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第67单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7665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第67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第67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第67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第67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第67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第67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第67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第67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第67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第67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第67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第67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第67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第67单元.docx

《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第67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第67单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第67单元.docx

八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第67单元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营学校八年级历史第六七单元测试题(图片版)(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将正确的答案写在题后的答题栏内。

1.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前苏联制定了“加速发展”战略、西欧提出了“尤里卡计划”、日本提出了“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一时间高科技浪潮席卷全球,面对如此局势中国提出了   (   )

A.科教兴国战略  B.改革开放决策  

C.“973计划”  D.“863计划

2、右图记载了我国一项伟大的科技成就,我国爱好和平,却依然研制此种核武

器,原因是(   )

A.为世界大战做准备        

B.针对美国反华势力

 C.加强国防力量,打击霸权主义

 D.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其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

 3.1977年,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

“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以下贯彻了邓小平此种理论的举措有①实施863计划 ②启动“安居工程” 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④颁布《义务教育法》 ⑤“科教兴国”战略 ⑥发展高等教育 ⑦“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 

A.①②③④⑦  B.①②④⑤⑥  C.②③④⑦  D.①③④⑤⑥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具体表现为(  )

 ①“铁饭碗”逐渐被打破;②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③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④这种制度不要求人们学习,不需提高就业能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5,飞天梦想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一个美好愿望,今天,这一愿望终得以实现。

那么,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实践最早始于()

A,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

B,1984年东方红二号发射成功

C,1999年“神舟一号“成功发射

D,2003年“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6,2018年9月9日,《科学》杂志刊登了吴孔明研究员带领团队的研究论文---“在中国种植含转基因种植含抗虫毒素棉花的地区,棉铃虫在多种植物中受到抑制,转基因抗虫棉使中国北方农作物免受虫害。

”你认为与其相关的科技领域是()

A,生物技术B,信息技术

C,海洋高技术D,能源技术

7,2018年9月1日,一个将被历史铭记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国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

这是我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可你知到这一举措是哪部法律的具体体现()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8.“惊世两弹,冲天一星”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

标志着中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大国之列的是(  )

A.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B.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    D.载人航天飞船邀游太空

9.“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讲得很对。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最能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

A.“铁人”王进喜参加大庆石油会战     

B.中国宣布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C.袁隆平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电影《横空出世》再现了新中国在艰苦条件下研制原子弹的过程。

新中国的科技成果“两弹一星”除原子弹外,还有(  )

A.氢弹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氢弹  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

C.导弹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导弹  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

11.2018年1月,国家七部委联合掀起一场整治网络低价之风的专项整治活动。

这表明信息技术(  )

A.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       B.增强了人们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

C.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     D.给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带来一定危害

12.2018年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展出了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这表明我国哪一技术的高度发展?

(  )

A.计算机技术   B.航天技术   C.生物工程技术    D.海洋高技术

13.邓小平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保障中国“十亿人口”基础教育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C.863计划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4.在党和政府实施的教育发展战略中,作为科教兴国奠基工程的是(  )

A.素质教育     B.九年义务教育    C.职业教育    D.高等教育

15、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生活景象有( )

①大家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②城镇居民凭粮票、油票购买食品 ③人们的服饰丰富多彩,展示个性 ④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6、.想一想,电影《开国大典》中毛主席身上衣服的颜色应该是(  )

A.深灰色B.草绿色C.深黑色D.浅蓝色

17、“五十年代看阳光,七十年代看墙上(钟表),八十年代看手上(手表),九十年代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时间观念的增强 

C.通讯手段的进步 D.消费观念的变化

 18.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

A.实行“公交优先”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19、改革开放前,我国发行布票、粮票和油票的根本原因是(  )

 A.体现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优越性 B.防止人口流动

 C.经济发展水平低,商品严重匮乏 D.满足收藏爱好者的需要

20.下列哪项科技成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  )

              

第一颗原子弹     “神舟5号”      “东方红一号”      “中近程导弹”

爆炸成功          发射成功              发射成功            发射成功

A                  B                    C                   D

21.从成功克隆绵羊“多利”出现后,人们对克隆技术开始广泛关注。

现在,克隆、基因、转基因食品等已经成为寻常百姓耳熟能详的名词。

这些科技所属领域为(  ) 

A.生物技术   B.信息技术   C.新材料     D.海洋高技术

 2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发展教育方面的重大举措有(  )

 ①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②发展高等教育 ③开始恢复高考 ④增强教育难度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3.新中国成立以来,实现祖国统一就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愿,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及全国人民从没忘记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向台湾人民表达思念之情。

时代不同,表达方式也在不断进步。

把下列几种方式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在网上发帖,发E-mail ②通过无线电广播 ③发表电视讲话 ④通过卫星传播信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

24.对改革开放前大家在服装方面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

B.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C.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D.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5、对“863计划”概括表述最好的是(  )

A.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B.加速国企改革的计划

C.落实义务教育法的计划     D.保护未成年人的计划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6小题,26题6分,27题9分,28题6分,29题9分,30题14分,31题6分)

26、(6分)请阅读上世纪八十年代非常流行的公费医疗歌“不用白不用”,回答问题。

“最近皮肤干,请开蜜两瓶。

有时胃不好,夜里怪梦多,急需山里红。

腰间痛难忍,电振有作用。

浑身都是病,一时说不清。

医道我不懂,大夫你酌情。

熏醋能杀菌,木耳益肝功。

反正是公费,何必太心疼。

请回答:

(1)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

(2分)被称为什么?

