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三节呼吸保健和急救同步习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2682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三节呼吸保健和急救同步习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三节呼吸保健和急救同步习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三节呼吸保健和急救同步习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三节呼吸保健和急救同步习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三节呼吸保健和急救同步习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三节呼吸保健和急救同步习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三节呼吸保健和急救同步习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三节呼吸保健和急救同步习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三节呼吸保健和急救同步习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三节呼吸保健和急救同步习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三节呼吸保健和急救同步习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三节呼吸保健和急救同步习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三节呼吸保健和急救同步习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三节呼吸保健和急救同步习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三节呼吸保健和急救同步习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三节呼吸保健和急救同步习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三节呼吸保健和急救同步习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三节呼吸保健和急救同步习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三节呼吸保健和急救同步习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三节呼吸保健和急救同步习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下表为某地区男性吸烟数量与肺癌发病率的数据统计

每天吸烟数量(支)

1-10

11-20

21-30

31-40

41以上

吸有过滤嘴的肺癌发病率%

15

30

40

60

80

吸无过滤嘴的肺癌发病率%

20

35

57

87

90

阅读上表,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吸烟的多少对肺癌发病率影响很小 

吸有过滤嘴的香烟可以避免得肺癌 

每天吸烟的数量越多,肺癌发病率就越高 

吸烟有助天提高记忆力,集中注意力

6. 

2015年冬季,京津冀地区多次遭遇重度雾霾袭击,其中含有的PM2.5是大气中的可入肺颗粒,对人体健康伤害很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PM2.5经鼻、咽、喉、气管进入肺 

PM2.5可以经喉进入食道 

PM2.5由肺泡进入血液只需要穿过一层细胞 

PM2.5直接危害人类的消化系统

7. 

防止大气污染的根本措施是(  )

植树造林 

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人工降雨 

过滤空气

8. 

近几年,学生溺水事故时有发生,各学校都加强了防溺水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下列有关知识描述错误的是(  )

水超过胸部会感觉呼吸吃力,是因为在外部水压的作用下胸廓难以扩大

吸气时,膈肌收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

溺水时,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无法进行

对溺水人员及时实施人工呼吸,原理是呼吸运动

9. 

长期吸烟者,常常有痰却不易咳出的原因是(  )

呼吸运动受阻 

肺功能受到抑制 

呼吸道不畅通 

黏膜上的纤毛运动受到抑制

10. 

近日来,我国遭遇雾霾天气。

其中 

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首要的污染物。

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

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PM2.5进入人体,会直接引发消化道传染病

鼻腔内的绒毛对空气中较粗的颗粒物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加强植树造林,对减少PM2.5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PM2.5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引起的,所以我们应该立即停止使用化石燃料

11. 

尘肺是长期在粉尘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容易患的一种职业病。

长期吸烟或是在雾霾天气长期不戴口罩,都会加重尘肺病情,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肺泡内的尘埃积累过多,时间久了影响肺泡的扩张和回缩 

肺泡内的尘埃积累过多,使部分肺泡壁变厚,减少了气体交换的有效面积 

肺泡内的尘埃积累过多,时间久了使部分肺泡坏死 

以上三项都对

12. 

吸烟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吸烟(  )

会导致脂肪肝、肝硬化 

很容易感染艾滋病 

使肺癌发病率急剧上升 

将损害人的大脑和心脏

13. 

在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大气污染防治上要“下大力、出真招、见实效”的讲话,目的是消除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为此我国主要城市都开始了PM2.5的检测工作,以下有关PM2.5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它的产生与车、船尾气等有密切关系 

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 

是诱发多种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原因 

它能通过肺泡进入循环系统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4. 

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______(判断对错)

15. 

冬天家里的通风时间少,可经常喷洒空气清新剂来改善空气。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16. 

香烟烟雾的主要成分:

①______;

②烟碱;

③一氧化碳。

17. 

我们不能随地______。

因为里面含有大量病菌。

18. 

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请标出图中序号所示结构名称[①]______;

[③]______。

(2)[⑤]是______,在肺内形成树枝状的分支。

[⑥]______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也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人体血液流经此处后,血液中含量增加的气体是______。

(3)吸烟会损害呼吸系统,烟草中的有毒物质可以附着在香烟烟雾的微小颗粒上,到达______,沉积的有毒物具有致癌作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据报道,全世界每天有1.7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全球患病人数达数亿。

该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为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材料二:

当意外或急病发生时,施救者在医护人员到达前,按医学护理的原则,利用现场适用物资临时及适当地为伤病者进行急救,可以尽可能争取拯救生命的机会(如图示)。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艾滋病病毒属于______,艾滋病病毒和细菌、真菌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目前还没有研制出可临床使用的有效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______。

(2)在救援过程中,如要判断患者有无心跳,可通过图[______]所示方法来判断;

如发现患者无心跳,可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正确按压部位是图B中的[______]处;

如发现患者无呼吸,可通过______的方法进行抢救。

20. 

