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织学.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914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87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机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机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机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机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机织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机织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机织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机织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机织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机织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机织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机织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机织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机织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机织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机织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机织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机织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机织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织学.docx

《机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织学.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织学.docx

机织学--------------------------绪论

一、织物:

1.织物织物:

纤维或纱线,或纤维与纱线按照一定规律构成的片状集合体。

1)按加工原理分类:

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其它结构(编织物、针机织联合物等)。

2)按用途分类:

服装用、装饰用、产业用。

3)按原料组成分类:

棉织物、毛织物、麻织物、丝绸织物、纯化纤织物、混纺织物。

2.机织物:

由经纬两个系统纱线按一定的规律相互垂直交织而成的织物

二、织机的组成:

1、开口机构:

根据织物组织,把经纱上下分开,形成梭口,以供引纬。

2、引纬机构:

把纬纱引入梭口。

3、打纬机构:

把引入梭口的纬纱推向织口,形成织物。

4、卷取机构:

把已织好的织物引离织物形成区,卷成一定的卷装。

5、送经机构:

按交织的需要供应经纱,并使经纱具有一定的张力。

三、织机的分类

1、按构成织物的纤维材料:

棉织机、毛织机、丝织机、黄麻织机

2、按所织织物的轻重:

§轻型织机:

轻薄型织物,如丝织物

§中型织机:

中等厚度的织物,如棉、亚麻、精纺毛织物

§重型织机:

厚重织物,如帆布、粗纺毛织物

3、按织物幅宽:

宽幅织机、窄幅织机

4、按开口机构:

§踏盘织机:

织制简单组织的织物

§多臂织机:

织制组织比较复杂的小花纹织物

§提花织机:

织制各种大花纹织物

1、按构成织物的纤维材料:

棉织机、毛织机、丝织机、黄麻织机

2、按所织织物的轻重:

§轻型织机:

轻薄型织物,如丝织物

§中型织机:

中等厚度的织物,如棉、亚麻、精纺毛织物

§重型织机:

厚重织物,如帆布、粗纺毛织物

3、按织物幅宽:

宽幅织机、窄幅织机

4、按开口机构:

§踏盘织机:

织制简单组织的织物

§多臂织机:

织制组织比较复杂的小花纹织物

§提花织机:

织制各种大花纹织物

5、按引纬方式:

a.有梭织机,b.无梭织机

6、按纬纱补给情况:

有梭织机:

人工补纬和自动补纬

无梭织机由大筒子供纬,不存在自动补纬问题。

7、按多色供纬能力:

1)单梭织机:

不能多色供纬

2)多梭织机

3)多色供纬的无梭织机

8、按特种产品:

绒织机、毛巾织机、带织机、纱罗织机等

9、其它:

三向织机、织编机等

四、织机的发展

1、有梭织机(第一代织机)

特点:

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占地面积小,能适应中支中密织物的织造要求。

但:

1)品种适应性差(对特宽、粗厚、紧密、细支疏松织物不适应)。

2)机物料消耗大。

3)产品质量缺乏高质量性能的保障。

4)卷装小,自动化程度低,噪音高,工人劳动强度大。

5)入纬率低,只有无梭织机的一半左右。

2、无梭织机(第二代织机)

特点:

高速、优质、单位产量占地面积小,噪音低。

3、多梭口织机(第三代织机)

特点:

引纬不间断。

分经向多梭口织机和纬向多梭口织机。

第二节织造准备概述

一、机织工艺流程

机织物由经纬两个系统的纱线构成,需在织机上实现经纬纱的交织,由此必须在上机织造前将经纬纱线准备好,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织前准备。

织前准备是对经、纬纱作准备加工,提高其可织性并卷绕成织造所需要的卷装。

各工序的原料和半成品:

§原料:

管纱、绞纱、筒子纱(染色)

§半成品:

织轴、纡管、筒子纬纱

机织工艺流程图:

u经纱准备工序及设备:

络筒(络筒机),整经(整经机),浆纱(浆纱机),穿经(穿、结经机)。

u纬纱准备工序及设备:

络筒(络筒机)、卷纬机和热、湿定捻机等。

u织造设备包括各种织机:

有梭织机和无梭织机。

u整理设备:

验布机、折布机、打包机。

二、经纱系统

1.织轴上要求纱线成平行的、多头份的、等长的排列,并卷绕在符合要求的卷装上,管纱、绞纱、筒子纱都是单头份、不等长的卷装,要达到平行排列的要求,需要经过整经工序。

2.为了使整经能够连续进行,要将短的管纱接长,这就是络筒。

3.部分纱线本身的性能不足以承受织造的要求,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纱线的可织造能力,这一措施称为浆纱。

