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3章第2节 课时知能训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9019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3第3章第2节 课时知能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必修3第3章第2节 课时知能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必修3第3章第2节 课时知能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必修3第3章第2节 课时知能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必修3第3章第2节 课时知能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必修3第3章第2节 课时知能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必修3第3章第2节 课时知能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必修3第3章第2节 课时知能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必修3第3章第2节 课时知能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3第3章第2节 课时知能训练.docx

《必修3第3章第2节 课时知能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第3章第2节 课时知能训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3第3章第2节 课时知能训练.docx

必修3第3章第2节课时知能训练

课时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

图1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2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3是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图中A支流的水文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流量季节变化大  B.河流落差大,水流急

C.汛期河水含沙量大D.河流结冰期较长

2.下列关于B、C两支流的开发利用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于B支流可重点发展航运

B.对于B支流可重点开发水能,发展旅游

C.B、C两支流相比,C支流更易开发水能

D.C支流流域可发展山地探险旅游

3.下列不属于图2中土地利用方式造成的环境影响的是(  )

A.湖泊面积缩小B.下游洪灾威胁加重

C.生物多样性减少D.土壤肥力增加

(2010·丹东模拟)读下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图示区域资源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

B.临近海洋,地热资源丰富

C.山地多,森林资源丰富

D.M、N海域油气资源丰富

5.关于图中黄河段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支流众多,水系发达

B.河床水深流急,呈现V字形

C.河道宽阔,流域面积广

D.水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6.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田纳西河流域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B.田纳西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C.田纳西河流域水系发达,支流众多,但由于地形起伏大,大部分不能通航

D.田纳西河流域矿产资源贫乏

7.欧洲西部河流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从自然因素考虑是欧洲西部(  )

①经济发达 ②地形平坦 ③水能丰富 ④降水丰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0·济南模拟)下图为M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完成8~10题。

8.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9.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水危害的河段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0.在M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防风固沙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D.美化环境

(2010·烟台模拟)在黄河中游有两座著名的水利工程——三门峡和小浪底。

当初的三门峡水库设计没有考虑到冲沙功能,致使库区泥沙淤积严重,水库几近报废。

新建的小浪底水库考虑到水利工程建设对流域内上下游的影响,充分发挥了调水冲沙功能。

2006年6月15日至7月3日,小浪底进行了第五次调水冲沙,黄河下游河道得到全面冲刷,下游主槽过流能力显著增强。

据此回答11~12题。

11.小浪底水利工程比三门峡水利工程(  )

①更注重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②更注重水利工程的环境效益 ③更具有防灾减灾意识 ④更能充分考虑到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选择在6月15日至7月3日进行调水冲沙的主要原因是(  )

A.此时黄河流量小B.降低库容可为防汛作准备

C.此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D.减少水库的泥沙淤积

流域的开发都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

据此完成13~15题。

13.田纳西河流域实施梯级开发的有利影响是(  )

①有利于整个流域进行有效的防洪调度

②提高了流域内的通航能力

③为区域开发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供应

④可根本上防治流域内的环境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TVA(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充分利用了流域的水和煤炭等资源,大规模发展各种形式的发电站,其中不包括(  )

A.火电   B.核电   C.风能发电 D.水电

15.为了提高水质,TVA采用了许多有效的措施,其中不包括(  )

A.修建抽水蓄能电站B.水源涵养林的保护

C.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D.污染防治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红水河水电站梯级开发示意图,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 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干流河段,其上游又称南盘江。

红水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已先后建成大化、盐滩、天生桥二级(低坝)、岩滩、天生桥一级(高坝)、百龙滩等水电站。

为华南、西南电网输入了巨大的优质电能,有效地改善了华南、西南电网的供电质量和效益,并拉开了华南电网“西电东送”的序幕。

全流域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最大且调节性能最好的关键性、控制性骨干枢纽——龙滩水电站,主体工程于2009年底全部竣工,标志着红水河这一中国水能“富矿”的开发利用将步入高潮。

(1)红水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红水河流域水电基地的建设对当地经济有何影响?

(3)在我国“西电东送”的总体规划中,红水河流域的水电主要输往________地区,对该地区会产生哪些影响?

(4)以红水河水电基地与山西能源基地为例,说明水电基地与煤炭基地在区位选择上的差异和对环境的影响。

17.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甲图中的M河是______,乙图中的N河是______。

(2)M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________,原因是什么?

(3)N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是________,分析此处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有哪些?

