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措施PPT推荐.pps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89567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PPS 页数:99 大小:4.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措施PPT推荐.pps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措施PPT推荐.pps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措施PPT推荐.pps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措施PPT推荐.pps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措施PPT推荐.pps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措施PPT推荐.pps_第6页
第6页 / 共99页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措施PPT推荐.pps_第7页
第7页 / 共99页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措施PPT推荐.pps_第8页
第8页 / 共99页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措施PPT推荐.pps_第9页
第9页 / 共99页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措施PPT推荐.pps_第10页
第10页 / 共99页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措施PPT推荐.pps_第11页
第11页 / 共99页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措施PPT推荐.pps_第12页
第12页 / 共99页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措施PPT推荐.pps_第13页
第13页 / 共99页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措施PPT推荐.pps_第14页
第14页 / 共99页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措施PPT推荐.pps_第15页
第15页 / 共99页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措施PPT推荐.pps_第16页
第16页 / 共99页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措施PPT推荐.pps_第17页
第17页 / 共99页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措施PPT推荐.pps_第18页
第18页 / 共99页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措施PPT推荐.pps_第19页
第19页 / 共99页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措施PPT推荐.pps_第20页
第20页 / 共99页
亲,该文档总共9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措施PPT推荐.pps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措施PPT推荐.p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措施PPT推荐.pps(9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措施PPT推荐.pps

结果:

3个月后,宣泄组体验到的病情好转更大。

心理健康涵义,研究:

社会支持和癌症患者存活时间,心理健康涵义,研究:

性格与疾病,A型性格与心脏病A型性格:

极端好胜,富有攻击性,缺乏耐心,有时间紧迫感,怀有敌意。

往往对生活中的某些核心方面感到不满,极富竞争性,通常是一个孤独者。

C型性格与癌症C型性格:

善良,隐忍,和人相处愉快,有耐心,服从外部权威,而且不将消极情绪外露,特别是气愤情绪。

心理健康涵义,14,美国资料;

在2145岁的人中,精神舒畅与精神抑郁患疾病死亡的比例是2:

18有人调查,250名癌症患者,159人是由情感冲突引起。

60%以上的病人伴有心理疾病或是心理问题导致的。

目前人类疾病的50%80%是由精神紧张引起。

心理健康涵义,15,对心理健康/标准的正确把握,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应兼顾内外两个方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心理健康应有不同层次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更是一个过程,健康到不健康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动态的,发展的,不是静止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心理健康的标准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不存在一个古今中外都适用的、不变的判别模式。

心理健康涵义,16,心理健康说到底是一种人生态度使用心理健康的标准时要尽量多方位考察以做到客观。

不是主观上的猜测和臆想乱套标准。

不随便根据量表测试下结论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密切相关的就心理内容而言,变态心理与常态心理是没有区别的,两者只是表现形式上的区别,心理健康涵义,17,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生物因素,基因不良第21对染色体多一个-唐氏综合症脆弱的性染色体-自闭症性染色体异常(正常男性XY,女性XX):

XXY-X-XYY-XXX脑伤神经生化物质不平衡主要神经传导物质:

胆碱类、生物胺类、氨基酸,心理健康涵义,18,精神病遗传可能性父母:

33.2%同胞:

30%父母的同胞:

13.54%祖父母:

12.6%堂兄妹:

6.7%,心理健康涵义,19,心理因素,个体已有心理特征:

认知、情绪外界心理环境早期剥夺与创伤病态家庭缺乏社会支持,心理健康涵义,20,社会因素,一)家庭1、家庭的自然结构2、家庭的人际关系3、家庭的教育方式4、抚育方式5、家长自身,心理健康涵义,二)学校因素1、校风班风2、同伴关系3、教师4、教育要求,三)社会因素1、文化背景2、社会经济地位3、社会变化,21,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

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因素。

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景的主因。

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

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

能伤人,也可以救人。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儿童之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于我。

-美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心理健康涵义,二、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心理异常),心理问题,灰色带理论,心理问题,自我认同逆反心理学习问题交往问题情绪问题网络依赖,中学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2.中重度的心理障碍,1.轻度的心理困扰,心理问题,E.H.Erikson的社会性发展理论,25,心理问题,1.同一性角色混乱(IdentityVersusConfusion;

