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生活基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2832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生活基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哲学生活基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哲学生活基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哲学生活基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哲学生活基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哲学生活基础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哲学生活基础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哲学生活基础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哲学生活基础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哲学生活基础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哲学生活基础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哲学生活基础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哲学生活基础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哲学生活基础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哲学生活基础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哲学生活基础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哲学生活基础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哲学生活基础测试题.docx

《哲学生活基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生活基础测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哲学生活基础测试题.docx

哲学生活基础测试题

《哲学生活》第一单元试卷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从哲学产生以来就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B.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结晶。

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A.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B.继承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C.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6.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根本原因在于()

A.它对事物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B.它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C.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哲学

D.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7.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是因为坚持了()

A.矛盾观点B.实践观点C.物质观点D.群众观点

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发展B.德国的古典哲学

C.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D.黑格尔的辩证法

9.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B.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D.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0.哲学产生于人们的()

A.主观想象B.实践活动

C.独立思考D.外部世界

11.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12.学习哲学使人充满智慧,心里明亮亮。

重视对哲学的学习是因为哲学是()

A.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具体科学B.科学之科学,是最具指导性的科学

C.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哲学家思维活动的科学总结

13.英国现代哲学家罗素在其《西方的智慧》一书中说:

“当有人提出一个普遍性问题,哲学就产生了。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C.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D.每个人都可以创立哲学

1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11月第3个星期四定为“世界哲学日”。

我们之所以要重视对哲学的学习,是因为它是(  )

A.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综合科学

B.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C.哲学家思维活动的科学总结

D.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科学总结

15.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即(  )

A.世界观和方法论

B.思维和存在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6.“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人玩乐的艺人”。

这句话从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指出了()

①科学和艺术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②哲学对科学和艺术具有指导作用

③科学和艺术都要受到哲学的影响

④有了哲学思想,就能做一个合格的科学家和艺术家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17.英国哲学家培根说:

哲学是科学的伟大母亲。

这告诉我们()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18.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社会科学②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哲学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19.哲学的本意是()

A.爱智慧或追求智慧B.辩论术C.关于神的学说D.圣者之言

20.价值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

用的概念。

下列含有哲学价值判断的是

①今天下雨了

②这些花儿很漂亮

③山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

④小王的绘画作品主题健康向上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1.爱因斯坦说:

“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各门具体科学之母”理解正确的是

A.哲学决定自然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基础D.自然科学是哲学研究的基础[

22.学习了《生活与哲学》之后,同学们的视野开阔了,思维更加科学、活跃,以下是几位同学学习之后的感受,其中正确的是()

①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

②哲学比较神秘,一般人是不能掌握的

③哲学博大精深,需要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

④哲学学好了,其他学科自然也就学好了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③

23.哲学的任务是()

A.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B.帮助人们改善物质生活

C.帮助人们在辩论中获胜    D.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4.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B哲学是众对于整个世界的

根本观点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D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的总结

25.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个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无限度地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

这说明,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A.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相分离B.世界观与方法论相分离

C.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分离D.自然观与历史观相分离

2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这是由()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决定的

B.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决定的

D.哲学能够使人认识自身的本质决定的

2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8.哲学史上存在着的“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属于“两个对子”是()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③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黑格尔哲学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9.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B.可知论C.不可知论D.二元论

30.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从哲学产生以来就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31.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的世界观属于()

A.宗教哲学B.经院哲学C.僧侣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

32.庄子和惠施有一次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庄子看见一条条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就说:

“鱼从容出游,是鱼之乐也。

”惠施则回答说: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耶?

”庄子反问道:

“子非吾,安知吾之不知鱼之乐耶?

”惠施马上说:

“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子非鱼,故不知鱼之乐也。

”惠施的观点属于()

A.唯物主义反映论B先验论C不可知论D可知论

33.人们常说“心想事成”,这一观点在哲学上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能动反映论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34.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3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它们是()

①毛泽东思想 ②列宁主义 ③邓小平理论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6.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曾使我们民族在自然科学领域遥遥领先,我国近代的封建统治和思想专制却使我们民族在自然科学领域日渐落后。

这说明()

A.科学的哲学思想可以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B.只要具有科学的哲学思想,就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C.无论古代或现代,我们民族遥遥领先的根本原因在于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7.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②“气者,理之依也”③“存在即被感知”④“心外无物”⑤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⑥世界是由“元气”构成的

A.①②③④⑤B.①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⑤

38.哲学的党性是指哲学的派别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派别。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B.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是相互决定的

C.是否承认意识的作用D.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正确认识的

39.某杂志的广告说:

“根据姓名即可测知人的事业、健康、财运……”从哲学上看,这属于观点(  )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唯物辩证法

D.形而上学

40.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言论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其中的哲学意蕴隽永悠长。

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

“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

”这句话表达了(  )

①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②万物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的思想 

③物质运动多样性的思想 ④物质决定意识的思想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1.古希腊的泰勒士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

春秋时期《管仲》中的《水地》篇中也表述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

“水是万物的本原”“水是万物的根源”的观点(  )

A.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B.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C.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否认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42.哲学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是以对下述哪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为核心的(  )

A.整个世界是变化的,还是静止不变的

B.意识是积极能动的,还是消极被动的

C.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

D.应该从实际出发,还是应从人们的主观需要出发

43.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势必导致唯心主义。

这是因为(  )

A.形而上学不能体现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B.形而上学只能与唯心主义相结合

C.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不符合客观实际

D.形而上学是非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4.《韩非子》中记述了一个《郑人买履》的故事。

