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采滑移支架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8297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炮采滑移支架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炮采滑移支架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炮采滑移支架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炮采滑移支架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炮采滑移支架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炮采滑移支架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炮采滑移支架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炮采滑移支架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炮采滑移支架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炮采滑移支架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炮采滑移支架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炮采滑移支架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炮采滑移支架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炮采滑移支架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炮采滑移支架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炮采滑移支架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炮采滑移支架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炮采滑移支架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炮采滑移支架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炮采滑移支架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炮采滑移支架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

《炮采滑移支架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炮采滑移支架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炮采滑移支架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docx

炮采滑移支架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地面位置:

15071工作面北邻xx村、南临xxx,东临xx,西临桥板河,自北向南有一季节性河流通过。

地面标高为254m~280m,呈西高东低趋势,属典型丘陵地形。

井下位置:

15071工作面位于15采区下山上部,南临15轨道大巷,西有15091工作面采空区,北邻15111工作面,工作面标高为+0.6m~59.5m。

依据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字(2005)12号)文件对大平矿区域划分:

该工作面回采段标高为+0.6~59.5m,处于无突出危险区域,所以15071工作面按无突出危险采煤工作面进行管理。

工作面参数:

工作面可推进长度240m,平均工作面长度65m,斜面积15600m2,煤层厚度3.0~21.8m,平均煤厚6.5m,工业储量14.7万吨,可采储量13.3万吨。

回采起止时间:

2007年10月1日至2007年12月25日。

第二章地质概况

一、煤层的赋存条件:

该面煤层赋存不稳定,结构复杂,煤层处于大冶向斜南翼,呈一倾向东北的单斜构造,煤层倾角0°~31°,平均20°,煤厚3.0~21.8m,平均6.5m。

二、煤层的顶底板情况:

老顶:

砂质泥岩,厚度为11.15m,深灰色,砂质,泥状结构,含植物化石和白云母片,中夹薄层细粒砂岩。

直接顶:

细粒砂岩,厚度为2.94m,浅灰色,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含炭质小白云母片。

伪顶:

根据该区钻孔资料,伪顶不发育。

直接底:

泥岩,厚度为8.32m,深灰色,含丰富的植物化石,中夹薄层灰岩。

局部见灰铁矿结核。

老底:

灰岩,厚度为7.06m,深灰色,隐晶质结构,发育有方解石脉,含燧石块及个体较小的科类化石。

附顶底板岩性柱状示意图T-2-1

第三章采煤方法及生产系统

该工作面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放顶煤一次采全高采煤法。

第一节回采巷道布置

回采巷道布置详见15071工作面平面图T-3-1。

第二节回采工艺

一、回采工艺流程

1、回采工艺过程:

检修----打眼放炮----移架采煤----放顶煤----移刮板运输机----交接班

采煤工艺过程见图:

T-3-2

2、落煤:

采用爆破落煤与手镐落煤相结合的方法。

3、装煤:

采用爆破自装和人工装煤相结合的方法。

4、运煤:

工作面采用SGW—150C型刮板运输机运煤,运输巷采用SGW—80T型刮板运输机结合SD—40型胶带运输机运煤。

5、工作面支护:

(1)、支护形式:

采用ZH1600/16/24Z型整体顶梁组合悬移液压支架,每架四柱,正常生产时,支架中心距1000mm±20mm。

材料规格

名称

单位

指标

名称

单位

指标

支架高度

m

1.6-2.4

支架数量

70

支架宽度

m

0.96

支架最大件重量

Kg

800

支架长度

m

3.0

支架重量

Kg

1600

支架行走步距

m

0.8

工作液

乳化液,M-10乳化油浓度2~5%

顶板管理参数

最大控顶距

3600mm

支架中心距

1000±20mm

最小控顶距

3000mm

顶底板移近量

<200mm

放顶步距

800mm

(2)、滑移支架移架过程

炮后护顶(前伸翻转梁超前护顶)——收回翻转梁----提起四根立柱——前移顶梁及四柱——落四柱支撑顶梁——移托梁

(3)、移架操作顺序

①、放炮后伸出翻转梁超前护顶,在翻转梁掩护下采煤工手工落煤墙煤,刷出0.8m的移架步距宽度。

②、收回翻转梁。

③、操作手柄提起四根支柱,使柱跟脱离底板100mm。

④、伸出移架千斤顶活塞,推动顶梁带动四根立柱同时向前移动0.8m。

⑤、顶梁移到位后,操作手柄落下四根支柱,使顶梁与顶板严密接触约3-5秒,以保证达到初撑力。

⑥、待刮板运输机移过后,移架千斤顶活塞收回,使托梁整体前移0.8m,恢复到炮前位置。

⑦、将各操作手把扳到“零”位。

6、放顶煤:

(1)、悬移液压支架前移过程中,部分顶煤从相邻两架支架侧护板处放出,剩余顶煤自悬移液压支架移过后从后挡矸板下放出。

(2)、放顶煤顺序:

由机尾向机头方向(由上而下)。

(3)、移架时同时作业数不超过5个,并观察瓦斯和设备运行情况,防止瓦斯超限和压死刮板运输机。

(4)、移架时老塘侧使用旧皮带或椽子挡门,防止煤或大块矸石窜入工作面。

(5)、放顶煤时,必须两人操作,一人放煤,一人观山。

(6)、放煤时,瓦检工要密切观察瓦斯变化情况,当上尾巷瓦斯达到0.7%时,必须立即挡门,停止放煤。

待瓦斯浓度在0.5%以下时,才能继续放顶煤。

(7)、移刮板输送机后,清净机道浮煤,同时清净老塘侧手把以下浮煤。

7、移刮板运输机:

待当班采煤段老塘煤放完,攉煤工把浮煤清干净后,开始整体移当班采煤段刮板运输机,移刮板运输机宽度为0.8m,刮板运输机弯度不得超过40。

二、顶板支护设计

(一)顶板管理方法

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二)控顶距与放顶步距

该工作面最大控顶距3.6m(机头处),最小控顶距3m,放顶步距0.8m。

见最大最小控顶距图T-3-3

(三)特殊支护

1、端头支护:

工作面机头采用ZH1600/16/24Z型整体顶梁组合悬移液压支架3架,支架梁长3.6m,宽0.96m,紧挨悬移支架机头方向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2对4mπ型钢梁作为抬口棚,托住下巷替换的矿工钢梁,摘除机头侧工字钢棚腿;工作面机尾采用整体顶梁组合悬移液压支架支护,支架梁长3.0m,宽0.96m,紧挨悬移支架机尾方向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2对3.5mπ型钢梁作为抬口棚,托住上巷替换的矿工钢梁,摘除机尾侧工字钢棚腿,交接要实,不实处用木楔背实。

2、超前支护:

在上、下付巷内,矿工钢段自工作面煤墙向外用1m铰接梁配合单体柱打不少于10m的双排超前支护。

安全出口处超前支护不得打断,超前支护全部连锁,保证支柱完整无缺,初撑力达50kN以上,高度不低于1.8m,巷道下宽不低于2.8m。

运输巷应留有0.7m宽的人行道。

3、上、下付巷U型钢棚段用2.5m单体柱配合3m矿工钢梁替棚,替棚长度不少于5m;替棚后使用1m的铰接梁配合单体柱打上双排超前支护;烂帮漏顶及时处理,巷道高度保证不低于2.0m。

(四)尾巷回收

为防止上隅角瓦斯积聚,要求上尾巷与放顶线回齐,下巷尾巷可滞后2米回收,回收尾巷后放落顶煤,使用竹芭、椽子挡严蔽实。

(五)上、下付巷替棚

工作面上、下付巷内的矿工钢棚,超前使用单体柱替换棚腿不少于10m,U型钢段超前替棚不小于5m,替棚时使用2.5m矿工钢梁配合2.2m的单体柱套棚,若巷道超高,必须使用2.5m的单体柱配合3m矿工钢梁替棚,柱跟下站上铁鞋,替棚后使用防倒卡子将单体柱固定在铰接梁上,严防柱倒伤人,并使用竹笆、椽子将顶打严背实,替棚后巷高不低于2.0m,巷道下宽不低于3.6m,U型钢棚下宽不低于3.5m,棚距为0.6m。