12-18),获得同一性个体开始关注自我,开始形成自我同一性(identityformation)Identityadefinitionofwhotheyare,whattheirexistencemeans,andwhattheywanttoaccomplishinlife.生理成熟社会禁忌;

学校学习社会生活;

父母作主自己决定,“Imnotsurewhatwanttodo,”sandycommented.“Ivethoughtaboutveterinary(兽医)medicine,andalsoaboutteaching.Ivebeenworkingatthevet(兽医)clinic,andIreallylikeit,butImnotsureaboutdoingitforever.IguessIshouldtakesomekindofinterestinventoryorsomething.Idontknow.”“IwishIcoulddothat,”Ramonreplied.“ButImofftotheuniversityfull-timeinthefall.Imgoingtobealawyer.Atleastthatswhatmyparentsthink.Itsnotabadjob,andlawyersmakegoodmoney.”,“Howcanyoujustdothat,Ramon?

”Nancywonderedaloud.“Youdontreallywanttobealawyer;

youvesaidthatbefore.Me,Imnotwillingtodecideyet.Imonly18.Imgoodatinbiology.Ivethoughtabouttryingpremed(医学院预科),andImgoingtotakesomemorecoursesinbiology-orientedstuff,butImnotsureImreadyforthatmanyyearsofschool.Imgoingtothinkhardaboutitforawhile.Howaboutyou,Taylor?

”,“Imgoingintonursing,”Tayloranswered,“Ivebeenworkingpart-timeatthehospital,anditfeelsreallygood.IthoughtIwantedtobeadoctoratonetime,butIdontthinkIcanhandleallthepressures.Ivetalkedwiththecounselors(顾问),andIthinkIcandothechemandothersciencecourses.Iguesswellsee.,30,

(1)什么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时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念定式与特定的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2)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观因素:

思维的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掌握;

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

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

这种矛盾和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

2、逆反心理,客观因素,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专断式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

教育内容枯燥乏味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过于强调师道尊严评价主观片面,潘多拉现象:

对一件事物作不说明原因的简单禁止,会使这件事物有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殊吸引力,使人自然地将更多的注意转移到这件事物上。

而且,没有得到解释的禁止会引发起各种推测和假设。

当人们对禁止感到理由不充分时,人们就找不到充分理由来遏止自己的探究欲望,从而心理平衡会朝违反禁止的方面倾斜,使人倾向于做出偷食禁果的行为。

启示:

教师在做出某项禁令以前,必须认真疏导,充分说理,晓以利害;

逆反心理可以激发好奇心,引发求知欲望。

(3)逆反心理的辅导,(4)逆反心理的辅导技巧,同感(同理心):

借助学生的的所说内容和言谈举止,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运用技巧,把自己的关切理解传达给学生,以影响学生并取得反馈。

倾听技术:

用心听,舍身出地去感受;

冷静思考,把握问题的症结;

要有参与,有适当的反应。

自我表露:

辅导老师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学生共同分享,面质技术及运用:

什么是面质?

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矛盾(言行不一致;

理想和现实不一致;

前后言语不一致;

师生意见不一致。

面质运用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面质要有事实根据;

面质应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

可用尝试性面质:

例:

不知道我是否误会了你的意思,你上次似乎说你学习挺轻松,成绩也好,可刚才你的意思却是学得很累,老担心学习成绩,不知哪一种情况更确切?

3.学习问题AZ,学习障碍:

指个体在听、说、读、写、推理或数学方面的获取和运用上表现显著困难的一群不同性质的学习异常者之统称。

学习疲劳:

是指连续工作后工作效率下降的现象儿童厌学症:

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情绪上的失调状态,心理问题,“亲爱的母亲,我抱歉来到了这个世界,不能带给你骄傲,只能带给你烦恼。

但是,我却无力改善我自己,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但是,母亲,我从混沌无知中来,在我未曾要求生命之前,我就这样糊里糊涂地存在了,今天这个不够好的我,是由先天后天的许多的因素,加上童年的点点滴滴堆积而成。

我无法将这个我拆散,重新拼凑,变成一个完美的我。

因而,我充满挫败感,充满对你的歉意,所以,让这个不够好的我,从此消失吧!

