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最后冲刺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9486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最后冲刺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最后冲刺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最后冲刺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最后冲刺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最后冲刺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最后冲刺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最后冲刺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最后冲刺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最后冲刺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最后冲刺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最后冲刺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最后冲刺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最后冲刺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最后冲刺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最后冲刺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最后冲刺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最后冲刺卷.docx

《高考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最后冲刺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最后冲刺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最后冲刺卷.docx

高考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最后冲刺卷

2012年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最后冲刺卷

1.(2012•滨州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为了激化英法和德意两大集团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厮杀,与一向视之为“战争贩子”的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鼓励德国把战争矛头指向英法。

这种损人利己的策略是苏联一贯奉行的民族利己主义政策。

材料二1939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在凶险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与纳粹德国签订的。

这次苏德谈判之所以取得突破,主要在于慕尼黑会议后欧洲政治局势演变中双方的战略考虑。

这个条约暂时有利于苏联,但更有利于德国,不利于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对世界和平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中的观点,并指出材料二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

(6分)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这个条约暂时有利于苏联,但更有利于德国,不利于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对世界和平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4分)

【参考答案】

(1)材料一的观点: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民族利己主义政策,企图祸水西引。

(2分)

材料二的观点: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特殊背景下签订的,暂时有利于苏联,长远来看不利于反法西斯斗争和世界和平。

(2分)

方法:

全面、辩证、客观、历史地看待历史问题。

(2分)

(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苏联的备战赢得了时间;但丧失警惕,致使卫国战争初期遭受了极其严重的损失;德国避免了两线作战,助长了侵略野心;推迟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客观上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4分)

2.(2012•德州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电信联盟(1865成立)威尔逊十四点计划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成立的背景。

(4分)

材料二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要么是不听国联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理它。

 

——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国际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

试各举出一例说明“人们要么是不听国联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理它。

”(6分)

【参考答案】

(1)工业革命使各国间交往密切,世界连为整体,行业性组织建立,为国联建立奠定基础(2分);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提出(1分);战后反战和平思潮的兴起(1分)

(2)原因:

苏联、美国等大国被长期排斥在国联之外;会员国全体一致原则使制约侵略成为不可能;未宣布战争是非法的,允许会员国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战争;没有明确说明要对侵略行为做出制裁,这就给侵略行为以可乘之机。

(任答两点得4分)

举例:

20世纪30年代,国联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都没有起到制止侵略、维护和平的作用。

(举出一例即可)(2分)

3.(2012•枣庄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杜鲁门说:

“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我们的经济由于多年沉重和不适宜的战争支出受到了严重损害,我们社会的政治统一遭到破坏,几十年都不会恢复。

……根据我的判断,事后证明我们错了。

我们高估了失去越南对西方安全的影响。

——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转折点”意味着什么?

(2分)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介入越南战争的目的。

(2分)

(2)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对美国及国际局势产生了哪些影响?

(6分)

【参考答案】

4.(2012•淄博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会议(华盛顿会议)对于中国显然是很重要的。

中国的主要对手是日本。

中国非常盼望趁这个机会彻底解决山东问题,要求国际上确保中国的安全,承认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平等地位。

——《顾维钧回忆录》

材料二美国首席代表休斯对代表团成员交底的说法是他“总是赞同这样—种理论,即本国决不会由于日本对中国的任何侵略而走向战争,因此最多只能做到使日本住手。

——《太平洋历史详论》

材料三日本人坚持中日联合经营胶济铁路要求,目的是通过控制铁路,变相控制整个山东,在遭到中国代表团强烈反对后,日本人又抛出一项建议,要求中国向日本银行家筹借一笔长期贷款来赎买铁路,……用意还是要长期控制这条铁路。

……1922年2月4日,中日双方正式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中国部分收回山东主权。

——山东省情网《山东问题与华盛顿会议》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中、美、日在华盛顿会议期间关于山东问题的态度。

(6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会部分收回山东主权?

