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知识培训.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90631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健食品知识培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保健食品知识培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保健食品知识培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保健食品知识培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保健食品知识培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保健食品知识培训.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保健食品知识培训.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保健食品知识培训.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保健食品知识培训.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保健食品知识培训.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保健食品知识培训.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保健食品知识培训.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保健食品知识培训.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保健食品知识培训.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保健食品知识培训.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保健食品知识培训.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保健食品知识培训.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保健食品知识培训.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保健食品知识培训.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保健食品知识培训.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健食品知识培训.doc

《保健食品知识培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健食品知识培训.doc(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保健食品知识培训.doc

完美保健食品系列

产品知识培训

基本的健康知识

目录

第一部分:

健康观念

第二部分:

健康的三道防线

第三部分;人体构成

第四部分:

七大营养素

第五部分:

膳食宝塔

第一部分:

健康观念

一、完整的健康:

WHO提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二、健康的标准: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以及工作的压力;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材匀称;站立时,头、肩、臀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9.头发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

三、造成亚健康的因素:

1.现代人饮食往往热量过高,营养素不全,比例失衡,加之食品中人工添加剂过多,人工饲养动物成熟期短、营养成分偏缺,造成很多人体重要的营养素缺乏或肥胖症增多。

2.高度激烈的竞争,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造成身心疲劳,造成人体的神经、体液、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3.科技发展、工业进步、车辆增多、人口增加,使很多居住在城市的人群生存空间狭小,倍受噪音、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产生很多不良影响,使人烦躁、心情郁闷;

4.高层建筑林立,房间封闭,一年四季使用空调,长期处于这种环境当中,使空气质量下降,呼吸遭受到损害,影响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5.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固有的生命运动规律,即“生物钟”,可维持生命过程中的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

逆时而作,导致“生物钟”节律紊乱,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6.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也在于静养。

人体在生命运动过程中有很多共性,但是也存在着个体差异。

每个人在不同时期,身体的客观情况都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如锻炼无章、锻炼不当、过于劳累,必然会损坏人体的健康;

7.用药不当不仅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而且还会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破坏人体肠道的正常菌群,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

8.风、寒、暑、湿、燥、火是四季气候变化中的六种表现,简称六气。

人体在不同的季节产生七情:

喜、怒、忧、思、悲、恐、惊。

过喜伤心,暴怒伤肝,忧思伤脾,过悲伤肺,惊恐伤肾。

9.人体自然衰老,机体组织、器官不同程度的老化,表现为体力不支、精力不足、社会适应能力降低、更年期综合征、性机能减退、内分泌失调等。

四、什么是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具有食物结构、可达到强身健体效果、不以治疗为目的食品。

保健食品不同于一般食品,其“保健作用”在于具有特定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且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经过科学验证是肯定的,但不能取代药物的治疗作用。

五、保健食品的适用人群:

1、需要巩固健康,预防走向亚健康状态的健康人群。

2、处于各种不适状态、免疫力低下的亚健康人群。

3、某些疾病治疗过程或康复过程需要改善、提高生命质量或机体抵抗力的患病人群。

4、生命生理过程中一些特定时期:

儿童、妇女、妊娠和更年期、年老体弱等人群。

六、正确选购保健食品:

1、该产品是否有经国家卫生部正式批准的保健批准文号。

2、购买时不能只看包装是否高档,价钱是否昂贵或便宜,牌子是否响亮,而要对产品的性质和功能作深入了解,尤其是适宜人群不能忽视。

3、切忌盲目购服,购买时要注意看是否具有保健食品标识、详细的相关保健食品知识,以便深入了解产品特性。

4、注重产品的生产企业是否是合法经营企业,生产公司是否通过保健食品GMP认证和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认证等,这些条件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强制施行的。

随着国家对保健食品的管理日趋完善,作为消费者也应该正确、合理、科学地认识保健食品,才能真正清除体内毒素,调节身体机能,补充均衡营养,从保健食品的“清调补”中收获健康。

