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9097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6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docx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8年1月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模块薄膜摩肩接踵磨杵成针

B.禅让弹劾肆无忌惮殚精竭虑

C.誊写眷顾开卷有益稳操胜券

D.纯粹青翠鞠躬尽瘁猝不及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缜密攻艰战走投无路根深蒂固

B.璞玉平衡木门可罗雀曲指可数

C.切磋蒸馏水厉行节约谈笑风生

D.暮蔼破天荒汗流浃背筚路烂缕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把民族的转化为世界的,留学人员责无旁贷,要用外国人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②央视《朗读者》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用朗读的方式传达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感染、鼓舞、教育了亿万观众。

③热心公益在这所高校蔚然成风,学生们利用节假日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

④古代家训内容广泛,无微不至,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⑤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字体变化多样,笔画疏密有致,尤其是全篇二十多个“之”字,个个写法不同,别有洞天。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天眼”开眼、“墨子”传信、超算发威、北斗定位,中国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奔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潮头。

B.博物馆需要明确自己的功能定位,为社会提供“雅俗共赏”的服务,既吸引专业学者前来研究,也鼓励寻常百姓常来参观。

C.推行合适的养老模式,把“老有所依”落到实处,解决全社会的养老问题,取决于国家政策和相关部门的具体措施来决定。

D.当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时,标志着其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力。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学校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准备组织专题研讨会,我打算在会上发表拙见,希望能抛砖引玉。

B.接到母校百年校庆的邀请函后,老李决定到时候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拨冗出席,并为母校发展建言献策。

C.上初中时,为鼓励我学好语文,王老师特意送给我一本《古文观止》,十多年来我一直惠存着。

D.这位艺术大师在谈成长经历时提到自己的母亲,他动情地说:

“令堂经常告诫我做人要清清白白。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校园文化的宗旨之一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都能散发教育的魅力。

①让校园的每一处景致都有文化的味道

②还应请学生家长、懂教育的专家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③无视这一理念,任何缺少设计意识的校园文化都是不可取的

④我们要切实打造富有张力和驱动力的育人体系

⑤从这个角度看,校园文化建设就不能单靠学校自己

A.①②⑤④③B.①③④⑤②

C.③②⑤①④D.③⑤②④①

7.下列对这段文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用行动诠释了担当精神的内涵:

饱受摧残但不忘使命、秉笔直书的司马迁告诉我们,担当是一种责任;遭到排挤仍矢志报国、力主抗敌的辛弃疾告诉我们,担当是一种执着;身处暗夜仍以笔为枪、唤醒国民的鲁迅告诉我们,担当是一种风骨;历经迫害但反躬自省、叩问灵魂的巴金告诉我们,担当是一种境界。

A.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B.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作多表达抗敌报国之志,抒发壮志难酬之情,词风豪放,后人将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C.鲁迅原名周树人,他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是《狂人日记》,他的小说代表作还有《祝福》《阿Q正传》等。

D.巴金曾获“国际但丁文学奖”,他的小说《家》主要表现了腐朽和新生的交战,反映出封建大家族衰亡的必然性。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

《荀子》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政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

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绳:

墨线,是木匠做工时用来取直的工具。

C.跬步:

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D.驾:

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这里指乘车而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接着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B.第三段着眼“登高而招”等日常生活现象,指明了学习中常用的借地势、借风力、借车马、借舟楫的方法。

C.第四段综合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强调了学习必须重视积累、持之以恒、用心专一,说理生动透彻。

D.本文大量运用短句,又适当运用长句,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文气流畅而不板滞,增强了论辩的力量。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评卷人

得分

三、诗歌鉴赏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乌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本诗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景象?

有什么作用?

评卷人

得分

四、情景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__”两句,以锦瑟起兴,思忆美好年华,引发惋惜感伤之情。

(2)在《赤壁赋》中,苏轼描绘秋风轻拂、江水平静的名句是“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照片

李镜

当吕斌提出墙上的老照片能卖到六万元时,离休多年的原军区副司令员吕思礼睁大眼睛,看着儿子。

“也许,还能卖到八万。

”吕斌又说。

吕思礼定格在刚才的表情上。

吕斌看着父亲的眼睛,既看不到智慧,也看不到果敢,此刻,他竟对父亲指挥过千军万马的辉煌历史产生了怀疑。

儿子第三遍说那老照片可以卖钱时,吕思礼目光移到了墙上,眼睛亮了一下,嘴角浮上笑纹。

老照片已经发黄,赫然入目的是一个剥得精光的马头,只余发白的骨架。

马头和一盏马灯放在油漆斑驳的桌上,后面墙上隐约有张军用地图。

“爸,能考虑卖吗?