4.通常经纱在上机织造前还需要装上控制装置,即需要进行穿(结)经。

5.由此,经纱系统的准备工序为:

管纱、绞纱→络筒→整经→浆纱→穿(结)经→织轴

若原料为筒子纱,则经纱系统的准备工序为:

筒子→(倒筒)→整经→浆纱→穿(结)经→织轴

三、纬纱系统

由于织机型式的不同、织物质量要求的不同以及纱线的品种不同,纬纱的准备工艺有三种形式:

1.直接纬——直接将纱线纺到纡管上

2.间接纬——管纱、绞纱→络筒→热湿定型→卷纬→纡子

3.筒子纬纱——管纱、绞纱→络筒→(热湿定型)→筒子纬纱

有梭织机采用1和2种工艺,无梭织机采用第3种工艺,由此可见经纱准备系统非常复杂,纬纱准备系统相对简单。

第一章-----------------------------络筒

1、络筒的任务是将原纱(管纱或绞纱)加工成筒子。

2、络筒的目的:

n增加纱线卷装的容纱量(管纱、绞纱→筒子纱),提高后道工序的生产率

n检查纱线条干均匀度,尽可能清除纱线上的疵点和杂质,改善纱线品质

3、络筒的要求:

§筒子卷绕坚固稳定,成形良好

§卷装容量尽可能大并满足定长要求

§卷绕张力适当均匀,不损伤纱线原有的物理机械性能

§尽可能清除有害纱疵

§纱线结头小而牢

第一节卷绕成形分析

一、筒子的卷绕形式

筒子成形由筒子旋转运动纱线往复运动两个运动叠加而成。

1、按纱线之间的交叉角分:

§平行卷绕筒子:

先后两层纱圈相互之间交叉角很小(小于10度)

§交叉卷绕筒子:

相邻两圈之间有较大距离,上下层纱圈构成较大交叉角。

2、按筒管边盘形式分:

§有边筒子:

§无边筒子:

3、按卷装形状分

•1)圆柱形筒子

a.平行卷绕的有边筒子:

卷绕密度大,纱圈稳定性好,但不适宜于纱线的高速退绕。

用于丝织、麻织、绢织等。

b.交叉卷绕的圆柱筒子:

筒子结构稳定,适应轴向退绕。

但卷绕密度较小,卷装容量小。

适用于松式筒子。

c.交叉卷绕的扁平筒子:

直径比高度大,用于并捻加工筒子和化纤长丝。

2)圆锥形筒子:

退绕阻力小而均匀,应用最多。

a.普通圆锥:

络筒过程中筒子大小端等厚度增加。

b.变锥形:

筒子大小端非等厚度增长,退解方便,适于高速整经。

3)其它形状:

三圆锥、瓶形、双锥端圆柱、木芯线团、单端有边筒子等。

二、筒子卷绕机构

(一)槽筒摩擦传动卷绕机构

槽筒是带有封闭左右螺旋沟槽的圆柱形凸轮。

它的外表面能摩擦传动筒子回转,沟槽能引导纱线往复运动。

槽筒的材料:

有胶木和金属两类,胶木槽筒容易制造,重量轻,但不太坚固,容易积聚静电,不适用合成纤维。

金属槽筒表面高强耐磨,容易消除静电、减少毛羽,适用于各种纤维。

槽筒的常用传动方式:

(1)集体传动:

将一列所有槽筒固装在同一轴上,由一台主电动机来传动。

如1332系列络筒机。

(2)微型伺服电动机单锭传动:

每一锭配置一只微型变频电动机来传动槽筒,槽筒转速由计算机程序控制可实现无级调速,还可单独控制槽筒正转、反转。

目前,最新型的络筒机多采用这种方式。

(二)锭轴传动卷绕机构

导纱运动:

可与锭轴联动,(如图),也可单独传动。

特点:

不磨损纱线,筒子卷

装容量大,用于化纤长丝和其它不耐磨的纱线。

三、筒子的卷绕密度

1、定义:

指筒子上绕纱部分单位体积中的纱线质量(g/cm3)

2、影响密度的因素:

1)筒子卷绕形式:

2)络筒张力:

张力愈小,卷绕密度也越小。

3)纱圈的卷绕角:

纱圈卷绕角越小,卷绕密度越大.

