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分析题真题详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2743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分析题真题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考研政治分析题真题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考研政治分析题真题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考研政治分析题真题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考研政治分析题真题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考研政治分析题真题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考研政治分析题真题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考研政治分析题真题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分析题真题详解.docx

《考研政治分析题真题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分析题真题详解.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政治分析题真题详解.docx

考研政治分析题真题详解

2012年考研政治真题(全部答案解析完整版)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有个人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但他没有陷入沮丧,而是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

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

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时他还发现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的重量的16倍……因此他发现了“碎花瓶理论”。

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个人就是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1年2月21日)

  材料2

  迪迪•艾伦年轻时到一家电影公司打工,跟着知名电影剪辑师罗伯特•怀斯学习。

她在给电影《江湖浪子》剪辑时,犯了一个非常不应该的错误:

在从一个镜头切换到另一个镜头时,第一个镜头中的声音竟然延续到第二个镜头中去,并且长达三秒钟,导致的结局:

主人公驾驶汽车逐渐远去,镜头随之切换到达的目的地场景,而这时依旧可以听见第一个镜头中的汽车声!

罗伯特•怀斯非常生气,他把这段影片往艾伦面前一扔说:

“把你所犯的错误剪掉!

”艾伦沮丧极了,正在她准备剪去自己所犯的那个“错误”时,她忽然看见窗台上的一个小盆景,那是一株地莓,她曾经生长在艾伦家的园子里。

只是别的地莓都能长出又甜又红的果实,唯独这株地莓不会结果,可它虽然不会结果,却能开出特别鲜红的花朵!

所以艾伦把它移植到了这里,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如果说不会结果是一种“错误”,但就在这种错误中,它却开出了最美丽的花!

想到这里,艾伦怦然心动,她开始重新审视起那段影片,猛然意识到:

这个错误的本身,其实就是一朵最美丽的地莓花!

按照传统的技法,在镜头切换的同时声音也随之戛然而止,艾伦却把声音延续到第二个镜头中,而这不仅能巧妙糅合由镜头切换而产生的断裂感,还能更加有序地连贯电影节奏!

艾伦由此想到,有些时候,把第二个镜头中的声音提前一点出现在第一个镜头的结尾处,也是一种能巧妙显示电影节奏的手法。

于是,她把这种“错位剪辑”用到了这部影片的每一个切换的镜头中。

影片上映后,这种剪辑效果让所有观众耳目一新,并引起了电影同行的关注和沿用,一场电影剪辑艺术的革新悄悄开始了!

当86岁高龄的艾伦病逝后,人们对艾伦的人生态度和对电影的贡献作了这样的总结:

“她深信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

即便是一株无法结出果实的地莓,也不要轻易扔掉,因为它可能会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摘编自《扬子晚报》(2011年6月27日)

  

(1)从打碎花瓶这一现象中所概括出的“碎花瓶理论”【认识,真理,意识,规律】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实践】?

  

(2)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错误与智慧的转化】?

  (3)上述两例对我们增强创新意识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1)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本题中,碎花瓶原理这一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科学研究起到了能动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②马哲唯物论认为: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于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起到促进作用,推动事物发展进程,在本题中,碎花瓶原理是正确的意识,推动科学研究发展。

帮助人们进行恢复文物等科学研究。

③事物的联系和运动构成规律。

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实践中可以认识或发展规律,我们必须尊重规律,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利用这种规律认识指导实践,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2)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真理是对事物正确的认识,谬误是对事物错误的认识,两者对立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题干中,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说明谬误在一定的中介和条件下,在本题中,是实践这一特殊条件,即可转化为真理。

  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任何认识在两次飞跃的发展过程中都必须通过实践检验其正确性,材料也充分说明这一原理。

  ③马克思哲学唯物辩证法认为:

矛盾即对立统一,统一即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也充分说明了这一原理。

(注明:

考生从辩证法和认识论任一角度均得分)

  (3)

①正确对待错误失败,要勇于创新,大胆探索,敢于尝试,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使失败转化为成功,提高实践水平。

【唯物论】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

③我们在认识过程中既有理性因素又有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在创新中我们在重视理性因素作用的基础上,不能忽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其起着动力、诱导、激发的作用。

【认识论】

④我们在创新中要辩证的看待事物,运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不要片面的静止的孤立的看待事物。

【辩证法】

  3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初次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将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由现行的每月2000元调至3000元。

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国人大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82707人提出的意见23万余件。

