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理论 现代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9177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21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社会学理论 现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 现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 现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 现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 现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 现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5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 现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5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 现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5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 现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5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 现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5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 现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5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 现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5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 现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5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 现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5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 现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5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 现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5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 现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5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 现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5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 现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5页
西方社会学理论 现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社会学理论 现代Word文档格式.docx

《西方社会学理论 现代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社会学理论 现代Word文档格式.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社会学理论 现代Word文档格式.docx

抨击帕森斯理论侧重对社会结构分析的方面,强调对个体行动和行为的分析,要求恢复个体的创造性和自由。

宏观社会学理论(冲突理论):

指责帕森斯过于重视秩序、和谐和稳定,忽视冲突、强制和变迁,要求社会学更加注意社会变迁中的暴力、革命、权力等物质结构。

帕森斯理论中强烈的综合意识又重新引起社会学界的兴趣,各种理论内部开始出现试图进行新的综合的种种尝试。

此即亚历山大所认为的“新的理论运动”。

2、新功能主义的特点

(1)对帕森斯理论传统持批判继承态度

既强调与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的承续关系,又强调从内部批判帕森斯理论的必要性。

(2)对70年代的各种反帕森斯理论流派持开放态度,力图在继承基础上整合上述理论

打破了帕森斯曾为社会学划定的只研究社会系统问题的界限,力图在功能主义框架内解决文化与社会及人格系统的关系问题。

(3)新功能主义尚未具备统一的理论形态

被归在新功能主义名下的社会学家除了具有共同的理论传统外,在许多问题上持有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

新功能主义只能说是以超越战后社会学发展之第一阶段和建立新的综合理论为目标的尝试。

二、新功能主义与社会学方法论——从实证主义到后实证主义

(一)研究背景

对帕森斯理论建构策略的批判

1、经验论_强调经验观察在社会学中的重要性,认为对社会现实的一切科学认识都必须以对社会现实的经验观察为基础。

2、唯理论_强调理论思维的重要性,认为对普遍性理论知识的获得必须经过思维中的跳跃才有可能。

(二)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及其方法论

1、实证主义

简单说来即科学的、可以证实的。

它在本体论上所持的观点是一种唯实论,即认为社会学研究对象是一些客观实在,它和自然现象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所以自然科学的方法也适用于社会学研究。

2、非实证主义

认为社会学与“人文科学”有一种积极关系,研究者必须依赖他们的生命体验,不仅鼓励观察和测量,也鼓励想象和思辨的思想实验,研究受到价值判断和个人情感的影响。

3、后实证主义(新功能主义方法论基础)

后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引进了理论的附加标准:

即理论不仅要通过事实来评价,还要通过一般性预设、意识形态立场和系统的概念来评价。

(1)“科学连续体”

社会学的工作可被理解为从非常抽象、一般化和隐喻的一端向具体的、经验和实际的另一端持续地扩展。

科学思维运行在经验环境和形而上学环境之间的“科学连续体”上;

科学的发展既受经验环境的制约,亦受形而上学环境的制约;

理论逻辑和经验或实验逻辑对于科学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反对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

如何评价后实证主义观的提出

尽管后实证主义观把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等同看待,但由于后实证主义是作为实证主义的对立立场提出来的,因此它实际上更为强调的是理论研究的作用,只不过这种对理论研究的强调并不导向对经验研究的忽视。

后实证主义的四个基本原则

A、所有的科学资料数据都是由理论内在构成的;

B、经验的承诺并非单纯以实验证据为基础

C、一般理论在常态上是独断论的和水平方向的

D、科学信念的根本转变只有当出现了其他理论框架从而是以应付新经验时才会发生,因此,理论争论是科学变化的动力之一。

三、新功能主义与社会行动理论

1、帕森斯社会行动理论的局限

帕森斯把行动以及关于行动的研究引入实证主义的功能主义理论中,试图以微观行动的理论作为其社会学理论的基础。

过于强调规范和价值的重要决定作用,人被过度社会化了,仅仅成为角色执行过程。

2、亚历山大:

行动的两个维度

行动的两个基本维度:

解释和谋划

解释和谋划是任何行动过程在任何时间点上都包含着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1)解释解释包括“类型化”和“发明”两种过程

类型化:

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解释事物的基本方式,是力图对遇到的每一事物概括到已有分类框架的过程。

发明:

是指当所遇到的事物无法概括到既有的分类框架时,就创造一些新的范畴或分类系统来表示新事物、新现象的过程。

(2)谋划:

影响行动的不仅有解释性的理解,也有收益和成本等的算计,即筹划。

(3)二者关系:

二者相互交错又相互影响。

谋划以解释为基础,而策略计划过程也会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解释过程。

意义:

亚历山大对行动二维度的分析,解释了在帕森斯那里处于“黑箱”状态的行动的内部过程,描述了行动具有偶然性和创造性的本质。

使得行动是可以理解的,同时又是实践性的和功利性的。

(应变行动)

3、亚历山大对文化的分析

亚历山大:

文化与社会的关系_文化折射和文化条块化两种形式。

文化折射:

相互冲突的群体与功能产生不断吸收在文化层次上被整合的价值体系的亚文化。

文化条块化:

社会和文化系统中都存在根本性的对抗,各利益群体没有共同的信仰,会产生真正对抗的政治文化群体。

(2)市民社会的文化问题

批判一直以来对文化单面性且高度理想化的理解。

认为文化体系具有内在张力。

认为市民社会的语言符号系统内部具有二元对立或“辩证”的特征。

亚历山大对文化的理解:

文化体现了社会生活中独立的维度,它不仅仅只是阶级、权力等利益的表达,也不仅仅是价值的同义语,而是“一种由符号集合而成的结构”,是一般化了的标记。

四、新功能主义与社会结构理论

1、帕森斯的AGIL模式

将适应既当作分化的原因又当作分化的结果,过于强调行动体系的强制性,忽视了行动之间的冲突。

2、对帕森斯AGIL模式的批判

(1)亚历山大

在区分行动与行动环境基础上,认为个体行动不是单纯服从社会安排,机械履行社会角色的过程,作为行动环境的社会、文化、人格系统并不对个体形成唯一性的约束,而是为其划定一个可能的行动空间。

环境要素既是具体行动赖以展开的前提条件,同时又是具体行动的产物。

(2)罗西

批判了AGIL中的文化决定论倾向,认为行动体系的四功能部分之间不是一种机械的控制等级关系,而是一种辩证的相互建构关系。

(3)芒奇

强调符号的复杂性与行动的偶然性

(4)艾森斯塔德

把冲突、利益等概念引入社会结构,指出由于社会的各个群体在利益与目标上存在着差别,所以社会不是一个合意系统,社会的结合必然带有强制性。

五、新功能主义与社会过程理论

1、传统的功能主义

(1)社会化机制

(2)社会控制机制(差异行为)

局限:

强调了社会过程的整体性质、合意性质和规范性质,忽视或掩饰了社会过程中个体行动的能动性质、利益性质和社会过程的冲突性.

2、对传统功能主义社会过程观的评判

区分了行动与行动环境,指出社会系统、人格系统和文化系统是行动的外部环境,并不形成对行动的唯一性约束,而是行动的可能性空间。

(2)芒奇

微观的行动与互动必须以宏观的社会结构作为自己的前提,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制约;

此外,微观的行动与互动也影响和改变着宏观结构,二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3)艾森斯塔德

社会过程是一个充满利益冲突的过程。

六、对新功能主义的评价

1、肯定:

综合性具有更大的解释力

2、局限:

主观愿望与客观结果之间有一定距离;

缺乏代表性的作品;

内涵过于模糊,外延过于宽泛

习题

1、亚历山大、新功能主义、科学连续体、解释、谋划、后实证主义

2、请谈谈新功能主义是如何实现对功能主义的批判与继承的?

第三章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

第一节哈贝马斯概述

二、思想渊源

1、卢卡奇物化思想的影响

A、批判领域深入到社会历史基本领域即劳动生产领域;

B、对批判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的强调,适应了哈贝马斯对自我反思意识和自我批判意识的重视;

C、对辩证法本身的革命性和批判性的理解,为哈贝马斯理解社会历史提供了方法;

D、对社会历史的展望,符合哈贝马斯追求合理社会的理想

2、韦伯的合理性思想的启示

哈贝马斯认为,“马克斯·

韦伯在社会学经典作家中,是唯一想摆脱历史哲学思维前提和演变论基本假设,并想把旧欧洲社会的现代化理解为一种历史合理化过程的结果的社会学家。

(1)韦伯的合理性思想

理性对现代社会的两个意义:

A、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形式的合理性:

理性的觉醒和伸张,使社会摆脱了传统的控制,转向运用理性的方法来理解和征服世界。

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主要就表现为“目的一工具合理性”行为形成和扩大的过程。

B、实质的不合理性:

理性化的现代社会愈来愈陷于价值和道德冲突的分裂中。

目的合理性的理性原则引发了非理性的结果:

意义丧失和自由丧失

(2)对哈贝马斯的影响

以交往理性取代科技理性,解决韦伯问题的二难悖论。

3、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承

法兰克福学派创始人:

霍克海默(1930)

研究方向:

从社会哲学(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角度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1)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

“批判理论”的目的是要怀疑和否定现存的制度、准则、观念的合理性,

“批判理论”首先是一种立场,一种政治实践,其次才是一种理论。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社会批判理论”的基础。

A、哈贝马斯坚持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的出发点,即哲学的本质就是批判。

B、哈贝马斯坚持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实践观点,即“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实践观。

C、哈贝马斯同法兰克福其他思想家一样,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理论已经过时,主张重建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二节交往行动理论

一、早期的批判理论

(一)启蒙运动及其现代性

1、社会是一个朝向进步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2、科学可用来促进社会的进步

(二)对现代性的批判

1、马克思(乐观主义)

人具有反思的能力,能够认识并批判压迫性的社会体制,通过革命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韦伯(悲观主义)

手段/目的合理性向生活的渗透,科层制所形成的囚笼无可避免。

2、早期法兰克福学派:

对主体意识的强调

(1)卢卡奇

对韦伯的思想和马克思的思想用物化过程来表示

通过对物化过程的分析,使人们了解和意识到自身处境,终止该过程。

(2)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

A、描述统治人类自由的历史力量

B、揭示对这些力量的意识形态的辩护

通过分析手段/目的理性化是如何侵袭人的精神的来反抗这些压制性的力量。

3、哈贝马斯

批判理论:

分析社会中压迫性制度体制的存在

把行动者之间的交往过程视为批判理论的核心,由早期批判法兰克福对主体意识的关注转向对交互主体性的关注。

在60年代末期,哈贝马斯就试图建立交往行为理论。

70年代初,当他来到慕尼黑以后,反思了他60年代的研究过程,开始转入对社会的全面的社会学研究。

1981年:

《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动理论的意图和中心思想?

哈贝马斯的政治动机和观点。

始终关注着拯救已经崩溃的现代性,继续追求文化、社会和经济领域中的现代性的可能,并且在其中找到一种人们共同生活的方式:

既享有自由和自主权,又有一种归属感,进入一种真正的集体主义的社会。

二、合理性

1、韦伯的二难悖论

形式的合理性(工具合理性和选择合理性)可以导致可计算的结果,但不能保证结果的意义;

实质的合理性(规范的合理性)对于结果的价值判断具有实质的意义,但价值合理性的行为规范不一定能导致现实中的成功。

哈贝马斯认为韦伯之所以没有解决这一合理性问题上的两难选择,是因为他把社会的合理化等同于行为的日益工具性和策略性,忽视了生活世界的合理化。

哈贝马斯是从生活世界入手,通过建立合理的交往行为,解决社会合理性和合理化的问题的。

2、哈贝马斯对合理性概念的理解

(1)与传统观点不同,哈贝马斯所理解的合理性主要不是表达的合理性,而是行为的合理性,“主要是涉及具有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如何获得和运用知识”,而“很少涉及知识的内容”。

合理性是“具有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主体的一种素质”,它“体现在总是具有充分论据的行动方式中”。

(2)理由:

A、表达和论断的合理性就在于它的真实性、可行性,即能够根据这种表达和论断进行有目的的行动。

B、行为的合理性在于目的的可行性和行动的有效性,即通过行动达到一定的预期目的。

(3)合理性的特点;

A、认识的真实性B、计划的目的性C、行动的有效性D、价值系统的普遍性

哈贝马斯合理性的根据不是来自于个体或主观性,而是来自于主体之间。

三、行动及交往行动概念

1、行动

(1)哈贝马斯认为,行动这个概念象征性地表达了行动者至少对一个世界所发生的关系。

(2)世界(波谱对哈的影响)A、主观世界B、客观世界C、社会世界

依据行动者同这三个世界所发生的不同的关系状况,可以区分出四种行动类型

2、行动的类型

(1)工具性行动,又称目的论行动,它是以技术的规范作为导向,并且立基于经验知识以工具为媒介的“合理选择”行动。

(2)规范调节的行动,它以“符合相应的规范”并满足“普遍化的行动要求”为特征,是一个群体的受共同价值约束的行动。

(3)戏剧行动,它是指行动者在观众或社会面前有意识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观点、愿望和感情的行动。

