易知为过A、B两点的割线的@#@斜率,为曲线上过c点的切线的斜率;@#@若即是说割线的斜率等于切线的斜率。

@#@几何意义:

@#@若在闭区间上有一条连续的曲线,曲线上每一点都存在切线,则曲线上至少有一点,使得过点的切线平行于割线AB。

@#@它表明“一个可微函数的曲线段,必有一点的切线平行于曲线端点的弦。

@#@”@#@2.2拉格朗日定理的证明@#@下面我们证明一下该定理。

@#@@#@分析:

@#@如何来证明该定理呢?

@#@由于罗尔定理为拉格朗日定理的特例,我们考虑是否可将拉格朗日定理的证明转化到罗尔定理上来,为此需要构造一个辅助函数,使他满足罗尔定理的条件。

@#@注意罗尔定理的结果是,对应拉格朗日定理的结果是,即,实际上就是,即是说,两边积分得,注意要满足罗尔定理的三个条件,故取@#@证明:

@#@作辅助函数,易知在闭区间连续,在开区间可导,又,根据罗尔定理,在内至少存在一点c,使得,而,于是,即@#@,命题得证。

@#@@#@注:

@#@a、本定理的证明提供了一个用构造函数法证明数学命题的精彩典范;@#@同时通过巧妙地数学变换,将一般化为特殊,将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的论证思想,也是数学分析的重要而常用的数学思维的体现,其中构造函数中的其实就是过两点A、B两点的割线方程。

@#@@#@b、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中值点c是开区间(a,b)内的某一点,而非区间内的任意点或指定一点。

@#@换言之,这个中值定理都仅“定性“地指出了中值点c的存在性,而非”定量“地指明c的具体数值。

@#@@#@c、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其他表达形式:

@#@@#@

(1)@#@

(2)@#@2.3拉格朗日定理的应用@#@例1:

@#@验证函数-在区间[0,2]上是否满足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条件,若满足,求使定理成立的的值.@#@解:

@#@因,在上连续,在内可导,满足定理的条件。

@#@@#@而@#@由得@#@,@#@注在验证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时,必须注意:

@#@@#@

(1)该函数是否满足定理的两个条件。

@#@@#@

(2)是否存在一点∈(a,b),使成立.@#@例2@#@分析:

@#@此题难以下手,由此考虑到使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证明:

@#@设@#@易知在上满足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条件@#@故,@#@又,,有上式得:

@#@@#@@#@又,@#@则,,即,命题得证。

@#@@#@小结:

@#@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不等式,关键是选取适当的函数,并且该函数满足中值定理的条件。

@#@便得到,再根据放大或缩小,证出不等式。

@#@@#@推论1 如果在区间内的导数恒等于零,那么在内恒等于一个常数.(证明作为课外作业)@#@证:

@#@在区间内任意取两点,(设),则在上满足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条件.故有@#@ ,@#@由于,所以,即@#@.@#@由于,是在内任意取的两点,因此在区间内函数值总是相等的,这表明在区间内恒为一个常数.@#@推论2 若有,则有.(证明作为课外作业)@#@证:

@#@,,根据推论1知,即.@#@三、小结@#@1、拉格朗日定理的内容@#@2、拉格朗日定理的几何意义@#@3、拉格朗日定理的证明过程——构造函数法@#@4、拉格朗日定理的应用@#@微分学基本定理@#@1、极值点的概念@#@定义:

@#@设函数在区间上有定义。

@#@若,且存在的某邻域,有@#@()@#@则称是函数的极大点(极小点),是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

@#@@#@2、费马定理@#@设函数在区间上有定义。

@#@若函数在点可导,且是函数的极值点,则@#@@#@3、罗尔定理@#@若函数满足下列条件:

@#@@#@①在闭区间连续@#@②在开区间可导@#@③@#@则在内至少存在一点c,使得@#@4、拉格朗日定理@#@若函数满足下列条件:

@#@@#@①在闭区间连续@#@②在开区间可导@#@则在开区间内至少存在一点c,使@#@5、柯西中值定理@#@若函数和满足下列条件:

@#@@#@①在闭区间连续@#@②在开区间可导,且,有,则在内至少存在一点c,使得@#@@#@";i:

21;s:

13837:

