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8771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4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上册练习题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碳+氧气二氧化碳

碳、氧气

二氧化碳

第三单元课题1

1.填空题

⑴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

液体、固体不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

⑵在化学反应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没有改变的粒子是。

⑶在下列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变化类型。

(物理变化)

木炭

()

水和氧气

一种分子

()

另一种分子

2.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⑴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⑵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

⑶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

⑷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⑸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⑹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什么不同?

3.选择题

⑴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⑵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

B.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

1.⑴间隔间隔大间隔小⑵分子原子

⑶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2.⑴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

⑵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⑶分子在不断运动香水、汽油如果不密封,分子会运动到容器外,会造成损失。

⑷分子在不断运动着,而且温度越高,运动的速率越快。

⑸分子间有间隔,而且压强越大间隔越大。

⑹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构成,这些分子彼此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3.⑴C⑵B

第三单元课题2

⑴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和等。

例如,氢气的构成粒子是

汞的构成粒子是,氧化钠的构成粒子是和。

⑵原子失去电子后,就带有电荷,成为离子;

原子得到电子后,就带有

电荷,成为离子。

带电的原子叫做。

⑶如图所示某原子的核电荷数为,核外有个电子层,第二层上有

个电子,最外层上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电子。

⑷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4个,在化学反应中一般较易电子;

非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4个,在化学反应中一般较易电子;

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有个电子(氦有个电子),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

⑸填写表格中的空格

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8

16

12

6.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

10-26kg,一种铁原子的质量为9.288×

10-26kg,计算该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保留小数点最后一位)

1.⑴分子原子离子氢分子汞原子钠离子和氯离子

⑵正电荷阳负电荷阴离子

⑶16386得

⑷少于失去多于得到82

⑸88;

1616;

1212

6.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288×

10-26kg/1.993×

10-26kg)×

12=55.9

第三单元课题3

⑴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O表示;

.2H表示。

⑵分析下列各组物质的元素组成,将每组中相同元素的名称、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填入括号内。

元素符号()

O2 

KClO3MnO2CO2都含有氧元素原子序数()

SO2CuO相对原子质量()

都含有

COH2CO3 

CH4CaCO3()元素元素符号()

Na2CO3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

2.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D.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氯元素组成的

⑷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元素的核电荷数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⑸稀土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

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铈的原子序数是58B.铈属于非金属元素

C.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D.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答案:

1.⑴氧元素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子

⑵O816氢H11

3.⑶A⑷D⑸B

第四单元课题1

3.下图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

谈谈你对该标志的理解以及由此获得的启示。

6.请通过互联网了解历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并将近三年的相应宣传主题填入下表。

年份

世界水日主题

中国水周主题

3.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

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一滴水;

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

6.开放性习题只要认真思考和行动了都应给与鼓励,并肯定其合理的的内容。

第四单元课题2

1.填空题

⑴明矾可用于纯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出来。

⑵易生水垢的水中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叫做水,这种水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转化成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水。

⑶对于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只能去除不溶性杂质的是;

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

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综合运用沉淀、过滤、蒸馏几项操作净水效果更好,其先后顺序是。

1.⑴吸附沉降⑵硬软

⑶过滤和静置沉淀蒸馏蒸馏沉淀、过滤、蒸馏

第四单元课题3

1.水在自然界以几种状态存在?

根据你以往的常识,填写下表:

水的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状态(常温)

沸点/℃

熔点/℃

密度(4/℃)/(g.cm-3)

(101kpa)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两电极相连的玻璃管上方产生的气体是和二者的体积比约为,这个实验证明了水。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表示纯净物的是表示单质的是表示化合物的是。

ABCD

1.无色无味的液体10001通电

2.氢气氧气2:

1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氢气+氧气

3.BACDCDA

第四单元课题4

7.N(NO2)3是科学家2011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

试计算:

⑴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

⑵N(NO2)3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⑶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⑴152⑵7:

2⑶36.8%

第五单元课题1

1.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S+O2

SO2.这个式子不仅表明了反应物是

生成物是反应条件是,还表示了参与反应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在点燃条件下,每份质量的硫与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2.