工作面推进过程中超前1米使用小径木将矿工钢替换,有水段或压力较大段下尾巷采用2.4m坑木梁支护,上帮站单体柱,下帮站木腿。

附:

工作面支架布置图T-3-4

(六)顶板支护设计

1、相邻工作面矿压观测结果:

根据相邻工作面观测结果分析,该工作面直接顶初次跨落步距为7~8米,老顶初次垮落步距为10~15米,老顶的周期来压步距为8~12米,老顶为Ⅰ级老顶。

复合顶板结构:

顶煤----直接顶----老顶

2、采场控制设计

工作面的顶板控制设计从支、护、稳三方面考虑。

(1)、支

从直接顶初次跨落,老顶初次来压、周期来压进行计算,取其最大值。

①直接顶初次跨落期间的合理支护P1

P1=MzYzLz/(2Lk)

式中:

Mz----直接顶厚度2.94m

Yz----直接顶平均容重2.0t/m³

Lz----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7m

Lk----最小控顶距3m

则P1=(2.94×2×7)/(2×3)=6.86t/m2

②老顶初次来压期间合理支护强度P2

P2=A+MeYeCo/(4×Kt×Lk)

式中A----直接顶作用力

A=MzYzL/Lk

Mz----老顶垮落厚度2.5m

Yz----老顶平均容重2.0t/m³

L----最大控顶距3.6m

Co----老顶初次来压步距10m

Kt----岩重分配系数,受直接顶厚度与采高之比N控制N=2.94/2.0=1.47Kt取1.47

Lk----最小控顶距3m

则:

A=(2.94×2×3.6)/3=7.05t/m²

P2=7.05+(2.5×2×10)/(4×1.47×3)=9.88t/m²

③、顶板周期来压期间的合理支护强度P3

P3=A+MeYeC/(4×Kt×Lk)

式中:

C----周期来压步距取8m

则P3=7.05+(2×2×8)/(4×1.47×3)=8.86t/m²

取三个时期最大支护强度,则合理支护强度为:

P=9.88t/m2

④、工作面支护密度G(根/米²)

G=P/Fn

式中:

F----支柱工作阻力40t/根

n----支柱工作阻力利用系数0.85

P----最大支护强度取9.88t/m²

则G=P/Fn=9.88/(40×0.85)=0.28根/m²

实际支护密度为:

Gs=4/(1*3)=1.33根/m²

Gs>G,说明工作面支护强度可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2)、护

①护顶:

工作面所选支架顶梁规格为:

长3000mm,宽960mm,可以满足护顶要求。

②护底:

该工作面支架底部采用Φ300mm的铁鞋护底,可满足支护要求。

附:

工作面柱梁鞋使用情况表B-3-1

(3)、稳

P初=hr(cosα+sinα/f)/G实

式中:

h-----复合岩层厚度2.94m

r-----复合岩层密度2.0t/m³

α-----煤层倾角20°

G实------支护密度1.33根/米2

f------软硬岩层之间摩擦系数取0.5

则:

P初=[2.94×2.0×(cos20°+sin20°/0.5)]/1.33

=7.17t/m2

=70.3kN

工作面实际支护密度为1.33根/㎡,则P初=7.17t/㎡=70.3kN/根。

三、爆破说明

1炮眼布置及特征:

炮眼布置采用三花眼,其特征详见炮眼布置图、炸药雷管消耗表。

2、爆破器材:

该工作面采用ZQS-65/2.5手持式气动钻机配合1m的大麻花钻杆打眼,眼深0.8m,同排眼间距为2m,所用雷管为1~5段毫秒延期电雷管,最后一段延期时间不超过130毫秒,用MFB--200型起爆器起爆。

3、装药顺序:

顶、底眼均为1~5段毫秒管,颜色标记为红、黄、蓝、白、绿。

4、封孔方式:

采用水炮泥封孔,并用黄土填满封实,要求封泥长度不低于500mm。

5、联线方式:

串联。

6、放炮方式:

采用一次打眼,分组装药,分组起爆,一次起爆长度不超过35米,一次起爆雷管数量不超过35发。

附:

每十米炸药雷管消耗表B-3-2

炮眼布置图T-3-5

第三节通风及瓦斯监测系统

一、通风系统

1、新鲜风流

副井----西大巷----15机轨合一大巷----15轨道大巷---15皮带(轨道)下山----15下山二车场----15111下付巷----15111外联巷----15071下付巷-----工作面

2、乏风风流

工作面----15071上付巷----15071上付巷回风联巷----15回风下山----15专回----11回风上山----西风井----地面

附:

通风系统图T-3-6

二、风量计算

1、按瓦斯绝对涌出量计算

Q=100kq

式中:

k-----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取2

q-----瓦斯绝对涌出量取2.1m³/min

则:

Q=100kq=100×2×2.1=420(m³/min)

2、按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

Q=4nc

式中:

nc----工作面最多人数取80人

则Q=4nc=4×80=320m³/min

3、按炸药消耗量计算

Q=25A

式中:

A----一次放炮所需的最大炸药量取13.2kg

则Q=25A=25×13.2=330m³/min

经计算:

该工作面风量取最大风量为420m³/min。

风速验算

按工作面允许最低风速

Q=60×Vd×S最大

式中:

Vd-----工作面允许最低风速取0.25m/s

S最大----工作面最大断面积取3.2×2.0=6.4㎡

则:

Q=60×0.25×6.4=96m3/min

按工作面允许最高风速验算

Q=60×Vg×S最小

式中:

Vg-----工作面允许最高风速取4m/s

S最小----工作面最小断面积取5.22m2

则:

Q=60×Vg×S最小=60×4×5.22=1252.8m3/min

经计算和风速校检可知:

工作面配风量为450m3/min,即可满足生产需求,结合集团公司关于炮采放顶煤工作面风量不小于450m3/min,不大于900m3/min的规定,因此工作面风量确定为450m3/min,并根据瓦斯涌出量变化情况做适当调整。

三、瓦斯监测系统

1、在工作面安装瓦斯监控设备,分站位于15071上巷与15回风联巷内,回风巷安装两台高低浓度甲烷传感器,其中一台安装在距工作面上出口5~10m以内,报警点0.7%,断电点0.7%,瓦斯浓度达到0.7%时能自动切断工作面及上、下付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电源;另一台安装在距工作面上巷专回口10~15m处,报警点、断电点均为0.7%,复电点均在0.7%以下,断电范围:

工作面及上、下付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2、下付巷距工作面机头5~10米以内安装一台高低浓度甲烷传感器,报警点、断电点均为0.5%,复电点均在0.5%以下;断电范围:

工作面上、下付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3、当瓦斯监控系统出现故障时,必须及时处理。

处理故障时,要加强人工检查瓦斯,消除瓦斯积聚现象。

上隅角悬挂好便携式甲烷监测仪,每班班长必须随身携带便携仪,以便随时检查瓦斯。

附:

瓦斯监测系统图T-3-7

第四节压风自救系统

在下付巷内距切巷口50~100米处设置50个压风自救装置,在上付巷内距切巷口25~40米处设置50个压风自救装置,回风巷有人作业地点,每处安装5个压风自救装置,自救袋安装位置要便于使用,并经常维护,保证供风正常。

附:

压风自救系统图T-3-8

第五节供电系统

该工作面电源由15变电所向该工作面供电,总装机容量为384.2kW。

附:

机械设备配备表B-3-3

供电系统图T-3-9

第六节运输系统

一、运煤路线

工作面----15071下付巷----15111外联巷----15111下付巷----15111下巷溜煤眼----15皮带下山----15皮带巷----西+5皮带巷----主井底----地面

二、运料路线

付井----西大巷----15机轨合一大巷----15轨道大巷----15车场联巷----15071上付巷——工作面

附:

15071工作面运输系统示意图T-3-10

第七节洒水降尘及防灭火系统

一、综合防尘

(一)供水系统

高位水池-----副井——西大巷----15机轨合一大巷----15轨道大巷

----15车场联巷---15071上付巷---------------------------------

-15皮带下山-15二车场-15111下付巷-15111外联巷-15071下付巷—

----工作面

(二)、综合防尘设施的配备与安装:

1、工作面输送机机头处及各转载点,安装喷雾装置,保证正常开机喷雾。

2、上、下付巷按规定安装防尘管路及附属装置。

3、在上、下付巷距工作面安全出口50m范围内安装防尘水幕,在距工作面60~150m范围内,各安装隔爆水袋60个,水量不小于200L/㎡。

4、放炮使用水炮泥封孔。

5、在上、下付巷及工作面内采用浅孔动压注水。

二、防灭火系统

(一)防灭火系统管路安装同供水系统

(二)防灭火管理制度

1、井下各种电器设备要消灭失爆现象,杜绝各种火源,防止火灾发生。

2、井下供电必须做到“三无”、“四有”。

3、设备加强检修,减少自身摩擦,当温度超限时停止运行。

4、胶带输送机头必须配备2台合格的灭火器和0.2m3灭火砂。

第八节防排水系统

该工作面防排水系统为:

1、下付巷铺设水槽,保证水路畅通,采煤队人员注意观察水量变化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汇报。

2、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出现顶板水时,采煤队应立即采取用编织袋装煤闸水措施,下水槽将水引到两巷水沟内,防止水流冲刷巷道,影响安全生产。

3、排水路线:

工作面----15071下付巷----15111外联巷----15111下付巷----15皮带下山联巷----15皮带下山----15采区水仓----15下山泵房排出。

第四章劳动组织及正规循环作业图

第一节劳动组织

一、劳动组织方式:

采用“边采边准”的“三八”制作业方式。

二、劳动组织

附:

劳动组织表B-4-1

第二节正规循环作业

循环进度0.8米班循环数1个

循环率95%日循环个数3个

循环产量550吨班产量550吨

日产量1650吨月产量47025吨

回采率90%

附:

正规循环作业图T-4-1

第五章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附:

经济技术指标表B-5-1

第六章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现场管理制度

工作面交接班制度

1、每班跟班队长、班长、验收员必须在井下现场交接班,交接班时要交待清楚上班遗留的问题,及下班会出现的问题,并填好相应记录。

2、跟班队长是现场管理的第一责任者,交接班时先检查工作面情况,并对上班遗留问题及当班存在的问题给班组长布置好,安排到位。

3、班组长交接班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应与跟班队长结合,控制好打眼、放炮等各个生产环节,指挥职工作业。

4、验收员交接班过程中应说明上一班存在的问题、顶板控制情况及压力分布情况,给职工讲明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填写相应记录。

5、在交接班过程中发现有重大不安全隐患,当班不能解决的,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听候安排处理。

第二节安全技术措施

一、顶板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作面支架安装要求

1、工作面支架安装时必须编制支架安装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进行会审。

2、工作面支架安装时必须在厂家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严格按支架安装安全技术措施执行。

(二)悬移液压支架使用操作安全技术措施

1、悬移液压支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熟悉其性能、构造原理和液压控制系统,熟悉支架使用操作安全技术措施,能够按完好标准维护保养,熟悉顶板管理方法和工作面作业规程,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液压泵站压力设定20~31.5Mpa。

3、掌握好支架的合理高度:

2.2米,当工作面实际采高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应采取措施后再移架,支架内各立柱伸出长度应一致,其活柱行程保证支架不被“压死”。

4、采煤放炮前要先升紧前排支柱,防止放炮将前柱崩脱。

5、每班工作前要检查液压支柱工作状态,发现失效、漏液阀、柱、管,要提前更换,检查工作面支架的所有操纵阀手柄是否处于中间位置,如全部处于中间位置,打开总液压截止阀。

打开总截止阀时,必须由当班班长命令,班长在安排检查面内所有的手柄处零位后发令。

6、开总截止阀前要认真检查各管路、接头插销及U型卡连接状况,防止突然来压甩掉伤人,每次开停阀门时,操作人员要尽可能远离连接接头位置。

7、每次移架前都要先检查本架管线,清除架前障碍物,保证移架期间不出现挂、卡、阻现象。

8、不准随意拆除和调整支架上的安全阀。

9、支架前移时必须使立柱底盘脱离浮煤,不允许拖着立柱向前移动。

因特殊情况确需带压移架时,要有专人观察托梁、上挡矸板的情况,如有意外立即停止,待处理正常后再行操作;