"【内容摘要】通过强化有新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平台,如实验室和创新团队的建设,高校正在成为我国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

@#@但高校教育科研经费投入、教师队伍建设等资源性投入滞后于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需求;@#@高校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人才评价等因素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在培养人才总量迅速增加的同时,高校尤其要注意创新人才的培养。

@#@但培养创新人才是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在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资源投入、创新平台建设和教育理念创新等四方面推动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进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  关键词:

@#@高校,现状,人才培养,对策@#@随着高校招生规模快速扩大,已经引发了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科研项目、经费等教育资源的突发性短缺,在短期内对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和培养力度提出了巨大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以下是对此现状的分析和对我国高校的人才资源管理的简要分析:

@#@ @#@一、通过强化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正在成为我国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学科交叉与交融日趋明显的情况下,高校培养的创新人才应具有知识结构全面,基本功扎实;@#@能力结构合理;@#@独立批判力;@#@积极的人生态度等特点。

@#@下面以社会或相关政府、学术机构界定的杰出人才特指创新人才。

@#@@#@

(一)高校正加快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平台建设并初见成效@#@1.实验室建设快速发展。

@#@高校的创新活动,大多数是在实验室里完成的,近年来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通过装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吸引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各高校都在强化实验室所具有的科学研究的综合优势。

@#@在过去5年中,依托高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直占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总数的65%左右,数量从2000年的87个增加到2006年的120个。

@#@截至2005年底,科技部共建设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8个,其中分布在高校的有34个,。

@#@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国家依托地方高校建设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已达117个,占总数的33.2%,依托地方高校建立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5个,占总数的26.3%。

@#@@#@  2.高校创新团队建设方兴未艾。

@#@团队协作已成为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关键条件,也是创新人才成长发展的重要途径。

@#@总体看国内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不容乐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团队并不多见。

@#@推进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当务之急。

@#@@#@  随着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基金”等政府创新支持项目的实施,近年来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基于团队的科技创新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

@#@2004-2007年,教育部“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共对94所高校的244个科技团队实施了为期2年的资助计划。

@#@2000-2006年,国家自然基金委共对139个创新研究群体实施了资助计划,其中分布于高校的有73个,占52.5%。

@#@以北京大学为例,至2005年北京大学有10个科技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基金”资助,至2007年有14个科技团队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资助。

@#@@#@  

(二)高校正在成为我国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  高校教师是顶尖创新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

@#@1952-2005年产生的“两院院士”中,有1033名院士曾就读于国内113所高校(中国科学院院士49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36人)。

@#@其中26所高校为国家培育10名以上两院院士,共计796人,占总数的77.1%。

@#@全国共有141所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当选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总人数合计为872人。

@#@其中“985工程”高校有36所共646人,“211工程”高校有44所共142人,合计占总数的90.37%。

@#@2003年,1332位“两院院士”中,在高校任教的共514人,约占院士总数的40%,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80人(占总数712人的39.33%);@#@中国工程院院士234人(占总数620人的37.74%)。

@#@先后有2002位高校教师获得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的资助,有711位教师进入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513位高校教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占到总数855人的60%。

@#@@#@二、资源@#@  

(一)教育科研经费投入不合理@#@  高校教育科研经费增长幅度大致与招生人数的增长幅度相当(见图1),但生均国家投入和社会投入已经连续几年悄然削减。

@#@此外,近年来大量的教育经费用于高校基础建设,实际用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投入比例不容乐观。

@#@@#@  科研经费的投入也相对薄弱。

@#@据科技部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R&@#@D经费支出2450亿元,其中高等学校支出242.3亿元,仅占总量的9.89%;@#@政府投入高校133.1亿元,仅占政府科技总投入的20.65%,而投入科研机构的比重则达65.91%。

@#@相比之下,2003年美国高校R&@#@D支出占政府R&@#@D总投入的16.8%,英国则达21.4%。

@#@如果考虑R&@#@D经费总量,则这一差距更加明显。

@#@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2006年全国R&@#@D经费总支出2943亿元,占GDP的比重达1.41%。

@#@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2003年美国这一比例为2.6%,韩国为2.64%,日本则达到3.15%。

@#@科研经费投入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总体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进而会影响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

