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9229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1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1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1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1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1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1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1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1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1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1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1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1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1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1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1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1文档格式.docx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1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背诵内容1文档格式.docx

“惠人也。

”问子西①。

曰:

“彼哉!

彼哉!

”问管仲。

“人也②。

夺伯氏③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④无怨言。

有人问子产是个怎样的人。

“是个有恩惠于人的人。

”又问子西,孔子说:

“他呀!

他呀!

”又问管仲。

“他是个有才干的人,他把伯氏骈邑的三百家夺走,使伯氏终生吃粗茶淡饭,直到老死也没有怨言。

“贫而无怨①难,富而无骄易。

“贫穷而能够没有怨恨是很难做到的,富裕而不骄傲是容易做到的。

(三)

“孟公绰①为赵魏老②则优③,不可以为滕薛④大夫。

◎子路问成人⑤。

“若臧武仲⑥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⑦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⑧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问公叔文子⑨于公明贾⑩曰:

“信乎,夫子

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

“以

告者过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

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

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其然?

岂其然乎?

“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晋文公

而不正,齐桓公

正而不谲。

(四)

◎子路曰:

“桓公杀公子纠①,召忽②死之,管仲不死。

“未仁乎?

“桓公九合诸侯③,不以兵车④,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⑤,如其仁。

◎子贡曰:

“管仲非仁者与?

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⑥管仲,吾其被发左衽⑦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⑧也,自经⑨于沟渎⑩而莫之知也。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⑪与文子同升诸公⑫。

子闻之,曰:

“可以为‘文’矣”。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

“夫如是,奚而不丧?

”孔子曰:

“仲叔圉⑬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其言之不怍⑭,则为之也难。

(五)

◎陈成子①弑②简公③,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

“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公曰:

“告夫三子④。

“以吾从大夫之后⑤,不敢不告也!

”君曰:

“告夫三子者。

”之⑥三子,告。

不可。

孔子曰: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译文】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

孔子斋戒沐浴以后,随即上朝去见鲁哀公,报告说:

“陈恒把他的君主杀了,请你出兵讨伐他。

”哀公说:

“你去报告那三位大夫吧。

”孔子退朝后说:

“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君主却说‘你去告诉那三位大夫吧'

”孔子去向那三位大夫报告,但三位大夫不愿派兵讨伐,孔子又说:

“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呀!

◎子路问事①君。

“勿欺②也,而犯之。

子路问怎样事奉君主。

“不能欺骗他,但可以犯颜直谏。

“君子上达①,小人下达。

“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

“古之学者为己①,今之学者为人②。

“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蘧(qú

)伯玉①使人于孔子。

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

“夫子何为?

”对曰:

“夫子欲寡②其过而未能也。

”使者出。

“使乎!

使乎!

蘧伯玉派使者去拜访孔子。

孔子让使者坐下,然后问道:

“先生最近在做什么?

”使者回答说:

“先生想要减少自己的错误,但未能做到。

”使者走了以后,孔子说:

“好一位使者啊,好一位使者啊!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

“君子思不出其位。

”  

“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情。

”曾子说:

“君子考虑问题,从来不超出自己的职位范围。

(六)

◎子曰: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文】孔子说:

“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仁者①不忧,知者②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

“夫子自道也。

“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

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子贡说:

“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

◎子贡方人①。

“赐也,贤乎哉②?

夫我则不暇。

子贡评论别人的短处。

“赐啊,你真的就那么贤良吗?

我可没有闲工夫去评论别人。

“不患①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没有本事。

“不逆①诈,不亿②不信③,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不预先怀疑别人欺诈,也不猜测别人不诚实,然而能事先觉察别人的欺诈和不诚实,这就是贤人了。

◎微生亩①谓孔子曰:

“丘何为是②栖(xī)栖③者与?

无乃为佞乎?

“非敢为佞也,疾固

也。

微生亩对孔子说:

“孔丘,你为什么这样四处奔波游说呢?

你不就是要显示自己的口才和花言巧语吗?

“我不是敢于花言巧语,只是痛恨那些顽固不化的人。

(七)

“骥①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

◎或曰:

“以德报怨,何如?

“何以报德?

以直①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说:

“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

“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

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莫我知①也夫!

