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0751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文档格式.docx

青蒿素中含有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

C.从变化上看:

青蒿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水

D.从质量上看:

青蒿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

4

6.学习化学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学习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性

B.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无现象,没有发生反应

C.随着铁制品的不断锈蚀,自然界中铁元素的含量不断减少

D.硫酸、盐酸、干冰都是纯净物

7.如图所示,科学家提出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燃烧热值高,产物无污染

B.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

2H2O通电2H2↑+O2↑

C.燃料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光照条件下分解水,急待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催化剂

8.下列有关CO与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CO与CO2都会污染环境

B.CO与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在一定条件下,CO与CO2可以互相转化

D.CO2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气体,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

9.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多数合金的熔点高于它的成分金属

B.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C.生铁和不锈钢都是金属材料

D.铝片表面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10.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加稀硫酸

B

除去MnO2中少量的KMnO4

加热固体混合物

C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D

分离CaCl2和CaCO3的固体混合物

加足量水溶解,蒸发

 

A.AB.BC.CD.D

11.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B.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C.AB段有沉淀生成D.F点溶液的pH>

7

二、多选题

12.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Fe、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滤液和滤渣。

A.向滤液中加入KCl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有Fe(NO3)2、Cu(NO3)2,滤渣中可能有Fe、Cu

B.当滤液为蓝色时,滤渣中一定有Cu、Ag,一定没有Fe

C.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Fe、Cu、Ag

D.滤渣中一定有Ag,滤液中可能有Cu(NO3)2、AgNO3

三、填空题

13.用化学用语填空

(1)5个臭氧分子_____;

(2)硫酸亚铁中的阳离子_____;

(3)含硝酸根的复合肥_____;

(4)标出七氧化二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

14.化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硬水危害人们健康,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是_______。

(2)我们需要清新洁净的空气,为减少雾霾的吸入,人们出行经常带口罩,是利用口罩中填充物(活性炭)的_______性。

(3)房屋着火,可用水扑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交警通过酒精检测仪显示的颜色变化,可快速检测出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

2CrO3(红色)+3C2H5OH+3H2SO4=Cr2(SO4)3(绿色)+3CH3CHO+6X,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15.分类、类比、推理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

(1)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化学实验的方法也从定性到定量发生了质的转变。

若按实验方法分类,应将实验D和_____(填字母)分为一类,依据是_____。

(2)①观察所给粒子排列规律,将合适的化学符号填入空白:

O2-、F-、_____、Na+、Mg2+。

②类比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某些非金属单质间也能发生置换反应,如Cl2比Br2活泼,能与HBr发生反应:

Cl2+2HBr=2HC1+Br2已知C12比N2活泼,则C12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四、综合应用题

1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物质a的溶解度与物质_____的溶解度相等。

(2)t3℃时,把80g物质a加入到200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t2℃时,将a和c的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到饱和),降温至t1℃,析出的晶体含有a和c

Bt2℃时将a、b、c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C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可通过冷却它们的热饱和溶液实现

Dt1℃时,欲用a的饱和溶液配制10%的a溶液,只需要烧杯、量筒、胶头滴管三种玻璃仪器

五、推断题

17.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钠盐,且A、D都由三种元素组成,E是红棕色固体,且与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黑色粉末生成,C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图中“—”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

(2)反应①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B物质与E物质反应过程中,B物质具有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一个即可):

_____。

六、实验题

18.学校化学兴趣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实验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②_____;

(2)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发生装置先后完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实验室制取氧气,他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代号);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选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选择该装置的依据是_____;

(4)硫化氢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能容于水的有毒气体,,其水溶液呈酸性称为氢硫酸。

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实验过程中产生多余的硫化氢会污染空气,可用_____来吸收。

七、科学探究题

1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却至室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A和溶液B,并对固体A和溶液B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①CaO+H2O=Ca(OH)2

②_____(写化学方程式)。

探究活动1:

固体A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小雨猜想是CaCO3;

小亮猜想是CaCO3和Ca(OH)2

小亮猜想含有Ca(OH)2的理由是_____。

[实验验证]

(1).小雨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证明自己的猜想正确。

(2).小亮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振荡,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_____,证明自己的猜想正确。

[反思评价]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小雨的实验不足以确定固体A的成分,理出是_____。

结合两位同学的实验,证明了小亮的猜想是正确的,由此确定了固体A的成分。

探究活动Ⅱ:

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

NaOH

猜想二:

NaOHNa2CO3

猜想三:

NaOHCa(OH)2

[讨论交流]结合对固体A成分的探究,同学们认为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_____。