@#@@#@  

(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  一流的师资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在师资总量方面,2000-2006年,我国高校师资队伍从46.28万人增加到107.6万人,年均增长率达到15.3%。

@#@其中绝大部分为中青年教师,2001年我国高校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78.89%,35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达到46.44%,并逐年增加。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5年2月中国高等学校教师当中有博士学位者,全国平均是7%,重点高校教师有博士学位者为20%左右。

@#@同一时期,美国本科以上大学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62%,英国大学为70%,德国接近100%。

@#@@#@  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素质在不断增强,但高学历者大多年轻缺乏教育经验,而教育经验丰富者普遍未经历博士教育训练,二者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集成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乃至在一些研究型大学,具有高学历、富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教授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反映出我国成熟的创新型教育文化尚未完全形成。

@#@@#@  (三)高校教育理念滞后,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学习已有的工业文明成果,注重对知识的传授,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的积累过程,对学生的评价立足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忽视了学生潜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亟待创新。

@#@如教学模式有待打破统一框架;@#@教学方式有待改变灌输模式;@#@人才评价有待创新导向的引入。

@#@@#@  三、有针对性调整并强化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策略@#@  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时期,高校在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方面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型,目前还存在诸如资源、机制和文化等因素制约着创新人才的培养,尚不能完全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

@#@培养创新人才却是潜移默化、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在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资源投入、创新平台建设和教育理念创新等四方面推动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进程。

@#@@#@  

(一)应确立创新教育思想。

@#@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三方面的统一@#@  培养创新人才不仅仅需要传授前沿知识,更需要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此,无论在高等教育阶段,还是在高中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必须确立创新教育思想,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化,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要把关注点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上来,并以此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的变革以适应这一目标的实现。

@#@创新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如高校需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增加学时数,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设计具有创新意识的方案。

@#@@#@  

(二)建设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拥有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热心于献身人才培养工作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方式包括:

@#@

(1)增加高校教师队伍中具有海外研究经历人员的比例。

@#@“引进来,派出去”,拓宽高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视野和经验。

@#@

(2)增加高校教师队伍中具有企业或科研院所研究经历的比例。

@#@有计划地引导高校教师深入到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科研实践活动,支持其参与国家及各部委的基金科研项目,以培养其创新实践能力;@#@或者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中的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员到高校从事教学活动。

@#@(3)改进高校教师评价体系。

@#@兼顾教学与科研两个方面,对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给以同等待遇。

@#@对那些承担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教师要区别对待,适当增加教学方面的考核比重,不刻意追求他们在课题经费、科研项目和发表论文数量等方面与其他教师同等的标准,以激励那些勇于开拓创新并获得一定成绩的教师以更大的热情和积极性继续开拓创新,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  (三)加大对高校的基础研究投入,完善科研管理@#@  基础研究水平高低直接决定高校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能力、可持续发展潜力。

@#@我国的科技创新工作特别是基础研究的重担应更多地落到高校的肩上。

@#@我国科技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美国基础研究费用支出在全部R&@#@D经费支出中的比重为19.1%,2005年我国仅为5.4%。

@#@同时美国全国每年一半左右的基础研究经费由高校获得,基础研究经费在高校研发经费中的比重一直在2/3以上,而在2005年,我国高校获得的研发经费仅占全国经费的9.89%,2004年,我国高校经费中投入基础研究的比例仅为18.6%。

@#@因此,国家和高校应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比例,以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同时,在高校内部建立专门的筹资机构或部门,广泛吸收来自国家、企业、社会团体乃至个人的资金投入,以及各种形式的捐助,为此,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高等教育事业。

@#@@#@  (四)强化高校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建设@#@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应通过装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吸引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强化实验室在科学研究中的综合优势。

@#@另外,在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涉及的时空跨度、投资强度和复杂程度都在极大地提高,科技人员与科研机构数量也以指数形式迅速增加,科技创新行为呈现出从个人创新向团队创新转变的趋势。

@#@因此,应根据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及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强化创新团队建设,以此带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高校科技产业诞生了一批著名企业和著名产品品牌,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如北大方正电子出版系统、清华同方大型集装箱检测系统、东大阿尔派软件和医疗设备等,这些产品的广泛使用使高校科技企业声名远播;@#@一些高校科技企业经过艰苦创业,已成为某些行业领域举足轻重的骨干企业,如北大方正集团在2000年全国电子行业百强企业中居第二,东大阿尔派位居第十二;@#@方正电脑、同方电脑的销售量在全国电脑市场分别排名第二、第四;@#@清华阳光公司已成为世界上太阳能产品生产领域性能领先、规模最大的企业……。

@#@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在推动国家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某些领域的技术差距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信经过政府和各个方面的努力,我国高校的管理和各方面的政策都会更加的完善。

@#@各方面的问题都会相继的得到解决的!