(4)植物的光和作用可表示为:

二氧化碳+水光照淀粉+氧气。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关于淀粉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含碳、氢元素B.含有碳、氧、氢三种元素

C.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无法确定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

⑴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粉的质量增大;

⑵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减小;

⑶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减小。

1.S和O2SO2点燃323264

2.(4)C

3.⑴铜粉在空气中加热,是铜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物氧化铜的质量,一定等于参加反映的铜粉和氧气质量的总和,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粉的质量增大。

第五单元课题2

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⑴C2H4+O2点燃CO2+H2O

⑵NaOH 

+CuSO4 

Cu(OH)2 

↓+Na2SO4

⑶Fe2O3+H2高温 

Fe+H2O

⑷Fe2O3+CO 

高温Fe+CO2

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

如不正确,说明原因。

⑴氧化汞受热分解HgO== 

Hg+O2 

⑵硫在氧气中燃烧S+O2 

SO2 

⑶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下分解2H2O2==2H2O+O2 

2.⑴2C2H4+3O2

2CO2+2H2O

⑵2NaOH 

+CuSO4====Cu(OH)2 

⑶Fe2O3+3H2==高温= 

2Fe+3H2O

⑷Fe2O3+3CO 

==高温=2Fe+3CO2

4.⑴不正确,为配平,未注明条件

⑵不正确,“↑”符号使用不当。

⑶不正确,未注明MnO2催化的条件,O2未注明 

“↑”符号未使用等号。

第五单元课题3

1.(3)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

A.H2O2 

B.KMnO4C.KClO3D.H2O

D

第六单元课题1

3.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

其原因是()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和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4.铅笔芯是用不同比率的石墨粉末和黏土粉末混合而制成的。

为什么铅笔芯在纸上画过会留下黑色痕迹?

3.D4.铅笔芯的主要成分石墨很软且为深灰色。

第六单元课题2

2.右图所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有那些错误?

为什么?

5.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填序号),药品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补充一种仪器(填仪器名称),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氧气,你选择的仪器是(填序号),药品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1)长颈漏斗下端没有深入到液面下,产生的气体可能从长颈漏斗逸出;

(2)锥形瓶内的导气深入液面下是错的,因为导气管被液封,气体无法从锥形瓶中排出

(3)用向下排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是错的,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5.

(1)

石灰石和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

(2)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KClO3

6.长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往往附着一层白色固体。

这层白色固体是怎样形成的?

主要成分是什么?

石灰水用完以后,如何除去瓶壁上的白色固体?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石灰水中的Ca(OH)2 

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可向瓶中倒入少量的稀盐酸,不断摇动试剂瓶,待瓶内白色固体全部脱落后再用清水冲洗。

Ca(OH)2 

+CO2==CaCO3↓+H2O,CaCO3+2HCl====CaCl2+H2O+CO2↑

第七单元课题1

1.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2.请你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

釜底抽薪、钻木取火、火上浇油。

3.发生下列情况时,应采用什么方法灭火?

说明理由:

⑴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⑵由于吸烟,不慎引燃被褥

⑶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

⑷炒菜时油锅着火

⑸图书馆内图书起火

1.破坏燃烧的条件,利用水蒸发时吸热来降低温度,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釜底抽薪”:

薪指柴,是可燃物,通过清除可燃物的方法达到灭火的目的

“钻木取火”:

薪指柴,是可燃物,通过摩擦生热的方法使温度达到木屑的着火点。

达到灭火的目的

“火上浇油”:

油是常见的可燃物,燃烧时会放热,因此向火中浇油会使燃烧更旺。

3.⑴用湿抹布盖,隔绝空气,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⑵可用水灭火,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⑶先切断电源,在用干粉灭火器灭火,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并隔绝空气,同时应迅速报警。

⑷盖上锅盖,使其隔绝空气。

⑸可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并隔绝空气。

第七单元课题2

1.选择题

⑴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甲烷和一氧化碳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⑶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氢气B.天然气C.酒精D.汽油

⑷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是()

A.一氧化碳B.甲烷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

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发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3.资料显示,北方某些地区冬天的空气中二氧化硫增多,这是为什么?

应采取什么措施?

4.甲烷和乙醇的燃烧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是否可以由此证明甲烷和乙醇都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碳氢化合物,为什么?

7.有3瓶无色、无气味的气体A.B.C,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

点燃每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B.C火焰上方的烧杯壁上有水滴出现,而A火焰上方的烧杯壁上没有水滴。

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A.B烧杯内的石灰水变浑浊,C烧杯内没有变化。

试推断A.B.C分别是什么气体,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8.充分燃烧1㎏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下图(左)所示,则

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9.有位化学教师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如上图右)。

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如果用其中的生石灰做与水反应的实验,会感觉到明显的放热现象吗?