(1分)

(2)今天还有这种现象吗,(1分)为什么?

(2分)

 

27、(9分)统计与历史:

届次

时间

地点

奖牌榜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1

1950

新德里

日本

印度

伊朗

2

1954

马尼拉

日本

菲律宾

韩国

3

1958

东京

日本

菲律宾

中国台北

4

1962

雅加达

日本

印尼

菲律宾

5

1966

曼谷

日本

韩国

泰国

6

1970

曼谷

日本

韩国

泰国

7

1974

德黑兰

日本

伊朗

中国

8

1978

曼谷

日本

中国

韩国

9

1982

新德里

中国

日本

韩国

10

1986

汉城

中国

韩国

日本

11

1990

北京

中国

韩国

日本

12

1994

广岛

中国

韩国

日本

13

1998

曼谷

中国

韩国

日本

14

2002

釜山

中国

韩国

日本

15

2006

多哈

中国

韩国

日本

16

20180

广州

中国

韩国

日本

(1)从表中你可以看出亚运会是每几年举办一次?

(1分)你可以因此推断出第16届亚运会将何时举办吗?

(1分)

(2)在已经进行的16届亚运会中举办次数最多的国家是哪个国家(1分)?

中国举办过几次亚运会?

(1分)

(3)中国什么时候起在亚运会奖牌榜中进入前三名?

(1分)什么时候起成为亚洲第一名?

(2分)奖牌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2分)

 

28.(6分)阅读理解:

有一位国家领导人说:

“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请回答:

(1)从材料上看,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分)

(2)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吃、穿、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4分)

 

29.(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4世纪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名叫万户,他在一把坐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

他把自己捆在椅子上,两手各持一只大风筝。

然后让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

材料二 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有名的典故,你知道吗?

(1分)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感觉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2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自己的体会简要分析其发射成功的意义?

(3分)

(3)通过上述两则材料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启示?

(3分)

 

30.(14分)读史求索:

材料一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2003年10月16日清晨6时33分,中国首位遨游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太空飞船安全返回,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材料二 “863计划”最初源于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给中共中央写信,指出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应该不甘落后。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在民用高技术领域共资助项目5200多个,共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达2000多亿元。

请回答:

(1)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能取得上列科学技术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2分)

(2)863计划项目包括了哪些领域?

(8分)结合材料二 说说863计划实施的意义。

(2分)

 

(3)面对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谈谈你有什么打算。

(2分)

3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必须凭借各种票证才能购买到物品。

粮票、煤票、肉票、糖票、布票……各种票证让人眼花缭乱。

如今,票证已经退出我们的生活。

走进商店、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

──摘编自《百年中国》

材料二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中关于电视机产量的数据制作下表:

(单位:

万台)

年份

1979

1982

1985

1988

1992

1996

2001

2004

电视机

1329

1592

1622

2485

1314

2109

3967

7328.80

其中彩电

0

288

410

1028

1314

2109

3967

7328.80

请回答: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凭借票证购买物品的原因是什么?

(1分)

(2)分析材料二 中的数据,你能够发现哪些问题?

(两个以上)试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3分)

(3)以上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D

D

B

A

A

C

C

C

C

D

A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D

B

A

D

C

B

A

A

B

D

A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6小题,26题6分,27题9分,28题6分,29题9分,30题14分,31题6分)

26、(6分)请阅读上世纪八十年代非常流行的公费医疗歌“不用白不用”,回答问题。

“最近皮肤干,请开蜜两瓶。

有时胃不好,夜里怪梦多,急需山里红。

腰间痛难忍,电振有作用。

浑身都是病,一时说不清。

医道我不懂,大夫你酌情。

熏醋能杀菌,木耳益肝功。

反正是公费,何必太心疼。

请回答:

(1)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

(2分)被称为什么?

(1分)

(2)今天还有这种现象吗,(1分)为什么?