第二部分:

健康的三道防线

人类保持完整的健康,需要三道防线。

健康人群需要预防,预防才能巩固健康;亚健康人群需要保健和预防,保健能够维护健康,远离疾病;患病人群同时需要治疗、保健和预防,治疗仅仅在挽救健康。

要达到完整的健康,更需要清除体内毒素,调节身体机能,补充均衡营养。

一、第一道防线:

预防——良好的生活方式

专家提出:

达到身心健康,必须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即科学饮食、适量运动、充分休息、心理平衡、环境优良、个人习惯良好。

如果生活方式有不足之处,日积月累,身体就会变成亚健康状态。

一般来讲,很难做到单纯依靠良好的生活方式达到预防效果,第一道防线很容易被击退,我们必须时时采取有效的保健措施。

二、第二道防线:

保健——清、调、补

“预防胜于治疗”,“不治已病治未病”。

在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中,分别有8种治疗方法: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在中药的分类中分别有清热类药、理气类药、理血类药、补益类药。

在现代医学及营养学的领域中也强调,保健需要清除体内毒素,调节身体机能,补充均衡营养,需要从清、调、补三个方面进行。

1、清:

清除体内毒素,恢复健康活力。

人体清除毒素有六个通路:

血管、淋巴管、消化道、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皮肤。

此外,肝脏是重要的解毒器官,各种毒素经过肝脏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后,变成无毒或低毒物质。

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可以通过食用特定的功能性保健品,帮助肝脏排毒。

肾脏也是排毒的重要器官,它过滤血液中的毒素和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废料,并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人体需要有助于肾脏排毒的保健食品。

通过肠道可以迅速排除毒素,但是如果消化道功能不良,就会造成毒素停留在肠道,被重新吸收,给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所以,清除体内有害毒素,才能恢复健康活力。

2、调:

调理身体机能,保持生理平衡。

人体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器官组合结构,这些器官的协调使人体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生理状态。

人体生来可以自行排毒,吸取有用的,去除垃圾,但是很多时候由于劳累、紧张、饮食,甚至衰老本身,导致人体出现代谢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造成人体的代谢废物长期积聚在体内,毒素留存体内。

当体内垃圾超过了一定限度,生理平衡就被打破了,此时,体内脏器并不能很好地协调,将毒素排出体外,需要采取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的保健措施,如调节免疫、调节血脂、调节新陈代谢等。

免疫功能好,抗病能力就强。

免疫功能来源于免疫系统,免疫系统与人体其他九大功能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维持人体生理平衡。

健全的免疫功能,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获得的“识别自身、排斥异己”的重要生理功能,如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三方面的生理功能。

免疫防御,即机体对病菌、病毒、病原虫等病源微生物的抗感染能力;免疫自稳,即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残损的组织细胞的能力;免疫监视,即识别、杀伤和清除异常突变细胞,监视、抑制恶性肿瘤在体内生长的能力。

3、补:

补充均衡营养,促进新陈代谢。

人体需要水和食物来提供营养,补充、维持和促进新陈代谢。

经科学家研究发现,维持人体的健康,需要40种以上的营养素。

而过于精制的食品,如白糖,只剩下一种营养素。

各种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素,也有酸、苦、甘、辛、咸不同的属性,对人体阴阳气血、五脏六腑、筋骨肌肉等都有不同的影响,哪一项都不可偏废。

体内的各种营养素比例失调时,会导致亚健康状态。

所以,均衡补充体内几十种营养素,是全世界的营养问题。

1975年,美国参议院成立了一个“营养问题特别委员会”,探讨“营养与人类所必要的物质”,特别提到“分子矫正学Ortho-MolecularMedicine”,从而引起全球医学界的重视。

有人称其为“营养素医学疗法”(NutritionTherapy),实际上在倡导均衡营养,主张预防细胞病变要从改善细胞营养做起,提倡人体的饮食结构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最好能达到1:

1:

1的比例;在一天之内应吃到五类食物,即五谷、蔬果、乳类、肉类、油脂类,这五类食物为人体细胞提供每天需要的七大营养素,包括水分、糖类、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且五类食物需达到“全面、均衡”的水平。

通常,当脂肪占人体总热能的30%左右、蛋白质占15%、碳水化合物占55%的时候,人体才会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状态。

因此我们平时需要帮助摄取人体所需的营养,补充完整均衡的营养素。

三、第三道防线:

治疗——药物和手术

当身体不健康因素、尤其是体内有害毒素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造成疾病,这时通过特定的药物或手术治疗挽救健康。

但人们把身体健康完全寄托在治疗手段上既不经济,也不科学,要尽量远离药物和手术,应该在疾病发生之前加强预防和保健。

第三部分:

人体构成

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各种器官按不同的功能划分为十大系统,各个系统的协调运作,构成了完整的人体。

人体细胞:

细胞: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是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生命活动是在内、外环境的动态平衡过程中进行的,体内所有的生理功能和生化反应,都是在细胞及其产物的物质上进行的。

细胞膜:

是由脂质(70%为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它可保持细胞的完整性,并有选择性通透作用。

细胞质:

是一种凝胶样物质,其中90%是水,是细胞新陈代谢和物质合成的重要场所。

由基质、细胞器和包含物组成。

细胞核:

是细胞遗传、代谢、生长及繁殖的控制中心,若除去核,细胞的合成代谢便很快停止,也不能进行分裂繁殖。

细胞的健康决定人体的健康:

1.细胞生存的环境又称体液环境,包括血液、组织液、淋巴液、细胞内外液等,占人体比重达50~70%。

2.细胞内的生活物质称原生质,由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构成。

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是细胞结构的基础。

核酸是细胞的重要成分,可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核酸的功能决定遗传与变异。

糖类和脂类是细胞能量来源,其中某些脂类还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细胞的健康决定人体的健康。

3.影响细胞健康、引发细胞损伤的因素:

营养失衡(过剩或缺乏)、遗传变异、免疫反应、内分泌因素、衰老、社会-心理-精神因素、缺氧、活性氧、理化因素(辐射、高低温、药物等)、生物因素(细菌、病毒等)、医源性因素等。

4.细胞有再生能力,不断老化、消耗的细胞,可由新生的同种细胞不断补充。

如消化道粘膜上皮约1-2天就更新一次;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白细胞中的嗜中性粒细胞只存活1-3天。

不同种类的细胞,其细胞周期的时程长短不同,具有不同的再生能力,幼儿骨骼每1-2年更新一次。

但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在出生后都不能分裂增生,没有再生能力,一旦受损则成为永久性缺失,只能由瘢痕填补修复。

人体八大系统:

人体内分为八大系统,各个系统只有共同协调运作,使人形成一个整体,健康才会达到最佳的完整状态。

一、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肺和呼吸肌。

肺是气体交换器官。

正常的呼吸是一种不随意的过程,由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控制。

正常成人静息状态(平静)时,呼吸为16—18次/分,呼吸频率仅次于心,新生儿呼吸约为44次/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慢。

呼吸系统将新鲜的氧输送入血液,同时清除体内代谢过程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等。

呼吸系统还具有非呼吸功能。

非呼吸功能是指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过滤功能、代谢功能。

如上呼吸道粘膜血供丰富,能加温、湿化,具有空气调节功能;鼻毛和鼻粘膜有阻挡和清除作用;通过咳嗽、喷嚏反射、粘液和纤毛的活动可清除小异物;肺内的肺泡巨噬细胞能包围吞噬吸入的微粒,杀灭细菌,吸烟和吸入有害气体可损害巨噬细胞的活力;肺循环小血管能阻挡各种原因进入混合静脉血中的微小颗粒(如血凝块、脂肪细胞、凝聚的红细胞、气泡、脱落癌细胞等)。