拍卖商来看过,说底价可以定在六万。

“你急着用钱吗?

吕斌张了张嘴,不知怎么回答。

他觉得父亲的观念太古老了,并不是没有钱花才去挣钱,挣钱本身就是目的。

五年前,吕斌从副团职岗位离开军营创办公司,希望父亲动用关系为他发挥“余热”。

父亲当时说:

“我赤脚走进红军时,我的父亲已经死了;后来,我成了将军。

父亲是在拒绝他,也是在鼓励他自立自强。

“挂这儿,只是老照片,放到拍卖台上,它就是艺术品。

”吕斌指点着说,“这光用得多好,还有这儿,空洞的眼睛,让人产生许多联想,这是典型的现代派作品。

其实,吕斌没对父亲完全说实话。

那天与拍卖商同来的一个大老板相中了老照片,说如果能得到它,愿与自己成为生意伙伴。

生意难做,吕斌很需要这样有经济实力的合伙人帮一把。

“好就好在它是绝版。

”吕斌接着说,“不然,不可能值这么多钱。

吕思礼盯着儿子,隐忍中有一丝愠怒,说:

“急用钱找你妈,我们积蓄不多,但能救急。

吕斌走后,妻子把儿子公司目前的困境告诉了吕思礼,并说出了儿子的真实想法。

吕思礼沉默了,五年来他从未过问儿子的生意,不知道公司的情况。

他凝望着墙上的老照片,五十年前的月亮渐渐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那是一轮圆月,高悬在松辽平原S城市政府的大楼上。

这是三十五岁的前线总指挥吕思礼在S城送走的第三个满月,是他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

在刚刚过去的一百一十二个日夜,他指挥十万之众,像铁箍一样,将同样数量的国民党军死死围困在S城中。

围城七十天,城中粮荒;围城三个月,粮价飞涨七百倍,猫狗甚至老鼠被抓尽吃光,战马成了饿城中最后的晚餐;围城一百天,守城敌军陆续投降,只有市府大楼还在抵抗。

那是防守s城的最高指挥官关铸成将军和他仅剩三十多人的卫队。

关铸成负隅顽抗整整两昼夜,怎样喊话都不放下武器。

吕思礼拨通了市府大楼的电话:

“关将军,我很尊敬你,在滇缅抗日前线,你是战功赫赫的雄狮。

”对方沉默片刻,用低/的声音说:

“此时,我成了困兽,你不会不知道困兽犹斗吧?

”“可是你没有斗下去的最起码条件了。

你的声音透着虚弱,你的处境艰难到了极点。

”对方冷笑了一下:

“我给自己留了一颗子弹。

”吕思礼也冷笑了一下:

“那对你来说很简单,但走出来却需要勇气。

循道而行,顺天理合民意,无羞无愧。

停顿了一下,吕思礼又说:

“关将军,请你看看窗外,月亮多圆,你大概忘了今天是中秋节了吧。

半小时后我在大楼前等你。

你可以出来得体面些,不用打白旗。

中秋月很圆很大,静静地停在市府大楼的楼顶上。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忽然,楼门打开,形容枯槁的关铸成缓缓走了出来。

吕思礼踏进关铸成的作战室。

先是闻到一股恶臭,接着就看见遍地的动物骨头。

办公桌上,一个被啃得精光的马头和一盏马灯十分醒目。

他让摄影记者拍下了这一幕。

这个场景,这个马头,对于这场战役的双方都意味深长。

五十年了,吕思礼习惯了这张老照片的相伴。

他走近老照片,久久站立,自语遭:

“想不到你还这么有用。

也许,是我迂得有些不合时宜?

(有删改)

1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斌只图赚钱,执意要卖掉父亲的老照片,引发了父子间激烈的争执,小说以此制造悬念,引入入胜。

B.用围城战术与同等数量的守城敌军较量,迫使敌军陆续投降,最大限度地保全了S城,这是吕思礼的辉煌之战。

C.小说里的“中秋月”既点明了时间,又暗含团圆之意,它柔化了关铸成的心,在他作抉择时起了推动作用。

D.小说用相当长的篇幅插叙五十年前的那场战役,交代了老照片的由来,为中心事件作补充,使内容更加丰满。

15.吕思礼是个什么样的人?

请简要分析。

16.小说以“老照片”为题,有什么作用?

17.吕思礼最终会把老照片给儿子吗?

请结合小说内容写出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

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橘皮、红枣等配料来泡喝;①______,即不加任何有损茶叶本味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

“清饮”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喝茶、品茶、茶艺和茶道,其中茶道是饮茶的最高境界。

②______?