(4分)

【参考答案】

(1)中国希望解决山东问题,收回山东主权,维护国家主权,取得与其他国家的平等地位;美国反对战争,改变日本独占中国局面;日本要求中日联营胶济铁路,长期控制胶济铁路,维持对山东的独占。

(6分)

(2)中国人民不懈斗争;美英法等与日本的矛盾与干预;中国外交努力等。

(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5.(2012•吉安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18—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

……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荷兰、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

……加拿大部队到法国作战;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则跑到爱琴海上的一个半岛上……美国印第安人被派到欧洲、中东;中国劳工来到西方;非洲人则成为法国部队的一员。

——(英)霍姆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材料二:

除本盟的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

——《国际联盟盟约》第五条

(1)分析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

(9分)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国联在制止战急侵力量方面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6分)

【参考答案】

6.(2012•南昌二模)阅读下列材料:

日本参加巴黎和会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想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强占的一切权益。

……中国代表、驻美公使顾维钧驳斥了日本的立场,坚持“胶州租借地、胶州铁路及其他一切权利,应直接交还中国”。

中国还提出取消日本和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

顾维钧发完言后。

“威尔逊和兰辛、劳合·乔治与贝尔福到中国代表团处表示祝贺:

会议的新闻发布也强调中国声明受到日本以外各大国代表的一致赞扬”,但是形势很快就起了变化……日本制造舆论说,如和会不同意日本对山东的要求,日本也要仿效意大利,退出和会,不加入国际联盟。

原来不希望日本在远东势力过于强大的威尔逊为了保住国联计划,决定牺牲中国的利益,在山东问题上向日本让步。

4月23日,“三巨头”会议召中国代表到会,威尔逊对顾维钧说:

“中国代表团可以看到现在已造成的困难局面,劳合·乔治先生和克里孟梭先生不得不支持日本的要求。

”他们明确要求中国对日本做出让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指出中、日在哪一问题上发生尖锐对立,并结合有关史实说明他们各自的依据。

试从地理因素考虑,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山东争夺激烈的原因。

(8分)

(2)上述材料中,英、法、美等国对中国外交的态度前后有何不同?

为什么中国人民对这一变化激烈不满?

(7分)

【参考答案】

(1)如何处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问题。

(2分)

依据:

中国认为:

自己是打败德国的战胜国,理应收回权益。

(2分)

日本认为:

自己也是战胜国,而且早巳占据山东,中国政府也已同意。

(2分)

原因:

山东地处我国北部沿海,靠近京津地区,扼渤海进入黄河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列强控制了山东,便于控制京津战略要地,便利的交通也便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分)

(2)英、法、美的态度:

先是认为中国理应收回,并支持中国立场;(2分)后来扶持日本继承,并压迫中国让步。

(2分)因为巴黎和会支持日本的做法属于典型的

强权政治,极大地损害了中国利益;英、法、美屈从日本压力,亵渎国际公理;各帝国主义国家都是为了自身利益。

(3分)

7.(2012•大连、沈阳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欧洲军事竞赛的根本动机是什么?

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对他国实施政治压力;作为一个竞争单位,国家的最终优势总归于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一方,弱者碰壁,就像任何其他形式的生存斗争一样。

——诺曼·安吉尔《大幻影》(1909年)

材料二

作为判断一场争执的是非对错的法庭,战争是残酷、不可预测而又代价惨重的……让那些深信战争能够裁决正义的人牢记,战争的结果可能更少依赖于交战双方的正义,而更多依赖于交战双方酌狡猾奸诈。

而战争的代价则是昂贵的。

一千万名死者和两千万名伤残者……正是此案出具的用以判定罪责和处罚双方凶手的可怖判决书。

——大卫·劳合·乔治《战争回忆录》(1933~1936年)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军备竞赛”产生的影响。

(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并说明理由。

(7分。

不得摘抄原文)

