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中国味精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3187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精品中国味精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推荐精品中国味精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推荐精品中国味精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推荐精品中国味精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推荐精品中国味精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推荐精品中国味精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推荐精品中国味精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推荐精品中国味精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推荐精品中国味精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精品中国味精行业分析报告.docx

《推荐精品中国味精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精品中国味精行业分析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荐精品中国味精行业分析报告.docx

推荐精品中国味精行业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5年6月

 

目录

一、味精的发展历史:

发现于日本,发展于中国.......4

1、谷氨酸的发现:

起源于日本,工艺不断完善........4

2、产业转移:

中国大陆是新的供给中心..............5

3、市场新版图:

中国成为全球味精定价中心..........6

二、中国味精市场现状:

产业洗牌之后,需要回答好三个问题........7

1、行业发展历程:

2002年至今经历三轮整合,目前CR3达86.4%...............8

2、产业洗牌之后问题一:

淘汰的产能能否重启.......10

3、产业洗牌之后问题二:

未来新产能加入门槛......11

4、产业洗牌之后问题三:

未来市场空间如何........15

(1)食品工业如火如荼..........................16

(2)终端餐饮增速下滑...........................17

(3)家庭消费维持8%左右的增长:

主要是指家庭日常需求.........................................17

(4)反倾销及贸易保护成为出口的制约因素........17

(5)鸡精替代味精的同时,加大了对味精的需求....18

三、展望未来:

味精行业提价趋势确立,看好龙头阜丰、梅花......18

1、味精的成本分析:

玉米、煤炭原材料成本占加工成本的70%..................19

2、味精行业成本展望:

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味精价格重心...........................20

4、味精的利润分析:

供需紧张程度决定利润空间....22

5、味精行业利润展望:

2017年前毛利率有望突破25%.................................22

 

中国是全球味精的定价中心,国内味精龙头企业阜丰集团、梅花生物具备定价能力。

21世纪味精行业经过3轮的行业整合,目前中国味精产能占世界的75%,供给量占全球的60%以上,是全球最大的味精生产国和味精出口国。

目前阜丰、梅花产能全球占比分别为33%、25%(含伊品),市场价由阜丰和梅花主导。

味精行业整合之后,新产能投放从资金、政策来看难以介入,淘汰的产能在没有较好利润的情况之下难以重新开启。

味精工厂生产对规模、配套装置有要求,需要的资金成本较高,要重新介入味精行业并取得一席之地我们保守估计需要10亿的现金流。

由于行业挣钱主要挣”配套的钱”,没有电厂配套的公司一吨味精生产成本比有配套的工厂要高300元/吨,电厂建设审批成为了入行的头道坎,环保对味精工厂的要求成为行业的紧箍咒。

国内需求维持5%的增速。

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是拉动味精需求的第一动力,食品工业维持10%的增速可期;餐饮业受反腐影响13-14年增速放缓,维持5%的增速预判;家庭消费对鸡精提出了更多的诉求,鸡精消费2008-2012年间年均增速超过20%,由于鸡精的成分中含味精40%,鸡精消费对味精替代的同时增加了味精的需求,国内需求总体维持5%增长的预判。

出口维持10%的增长预判,欧美反倾销政策是影响出口的风险事件。

2008-2014年味精出口由17.8万吨增长至34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

欧美出口占中国味精出口总量的50%,2008年12月欧盟对华味精反倾销终裁征收33.8%-39.7%的从价反倾销税;2014年9约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对中国厂商的味精征收8.30%-8.32%的反倾销税。

欧美的反倾销政策一度损害我国的味精厂出口的积极性,但年度数据表明,我国味精出口量依旧保持较好的势头,味精出口的增速可以继续保持在10%以上。

目前行业总体处于紧平衡状态。

国内现有产能236万吨,国内需求与净出口合计195万吨,扣除掉闲置产能20万吨,负荷总体维持90%以上才能满足需求。

目前龙头企业阜丰、梅花开工率维持在满负荷水平,供需紧平衡的格局有助于龙头企业的提价。

看好味精行业未来3年持续提价趋势,推荐行业龙头阜丰集团和梅花生物。

味精行业逐渐摆脱成本因素的制约,通过控制毛利来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玉米、动力煤价格上涨助推味精龙头企业的销售业绩。

