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育目的14年.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1843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教育目的14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三章 教育目的14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三章 教育目的14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三章 教育目的14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三章 教育目的14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第三章 教育目的14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第三章 教育目的14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第三章 教育目的14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 教育目的14年.docx

《第三章 教育目的14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教育目的14年.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章 教育目的14年.docx

第三章教育目的14年

第三章教育目的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C)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2、美育的直接功能是(C)。

    A.育德B.促智C.育美D.健体

3、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是(A)。

 A.智育  B.德育  C.体育  D.美育

4、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

A.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B.杜威、洛克

C.杜威、孔德D.涂尔干、赫尔巴特

5、新中国的第一个教育方针是由毛泽东于( A)提出的。

 A.1957年  B.1958年  C.1966年  D.1964年

6、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是形成学生的什么能力?

(C)

 A.观察美  B.鉴赏美  C.创造美  D.感受美

7、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D)。

 A.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  B.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

 C.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  D.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

8、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是(B)。

 A.教育目标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9、教育目的层次包括:

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教师的(B)。

 A.教育目标  B.教学目标  C.教学方法  D.教育内容

10、智力的核心是(D)。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像力  D.思维力

11、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B)。

A.体育、美育B.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D.体育、美育、综合技术教育

12、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B)。

     A.教学目的B.教育目的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

13、在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时应把满足(C)的需要作为根本价值取向。

A.人B.社会C.人与社会

14、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发展个性,增进他们个人价值的教育观点是(A)。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 

15、小学劳动教育最基本的内容是(A)。

A.自我服务劳动B.社会生产劳动C.社会公益活动D.勤工俭学活动

16、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素质教育的三大基本任务(D)。

   A.发展身体素质B.培养心理素质C.形成社会素质D.提高政治觉悟

17、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教育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C.教育与脑力劳动相结合D.教育与科学技术相结合

18、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 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 

19、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C)。

A.社会本位论B.人本位论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社会生产关系

20、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的教育的“四大支柱”是(C)

A、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共同生活

B、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C、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D、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学会生存

21、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

A 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C教育手段D教育方法

22、以下选项不属于教育目的基本层次的是(D)。

A国家的教育目的B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C教师的教学目标D学生的学习目标

23、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称为( C )。

A.培养目标 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 D.课程目标

24.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叫做(D)

A.教学目标B.教育要求C.教育目的D.培养目标

25.提出: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的是(C)

A.胡锦涛B.邓小平C.江泽民D.温家宝

26.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是(C)

A.智育B.体育C.德育D.美育

27.体育是以(D)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B.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C.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D.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28.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D)

A.哲学观念B.人性假设C.理想人格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29.(A)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B.教育任务C.教育内容.D.教育规律

30.“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

这一观点属于(D)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

31.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B)

A.教育任务B.教育目的C.教育内容D.教育规律

32.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A)

A.根本目的B.主要任务C.基本任务D.辅助目的

33.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力作用的是(A)

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

34.素质教育是面向(B)的教育

A.全体教师B.全体学生C.全社会成员D.全部个体

35.“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

这一观点是(A)教育目的论

A.神学的B.科学本位C.社会本位D.个人本位

36.涂尔干说:

“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

这便是教育的目的。

”这句话反映了(D)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B.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教育无目的论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3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C)

A.教育实验的热潮B.教育改革的实践

C.素质教育运动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

二、填空题

1._________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教育目的

2.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

素质教育要面向。

全体学生

3.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激励和作用。

评价

4.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素质教育提出:

“以  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提高国民素质

7、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教育。

社会文化素质

8.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_________。

教师的教学目标

9.1957年,________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我国的第一个教育方针,即“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毛泽东

10.认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满足社会需要,这是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社会本位

11.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体质,发展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是。

体育

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经验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是: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3.认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二者都重要,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既满足个人需要又满足社会需要。

这是这是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人与社会统整

14.是检查和评价教育实践活动效果的衡量尺度和根本标准。

教育目的

15.通常把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美育

三、简答题

1、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2、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四、分析题

1、某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

“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举行办学体系体例鼎新的小学、初级中学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拨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问题:

你对该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

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奥赛举行评价。

答:

(1)我赞同该市教育局的这种规定。

这种规定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制止教育偏离它的轨道。

(2)义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民的素质,它具有基础性、全面性和义务性等特点。

这个规定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

(3)上述规定有利于义务教育阶段公平公正原则的实现,使每位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也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4)奥赛为一些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和发挥特长的平台,对早出人才、出好人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若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势必导致学校过于重视奥赛,投入过多资源,学生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造成许多负面效应,如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和心理压力过大,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2、当代有位教育专业人士兼作家如许叹息神州的教育:

“要想使神州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神州怙恃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问题:

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神州时下的教育举行反思。

  答:

这段话指出了大神州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落空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

(1)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位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而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五个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有机组成部分。

(2)学校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同时具有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并非所有情况下的学校教育都能发挥其正向的促进功能和作用,实现既定的教育目的。

当教育由于某些异化时反而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充分实现。

(3)我国现行的教育,由于往往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业的唯一依据,强调标准化教学,过于追求客观化、规范化,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抹杀了学生的许多天赋,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甚至对其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忽视学生动手能力、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培养,从而影响了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

要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

3、2004年《神州教师》杂志对幼童的生存状态举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

833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主要体现是:

受考试折磨、没有自由、压抑、紧张、忙碌。

期中,考试是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

学生的年龄越高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问题:

从调查数据分析,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答:

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违背了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方向。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经验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2)“应试教育”过于追求分数,过于重视考试,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严重地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

童年本是快乐的,但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做事,不能自由地学习和游戏,而只能穷于应付作业和考试。

学校生活质量的低下,不仅使他们感受不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而且由于考试产生的巨大心理压力,使他们身心疲惫甚至处于崩溃的边缘。

(3)要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就要改变“分数至上”的传统观念,减轻学生过重的考试压力和心理负担,并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规律出发,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下自由地学习和成长,使学习变成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使学校变成学习的乐园,使童年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4、为了检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情况,市教委检查组上午8时前来到了XX学校。

检查组长向该校校长说明来意后,校长说:

“我们学校对素质教育十分重视,课外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有科技小组、美术小组、音乐小组……,但现在学生正在上课。

下午课外活动时,请你们指导。

你认为该校对素质教育理解正确吗?

为什么?

要点:

(1)该校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全面(或不对);

(2)课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途径;

(3)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4)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5、有一次,女教师画了一个圆圈儿问大学生:

“这是什么?

”大学生思考良久,才底气不足地说了一句:

“可能是零。

”又一次,女教师画了个同样的圆圈儿问一群小学生:

“这是什么?

”孩子们立刻七嘴八舌地回答:

“是太阳”、“是烧饼”、“是足球”、“是西瓜”?

“是老师的大眼睛!

”……女教师听了不由得目瞪口呆!

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请用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观点分析。

要点:

(1)创新能力绝不仅仅是智力活动,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意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

儿童天生好奇、想象力丰富,创新能力应当从小开始培养。

(2)该案例反映了我们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被传统教育淹没了。

(3)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一个重要品质,我们应在教育实践中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当作一个重要部分来抓。

应试教育不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牺牲多数学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应试教育忽视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不是一般性的要求,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它教育活动的根本追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6、“排名榜”带来了什么?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几位学生怯生生地找班主任,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对老师说:

“别给我们排队了。

”孩子们的目光里充满了惶恐与不安。

这位教了20多年书的教师心头一热,而眼湿润了。

事后,他对记者说:

“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到了那一份沉重。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调查专家小组的一项调查显示:

96%的学校给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名次,经常排名次的占68%;75%的学生对全班公布分数和排名次感到紧张、害怕,甚至讨厌。

请依据以上实例,分析“排名榜”带来了什么?

要点:

这种做法是教育思想不端正,为应试而教、为“精英”而教,急功近利,是一种错误的教育观和教育行为。

从上述事例可以看出,“排”名榜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精神压力,这是非常不利于学生成长的。

这是应试教育的表现。

(1)这种过分关注学生学习成绩是应试教育的表现,这样导致学生只关注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重智轻德、体、劳。

(2)考试成绩只说明学生一时或某方面的成绩,暂时不佳,并不能否认学生不能成材。

如爱因斯坦、牛顿。

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用,各有其用武之地。

比尔·盖次就只有高中学历。

他在哈佛大学没有读完就经营他的电脑公司去了。

他是世界上及早发现自己长处,并果断地去发展自己长处的人。

(3)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教育观,对每一个学生不必苛求他们都考高分,而应发现、发展、发挥他们的长处,使他们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人。

一些学校致力于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便是这方面的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