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十一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及当今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2714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十一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及当今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十一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及当今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十一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及当今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十一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及当今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十一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及当今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十一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及当今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十一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及当今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十一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及当今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十一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及当今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十一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及当今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十一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及当今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十一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及当今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十一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及当今世.docx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十一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及当今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十一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及当今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质量检测十一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及当今世.docx

浙江选考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阶段质量检测十一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及当今世

阶段质量检测(十一) 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及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9·海门调研)《漫长的20世纪》指出:

30年代大危机爆发……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

”为此,战后采取的措施是(  )

A.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建立“福利国家”

C.建立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

D.发展“混合经济”

解析:

选C 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是在战前就采取的措施,故A项错误;建立“福利国家”是为了解决贫富差距过大问题,故B项错误;“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表明世界经济的混乱、无序状态,为此,战后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故C项正确;发展“混合经济”是为了解决经济“滞胀”问题,故D项错误。

2.1935年,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合签署的反对新政的宣言写道:

新政就是一帮异想天开的神经质和野心家的恶作剧,它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

该宣言主要针对的是(  )

A.紧急银行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社会保险法D.全国劳工关系法

解析:

选C 社会保险法是规定社会福利政策,会让无功者不劳而获,故C项正确。

3.二战后,西方工业结构发生了分化:

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大烟囱工业”,如钢铁、采矿、纺织等,被称为“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技术密集型的专业化和小型化新兴工业,如电子、核能、宇航、激光等,被称为“朝阳工业”,获得迅猛发展。

由此可见,战后西方发达国家(  )

A.逐步从工业经济跨入知识经济时期

B.在国家干预下经济出现了持续发展

C.传统经济萎缩而新兴经济如日中天

D.成为经济发达制度健全的福利国家

解析:

选A 根据材料“西方工业结构发生了分化”,这种变化是朝阳工业迅猛发展(所代表的是知识经济),夕阳工业比重下降(工业经济),故A项正确;二战后,在国家干预经济下,西方国家迎来黄金时代,但是1973年出现“滞胀”,故持续发展不对,B项错误;“夕阳工业”比重下降不等于传统经济萎缩,故C项错误;福利国家与材料中工业结构调整无关,故D项错误。

4.罗斯福新政的第一步,就淘汰银行10797家。

公众舆论评价说这个行动犹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现的一道闪电”。

这一“闪电”的深远意义是(  )

A.在整顿金融业方面成效显著

B.通过整顿银行克服了金融危机

C.加强国家对金融的全面控制

D.开启了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解析:

选D 材料并未显示整顿金融业方面的成就,故A项错误;仅仅通过整顿银行并不能克服金融危机,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措施并非是国家加强对金融的全面控制,故C项错误;材料“淘汰银行10797家”体现了罗斯福新政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开启了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D项正确。

5.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

建设社会主义“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达到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们引导到共产主义。

”由此可见(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确保国内战争胜利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巩固了工农联盟

C.斯大林模式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推动苏联农业持续发展

解析:

选B 1921年3月,新经济政策实施,材料中“十月革命四周年”是1921年,列宁的话表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巩固了工农联盟,故B项正确。

6.1925年,苏联的一位农妇马秀拉给《农民报》写信说:

“共产党好像竭力要使所有的农民变穷……如果一个农民成功地改善了自己的经营,那他就会从贫农队伍中除名,在他头上贴上富农的标签,把它看作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材料表明(  )

A.农民对战后继续实行余粮收集制的不满

B.新经济政策并没有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

C.新经济政策导致农民成为政权的敌人

D.农民对经济状况改善后政治地位的担忧

解析:

选D 材料“贴上富农的标签,把它看作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表明农民对经济状况改善后政治地位的担忧,故D项正确。

7.下面是苏联农业集体化资料统计表,下表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  )

项目

1918年

1929年

1930年

1934年

1937年

集体农庄(单位:

千个)

