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方向与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3292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4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 方向与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 方向与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 方向与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 方向与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 方向与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 方向与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小学数学 方向与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 方向与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 方向与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 方向与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 方向与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方向与位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方向与位置》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认识列和行,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2、使学生亲身经历由具体的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渗透坐标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2、教学重点:

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认识数对。

教学难点:

理解抽象的“数对”,并能用数对准确准确地表示出方格图中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

3、教学过程

1.用自己的方法确定位置

谈话:

同学们,你们去过军营吗?

这节课咱们一起去看看夏令营时同学们的训练情况吧。

看,这是小强那一队的队列,多整齐!

仔细观察,小强在什么位置?

想一想怎样能用准确而简练的语言把小强的位置描述出来?

(教师巡视,搜集部分学生的记录并展示。

2.用列和行的方法确定位置。

(1)认识列和行的概念。

师:

其实,像这样确定位置的时候,我们通常用“列”和“行”来表示。

那什么是列?

什么是行?

与学生明确:

确定第几列,要从观察者的左边往右数。

确定第几行,需要从前往后数。

(2)用列和行来描述位置

用列和行描述一下小强的位置。

3、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位置

(1)由实物图抽象到点子图,初步认识数对。

(2)认识数对。

让学生想一想能不能把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变得更简练一些?

比如说用数字、图形、符号等等,以小强的位置为例,同桌讨论一下。

同桌交流自己创造的方法。

全班交流。

为了大家交流的方便,我们也必须要统一起来,教师介绍数对。

(3)趣味练习

(4)由点子图抽象到方格图,深化对数对的认识和应用。

4、用数对的思想确定位置

5、课外实践作业:

搜集生活中用数对思想确定位置的信息。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方位名次“上、下、左、右”、“东、西、南、北”、“前、后”等。

学习了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

因此,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对和确定位置的练习,学生会很容易接受。

从学生比较熟悉的队列进行引入,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难度不大。

效果分析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随机抽取学生座谈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本节课上课学生。

此次调研活动听课38人次,主要从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效果评价和教学环境、设施状况等四个方面展开调查,并就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项目

序号

调查

项目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1

学生课堂

表现

携带教材、配套习题册等学习资料。

90%

10%

0%

0%

2

课堂无吃东西、交头接耳、睡觉、看课外书籍等现象。

100%

0%

0%

0%

3

课堂学习氛围活跃,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形成师生良好互动。

75%

15%

10%

0%

4

能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完成课堂练习。

90%

10%

0%

0%

5

学习效果评价

学生理解和接受授课内容。

75%

10%

5%

5%

6

教学环境设施情况

课桌椅摆放整齐、课室照明、卫生情况良好。

95%

5%

0%

0%

7

教学用具准备齐全。

90%

10%

0%

0%

8

教学设备、设施正常运行。

95%

5%

5%

0%

(二)调查分析

1、学生课堂表现

(1)第1、2项主要是从学生学习态度方面进行的调查,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

(2)第3、4项是调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听课的专注程度。

从调查结果来看,近十分之一的学生未能很好发挥主体能动性,课堂投入不够,有一位学生上课在摆弄红领巾。

2、学习效果评价

第5项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的调查,通过与学生交流,85%的学生认为可以很好的接受并理解教学内容,但仍有少数学生反映测量后再计算周长这个环节有些难度。

3、教学环境、设施运行情况

第6、7、8项主要是对课室的卫生状况、教学用具的准备情况以及教学设备、设施的运行等方面进行的了解。

从统计数据来看,对以上几方面的认可度较高。

三、结果分析

(一)打造具有个人教学特色的教学。

认真备课,把知识输入设计的具有“启发性”,让学生在自我预习的知识基础上,主动利用已有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2)转变教学观念,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更多的是启发学生,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只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

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3)对待后进生,要有耐心,持之以恒

从课上回答问题可以看出,有个别学生没有掌握好课堂教学内容,这些学生基础薄弱,教师要做好课后辅导,促其进步。

 

教材分析

《方向与位置》是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个信息窗的教学内容。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用“前后、左右、上下”来描述实际情景中物体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经验。

由此,本课通过“军营中的队列训练”这一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入“数对”知识的学习。

同时,通过对“小强在什么位置”、“你能既准确又简明地表示小强的位置吗”、“你能在图上标出小强的位置吗”这一系列问题的探索,将实际的具体情景数学化,抽象成在平面上确定位置,使学生亲身经历由“具体的实物图——点子图——方格图”的抽象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数对的意义。

评测练习

课后反思

通过充分的前期研讨和集体备课以后,我进行了上课。

课后,我校

的业务领导和骨干教师进行了研课活动。

课后反思如下:

第一,根据数对确定位置,使原来凭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

“确定位置”知识的拓展或者重新建构,有效的方法是引发学生认知的冲突。

第二,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逐步由具体形象的图片到点子图,最后到方格图,引导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经历了一个生活中确定位置的方法上升到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的过程。

有效的发展了学生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促使有效课堂的形成。

第三,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

在巩固练习时,让学生综合运用方向和数对的知识绘制平面图,不仅是对数对知识的巩固,而且是对以前所学方位知识的综合运用。

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课标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第一学期学习了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和东西南北等8个方向及认识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方向与位置”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也是第三学段进一步学习和相关知识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认识字自己的生活环境、发展空间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用数对的表示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用角度表示方向、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的能力。

同时让学生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