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2680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低年段要求。

16.2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18.3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单元教学目标

能通过交流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工作,知道科学家与工程师分别是干什么工作的人。

通过科学小实验与设计制作活动,体验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过程,获得发现与制作的乐趣。

通过经历具体的操作活动,意识到制定与遵守科学课规则的重要性。

单元活动框图: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小小科学家

课时安排

1-1

总课时

教学目标

.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

.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难点:

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学准备

带有凹槽的课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玻璃球),绒布。

教学预设

个性化备课

活动一:

认识科学家的工作

图片提供。

(课件)

提问:

你知道他们都在干什么么?

引导学生大胆的去表述。

学生分组讨论。

集体汇报

教师作适当介绍讲解。

植物专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动物学家珍妮-古道尔

天文学家地质学家生物学家等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工作?

教师作适当补充。

学生活动,把科学家和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用线连起来。

说一说科学家是什么样的人?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科学家的故事?

有爸爸妈妈告诉过你么?

想不想听老师讲一个科学家的故事?

补充种牛痘的故事

活动二:

做滚小球实验

说说生活中你有滚小球的经历么?

你觉得怎样做就会把小球滚得远?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再猜想:

你觉得在哪个位置小球会滚得比较远?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是不是和大家的想法一样呢?

学生实验

引导注意实验细节:

1、轻放,不能推,中途不能触碰小球。

2、及时记录好最终的位置。

3、斜坡不能改变。

说说你的发现。

视频介绍:

伽利略是如何滚小球的。

引导整理实验器材。

想一想:

如果我想把小球滚得更远些,可以怎么去做?

有不同的想法吗?

想不想尝试一下?

学生动手尝试。

活动三:

读图,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提供图片

引导学生尝试回答各图片中问题的答案。

说说你还知道哪些问题科学家们已经知道了答案?

介绍还有好多问题科学家还没有完全找到答案,有的甚至都一无所知。

比如:

地球里面有什么?

外星人到底有没有?

等等

讨论:

你觉得科学家们最终会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么?

谈话: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积极探究,寻找身边问题的答案。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反思

 

2.小小工程师

.能够利用简易材料自制一个铅笔加长器,并对设计制作的产品不断改进,力争做得更好。

.通过交流工程师的杰作,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程师的发明制造。

.知道工程师是设计、发明、制造产品的人。

知道工程师是做什么的,经历制作一件物品的过程。

认识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是有区别的,工程师重在设计、发明、制造。

学生分组材料:

(1)自制铅笔加长器。

短的铅笔头、吸管、小木棒、一次性筷子、废旧纸张、剪刀、胶带等。

(2)商店出售的铅笔加长器成品。

了解工程师的工作

设计意图:

抓住工程师工作的重要环节,提供工程师的一些典型工作场景图片,让学生获得对工程师以及工程技术的初步感知,同时认识到工程师所做的工作和科学家所做的工作还是有区别的,科学家侧重研究、发现,而工程师侧重设计、发明、制造。

教学过程:

结合图片观看工程师以及工程设计的视频。

课堂上可以多提供一些工程师工作的场景图,让学生交流、了解。

组织学生交流,在你周围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工程师,他们是怎么工作的。

讨论工程师的工作和科学家的工作有什么不一样?

认识工程师的杰作,交流还知道哪些?

选择认识工程师的杰作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更有利于学生认识到技术与工程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很重要。

结合活动手册,辨认哪些是工程师的杰作,说说还知道哪些。

交流自己有没有做“工程师”的经历,小孩子搭积木、造房子、堆沙堡、拼装模型、测试赛车等活动其实都是小小工程师做的事情。

注意事项:

工程师制造的产品不仅体现在高科技的宇宙飞船、高铁、电脑、高楼、桥梁方面,洗衣机、电饭锅等日常用品也是工程师发明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

学做工程师,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利用简单易得的材料,像工程师那样设计制造一个产品,解决身边真实的问题,体验工程实践。

出示一支短的铅笔,不好写了,怎么办?

创设一个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

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个性化的铅笔加长器,不要求全班统一。

就地取材,可以是纸制的、塑料管式的,也可以是木制的、竹制的等。

每个小组里尽量要有不同的制作方法。

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测试评价,再评出小组内谁做得最好。

观察并使用买来的铅笔加长器,说说它们好在哪里,是否对自己的改进有启发。

学生自备的铅笔要足够短,这样在设计使用铅笔加长器时才能真正体会到产品的功用。

在比较铅笔加长器时,买来的铅笔加长器美观、结实、实用,但是自己做的环保、简单、省钱。

比较时不能一味地说买来的好,那样就失去动手制作的意义了。

身边的废旧材料:

报纸、吸管、空心塑料管、小竹筒,甚至木棒、塑料棒等

学具箱里的配套学具

电子教材中的铅笔加长器使用录像

有些学生身边可能有铅笔加长器,也可作为课堂资源。

3.上好科学课

.能够说出科学教室与一般教室的不同。

.通过比较水的多少的活动,认识到科学课上要遵守规则。

.参与制定上好科学课的规则,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则

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并在活动中遵守规则

能够在活动中有规则意识并主动遵守。

细而高的瓶子、粗而矮的瓶子,染色用的颜料,有刻度的瓶子,抹布。

参观科学教室,比较与普通教室的不同

让学生关心自己的学习场地,熟悉实验室的环境,如实验器材摆放在哪?

