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评课稿.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95256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画杨桃评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画杨桃评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画杨桃评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画杨桃评课稿.doc

《画杨桃评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画杨桃评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画杨桃评课稿.doc

                 《画杨桃》评课稿反思                          

在我们学校与八小教学经验学习,我聆听了曾晟老师执教的《画杨桃》这篇课文,让我这个同氏家族的我受益匪浅。

这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我们稍不小心,很容易将之异化为品德课。

曾老师凭借自己超强的言语敏感度和深厚的教材解读能力,以全新的视角提炼阅读主话题:

理解“实事求是”。

老师从文本的整体性出发,通过对“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和“老师”的言行举动这“三大板块”整合推动实施建构,逐层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学会老老实实、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学会实实在在做人做事。

众所周知,语文教师不是一般的读者。

但作为特殊的读者,我们不能只负责自己的理解、感悟和感动,还要为学生搭好梯子,承担起引导学生感悟的职责,否则我们的课堂教学无法真正实现对话,无法真正拥有生命的灵性和动感。

一、精心把握细节:

细细品读曾老师的课堂,精彩之处层出不穷。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从细微处着手,让学生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进行了重点指导,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标点,抓住课文中的关键之处、精妙之处,反复读,仔细品,认真想,把感悟活动引向深入,从而使学生明白事理“实事求是”。

如引导学生理解“实事求是”的作画态度时,老师紧紧地抓住“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这一句子展开,如“自己读读这句话,可以结合其中的一个字或一个词谈谈自己的感想。

”、“你是如何理解“我”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的呢?

可以联系上文1-2段结合句子去发现。

”、“在我开始要画画的时候,我的耳畔总会想起父亲严肃地(语重心长地)说:

——”;再如探究“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过程时,老师紧紧扣住句中的标点符号,通过情境模拟、换位思考等,让学生体会同学的心理变化,从而理解“实事求是”的内涵。

从曾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她对细节的精心把握,通过层层设计,诱其深入感悟。

细节不仅仅只决定精彩,细节更决定成功!

二、匠心设计课堂: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

“如果把一只胳膊从躯体上砍下来,那就不是胳膊了。

”就阅读教学而言,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活的、有机的整体。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感知课文写什么、是怎样写的。

只有进行整体感悟,学生才能感受到课文的整体美,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

观照曾老师的这堂课,感觉整体设计精致有余,大气不足。

课堂上老师走得很急,留给学生的思维、学习空间过于狭窄,对于文本中如何实现言和理的统一有待深入思考。

对于这类说理性较强的文章,由于学生的阅历、能力的限制,教师不能过早地把深奥的道理做强行灌输,而要让学生自主地、充分地、全面地感悟文本,使她们在对文本所塑造的形象中去获得其中蕴涵的道理,从而达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效果。

《画杨桃》一课故事性很强,而且学生的态度变化尤为明显,在整体构架上,是否可以围绕“笑”展开,通过指导讲故事,以达到悟理的目的。

总之,非常感谢曾老师为我们献上这样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让我们用心去聆听课堂上生命的节奏和快感,努力寻找缩短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的金钥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