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复习样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9035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金复习样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国金复习样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国金复习样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国金复习样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国金复习样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国金复习样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国金复习样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国金复习样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国金复习样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国金复习样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国金复习样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国金复习样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国金复习样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国金复习样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国金复习样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国金复习样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国金复习样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国金复习样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国金复习样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国金复习样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金复习样题.docx

《国金复习样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金复习样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金复习样题.docx

国金复习样题

填空题

1、顺差、逆差和均衡等概念是反映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指标。

2、自2010年年初以来,欧洲爆发主权债务危机,“欧猪五国”分别是指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希腊和意大利等国家。

3、1996年12月1日,人民币实现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后,人民币可以在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而对资本项目仍加以严格管制。

4、方程式Sp=I+CA+(G—T)表明,一国的私人储蓄可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国内投资,购买国外资产(CA),为政府债务提供融资。

5、在直接标价法下远期外汇汇率升水等于即期汇率+升水率,远期外汇汇率贴水等于即期汇率-贴水率。

6、、1944年7月,在美国的新罕有什尔州召开的44国参加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简称布雷顿森林会议。

会后确定了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

7、SDR创立时与美元等值,1974年11月1日决定与美元脱钩,改为16种国家的加权货币定值,1980年9月18日又改为5国货币定值。

目前四种货币所占的权重分别为41.9%、9.4%、37.4%和11.3%。

8、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决定汇率的基础是铸币平价,汇率波动的界限为黄金输送费用。

在纸币流通的固定制度下,决定各国货币之间汇率的基础是各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汇率波动的界限起初为平价的±1%。

1971年12月达成的《史密森学会协议》将上述小波幅扩大为平价的±2.25%。

9、铸币平价是金币本位制下汇率决定的基础,市场汇率围绕其上下波动,黄金平价之比是金汇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下汇率的决定基础,而纸币流通下汇率的决定基础是各国货币购买力之比。

10、升贴水报价法下汇价判断的原则是:

在直接标价法下,前高后低为贴水点数,前低后高为升水点数;在间接标价法下,前高后低为贴水点数,前低后高为升水点数

11、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12、从2010年6月19日开始,在2005年汇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13、扩展的购买力平价理论把物品分为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两类。

14、ICP(国际比较项目)、已经进行了7个阶段,我国曾以11个城市的方式部分参加了此轮国际比较项目活动。

2011年为全球新一轮ICP活动的调查基准年,全球约180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开展ICP调查,活动预期2013年底结束。

15、1951年英国经济学家米德提出了固定汇率制下的内外均衡冲突,被称为“米德冲突”。

选择题

1、在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该国对外证券投资记号,该国所得的对外投资收益记(C)号。

A.+、+;B.+、-;

C.-、+;D.-、-。

2、汇率不稳有下浮趋势且在外汇市场上被人们抛售的货币是(C)

A.非自由兑换货币B.硬货币C.软货币D.自由外汇

3、汇率波动受黄金输送费用的限制,各国国际收支能够自动调节,这种货币制度是(B)

A.浮动汇率制B.国际金本位制C.布雷顿森林体系D.混合本位制

4、在采用直接标价的前提下,如果需要比原来更少的本币就能兑换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这表明(C)

A.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B.本币币值下降,外币币值上升,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C.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下降

D.本币币值下降,外币币值上升,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下降

5、欧洲货币体系建立的汇率稳定机制规定成员国之间汇率波动允许的幅度为(D)

A.±1%B.±1.5%C.±1.75%D.±2.25%

判断题

(×)1、国际收支是一个存量的概念。

(流量)

(√)2、一国的价格水平比其他国家高,其市场上外汇汇率表现较为坚挺。

(外汇/本币)

(×)3、在间接标价法下,升水时的远期汇率等于即期汇率加上升水率。

(减)

(×)4、国际银行设施是一个具有实体的独立银行体系。

(×)5、在金币本位制下,汇率决定于黄金输送点。

(铸币平价)