10、执行拉线移架:

移架前要拉线,确保按照循环进度移架。

支架应保持一直线,其偏差不得超过±100mm,支架垂直顶底板,其歪斜小于±50,支架中心距1000mm,支架顶架要与顶板平行,相邻支架顶梁间的空隙40mm,最大不超过60mm。

11、悬移液压支架工操作时要掌握八项操作要领,做到快、匀、够、正、直、稳、严、净,即:

(1)、各种操作要快;

(2)、移架速度要均匀;

(3)、移架步距要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4)、支架位置要正,不咬架;

(5)、各组支架要排成一直线;

(6)、支架、刮板输送机要平稳牢靠;

(7)、顶梁与顶板接触要严密不留空隙;

(8)、煤、矸煤尘要清理干净。

12、、工作面要做到“四直”、“两通”,即煤壁直、柱腿直、托梁直、刮板运输机直,上、下端头安全出口保持畅通;

13、煤壁落煤后,必须及时移架,对空顶进行有效支护;支架前方煤壁片帮时,及时打开翻转梁,超前护顶。

14、回采过程中保持切巷与运输巷垂直,需要增、减支架时在机尾处操作,不够一架时使用兀型钢配合单体柱支护,严防顶空。

15、严禁在支架前方放顶煤;严禁进入支架后方;严禁支架前端距煤壁超过1m。

16、支架的前柱应与顶梁垂直,后柱要前倾3~5°,保证支护有力。

17、在支架后部的顶煤或顶板垮落物未达1.5倍支架高度时,工作面放炮时要在支架下进行临时斜撑支护,防止放炮冲击支架,向后产生位移。

18、支架向前推进两个步距后,若老空垮落物仍未达到1.5倍支架高度时,必须对顶煤或顶板进行强制放顶。

在老空垮落物高度未达到规定要求前,严禁放出支架后部煤。

19、煤壁炮眼眼口不得直对立柱,在工作面放炮前可在立柱前方吊挂胶带,把立柱的活柱部分及胶管、阀体掩护起来。

20、移架前,必须对移架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清理好退路,并指定有经验的人员观察顶板;

21、允许在托梁上、顶梁两后柱中间打临时支柱;

22、前移顶梁时,必须使顶梁落在托梁上。

顶梁前移受阻时必须停止移架,处理完毕后,方能继续移架。

23、移架人员必须站在上一架支架内操作下一架支架,面向下前方观察支架和煤壁情况,要保持支架垂直煤壁及输送机。

24、顶梁前进一个步距后,每个立柱都必须打足初撑力。

25、严禁两架支架同时降架移架。

26、移架时,搬动操作阀手柄要准确、迅速、到位,移架后确保支架、刮板输送机成一直线,要及时调整支架,使支架垂直于顶板,且顶梁与顶板呈面接触,若支架局部顶空不实时使用短坑木背在梁头处,保证支架顶梁整体平面好。

27、移架时,严禁人员站在支架与刮板输送机之间,移架时操作人员要密切注意观察面前煤帮顶板情况以及相邻支架、支架本身的液压管路等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处理。

28、使用单体柱时要戴帽,防止支柱滑脱或顶坏支架,严禁硬拉硬拖支架。

29、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前,必须安排专人及时循环注液,保证每根支柱初撑力。

30、相邻两架支架的顶梁高度差不能大于60mm。

31、待工作面所有支架全部前移一个步距并支撑合格后,方可前移托梁,移托梁前,要认真检查顶梁与托梁的间隙,不允许顶梁压在托梁上,当每个顶梁与托梁的间隙在15~60mm之间时,方可前移托梁。

32、顶梁前端至煤壁可保留200mm左右的距离,当工作面有来压征兆时,支架及时缩到最小控顶距,支架及时前移,顶梁前端顶住煤壁;并对煤壁进行闭帮。

33、工作面来压的征兆是:

顶板有异常响动(顶叫)、顶板向下掉碎煤(石)屑(顶板甩渣)、煤壁片帮、安全阀向外滴液(安全阀流泪);当工作面出现来压征兆时,适当提高泵站压力,保证工作面支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支架接顶后保持2~3秒再停止供液。

在每一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