经过产业的整合之后行业总体处于紧平衡,国内龙头企业通过控制毛利来规避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

玉米价格由国家收储托底,煤炭价格跌无可跌,原材料价格上涨概率较大,助推味精提价的同时提高龙头企业销售业绩。

双寡头格局形成,味精工业可以由以前“挣配套装置的钱”的状态走向“自赢”。

我们认为味精到2017年之前毛利率可以回到25%以上,对应的味精价格在9500以上。

一、味精的发展历史:

发现于日本,发展于中国

1、谷氨酸的发现:

起源于日本,工艺不断完善

自1908年池田菊苗博士发现海带汤里的鲜味物质是谷氨酸的钠盐开始,人们才对鲜味有了新的认识。

池田教授将这种产物命名为谷氨酸钠,并为生产MSG申请专利。

1909年,铃木兄弟开始了商业化生产MSG,名称为味之素,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制成谷氨酸钠。

没有最鲜、只有更鲜,味精生产工艺日趋成熟:

味之素很快传进中国,中国化学工程师吴蕴初又独立发明出一种水解法生产谷氨酸钠,称之为味精。

1923年,吴蕴初在上海创立了天厨味精厂,向市场推出了“佛手牌”味精,一度不仅畅销于中国市场,还打进了美国市场。

1956年,日本协和公司宣布他们已找到了短杆菌来制备味精,谷氨酸钠的发酵法生产就此诞生。

该法操作简单,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味精的纯度提高,鲜味更强。

1964年底,强力味精(呈味核苷酸)又以鲜度是协和味精的160倍震撼日本。

到80年代末,超鲜味精(2甲基呋喃苷酸,味精鲜度的600倍)的问世再次刷新“鲜的记录”。

出于健康的追求,目前市场上的增鲜调味品味精主要采取的是发酵法生产谷氨酸,即利用淀粉质原料(玉米)水解并与氨基酸生产菌合成谷氨酸。

2、产业转移:

中国大陆是新的供给中心

谷氨酸钠产能的转移,中国大陆已成为味精产业中心。

随着技术的成熟以及消费群体的演化,味精行业的竞争从技术转变为资本和市场的竞争,中国消费群体的崛起以及成本优势吸引了国际国内投资者。

味精行业生产重心由日本、韩国转移至了中国,目前中国大陆已成为新的产业中心。

以国际行业巨头们曾经的三个中心的发展历程为参考,我们发现行业巨头们在发展路径上有惊人的相似:

20世纪90年代之前,行业巨头都把东南亚作为走出国门的主要发力点,越南、菲律宾和印尼是受青睐的国家。

90年代之后,中国大陆市场成为国际巨头们看好的市场,纷纷在中国的山东、天津、沈阳、连云港、成都等地建厂。

3、市场新版图:

中国成为全球味精定价中心

在产业巨头们走出国门的第三阶段,各自的国家和地区基本上都完成了初步的工业化,城市化率也基本达到较高级水平,中国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城镇化正在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食品加工业、餐饮业蓬勃发展,人们对味精的需求如日剧增。

消费方面来看,中国大陆对味精的需求从1992年的34万吨增长值2014年的16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7.3%,出口量也从2004年的不足10万吨增长至33万吨(肉制品、方便面、调味品),成为为净出口第一大国,中国成为了全球味精的定价中心。

在需求的推动下,中国国内的产能快速发展,截止到2014年,国内产能已达236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75%。

食品工业占据我国味精消费的半壁江山。

从味精的消费群体来看,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直接供应给食品加工业,如调味品、肉制品、方便食品等,这部分产品约占整个味精市场销量的50%左右。

第二类是餐用消费,这部分约占整个味精市场销量的30%左右;第三才是家庭消费,这部分约占整个味精市场销量的20%左右,以小包装为主。

二、中国味精市场现状:

产业洗牌之后,需要回答好三个问题

我国味精行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于1992年开始成为世界味精生产的第一大国,2002-20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1%。

伴随着产量的持续增长,味精行业的集中度出现了明显提升,全国生产厂家已经由最多时的200多家锐减至50多家后,近年来市场明显向阜丰、梅花、伊品等优势企业靠拢,行业集中度在明显提高。