(4)交往行动,它是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动者之间以语言为媒介的互动。

是至少两个具有语言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为达到相互理解而进行的交往。

3、交往行动比其它行动在本质上更具合理性

(1)不同行动与不同世界之间的关系

目的论行动——客观世界

规范调节的行动——社会世界

戏剧行动——主观与客观世界

交往行动——客观世界、社会世界、主观世界

(2)交往关系是理想的相互关系

在交往关系中,不存在主动和被动之分,不存在外在力量的强迫的问题,不存在约束和被约束的问题,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之间的平等交流、解释、对话,相互理解、求同、合作。

哈认为,只有通过交往关系,才能找到合理的共同生活的方式。

由于交往行为中人是以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作为统一整体为前提的.因此行为者在交往中要遵守三条原则:

—是表述的真实性,二是所遵循规范的合法性、正确性,三是表达与主体经历、主体内在性的一致性。

“生活世界”概念的引入:

 

为说明在交往行为中,人所面对的是包括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这三个世界的整体,并说明交往行为的特点,哈贝马斯引入了“生活世界”的概念。

生活世界是人们通过主体之间来建立的,是所有人类实践的基地和领域。

为何引入“生活世界”概念?

为了说明理解过程中主体之间的关系。

哈指出,进行交往的主体始终是在生活世界范围内相互理解的,这个生活世界是由主体和客体之间、特别是主体之间的关系构成的,同时也是由分散的、但都是确实的背景构成。

4、交往行动的特点

(1)理解是交往行动的核心要素。

(2)交往理性是交往行动遵循的基本准则。

(3)言语行为是交往行动最主要的形式。

5、理论线索

哈贝马斯是通过从行为问题到语言问题的研究,提出必须进入语言背景即生活世界的探讨,从而引入了生活世界的概念,并由对生活世界的探讨进一步深入研究以语言为媒介的交往活动,建立他的交往行为理论的。

第三节现代性——一项未竟的工程

一、背景:

后现代思潮的兴起

后现代思潮是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文化思潮,在哲学、宗教、建筑、文学中均有充分的反映。

它以反科学、反理性、反民主、反知识、反社会、反文化等等方式来展示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和文化矛盾,以否定传统价值体系和文化体系的方式来呼唤新的价值体系和文化体系。

1、兴起原因:

启蒙神话的破灭

(1)人与自然:

由于资本主义宣扬人的主体性和人类中心主义,使得人和自然的关系被理解为统治和被统治、改造和被改造、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而人类对自然的无限制索取,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地球变得越来越不适合于人的生存。

“罗马俱乐部”从环境问题、资源枯竭、生态危机、人口爆炸、战争与贫困诸面相中发现了“增长的极限”,这使人与自然的关系陷入前所未有的紧张.

(2)人与人:

科学技术的应用并没有带给人们自由和解放,相反却重新导致了人的异化和人的自由的丧失,导致了对精神文明和道德信仰的忽视,工具理性主义膨胀,人文价值失落(直接导因)。

经济滞胀、中东战争、石油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冷战”的加剧,引发了西方各国社会秩序的危机、族群对抗和各种社会问题

越南战争和它所遭致的惨败,动摇了年轻人对西方现代价值的信念,造就了垮掉的一代——“嬉皮士”,使他(她)们陷入深深的自我危机:

信仰危机、认同丧失和心灵紊乱。

“二战”后的西方世界,一时间爆发了全方位、立体化和总体性的大危机,危机首先在法国爆发,其标志是法国的“五月风暴”,并很快燃遍西方世界。

2、后现代主义思潮

(1)利奥塔、福柯、德里达、丹尼尔•贝尔等人。

(2)观点:

攻击启蒙运动中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原则,认为现代性是崇尚实证科学原则、信守工具理性,主张通过工业化来追求物质财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现代性的后果是现代人的片面化和异化。

二、现代性的含义

1、现代性是一种精神指向

(1)现代性指向人类的进步、幸福、自由与和谐。

(2)实现途径:

发展科学、提升文化、促进生产。

2、现代性是一种思维方式或思想原则

坚信人类的思维能力,强调理论思维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3、现代性是行为准则

主张在不同行为领域(真、善、美)人类行为应遵循不同理性原则和价值目标。

4、现代性是一个动态概念

现代性的内涵会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它的开放性、扩展性意味着它永远不会过时(未竟)。

三、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和现代性的重建

1、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

(1)围绕理性与主体性而展开的争论

A、现代性观念的核心:

理性与主体性

社会整合:

宗教(启蒙之前)——理性(主观理性、客观理性)

B、现代性的根本价值:

自由

韦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示:

科层制

福柯:

《规训与惩罚》

(2)对现代性的态度

哈贝马斯:

从左右两个方面批判了后现代主义,指出现代性是一项未竟的事业、工程,我们仍然必须坚持现代性。

哈贝马斯坚持现代性的理由

A、现代性并非我们选择的东西,因此我们不可能通过决定就把它抛弃。

现代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历史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东西,它的出现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它的消亡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不可能通过宣言、通过决定就否定它的存在。

B、现代性仍然包含规范的、令人信服的内容。

现代性既不压制个性的发展,又能保障社会的秩序与发展,其合理性并未丧失,它仍然包容着发展的可能。

C、必须把握现代社会结构的内在矛盾和复杂性,不能片面理解现代性。

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确存在根植于体制内部的危机,这种危机其最基本的矛盾就是个人自由和社会理性、社会秩序的矛盾。

要把握好这种内在矛盾的复杂性,首先既不能像新保守主义那样,把对现代性的理解仅仅限于技术和经济层面,坚持狭隘的现代性,其次也不能像保守主义和后结构主义那样,以个人自由反对现代性。

2、现代性的重建

(1)反对后现代主义反理性、反现代的理论和实践

(2)以交往理论克服理性的独断,建构健全的理性。

哈贝马斯建立交往理论的目的具有现实意义,即为现代性作辩护、作论证,提供理想社会的蓝图。

第四节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殖民化”是对现代社会各种弊端进行病理性分析的著名论断。

一、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一)生活世界

1、概念

(1)哲学胡塞尔——前科学世界(知觉预设)

(2)社会学

A、现象学社会学文化的世界,是文化资料的储存库,是日常人们所作所为的基础(行动预设)。

B、功能学派的传统生活世界的功能是牢固社会稳定和秩序的确立。

C、符号互动论生活世界的作用是促使个人社会化,帮助个人建构其社会的角色。

(3)哈贝马斯

生活世界这一概念既具有描述的功能,也具有批判的意义。

生活世界:

一方面是代表着一种规范人类互动的整合准则,指谓着以人类共同接受的价值理念,也同时构成了个人行为取向的养料;

但另一方面,生活世界被理解为是一个研究架构,代表着研究者同时是社会参与者,采取了一个介入自己价值判断的研究进路。

2、构成要素

哈贝马斯认为生活世界包含文化、社会和个性的三要素,它们分别与文化再生产、社会统一和个体社会化的再生产过程相适应。

在文化层面上:

人类间的相互沟通不单只是依赖文化资料和媒介,而在沟通的过程里,会同时传进和更新文化的知识。

在社会层面上:

此沟通行为不单只调节不同意见或社会行为,并且会促使社会整合和人类的整体感。

在人格方面:

沟通行为达到社会教化的过程,以及促使个人自我观的建构。

由是可以看出,社会结构及其演变是部分的取决于生活世界的存在和变动,生活世界构成了社会的意义层面,由此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更新。

这也代表着调节社会的机制由依赖制约转为依赖理性讨论。

生活世界的理性化意味着生活世界的结构转变,这种转变是指生活世界结构上的区分,即文化、社会与人格这三种结构不再笼统地受具有神秘色彩的世界观所控制,而是各自顺应着理性交往的角度独立起来。

如就文化而言,传统规范对人的制约不再是以不可争议的权威角色而进行,相反,传统文化是一个不断自我反思和改进的状态。

在社会方面,秩序的建立及其合理性是愈来愈依赖于一些程序去决定其合法性。

在人格构成方面,个人自我存在的形成是不断透过对自我的肯定而建构起来的。

3、功能

生活世界是这三个要素相互联结而形成的错综复杂的复合体,每一要素都有其合理化要求并对其他两者的再生产起作用。

如文化承担着文化传统传承的功能,社会承担着借助规范和价值达到整合的功能,个体承担着促进个人同一性的形成和延续以后各代人的社会化的功能。

沟通行动(交往行动或交往行为)与生活世界密不可分。

(二)系统

系统指社会从事物质再生产以此维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机制与权能。

两种含义:

其一是指作为社会的制度或组织,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其次是指代表一种系统分析的方法,即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去了解,重视其结构和功能的层面。

2、构成

系统分为经济子系统和政治子系统

经济子系统主要生产物质产品,提供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其主要媒介工具是货币;

政治子系统主要指国家管理制度!

法律法规和社会规范,其主要媒介工具是权力。

(三)生活世界与系统之间关系

区别:

系统的整合媒介是金钱和权力,在生活世界中实现交往行为的媒介是语言和符号。

系统着重于目的本身,关注行为的影响与结果,而生活世界则着重于交往行为本身的合理性。

联系:

系统与生活世界构成了社会的二元解释架构。

一方面,系统为生活世界提供物质支撑,生活世界则是系统的意义源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