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9291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5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文档格式.docx

的时间)这些物品我们的宝物袋中都有,现在拿出来,大家一起分分看吧。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可以按什么样的标准分类,再动手操作。

如按形状分、按颜色分、按材质分、按能否滚动等不同标准分类,老师均给予鼓励。

2.照样子分一分,认一认。

笑笑是把方方正正的放在一起的。

你能看懂她的分法吗?

(明确告诉学生“按照形状分类”是一种从数学角度观察的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按形状的标准再次进行分类。

同学们分得真好!

为什么要这样分呢?

你们能说说分成同一类的几个物品的共同特征吗?

组织学生交流各类实物的特征,并给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取名。

如拿起牙膏盒进行描述:

这是长长的、方方的物品,我们把这种形状的物体起个名字叫“长方体”。

然后在黑板上画出或贴出立体图形。

通过同样的方法认识正方体、圆柱和球。

3.玩一玩。

认识了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你猜哪种形状的物体滚动得最快?

让学生做实验,然后汇报。

因为球的面比较光滑,球的整个面都是曲的,可以向四面八方滚动;

圆柱旁边的面是曲的,两头的面是平的,只能沿曲面滚动;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都是平的,不能滚动。

所以球滚动得最快。

完成教材第71页“练一练”。

(第1题是建立实物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巩固对各种立体图形的认识。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3题让学生体会各种几何体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第4题通过找生活中的物体,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到了四种图形,你都认识了吗?

回家后,看看家里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我们今天认识的,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一听,好吗?

《黄冈金牌之路》系列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

本节课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把学生的探索放在首位。

通过摸一摸、说一说、分一分、玩一玩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特征。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事物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通过反馈巩固练习,促进学生知识内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2课时 我说你做

教材第72~73页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2.经历观察、思考、交流等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在活动中能熟练地判断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课件、袋子(内装各种形状的积木、学生自带学具。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现在拿出你带来的学具,举起长方体。

学生举起长方体。

大家互相看一看,拿得对不对?

学生互看,判断,个别指正。

接下来举起正方体、圆柱、球。

看哪个小朋友每次都能拿得对!

生依次举起正方体、圆柱和球。

看来,小朋友们对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物体都能正确认识了。

这节课,我们就要用这些不同形状的物体来摆出新的造型。

我说你做)

1.说一说,摆一摆。

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上面四幅图。

笑笑摆好了一组图形,现在她根据自己摆好的图形发出指令,由淘气听指令摆图形,最后淘气摆得对吗?

(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

现在由老师发指令,你们按老师说的去做,好吗?

学生第一次开展此类活动,开始时积木用少一些。

如教师发出指令:

在桌子上放一个正方体,在正方体上面放一个圆柱,在圆柱的上面放一个球。

同桌之间相互看看,你们都摆对了吗?

接下来请你们以同桌为一组,玩一玩“你说我做”的游戏吧。

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将前后、左右、上下等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大多数同学把圆柱竖起来搭的情形下,教师可追问:

圆柱为什么要竖着搭?

横着搭有什么不好?

通过不断的追问,强化学生对几何体特征的认识。

2.摸一摸,摆一摆。

(出示一个口袋)看,老师拿的是什么?

对,一个口袋,里面装了不同形状的物体。

现在我们一起玩游戏,名字就叫“神奇的口袋”。

老师和一名学生先一起玩游戏,做示范。

我说你来摸,摸一个长方体。

如果摸对,其他同学鼓励,如鼓掌,竖大拇指等。

再选几名学生摸一摸,分别摸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哪个同学愿意提出要求,让其他同学按你的要求来做呢?

同桌之间,利用你的学具来做这个游戏,摸的同学一定要闭上眼睛,不要偷看哟!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每次活动之后,要引导学生把学具摆放整齐后再交流。

3.拓展延伸,巩固知识。

(课件出示教材第73页第3题图形)这些图形是用我们学具中的正方体摆成的,你能不能说出各用了几个正方体?

生猜测。

如果不能确定的话,两人一组,摆一摆,看看到底用了几个正方体?

学生分组摆图形,并数出正方体的个数。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藏在下面和后面的小正方体。

学生汇报。

还能用你手中的正方体摆出什么图形?

试一试。

完成教材73页“练一练”。

(第1题可以让学生根据笑笑的指令动手摆出城门,再两人合作,充分发挥想象力,搭出更丰富的组合图形。

第2题是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说出物体的形状。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几种几何体摆出不同的造型。

回家后,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玩一玩搭积木的游戏吧!