“何为其莫知子也?

“不怨天,不尤②人;

下学而上达③。

知我者其天乎!

“没有人了解我啊!

“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

“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公伯寮(liá

o)愬(sù

)②子路于季孙。

子服景伯③以告,曰:

“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⑦。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

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公伯寮其如命何!

公伯寮向季孙告发子路。

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给孔子,并且说:

“季孙氏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力量能够把公伯寮杀了,把他陈尸于市。

“道能够得到推行,是天命决定的;

道不能得到推行,也是天命决定的。

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贤者辟①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作者七人②矣。

“贤人逃避动荡的社会而隐居,次一等的逃避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再次一点的逃避别人难看的脸色,再次一点的回避别人难听的话。

”孔子又说:

“这样做的已经有七个人了。

◎子路宿于石门①。

晨门②曰:

“奚自③?

”子路曰:

“自孔氏。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

“从哪里来?

”子路说:

“从孔子那里来。

”看门的人说:

“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八)

◎子击磬(qì

ng)①于卫,有荷蒉②(kuì

)而过孔氏之门者,曰:

“有心哉,击磬乎!

”既而曰:

“鄙哉!

硁硁③(kēng)乎!

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④,浅则揭⑤。

“果哉!

未⑥之难⑦矣。

孔子在卫国,一次正在敲击磬,有一位背扛草筐的人从门前走过说:

“这个击磬的人有心思啊!

”一会儿又说:

“声音硁硁的,真可鄙呀,没有人了解自己,就只为自己就是了。

(好像涉水一样)水深就穿着衣服趟过去,水浅就撩起衣服趟过去。

“说得真干脆,没有什么可以责问他了。

◎子张曰:

“《书》云:

‘高宗①谅阴②,三年不言。

’何谓也?

“何必高宗,古之皆然。

君薨(hōng)

,百官总己以听于冢

三年。

子张说:

“《尚书》上说,‘高宗守丧,三年不谈政事。

’这是什么意思?

“不仅是高宗,古人都是这样。

国君死了,朝廷百官都各管自己的职事,听命于冢宰三年。

“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在上位的人喜好礼,那么百姓就容易指使了。

◎子路问君子。

“修己①以敬。

“如斯而已②乎?

“修己以安人

“如斯而已乎?

“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子路问什么叫君子。

“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

“这样就够了吗?

“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

“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

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

◎原壤①夷俟(sì

)②。

“幼而不孙弟

,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以杖叩其胫(jì

ng)

译文】

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

孔子骂他说:

“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

”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阙党①童子将命②,或问之曰:

“益者与?

“吾见其居于位

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

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阙里的一个童子,来向孔子传话。

有人问孔子:

“这是个求上进的孩子吗?

“我看见他坐在成年人的位子上,又见他和长辈并肩而行,他不是要求上进的人,只是个急于求成的人。

国学经典—第二单元《千家诗》

四季风韵

1、早春①

[宋]白玉蟾②

南枝才放两三花③,雪里吟香弄粉些④。

淡淡著烟浓著月⑤,深深笼水浅笼沙⑥。

早春时节,南面朝阳的梅枝才开了两三朵花,正好又下了一场雪,我在月下雪地里体味梅花散发的清香味,赏玩梅花洁白的颜色。

那初开的白梅花,浓淡深浅有别,夜雾和月色附着在那色浓的花朵上,犹如笼罩着寒冷的水一般,附着在色淡的花朵上,就像笼罩着明净的沙子一般。

2、夏日①

[宋]张耒②

长夏江村风日清③,檐牙燕雀已生成④。

蝶衣晒粉花枝舞⑤,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⑥,嘈嘈虚枕纳溪声⑦。

久斑两鬓如霜雪⑧,直欲樵渔过此生⑨。

炎热的夏日里,村子里天气难得今天这样的清爽;

屋檐下羽翼未满的小燕子和麻雀也将头伸出了窝巢,叽叽喳喳的鸣叫。

蝴蝶煽动着翅膀停落在花枝上,使花枝不断地舞动;