那位郑人“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据此完成12~13题

(1)从哲学上看这属于(  )

A.经验主义

B.本本主义

C.教条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2).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共同点是(  )

A.都从个人的好恶出发

B.都从主观出发

C.都从狭隘的经验出发

D.都从理论原则出发

4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派别。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

A.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主观的

B.前者把主观精神作为世界本原,后者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本原

C.后者在本质上比前者更正确

D.前者的影响小于后者

46.恩格斯说:

“随着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的不断出现,唯物主义也必然改变自己的形式。

”恩格斯主张“唯物主义必然改变自己的形式”,表明()

A.唯物主义是不成熟的

B.唯物主义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平历史唯物主义四种形态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开放的、发展的

D.唯物主义自然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47.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B.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48.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

A.为社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B.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C.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D.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49.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郑重的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七大又郑重的把毛泽东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又分别郑重的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由此可以认识到()

A.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马列主义是指导中国建设成功的不变真理

C.马克思主义为我们解决现实工作中的问题提供了现成的方法

D.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不断发展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

50.“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

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该诗形象地说明了()

A.理论与实践是统一的B.物质和意识是统一的

C.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D.整体与部分是统一的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现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

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由此可见,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世界的本原问题,故C符合题意。

答案选择C。

考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C

【解析】

试题分析:

选项A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选项B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选项D项是不可知论的表现;唯心主义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它们虽有不同表现,但在世界本原问题的认识上是相同的,即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故选项C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C

【解析】

试题分析:

选项B不符合题意,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是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故排除。

选项AD不符合题意,因为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都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4.C

【解析】

试题分析:

唯心主义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它们虽有不同表现,但在世界本原问题的认识上是相同的,即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选项A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故排除;选项B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故排除;选项D是不可知论的表现,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5.D

【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结晶。

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D符合题意;A、B、C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D。

【知识定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

【名师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6.C

【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发展的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的根本原因,C符合题意;A、B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D说的是它的阶级性质,也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C。

【知识定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

【名师点睛】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具体表现在:

①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方面,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的事物②在历史观中,肯定了社会意识对实践的决定作用③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

离开时间,就不能完整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7.B

【解析】

试题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是因为坚持了实践的观点,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离开实践,就不能科学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B符合题意。

A、C、D均不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B。

考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8.B

【解析】

试题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B符合题意;C、D说法片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A不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B。

考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9.C

【解析】

试题分析:

A说法错误,因为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但并不是所有的哲学思想都是科学的;B说法错误,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D说法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以及人的思维知识。

答案选C。

考点:

本题考查哲学的含义。

点评:

理解哲学的含义,必须要搞清楚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以及具体科学知识之间的关系。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选择B。

其余答案均不符合题目要求。

考点:

哲学的起源

点评:

本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悉课本知识即可作答。

11.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所以A观点错误。

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所以B观点错误。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所以D观点错误。

只有C说法正确。

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

本题考查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关系。

12.C

【解析】

试题分析: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故哲学并不是一门具体的科学,A、D两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科学之科学”是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是错误的,故B项不能入选;C项是关于重视哲学学习原因的正确表述,可以入选。

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

本题考查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3.B

【解析】罗素的话表明在对整个世界思考的基础上产生了哲学,B项正确。

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不反映哲学的作用,C项不选;D项错误。

14.B

【解析】A项中“综合科学”和C、D两项中“总结”表述都是错误的。

B项是正确的。

15.D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知识,回顾课本即可作答。

16.B

【解析】

试题分析:

题中材料“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人玩乐的艺人”,强调的是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故②③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并未涉及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故①项不能入选;④项表述错误,亦不能入选。

因此,答案是B项。

考点:

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7.B

【解析】

试题分析: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哲学对具体科学进行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本题说“哲学是科学的伟大母亲”,反映的是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A的说法错误,把哲学和具体科学弄颠倒了;C的说法错误,应该去掉“科学”两个字,D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是B。

考点: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点评: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分为两部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两者的联系中,考生一定要分清谁是谁的基础。

在两者的区别中,要明确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8.C

【解析】

试题分析:

该题考查哲学,①观点错误,哲学不是社会科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故②③观点正确,④观点错误,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正的哲学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故答案应选C。

考点:

哲学

点评: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科学知识概括和总结。

考生要特别注意哲学不一定是科学的,难度适中。

19.A

【解析】略

20.D

【解析】略

21.B

【解析】略

22.D

【解析】略

23.D

【解析】略

24.C

【解析】略

25.A

【解析】唯心主义所以长期存在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认识论根源。

26.B

【解析】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中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哲学基本问题原理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也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个根本原则。

因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选项。

27.D

【解析】

试题分析:

选项A错误,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辩证关系问题,故排除。

选项BC不够全面,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问题;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

28.A

【解析】

试题分析: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①②符合题意。

③不符合题意,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④不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属于唯物主义阵营,黑格尔哲属于辩证法。

学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

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29.B

【解析】

试题分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凡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可知论,凡认为思维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不可知论,B符合题意。

A、C、D均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划分。

30.C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中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回答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故排除。

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思维与存在关系包括两个方面,故排除。

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故入选。

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二者有无同一性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故排除。

考点: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31.D

【解析】客观唯心主义将世界的本原认为是某种不肯捉摸的神秘外来力量。

32.C

【解析】这段话说明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

惠施的观点就表达出一种不可知论倾向。

按照这种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