【参考答案】

(1)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导致“一战”的爆发,(2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2分)导致部分国家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2分)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观点:

否定(反对)战争。

(3分)理由:

战争是残酷的。

战争很难裁决正义。

(4分)

8.(2012•威海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9年7月25日,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世界和平运动”邮票,共两枚。

右图是其中的一枚:

黑、白、黄三种不同肤色人像剪影。

材料二在这一次的大会中,通过三个中心议题的民主讨论,

确实是把国际紧张局势的总根源阐明了。

这个总根源就是追求最大利润的美国统治集团的侵略战争政策。

抗议美国侵略战争政策的情绪高涨是这次大会的一大特色。

在大会上我们不断听到了南北美洲、东南亚、中东、近东、北非以及西欧各国的代表,像波兰一样,接连控制着美国侵略政策的影响。

他们一致要求民族独立的尊重,现行战争的立即停止,正常的贸易与文化交流的迅速恢复。

——郭沫若《关于世界人民和平大会的经过和成就的报告》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世界人民为实现和平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威胁世界和平的根源是什么?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

(6分)

【参考答案】

(1)努力:

召开一系列会议,讨论世界和平问题;通过一系列呼吁和平、反对战争和军备竞赛的重要文件;举行反战和平示威等活动(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根源:

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2分)措施:

要实现真正的和平,必须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多元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推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加强国际间经济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4分)

9.(2012•太原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联虽然是各国为防止武装冲突、加强普遍和平与安全而建立国际机构的第一次尝试,但在实践中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它对二战的爆发是无能为力的……国联缺乏军队武力,所以要依赖大国援助,尤其是在制裁某些国家的时候。

有需要时,国联亦会要求大国提供军事援助。

国联缺乏执行决议的强制力,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国际制裁亦影响同样施行制裁的国联会员。

——《20世纪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国联是人们为组织一个世界性的政治和社会秩序而采取的第一个有效步骤。

在这个秩序中,人们可以超越国家传统、种族差异和地理上的阻隔看到并促进人类的共同利益。

国联作为一个工作机构来说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它所努力促进的理想,它所引起的希望,它所制定的方法,以及它所建立的机构,都已成为文明世界政治思想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影响将一直存在到人类消除国家和民族界线的融洽无间的时代。

——华尔脱斯《国际联盟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国联没能阻止“二战”的爆发。

(9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当今世界各种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事实,概括国联的历史贡献。

(6分)

【参考答案】

10.(2012•临沂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3图中英文意为“杜鲁门计划”图41973年勃烈日涅夫与尼克松的阳台对话

(1)图3表明二战后美苏关系呈现出什么特征?

(2分)对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

(2分)

有人根据图4中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亲切交谈的现象做出了如下推断:

美苏“阳台对话”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这一推断对吗?

为什么?

(3分)

材料二在后来冷战时期的两极格局中,国际秩序在许多方面都比较稳定。

(2)这一时期网际秩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有哪些?

(3分)

【参考答案】

(1)特征:

由同盟走向对抗(或冷战对峙)(2分)影响:

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2分)

这一推断是错误的。

(1分)

原因:

1973年的“阳台对话”反映美苏关系趋向缓和而非冷战结束。

(1分)冷战结束于1991年的苏联解体。

(1分)

(2)原因:

美苏两极势均力敌;形成核威慑均势;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维护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联合国发挥了一定作用。

(3分。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11.(2012•河南六市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美国提供的贷款和它后来的参战更加强了那种效果。

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

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

——《剑桥战争史》

材料二我们的目的仍和以前一样,要在世界中捍卫和平和正义的原则,与自私的无人性的权力相对抗……我们跟德国人民没有什么争吵……他们政府发动,这次战争不是出自他们的推动……这次战争的决定,正如在古代不幸的岁月中,统话者什么也不与人民商量,往往就决定了许多战争,而发动和进行那些战争又都是为了某些王朝的利益,或是为了惯于把他们的同胞用作爪牙和工具的一小撮野心家的利益……现在,我们正要对这个与自由为敌的真正敌人应战。