1.6

57.0

85.9

233.3

243.7

集体化比重(占农户总数百分比)

0.1

3.9

23.6

71.4

93.0

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

不详

4.9

33.6

87.4

99.1

A.解决了苏联的粮食危机B.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C.存在着急躁冒进的现象D.有效地巩固了工农联盟

解析:

选C 材料中强调的是集体农庄的个数与集体化程度,并未说明解决了粮食危机的问题,故A项错误;集体农庄下,损害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呈现的数据中,集体农庄1918~1937年迅速提升,说明存在着急躁冒进的现象,故C项正确;农业集体化不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也就不利于巩固工农联盟,故D项错误。

8.1958年,苏共中央计划三到五年内,将拖拉机等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

但在赫鲁晓夫的要求下,不到一年就完成了。

结果,大多数集体农庄由于要花费大笔钱财购买机械设备,不得不取消或推迟许多计划内的项目;由于缺乏技术人员,许多拖拉机处于闲置状态,这项改革最终不了了之。

由此可见,“拖拉机改革”失败的直接原因是(  )

A.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旧模式B.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C.操之过急,缺乏科学规划D.未能调动农民积极性

解析:

选C 赫鲁晓夫用行政命令推行“拖拉机改革”,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这是“拖拉机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拖拉机改革”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改革,没有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故B项错误;根据“不到一年就完成了”“取消或推迟许多计划内的项目”“许多拖拉机处于闲置状态”等信息可知“拖拉机改革”操之过急、缺乏科学规划,导致改革失败,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农民积极性,故D项错误。

9.1946年,《纽约先驱论坛报》刊载了一位美国官员的讲话:

“除非打开更大的世界市场,美国将使自己陷入破产之中……有一个组织最近透露,倘今后九个月内不能成功地发展大规模的海外贸易,它们必将解雇50%的就业人员。

”为此,美国(  )

A.首倡自由贸易以图开拓世界市场

B.力推国际贸易自由化以缓解生产过剩

C.借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霸权

D.以美元大幅贬值来刺激国内商品出口

解析:

选B 根据材料“倘今后九个月内不能成功地发展大规模的海外贸易,它们必将解雇50%的就业人员”可知,美国面临的问题是劳动力过剩,因此美国希望把劳动力转移到国外市场,因此力推国际贸易自由化,B项正确。

10.二战后美国实行“廉价货币”政策,大量美元涌入欧洲,同时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恶化,造成美元贬值的压力,动摇了人们对美元与黄金固定兑换比价的信心。

1960年10月,伦敦黄金市场价格猛涨,美元大幅贬值,形成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

此次危机表明(  )

A.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缺陷

B.英美两国争夺经济霸权

C.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D.战后国际金融秩序混乱

解析:

选A 根据题目中“大量美元涌入欧洲,同时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恶化,造成美元贬值的压力”“伦敦黄金市场价格猛涨,美元大幅贬值,形成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得出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两挂钩一固定”体制存在缺陷,故A项正确。

11.1993年1月,克林顿在就职演说中提到:

“让我们决心把我们的政府变成如富兰克林·罗斯福说的一个‘大胆、持久实验’的地方,一个为我们的明天,而不是我们的昨天的政府。

”下列不属于克林顿执政期间“实验”之处的是(  )

A.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B.把赤字财政、刺激消费作为干预经济目标

C.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促进经济

D.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经济”

解析:

选B 把赤字财政、刺激消费作为干预经济目标是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思想,不属于克林顿时期的“实验”,故B项符合题意。

12.“起初,英国对欧洲经济共同体是抱敌视态度的,还在西欧六国酝酿筹组共同市场时,英国政府就赶忙于1956年10月抛出了所谓的‘C’计划,企图用一个包罗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所有成员国在内的‘工业自由贸易区’,把拟议中的六国共同体‘化’掉。

”英国此举(  )