此外,肺还起着贮血作用。

二、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及肛门。

通常将从口腔至十二指肠称上消化道,以下的称下消化道;小肠大约5m左右,大肠则大约有1.5m,算起来约为身高的4-5倍。

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包括唾液腺、肝、胰等大消化腺及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消化腺,如胃腺和肠腺等。

消化系统使食物在消化道通过物理(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被分解成小分子营养物质,如:

脂肪酸、单糖类、氨基酸等,再被小肠吸收,并在大肠将废物、毒物排出体外。

通常消化系统存在着心理性因素。

在消化过程中,物理性消化主要通过消化道平滑肌的舒缩活动将食物磨碎,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将食物在消化道中推进;化学性消化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将蛋白质、脂肪、糖类等不能被直接吸收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小分子营养物质透过小肠的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吸收。

此时,形成的食物残渣含90%-95%的水分,通过大肠时,水分将会被渐渐吸收,成为粪便排出体外。

三、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散于机体各处的内分泌细胞组成。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和松果体等;散于机体各处的内分泌细胞主要分布在消化管粘膜、胰岛、下丘脑、肾、心血管、肺等处。

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出现慢,维持时间长,产生和分泌的激素,直接释放进入血流,可到达身体各个部位,能刺激或抑制特有的机体功能。

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共同调节机体各种功能活动,包括生长发育和代谢,维持内环境平衡或稳定,调节包括绝经在内的许多与年龄有关的变化。

四、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是机体保护自身免受内外界环境中有害物质侵犯的防御性结构,主要由淋巴器官(胸腺、淋巴结、脾、扁桃体)、其他器官内的淋巴组织和全身各处的淋巴细胞、各种免疫物质组成。

构成免疫系统的核心成分是淋巴细胞。

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两方面,包括识别能力和记忆能力,即识别和清除侵入机体内的微生物、异体细胞或大分子物质(抗原);监护机体内部的稳定性,清除表面抗原发生变化的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等)。

淋巴结中的巨噬细胞可滤过淋巴液,清除其中的病原体;巨噬细胞还可捕获、处理淋巴液中的抗原,参与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脾内含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可吞噬清除血液中的异物、病菌和衰老、死亡的血细胞。

脾内的淋巴组织中T细胞占40%,B细胞占55%,还有一些K细胞和NK细胞等,它们都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脾是体内产生抗体最多的器官。

脾能产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具有储血的功能。

五、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组成,包括肺循环和体循环。

血管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

淋巴管道以盲端发源于组织间隙,淋巴液沿淋巴管道向心流动,经过淋巴结,汇入静脉。

通常将淋巴管看作是静脉的辅助管道。

血液循环系统通过毛细血管,运输细胞所需的氧气、营养物质、各种调节物质、免疫物质以及排出毒素、毒物和代谢废物。

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运输维持内环境稳态,包括将氧和各种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器官、组织和细胞,将各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至排泄器官,运输激素到靶细胞,运输白细胞和各种免疫球蛋白、补体,运输热量维持体温恒定,缓冲血浆中可能发生的酸碱变化,从而实现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一般情况下,血液循环停止3-10秒,人会丧失意识;停止5-7分钟,大脑皮质会出现不可逆损伤。

血液是一种特殊的结缔组织,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浆为含有多种溶质的水溶液,其中水约占91%-92%。

溶质中含血浆蛋白(如:

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无机盐(如:

NaCl),小分子营养物质(如:

葡萄糖、氨基酸、磷脂、胆固醇)、代谢产物(如:

尿素、CO2)、激素等。

①红细胞:

正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与CO2。

血红蛋白分子中的Fe2+氧化成Fe3+时,将丧失功能。

②白细胞:

白细胞具有变形、粘附、趋化移动、吞噬消化和杀灭细菌等功能,参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白细胞可大量吞噬细菌,防止病原微生物在体内扩散,并参与坏死组织的清除,包括衰老和受损的红细胞。