——威尔逊总统提请国会对德宣战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分析同盟国失败的原因(9分)

(2)材料二中,威尔逊在演说中为一战定性为:

一战是协约国集团为捍卫和平和正义的原则,为保卫自由而同同盟国进行战争的。

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6分)

【参考答案】

(1)德国遭到封锁,物资匮乏;德国军事生产拖垮了本国经济;美国对协约国提供贷款,协约国在经济实力上占有优势;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任答三点得9分)

(2)不同意。

理由:

一战是为了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抵抗侵略而参战,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6分)

12.(2012•湖北八市联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根据大战中使用坦克的经验,提出并论证了坦克制胜的理论。

他认为战争自古就是武器的较量。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武器的改进仅限于增强火力,而没有提高防护能力和机动能力,从而导致交战双方凭借工事对垒都无法突破对方防御阵地。

当时各国的工业生产虽然早已用机械动力代替了人力,但军队在战场上的运动却仍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

而坦克既有阵地防御所需要的防护力,又有阵地进攻所需要的突击力和机动力,因而在未来战争中将成为主要兵器。

材料二美国首先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揭开了海湾战争的序幕。

在大规模的空中打击中,美军飞机投掷了大量高精确度“灵巧炸弹”。

双方地面部队尚未接触,伊军前线部队已被摧毁50%以上。

依托高技术优势,多国部队使伊拉克的指挥和控制系统瘫痪后,地面部队发动进攻,仅经过100小时后,多国部队就将科威特境内和伊、科边境的伊拉克军队歼灭。

(1)根据材料一,概括富勒的军事思想,并指出这一军事思想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海湾战争的特点,并指出这些特点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8分)

【参考答案】

(1)军事思想:

指出了未来战争是机械化战争,坦克在未来战争中将成为主要兵器;进攻比防御拥有更大的优势。

(4分)原因:

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3分)

(2)特点:

空中打击成为战争的主要手段之一;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是一场高科技战争。

(6分)原因:

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在战争中的应用。

(2分)

13.(2012•江西九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20年1月国联成立时美国并未参加,国联实际由英法控制。

后来,其成员国发展到63个,但苏联被排斥在外。

自20世纪30年代起,大家对国联不再抱有希望。

在1936年至1940年期间,共有十二个国家宣布与国联断绝关系,国联已名存实亡。

(1)从成员国构成来看,国联有什么特点?

20世纪30年代起,大家为什么不再对国联抱有希望?

(6分)

材料三中新网2006年11月11日电:

联合国维和部门指出,截止十月三十一日为止,联合国派驻全球各地的维和部队人数超过八万人,创有史以来新高记录。

材料三从2000年1月起,中国应联合国的请求开始向东帝汶派驻维和警察。

……截至2010年1月,中国共向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7个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1569人次。

——摘自《联合国维和警察的由来》

(2)材料二、三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9分)

【参考答案】

(1)特点:

不具有普遍性。

(3分)

原因:

纵容法西斯侵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3分)

(2)说明:

国际局势仍然动荡不安;联合国越来越受到信赖和肯定;中国在维和行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9分)

14.(2012•邵阳第二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60年来,美国对待朝战和朝鲜的政策可用“集体遗忘,继续敌视”概括。

在美国军事史上,朝鲜战争属于“被遗忘的战争”……二战后美国对外战争多多,三年朝战,长度不及越战的三分之一,辉煌不及数月的海湾战争,国民记忆中的自然难有其位……美国政府大事化小,把朝战定义为“警察行动”,以绕过国会审理、宣战的“麻烦”。

然而越战也定义为“警察行动”,美国人何以念念不忘……朝战时期美国传媒主要以文字和广播方式报道战事,而彩电在七十年代越战高峰时期开始普及。

当时美军的监管系统还未反应过来,电视记者们已开始从越战前线实况发布战地消息。

美军方后来抱怨说,越战不是输在战场,而是葬送在美国家庭的客厅里。

——刘平《被遗忘的战争》

材料二1995年,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评价越南战争时说:

“无论是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利,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国家。

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

——《麦克纳马拉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多年来对“朝战”集体失忆的原因。

(6分)

(2)举例说明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表现。

这些“错误”有什么影响?