而长江以南的味精生产厂家基本都在06-08年那场大战中被消灭,山东的传统强势企业也由于原材料供需形势的变化,企业经营压力日益增大,产业整合迫在眉睫。

1、行业发展历程:

2002年至今经历三轮整合,目前CR3达86.4%

从2002年至今,味精行业先后经历了三轮行业整合,分别在2002-2004年、2007-2009年和2010-2014年。

经过这三轮的行业整合之后,味精市场开工率从不足7成增长至9成以上,部分的我们预计2015年味精行业的第三轮整合就将完成,新的一轮周期即将启动。

味精行业经过三轮整合以后,目前国内产能分布情况如下所示。

阜丰集团目前拥有105万吨味精的产能,居全国行业龙头。

梅花集团拥有年产能56万吨,排名第二,行业集中度CR2=75.6%,CR3=86.4%。

由于产能过剩,利润下滑面临亏损,目前国内许多中小味精企业开工率不足30%,甚至接近完全停产。

从近期的调研来看,山东圣花、菱花、信乐、莲花等工厂大部分产能已停,中粮、三九开工率长期维持在5成左右。

2、产业洗牌之后问题一:

淘汰的产能能否重启

我们认为淘汰的产能再次重启非常困难,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1)作为产业的龙头梅花和阜丰,2014年阜丰味精毛利16.4%,梅花基本不挣钱,行业总体处于盈亏边缘,近几年逐渐退出的企业属于成本高企,在没有较好利润(我们预估毛利20%以上)的市场难以吸引产能重新开启。

(2)停产后的产能恢复需要考虑诸多因素:

银行信贷、设备折旧、生产销售人员的招聘等,资金以及人员的招聘成为味精企业重启的又一重要制约因素。

(3)环保的要求增加了成本的同时做出了更多的限制性要求,加大了重启的难度。

(4)小厂原有产能复产时间一般要4-6个月,投资也比较大,复产时需要重做罐和管道的清理、保温、防腐等工作,另外复产时发酵初期很容易染菌,因此刚投产的前几锅产品基本都没什么用,这也占小厂复产成本很大一部分。

即使小厂复产,产业如果再次走向低迷3-5月,小厂也难以承担。

3、产业洗牌之后问题二:

未来新产能加入门槛

资金要求加选址问题成为入行的基本门槛。

从目前的产业可以看出,产能在5吨以下的工厂基本上被洗干净;产能在5-20万吨的企业,开工负荷不高,平均不足五成,在行业中的缺乏竞争力,目前已列入被淘汰的对象。

由此看出,如果要在味精行业形成竞争力,一定要投产能在20万吨以上的产能。

另外,投产一定要有配套的设备,阜丰两个基地一共投资100亿元,其中40%是配套用的,如供热站、复合肥、合成氨、污水处理、管网、配料车间等,主生产线也就占50%左右。

这个行业的特点是赚钱是从配套里面赚的钱,而不是从主产品里面赚钱。

而且环保投资也很大,40万吨发酵规模基本上接近2亿的复合肥投资,1亿的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几千万的烟尘处理,污水处理处理不掉的要上焚烧炉,焚烧炉要2亿。

总之建一个小规模的,配套稍微完善一点的,需要投资30-40亿。

按照1:

1的杠杆比例,至少需要资金10亿,从目前的资金门槛来看,除了中粮一般企业难以介入。

国内龙头已经占据资源优势地带。

从布局上看,梅花的布局在内蒙古和河北,阜丰的布局山东、内蒙、宝鸡和东北,莲花布局主要在河南,而其他几家味精企业主要在山东。

目前原料成本玉米、能源、液氨、硫酸占到成本80%。

东北和内蒙企业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从内蒙的玉米价格与东北三省价格偏差±20元/吨),大工厂已经提前在资源优势区域布局,新增者难以找到优势区域。

审批通过建立配套电厂政策难放开。

必要性:

由玉米加工成味精吨消耗电量700度,公司自己建厂每度电价格在0.15-0.25元之间(梅花集团新疆0.15元/度,梅花通辽子公司每度电0.25元),工业用电1KV以上的每度约0.66元/度,有无配套电厂生产的吨味精成本相差约290元。