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香烟中有40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约有250种有毒或致癌物香烟燃烧时,有3000多种化合物在烟雾中缭绕全世界每年因吸烟死亡人数达250万之多

(1)吸烟主要损害人体的______系统,该系统由呼吸道和______组成,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2)据如图回答吃饭时不能谈笑风生,是因为吞咽时[______](填标号)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甚至窒息。

(3)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气体______、______、______。

但是这种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因此,保持环境中的空气______非常重要。

【答案】

×

焦油 

吐痰 

鼻 

喉 

支气管 

肺 

氧气 

肺泡 

病原体 

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易感人群 

② 

人工呼吸 

呼吸 

温暖 

湿润 

清洁 

新鲜、无污染 

【解析】

解:

A、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隐性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

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

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

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

我们要根据我国政府颁布的《婚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做好婚前检查工作,把优生工作做到婚前孕前,A正确;

B、当遇到因触电而造成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

如果人突然停止呼吸,但心跳存在时,我们一般应对其进行人工呼吸进行施救;

当人体能自主呼吸,但心跳停止时,我们应该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来帮助其恢复心跳,D正确。

C,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

非处方药适用于消费者,C错误;

D、吸烟烟不仅能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还能损害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C正确。

故选:

C。

近亲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

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

急救方法有:

拨打“120:

急救电话、人工呼吸。

本题考查各类生物常识的相关知识,要理解掌握。

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可用人工方法让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以帮助呼吸运动减弱或暂时停止呼吸的患者维持肺的通气功能,这就叫人工呼吸。

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叫呼吸频率。

据测定,呼吸频率随着年龄、性别和活动情况的不同而不同。

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5---20次/分,人体活动加强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会增加。

人工呼吸的频率应和人体自然呼吸的频率相同。

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松解衣服,防止用力过猛。

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应不失时机尽快施行,且不要轻易放弃努力,应坚持做到病人完全恢复正常呼吸为止,故D错误

D。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工呼吸的知识,据此解答.

关键点:

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5---20次/分,人体活动加强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会增加.人工呼吸的频率应和人体自然呼吸的频率相同.

心脏骤停的病人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救护。

心脏骤停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脏突然失去有效的舒缩功能,使有效的血液循环突然停止。

其病因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心原性心脏骤停,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心脏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另一种是非心原性心脏骤停,如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各种药物中毒或过敏、触电、雷电击伤、溺水、惊吓等。

首先了解什么情况下的病人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然后作出正确选择.

此题把课本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A、香烟燃烧时释放4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有害成分主要有焦油、一氧化碳、尼古丁和刺激性烟雾。

焦油对口腔、喉部、气管、肺部均有损害,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正确。

B、吸烟可引起癌症,据统计,吸烟与口腔癌、鼻烟癌、肺癌、胃癌、肠癌、膀胱癌、乳腺癌等有关,长期吸烟肺癌发病率高,正确。

C、吸烟有害健康,是一种陋习,错误。

D、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

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吸烟产生的烟雾会污染环境,正确。

吸烟时产生的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这些有毒物质首先危害人的呼吸系统,诱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癌症。

更为严重的是,吸烟者还严重妨碍他人健康,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吸烟时对旁人的危害比对他自己还大。

吸烟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应该不吸烟、不喝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理解吸烟的危害,明确吸烟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做到自己禁烟,并宣传禁烟的危害,利己利民。

表中的数据表明:

吸烟对身体有害,吸烟会引发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肺癌的发病率与吸烟的数量有关,无论是有过滤嘴的还是无过滤嘴的香烟,每天吸烟的数量越多,肺癌的发病率就越高。

吸烟会降低记忆力,分散注意力。

可见,选项C符合题意。

此题考查是资料分析题,通过分析解答进一步认识到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从资料中寻找解题线索,提取有利于解题的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链接,从而得出答案.

吸烟有害身体健康.远离烟草,珍惜自己的生命;

远离烟草,关爱他人健康;

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勿吸烟!