82536人对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发表意见,其中要求提高起征点的意见高达83%。

  2011年5月10日和20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座谈会,还分别听取11位专家和16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收入群体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社会公众对草案的意见。

  6月27日,个法修正案草案再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时,二审稿对3000元起征点仍未作修改。

在审议过程中,有委员表示,网上征求意见中,要求提高起征点的占83%。

对如此集中的意见,草案未充分回应,很难向公众解释清楚。

更有委员指出,个人所得税法不是5000元、3000元的问题,而是如何更认真地对待群众意见和老百姓的关注问题。

  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以134票赞成、6票反对、11票弃权,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三条第一项修改为: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

”二、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修改为:

“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摘编自中国人大网(2011年6月30日、2011年7月1日)

  材料2

  此次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

首先,大幅度减轻中低收入纳税群体的负担。

一方面,减除费用标准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后,纳税人纳税负担普遍减轻。

工薪收入者纳税面调整后,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

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使绝大部分工薪所得纳税人在享受提高减除费用标准的同时,进一步减轻税负。

这两个措施是不一样的,减除费用的提高是普惠,通过税率级距调整进行结构性的变化,是使中低收入纳税群体在减税的基础上进一步减税。

此外,适当扩大低档税率和最高档税率的适用范围,使低税率向大部分纳税人倾斜。

其次,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

实行提高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和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变化联动,能够使一部分高收入者在抵消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得到的减税好处以后,适当增加一些税负。

  摘编自中国人大网(2011年6月30日)

(1)此次个税法修改过程如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5分)

(2)结合此次个税法的修改,分析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趋向(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注重公平)和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要求。

(5分)

  【参考答案】

(1)①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根据居民工资水平的实际情况,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有利于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改善人民的生活。

体现了民主。

②税收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可降低中低收入者的个税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有利于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社会公平。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③个税写该中,公民充分表达意愿,说明公民依法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所依的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④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种方式,将中国共产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2)

趋势: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

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保障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是分配制度改革的趋向。

要求:

(分配制度原文,看材料)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②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③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一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二要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三要切实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调节。

四要取缔非法收入。

要规范垄断行业的收入,引入竞争机制,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防止两极分化,使全体社会成员逐步共同致富。

  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

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

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

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

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

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

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递变易,而欧洲之人种胥治化焉。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到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

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立宪政体。

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是革命。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材料2

  “一百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摘自《毛泽东文集》第五卷

(1)如何理解“就算汉人为君主【君主变了,君主制没变】,也不能不革命”?

(5分)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

(5分)

  【参考答案】

(1)

①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社会主义矛盾,国情)

②孙中山推到满洲政府,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完成民族革命,实现民族独立。

但要封建压迫,必须实现政治革命。

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民族主义)

③民权主义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民族革命成功的同时要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要结束君主专制政体,单靠民族革命不能成功,必须与政治革命并行。

(民权主义)

④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意义影响)

  

(2)这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讲话中提到的,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

纵观我党成立90年来的光辉历程,正忠诚地实践着三民主义,无疑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

  ①从民族主义来看,其核心目标就是实现民族独立团结。

这个目标的实现,正是中国带领人民完成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民族关系。

  ②从民权主义来看,其核心目标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这个目标的实现,也是中国带领人民完成的。

中国带领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得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从根本上确保了国家权利掌握在中国人民手中,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③从民生主义来看,其核心目标就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这个目标的实现,也是中国带领人民完成的。

中国带领人民走入中国特色伟大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总之,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历史充分证明,中国人是孙中山先生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

【另一角度作答:

①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辛亥革命后屡遭挫折的孙中山先生,把中国共产党人当成亲密朋友,毅然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

②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继续奋斗。

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关于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奋斗,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这是孙东林和哥哥孙水林的共同准则。

1989年,孙东林与哥哥孙水林一同组建起建筑队伍,开始在北京、河南等地承接建筑工程和装饰工程。

此后的20年中,无论遇到什么状况,孙东林从未拖欠过工人的工资。

有时工程款不能及时拿到,他四处借钱,也要坚持将工资发放。

他说,“诚信,是为人之道,也是立足之本。

  2010年2月9日,在天津承包建筑工程的孙水林,为抢在春节前赶回武汉给先期返乡的农民工发放工资,不顾路途遥远、天气恶劣,连夜赶路千里送薪。

不料,2月10日凌晨遭遇车祸,一家五口不幸遇难。

得知噩耗,孙东林悲痛不已。

为了替哥哥完成遗愿,他带上哥哥车上的26万元钱,连续驱车15小时,返乡代兄为农民工发放工资。

两天未合眼的孙东林流着泪眼赶回家中,和老人商议决定,先替哥哥完成遗愿,年前发完工钱再办丧事。

他自己垫上6万以后,还差1万多元。

这个时候,他们的老母亲拿着1万块现金交到儿子手上。

这可是老人家的养老钱呀!