”,一封信,一封信,这封信里多次提到了“我”,几个不同的“我”。

“不够好的我”,在无法变成母亲喜爱的“完美的我”之时,她吞下了整瓶的安眠药。

这是一个十六岁少女的绝笔。

她的名字叫琼瑶。

琼瑶念书时数学不好,一次只考了分,老师发出了“严加督导”的通知单,要求琼瑶带回家,让家长在上面盖章。

琼瑶惶恐不安,回到家中,看到备受宠爱的小妹正在哭泣,原来是小妹的数学考了分,没有得满分,心中懊恼,父母一左一右地正在劝慰她。

熬到深夜,琼瑶拿出了自己的成绩单。

母亲说,为什么你一点都不像你妹妹?

琼瑶冲出家门,决定死。

她写下了上面的遗书。

写完之后,琼瑶找到母亲的安眠药,把药统统吃了下去,七天以后,才苏醒过来。

主要成因1)外因:

教师素质低、评价单一、课业负担重等。

(主导性因素)教师教学水平低(54.80%)教师缺乏对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方法(55.11%)教师缺乏对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信心(38.14%)师生关系不和谐(21.65%)2)内因(关键性原因)错误归因:

把自己学习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个人能力欠缺(32.43%)错误学习动机:

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避免受到惩罚(23.58%)知识基础薄弱(52.17%)认知策略欠缺(44.09%),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发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进行有效的归因训练,非智力因素造成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辅导措施: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将成败的原因归类为个人的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机遇个因素。

又将个因素加以分类:

能力是内部的、稳定的因素,努力是内部的、不稳定的因素,任务的难度是外部的、稳定的因素,运气是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

维纳认为,人们都会而且需要把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不同的归因倾向,会使人对成功和失败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并影响个人对未来结果的预期和努力。

积极归因训练,4.交往问题,同伴关系:

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主要指同龄人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伴关系不良:

退学或逃学;

孤僻、退缩、冷漠、压抑或其他心理障碍;

加入不良团伙乃至犯罪青春期的男女交往师生、亲子,心理问题,晓钢的故事,我曾经是一个没有什么朋友的人,因为身边的人都不太喜欢我,觉得我不好相处。

后来我看了一本书,书上说:

“如果你想要别人对你好,你就要对别人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对待别人,这样就可以拥有一个很好的人际关系”,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做,每当我要和别人说话做事的时候,我都会先想想自己在同样的情景下会喜欢怎样被对待,然后我就用我喜欢的方式去对待别人。

不久,我惊奇地发现,我身边有了朋友,而且慢慢地朋友越来越多,现在我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从晓钢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迪?

你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别人希望的方式,=,黄金定律,真真和红红的故事,真真和红红最近闹别扭了。

真真说:

“红红为什么要把我去参加绘画比赛的事情到处说,现在人人都知道了,万一到时我没有得奖,岂不是要叫大家看笑话?

红红真是一个大嘴巴。

”红红说:

“这事说说有什么关系,又不是什么隐私,如果是我,我倒是非常愿意让别人知道的,毕竟能入围决赛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了,就算不能得奖也是很光荣的,她这样就和我生气,至于吗?

”从真真和红红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你对别人的方式,别人希望的方式,=,白金定律,恋,态度,青春期的性躁动是正常现象准确确定早恋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不要将学生的正常异性交往当作是早恋。

当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自然会对异性产生好奇向往,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相反如果这时的中学生对异性不感兴趣,甚至排斥和厌恶异性,则往往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有的家长一味压制。

其实,学生之间正常的异性交往有利于青春期性冲动的合理释放,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而且对成年之后的婚恋生活也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反,过分压制中学生的正常异性交往,会对今后的成长和性别体验设下障碍,而且可能会使他们的交往转入地下,使家长老师防不胜防。

妈妈讲,天下男人没有几个是好的。

会使孩子心理不健康。

早恋不如叫早练,早练习。

即把他看作是异性交往的一种训练,练习的过程其实是建立友谊的过程。

要信任自己的子女,并且信任自己对自己子女的教育。

世界卫生组织多健康的界定,其中一个标准就是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状况。

早恋不如叫早练,早练习。

常用方法,暴露技术掀起你的盖头来主题班会(“爱情”、友谊“”);

角色扮演;

诗朗诵(“男生,女生”,“走进男/女生世界”);

与异性接触的集体活动价值澄清法价值判断案例、各种观点、针对各种观点发表个人看法倾听法我心里埋藏着小秘密与学生建立个人式互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自助理解爱情,爱情三角形理论(斯坦伯格R.Sternberg,1988),爱情在心跳中产生,漂亮的女士处在危险中,英俊的男生英雄救美后与其喜结良缘;