4)纱线种类:

股线卷绕密度大于单纱,棉纱密度大于化纤;

5)特数:

细特纱密度大于粗特纱;

6)纱线表面状态:

纱线光洁,密度大;

7)筒子对槽筒的压力:

压力越大,卷绕密度越大。

在一些高速自动络筒机上,采用压力渐减装置,起到均匀内外纱层卷绕密度的作用。

四、筒子卷绕稳定性与成形分析

纱线是以一定的张力T绕在纱层面上的,在张力作用下,它在纱层面上就有走向最短线的趋势,即出现滑移趋势。

n纱线在筒子端面不滑移的条件是:

滑移力F≤fN(纱线受到的摩擦力)

n纱纱圈的位置稳定与否,除与纱线的摩擦因数f有关,还与纱圈的曲率有关。

五、自由纱段对筒子成形的影响

(一)概念

自由纱段——纱线卷绕过程中,导纱控制点与卷绕点之间的纱段。

(二)自由纱段对筒子成形的影响

1.自由纱段的存在使筒子高度小于导纱动程;

2.筒子边部一定区域内,卷绕角小于正常值,易产生硬边甚至凸边、塌边现象;

3.随筒子直径增大,大端卷绕高度明显减小形成锥面,有利于纱圈稳定,筒子成形好,退绕顺利。

六、卷装中纱线张力对筒子成形的影响

在络筒张力作用下,筒子外层纱线的张力会对内层纱线产生一定的向心压力,且向心压力会逐层向内传递。

七、分析与结论:

1)外层纱线的向心压力使内层纱线产生压缩变形,内层纱线卷绕密度增大,纱线张力减弱,甚至松弛。

2)在接近筒管的少量纱层里,由于筒管的支撑不能被压缩,仍维持较大的卷绕张力和密度。

3)最外层纱线因未受到挤压而保持原有张力和密度。

这样:

在筒子内部,介于筒子外层和最里层之间形成了一个弱

张力区域,部分纱线可能失去张力而松弛、起皱,如同

菊花状,形成菊花芯筒子。

问题:

实践证明,只有小端有菊花芯,为什么?

2、措施:

改变络筒张力,或络筒加压压力渐减。

七、纱圈的重叠和防叠

1、重叠筒子引起的问题

n筒子上凹凸不平的重叠条带使筒子与滚筒接触不良,凸起部分纱线受到过度摩擦损伤,引起纱线断头,起毛。

n重叠的纱条会引起筒子卷绕密度不匀,筒子卷绕容量减小。

n重叠筒子的纱线退绕时,会造成退绕阻力增加,还会产生脱圈和乱纱。

n重叠条带会妨碍染液渗透,造成染色不匀。

2、重叠形成的原因

n在一个或几个往复导纱周期中,筒子每层绕纱圈数恰好为整数或接近整数时,前后纱层的纱圈卷绕轨迹相互重合,就会产生重叠。

3、槽筒络筒机的防叠措施

n周期性改变槽筒转速(间歇开关式、变频电机调速);

n周期性地轴向移动或摆动筒子握臂架;

n采用防叠槽筒:

使沟槽中心线左右扭曲、采用虚纹或断纹回槽槽筒、改设直角槽口等。

第二节络筒张力

络筒时纱线张力的作用和选择原则:

Ø作用:

使筒子成形良好、具有一定的卷绕密度。

Ø选择纱线张力的原则:

大小适当均匀

在满足筒子成形良好的前提下,以小为宜,并力求张力均匀一致。

一、络筒张力分析

络筒时构成纱线张力的因素:

(1)退绕张力——纱线自管纱上退解进入导纱器之前产生的张力。

(2)附加张力——由张力装置产生的张力

(3)摩擦张力——纱线在纱路中与导纱机件间摩擦产生的张力。

二、纱线退绕产生的张力:

1.管纱退绕过程

1)管纱结构:

退绕时,自上而下,一个层级一个层级退绕。

2)气圈:

纱线退绕时,纱线一方面沿纱管轴线上升,同时又绕轴线作回转运动。

由于纱线的这种运动,形成一个或多个空间旋转曲面(纱线运动的轨迹),称为气圈。

3)退绕点:

管纱卷装表面上受到退绕过程影响的纱段的终点。

4)分离点:

纱线开始脱离卷装表面或纱管的裸露部分而进入气圈的过渡点.