[实验验证]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猜想三正确。

八、计算题

20.取含杂质的硫酸镁样品7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得到71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

请计算:

(I)样品中硫酸镁的质量。

(2)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胆矾研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以石墨为原料合成金刚石过程中有新物质金刚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品红在水中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D

A、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于干燥的pH试纸上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使用湿润的pH试纸相当于稀释了待测溶液,如果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盐酸的pH,会使测定结果pH偏大,选项A错误;

B、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会出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选项B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地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得热量得以及时地散发,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选项C错误;

D、磷在氧气中能燃烧,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因此实验现象是:

剧烈燃烧并产生大量的白烟,选项D正确。

故选D。

3.B

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故A正确;

B、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故B不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故C正确;

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2、CO、NO2以及臭氧等,故D正确。

故选B。

4.C

【分析】

由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①是氧离子,②是氖原子,③是钠离子,④是氯离子。

A、①②③④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均达到稳定结构,故A正确;

B、④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得到1个电子,故表示

,故B正确;

C、①②③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故C不正确;

D、①是氧离子,③③是钠离子,形成化合物为Na2O,故D正确。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电子为稳定结构。

5.D

A、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从宏观上看:

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不符合题意;

B、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从微观上看:

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故不符合题意;

C、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因此,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不符合题意;

D、从质量上看:

青蒿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ⅹ15:

16ⅹ5=9:

4,故符合题意

6.A

A、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和异味,选项正确;

B、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虽然无现象,却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选项错误;

C、随着铁制品的不断锈蚀,自然界中铁单质的含量不断减少,但是铁元素的质量不变,选项错误;

D、干冰(即固体二氧化碳)及硫酸都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选项错误。

故选A。

7.B

A、氢气作燃料的产物是水,优点是无污染且燃烧热值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示,循环中水分解是在光催化剂的作用下,而不是通电,故错误,符合题意;

C、燃料电池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光照条件下分解水,急待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催化剂,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C

【解析】

A、CO会污染空气,CO2不污染空气,只是会导致温室效应,故不符合题意;

B、氧元素在化合物里,一般为-2价,根据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而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化合价不同,故不符合题意;

C、CO在点燃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在高温条件下,能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O与CO2可以互相转化,故符合题意;

D、CO2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气体,点不着,只能通过炽热的氧化铜除去CO,故不符合题意。

9.A

A、合金的性质是:

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因此合金的熔点比它的成分金属要低,故选项A错误;

B、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容易生成铁锈,故选项B正确;

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生铁和不锈钢都是金属材料,故选项C正确;

D、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保护作用,能防止铝进一步氧化,选项D正确。

10.A

A、氧化铜粉末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木炭粉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可以鉴别,故A正确;

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锰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不正确;

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C不正确;

D、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应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故D不正确。

11.B

图中发生反应的顺序:

2NaOH+H2SO4=Na2SO4+2H2O,2NaOH+CuSO4=Cu(OH)2↓+Na2SO4。

A、据图判断A点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有CuSO4和Na2SO4等2种,故正确;

B、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CuSO4和Na2SO4等2种,故错误;

C、AB段有Cu(OH)2沉淀生成,故正确;

D、F点氢氧化钠过量,溶液的pH>

7,故正确。

12.CD

金属和盐溶液反应时,距离越远的越先反应,金属单质:

最活泼的先反应,盐:

所含金属最不活泼的先反应。

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Fe、Cu的混合粉末,铁先和硝酸银、硝酸铜依次反应,铜后和硝酸银反应;

A、向滤液中加入KCl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硝酸银完全反应,不能确定硝酸铜的反应情况,则滤液中一定有Fe(NO3)2,不一定含有Cu(NO3)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当滤液为蓝色时,硝酸铜可能部分反应,也可能没有发生反应,滤渣中一定有Ag,不一定含有Cu,例如铁恰好和硝酸银完全反应时,硝酸铜没有反应,溶液是蓝色溶液,滤渣中含有银,不含有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说明铁过量,则滤渣中一定有Fe、Cu、Ag,该选项说法正确;

D、滤渣中一定有反应生成的Ag,滤液中可能有Cu(NO3)2、AgNO3,例如铁、铜不足以将硝酸银完全反应时,滤液中有AgNO3和Cu(NO3)2、Fe(NO3)2,如果铁过量,滤液中只有Fe(NO3)2,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D。

13.5O3Fe2+KNO3

(1)5个臭氧分子就是在臭氧分子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5,故填5O3;