在晴朗的屋角处,蜘蛛正在添丝补网。

眼前是照射在帘子上疏疏落落的月影,响在枕畔的是小溪潺潺流淌的水声。

久已花白的头发如今像霜雪一般白了,不如就做个樵夫或渔翁度过余生。

3、长安秋望①

[唐]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②,汉家宫阙动高秋③。

残星几点雁横塞④,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⑤,红衣落尽渚莲愁⑥。

鲈鱼正美不归去⑦,空戴南冠学楚囚⑧。

灰蒙蒙的云雾夹带着寒意天刚刚亮,宫殿四周开始呈现出深秋的景色。

稀疏的晨星伴随着从边塞上横空而来的大雁,凭楼眺望忽闻笛声引起无限乡愁。

篱笆旁紫色艳丽的菊花欲开未开,十分静谧,池沼里莲花花瓣已凋谢。

故乡鲈鱼正鲜美而我却不归去,又是何苦戴着南方的冠冕学楚囚?

4、中秋①

[宋]李朴②

皓魄③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④寂无声;

平分秋色⑤一轮满,长伴云衢⑥千里明;

狡兔⑦空从弦外落,妖蟆⑧休向眼前生;

灵槎⑨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⑩。

一轮皓月从天边缓缓升起,万籁俱寂,唯有清风徐徐;

这一轮满月足以平分秋色,高悬云层之中照亮了千家万户;

(颈联明白意思就行了,没直译的必要,引用关于月亮的传说,即月中有兔与蟾蜍,)我想要约同明月一起乘灵槎(能乘往天河的船筏),待银河彻底澄清以后,遨游太空。

5、冬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②,冬至阳生春又来③。

刺绣五纹添弱线④,吹葭六管动飞灰⑤。

岸容待腊将舒柳⑥,山意冲寒欲放梅⑦。

云物不殊乡国异⑧,教儿且覆掌中杯⑨。

天时人事,每天变化得很快,转眼又到冬至了,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

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葭灰。

堤岸好像等待腊月的到来,好让柳树舒展枝条,抽出新芽,山也要冲破寒气,好让梅花开放。

我虽然身处异乡,但这里的景物与故乡的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饮而尽。

国学经典—第三单元《论语》

卫灵公第十五

◎卫灵公问阵①於孔子。

孔子对曰:

“俎豆②之事,则尝闻之矣;

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明日遂行。

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列阵之法。

孔子回答说:

“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

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

”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

◎在阵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①见曰:

“君子亦有穷乎?

“君子固穷②,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一行)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

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

“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

“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

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然。

非与?

“非也,予一以贯之。

“赐啊!

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一一记住的吗?

”子贡答道:

“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

“不是的。

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彻始终的。

“由!

知德者鲜矣。

“由啊!

懂得德的人太少了。

“无为而治①者其舜也与?

夫②何为哉?

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

他做了些什么呢?

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

◎子张问行。

“言忠信,行①笃敬,虽蛮貊②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③,行乎哉?

立则见其参④於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⑤也,夫然后行。

”子张书诸绅⑥。

子张问如何才能使自己到处都能行得通。

“说话要忠信,行事要笃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可以行得通。

说话不忠信,行事不笃敬,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

站着,就仿佛看到忠信笃敬这几个字显现在面前,坐车,就好像看到这几个字刻在车辕前的横木上,这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

”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腰间的大带上。

“直哉史鱼①!

邦有道,如矢②;

邦无道,如矢。

君子哉蘧伯玉!

邦有道,则仕;

邦无道,则可卷③而怀之。

“史鱼真是正直啊!

国家有道,他的言行像箭一样直;

国家无道,他的言行也像箭一样直。

蘧伯玉也真是一位君子啊!

国家有道就出来做官,国家无道就(辞退官职)把自己的主张收藏在心里。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

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

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说:

“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子贡问为仁,子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

“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颜渊问为邦。

“行夏之时①,乘殷之辂②,服周之冕③,乐则《韶》《舞》④、放⑤郑声⑥,远⑦佞人。

郑声淫,佞人殆⑧。

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

“用夏代的历法,乘殷代的车子,戴周代的礼帽,奏《韶》乐,禁绝郑国的乐曲,疏远能言善辩的人,郑国的乐曲浮靡不正派,侫人太危险。

◎子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已矣乎!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完了,我从来没有见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

“臧文仲其窃位①者与!