A.确立了其在欧共体中的核心地位

B.旨在抗衡美国主导的关贸总协定

C.为欧洲联盟成立提供了基本框架

D.体现了西欧一体化进程的复杂性

解析:

选D 欧共体是在1967年成立的,故A项错误;英国此举是针对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不是抗衡关贸总协定,故B项错误;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为欧洲联盟成立提供了基本框架,故C项错误;英国对欧洲经济共同体抱敌视态度,体现西欧一体化进程的复杂性,故D项正确。

13.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都是二战后建立的经济组织。

下列对其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正式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

B.美国在这些组织中都发挥了主导性作用

C.都是二战后建立的区域性经济组织

D.成员的经济水平和国家实力差距较大

解析:

选D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成员经济水平和实力差距较大,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更复杂,经济水平和实力差距更大,而世界贸易组织是全球性的经济贸易组织,成员之间的差别更大,故选D项。

14.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至今,贸易量翻了三番。

但进入2017年以来,美国不断声称《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使得企业从美国向墨西哥迁移更加容易,导致美国工人失业而威胁退出。

下面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加、墨三国完全实现了贸易自由化

B.墨西哥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最大受益国

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面临挑战

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缩小

解析:

选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美自由贸易区没有形成关税同盟,各国之间是贸易伙伴关系,而且A项中的“完全”太绝对化,排除;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最大受益国是美国,故B项错误;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占优势,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挑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增大,故C项正确,D项错误。

15.“欧洲国家的组合,需要消除法、德之间长期存在的敌对状态,其采取的任何措施都必须首先考虑到这两个国家。

”欧洲联合的第一个措施是(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法德共同调整经济发展模式

C.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D.《欧洲联盟条约》的生效

解析:

选C 欧洲联合的第一步是1951年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故选C项。

16.如图所示漫画反映了全球化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A.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B.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C.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建立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

选C 从图中可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剪刀差,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故C项正确。

17.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的英国于2016年6月举行“脱欧”公投,脱欧阵营取得胜利。

在走完一系列法律程序后,欧盟公布脱欧协议草案,英国须于2020年12月之前结束过渡彻底脱欧。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被称作“经济北约”,是目前重要的国际多边经济谈判组织。

2016年2月,包括美国、日本、新加坡和越南在内的12国正式签署了TPP协议。

然而特朗普当选美国第四十五任总统后,却签署了美国退出TPP的行政命令。

英国“脱欧”和美国退出TPP说明(  )

A.经济全球化和打破贸易壁垒势在必行

B.区域集团化和自由贸易不利于经济发展

C.“冷战”政策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D.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仍然盛行

解析:

选D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故A项错误;区域集团化和自由贸易有利于经济发展,故B项错误;“冷战”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了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英国“脱欧”在一定程度上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体现,而美国退出TPP,强调美国优先,是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体现,故D项正确。

18.全球化的世界不能没有中国,开放的中国也离不开世界。

下列中国为赶上和加入全球化的潮流的事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是第三世界中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B.1986年,中国“复关”谈判转为入世谈判

C.2001年,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的“乌拉圭回合”上被正式批准入世

D.2004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解析:

选A 根据所学知识,中国是第三世界中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故A项正确;1995年,中国“复关”谈判转为入世谈判,故B项错误;2001年,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多哈会议上被正式批准入世,故C项错误;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故D项错误。

19.下表为《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数据统计表》(根据商务部公布的相关数据整理)。

表格数据反映了(  )

进出口贸易

新签对外承

包工程合同

直接投资

为沿线20

多个国家

总额

增长

总额

增长

总额

占对外投资总额

建经贸合

作区

累计

投资

6.3万

亿元

(人民币)

0.6%

1260亿

(美元)

36%

145亿

(美元)

8.5%

56个

185亿

(美元)

①中国对外开放程度加大 ②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

③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④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选D ②错误,中国的经济呈现出的是世界化的表现。

无论是贸易额还是区域范围,都能够看出中国的对外贸易逐渐扩大化、世界化和成熟化,这是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表现,因此本题选择D项。