标本柜在哪?

比较是为了突出科学实验室的独特性,它更有利于动手操作,更利于合作学习。

比较前要让学生仔细观察科学教室,关注以下这些方面:

课桌椅的摆放、橱窗里的物品、墙壁板报的布置以及通水通电情况等。

尝试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布置,期望学生能将实验室的环境布置与他们的科学学习更好地联系在一起。

教学时可以结合本校科学实验室的具体场景进行,也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图片或更多的实验室图片场景进行。

做比较水的多少实验

通过一个简单的比较活动,让学生意识到科学课上遵守规则很重要,遵守规则可以提高实验效率和学习水平。

教师需给每个小组准备一高一矮两个瓶子,且两个瓶子里装有不同高度的水。

为了看得更清楚,可以用色素给水染色。

比较前可先让学生制定一个简单的计划,说说怎么去比,需要用到什么材料。

比较的方法可以多样,教师要尽可能地预想方法并准备好相应的器材。

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如在刚才的实验过程有没有互相合作,有没有人争抢实验器材,小组里的声音是不是太大,有没将将桌面搞得到处都是水,实验过后有没有收拾好器材等。

引导学生反思

实验中遵守了哪些,还有哪些被忽视了,想想如果我们都遵分科学课的规则,那我们的实验效果会怎么样?

比较出水的多少并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要看在活动中有没有规则意识。

这里量筒的使用不作要求。

制定科学课的规则

科学课与其他课程最主要的不同就是要进行各种材料的观察或是实验操作,当面对实物材料时,孩子们会不自觉地处于兴奋之中,他们总是想触摸这些材料,因为孩童是天生的探索者,而这容易造成科学课堂的无序与干扰,所以本活动的设计就是要让学生制定适合的科学课规则。

结合学生活动手册,分辨图片上的这些同学的做法哪些对,哪些不对,应该怎样做。

在分辨过程中,要求把正确的做法及时记录下来,作为制定科学课规则的内容。

让学生充分讨论,最后制定出一份有班级特色的上好科学课的规则。

在以后的科学学习活动中,督促学生自觉主动地去遵守大家制定下来的规则。

第2单元用感官观察

单元设计意图

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观察是人认识自然的基本方法,也是小学生学科学的重要方法。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我们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再借助观察获得发现,进而形成合理的解释和结论。

科学离不开事实的证据,而事实证据的获得则离不开观察。

观察是所有科学的基础。

从个体的认识来看,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婴儿呱呱坠地,就开始用感官从周围世界获取信息。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观察能力逐步发展,这不仅增强了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更有助于他们区分主观的世界和客观的世界,为学习小学科学课程做准备。

所以本套教材在指导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之后,即以观察为起点,着力于小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一年级学生对自然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周围的事物总是想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这些都是人类探究世界的本能的观察行为。

本单元将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为载体,在解决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到好奇的小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观察伴随着今后科学探究的每一步,逐渐学会各种观察的方法,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观察品质。

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内容。

9.1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

举例说出动物"

丨以通过眼、邱、鼻等感知环境。

10.1人体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

识别眼、邱、鼻、舌、皮肤等器官。

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认识感官》《感官总动员》《借助工具观察》。

对于感官功能的认知和体验,采用了由分到总,由单一到综合的设计思路,三课之间也具有层层递进的内在逻辑。

总体上来说,是对科学方法,即观察能力的训练。

第一课,从明确什么是感官人手,分别用眼、耳、鼻、舌、皮肤进行察,认识感官的功能。

第二课,用两种、三种感官来品茶和观察蜡烛,并在|察细观察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描述物体的特征。

第三课,当学生发现用肉眼和放大工具看到了不一样的指纹,用耳朵和借助听诊器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后,会引发对观察工具浓厚的兴趣。

通过了解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知道是越来越先进的工具提高了人类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三课也呈现了人类观察活动不断深入、观察工具不断完善、观察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识别感觉器官,运用某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

通过做动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活动,获得关于事物的更多信息。

使用简单的工具帮助感官观察事物,发现工具延伸了感官的功能。

与同学共同完成观察活动,交流自己的发现,感受发现的乐趣。

单元活动框架

4.认识感官

2-1

通过与同伴互相指认眼、耳、鼻、舌、皮肤的活动,说出它们都是感觉器官(感官)

观赏视频或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在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师材料:

各种声音的录音片段。

观看图片,认识感觉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皮肤遍布全身

本环节意在整理学生对感官的已有认识,明确感觉器官的概念,激发兴趣,引人利用感官进行的观察活动。

针对刚入学的小学生,本环节设计可以引领学生观看教材中可爱的图片,采用游戏、故事、漫画等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特别强调,手不是感觉器官,手上和遍布人的全身的皮肤是一种感觉器官,是人体最大的感觉感官。

观察图片,找出不同小动物,描述小动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用眼睛看是学生最熟悉的观察方法,所以教学设计从用眼睛看开始,带领学生进入观察的第一步。

做“找小动物”的活动,是一个儿童及成人都特别喜欢的游戏,通过这个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用眼睛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在学生交流己找到哪种小动物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

这个小动物是什么样的?