A、PM2.5颗粒经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然后进入肺,在肺泡中进行气体交换,PM2.5颗粒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周围血液,A正确;

B、PM2.5颗粒经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然后进入肺,B错误;

C、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肺泡里的PM2.5扩散进入血液,要通过两层细胞: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经过四层细胞膜;

氧气进入血液后,再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又经过了一层细胞膜;

因此肺泡内的PM2.5由肺泡进入血液中的需要经过2层细胞,C错误;

D、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诱发呼吸系统疾病,D错误;

A。

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

有害气体和粉尘。

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

粉尘主要是固体小颗粒,如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

大雾天气可导致呼吸病人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能够对吸入气体进行温暖、湿润和清洁,但是这种清洁能力是有限的。

本题考查PM2.5的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吸入PM2.5对人体,尤其是老年人的健康危害很大。

空气中的污染物能严重的危害人和其它生物的健康,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大面积植树造林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B。

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包括根本措施和有效措施,注意分清。

关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要能区分根本措施和有效措施。

A、在游泳时大家往往有这样的体会:

若水超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水压迫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

正确;

B、吸气时,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进肺,错误;

C、溺水时,主要影响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呼吸运动无法进行,正确;

D、当遇到某人溺水,先保持其呼吸道畅通,再实施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的原理是呼吸运动,以恢复病人肺的通气,达到通过肺换气来改善全身缺氧,促进呼吸中枢功能的恢复,从而产生自主呼吸。

吸气时:

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廓容积增大→肺随着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力→气体入肺。

呼气时:

肋骨间的肌肉、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廓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气体出肺。

关于呼吸和吸气时膈肌、肺、胸廓的变化情况,是考查的重点,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掌握。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肺的气体做一定的处理,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

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因此,气管和支气管都有分泌黏液和纤毛摆动清除异物的功能。

长期吸烟会损害呼吸道,导致呼吸道的粘膜分泌功能降低,同时呼吸道的纤毛也会受损,受到抑制,不能将呼吸道的黏液清除出去。

故D符合题意。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据此回答。

呼吸道与呼吸相适应的特点是考试的重点,复习时要注意。

A、PM2.5可入肺颗粒物,无法被鼻腔、咽喉等呼吸器官屏障阻碍,只能沉积在肺部,会直接损害呼吸系统等,A错误;

B、鼻腔内的绒毛对空气中较粗的颗粒物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

C、植树造林能减少沙尘暴天气的发生,能减少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能对减少PM2.5能起到积极的作用,C正确;

D.PM2.5指固体颗粒对环境的污染,人类使用能源大多为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燃烧产生较多的固体颗粒造成污染,D错误。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粒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

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特别是低碳生活、大气污染等是中考的热点问题。

尘肺是长期吸入粉尘的以肺组织纤维性病变为主的疾病,是长期在粉尘比较多的场所容易患的职业病。

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并在肺泡处积存,引起肺部纤维化,肺泡弹性下降,导致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以及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受阻,使呼吸困难逐渐加重。

尘肺病人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的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四大症状,此外尚有喘息、咳血以及某些全身症状。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呼吸道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由许多肺泡构成,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

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

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

一支烟所含的尼古丁就足以杀死一只小白鼠。

长期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至20倍;

更为严重的是,吸烟者还严重妨碍他人健康。

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吸烟时对旁人的危害比对他自己还大。

会导致脂肪肝、肝硬化主要是营养过剩,特别是糖类和脂肪过多造成的;

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和性接触传播,因此吸烟不会感染艾滋病;

烟雾中含有一氧化碳,长期吸烟会损害人的大脑和心脏。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吸烟的危害。

解答时可以从吸烟对呼吸系统、对他人的危害、长期吸烟的危害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吸烟的危害。

A、汽车尾气中也能释放出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因此,它的产生与车、船尾气等有密切关系,A正确;

B、PM2.5已经被科学证实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B正确;

C、PM2.5是诱发多种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C错误;

D、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

由于它能通过肺泡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D正确。

PM2.5,指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它主要源于燃烧后的物质,如燃煤、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等,通常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与之相关的问题也就成为了考试的重点。

防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大面积植树造林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故此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包括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和有效措施。

单从名字上看,空气清新剂应该能使空气清洁、气味清新。

其实不然,空气清新剂名不符实,它是靠香味遮掩异味,并不能真正改善空气的质量。

释放到空气中,本身就是一种污染物质,会在去除某种污染物或多或少的同时引入新的污染物(如氟利昂等)。

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空气污染程度,它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

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有:

烟尘、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悬浮颗粒物(浮尘)、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等

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多种多样,但根本措施就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