本课是一节活动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几种不同的立体几何图形,整节课通过“说一说,摆一摆”、“摸一摸,摆一摆”、“拓展延伸”几个环节,引导学生在亲身感受中获得对不同形状物体的多方面感知,由浅入深地在观察、操作中积累和形成对物体的感受,让学生在“玩”中提升了对这些形体的认识。

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附送:

2019年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一)教学设计苏教版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建立这几种图形的表象及根据其特征区分相应的立体图形。

  1.初步领悟实际生活中的物体与几何形体的联系。

2.初步建立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表象,能够从众多的立体图形中把上述图形区分出来。

3.进一步掌握分类、对比等学习方法,培养探究意识。

1.课前教师准备几袋积木,或搜集一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例如魔方、牙膏盒、药丸、茶叶筒等)为了便于操作,最好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套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模型的学具。

2.教学时,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可让学生自己观察和摆弄准备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实物或积木,让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互相说一说这些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可能会把长方体说成是长方形或长方块,把球说成圆,教师不必马上纠正,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会与同学交流。

3.让学生试着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给物体分类。

由于圆柱和球的特征比较明显,容易辨认,而长方体和正方体易混,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比较它们的不同,使学生知道有些方形物体的每个面都是相同的,而有些不是,从而把它们看成不同的两类。

当然,只要能初步辨认就可以了。

4.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实物,并试着说说这些物体有什么特征。

学生一般会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描述,比如“长长的”“又长又方”等,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接着,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说明刚才这些物体都是这个样子的,这样的物体叫长方体。

然后依次教学其他图形。

在这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顺利完成从实物到一般模型的抽象过程。

例如有的学生可能会把长的长方体和扁的长方体看成是形状不同的两种图形,教师可以通过把长方体翻转,摆放不同的位置,使学生认识到这两种图形实质上是相同的。

5.让学生说说身边哪些物体是以上这些形状的。

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尽量多说出一些物体,可以先说出教室里可以看到的物体,比如铅笔盒、圆柱形铅笔、广播喇叭等。

再通过想象说一说平时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以上这几类,使学生慢慢地学会发散地思考问题。

6.在“有趣的拼搭”活动中,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用感官来体验不同立体图形有着不同的特点。

例如圆柱和球很容易滚动,球还可以在地上转动,而长方体、正方体不易滚动,只能推动,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侧面是曲面,搭物体时,两个平平的面搭在一起不易倒塌。

活动的形式可以根据实际自行设计,如可让学生从斜坡上把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球滚或滑下来,看哪个先到底端。

7.还可以做“摸一摸”的游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认识图形1课时

有趣的拼搭1课时

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教材第30、第31页的内容。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各自的特征。

2.能对物体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

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感知每类形体的特征,再抽象出相应的立体图形,知道各自的名称。

难点:

联系生活加深对各形体特征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模型,图形卡片,积木,实物,每组一个袋子等。

导语:

同学们,你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老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

把袋子里的礼物倒出来看一看。

请各小组用这些积木拼搭一个自己喜欢的模型。

交流拼搭的模型。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智慧老爷爷还提了一个新的要求:

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各组分类,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请各小组说说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分成这样几组:

一组是四四方方的,有棱有角的;

一组是像柱子似的;

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实物放在一起,说明这些都是长方体。

(板书:

长方体)

再拿一个长方体进行翻转,让学生认识摆放不同的长方体。

然后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试着起个名字。

直观揭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看一看,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的,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还有圆圆的面。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六个面等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到抽象图形。

出示积木、牙膏盒等,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的方法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①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卡片贴在黑板上,最后拿出相应的实物。

②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说一个图形,学生想想这个图形的样子。

③让学生闭上眼睛摸,并说说是什么。

如摸到一个球,说“这是一个球”。

④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区分辨认。

(3)让学生找一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可先找眼前的、教室里的,然后找生活中的)

1.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让学生连线。

教师指导做第一个,学生独立做其余的题,教师巡视、指导。

2.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的第2题。

(1)教师读要求,引导学生做第一个。

如这些图形里有几个长方体,学生数,老师填数。

(2)学生独立完成剩余的几个。

(3)集体交流。

若学生把球说成圆,教师可以拿出一个药丸或球,把它从中切一刀,把横截面展示给学生,这个面是圆。

若学生把长方体说成正方体,可做两个形体的翻转对比实验,找到各自的特点。

长方体的面不一样大,有长有方,正方体每一个面都一样。

3.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的第3题。

同桌说说,然后教师订正。

1.在球的下面画“􀳫

”,圆柱的下面画“

”。

2.数一数分别有几个正方体或长方体。

     

     (  )个       (  )个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略

2.4 4 2 2

3.

(1)3 1 6 

(2)左边的一个是圆柱,右边的一个是长方体。

思维训练

2.8 5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这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教师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情境,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经历对简单的几何形体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教材先通过学生合作搭积木,感知不同立体图形的实物,再从这些不同的立体图形实物中区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引导学生认识相应的图形与名称,初步感知这些形体的主要特征。

“想想做做”主要通过对图形的识别和联系生活中的实物,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其中第1题通过实物和图形的连线,加深对不同形体的认识,并通过举例进一步巩固;

第2题通过分、数不同物体的个数,进一步认识每一类形体的特征;

第3题结合旧知进行练习。

本课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重组学科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降低知识难度,有利于学生学习。

(1)让学生玩积木。

教材通过堆积木的场景,引导学生玩积木,感知积木的形状。

课前,教师和学生共同准备积木或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形状的实物。

这节课没有积木或其他可供操作的实物,是无法教学的。

在学生堆积木时,要求他们边堆边感受积木的形状。

每堆一块积木,都要看看它是什么样子,想想它和哪些积木的形状相同,和哪些积木的形状不同。

要防止学生只顾玩积木,而不感知积木形状的现象。

(2)把积木分类。

经过玩积木,初步知道积木的形状是多样的,有些积木的形状是相同的。

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把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一起,形状不同的积木分开放,促进学生思考各种“体”的形状特征。