白细胞吞噬细菌后,自身常死亡,称脓细胞。

③血小板:

正常人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可在进食、体力活动、妊娠和缺氧时增多,女性月经期的第1-2天则明显减少。

血小板有维护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

血小板在止血、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当血小板减少会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紫癜;血小板增多,易发生血栓。

六、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脑、脑脊液、脊髓和分布于全身的周围神经组成。

脑内神经细胞间是通过化学信号和电信号进行联系的,产生记忆时,神经细胞形成新的蛋白质分子和新的相互联系。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一起控制和调节着各个系统的活动,使机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是机体内的主导系统。

神经系统首先是借助感受器接受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传至大脑皮质产生感觉;通过脑和脊髓各级中枢的整合,再经周围神经控制和调节身体各个系统的活动;使机体适应多变的外环境和调节机体内环境的微细平衡,保障正常的生命活动。

七、泌尿生殖系统:

按其功能可细分为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但由于其两个细分系统的功能密不可分因此通常将其统称为泌尿生殖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

肾以尿的形式排出的排泄物,数量最大、种类最多,故肾为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

泌尿系统的排泄功能,指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不为机体所利用或者有害物质向体外输送的过程。

被排出的物质一部分是营养物质的代谢产物,另一部分是衰老细胞破坏时形成的产物;排泄物中还包括某些随食物摄入的多余物质,如水和无机盐类。

皮肤通过出汗虽可排出水、NaCl、尿素等物质,但出汗的主要生理意义在于加强蒸发散热,调节体温,而不在于排泄。

泌尿系统在激素的影响下,通过过滤血液,调节体内的水量,维持体液浓度,保持体内化学物质的平衡,尤其是酸碱平衡,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有重要意义。

肾不仅起排泄作用,还分泌肾素、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生物活性物质。

生殖系统由有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和分泌性激素等功能的一系列器官组成。

生殖是人类繁殖后代、延续种系的重要生命活动,包括生殖细胞的形成、交配、受精、着床、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等环节。

生殖系统受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调节和控制。

人体30岁后生育力逐渐降低。

八、运动系统:

人体的运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具体由人体的骨骼、关节软组织、肌肉等通过协同的配合来完成人类每个动作和表情,对人类的生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成人全身共有206块骨头。

骨头与骨头连结构成了人体的骨骼,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具有支撑人体和保护人体内脏器官等作用,另外,骨骼也参与人体的造血活动。

骨骼非常的特别,它既强壮到足以支持人体体重,又轻巧到能够灵活运动,同时骨还能够保护内脏,并贮存人体所需的大部分钙、磷和等矿物质,如镁盐等无机物,当身体需要时可释放出来。

活体骨是一代谢相当活跃的器官,骨的骨髓制造红细胞和一些白细胞。

活体骨处于不断生长和更新的状态之中,每一块骨都能够提供有关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生前的活动及饮食习惯(食肉者或素食者)等大量信息。

老年骨体积和强度的变化,依赖于成年人早期的健康骨。

骨为体内最大的钙库,人体内的钙99%存在于骨和牙齿中。

当血钙增高时,钙盐可沉积于骨内;反之,当血钙降低时,可使骨钙溶解入血,以此来调节血钙的浓度。

骨质内的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

幼儿骨质内有机物含量比成人多,因而富有韧性和弹性,不容易发生骨折,但硬度小,易于变形。

成人骨密度增加到40岁以后,骨质内无机物逐渐减少,骨密度降低,容易发生骨折。

肌肉约占体重的一半,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骨骼肌、不随意肌(平滑肌和心肌)。

正常肌肉依赖于的神经支配和血液供应。

不随意肌不受意识控制,它们不断地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提供动力,包括呼吸、心跳、胃肠蠕动以及血管、淋巴管等的活动,发挥控制动脉管径等作用。