(9分)

【参考答案】

(1)原因:

朝鲜战争时间短;结果失败;战争期间大众传媒不发达等。

(每点2分,任写三点得6分)

(2)表现: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进行海湾战争等。

(任写一点得3分)

影响:

给美国人民带来灾难;给战争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造成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等。

(每点2分,任写三点得6分)

15.(2012•邵阳第二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作为普遍裁军一个部分的禁用核武器的协议并不提供最后解决的方法,但它还是适合某些重要的目的。

……首先,东西方之间的任何协议,就消除紧张局势来说都是有益的。

其次,销毁核武器,如果双方都有诚意去这样做了的,就会减轻对珍珠港式突然袭击的那种恐惧。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955年7月)

材料二几个世纪以来,许多伟人运用各种道德观念来分析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然而,非常奇怪的是……世界上数以百万的人们似乎在探索那些新的伦理上的指导方针,好像他们过去从来没用过,或者旧的已经没有用了……在各个地方,人们现在正在新的恐惧的阴影下生活。

因为可怕的、全球性的核浩劫的种种后果现在更加显而易见。

……毫无疑问,我们正处于动荡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种伦理,一种得以生存的伦理。

——l961年5月阿德莱·斯蒂文森在斯蒂文森基金会开业仪式上的讲话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

(不得照抄原文)(5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以来,核战争没有爆发的主要原因。

(10分)

【参考答案】

(1)观点:

东西方签署协议,禁止拥有或使用核武器,反对核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5分)

(2)日本遭受原子弹袭击的惨状;雅尔塔体制下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势均力敌;有识之士探索防止核战的途径,如呼吁新的伦理道德的创立;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监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人类共同利益的出现等。

(10分)(答出其中5点即可)

16.(2012•南阳质量评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5年西德提出了“哈尔斯坦”主义。

根据这个主义,除苏联外,联邦德国拒不承认或终止承认那些承认东德政权的政府。

……

这个不承认政策不是基于法律考虑,而是基于政治考虑。

如果认为推行这一政策的动机是法律上的形式主义,那将是一种误解或者是歪曲。

——齐世荣《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

材料二我们的东方政策实际上有三重目标:

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的关系正常化;暂时解决德国两部分的关系。

德国政府的政策在相互尊重不同社会制度的同时,寄托于这样的期待和希望,即我们能为欧洲的共同利益创造一个基础。

德意志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使我们对此负有特殊的责任。

几个世纪来,德国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我们正在努力重建这个遭到破坏的桥梁,把它建得更好,更牢固,更可靠。

——《维利·勃兰特关于联邦德国新东方政策的论述》(1969年)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新东方政策是对“哈尔斯坦主义”的重大修正。

(8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新东方政策提出的背景。

(7分)

【参考答案】

(1)哈尔斯坦主义的本质就是联邦德国在国际上代表整个德国,不承认民主德国,不同任何与东德建交的国家建立或保持外交关系(与苏联东欧长期对立)。

新东方政策旨在改善与苏联、东欧的外交关系,并以实现德国统一为目标。

(8分)

(2)背景:

国际形势相对缓和;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联邦德国意图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独立的外交,提高国际地位。

(7分)

17.(2012•西安八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1946年3月5日)

材料二

《时政评说》: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1)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开启了一个特殊的时代,为此美国采取了哪些政治军事措施?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结束后,美国能否建立一个单极世界?

为什么?

(7分)

(3)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中国应采取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