在分类前,要先排除有三角形面、半圆形面等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无关的积木,只剩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形状的积木。

在分类时要注意两点:

一是学生可能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成一类,把圆柱和球分成一类。

这种分类表明他们已经感受到平面与曲面的不同,应给予表扬,再引导继续分,直至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开,把圆柱和球分开。

二是让学生说说分类时的思考,只要求说出视觉、触觉的感受,如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的面都是“平”的,圆柱和球都有“弯”(曲)的面。

不要求语言严密、完整、有条理,也不要求归纳“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等特征。

(3)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给出名称。

教材在两块彩色积木的下面画一个灰色的图形,并在旁边写出图形的名称。

灰色的图形是四种立体的几何图形,每个几何图形都是大大小小同类积木的形状概括,是一类立体图形的标志。

几何图形的教学可以这样进行,以长方体为例:

让学生看看分在同一类的许多长方体积木,闭起眼睛想想这些积木的形状,然后睁开眼看看教师画的灰色图形,体会这一类积木的形状都是这样的,从而形成长方体的表象。

几何图形要课前准备,整体出现,不要展现画图过程。

只要学生认为这样的图形像实物,能代表实物就行。

(4)在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物体。

通过对积木的研究,初步认识长方体等四种形状的立体。

带着这些“体”的初步表象回归生活,寻找这些形状的实物,有两点教育意义:

一是进一步加强四种“体”形状特征的表象;

二是感受生活中有大量这些形状的物体。

“想想做做”第1题“你还能找到它们的朋友吗?

”这里的“它们”是四个几何图形,“朋友”是常见的物体。

学生列举的实物,只要形状差不多就可以了。

有趣的拼搭

教材第32、第33页的内容。

1.通过自己动手拼搭,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表达能力以及想象能力。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通过拼搭活动,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特征。

模型,每人一袋学具。

数一数,填表。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  )个

1.出示小明用废品拼搭的小坦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你看,小明用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还有圆柱搭出了他最喜欢的小坦克。

提问:

小明为什么把圆柱放在最下面?

小组讨论。

2.其他的物体又有什么特点呢?

(1)做滚一滚的实验。

说出圆柱和球易滚动,圆柱放倒以后才能滚动,球能任意滚,还可以转;

长方体、正方体不易滚动。

(2)做堆一堆的活动。

使学生体会到长方体、正方体在拼搭时不易倒塌,而球不易拼搭。

通过实践,让学生找出最难堆的图形——球。

3.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它们各自的特点,下面做一个游戏。

游戏规则:

两人一组,其中一人蒙上眼睛摸一摸,并说出摸到图形的名称,另一人评判,然后交换。

比比谁摸对的次数多。

4.搭一搭。

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搭出自己喜欢的组合图形和同伴交流。

5.数一数。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数一数。

        (  )个    (  )个    (  )个

3 6 7

1.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学生能很快地认识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

2.有一部分学生容易混淆圆和圆柱、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

3.能够结合实际生活具体说出圆柱、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作用。

(1)活动的内容有五项。

“滚一滚”“堆一堆”是体验物体上的平面与曲面。

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斜面上不会滚动,可以堆得很高;

圆柱和球在斜面上会滚动,不容易堆起来。

主要原因是前者都是平面,后者有曲面。

“摸一摸”是反馈初步形成的表象。

蒙着眼睛在口袋里摸物体,把手触摸的感觉和大脑中已有的形体表象相互作用,经过信息的筛选、过滤和相互对应,作出相应的判断,并对判断给予肯定或否定。

这些活动能使四种形体的表象更清晰、更牢固。

“搭一搭”是各种立体的形状特征的简单应用。

如果要搭得高一些、多一些,使用哪些形状的积木比较好?

如果搭成的物体能前后运动,应该使用什么形状的积木?

搭汽车车身用什么积木?

搭工厂烟囱用什么积木?

……做出这些选择都离不开对立体图形特征的体会。

“数一数”综合应用认数和认物体的知识,数出较复杂物体里各种立体的个数,并进行分类活动。

(2)组织学生活动要注意四点:

第一,组建学习小组,推选小组长,组内分工准备活动器材。

能找到积木当然很好,没有积木,可以用易拉罐、玻璃球、纸盒等代替。

器材的数量要多准备些。

第二,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没有问题的拼搭是一般性的游戏,不能称为数学实践活动。

问题源于现象:

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搭得高?

为什么圆柱和球会滚?

……问题源于需要:

怎样知道摸出了什么?

怎样摸出圆柱?

用什么做轮子?

……第三,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在小组内解决问题。

少数典型的问题,在班内集体讨论。

教师尽量不讲解、少评判。

第四,要参与学生的活动,随时了解情况,对活动的进程给予必要调控。

在活动临结束时,要组织学生说说收获和体会,使实践活动成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