(4)N河流域开发治理与M河流域相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

 

答案及解析

1-3【解析】 第1题,根据图3可知,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无结冰期,夏季降水较多,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由图1中等高线可知A支流处在低山、丘陵地区,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根据土地利用状况图可知,A支流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且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有岩石裸露,故河水在汛期的含沙量较大。

第2题,根据图1和图2可知,B支流主要流经山区,落差大,水能丰富,且流域内有瀑布和果园,可开发水能和发展旅游业;而C支流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稳,且联系了众多居民点,可以发展航运。

第3题,仔细对比地形图和10年后的土地利用状况图,可发现河流上游坡地开垦现象严重;湖泊面积也在缩小,湖滨地带成为农田,这是由围湖造田造成的。

毁林开荒、开垦陡坡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下游湖泊泥沙淤积严重,再加上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减小,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也使其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加剧洪涝灾害。

【答案】 1.D 2.B 3.D

4-5【解析】 从图中信息可知,图示地区为黄河下流的山东段,图中M为渤海,N为黄海,油气资源均比较丰富。

【答案】 4.D 5.D

6【解析】 该河位于美国东南部山地,地形起伏大,水能丰富。

【答案】 A

7【解析】 经济发达不属于自然因素,应排除。

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河流落差小,水能不丰富,但利于航运。

【答案】 D

8-10【解析】 第8题,根据该河流的剖面图可知,c处河流的落差

大,因此该处水力资源丰富,是修建大坝的理想位置。

第9题,由图可知,d位于河流下游的平原地区,该处汇集了大量来自上、中游的河水,再加上平原地区排水不畅,故最易发生洪水危害。

第10题,从图中可知,M河流域的上、中游位于山地、丘陵区,故在该河流域植树造林,可以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答案】 8.C 9.D 10.C

11-12【解析】 第11题,从题中的描述可知,小浪底水利工程的建设具有防灾减灾意识,更多地考虑了环境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

第12题,选择在这一时段进行调水冲沙,是因为该流域即将进入雨季,提前用余水冲沙可以降低库容,从而为防汛做好准备。

【答案】 11.C 12.B

13-15【解析】 第13题,题干条件是田纳西河实施梯级开发的有利影响,田纳西河是位于美国中部地区属于密西西比河的一条支流的支流,梯级开发会使河流的水流速度减慢,使河水的自净能力减弱,因此会加重环境污染。

④错误,故排除。

第14题,TVA充分利用流域丰富的水能资源,煤炭和其他矿产资源发展水电、火电和核电,形成了工业走廊。

第15题,该河流域改善水质的措施主要是防治污染,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建设水源防护林。

【答案】 13.A 14.C 15.A

16【解析】 本题考查珠江干流红水河的开发及其对经济、环境的影响。

红水河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水电基地建成后,一方面将对当地的经济起到带动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输电改善华南地区的环境,促进华南地区经济发展。

水电基地与煤炭基地在区位选择上的差异主要从资源富集程度、建站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但煤炭能源基地对环境的破坏较大,水电基地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答案】 

(1)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之间,落差大。

(2)红水河流域水电基地的建设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当地经济起到带动作用。

(3)华南 可以有效地改善华南电网的供电质量和效益,对其经济发展起到保障作用。

(4)区位选择上的差异:

山西能源基地选择在煤炭资源储量丰富

的黄土高原东部;红水河水电基地选择在地势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

对环境的影响:

山西能源基地在煤炭开采、发电和化工等方面均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环境污染;由于水电清洁干净的特点,红水河水电基地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危害。

17【解析】 由题干知:

①甲图中M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为田纳西河流域,乙图中N河流域(结合经纬度位置判断)为长江流域。

②M、N河流域都得到了开发利用,梯级开发是M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目的是实现流域内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

③N河上最大的水利枢纽是长江三峡,在流域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与M河有相似之处。

【答案】 

(1)田纳西河 长江

(2)梯级开发 ①梯级开发分段修建水库和船闸,能改善不稳定径流,使各段水位相对平稳,利于通航。

②水库建成之后,可以抵御洪涝灾害,蓄水后利用落差可以发电,电力充足,用于冶金工业,既保护了森林,又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环境质量得到改

善。

③水源充足,气候得以改善,地力和植被都可以得到恢复。

反过来,植被得到恢复,又可以改善不稳定径流。

④水库储存的水源,可以解决农业灌溉所需,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3)长江三峡 ①气候:

巫山以上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山气候,有丰富的降水和冰雪融水。

②地势:

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

③水系:

长江上游有众多源远流长的支流,水系庞大。

(4)①通过兴修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②大力开发流域内的水能资源;③立足于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④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