20.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条款规定,“缔约方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办法进入另一缔约方商业,并且因此对某一缔约方领土内工业造成实质损害……这种倾销应该受到谴责”,还规定各缔约方国内反倾销法的内容不能与该规定相抵触。

这表明世界贸易组织(  )

A.保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

B.实现了全球范围内贸易的自由化

C.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法制化进程

D.使缔约国丧失了国内立法自主权

解析:

选C 从材料可知,世贸组织要求组织各国国内的法律不能与组织的法律相冲突,体现了国际规范的重要性,促进了国际贸易法制化的进程。

21.下表为区域性合作组织的三种模式

模式

特点

模式1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模式2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模式3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下列选项中组织与模式对应正确的是(  )

A.欧洲联盟——模式1 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2 亚太经合组织——模式3

B.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1 欧洲联盟——模式2 上海合作组织——模式3

C.亚太经合组织——模式1 欧洲联盟——模式2 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3

D.欧洲联盟——模式1 上海合作组织——模式2 亚太经合组织——模式3

解析:

选A 模式1合作程度最高,欧盟符合;模式2主要是经济上进行合作,不涉及政治问题,北美自由贸易区符合;模式3没有任何强制性,完全出于自愿原则,亚太经合组织符合,故选A项。

22.下表为1982~2000年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简表。

表格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项目

按当前价格计算的价值(亿美元)

年平均增长率(%)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1990~1995年

1996~2000年

国际直接投资  

590

2090

12710

21.1

40.2

跨国并购

1510

11440

24.0

51.5

A.全球经济的普遍繁荣B.资本的国际流动加速

C.全球竞争的利益失衡D.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解析:

选D 材料“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并购”快速增长不能得出全球经济普遍繁荣,故A项错误;“资本的国际流动加速”为材料的表现而非实质,故B项错误;通过材料看不出各国经济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资本在全球流通加速实质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故D项正确。

23.“301条款”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的俗称,该条款是美国贸易法中有关对外国立法或行政上违反协定、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采取单边行动的立法权条款。

依据这一条款,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全面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年,这对于芯片严重依赖美国进口的中兴通讯是致命的打击。

材料主要表明(  )

A.高科技产业发展迅猛B.世界经济体系发生变化

C.中国制造业基础薄弱D.美国无视世贸组织规则

解析:

选D 材料论述的是美国贸易保护政策而不是高科技产业,故A项错误;世界经济体系是世界范围内的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交换关系的体系,材料体现的是美国一国政策变化而不是世界体系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所述与制造业无关,故C项错误;世贸组织要求成员国减少贸易壁垒,材料表明美国设置贸易壁垒进而反映出其无视世贸规则,故D项正确。

24.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统计,从1990年到2015年,发达国家GDP占全球的比重下降,而新兴市场国家所占比重大幅上升。

为此,美国从2008年到2016年对其他国家先后采取了600多项歧视性的贸易措施。

材料表明全球化进程中(  )

A.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

B.美国出现了反全球化的倾向

C.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形成

D.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

解析:

选D 从材料“发达国家GDP占全球的比重下降,而新兴市场国家所占比重大幅上升”,以及美国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可知反映的是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受到一定冲击,故D项正确。

25.德国《时代周报》近日指出:

“美国优先让全球处于无序状态。

特朗普对国际合作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参加全球性问题的解决。

特朗普被其他国家看作是一种威胁,而美国也成了新的局外人。

”有关“美国优先”政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顺应了全球化的趋势B.遏制了全球经济合作

C.助长了单边主义倾向D.有利于国际地位提升

解析:

选C “美国优先让全球处于无序状态”,可见美国单边主义倾向而忽视全球化,故A项错误,C项正确;全球经济合作是世界潮流,美国不能够遏制,故B项错误;由“美国也成了新的局外人”可见美国国际形象受损,不利于其国家地位提升,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罗斯福)所开创的复原、救济和改革立法等等统称为新政。