骨骼肌、心肌没有自我修复能力,当发生部分性损伤时,只能依靠未损伤部分增大变强进行功能代偿。

骨骼肌数量众多,全身约有600余块,占体重的40%左右。

如果骨骼肌失去了神经支配,则在几个月内萎缩为原来的三分之二。

人体运动的肌肉全部是骨骼肌。

骨骼肌主要由骨骼肌纤维组成,是人体运动的动力部分,是储存糖原的主要场所,称肌糖原。

储存在肌肉中的肌糖原是运动能量的直接来源,获取能量的重要方式是糖酵解。

在不需要氧的情况下,肌糖原能迅速分解,产生的乳酸大部分由血液运到肝脏转变为葡萄糖。

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入血,但通过乳酸循环,可以补充血糖,间接维持血糖恒定。

第四部分:

七大营养素

人体所必需的40种以上的营养素都是缺一不可的,也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共有7大类。

其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糖类)、脂类称宏量营养素,又称产能营养素;矿物质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维生素包括脂溶性和水溶性,膳食纤维、水、其他生物活性物质为膳食成分。

一、蛋白质:

1.蛋白质是所有生物细胞的基本构成物质,占人体体重的16%。

人体中含有65%的水和25%的蛋白质,如果丢失体内蛋白质的20%以上,生命活动就会被迫停止运行。

2.蛋白质是人体的主要构成物质,又是构成人体内的各类重要生命活性物质,其中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无数的酶类,多种作用于人体代谢活动的激素类,抵御疾病侵袭的各种免疫物质类,以及各种微量营养素的载体等主要由蛋白质构成。

蛋白质无处不在,包括构成人体的神经传递介质、调节人体正常的渗透压和多种体液的组成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从生命活动过程去衡量,蛋白质加上核酸,是生命存在的主要形式。

3.人体最常存在的氨基酸为20种,20种氨基酸以不同的组合方式结合在一起,构成不同种类的蛋白质。

其中有9种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取得的氨基酸,称必需氨基酸,包括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组氨酸。

4.蛋白质在营养价值上的区别,主要表现为氨基酸组成不同,含有所有的必需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数量充足且比例适当,完全可以满足身体的需要,被称为完全蛋白质;只要单独摄取某种含完全蛋白质的食物,便足以维持健康。

缺乏某种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被称为不完全蛋白质。

优质的蛋白质食品,其氨基酸的含量应该是均衡的。

含有动物性蛋白质的食品中通常含有很多无用的饱和脂肪酸。

5.含有植物性蛋白质的食品中通常还含有更多对身体有益的碳水化合物,但大多数的谷类食品缺少赖氨酸及苏氨酸,豆类缺乏蛋氨酸,牛奶经加热或干燥之后,其完全蛋白质将转变为不完全蛋白质。

如果在一餐中吃两种以上的不完全蛋白质,人体便可将两者合并成完全蛋白质,即可以互相取长补短,维持健康。

当每种不完全蛋白质摄取的时间,若间隔一个小时以上,人体即无法再加以合并。

二、脂类:

1.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

正常人体按体重计算含脂类约为14%-19%,胖人约为32%,过胖人可高达60%左右。

2.脂类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糖类)是产能的三大营养素,又称产能营养素。

每1g脂肪在体内氧化可产生能量37.66kJ(9kcal)。

由脂肪所供能量占总能量比例约17%-20%是合理膳食,脂类增加食物美味与饱腹感,脂类提供脂溶性维生素并促进其消化吸收。

当生活水平提高,每日摄入的脂肪量所占能量比接近或超过30%时,与脂肪有关的疾病会逐年上升。

3.脂类绝大部分是以甘油三酯(脂肪)形式储存于脂肪组织内,称为储脂,储脂常处于分解(供能)与合成(储能)的动态平衡中,因受营养状况和机体活动的影响而增减,故又称之为可变脂。

一般储脂在正常体温下多为液态或半液态,如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