@#@@#@@#@电子系邓路路@#@2009.5.15@#@";i:

22;s:

8862: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学分】120学时;@#@【开课模式】必修@#@【实验学时】36学时【上机学时】@#@【课程类型】专业课【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开课单位】石油化工学院@#@【授课对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有机化学品分析、煤化工@#@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为主的基础课程。

@#@实验是无机化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归纳、撰写报告等多方面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生通过无机及分析实验课的学习,不仅加深对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的理解,而且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树立严格的“量”的概念。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使其初步具备作为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掌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1、掌握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

@#@@#@2、掌握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和统计处理方法。

@#@@#@实验是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各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的、独立的基础实验课。

@#@课程的安排服从“一体化、渐定式、多层次、开放式”的教学体系和模式。

@#@着力于培养学生具有宽广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教学内容着眼于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验研究活动,学习和掌握无机化学专业的基本实验技术,研究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熟悉重要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加深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地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准确观察化学反应现象,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达到训练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的任务包括:

@#@@#@

(一)实验室一般知识介绍@#@1.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

@#@@#@2.简介有效数字和误差理论。

@#@@#@3.介绍正确书写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方法。

@#@@#@

(二)基本操作和仪器使用@#@1.初步训练的内容包括:

@#@掌握重结晶,离心分离,滴定操作和常用溶液的配制方法;@#@掌握半自动电光天平、pH计、电导仪、温度计、比重计、气压计、干燥箱、直流电源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掌握选择干燥剂和冷冻剂的原则。

@#@@#@2.掌握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掌握玻璃的切割和弯曲,塞子打孔,仪器的安装和拆御方法;@#@掌握固体和液体试剂的取用,直接加热和水浴加热的技能;@#@掌握气体发生器的组装,气体的净化、干燥和收集方法;@#@掌握台秤、洒精灯、洒精喷灯、量筒、容量瓶和移液管的使用方法。

@#@@#@(三)介绍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常用仪器的名称、规格和性能,化学试剂,温度的测量和温度计的校准以及无机物分离和提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实验和专题讲授的内容@#@二、实验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一)实验室基本安全知识及基本操作@#@1、熟知实验室的基本安全知识@#@2、掌握滴定分析仪器的基本使用及操作。

@#@@#@

(二)分析天平的使用@#@实验目的@#@1、了解分析天平的构造及性能@#@2、掌握分析天平正确的使用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

@#@TG-328G型半机械加码电光天平,台秤,称量瓶,锥形瓶@#@实验内容:

@#@NaCl的称量@#@(三)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实验目的:

@#@@#@1、掌握用酸度计测定醋酸电离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练习移液管的使用。

@#@@#@3、练习并掌握酸度计的使用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验内容:

@#@@#@1、 @#@醋酸溶液浓度的测定。

@#@@#@2、 @#@配制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

@#@@#@3、 @#@测定醋酸溶液的pH值,并计算醋酸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

@#@@#@主要仪器设备:

@#@@#@pH计、碱式滴定管、吸管(10ml带刻度,25ml)、锥形瓶、烧杯(50ml)、容量瓶(50ml)@#@(四)电导率法测定硫酸钡溶度积@#@实验目的:

@#@@#@1、掌握用电导率法测定硫酸钡溶度积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练习固液分离和洗涤沉淀的基本操作。

@#@@#@3、练习并掌握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 @#@ @#@ @#@ @#@ @#@ @#@ @#@ @#@ @#@ @#@ @#@ @#@ @#@@#@实验内容:

@#@@#@1、 @#@BaSO4饱和溶液的制备。

@#@@#@2、 @#@用电导率仪测定。

@#@@#@3、 @#@数据处理。

@#@@#@主要仪器设备:

@#@@#@ @#@ @#@ @#@电导率仪、烧杯@#@(五)氯化钠的提纯@#@实验目的:

@#@@#@1、掌握用化学方法提纯氯化钠得原理和方法。

@#@@#@2、初步学会无及制备得某些基本操作。

@#@@#@3、了解中间控制检验和氯化钠纯度检验的方法。

@#@ @#@ @#@ @#@ @#@ @#@ @#@ @#@ @#@ @#@ @#@ @#@ @#@ @#@@#@实验内容:

@#@@#@1、 @#@粗食盐得提纯。

@#@@#@2、 @#@产品纯度的检验。

@#@@#@3、 @#@铅得难溶盐。

@#@@#@主要仪器设备:

@#@@#@ @#@ @#@ @#@布氏漏斗、真空泵@#@(六)分析化学基本操作(3学时)@#@1、掌握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和滴定操作技术。

@#@@#@2、通过甲基橙和酚酞指示剂的使用,熟悉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

@#@@#@(七)混合碱中NaOH、Na2CO3含量的测定(3学时)@#@3、掌握酸式滴定管的准备和使用方法。

@#@@#@4、熟练分析天平、移液管的使用方法。

@#@@#@5、掌握HCL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6、掌握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方法原理。

@#@@#@(八)工业用水总硬度的测定(3学时)@#@a)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b)掌握配位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的方法原理。

@#@@#@c)掌握铬黑T指示剂、钙指示剂的使用条件。

@#@@#@d)了解水的硬度的表示方法。

@#@@#@e)熟练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九)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3学时)@#@f)掌握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保存和标定方法。

@#@@#@g)掌握自动催化反应、自身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h)掌握高锰酸钾法测过氧化氢含量的方法原理。

@#@@#@i)熟练滴定分析操作。

@#@@#@(十)碘量法测定铜合金中铜的含量(3学时)@#@j)掌握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k)掌握K2Cr2O7的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l)学会酸分解铜合金试样的方法。

@#@@#@m)掌握用间接碘量法测铜的方法原理。

@#@@#@n)熟练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十一)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3学时)@#@o)掌握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方法原理。

@#@@#@p)掌握721、722型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q)学会绘制吸收曲线和工作曲线。

@#@@#@(十二)实验考试@#@四、实验学时安排@#@序号@#@内容@#@学时@#@备注@#@1@#@实验室基本安全知识及基本操作@#@3@#@2@#@分析天平的使用@#@3@#@3@#@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3@#@4@#@电导率法测定硫酸钡溶度积@#@3@#@5@#@氯化钠的提纯@#@3@#@6@#@酸碱滴定基本练习@#@3@#@7@#@混合碱含量的测定@#@3@#@8@#@工业用水总硬度的测定@#@3@#@9@#@双氧水含量的测定@#@3@#@10@#@碘量法测铜合金中铜的含量@#@3@#@11@#@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或天然水中溶解氧的测定)@#@3@#@12@#@实验考试@#@3@#@合计@#@36@#@五、教学参考书@#@主要参考书:

@#@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i:

23;s:

3518:

"2011-2012学年五星级宿舍评选工作通知及相关安排@#@为切实加强我院学生公寓管理,创建安全、文明、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推进学生宿舍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展示当代大学生文明形象,特制订评比方案。

@#@@#@一、评比宗旨学生星级文明宿舍的评定以学生宿舍为单位,对宿舍内务卫生状况,宿舍成员的思想、学习、文化和日常行为规范进行综合考评,旨在以星级文明宿舍的评定为载体,抓室风、促班风、建学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评选等级星级文明宿舍按奖励级别由低到高分为:

@#@三星级文明宿舍、四星级文明宿舍和五星级文明宿舍。

@#@@#@三、评定办法根据《机电学院生活部卫生条例》和《星级宿舍评选制度》相关条例。

@#@@#@●三星级文明宿舍的评定条件@#@1、宿舍内务卫生平均得分不低于75分。

@#@@#@2、宿舍成员无私自留宿外人或在外租房、夜不归宿等现象。

@#@@#@3、不在宿舍抽烟、饮酒、打麻将、赌博。

@#@@#@4、不传阅观看不健康书刊和音像作品,不使用高音音响。

@#@@#@5、不在宿舍存放管制刀具和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

@#@@#@●四星级文明宿舍的评定条件@#@1、符合二星级文明宿舍的其它评定条件。

@#@@#@2、宿舍成员无随意挪动家具、私自调换宿舍现象。

@#@@#@3、当月宿舍成员无人受到通报批评和其它纪律处分。

@#@@#@4、学习时间无睡懒觉、打牌、下棋等与学习无关的现象。

@#@@#@5、遵守学院计算机及网络管理相关规定,学习时间无聊天、玩游戏、观看影视等与学习无关现象。

@#@@#@6、宿舍成员积极参加科技、文化、体育等活动。

@#@@#@●五星级文明宿舍的评定条件@#@1、符合四星级文明宿舍评定条件。

@#@@#@2、宿舍每名成员学习平均成绩在班级排名中等以上,且学期内无不及格情况。

@#@@#@3、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

(1)有成员获学院三等及以上奖学金;@#@

(2)有成员获得各种院级荣誉称号;@#@(3)有成员在院级知识性、技能性竞赛中获奖;@#@(4)有成员代表学院参加全省、全国知识型、技能型的竞赛;@#@(5)有成员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在英语、计算机等技能学习方面,该宿舍集体成绩突出。

@#@@#@(以上条件请在申请材料中说明)@#@四、表彰及挂牌@#@五星级文明宿舍评选结果与学生年度综合素质测评挂钩,将作为2011年各类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对于获得五星级文明宿舍,学工处公寓管理科将给予统一挂牌,同时将按照学院有关规定予以表彰。

@#@@#@机电学院学生会生活部@#@二〇一二年五月八日@#@附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星级文明宿舍申请表@#@宿舍号@#@舍长姓名@#@所在学院@#@专业年级@#@申请星级宿舍:

@#@五星级宿舍四星级宿舍三星级宿舍@#@宿舍成员简介@#@对宿舍卫生的看法@#@@#@@#@对生活部的建议@#@备注@#@注意事项:

@#@@#@1、申请校、院级五星级文明宿舍要交申请表和申请材料。

@#@@#@2、申请材料与申请表一律打印版,于5月14日前交至生活部@#@";i:

24;s:

7347:

"B卷参考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

@#@@#@1.大气窗口:

@#@太阳辐射透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

@#@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衰减较小,透过率高,对遥感十分有利,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

@#@@#@2.监督法分类:

@#@根据已知的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其中利用一定数量的已知类别函数中求解待定参数的过程称之为学习或训练,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的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依据判别准则对该样本的所属类别作出判定。

@#@@#@3.传感器定标:

@#@指传感器探测值的标定过程方法,用以确定传感器入口处的准确辐射值。

@#@@#@4.方位分辨力:

@#@在航向上所能分辨出的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称为方位分辨率。

@#@@#@5.特征变换:

@#@将原始图像通过一定的数字变换生成一组新的特征图像,这一组新图像信息集中在少数几个特征图像上。

@#@@#@二、简答题@#@1.遥感的基础是什么,其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遥感的基础是地物发射或反射电磁波的性质不同。

@#@根据地物的发射或反射电磁波特性的不同,可以传感器成像获取图像,利用遥感图像来进行地物分类、识别、变化检测等。

@#@@#@2.影响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因素有哪些,有哪些判读方法?

@#@@#@答:

@#@影响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因素有:

@#@@#@ 1)地物本身的复杂性,如存在同谱异物和同物异谱现象及地物纹理特性的复杂性。

@#@@#@ 2)传感器特性的影响,如几何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等。

@#@@#@ 3)目视能力的影响,不同的人视力和色彩分辨力不同,影响目视判读。

@#@@#@ 为了很好的克服上述问题,有这么些常用判读方法:

@#@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事项动态对比分析法、信息复合法、综合推理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

@#@@#@3.为何要进行图像融合,其目的是什么?