(2)硫酸亚铁中的阳离子是亚铁离子,故填Fe2+;

(3)硝酸钾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是一种常见的复合肥料,其化学式为:

KNO3;

(4)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标出七氧化二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14.煮沸吸附降温到着火点以下H2O

(1)硬水危害人们健康,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是煮沸;

(2)为减少雾霾的吸入,人们出行经常带口罩,是利用口罩中填充物(活性炭)的吸附性;

(3)房屋着火,可用水扑灭,其灭火原理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2CrO3(红色)+3C2H5OH+3H2SO4=Cr2(SO4)3(绿色)+3CH3CHO+6X,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H2O。

15.B均是定量实验研究的方法(或两个实验都进行的是定量实验等合理答案)Ne3Cl2+2NH3

6HCl+N2

(1)若按实验方法分类,应将实验D和B分为一类,依据是两个实验均是定量实验研究的方法。

(2)①观察粒子的排列顺序可以看出,是按照核内质子数由小到大排列的,故空格中是10号元素,是氖原子,故填Ne。

②如Cl2比Br2活泼,能与HBr发生反应:

Cl2+2HBr=2HC1+Br2,由置换反应的规律以及题干信息C12比N2活泼可知,氨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

3Cl2+2NH3

6HCl+N2;

16.b不饱和B、C

(1)t2℃时,物质a和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故①填b;

(2)t3℃时,a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会溶50g的a物质,则200g水中会溶100g的a物质,故向200g的水中加入80g的a物质,其会全部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故②填不饱和;

(3)A、由图可知,a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c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t2℃时,将a和c的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到饱和),降温至t1℃,a物质溶解度降低,c物质溶解度增大,故析出的晶体为a,c物质没有晶体析出,选项A错误;

B、由图可知,a物质与b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c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t2℃时,将a、b、c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a物质和b物质溶解度降低,c物质溶解度增大,且t2℃时溶解度b=a>c,t1℃时溶解度b>a=c,所以t2℃时将a、b、c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选项B正确;

C、由图可知,b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所以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可通过冷却它们的热饱和溶液实现,选项C正确;

D、t1℃时,欲用a的饱和溶液配制10%的a溶液,除了需要烧杯、量筒、胶头滴管三种玻璃仪器,还需要玻璃棒,故选项D错误。

17.Na2CO3复分解反应还原性Fe2O3+3CO

2Fe+3CO2(或2Fe2O3+3C

4Fe+3CO2↑)

根据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C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所以C是二氧化碳,E是红棕色固体,E会转化成C,所以E是氧化铁,E与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有黑色粉末生成,所以B是一氧化碳(或碳),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或氧化铁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其中氧化铁是红棕色,铁是黑色;

A、D都会转化成二氧化碳,其中A是钠盐,且A、D都由三种元素组成,所以A、D都是碳酸盐,所以A是碳酸钠,D是碳酸钙,代入验证,推导合理。

(1)A是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

(2)反应①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物质与E物质反应,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或氧化铁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过程中,B(一氧化碳或碳)物质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

(3)反应②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化学方程式:

Fe2O3+3CO

2Fe+3CO2。

或氧化铁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化学方程式:

2Fe2O3+3C

4Fe+3CO2↑。

18.集气瓶B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或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BF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等碱溶液均可)

(1)图中标号②仪器名称为集气瓶;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法制取氧气也是固液常温,他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选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选择该装置的依据是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或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且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是B;

硫化氢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能容于水的有毒气体,收集装置是F,且气体长进短出,实验过程中产生多余的硫化氢会污染空气,其水溶液呈酸性称为氢硫酸,可与碱反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等碱溶液均可)来吸收。

19.Na2CO3+Ca(OH)2═CaCO3↓+2NaOH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溶液变红色固体中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钙时,加入足量稀盐酸也产生气泡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则溶液B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溶解的氢氧化钙碳酸钠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②Na2CO3+Ca(OH)2═CaCO3↓+2NaOH

[猜想假设]

小雨猜想是CaCO3;

小亮猜想含有Ca(OH)2的理由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固体中可能含有没有溶解的氢氧化钙;

2、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呈碱性。

小亮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振荡,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证明自己的猜想正确;

[反思评价]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小雨的实验不足以确定固体A的成分,理出是固体中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钙时,加入足量稀盐酸也产生气泡;

[讨论交流]

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钙,则溶液B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和溶解的氢氧化钙。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证明猜想三正确。

20.

(1)6g

(2)5.9%

解:

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

设样品中硫酸镁的质量为x,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z。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