从而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描述观察对象,以提升学生的描述技能。

学生对自己找到的小动物进行描述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达给予帮助,例如:

你讲给大家听的时候,可以说说小动物个头的大小,身休的形状、颜色;

如果讲不出它的名字就说不知名的虫子或动物。

刚入学的小朋友描述水平较低,教师可以帮助他们用一些科学同汇表达,但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表述,也不必对学生的描述准确度作太高的要求。

2-2

用其他感觉器官观察物体。

描述物体在气味、味道、轻重、厚薄、粗细、光滑等方面的特征。

这部分内容包括用耳听、用鼻闻、用舌尝、用皮肤触摸四个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知道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还包括动用其他感官去观察。

设计一:

创设故事情境或其他问题情境将这几个并列且各自独立的活动整合成几个综合的活动。

将用眼睛看和用耳朵听的观察活动整合起来,创设走进森林的情境去发现图片中的小动物,利用录音机听森林中的风声雨声流水声、小动物发出的声音等;

将用鼻闻和用舌尝的活动整合起来,去辨别盒子里究竟是哪种水果等;

快下课时,领学生到操场上用手、脚等感受草地、沙地、水泥地,说出自己的不同感觉。

(主采)

设计二:

由于在第二课感官总动员的教学中,安排了品茶的活动,故可以将本课中用鼻闻和用舌尝水果的活动,放在第二课与品茶活动整合,这样本课用1课时教学就可以完成。

或者将用鼻闻和用舌尝水果的活动作为个别学生的演示活动,这样也可以用1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

(备选)

关于用皮肤观察活动的建议:

在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领学生到操场上进行活动,触摸的材料不要局限于教材中的范例,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容易找到的材料进行观察;

没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材质的材料让学生触摸和感觉。

学生用手触摸石头(水泥)地面和木课桌,描述不同的感觉。

描述不同时,要组织学生试着用冷、热、光滑、粗糙、软、硬等词语来描述。

教师组织活动时,使学生知道皮肤的触觉功能不仅仅是手才有的。

关于用鼻闻和用舌尝水果活动的建议:

选择气味比较明显的水果或蔬菜,如柠檬、芒果、橘子、洋葱、韭菜等,切成块,装盒。

观察的顺序通常是一看二闻三尝,开展本活动,要组织学生先闻再品尝。

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气味和味道的描述经常会有混淆,教学时要强调闻到的是气味,尝到的是味道。

描述感觉时,要组织学生试着用香香的、淡淡的、甜甜的、酸酸的、咸咸的等词语来描述。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时间较短,通常能持续集中15〜20分钟,教学时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动静结合。

特别注意从一开始上科学课时,就要求学生养成安安静静、仔细观察、认真听同学讲话的好习惯。

强调对不认识的物品不能随便闻和尝。

活动四:

读图,了解有些动物的感觉器官很灵敏。

利用图片资料或视频资料,将对人的感觉器官的认识推演到动物世界,加深对感觉器官的认识。

教学时,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图片资料或观看视频资料。

然后组织学生拓展交流: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感觉器官也有了不起的功能?

进一步提出问题:

既然不同的感官有不同的作用,当一种感官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引入对下一节课的学习。

5.感官总动员

.通过品茶、观察蜡烛等活动,说出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在做品茶活动和与同伴观察蜡烛的活动中,尝试发现并交流事物更多的特点。

知道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能动用各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

菊花茶、绿茶、红茶少量,玻璃水杯或塑料水杯三只,热水一大杯。

蜡烛一支、火柴一盒。

西瓜或挑西瓜的视频。

品茶活动,知道吃东西时,舌头和鼻子两种感觉器官在同时工作。

通过品茶活动,使学生发现在辨別一种东西时,有时需要两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才能完成。

考虑到倒热水的安全问题,不宜让低年级学生自己泡茶然后观察。

所以上课前,教师提前泡好菊花茶、绿茶、红茶三杯茶水备用。

由于泡茶水的准备工作量大,所以本活动可以用请学生上台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

如果条件允许,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活动,让学生都进行品茶体验,效果是最好的。

或者布置学生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做品茶活动,也是很好的办法。

教学注意事项:

品茶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鼻和舌在共同起作用是很关键的一步。

由于低年级学生常常不能控制好自己的动作,因为鼻子捏不紧而影响到观察效果,所以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共同完成。

观察蜡烛点燃前和点燃后的特点。

让学生调动身体各种感觉器官,亲身体验动用多种感觉器官可以认识事物更多的特点。

让学生动用眼、手、鼻等感觉器官,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找出蜡烛的特点。

观察点燃的蜡烛时,要用手背靠近火焰感知,不能直接接触火苗和蜡油。

教学时,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点火,又要强调注意安全。

学生描述蜡烛点燃前和点燃后的特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达:

“我们用眼睛发现什么?

“我们用鼻子发现什么?

“我们用手发现什么?

”……

注意事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