知柳下惠②之贤而不与立也。

“臧文仲是一个窃居官位的人吧!

他明知道柳下惠是个贤人,却不举荐他一起做官。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不曰‘如之何①,如之何’者,吾未②如之何也已矣。

“从来遇事不说‘怎么办,怎么办'

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才好。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整天聚在一块,说的都达不到义的标准,专好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君子疾没世①而名不称焉。

“君子担心死亡以后他的名字不为人们所称颂。

“君子①求②诸(zhū)己,小人③求诸人。

“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

“君子矜①(jīn)而不争,群而不党②。

“君子庄重矜持而不同别人争执,团结众人而不结党营私。

“君子不以言举①人,不以人废②言③。

“君子不因一个人的言谈来推举他,也不因一个人有缺点就废弃他的言论。

子贡问道:

“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呢?

“那就是‘恕道’吧!

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吾之於人也,谁毁①谁誉②?

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③民也,三代④之所以直⑤道而行也。

“我对于别人,诋毁过谁?

赞誉过谁?

如果有我赞誉的人,那也是经过验证的。

这些人啊,夏商周三代依靠他们,才能按正直之道行事。

“吾犹及史之阙(quē)文①也。

有马者借人乘之②,今亡③矣夫!

“我还能够看到史书存疑的地方。

有马的人[自己不会训练,]先给别人使用,这种精神,今天也没有了罢。

“巧言①乱德。

小不忍②,则乱③大谋④。

“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

小事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

“众恶之,必①察②焉;

众好③之,必察焉。

“众人都厌恶他,一定加以考察;

众人都喜欢他,一定加以考察。

“人能弘①道,非②道弘人。

“人能够弘扬大道,不是大道来弘扬人。

“过①而不改,是谓过矣。

“有过错而不改,这就是真正的过错。

“吾尝①终日不食,终夜不寝②(qǐn),以思,无益③,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冥思苦想,但没有益处,不如去学习。

“君子谋①道不谋食。

耕也,馁②(něi)在其中矣;

学也,禄③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君子谋求大道,不谋求衣食。

耕田,饥饿就在其中;

学习,俸禄就在其中。

君子为大道之存废而担忧,不担忧贫穷。

“知①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②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依靠聪明才智得到它,不能用仁德去守住它,虽然得到了,也必定会失去它。

依靠聪明才智得到它,能够用仁德去守住它,却不用庄重严肃的态度去对待,百姓也不会敬服。

依靠聪明才智得到它,能用仁德去守住它,又能用庄重严肃的态度去对待,但是如果行动不符合礼义,也不是完善的。

“君子不可小知①而可大受②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君子不能让他们做那些小事,但可以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

小人不能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但可以让他们做那些小事。

“民之於①仁也,甚②於水火。

水火,吾见蹈③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人民对于仁德的需要,超过了对于水与火的需要。

水与火,我看见赴汤蹈火而死的人,却没见过践行仁德而死的人。

“当仁,不让于师。

“在仁道上,即使面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君子贞①而不谅②。

“君子讲大义,不拘泥于小信。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①。

“事奉君主,恭敬谨慎地工作,俸禄之事则是次要的。

“有教①无类②。

“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道不同不相为谋①。

“如果不是志同道合,就不能在一起谋划。

“辞①达②而已矣。

“言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了。

◎师冕①见,及阶,子曰:

“阶也。

”及席,子曰:

“席也。

”皆坐,子告之曰:

“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

子张②问曰:

“与师言之道与?

“然③。

固④相⑤师之道也。

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边,孔子说:

“这是台阶”。

走到坐席边,孔子说:

“这是坐席”。

大家都坐下后,孔子告诉他说:

“某人在这里,某人在那里。

”师冕走了以后,子张问:

“这就是与乐师讲话的方式吗?

“是的,这本来就是帮助乐师的方式。

国学经典—第四单元《千家诗》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乌云上涌,就如打翻的墨汁,还未来得及把山给遮住。

白雨就如同跳动的白色珍珠,飞溅入了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和白色的雨点。

此时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像天空一样明媚温柔。

2、玉台观

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

彩云萧史驻,文字鲁恭留。

宫阙通群帝,乾坤到十洲。

人传有笙鹤,时过北山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