 

丁伯根原则

丁伯根原则是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提出的关于国家经济调节政策和经济调节目标之间关系的法则。

主要内容是,对于N个经济目标需要有N个独立的政策工具。

例如对于米德冲突,运用一个工具来实现二个目标,势必会造成冲突。

而丁伯根原则也有其缺陷,主要体现在①不同的政策工具在不同的决策者手中可能造成与目标出现偏离。

②没有明确指出目标与工具之间的对应关系。

普通提款权

是指成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贮备头寸,作为会员国的国际储备。

它表示基金组织的会员国按规定向基金组织缴纳份额中的外汇部分,基金组织用去会员国的货币份额部分以及基金组织向会员国的借款。

按照IMF的规定,成员国缴纳份额的25%用为黄金外汇储备份额,而发展中国家只包含此项。

马歇尔——勒纳条件

只有当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与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时,贬值才能改善贸易收支,它是本币贬值改善贸易差额的充分必要条件。

也即,为使贬值能减少国际收支赤字和升值能减少国际收支盈余,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总和必须大于1(|Ex|+|Em|>1)。

 

J曲线效应

通常认为在短期内,贬值并不能立即引起贸易数量的变化,从进出口品相对价格的变动到贸易数量的增减需要一段时间,即存在时滞,而出口的外汇收入会马上减少,进口价格会马上提高。

在这一期间内,贬值不仅不能改善国际收支,反而会使其状况恶化。

这一现象被称为“J曲线效应”,它描述了本币贬值后国际收支差额变化的时间轨迹,由于酷似字母J而得名。

三元悖论

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其含义是:

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支出转换型政策

是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

主要包括:

汇率政策、补贴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

①汇率政策是指运用汇率的变动来纠正国际收支失衡。

汇率政策的实施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有不同的作法:

第一,汇率制度的变更。

第二,外汇市场干预。

第三,官方汇率贬值。

②补贴和关税政策可以改变进出口商品的价格。

③直接管制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政策。

直接管制和汇率贬值同属于支出转换政策,属于全面性控制工具。

特点是比较灵活,可以针对具体不同的进出口项目和资本流动有区别地予以实施。

离岸金融市场

也称境外金融市场,是五、六十年代产生的、以非居民为业务主体的、以境外货币作为交易对象的、且不受所在国的法律法规约束的金融市场。

按业务特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内外一体型、内外分离型以及避税港型。

新布雷顿森林体系

这是由三位德意志银行的经济学家提出的新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一方面,美国大量印刷钞票并从以亚洲国家为首的地区购入大量消费品,因此中国日本等国家的美元外汇储备急剧增加,使得美国的贸易赤字不断扩大,因此美国必须继续印刷美元填补赤字。

另一方面,美国发型大量债券,中国日本等国家大量购买此类美元资产使得美元源源不断的流回美国。

亚洲国家和美国形成默契:

亚洲国家通过汇率市场调控低估本国货币并以此来推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和缓解就业压力。

而他们从干预汇率市场以及贸易顺差中积累的大量美元又以极低的代价流回美国的资本市场,用于弥补美国巨大的贸易逆差。

这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平衡。

汇率目标区

汇率目标区是货币当局建立的未来汇率变动的目标范围,一旦建立,中央银行要通过干预外汇市场使汇率在目标区范围内变动。

汇率目标区涉及:

(1)、目标区均衡汇率的选择;

(2)、目标区上下边界即目标区宽度的选择;

(3)、目标区的公开和透明程度;

(4)、在目标区范围承诺干预汇率的程度。

汇率目标区分成软硬两种:

硬目标区指中央银行通过干预维持的一个较窄的、不经常修正变动的、完全透明公开的汇率目标区;相反,软目标区则较宽、可经常修正、由官方秘密确定。

MeeseandRogoff难题

汇率决定理论经不起验证(DeterminationPuzzle)的问题又称为“密斯若戈夫”难题(MeeseandRogoff,1983),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宏观经济变量在经验分析中无法解释汇率变化,二是缺乏经得起经验检验的理论模型。