恋爱中的两性在丛林中追来跑去,然后在角落里的深情一吻;

为了躲避危险一男一女携手狂奔,然后是彼此情感的进一步升华;

玩完刺激无限的过山车,年轻爱侣们的心似乎更贴进了,著名情绪心理学家阿瑟阿伦(ArthurAron,1974)曾经做过一个经典的现场实验,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明了其中的缘由。

实验中,研究者找到一位漂亮的女性做为研究助手,由她到一些大学男生中做一个调查。

调查的内容并不复杂,首先,让这些被试完成一个简单的问卷,然后,根据一张图片编一个小故事。

实验的特别之处在于,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被分为三组,调查发生在三个不同的地点。

一是一个安静的公园;

二是一座坚固而低矮石桥上;

最后的地点是一座的危险的吊桥。

这位漂亮的女性在对所有的大学生进行完简短的调查之后,她把自己的名字和电话号码都告诉了每一个参加实验的大学生。

如果他们想进一步了解实验或者跟她联系,则可以给她打电话。

研究者所要探讨的问题是:

大学生们会编出什么样的故事,谁会在实验后给漂亮的女助手打电话?

参加实验的大学生编撰的故事千差万别,给女助手再打电话的人也是各不相同。

实验结果最有趣的发现是:

与其他两组相比,在危险的吊桥上参加实验的大学生给女调查者打电话的人数最多,而他们所编撰的故事中,也更多含有情爱的色彩。

研究者利用情绪二因素理论(two-factortheoryofemotion)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了解释。

他们认为,与人们的一般常识不同,个体的情绪经验并不是因自身的遭遇而自发形成,它是一种两阶段的自我知觉过程。

在这一历程中,人们首先体验到的是自我的生理感受,然后,人们会在周遭的环境中,为自己的生理唤醒寻找一个合适的解释。

例如,根据这种理论,在情绪体验的过程中,你首先感受到的是自己生理表现与以往有所不同,如,觉得浑身发热、心跳加速、手有点抖,接下来,你会不由自主地到环境中寻找线索来解释此时自己的生理表现:

如果此时你正碰到愤怒的大黑熊,你会感觉“真是可怕!

”如果此时你正碰到令你神魂颠倒的人,你会感觉“这是爱慕或情欲”;

如果此时你正拿到期末考试题,你会感觉“这是焦虑”;

如果此时你在健身房,你会觉得“这根本与情绪无关”,换言之,你的情绪体验,更多取决于你对自身生理唤醒的解释,而不一定来源于你的真实遭遇。

然而,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对同样的生理表现可能会存在着不同的但都是合理的解释,有的时候,人们会很难确定我们的生理表现是由哪一种因素造成的。

比如,当你跟一位心仪的异性看恐怖电影时,你感受到自己心在怦怦乱跳,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那么,这是电影情节太过恐怖呢?

还是身边的人物令你心动?

你不可能说,“此时,我生理表现的57%是来自异性的吸引力,32来自恐怖电影,另外11%是因为刚吃的零食来不及消化”。

很多时候,由于难以准确地指出自己生理表现的真正原因,我们会对产生对情绪的错误认识。

比如,将看恐怖电影引起的心跳过速理解为身边异性致命的吸引力。

在心理学上,将人们对自己的感受做出错误推论的过程称之为唤醒的错误归因(misattributionofarousal)。

58,两个人为什么相爱?

“TheQuestToBeWhole”“完整之我”的追寻当一个人遇见一位身具自己“影子人格”的异性时,心中常会有欢喜雀跃的感觉,因为对方彰显出自己所缺乏(或已被潜抑,消逝了)的人格特质。

例如,当“分析型”的男性与“感性型”的女性相遇时,彼此常会充满新鲜欢愉。

她丰盈流畅的情意,往往会挑动他长久压抑心底感性部份的人格。

与她在一起时,他那被深埋阴暗地窖的“影子人格”开始见到阳光,感受一股从外注入,活泼新鲜的生命力,使他深受吸引,觉得自己好似脱胎换骨一般,受桎梏的心灵,顿时得以自由释放。

这个异性相吸,彼此各得一线生命契机,使自己尘封枯萎的“影子人格”重见天日,得到露水滋润,与自己“显性人格”整合,发展出一个较完全,较成熟人格之过程,我把它称为“完整之我”的追寻。

