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说课稿Word下载.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68995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说课稿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说课稿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说课稿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说课稿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说课稿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说课稿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说课稿Word下载.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说课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说课稿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说课稿Word下载.docx

具体内容的编排结构如下:

时、分、秒:

1、认识时间单位“秒”

2、体验时间的长短

3、时间单位间的简单换算4、解决问题

本单元先安排认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了解1分=60秒,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时、分、秒这三个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

再认识计量工具;

接着,体验时间的长短,建立时间观念并掌握一定的估计方法;

最后,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及计算经过时间和到达时刻或出发时刻。

(三)跨单元知识立体整合心理学研究表明,时间单位离学生生活经验越远,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就越困难。

因此,遵循学生认知时间的“由中间向两端”和“由近及远”的发展规律,综合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其他数学能力的发展情况,对于“时间”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四次编排,具体结构如下。

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会认、读、写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认识几时几分1时=60分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认识时间单位“秒”,1分=60秒,体验时间的长短,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三年级下册年、月、日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24时记时法

从初步了解认识时间及时间单位,到具体感知时间的存在及可度量性,再到体验时间的长短,建立时间观念,由直观认识上升到感性体验,层层递进,逐步提升。

二、说目标

(一)课程目标

《标准(2011)》规定,在第一学段要使学生“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一课程目标中,不仅包括对时间概念的理解,而且还包括时间概念的建立。

一方面,学前阶段,儿童依据其个人经验及社会生活已经对时间的顺序、长短等属性有所认识。

学龄儿童进入了具体运算阶段,可以理解文化意义上的时间,即在时钟和日历上固定下来的时间。

因此,应让小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认识时间概念:

理解时间可度量的属性,掌握时间单位系统及测量工具。

另一方面,体验并估计时间的长短,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时间概念,也是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学生管理时间的基础,因此,在理解时间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建立起时间观念也应该是重要的课程目标。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估计意识,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习惯。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的长短进行度量;

难点是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说建议

(一)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共3课时,秒的认识1课时,时间单位的换算1课时,经过时间的计算1课时。

针对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及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认识需求,切实开展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由于时间非常抽象,儿童掌握时间比较困难。

教材选用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力求将抽象的时间转化成为能够具体感知的“量”,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时,要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并切实开展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建立对时间单位的准确感知,丰富对时间长短的体验,掌握估计时间的方法。

2、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作用,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十进制,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有关时间计算的教学无疑成为了教学难点。

因此,在教学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时,应充分利用钟面对时间“局部周期性”

的刻画功能,加强对钟面的观察,让学生明确: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

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

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有关时间的计算时,可以通过观察钟面指针转动的区域帮助学生理解。

3、注意课内外结合,适当挖掘和拓展教材资源。

学生对于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以及相应的量的观念的建立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长期积累,而课堂的时间又非常有限,因此,需要拓展学习渠道,注意课内外的结合,适当拓展和补充教材资源。

4、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流逝,从而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第一节《秒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以及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教学活动,逐步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3、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达成策略:

1、除夕倒计时视频导入,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做好充分的教、学具准备,认识秒针,认识秒表等计时工具。

3、设计多种体验活动,让学生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例如,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是本单元内容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完成了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了解“1分=60秒”之后,教学的重点应该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用多种方式体验:

1秒有多长?

10秒有多长?

15秒有多长?

30秒有多长?

1分钟能干什么?

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及1分的正确的时间观念。

4、增加计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可度量性。

对时间长短的估计容易受人的主观体验(如痛苦、愉悦)的影响,要进行比较准确的估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要让学生在多次的估计时间的活动中,逐步积累经验,不断调整自己的估计方法,形成合理的估计策略。

第二节《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究,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利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3.经历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时间计算的过程,体会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1、充分借助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十进制。

2、4+V尝试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借助导学案,首先复习相关联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自主尝试,当尝试遇到疑惑的时候,根据自学提示展开自学,使知识的获得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使学习效率最大化,自学结束,组内交流讨论,以优带差,以强带弱,共享成功。

讨论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点拨,适时进行知识性的总结。

再次回顾尝试题,纠错。

新知探究完成,当堂达标检测。

4+V尝试教学是让学生先进行尝试,再进行自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己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二)单元教学评价

1、知识技能及考察方法

(1)当堂达标检测

(2)课后作业(3)单元过关测试2、学科素养培养

学生学习数学就要进行思考,启迪思维、发展智能,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不公要使每个学生在数学课上积极参与外显活动,更要关注他们通过观察、分类、抽象、概括、推理与交流等思维环节实现“外显”与“内隐”的结合,注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发展。

(1)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2)数学学科语言的正确使用、语言表达能力(3)合作意识、自主学习意识(三)课程资源开发

1、课内资源:

插图、钟表模型、多媒体课件2、课外资源:

视频、材料收集、生活实际、手抄报材料收集:

可以让学生或去收集诸如:

月亮绕地球运行1秒约8000米,人骑自行车1分约行进200米,脉搏1分约跳动75次等例子。

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也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和习惯。

再如,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每天的睡眠时间,再让学生去了解人在不同年龄所需要的睡眠时间,看一看自己的睡眠时间是否合理、科学,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