……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制造购买力和刺激工业活动,从而使病入膏肓的资本主义制度重新站稳脚跟。

其中主要的新鲜举措是政府掏钱,或曰“赤字财政。

”……为了工业生产的“往水泵里先行注水”的这一准备工作,新政政府着手搞一个庞大的借债和开支方案。

——[美]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市场经济并不必然排斥强政府,这里的问题不在于要强政府还是弱政府,而在于它在何时何地应当强化或弱化。

——俞可平《“中国模式”:

经验与鉴戒》

(1)材料一中作者为何将罗斯福的经济政策称之为“新鲜举措”?

“往水泵里先行注水”主要体现了新政中的哪一个方面的内容?

(9分)

(2)结合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史实,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

(7分)

解析:

(1)问第一小问,“新鲜举措”实际上是指罗斯福新政改变了之前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新政政府着手搞一个庞大的借债和开支方案”,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分析得知,“往水泵里先行注水”指的是罗斯福政府授权联邦银行增发货币以解决货币短缺的问题。

(2)问,材料二的观点是主张政府要结合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做出不同程度的干预,结合二战后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模式,加以分析说明即可。

答案:

(1)原因: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例,改变了之前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内容:

“往水泵里先行注水”指的是罗斯福政府授权联邦银行增发货币以解决货币短缺的问题。

(或“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

(2)论证:

20世纪90年代,美国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二战后联邦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促使联邦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日本实行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20世纪80年代使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7.(2018·湖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协定”,一个准国际组织,这就是为什么在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人们还在酝酿筹建一个新的真正的多边贸易体系的缘由。

许多缔约国常利用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的例外,大量采用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等。

……至今仍没有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强制手段。

这也是许多重大国际贸易争端无法真正解决的重要原因。

——王东京、王志主编《关贸总协定知识读本》

材料二 WTO协定第2条规定:

“包括在附件1、2、3中的各项协议及附属法律文件都是本协定的组成部分,对所有成员方均具约束力。

”第15条又规定:

“各成员方都要保证使其法律、规章与管理办法均符合本协定附件中规定的义务。

”从而奠定了WTO法律制度或规则优于各国国内法的宪法性原则。

——赵维田《世界贸易组织(WTO)》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关贸总协定的不足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关贸总协定的历史地位。

(10分)

(2)与关贸总协定相比,材料二反映了世界贸易组织怎样的特点。

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

(6分)

解析:

(1)问,据材料一中的省略号分层,逐层概括其层意即为“不足”所在;从所学知识上概括关贸总协定的历史地位。

(2)问,从WTO协定的规定上概括其特点,从法律制度、规则等方面分析其趋势。

答案:

(1)不足:

一个临时性的多边组织;规则不严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地位: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建立起缔约方之间权利及义务关系的体制。

(2)特点:

规则对各成员国具有法律约束力。

趋势:

有序化;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

28.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深,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通常认为,全球化经历了三个波次或四个阶段。

从地理大发现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全球化空前曲折及调整时期,一战爆发和20世纪30年代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全球化开始了第一次逆转过程;二战后是分裂及平行推进的第二波全球化时期;冷战结束后则是全球化深入、全球拓展的第三波,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

总体上看,近500年以来,全球化尽管有重大挫折,但依然不断深化向前。

——摘编自储昭根《当前西方的反全球化浪潮:

成因及未来走向》

材料二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出现了明显的逆全球化倾向……

本轮逆全球化动向具有强烈的政治力量主导性。

过去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力量来自民间社会,政治力量则极力助推经济全球化,但如今这种局面似乎发生逆转。

欧美国家利用国家权力限制本国资本、企业的自由流动,强行干预自由市场机制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国家经济管制极端化。

——摘编自吴志成、吴宇《逆全球化的演进及其应对》

(1)据材料一,概括全球化发展进程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化开始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