心理学大师杨格的理论,每个人都身具“显性”与“隐性”(或称“影子”)人格。

换言之,每人除了表现外在众人所见之“显性人格”外,还有个正好相反,潜藏心底的“影子人格”。

例如,“分析型”者的影子人格是“感觉型”。

通常,“分析型”者着重逻辑思考与客观评断,但是当他在强调与表现“理性”时,便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细腻多情“感性”部份的人格,压抑到潜意识深处,变成隐性的“影子人格”。

话说“夫妻像”互补、磨合到互像,有对夫妻,太太是“组织型”,非常有条理,先生却是“潇洒型”,凡事大而化之,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

当初两人相识时,太太欣赏先生轻松自在,平稳幽默,好象天下没有甚么事能让他惊慌失措。

太太因成长于一个父母要求完美的家庭,常被对自己过高的期许压得喘不过气来。

刚交往时,紧张兮兮的她只要跟他在一起,就觉得有安全感,可以放松下来。

而先生从没遇见过一个女孩子这么有条不紊,做每件事的效率都不知比他高出几倍,因而对她欣赏得不得了。

婚后问题来了,太太愈有条理,先生愈乱,太太愈要纠正,先生就愈胡涂。

例如,先生每次连自己皮夹放哪里都不知道,而太太愈受不了,愈要他收好,先生就愈不去留意,愈常丢三忘四,造成一个恶性循环。

要处理这类恶性互动的关键,往往在于“过度负责”(Overfunctioning)的一方在对方犯错或达不到自己标准时要学会去面对,忍受自己内心的焦虑,让对方为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

果真,先生这个毛病一直不改,直到有一天她痛下决心不再管这事。

先生出差到机场时,竟找不到机票,这下不但要自掏腰包,还要付高好几倍的价钱,结果连这平日毫不在乎的先生都心痛了。

这次教训之后,先生才开始警惕,慢慢有了改变。

5.情绪问题,恐怖症:

一种神经症,只对某一特定的事物、活动或处境产生的持续和不必要的恐惧或回避行为。

抑郁症:

是一种异常沮丧的长时间持续的症状焦虑症:

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形式种情况,心理问题,恐惧症,恐惧症的表现:

1、空间恐惧2、动物恐惧3、疾病恐惧4、社交恐惧学校恐惧症:

是指一种不合情理的、强烈的对学校情境的恐惧,它足以导致学生不愿意留在学校,心理问题,学校恐怖症是儿童恐怖症中的一种。

主要有下列表现:

(1)过分害怕去学校,

(2)如果迫使其去上学,则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心神不宁、惶惶不安、犹如大难临头的感觉等)和焦虑性躯体症状(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甚至腹痛、便急、尿频等),(3)倘若同意暂时休息不去学校,焦虑情绪和躯体症状很快得到缓解,(4)学校恐怖症患者常常为人们意想不到(多是好学生,至少是循规蹈矩的学生。

学校恐怖症患者与逃学者有所区别:

(1)行为不同。

逃学者往往认为是坏学生(不遵守学校纪律,上课不专心听讲,考试作弊,成绩很差等),而学校恐怖症患者常与之相反。

(2)手段不同。

逃学者为了达到逃学目的,往往要制造一些假象,免得引起怀疑。

而学校恐怖症者却是明目张胆地、无所畏忌地吵闹着不肯去学校,从不掩饰自己害怕上学的动机。

(3)问题不同。

逃学者的心理障碍往往是行为问题,而学校恐怖症者的心理障碍是情绪问题。

焦虑症,急性焦虑:

以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为典型症状,伴有明显的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头晕目眩,还可能有出汗、发抖、腹痛等症状慢性焦虑:

较为常见,表现为持续性紧张不安,心烦意乱,记忆思维受阻,交往紧张,遇事惊慌,容易往坏处设想,心理问题,考试焦虑,定义:

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情绪现象,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一定程度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表现:

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危害:

身心障碍、不良个性等,心理问题,其主要表现在:

(1)考前忧心忡忡、紧张不安,有不幸预感等

(2)考试时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如脸色发白、满头大汗)(3)睡眠障碍,经常感到头痛(4)自我意识强烈,不断考虑自己的问题,难于投入到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去。

(担心考不好会遭到父母的责骂和老师同学的嘲笑,而静不下心学习。

),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

1、客观因素:

考试的重要性、师长的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