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未来不是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7371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未来不是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的未来不是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的未来不是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的未来不是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的未来不是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我的未来不是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的未来不是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

《《我的未来不是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未来不是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的未来不是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文档格式.docx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活动和名人事例为主,富有趣味性与真实性,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愉快教学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采用引导、鼓励、表扬、故事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共同参与,在活动中明白道理,在活动中体会确立目标的意义,并提供畅所欲言的空间,活动中有感而发,降低教学难度。

同时学生的学习方法是:

采用了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开展活动、组织讨论、分享收获,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情境、活动、体验这三步学习方法,层层深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设立目标的意识。

  二、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

热身活动

  未来畅想曲

  1.教师指导学生做“看未来”的游戏

  (关掉教室的灯光,有窗帘的把窗帘拉上)请学生找一个舒适的坐姿,闭上眼睛,身体放松,情绪放松,静下心来,平稳呼吸。

  在悠扬的音乐背景下,听着引导语,渐渐地进入时间隧道,看自己的“将来”。

  导语:

“每一个人都从过去走到现在,又从现在走向将来。

大家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前进,前进。

看到了一些你曾经向往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时间在慢慢地流逝,5年了,你看到了5年之后的自己,你在做什么?

  “我们继续前进,时间慢慢地流逝。

10年了。

这时,你又在哪里?

从事什么职业?

  “再往前走,时间不断地流逝。

15年了,我们又看到15年之后的自己,身体是否健康?

工作是否取得成绩?

少年时的梦想是否实现?

  “大家慢慢地睁开眼睛,回到现实。

  2.交流分享活动

  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分享“看未来”的经历。

交流时可提出这些问题:

看到自己的将来了吗?

看见了什么?

如没看见,想一想,为什么看不见?

然后请几位学生参加全班交流。

  3.教师点评、归纳

  同学们对未来的梦想或设想即是每个人的人生目标。

而目标就是你通过活动希望得到的结果。

每个同学看到的景象并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理想是不同的,实现的程度也不一样。

人生是由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环节组成的连续统一体。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过去,也不在于未来,而在于人的现实活动,在于对现实的突破和超越。

  片段二:

策略指导

  分享将梦想变成现实的策略,设计实现目标的计划或方案。

  1.教师讲述:

“人无志不立”,“立志不定,终不济事”。

理想是人生的灯塔,志向是生活的路标。

中学时代,正是立志的最好时机。

马克思就是在中学时代立下了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的远大理想,并为此奋斗了终生。

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代读到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他为书中介绍的华盛顿、林肯、拿破仑、彼得大帝等的英雄业绩所感染,即给自己起名“子任”,表示要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科学史上许多大科学家,也都是在中学时代立下攀登科学高峰的宏伟志愿,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如果你想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大干一番事业,那就应该早早确立自己远大的理想。

一个人到了中学时代还浑浑噩噩没有明确的志向,就会造成终生的遗憾。

  2.出示配图多媒体:

向学生介绍“立志”的三个心理过程:

  动机斗争——确立目标。

目标要具体,可操作。

如“我要考上某某大学”、“我要在初二年级加入共青团组织”等等。

  暗示成功——相信梦想能实现。

梦想是很有力的暗示,虽然梦想不一定会实现,但没有梦想却是“零”;

如果一开始就感觉自己会输,那么肯定会失败。

  自我激励——实现目标。

每个人都能通过暗示或自我暗示激励自己。

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就是记住一句话,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这句话能从下意识心理状态闪现到意识心理状态。

梦开始时总是可望不可及的,惟有不断地自我激励才能获得成功。

  3.小组讨论:

对“立志”的三个心理过程的理解。

  三、教学反思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是中小学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的一种有益补充。

那么心理活动课究竟应该怎么上?

怎样才是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活动课?

这是我接触这门课后一直思考的问题,通过这次的比赛,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实践机会,并从中找到了一些答案,获得了一点经验,也

  总结了一些教训。

  1.确定合适的活动主题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观点,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心理需求以及社会赋予的角色要求都是不同的,初中阶段的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好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的知识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做好准备。

在这一阶段暴露出来的具有普遍性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目标意识,进而缺乏学习的动力,针对这个问题,我确定了以自我目标的合理设定及确实执行为主题的活动课——《我的未来不是梦》。

  2.设计合理的活动环节

  “活动”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要素之一,本节课我设计了多个活动:

冥想、情景模拟、讨论沟通、问卷调查、行为训练等,分别安排在不同的环节中。

  第一环节,热身活动:

根据孩子好奇爱玩的天性,通过冥想导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孩子在活动中通过想象体验自己的未来,初步感受人生目标的设定。

以此方式把学生引入本课主题。

  第二环节,情景讨论:

用感官和思考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到人在一个确定的目标下,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心理到生理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三环节,问卷调查:

让同学们检视自己的目标概况,体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以及理想的可及性与不可及性的差别。

  第四环节,名人故事:

向学生介绍约翰·

戈达德的故事。

讨论约翰·

戈达德是怎样为自己确立目标的,又是怎样付诸行动的?

引出活动“写给未来的信”,请学生回顾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的未来,在信纸上写下自己“一生的志愿”及人生激励格言,装入信封,写上姓名、日期等,作为送给老师的礼物,约定30年后再启封,看看自己的愿望实现了多少。

我认为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第五环节,策略指导:

介绍“立志”的三个心理过程:

动机斗争、暗示成功、自我激励。

帮助学生掌握实现目标的方法,使学生对自己确立的奋斗目标更有实现的信心。

这也是本课的一个升华点。

  第六环节,行为训练:

请学生设计一个实现目标的方案,写在即时贴上,贴在课桌一角。

要求利用一周至两周的时间实施该方案,并达到目标。

  第七环节,在看未来:

请同学注视大屏幕上的人生轴,在“我的未来不是梦”的音乐背景下,听着引导语,坚定而满怀信心的想象自己的未来。

与第一个环节首尾呼应,使本节课的结构更具完整性。

  3.产生合情的活动体验

  “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第二个要素。

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

  这堂课是在山观中学初二6班上的,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非常朴实,也非常配合,随着上课环节的进行,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融入到课堂氛围中,用坦诚的心态思考与交流。

从整堂课的实施情况来看,学生活动参与积极性高,互动好,通过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认识了目标确定的意义,并尝试落实到行动。

我相信这堂课会在上课的每位同学的心中留下深刻的记忆。

  4.存在的不足和遗憾

  在上课过程中,总的来说,生成和预设基本相符,但在有些环节上,实施时还可以更完善一些。

比如:

  1.在热身活动——冥想时,我设计是让学生找一个舒适的坐姿,闭上眼睛,情绪放松,在舒缓悠扬的音乐背景下,听着引导语,要求学生积极配合,但实施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学生由于觉得这个活动很新奇而表现的太过激动无法进入冥想状态,还影响到了周围的同学,从而没有完全达到我设想的一个状态和气氛。

  2.在活动“写给未来的信”中,我让学生在信纸上写下自己“一生的志愿”及人生激励格言后,就将信纸装入信封,交给了老师,此环节如果让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交流,教师进行及时的鼓励与肯定,相信会让整堂课变得更有意义、更有延展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