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八校联考初中升高中物理模拟试解析版配套精选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89216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市八校联考初中升高中物理模拟试解析版配套精选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云南省昆明市八校联考初中升高中物理模拟试解析版配套精选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云南省昆明市八校联考初中升高中物理模拟试解析版配套精选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云南省昆明市八校联考初中升高中物理模拟试解析版配套精选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云南省昆明市八校联考初中升高中物理模拟试解析版配套精选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云南省昆明市八校联考初中升高中物理模拟试解析版配套精选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云南省昆明市八校联考初中升高中物理模拟试解析版配套精选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云南省昆明市八校联考初中升高中物理模拟试解析版配套精选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昆明市八校联考初中升高中物理模拟试解析版配套精选卷.docx

《云南省昆明市八校联考初中升高中物理模拟试解析版配套精选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八校联考初中升高中物理模拟试解析版配套精选卷.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昆明市八校联考初中升高中物理模拟试解析版配套精选卷.docx

云南省昆明市八校联考初中升高中物理模拟试解析版配套精选卷

2021年云南省昆明市八校联考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以下各题的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人沐浴时水的温度一般是60℃

B.一个中学生的正常体重约为50N

C.初中生跑100m所需的时间约为8

D.教室里日光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

考点:

重力大小的估测;温度;时间的估测;电流的大小.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

A、60℃的水非常烫,人沐浴时水的温度一般是40℃,所以A不符合实际情况;

B、一个中学生的正常体重约为500N,所以B不符合实际情况;

C、世界冠军百米时间是10左右,初中生跑100m所需的时间约为13,所以C不符合实际情况;

D、教室里日光灯的功率为40W,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I==≈,所以D符合实际情况。

应选D。

2.关于家庭平安用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使用验电笔时,手不要接触笔尾金属体

B.一旦发生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再进行抢救

C.通常情况下更换灯泡时要先断开灯泡所在支路的开关

D.同时使用大功率用电器前,必须先考虑电能表、空气开关等的承受能力

考点:

平安用电原那么。

分析:

正确使用测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不能接触笔尖金属体.

一旦发生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再进行抢救;

多孔插座各用电器也是并联的,假设电路中的总功率过大,会使电路中的电流过大;

电能表和丝都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同时使用大功率用电器时,要考虑电能表、丝等的承受能力。

解答:

解:

A、使用试电笔时手指要接触金属笔尾,笔尖接触电线,可区分火线与零线,但手不能接触笔尖金属体,否那么会发生触电事故,故A表达错误;

B、一旦发生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再进行抢救,故B表达正确;

C、通常情况下更换灯泡时要先断开灯泡所在支路的开关,以免触电,故C表达正确;

D、电能表和丝都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而造成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总功率过大;二是短路,所以同时使用大功率用电器前,必须先考虑电能表、丝等的承受能力,故D表达正确。

应选:

A。

3.如下图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

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得出结论;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看选项中哪个生成物是液态,再看是否由气态形成。

解答:

解: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不合题意;

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符合题意;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

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

应选B。

4.“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中,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如下图〕,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月亮就在水的外表上

B.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C.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考点:

平面镜的应用。

分析: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且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解答:

解:

月亮在水中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应选C。

5.取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种液体,分别放入完全相同的烧杯中,液面如下图,三种液体密度的关系是〔〕

A.ρ甲>ρ乙>ρ丙B.ρ丙>ρ甲>ρ乙

C.ρ乙>ρ甲>ρ丙D.ρ丙>ρ乙>ρ甲

考点:

密度的大小比拟。

分析:

根据公式ρ=可知,当质量相同时,密度越大,体积越小,放入完全相同的烧杯中时,液面最低,由图中可看出深度的上下判断出密度的大小。

解答:

解:

根据公式ρ=可知,当质量相同时,密度越大,体积越小,

由图中可看出深度最高的是乙,所以乙的密度最小,丙的体积最小,所以密度最大,因此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乙<ρ甲<ρ丙。

应选B。

6.如下图,以下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其中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甲图实验,帕斯卡裂桶实验,证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B.乙图实验,压有砝码的桌子放在细沙上,砝码越轻,桌腿下陷越深

C.丙图实验,测出拉动注射器活塞时的拉力和活塞的面积,可估测大气压强的值

D.丁图实验,在教室内可以用水代替水银做托里拆利实验

考点:

帕斯卡原理及其应用;压强;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分析:

利用以下知识分析判断:

A、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C、知道压力和受力面积,利用高的水银柱,相当于10m高的水柱。

解答:

A、甲图实验,帕斯卡裂桶实验,证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A错误;

B、乙图实验,压有砝码的桌子放在细沙上,砝码越轻,对细沙的压力越小,桌腿下陷越浅,故B错误;

C、丙图实验,测出拉动注射器活塞时的拉力和活塞的面积,利用公式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故D错误。

应选C。

7.2021年3月19日,我国首次用水下机器人在南海3000m深的海底插上国旗,假设不计海水密度的变化及水的阻力,机器人在下潜过程中〔〕

A.受到的重力逐渐减小

B.受到海水的浮力逐渐减小

C.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D.受到海水的压强逐渐增大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特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分析:

〔1〕重力大小G=mg;

〔2〕根据F浮=ρ水gV排分析浮力的变化情况;

〔3〕根据浮沉条件判断;