@#@@#@答:

@#@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往往难以满足应用的需求,通过图像融合可以从不同的遥感图像中获取的更多的有用的信息,补充单一传感器的不足。

@#@图像融合是指将多元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的过程。

@#@图像融合可以分成像素级,特征级和决策级。

@#@像素级融合对原始图像及预处理各阶段上产生的信息分别进行融合处理,以增加图像中的有用信息成分,改善图像处理效果。

@#@特征级融合能以高的置信度来提取有用的图像特征。

@#@决策级融合允许来自多元数据在最高抽象层次上被有效利用。

@#@@#@4.叙述遥感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答:

@#@遥感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物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门探测技术。

@#@具体是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反映地表特征的各种数据,通过传输,变幻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实现研究地物空间形状、位置、性质、变化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得一门现代应用技术科学。

@#@@#@ 遥感有如下特点:

@#@@#@1)波谱辐射量化性;@#@2)宏观性:

@#@探测范围大,可以进行大面积同步观测;@#@3)多源性:

@#@多平台、多时性、多波段(多尺度);@#@4)周期性、时效性,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以及变化情况;@#@5)综合性和可比较性;@#@6)经济性;@#@7)获取信息的手段灵活;@#@8)应用广泛;@#@9)遥感信息的复杂性@#@ 遥感的发展趋势:

@#@@#@1)传感器分辨率的大幅提高;@#@2)遥感平台有遥感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有一定时间间隔的短中期观测发展为以国际空间站为主的、多平台、多层面、长期的动态观测;@#@3)光谱探测能力急剧提高,成像谱段范围拉大,光谱分辨率提高;@#@4)遥感图像处理硬件系统从光学处理设备全面转向数字处理系统。

@#@处理软件不断翻新,向自动化、智能化、与GIS集成一体化和可视化方向发展。

@#@@#@5.写出SPOT多光谱,ETM,MODIS三类传感器获取图像的植被指数计算公式。

@#@@#@答:

@#@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用以使植被从水和土中分离出来,ETM、MODIS和SPOT获取植被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 ETM:

@#@@#@ MODIS:

@#@@#@ SPOT:

@#@@#@6.写出SPOT图像的共线方程(旁向倾斜θ角),在其纠正模型中涉及到的未知参数有哪些?

@#@@#@答:

@#@了解成像的几何关系,能推导其共线方程,并掌握纠正模型所须的参数。

@#@@#@7. 写出ISODATA的中文全称和步骤。

@#@@#@中文全称:

@#@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算法。

@#@@#@

(1).初始化;@#@

(2).选择初始中心;@#@(3).按一定规则(如距离最小)对所有像元划分;@#@@#@(4).重新计算每个集群的均值和方差;@#@按初始化的参数进行分裂和合并;@#@@#@(5).结束,迭代次数或者两次迭代之间类别均值变化小于阈值;@#@@#@(6).否则,重复3-5;@#@(7).确认类别,精度评定.@#@8. 写出MODIS中文全称,指出其特点。

@#@@#@全称:

@#@中等分辨力成像光谱仪。

@#@@#@特点:

@#@@#@波段36个:

@#@光谱范围0.4—14.5μm;@#@地面分辨率:

@#@250m,500m,1000m;@#@@#@宽视域:

@#@扫描角55°@#@,宽2330公里;@#@快速:

@#@1-2天获全球数据;@#@@#@高辐射分辨力:

@#@12bit。

@#@@#@9. 请你说出与遥感有关的书和专业杂志(至少各3种)@#@书名@#@出版社@#@遥感原理与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遥感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微波遥感@#@武汉大学出版社@#@摄影测量与遥感概论@#@测绘出版社@#@刊名@#@主办单位@#@遥感学报@#@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武汉大学@#@遥感技术与应用@#@中国科学院遥感联合中心、@#@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国土资源遥感@#@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三、论述题(40)@#@1.写出利用多时相图像来进行变化检测的流程图,写出相应的步骤和方法。

@#@@#@本题考核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来综合分析,要点包括:

@#@@#@根据成图比例尺选择图像;@#@@#@进行图像的预处理:

@#@几何处理和辐射处理,目的是使图像具有一致的几何关系和相近的色调;@#@@#@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变化检测;@#@@#@评定变化检测的精度。

@#@@#@2.比较SPOT多光谱CCD,LANDSAT的ETM以及SAR三类传感器以及获取的图像的特点。

@#@@#@本题考核学生对传感器的以及获取图像的特点的了解情况。

@#@@#@从仪器元件,成像过程,波谱范围,构像方程,投影方式,成像方式,空间分辨率,扫描方式,外方位元素变化引起的像点位移,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比例尺,立体成像能力,应用目的等方面去比较。

@#@@#@";i:

25;s:

3605:

"第七章@#@l习题@#@7-1.有一玻璃球,折射率为,今有一光线射到球面上,入射角为60°@#@,求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

@#@@#@7-2.水槽有水20cm深,槽底有一个点光源,水的折射率为1.33,水面上浮一不透明的纸片,使人从水面上任意角度观察不到光,则这一纸片的最小面积是多少?