1.⑴D⑶A⑷A⑹C

3.原煤中含有硫元素,冬天取暖大量烧煤产生二氧化硫,使空气中二氧化硫增多尽量减少含硫煤的燃烧。

4.不能,可燃物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可燃物中一定有碳、氢,可能还含有氧元素。

7.A.一氧化碳B.甲烷C.氢气

8.煤天燃气

9.生石灰在保存的过程中吸收空气中的水,发生反应而放热膨胀,导致塑料试剂瓶膨胀破裂;

如果用其中的生石灰做与水的反应,无法感觉到明显的放热现象,因为已经有部分氧化钙与水反应而变质。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金属材料

1.青少年看书、写字一定要爱护眼睛,台灯是在光线不足时常用的照明用具.

(1)图中标示的各部件中,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箔.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_________性.

(3)铜质插头是利用了金属铜的__________性。

(1)

(2)延展(3)导电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铁。

(2)钢的性能优良,所以钢是很纯的铁。

(3)多数合金的抗腐蚀性比组成他们的纯金属更好。

(1)不正确

(2)不正确(3)正确

3.我们目前常用的1元5角1角硬币各是用什么合金制造的这些合金具有什么性质?

一元硬币钢芯镀镍合金5角硬币铜锌合金或钢心镀铜合金

一角硬币为铝锌合金或不锈钢。

性质:

硬质和耐磨性好、抗腐蚀性好、密度小、熔点较高、色泽美观

4.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金属,它的一些性质如表所示:

熔点

密度

强度

导电性

导热性

抗腐蚀性

2500℃

3g•cm-3

与钢相似

良好

优异

这种金属表面有一层保护层,试设想这种金属的可能用途.

5、1.1g某钢样在纯氧中完全燃烧,得到0.013g二氧化碳,求此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

0.32%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写出下列矿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赤铁矿:

磁铁矿:

菱铁矿:

铝土矿: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溶液的形成

1、选择题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C.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4)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下降。

这种物质可能是()

A.氯化钠B.硝酸铵C.氢氧化钠D.蔗糖

2、在化学实验室里和日常生活中我们曾经接触过许多溶液。

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完成下表。

溶液

溶质

溶剂

硫酸铜溶液

碳酸钠溶液

澄清石灰水

医用酒精

生理盐水

3、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合格的生理盐水是无色透明的。

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

4、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在实验室里,常常将固体药品配置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效率。

(2)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5、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希望能够较快地溶解某些固体物质。

请以冰糖晶体溶于水为例,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明哪些方法可以加快冰糖晶体在水中的的溶解,并说明理由。

1、(3)B(4)B

2、略

3、不会,生理盐水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4、

(1)在溶液中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一的分散在溶剂分子中间,反应时分子或离子直接接触,因此反应比较快。

(2)汽油可以溶解油污,从而使油污与衣物分离;

洗涤剂可使油污在水中分散成细小的液滴而形成乳浊液,再随着水漂走。

两者的原理是不同的。

5、加热、搅拌和将冰糖晶体研成粉都可以加快冰糖在水中的溶解。

加热和搅拌可以加快溶质分子在溶剂中的扩散,将固体溶质研磨成粉末可增大溶质与溶剂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溶解。

课题2溶解度

1、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分别是;

2、在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

这句话的含义是:

3、查溶解度曲线,在表中空白处填上该物质的溶解度

温度/℃

15

50

75

100

溶解度

硝酸钾

氯化钾

熟石灰

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是;

(2)a2℃时,和的溶解度大

小相等;

(3)三种物质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______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

升温到t2℃时仍是饱和溶液

B、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C、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

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D、t2℃时,在100克水中加入

60克甲,形成不饱溶液

6、下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1)上图中的

是_______池(填“”蒸发或“冷却”)。

(2)根据海水晒盐的过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

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在

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1、降低温度蒸发溶剂增加溶质

2、60℃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110克硝酸钾。

3、略

4、

(1)甲》丙》乙

(2)甲丙(3)甲、乙、丙

5、C

6、

(1)蒸发

(2)AC

课题3溶液的浓度

1、在20℃时,将40g硝酸钾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8.4g硝酸钾固体未溶解。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所得溶液是20℃时硝酸钾的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

(3)所得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答案饱和2.16g24%

6、73g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与足量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这些二氧化碳的体积(标准状况)是多少?

(在标准情况下,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这些二氧化碳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

答案8.8g4.45L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1、填空题

(1)生活中的一些物质中含有酸和碱,如食醋中含有___________,柠檬中含有________,除锈迹中含有_________,石灰水中含有_________,炉具清洁剂中含有_________。

(2)固体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容易_________而使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同时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_而变质,生成_________,因此,氢氧化钠固体必须_________保存。

(1)醋酸柠檬酸盐酸氢氧化钙氢氧化钠

(2)吸收水分潮解二氧化碳碳酸钠密封

5、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