〔4〕根据,拉力F的功率是×104W。

考点:

功率的计算;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分析:

〔1〕定滑轮的优点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先根据W=F求出拉力做的功,再根据功率公式=30m;

拉力F做功为W=F=1×104N×30m=3×105J;

拉力F的功率为3×10N/g×15m=×105m;

考点:

长度的测量。

分析:

〔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2〕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9.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0.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

解:

〔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

〔2〕末端刻度值为12.35cm,物体长度为12.35cm﹣10.00cm=2.35cm=23.5mm。

故答案为:

2021杆的支点在O,作出力F的力臂。

考点:

力臂的画法。

分析:

力臂即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找到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即可。

解答:

解:

反向延长F的作用线,从支点O向F的作用线作垂线,并标出力臂L,如下图:

21.如下图,是一条经水面反射后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其入射光线及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考点: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分析:

反射和折射是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的现象,反射遵从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遵从折射定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能根据图解识别三条光线。

解答:

解:

因为反射光线在水中,所以入射光线也在水中,并且反射角跟入射角相等,因为入射光线在水中,所以折射光线在空气中,并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2.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选用的实验器材如下图:

〔1〕小明同学按图所示的装置放好蜡烛和凸透镜后,左右移动光屏始终得不到烛焰完整的像,其原因是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没有放在同一高度上。

〔2〕该同学作了适当调整后,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表中: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30

15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25

16.7

3

2021

0

倒立的实像

4

15

倒立放大的实像

5

5

\

正立放大的虚像

①实验序号2中所成像的性质为倒立〔选填“倒立〞或“正立〞〕缩小的实像;实验序号3所成像为等大〔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倒立的实像;实验序号5的成像特点,生活中常用的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②实验序号4中的像距为30cm。

〔3〕当烛焰从远处向凸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向远离〔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

〔1〕实验前必须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为了使像能完全的成在光屏的中央。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一般用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解答:

解: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如不能得到完整的像,是因为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没有放在同一高度上。

〔2〕①实验2,u=v=2f=2021,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

f=10cm,

实验5,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②实验1,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为30cm时像距为15cm,

根据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实验4中,物距是15cm,像距是30cm。

〔3〕像能呈现在光屏上是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所以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光屏应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

〔1〕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没有放在同一高度上;

〔2〕①倒立;等大;放大镜;②30;

〔3〕远离。

23.小宇用图1的电路图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选用的电源电压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图2是未连接完整的实验电路。

〔1〕按照电路图将图2中的实物电路元件连接补充完整,要求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减小,在连接电路时,导线不能交叉。

〔2〕在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要断开,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处,其目的是保护电路。

〔3〕闭合开关后,缓慢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3×10N/g×3000m3=37926N;

〔2〕由F浮=G飞艇G物体可得,飞艇能够承载的最大重量:

G物=F浮﹣G飞艇=37926N﹣5000N=32926N。

答:

〔1〕在空气中,飞艇受到的浮力为37926N;

〔2〕该飞艇匀速升空时,能够承载的最大重量是32926N。

26.王大刚同学和家人在郊外野餐,用木炭烧水.铁锅内装有5g水,把水从18℃加热至98℃,水的比热容为×103J/〔g•℃〕.如果木炭的热值为×107J/g,它燃烧放出的热有10%被水吸收.求:

〔1〕在这个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

〔2〕在这个过程中用掉多少木炭。

考点:

热量的计算。

分析:

〔1〕由热量公式Q吸=cm△t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2〕根据Q吸=Q放,由Q放=mq得m=计算需要的木炭。

解答:

解:

〔1〕吸收的热量Q吸=cm〔t﹣t0〕=×103J/〔g•℃〕×5g×

〔98℃﹣18℃〕=×106J;

〔2〕由η=得:

Q放===×107J,

由Q放=mq得:

需要的木炭m===。

答:

〔1〕在这个过程中水吸收×106J的热量;

〔2〕在这个过程中用掉木炭。

27.如图,电源电压为6V,电阻R0=10Ω,电流表量程为0~,电压表量程为0~3V,滑动变阻器R上标有“2021〞字样.求:

〔1〕当电路中电流最小时,1min内电流通过电阻R0做的功;

〔2〕为了保证电路平安,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

考点:

电功的计算;欧姆定律的应用。

分析:

〔1〕由图R与R0串联,当滑片在左端最大处时电路中电流最小,计算出这个最小电流,根据W=I2Rt计算R0上1min内电流做功;

〔2〕为了保证电路平安,由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根据欧姆定律列式求解。

解答:

解:

〔1〕由图R与R0串联,当滑片在左端最大处时电路总电阻最大,电流最小,此时电路中电流:

I===,

W=UIt=I2Rt

1min内电流通过电阻R0做的功:

W0=I2R0t=〔〕2×10Ω×60=24J;

〔2〕由题电流表量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R规格为“2021〞,

为保证电路平安,电路中最大电流为,所以:

≤,

即:

≤,解得R≥2Ω,

为保证电路平安,电压表示数〔R0两端电压〕不超过3V,所以:

×R0≤3V,

即:

×10Ω≤3V,解得R≥10Ω,

由上可知:

为了保证电路平安,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为10Ω。

答:

〔1〕当电路中电流最小时,1min内电流通过电阻R0做的功为24J;

〔2〕为了保证电路平安,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为10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