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强化提升复习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8考点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7779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专题强化提升复习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8考点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专题强化提升复习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8考点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专题强化提升复习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8考点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专题强化提升复习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8考点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专题强化提升复习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8考点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专题强化提升复习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8考点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专题强化提升复习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8考点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专题强化提升复习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8考点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专题强化提升复习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8考点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专题强化提升复习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8考点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专题强化提升复习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8考点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专题强化提升复习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8考点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专题强化提升复习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8考点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专题强化提升复习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8考点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专题强化提升复习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8考点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专题强化提升复习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8考点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专题强化提升复习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8考点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专题强化提升复习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8考点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专题强化提升复习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8考点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考语文专题强化提升复习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8考点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专题强化提升复习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8考点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Word下载.docx

《高考语文专题强化提升复习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8考点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专题强化提升复习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8考点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专题强化提升复习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8考点七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Word下载.docx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

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

曾公亮传》)

原味母题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意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

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

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

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

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

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对点子题

5.􀀏

(1)公亮曰:

(2)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

(2)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精讲】

角度一 译好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跟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给分的。

考生要通过训练,学会识别句子中的得分点,然后重点译好这些得分点。

得分点一:

重要实词

所谓重要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

从考查频率上看,120个常用实词及次常用实词(课本中出现的)是重要实词。

从特殊性上看,与现代汉语同形的词语(如“妻子”“亲信”)可能是重要实词;

用本义实在讲不通的通假字可能是重要实词;

符合活用规律的词语(如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可能是重要实词,如“累其心”中的“累”。

还有,需临场推断的多义词及疑难词语也可能是重要实词。

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特殊疑难词语准确理解了,并在译文中体现出来。

【针对训练】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重要实词,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

重要实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

劝学》)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贾谊《过秦论》)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重要实词,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渤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

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

宣不悦,谓妻曰:

“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

”妻曰:

“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

既奉承君子,唯命是从。

”宣笑曰:

“能如是,是吾志也。

”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

拜姑礼毕,提瓮出汲。

修行妇道,乡邦称之。

(选自《后汉书·

列女传第七十四》)

(1)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

(2)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

  得分点二:

关键虚词

从虚词角度,探究文言翻译题的规律,我们不难得出:

1.《考试说明》规定考查的18个虚词是十分重要的得分点。

只要句中出现,就要格外留心。

2.关键虚词主要是指副词、连词、介词。

虚词的译法较为复杂,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必须译出的:

①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做代词的“之”“其”等;

②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可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

2.不必译出的:

如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助词等。

总之,我们在翻译虚词时,能译出的要尽量译出,不需要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关键虚词,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司马迁《鸿门宴》)

关键虚词: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4.􀀎

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关键虚词,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

“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司马迁《陈涉世家》)

  得分点三:

文言句式

要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必须具备“语言标志意识”。

特殊句式总有一定的语言标志,如判断句多以“……者,……也”或“乃、即、皆、则”等为标志;

被动句多以“于”“见”“为”为标志。

考生容易忽略的是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和表反问的固定句式。

平时多积累,方能在做题时激活原有记忆。

要掌握各种句式的翻译格式。

(1)判断句:

必须加上“是”“就是”等词语。

(2)被动句:

必须加上“被”字。

(3)倒装句:

必须用“调”的方法将固定的句式调到位。

如:

状语后置句,译时要将状语调到动词前;

定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译时要将定语和宾语恢复原位。

(4)省略句:

必须用“补”的方法补出省略的成分,确保句意通顺。

(5)固定句式(结构):

千万不要生硬地翻译,它有固定的译法,须在平时掌握好。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文言句式类型,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

句式类型: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战国策·

荆轲刺秦王》)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文言句式类型,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

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

非其任,强必灌之。

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

解姊怒曰:

“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

”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

解使人微知贼处。

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

解曰:

“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

”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

  解出入,人皆避之。

有一人独箕倨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

客欲杀之。

“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

”乃阴属尉史曰:

“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时脱之。

”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

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

箕踞者乃肉袒谢罪。

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解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

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

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

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馀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节选自《史记·

游侠列传》,有删改)

(1)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

(2)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

角度二 记清两原则

1.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

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

遇到发语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的词时,考生可不必译出来。

例师 者,所以 传 道 受 业解惑也。

   ↓ ↓ ↓ ↓ ↓ ↓ ↓  ↓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

“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

7.􀀑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得分点,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得分点: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班固《苏武传》)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得分点,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先生曰:

“童子何用知之?

”轼曰:

“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

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

“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没;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

“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

(节选自苏轼《􀎮

范文正公集􀎯

叙》)

(1)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2)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

2.意译为辅,文通句顺

  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词语,要根据意思来翻译。

客观地说,意译比直译更难,需要根据词语的本义及上下文来揣摩。

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

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

有些学生只注意将文言词句对译过来,而不考虑通顺与否,这样翻译是不行的。

即使词句意思都翻译正确了,但是不通顺,也是要扣分的。

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

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

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例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不是善于行走,却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

(这里“利足”译为“善于行走”,就是意译。

9.􀀓

(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李密《陈情表》)

【技法点拨】

技法17 巧用六法破解文言翻译

  在对所要翻译的句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根据古今汉语的异同,翻译时我们可以用留、对、换、补、删、调六法。

一、保留法

  所谓“保留法”就是保留文言文中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人名、地名、官名、谥号、年号、庙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翻译时照搬即可。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庆历”(年号)、“滕子京”(人名)、“巴陵郡”(地名)可不译。

【技法小练】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保留词语,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孙策定丹阳,吕范[注]请暂领都督,策曰:

“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

”范曰:

“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

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

”策从之。

周瑜闻策声问,便推结分好,及策卒权立,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遂委心服事焉。

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

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

(节选自《容斋随笔》)

  [注]吕范:

字子衡。

(1)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曰:

保留词语:

(2)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

二、对译法

  所谓“对译法”就是对应直译,逐字落实。

指译文要尽可能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风格,大量采用具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节词,做到字字落实。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战国策·

荆轲刺秦王》)可译为:

“秦国的大将王翦攻破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国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并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

“我死,子必为政。

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

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

故宽难。

”疾数月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

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

大叔悔之,曰:

“吾早从夫子,不及此。

”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

“善哉!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

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选自《左传·

昭公二十年》)

关键词语:

三、替换法

  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翻译时要替换为现代词语。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司马迁《鸿门宴》)“非常”在翻译时要替换成“意外的变故”。

另外,难以准确翻译,尤其是碰到文言文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