(2分)

参考答案:

(1)由于以前的医疗制度在体制上和管理上的存在的许多弊端,因而出现了医疗费用上的浪费;这种现象被称为“公费医疗”。

(2)今天这种现象正逐步减少,因为现在国家正在建立和逐步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现在城镇职工的医疗费用由统筹基金、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承担。

27、(9分)统计与历史:

届次

时间

地点

奖牌榜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1

1950

新德里

日本

印度

伊朗

2

1954

马尼拉

日本

菲律宾

韩国

3

1958

东京

日本

菲律宾

中国台北

4

1962

雅加达

日本

印尼

菲律宾

5

1966

曼谷

日本

韩国

泰国

6

1970

曼谷

日本

韩国

泰国

7

1974

德黑兰

日本

伊朗

中国

8

1978

曼谷

日本

中国

韩国

9

1982

新德里

中国

日本

韩国

10

1986

汉城

中国

韩国

日本

11

1990

北京

中国

韩国

日本

12

1994

广岛

中国

韩国

日本

13

1998

曼谷

中国

韩国

日本

14

2002

釜山

中国

韩国

日本

15

2006

多哈

中国

韩国

日本

16

20180

广州

中国

韩国

日本

(1)从表中你可以看出亚运会是每几年举办一次?

(1分)你可以因此推断出第16届亚运会将何时举办吗?

(1分)

(2)在已经进行的16届亚运会中举办次数最多的国家是哪个国家(1分)?

中国举办过几次亚运会?

(1分)

(3)中国什么时候起在亚运会奖牌榜中进入前三名?

(1分)什么时候起成为亚洲第一名?

(2分)奖牌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2分)

(1)每四年举办一次。

(1分)第16届亚运会将于2018年举办。

(1分)

(2)泰国(曼谷,共4次)(1分)。

中国(北京,广州,2次)、(1分)

(3)1974年获得亚运会奖牌第三名。

(2分)1982年起成为亚运会奖牌第一名。

(2分)亚运会奖牌榜的变化,说明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2分)

28.(6分)阅读理解:

有一位国家领导人说:

“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请回答:

(1)从材料上看,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分)

(2)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吃、穿、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4分)

(1)发展经济。

(2分)

(2)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发展了经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热情。

(4分)

29.(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4世纪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名叫万户,他在一把坐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

他把自己捆在椅子上,两手各持一只大风筝。

然后让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

材料二 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有名的典故,你知道吗?

(1分)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感觉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2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自己的体会简要分析其发射成功的意义?

(3分)

(3)通过上述两则材料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启示?

(3分)

1)“万户飞天”。

(1分)富有想象力、冒险创新精神及为科学实验勇于献身的精神等。

(合理即可)。

(2分)

(2)载人飞船发射的成功,实现了中国人“飞天”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一次伟大出征,成为继苏(俄)、美之后第3个能独立发射载人飞船的航空航天大国。

(3分)

(3)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教兴国观念,努力学好基础知识,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深厚兴趣,献身祖国的科技事业,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3分)(只要紧扣主题,言之成理即可)

30.(14分)读史求索:

材料一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2003年10月16日清晨6时33分,中国首位遨游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太空飞船安全返回,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材料二 “863计划”最初源于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给中共中央写信,指出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应该不甘落后。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在民用高技术领域共资助项目5200多个,共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达2000多亿元。

请回答:

(1)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能取得上列科学技术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2分)

 

(2)863计划项目包括了哪些领域?

(8分)结合材料二 说说863计划实施的意义。

(2分)

 

(3)面对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谈谈你有什么打算。

(2分)

(1)主要原因有:

①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制,有效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

②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许多毅然归国的海外华裔科学家们热情投入、无私奉献。

③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等。

(2分)(注意:

学生言之成理,依之有据的也可)

(2)“863计划”包括八个领域:

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和海洋高技术领域。

(8分)实施意义:

“863计划”的实施,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极大了带动了我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为传统产业的改造提供了高技术支撑,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分)

(3)认真学习,培养创新意识……等等(2分)

3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必须凭借各种票证才能购买到物品。

粮票、煤票、肉票、糖票、布票……各种票证让人眼花缭乱。

如今,票证已经退出我们的生活。

走进商店、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

──摘编自《百年中国》

材料二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中关于电视机产量的数据制作下表:

(单位:

万台)

年份

1979

1982

1985

1988

1992

1996

2001

2004

电视机

1329

1592

1622

2485

1314

2109

3967

7328.80

其中彩电

0

288

410

1028

1314

2109

3967

7328.80

请回答: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凭借票证购买物品的原因是什么?

(1分)

(2)分析材料二 中的数据,你能够发现哪些问题?

(两个以上)试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3分)

(3)以上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分)

(1)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物资匮乏,国家对生产和供应不得不按计划加以控制和分配。

(1分)

(2)提示:

①问题:

电视机产量不断增加;原因:

电视生产能力提高、人们购买能力增强等。

②问题:

彩电需求不断增加;原因:

人们对电视质量与档次的要求越来越高,表明生活质量在提高。

③问题:

黑白电视退出消费舞台;原因:

电视生产技术和功能更新快。

(注意:

凡符合题意的均可给分。

每一个问题和原因为4分,只要答对2个就可以了,共3分)

(3)主要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巨大的变化。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