  随后,孙家立即让工友互相通知上门领钱。

发工资的时候,孙东林和工友们找不到账单,都是凭着一本“良心账”,工友们说多少,孙东林就给多少。

腊月二十九晚上,33.6万元工钱全部发完,竟与哥哥遇难前哥俩说过的数额相差无几。

69名拿着工钱的工友对孙东林说:

“明年我们跟你接着干”。

  

(1)基于“信义兄弟”这个事例,怎样理解诚信及其道德力量?

(什么是诚信,诚信的作用)(6分)

  

(2)在法律关系中,为什么也要坚守诚信?

(4分)

  【参考答案】

  

(1)

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诚信即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是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需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

  第一,诚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第二,诚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和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第三,诚信即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事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生态要求。

(2)

①诚实守信是我国民法的一个重要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行使民事权利或履行民事义务时,应善意无欺,讲求信用,不规避法律和约定。

在法律关系中,只有坚持诚实守信原则,才能保证权利更好的行使和义务更好的履行。

②诚实守信对于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诚信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

③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纽约曼哈顿的时报广场,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

在胡锦涛主席2011年访美前夕,从1月17日起,一抹亮丽的“中国红”在这里明艳绽放——首都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时报广场的大屏幕上持续滚动播放,路人纷纷驻足观看。

  在这段时长60秒的宣传片中,不仅有袁隆平、杨利伟、姚明等各领域杰出代表,还有“轮椅天使”金晶、“抗震小英雄”林浩、“一辈子在献血”的郭明义等感动中国的普通百姓。

他们都面带微笑,神色自信,于静默之间传递着中国的声音。

  历史翻回到1904年5月的一天,在一家银行的外墙,贴出了时报广场上的第一张广告。

100多年来,这里广告的每一次变幻刷新,都展示着时代的表情。

可是在这当中,鲜有中国人的面孔和身影。

百年沧桑,终以微笑定格,来到“世界的十字路口”,中国人自信、平和、友好。

  摘编自人民网(2011年1月20日)

  材料2

  作为《人物篇》的姐妹篇,一部时长17分钟的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自2011年2月3日起将陆续在亚洲、欧美等地的多家电视台播出。

《角度篇》分为“开放而有自信”、“发展而能共享”等8个部分,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更丰富、多元的中国,其中70%以上的画面呈现的都是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它没有回避中国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农民工及其家属的生存现状在片中多次出现。

这部国家形象片看似一些“视觉碎片”,但能够让世人从中读出一个比较真实、鲜活的当代中国。

  摘编自新华网(2011年2月2日)

  材料3

  从2009年“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广告片,到2011年的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如此几种地向西方展示中国国家形象还是第一次。

有评论认为,这几步短片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精神风貌,每个人的笑容都那么阳光,让人油然而生到中国看看的愿望;还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国际形象公关”的又一次主动出击,愈趋自信的中国主动向世界展示自己,中国开始步入“国家公关时代”;也有报道说,中国的宣传片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出访之前的“盛大派对”,展示了中国的软实力。

  摘编自人民网(2011年1月20日)

  

(1)分析“中国开始步入‘国家公关时代’”的原因。

(4分)

(2)国家形象宣传对提升中国软实力有何作用?

(4分)

  【参考答案】

  

(1)

①和平和发展时代主题,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积极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

②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互相补偿相互发展的需要,有助于软实力的提高

③部分国家的认识偏见,让国际社会理性认识中国需要中国开展公关  

④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实力显著提高

(2)

第一,通过国家形象宣传可以树立中国和平、和谐、负责任的国家形象,有利于更好地与其他国家建立互信,更好地获得国际认同。

第二,通过国家形象宣传可以向世界传播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树立中国国家品牌形象和绿色经济的国家形象。

第三,通过国家形象宣传可以促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的沟通交流,主动应对“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和“中国责任论”等理论,赢得世界舆论的支持,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第四,通过国家形象宣传可以更好地诠释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和构建和谐世界主张的含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进而解释中国“不当头、不称霸”的和平外交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