有人认为“和、静、怡、真”是中国茶道的四谛,这一观点得到了业界的认同。

19.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

(1)请描述画面。

要求:

要素齐全,语言生动,50个字左右。

(2)请为漫画拟一个揭示寓意的标题。

评卷人

得分

七、材料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民间工艺美术家刘能风是大足石刻第十六代传人。

曾经,为雕一尊罗汉像,他把自己关在屋里,三天三夜完成了作品,大家觉得不错,他却感觉不好,砸了。

过了十多天,作品第二次完成,大家觉得很好了,他还是觉得在眉眼和肢体上缺少一点神韵,又砸了。

反复多次,他终于雕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

现在,他的作品已销往很多国家,在国际上广受赞誉。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把握多音字、形声字、生僻字的读音的能力。

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词语读音。

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

A项,读音为“mó”;

B项,shàn/tán/dàn/dān;

C项,téng/juàn/juàn/quàn;

D项,cuì/cuì/cuì/cù。

故选A。

【点睛】

考查字音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

2.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A项,“攻艰战”改为“攻坚战”;

B项,“曲指可数”改为“屈指可数”;

D项,“暮蔼”改为“暮霭”;“筚路烂缕”改为“筚路蓝缕”。

故选C。

【点睛】

形近字的区分:

在平时学习中要观察偏旁,有些可以通过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形近字的偏旁、意义和读音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书写能力。

汉字中有很多形近字、同音字,这是都是使用中经常混淆的字,要正确书写这些汉字,就要做到平时多留心,书写时仔细体会它们的差别。

3.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

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①项,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多用于指自己应当做的不可推卸的事。

使用正确。

②项,温文尔雅:

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

不修饰节目,使用错误。

③项,蔚然成风:

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使用正确。

④项,无微不至:

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周到、细致。

不合“古代家训内容广泛”语境。

使用错误。

⑤项,别有洞天:

指洞中另有一个天地,形容风景奇特或艺术创作引人入胜。

不合语境,“个个写法不同”。

使用错误。

故选D。

【点睛】

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

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4.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此题用反选排除法去做。

A项,“奔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潮头”错误,搭配不当,应该改为“奔驰在……大道上”。

C项,“取决于国家政策和相关部门的具体措施来决定”错误,结构杂糅,“取决于……”或者“由……决定的”。

D项,“当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时,标志……”,无主语,还未“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

故选B。

【点睛】

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

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5.A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与运用中的得体的能力。

此类题,从四个方面考虑:

①是否正确使用谦敬词语;②是否正确使用书面语、口语;③语言有没有歧义;④ 转述是否得当。

A项,抛砖引玉:

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是一种自谦的说法。

使用正确。

B项,拨冗:

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属敬辞。

谦敬误用。

使用错误。

C项,惠存:

敬词,意思是请保存。

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

谦敬误用。

使用错误。

D项,令堂:

指对别人母亲的尊称,敬辞。

称对方的母亲。

谦敬误用。

使用错误。

故选A。

【点睛】

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

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

6.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

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顺序、逻辑顺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

答题时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

文段的中心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根据“校园文化的宗旨之一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这一个宗旨是一种教育理念,后面接③“无视这一理念……”,排除AB;

⑤“……不能单靠学校自己”,从关联词的角度,接②“还应请学生家长……”,排除C。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把握语句的连贯性的能力。

1.抓中心。

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

2.抓思路。

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

3.抓标志。

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

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

4.抓语境。

7.A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

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A项,“他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错误,《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故选A。

【点睛】

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8.B

9.D

10.B

11.

(1)顺着风呼喊,声音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

(2)刻一下就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折断。

【解析】

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

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主语,放在句首,之前断开,排除A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省乎己”状语后置,之后断开,排除AD。

故选B。

9.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D项,“驾……这里指乘车而行”错误,驾,古代马拉车时,早晨套一上车,晚上卸去。

套车叫驾,所以这里用“驾”指代马车一天的行程。

十驾就是套十次车,指十天的行程。

此指千里的路程。

故选D。

10.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B项,“指明了学习中常用的借地势、借风力、借车马、借舟楫的方法”错误,这一段连设五喻,展开论证,水到渠成地得出了结论: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这就是说,君子之所以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来好好学习。

推论起来,人如果善于利用外物好好学习,也就可以变为有才德的君子。

故选B。

11.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翻译句子,第一:

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

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

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

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

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本题,

(1)中“疾”,加大;“彰膳”,清楚。

(2)中“锲”,雕刻;“舍”,停止;“朽木”,腐朽的木头。

【点睛】

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

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

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

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

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

再读全文,加深理解。

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