5)摩擦纱段:

退绕点和分离点之间的蠕动纱段。

6)摩擦包围角:

摩擦纱段对应管纱轴心的圆心角。

7)气圈高度:

分离点至导纱器之距。

8)导纱距离:

管纱顶点至导纱器之间的距离。

3、导纱距离d对退绕张力的影响

d=50mm时,始终单节气圈,纱线张力波动较小。

d=200mm时,气圈由5节→1节,张力变化幅度达到4倍以上。

d>250mm时,始终多节气圈,d=500mm时可多达10节气圈气圈节数的变化对气圈凸形影响小,纱线张力波动也较小。

4、络筒速度对退绕张力的影响

络筒速度↑纱线张力↑

5、纱线特数对退绕张力的影响

纱线张力∝纱线特数

四、均匀纱线退绕张力的措施

1、正确选择导纱距离:

70mm以下或500mm以上

2、使用气圈破裂器

n安装在纱道中形成气圈的部位,以改变气圈的形状,改善纱线张力波动。

n作用原理:

使运动中的纱线和它摩擦碰撞,原来将出现的单节气圈破裂成双节气圈,从而通过减小摩擦纱段的途径,避免管底退绕张力陡增的现象。

n传统形式:

环状、球状、管状等。

n新型气圈控制器

五、张力装置和导纱部件引起的张力:

n张力装置的作用:

产生一个纱线张力的增量,在适度增加络筒张力的同时,提高络筒张力均匀程度,以卷绕成成形良好、密度适宜的筒子卷装。

n张力装置和导纱部件都是通过工作表面对纱线的摩擦作用使纱线张力增加。

1、累加法——纱线通过两个相互紧压的平面之间,由摩擦而获得的张力增量。

(张力累次增加)

加压形式:

垫圈加压、弹簧加压、空气加压等。

2、倍积法——纱线绕过一个曲面,由摩擦使纱线得到的张力增量。

(张力按倍数增加)

特点:

张力波动幅度和张力平均值均成倍增加,张力

不匀程度得不到改善。

但动态张力波动较小。

3、间接法——纱线绕过一个可转动的圆柱体的工作表面,依靠圆柱体的摩擦阻力矩,间接地对纱线产生的张力增量。

特点:

(1)高速条件下对纱线磨损少。

(2)纱线张力均值增加的同时,张力不匀率下降。

(3)张力增量与纱线性质无关,便于生产管理。

(4)张力调节控制方便

(5)结构复杂

三种张力的比较与选择:

Ø尽量采用累加张力和间接张力,累加张力采用气动立式,可减小动态波动。

Ø自动络筒机采用直线纱道,目的是减少倍积张力的产生。

第三节清纱、接头、定长、毛羽控制和上蜡

一、清纱

检查纱线直径,清除纱疵杂质,提高纱线质量。

(一)机械式清纱装置

特点:

结构简单,但清除效率低,对纱线损伤大。

分类:

Ø按功能分:

单功能(清除短粗节)、双功能(清除长、短粗节疵点)、多功能(清除长短粗节、长短细节、棉结杂质等疵点)

Ø按工作原理分:

光电式、电容式

1、光电式电子清纱器:

工作原理:

将纱疵的直径和长度两个几何量,通过光电转换系统,转变成相应的电脉冲信号进行检测。

2.电容式电子清纱器:

工作原理:

检测头为一电容传感器,把纱线单位长度内的质量变化通过电容量的变化转变为电脉冲信号进行检测。

3、光电式和电容式电子清纱器工作性能对比:

第二章------------------------------整经

第一节整经的目的和要求

一、整经目的

把一定数量的筒子纱,按设计要求的长度,配列成一定幅宽,平行地卷绕到整经轴或织轴上,为构成织物的经纱系统作准备.

二、整经的工艺要求

l1.全片经纱张力均匀一致。

不损伤纱线的物理机械性能;

l2.全片经纱排列均匀;经轴表面平整。

l3.经轴卷绕圆整,卷绕密度适当而均匀,边纱卷绕结构正常。

l4.整经根数、整经长度、色纱排列符合工艺要求。

l5.接结质量符合要求。

第二节整经的方法

1、分批整经(轴经整经)

定义:

将全幅织物所需的总经根数分成几批(每批约400-700根),分别卷绕到宽度与织轴相近的经轴上,每一批的宽度都等于经轴的宽度,每个经轴上的纱线根数基本相等,卷绕长度整经工艺规定。

然后再把这几个经轴在浆纱机或并轴机上合并,并按工艺规定长度卷绕到织轴上。

最后通过合并做成织轴。

优点:

生产效率高,整经质量好。

先整后浆,浆纱效果好。

缺点:

浆回丝多、品种的适应性不广。

适用:

原色或单色织物;花型较简单的色织物大批量生产。

2、分条整经(带式整经)

定义:

根据配色循环和筒子架容量,将织物所需的总经根数分成根数相等的几份条带,按规定的幅宽和长度一条挨一条平行卷绕到整经滚筒上,最后将全部经纱条带倒卷到织轴上。

l优点:

品种适应性广,排花型方便,回丝少,不需上浆的产品可直接在分条整经机上获得织轴。

l缺点:

生产效率低,张力不易均匀,速度慢,先浆后整,浆膜易破坏,浆消质量较差。

l适用:

广泛适用于花色品种多变的小批量色织,毛织、丝织和复制生产中。

3、分段整经

Ø将织物所需的总经根数分成根数尽可能相等的几份,每份经纱以一定长度卷绕到一个狭窄的整经轴上,经轴上纱线排列密度与织轴相同。

一般用于特阔的产业用机织物中。

适用对称花纹的有色整经及针织的经编织物生产。

4、球经整经

l先将经纱先引成绳状纱来,绳状纱以交叉卷绕结构松软地卷成球形,为染色作准备,纱条染色烘干后再经拉经机把经纱分梳成片状,并卷绕成经轴。

——牛仔布

第四节整经张力

一、整经对纱线张力的要求

1、单纱、片纱张力要求均匀;

2、张力要适当

张力过大:

纱线强力及弹力受损失;

张力过小:

卷装成形不良,卷装量小,影响后继工序生产效

率。

一般整经张力T<纱线断裂强力的10-15%

二、影响整经张力的因素

1、纱线退绕张力

1)纱线对筒子表面的粘附力

2)纱线在筒子表面滑移产生的摩擦力

3)退绕纱圈的运动惯性力、空气阻力

4)气圈引起的离心力。

2.实验表明

纱线线密度越大,纱线退绕张力T越大

整经速度V越快,纱线退绕张力T越大

3.筒子退绕高度的同期性变化对整经单纱张力的影响。

张力波形:

波峰1、3、5……筒子大端张力;

波谷2、4、6……筒子小端张力

大筒时:

刮纱;小筒时:

气圈节数不稳定,所以波动大。

跳筒时,张力突增——连续整经的主要缺点。

4.纱线退绕张力与筒子卷装尺寸也有关

Ø筒子退绕直径的变化对单纱张力的影响。

随直径的减小,退绕张力将有所增加,但增加量不大(3-5g)。

五、均匀片纱张力的措施

1.间歇整经(集体换筒)

∵筒子卷装尺寸明显影响筒子退绕张力。

∴筒子定长,集体换筒。

2.筒子与导纱瓷眼的相对位置

筒子表面上部分的纱线退绕张力>下部分的张力

(∵摩擦纱段lf上>lf下)

3.合理设置张力装置的工艺参数

整经时,片纱张力呈现的分布规律是:

前排<后排,中层<上下层;

(原因:

L前

采用分段分层配置张力圈重量,以均匀片纱张力。

原则:

前排重于后排,中间层重于上下层。

前后分

2-3段,上下分3层,共6-9个区域,使张力趋于一致。

4.纱线合理穿入伸缩筘

分排法

特点:

前排张力小的纱线,穿入包围角较大的伸缩筘中部,张力均匀。

分层法

特点:

由上层或下层开始,张力大的上层或下层纱配置折角大的中间筘齿.层次清晰,但张力差异大。

5.适当增大筒子架到整经机机头的距离

减少纱线进入后筘时的过度曲折,以减少对纱线的摩擦,改善片纱张力的均匀程度。

一般,距离≈3.5m(过大会增加占地面积)

6.加强管理,保持良好的机器状态

如导纱距离,筒子锭座的安装等。

第三章----------------------------浆纱

1、浆纱的任务:

给经纱上浆,并卷绕成织轴

2、上浆工艺流程:

退绕→上浆→压浆→烘干→卷绕

3、为什么要浆纱:

原纱不能承受织造时的反复弯曲、磨擦和拉伸

⑴经纱表层纤维被磨断,纱线失去抱合力而解体

⑵磨擦使纱身起毛,经纱相互粘连,无法正常织造

⑶经纱在冲击力的作用下被拉断

4、浆纱的目的:

⑴在纱线表面形成浆膜,增加纱线的耐磨性

⑵使纱线表面光滑,毛羽贴伏

⑶增强纤维间的抱合力,提高纱线的强力

总之:

提高经纱的可织性,保证织造过程顺利进行

5、浆纱原理:

⑴一部分浆液浸透到纱线内部,称为浸透上浆

⑵一部分浆液包覆在经纱表面,称为被覆上浆

n浸透与被覆的作用

⑴浸透上浆增加了纤维间的粘结力,提高纱线的强度

⑵被覆上浆使纱身光滑、毛羽贴伏,增强纱线的耐磨性

n浸透、被覆与浆膜之间的关系:

⑴浆膜主要由被覆上浆形成

⑵浸透上浆是被覆上浆的基础

⑶浸透上浆与被覆上浆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n需要上浆的经纱:

短纤纱、低捻长丝

n可不上浆的经纱:

单纤长丝、加捻长丝、股线

6、上浆后经纱性能的变化:

⑴纱线耐磨性增强

⑵纱线毛羽贴伏、表面光滑

⑶纤维间抱合力增强,纱线断裂强度提高

⑷纱线的弹性、可弯性及断裂伸长有所下降

⑹纱线吸湿性有所改变

⑹纱线变粗、重量增加

7、对浆纱的要求:

⑴浆膜完整、毛羽贴伏

⑵浆料性能好、成本低、来源广、无污染

⑶浆纱效率高、能耗低

⑷织轴卷绕平整、密度均匀

第一节浆料

n浆纱工艺过程:

调浆è上浆

n浆液:

浆料的水溶性液体

u浆纱质量直接影响织造效率

u浆纱质量取决于浆膜性能

u浆膜性能取决于浆料、浆液的性能

Ø浆料分为:

粘着剂、助剂

n浆液性能要求:

⑴浆液的物理化学性质均匀、稳定

浆液不起泡,不沉淀,遇酸、碱或金属离子时不出絮状物

⑵浆液对纤维的浸润性好、亲和力强

⑶浆液粘度适当、稳定

n浆膜性能要求:

⑴浆膜坚韧、耐磨

⑵浆膜的强度、弹性、吸湿性等与纤维相近

一、粘着剂

n粘着剂的定义:

对纤维具有一定粘着力的物质,是构成浆液的主体材料

因此:

浆液的性能主要决定于粘着剂的性能

n粘着剂的分类:

1.天然粘着剂

Ø植物性(淀粉、海藻类、植物胶等)

Ø动物性(鱼胶、骨胶、皮胶等)

2.变性粘着剂

变性淀粉、纤维素衍生物CMC

3.合成粘着剂

乙烯类(如:

聚乙烯醇PVA)、丙烯酸类

(2)淀粉浆的粘度

n粘度:

液体流动时,表示其内摩擦力的物理量

n影响淀粉浆粘度的因素:

①淀粉种类:

支链淀粉含量多,粘度大

②浆液温度:

浆液粘度与淀粉的糊化程度有关

糊化:

淀粉颗粒在热水中膨胀à细胞壁破裂à大分子渗出

淀粉完全糊化后,粘度与温度成反比

③浆液使用时间:

t>4小时,粘度下降严重

(3)淀粉浆的浸透性

u原淀粉浆粘度很高,浸透性差,不适宜经纱上浆

u经分解剂作用后,部分支链大分子裂解,粘度下降,浸透性能改善

(4)淀粉浆的粘附力

淀粉中含有羟基,对含有相同基团的纤维粘附力强

如:

对棉、麻、粘胶等亲水性纤维粘附力强

对涤纶、锦纶等疏水性纤维的粘附力差

所以,淀粉浆不适合纯合成纤维纱线的上浆

(5)淀粉浆的成膜性

u浆膜强度大,但比较脆硬,弹性差,断裂伸长小

所以,淀粉浆要加柔软剂,增加浆膜弹性、柔韧性

但是,柔软剂会降低浆膜的强度,故加入量应适度

u淀粉浆膜过分干燥会发脆,织造时易剥落

所以,干燥季节,车间湿度偏低时,要添加吸湿剂

uPVA的上浆性能

(1)水溶性

(2)粘度

(3)粘附性

(4)成膜性

(5)混溶性

2.丙烯酸类浆料

n优点:

Ø对疏水性纤维具有优异的粘附性能

Ø水溶性好,易于退浆

Ø吸湿性强、不易结皮

Ø对环境污染小

n缺点:

易发生再粘现象,一般不单独使用

二、助剂

n用途:

改善粘着剂某些性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