@#@@#@7-3.空气中的玻璃棒,n’=1.5163,左端为一半球形,r=-20mm。

@#@轴上有一点光源,L=-60mm。

@#@求U=-2°@#@的像点的位置。

@#@@#@7-4.简化眼把人眼的成像归结为只有一个曲率半径为5.7mm,介质折射率为1.333的单球面折射,求这种简化眼的焦点的位置和光焦度。

@#@@#@7-5.有一玻璃球,折射率为n=1.5,半径为R,放在空气中。

@#@

(1)物在无穷远时,经过球成像在何处?

@#@

(2)物在球前2R处时像在何处?

@#@像的大小如何?

@#@@#@7-6.一个半径为100mm的玻璃球,折射率为1.53。

@#@球内有两个气泡,看来一个恰好在球心,另一个在球的表面和球心之间,求两个气泡的实际位置。

@#@@#@7-7.一个玻璃球直径为60mm,折射率为1.5,一束平行光入射在玻璃球上,其会聚点应该在什么位置?

@#@@#@7-8.一球面反射镜,r=-100mm,求β=0,-0.1,-1,5,10情况下的物距和像距。

@#@@#@7-9.一球面镜对其前面200mm处的物体成一缩小一倍的虚像,求该球面镜的曲率半径。

@#@@#@7-10.垂直下望池塘水底的物时,若其视见深度为1m,求实际水深,已知水的折射率为4/3。

@#@@#@7-11.有一等边折射率三棱镜,其折射率为1.65,求光线经该棱镜的两个折射面折射后产生最小偏向角时的入射角和最小偏向角。

@#@@#@l部分习题解答@#@空气@#@水@#@7-2题用图@#@qc@#@qc@#@h@#@7-2.解:

@#@水中的光源发出的光波在水——空气界面将发生折射,由于光波从光密介质传播到光疏介质,在界面将发生全反射,这时只有光波在界面的入射角小于水——空气界面的全反射的临界角,光线才有可能进入空气,因此界面的透光区域为一个以光源在界面上的垂直投影点为心的圆面,如右图,该圆面的面积即为所求纸片的最小面积。

@#@@#@由全反射条件可知,即,又,所以 。

@#@@#@7-6.解:

@#@眼睛观察玻璃球中的气泡,看到的实际为玻璃球中的气泡经过玻璃球表面所成的像,因此本题是折射球面的成像问题,并且是已知像的位置求解物体的位置。

@#@@#@玻璃球@#@空气@#@气泡A像@#@气泡B像@#@7-6题用图@#@显然玻璃球中的气泡的成像光线从玻璃球内经过表面折射成像,所以成像时物空间的折射率为玻璃球的折射率,像空间的折射率为空气的折射率,即n=1.53,n’=1.0;@#@选择右图的结构,则折射球面的半径r=-100mm,气泡A和B的像距分别为l1’=-100mm和l2’=-50mm,由折射球面近轴区的成像公式可得气泡A和B的物距l1和l2分别为@#@ ,@#@ 7-8.解:

@#@由反射球面镜的成像公式,以及可得:

@#@@#@b@#@0@#@1.0-@#@1-@#@5@#@01@#@l(mm)@#@-∞@#@055-@#@001-@#@04-@#@54-@#@l’(mm)@#@05-@#@55-@#@001-@#@002@#@054@#@ 7-10.解:

@#@水池的视见深度实际为水池的实际底面经过水——空气界面成像的像距。

@#@该题为平面型介质界面的近轴区成像问题,其中n=4/3,n’=1.0,l’=-1m。

@#@由平面型介质界面的近轴区成像公式,可得l=-4/3m,所以实际水深4/3米。

@#@@#@@#@";i:

26;s:

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