这个难题是困扰我们理解所有汇率理论最基础的问题之一,也是汇率理论创新寻求突破的焦点。

择期交易(optionalforwardtransactions)

指在零售外汇市场上,银行在约定期限内给予客户交割日选择权的外汇远期交易。

也就是客户可以在约定的将来某一段时间内的任何一个工作日,按规定的汇率进行交割的外汇买卖业务,它是一种可选择交割日的远期外汇买卖。

债务-股权转换

指投资商购入债权银行对发展中国家的债权,将债权通过债务国的央行调换成当地货币进行投资。

这种转换的前提是债权银行同意将自己帐面债权以债券形式折价出售。

SWIFT系统

全球银行间电讯协会,简称SWIFT系统,于1977年5月投入使用,开始传递外汇交易业务信息,提供银行间全球支付信息服务。

到1983年,它已同世界各国1千多家银行联网.平均每天传递40万份电文,通过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和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三个联网中心,向全世界各地该系统的信息处理中心传递。

看涨期权:

又称买入期权,期权买方预测未来某种外汇价格上涨,购买该种外汇期权可获得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合同价格和数量购买该种外汇的权利。

大事记:

■三次汇改:

■1996年12月1日起,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1、周期性的失衡;2、货币性的失衡;3、结构性的失衡;4、收入性的失衡;

5、不稳定的投机和资本外逃造成的失衡;6、季节性的和偶然性的失衡。

1、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内部均衡条件: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

外部均衡条件:

国际收支均衡

内外均衡矛盾产生的原因:

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的开放性。

在固定汇率制下内外均衡冲突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国内经济条件的变化

2)国际间经济波动的传递。

(主要分为实物性和金融性的)

3)与基本经济因素无关的国际资金的投机性冲击。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1、金本位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

2、纸币流通制度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

(1)收入效应;

(2)利率效应

(3)物价效应

政府调节的政策工具:

需求调节政策主要是从调整社会总需求的总水平或结构两方面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支出(需求)增减型政策是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中支出总水平的政策。

主要是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在财政政策方面,可供采用的措施主要是增减财政支出和改变税率。

支出转换型政策是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

主要包括:

汇率政策、补贴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

供给调节政策又称结构政策。

主要包括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

主要通过改善一国经济和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成成本,增强社会产品供给能力。

资金融通政策又称融资(financing)或弥补(accommodation)政策。

一国政府当局运用官方储备的变动或临时向外筹借资金来抵消国际收支失衡所造成的超额外汇需求或外汇供给。

调节国际收支措施

2、财政政策:

紧缩或扩张

3、外汇政策:

(1)调整汇率;

(2)外汇管制;(3)设立外汇平准基金。

4、外贸、外资政策

5、进行国际经济合作

“双顺差”产生的原因

(1)我国外贸竞争优势增强。

(2)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快速增长。

(3)我国大量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而同时对外投资渠道不通畅。

(4)在我国外贸发展中,存在观念偏差。

“双顺差”带来的问题:

(1)人民币升值压力。

(2)经济稳定和汇率稳定之间的矛盾。

(3)外汇储备管理问题。

(4)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制裁。

(5)汇率预期效应。

我国国际收支的调节

1、财政金融政策;2、汇率政策;3、外贸政策;4、利用外资政策;5、其他政策。

国际储备管理概述

1、涵义:

指一国政府及货币当局根据一定时期内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对本国国际储备的规模、结构及储备资产的运用等进行计划、调整、控制,以实现储备资产规模适度化、结构最优化、使用高效化的整个过程。

它包括量的管理和质的管理两个方面。

2、原则:

(1)安全性;

(2)流动性;(3)收益性。

3、管理规模:

适度的储备量:

位于上、下限之间。

---上限:

在该国经济发展最快时可能出现的外贸量与其他国际金融支付所需要的的储备资产数量,又称为保险储备量。

---下限:

保证该国最低限度进口贸易量所必须的储备资产数量,又称为经常保险量。

影响适度的因素:

(1)对外经济活动:

对外贸易状况;外债规模;国际收支流量;国际收支地位;国际融资能力。

(2)本国政策取向:

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外汇政策;政策偏好。

(3)国际合作程度;

(4)货币的地位;

(5)储备的持有利益与机会成本;

(6)宏观经济规模

我国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及经济影响

(一)正面影响。

1、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资信。

2、增强了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和调节国际收支实力,使我国政府有可能对国际收支政策进行主动性的调整,以保持国内经济的合理增长。

3、充足的外汇储备为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创造了必要条件。

(二)负面影响。

1、推动了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削弱了我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2、在一定程度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4、使我国失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优惠贷款。

3、造成资金资源浪费,并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巨型规模储备引发的一些问题:

(1)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效果;

(2)央行被动托市,外汇占款增加;

(3)汇率扭曲

(四)我国的储备水平要保持适度;

(1)考虑我国外汇储备水平应注意以下因素:

进出口规模与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外债规模;国内企业情况,转轨时期的不测因素等等

(2)适度水平预测

汇率的变动

(一)影响汇率变动的长期因素

1、经常帐户差额。

2、通货膨胀率的差异。

3、经济增长率差异

4、外汇储备状况

(二)影响汇率变动的短期因素

1、利率差异。

2、宏观的经济政策

3、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

4、人们的心理预期。

5、信息的获取或捕捉

(三)汇率波动对各国的影响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主要取决于:

1、自由开放的程度;

2、进出口商品的结构;

3、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程度;

4、货币的兑换程度。

(四)经济影响

1、对进出口的影响;

2、对资本输出入的影响;

3、对非贸易收支的影响;

4、物价;

5、资本流动

6、汇率变化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影响

7、国际经贸关系。

汇率制度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一)经济规模和开放程度。

如果一国贸易额在该国GDP中所占比重较大,那么币值不稳定就会给经济稳定带来很大的威胁。

因此,固定汇率制度最适合于经济规模小、开放型国家。

(二)通货膨胀率。

(三)劳动力市场自由程度。

一国的工资越具有刚性,越需要实行浮动汇率制,这样经济才能对外部冲击作出及时、恰当的调整。

(四)金融市场发展程度。

(五)政策制定者的权威大小。

(六)资本流动性。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一)主动性原则

根据中国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决定汇率改革的方式、内容和时机。

中国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在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的因素至少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就业的影响、金融体系状况、金融监管水平、企业承受能力、对外贸易状况、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以及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

(二)可控性原则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要在宏观管理上能够控制得住,既要推进改革,又不能失去控制,避免出现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大的波动。

对于“可控性”原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风险控制。

对汇率制度改革过程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控制,尽可能减小风险因素的不利影响,以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

其二,加强管理。

“可控”的含义其实指的是“有管理”,这是“可控性”的本质或核心,而并非是指“操纵”,与美国某些利益集团指责中国的所谓“货币操纵”风马牛不相及

具体表现:

一是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多样化,既有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也应包括结合当时的宏观经济环境,通过调节本外币供求量、调整利率水平等手段进行综合调节,为保持中国贸易条件的稳定,央行的市场基准汇率可在市场供求的基础上参考一篮子货币来确定。

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促进人民币汇率从现行僵化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

(三)渐进性原则

有步骤地推进改革,不仅要考虑当前的需要,而且要考虑长远的发展,不能急于求成。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要坚持渐进性原则或称之为循序渐进原则,关键在于要把握好改革的顺序和步骤,决不可一哄而起、急躁冒进。

改革方案的设计和推进要分清阶段性目标。

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可分为近期或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1、从近期和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不应以完全自由浮动为目的,而是重归真正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从长远来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是增加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以有效地发挥汇率在国际收支调节中的杠杆作用,并且保持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四)最重要的问题和核心:

完善机制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重在汇率机制的完善,而不在于汇率水平的简单调整。

完善汇率机制优先,也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渐进性原则的要求和体现。

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是汇率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际上就是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

现行汇率形成机制存在着众多缺陷,突出表现为形成机制扭曲、汇率缺乏灵活性、汇率调整缺乏准确依据及维持成本较高。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在改革操作中的主要内容至少包括五个方面:

(1)、完善汇率的决定基础;

(2)、矫正汇率形成的机制扭曲;

(3)、健全和完善外汇市场;

(4)、增加汇率的灵活性;

(5)、改进汇率调节机制。

完善汇率机制的实质是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而不是简单调整或提高汇率水平。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中国的自主选择,必须要充分考虑中国社会和经济的承受能力,避免汇率大幅波动。

从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的操作内容来看,这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主动性原则的要求和体现。

(五)2005年改革

(1)、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2)、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

(3)、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

(4)、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

特点:

(1)、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

采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代替1994年以来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是改革汇率的定价机制。

从1994年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转变为现在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通过这次汇率制度改革,我国结束了过去多年一直单一钉住美元的事实,转而采用“参考一篮子货币”。

新问题:

(1)、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之预期依然强烈;

(2)、实际操作的困难和受到质疑;

(3)、汇率形成机制仍不完善:

1)、市场定价功能不健全;2)、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有“汇率黑箱”之嫌;3)、“有管理”、但“浮动”明显不足。

(4)、以前的一些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1)、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问题2)央行被动托市,外汇占款增加,外汇占款占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比重几乎逐月上升;3)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依然不大,给人的印象还是盯住汇率制4)外汇储备超常增长

进一步改革的必要性

(1)、人民币汇率外部压力的长期性

首先,持续的快速经济增长是招致外部压力的根本性原因。

其次,对世界经济依存度的迅速提高是招致外部压力的直接而长期的原因。

最后、美、日等国的险恶用心。

(2)、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内部要求

要解决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被质疑和追问货币篮子的内容以及面对必将来自西方国家的压力,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办法是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实行真正的管理浮动汇率机制。

同时,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2010年改革

1、主要内容

此次在2005年汇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其一,确保汇率波动幅度可控,防止市场力量引起人民币汇率超调的可能性。

目前,中国国际收支向均衡状态进一步趋近,劳动力、资源、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也影响了中国出口产品的成本。

  其二,要坚持"以我为主",使人民币汇率的有序浮动符合中国经济基本面和宏观调控的需要。

人民币汇率浮动有助于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但不是针对与特定国家的双边贸易失衡问题。

  其三,在人民币汇率管理和调节中要注意采取渐进方式,为企业结构调整留出相应的时间,使企业逐步消化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影响,促进产业有序转移和升级,保持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总体竞争力,引导就业更多向服务业转移。

  其四,要加强对短期投机资本的监测和管理,防范热钱大规模流动给国内金融体系造成大的冲击。

2、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时机选择

当前是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有利时机。

一是当前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经济运行趋于平稳,这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二是我国正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使得这一任务更加重要和紧迫。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是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实现双向浮动,也是提高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的需要,可应对不同情景下的外部冲击。

3、为什么要参考一篮子货币而不是单一美元来看待人民币汇率水平?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我国主要经贸伙伴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态势。

2010年1-5月前五位贸易伙伴(欧盟、美国、东盟、日本和我国香港地区)进出口已分别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6.3%、12.9%、10.1%、9.4%和7.5%。

同时,资本往来也呈现多样化和多区域特征。

在此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如果盯住单一货币变化,不适应贸易投资货币多元化的需要,也不能反映汇率的实际水平。

多种货币组成的货币篮子及其变化更能准确反映真实的汇率水平。

因此,需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这有利于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汇价水平。

对企业和居民来说,在当前贸易和资本往来多元化的格局下,不宜单纯依据美元来衡量人民币汇率,而应从双边汇率转向多边汇率,更多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