示范性:

目前行业的龙头一方面通过自行供热并生产重要的上游化工辅料,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核心原材料玉米副产品加工,通过将一个生产环节中产生余热余气在其他生产环节循环使用及对生产废液再利用,已建成资源综合利用一体化生产线,循环经济模式主要包括两个生产基地均配套有独立供热站,利用硫酸生产中产生热量发电并生产蒸汽供其他生产环节使用,直接利用供热站动力生产液氨,降低液氨生产成本,利用味精生产中排放高浓度废水提取蛋白,生产有机肥。

可行性:

从目前建立电厂的可行性来看,民营企业建立电厂基本不会审批,尤其是火力发电厂,大型国企申请建立电厂受到较多的束缚。

环保政策限制小厂介入的同时,考验着大型味精加工工厂。

味精行业属于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实施的重点行业之一,成为各地方环保局的重要监控对象。

每生产1吨味精大约要排出10-15吨母液,全国每年要排放1000多万吨这种高浓度有机废水。

2007-2013年关于味精行业环保方面的出台,淘汰了味精产能60余万吨。

废水方面的处理相对容易,采用蒸发浓缩以及喷雾干燥等技术使液体的废水变为肥料(目前一吨味精产生的废转化为肥料亏损100元);而废气的有效控制成为挑战,味精生产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工业气溶胶,含硫化物和焦糊味,目前已成为地方政府关注的重点。

目前来看,阜丰掌握了废气处理的技术。

实际上,谷氨酸味精行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此之凸显,即使规模技术领先的企业亦不能逃避对环保问题的重视。

台湾味丹国际因触犯了越南环保法律,被迫停工其部分味精产能达1年之久;而梅花集团在2009年5月份由于污水问题,被中央电视台进行了曝光,表明国家对环保问题一视同仁,严格查处。

作为味精生产龙头企业,阜丰公司2009年下半年对宝鸡厂烟气处理投入1-2亿元,公司在环境治理方面做了带头作用。

环保方面的投入未来也成为限制小厂的一个因素。

技术壁垒限制新介入者短期难以盈利。

生化行业的特性在于生化过程中对发酵环境的细微改变,可能带来产品得率和产品性能的很大不同。

相比行业外资本,其进步之处在于或许可以较好把握发酵过程,但并不意味着能够完全控制适宜因素。

虽然现在菌种可以买到,但是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工艺控制。

味精、氨基酸生产对工艺控制特别敏感,过程控制的好,产酸多,68%的产酸和50%的产酸就差很多。

过程控制不好,有可能原料投进去了但没什么产出,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成本就高,比如以前大成从赖氨酸转味精就没转成功,收率低,成本高。

前车之鉴,后继之师:

相似企业的龙头尝试生产谷氨酸,但最终退出的实例应当是较好的佐证,大成、荣华等在玉米生化相关领域均为领先企业,但投产相似产品,却不约而同的出现停产转产,我们有理由推测,技术问题的细微差别在发酵行业仍是异常重要,这也是行业进入的壁垒。

4、产业洗牌之后问题三:

未来市场空间如何

味精行业经过了100余年的发展,从无变为一个年产值过200亿的产业,期间被“吃味精对人体有害”误导,1987年第十九届联合国粮农及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会议上,做出了《取消味精食用限量的规定》,即完全不需要最高限量,尽可根据食品加工的需要,美国FDA完成了味精的长期毒理试验证明食用味精是安全的。

疑团被解开后味精行业发展较快,1992-2010年这段时间,国内的味精消费年均增涨速度达8.6%,10年之后至今消费增速维持在5%的增速。

从消费的领域来看,味精主要是用在食品工业、家庭消费以及餐饮业。

味精作为一个周期品,也作为调味品,需求相对刚性,我们认为后期国内消费继续维持在5%的增速是大概率的事情,食品工业的抗周期性成为味精行业增长的重要保障。

(1)食品工业如火如荼

味精在食品制造行业的使用领域包括:

方便食品如方便面等、火锅底料、腌渍品、速冻食品、水产品、肉制品等等;复合调味料如鸡精、鸡粉、各种汤料、增味料、酱类等。

2006-2011年,食品制造业年增长率均超过15%,12年之后下滑至10%以内。

(2)终端餐饮增速下滑

数据表明,住宿和餐饮业在07年之前大多时候维持两位数的增长,09年之后维持4%-8%的增长。

13年至今的餐饮业一方面是自然增长的回落,另一方面是受到反腐的打压。

(3)家庭消费维持8%左右的增长:

主要是指家庭日常需求

随着味精有害论的瓦解,消费者将更加理性的进行调味品选择;味精作为发展最为成熟的增鲜调味品,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仍将是家庭消费的选择之一。

我们认为,味精行业保持8%-10%左右的增速仍能持续。

从而,在味精需求仍有平稳增长的前提下,我们认为与之伴生的谷氨酸行业亦将呈现类似的增长速率。

(4)反倾销及贸易保护成为出口的制约因素

欧、美的味精输入量占我国总出口量的1/3-2/3左右,因我国味精生产成本远低于日资企业,故对其在国际上的市场占有率产生比较大的威胁。

目前影响我国外贸市场的主要因素还是反倾销及贸易保护主义,其中美国和欧盟是主流大军。

欧盟对华味精反倾销调查始于2007年9月,2008年12月终裁征收33.8%-39.7%的从价反倾销税,盟委员会以及美国对原产于中国的味精启动反倾销措施日落复审调查,欧美的反倾销一度损害我国的味精出口,但最终数据表明,我国味精出口依旧保持较好的势头,随着国际市场生产商的逐渐退出舞台,味精出口的增速可以保持在10%以上。

(5)鸡精替代味精的同时,加大了对味精的需求

我国鸡精、鸡粉行业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行业,拥有数以十亿计的潜在消费者,呈现出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我国鸡精、鸡粉产品年市场需求量将保持23%以上的增长,由2008年16.3万吨上升至2012年约39.547万吨。

事实上,这种增速继续保持,然而我们也看到了国内对味精的消费不减反增,一方面的原因是鸡精、鸡粉的增鲜主要原材料是味精(反替代),另一方面在增鲜消费诉求下味精具备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三、展望未来:

味精行业提价趋势确立,看好龙头阜丰、梅花

尽管中国国内的味精集中度较高,乍一看类似于垄断市场,但是从前期龙头企业的盈利情况以及实际调研情况来看,目前味精行业没有获取垄断利润,生产商依据订单的情况来制定价格,近几年味精行业总体利润较差,我们更多地以市场化的思路来剖析味精的价格,从历史的数据来看我们认为味精的价格主要是有两部分构成:

利润结构和价格重心。

其中成本决定价格重心,供需决定利润结构。

1、味精的成本分析:

玉米、煤炭原材料成本占加工成本的70%

从工艺图看得出,生产味精的原始材料需要玉米、煤炭(能源)以及合成氨,生产1吨味精需要消耗2.1吨玉米、2.7吨煤炭(5000大卡)及400公斤合成氨,玉米和煤炭两块成本占生产成本的70%,环保投入成本占15-20%,合成氨占比不足2%。

环保投入是刚性的,合成氨占比较小,因此原材料成本主要分析玉米和煤炭,尤其是玉米,从阜丰以及梅花公司公告中看到,玉米成本一般占生产成本的50%-60%。

另一种算法是核算玉米原材料、电力、蒸汽、合成氨成本,这种算法是将配套装置(发电站、高压蒸汽炉)的利润让渡给了生产味精。

生产1吨味精需要消耗2.1吨玉米、700度电、8吨蒸汽和400公斤合成氨。

仅电费以及蒸汽两项费用有无配套单吨成本相差近1300元。

味精行业竞争较多的是成本,低成本优势成了进入行业的门槛,也是前几轮洗牌的主要动力,当国内龙头企业有钱可挣的时候,许多小厂无法生产。

2、味精行业成本展望:

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味精价格重心

玉米价格有望提高:

2014年东北地区玉米市场呈现“库存结构集中临储、贸易模式依赖竞价交易、定价机制政策决定”的“三变”特征。

随着临储收购的快速推进并超过去年同期,2015年东北玉米市场的政策市特征预计继续加强。

从库存结构看,预计到今年4月底临储收购结束时,因为去年临储“天量”收购带来供给结构性的价格上涨效应的影响,农户自留粮和贸易企业存粮估计会略高于去年。

但是与临储存量相比,农户和企业库存结构变化太小,不足以改变未来价格走势特征。

大背景下政策市主导,玉米易涨难跌。

动力煤跌无可跌:

价格方面,4月份动力煤现货成交价格大幅回落,BSPI指数和CCI1指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跌,港口现货成交价格呈疲弱态势。

库存方面,北方港口目前库存约为2180万吨上下,六大电厂煤炭库存最新数据显示为1200万吨左右,港口和电厂的库存量较前期都有小幅的回落。

需求方面沿海六大电厂日耗煤量仍没有明显回升,电厂对于煤炭采购的积极性仍没有明显提高。

下游部分港口贸易商在前期下跌中采购量减少,价格企稳后有补库需求。

目前神华等大矿已明确表明月底前不再降价,现货市场降价压力与前期相比得以缓解。

目前商品普遍低位,煤炭市场还有补库的需求,外加上神华已表态不在降价,市场下跌空间有限。

4、味精的利润分析:

供需紧张程度决定利润空间

从近几年的数据看,08-09年利润较高,其中阜丰2009年的毛利率高达29.6%,行业总体利润较好,08、09年高毛利率吸引了大量的产能投产,这些产能在10-12年逐渐释放,在这几年的产能释放的过程过当中,虽然有小厂倒闭、关停,但是总的产能投放至峰值接近300万吨产能,09-13年期间开工负荷一路下滑,我们看到的现象09-13年阜丰的毛利率也一路走低。

直到13年下半年,行业利润才逐渐走好。

在13年毛利低谷的时候,共计去掉产能22万吨,行业开工率逐步提升,大厂优势逐渐凸显,到了14年下,行业逐渐走系那个盈利,14年12月份阜丰毛利率也达到了20%。

我们预估,按照现在的有效产能统计,目前的有效产能213万吨,如果国内需求继续维持5%的增速,国际保持35万吨的出口,我们认为15年的开工率可以达到9成。

从近期调研情况来看,梅花、阜丰两家国内龙头企业,目前处于满负荷状态。

从去年阜丰的产量来看,14阜丰年产94万吨味精(产能105万吨),扣掉搬迁的影响,阜丰去年基本上是全年满负荷生产,梅花去年也是满负荷。

限产保价:

2013年6月中旬味精行业会议召开,面对味精产能过剩,价格持续低迷逼近/低于成本线的情况,当时参会的几家大型味精企业在会上达成了一致意见:

各家企业各减产30%,以应对行业整体产能过剩、价格低迷的局面。

会前味精行业整体价格在6900-6950元/吨,而在此次会议之后,先是梅花味精率先提价,各家味精企业随即跟风提价。

国内味精龙头生产企业阜丰、梅花、莲花7月5日起先后上调报价400元/吨至7300元/吨,阜丰集团7月15日、25日两次分别涨价300元/吨至7900元/吨,7月31日梅花味精报价8600元/吨,宁夏伊品甚至报出8800元~9000元/吨的价格。

即使按照7月初提价后的全国味精均价7350元/吨,到月末上升至8400元/吨,涨幅为1050元/吨,均价环比上涨20.8%。

目前。

行业前三只要有1-2家限产,可对市场产生直接的影响。

5、味精行业利润展望:

2017年前毛利率有望突破25%

行业的供需格局以及利润空间:

随着产业的淘汰,新的供需总体保持紧平衡,味精工厂开工率维持在95%以上,毛利空间有望回到2010年之前,未来3-5年我们认为味精龙头企业毛利可达25%。

综上所述,经过三次大规模淘汰产能后供需格局渐稳,味精市场双寡头格局已形成行业进入壁垒较高,味精全球需求增速保持稳定,年复合增长约5%。

目前味精价格在低位平稳运行,8200的价格对于没有配套的味精厂而言是亏损的。

我们认为味精龙头企业的毛利未来3-5年可以逐渐回到09-10年的平均水平,2015-2017年味精价含税格可逐步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