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消费课时练习9.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9545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消费课时练习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活与消费课时练习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活与消费课时练习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活与消费课时练习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活与消费课时练习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生活与消费课时练习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生活与消费课时练习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生活与消费课时练习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活与消费课时练习9.docx

《生活与消费课时练习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消费课时练习9.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活与消费课时练习9.docx

生活与消费课时练习9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课时作业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时间:

45分钟 分值:

60分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28分)

1.同等价位的商品,消费者往往关注其功能和质量;相同功能和质量的商品,消费者往往关注其价格。

这是因为(  )

A.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B.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

C.质量和价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D.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解析:

功能和质量体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消费者之所以既关注商品的功能和质量,又关注商品的价格,是因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答案:

D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这表明(  )

①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已不再是商品了

②货币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

③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④货币可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A.①③B.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此题考查对货币本质的理解。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而一般等价物可以和一切商品交换,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是商品,是财富的象征。

从货币的定义上看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因此,货币是商品。

组合型选择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解答此类题,比较适合采用排除法,前提条件是对排除项或应选项有十足的把握。

本题中,依据货币的含义即可排除含①的选项,从而降低选择的难度。

答案:

D

3.暑期的到来使旅游业再次迎来了旅游高峰期,国内旅游人数暴涨的同时,出国旅游也在近两年火爆兴起,不过,随着互联网上旅游资源信息网站的不断增多,人们越来越乐意于通过网络购票平台购买各地景点的门票。

这种网络购票服务中(  )

①货币在履行流通手段职能

②是货币在履行支付手段职能

③使用的是虚拟货币

④使得商品交换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①④

解析:

电子门票的销售使得商品交换借助了网络,方式更新,④正确;电子货币支付的也是现实中的货币,③错误;货币执行的是流通手段的职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故①正确,②错误。

答案:

D

4.有位老农问马寅初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笑着说:

“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挑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间,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欠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

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

这时书生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

你看,店主一文钱也没赚到,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所以,钱的流通越快越好,这就是经济学。

”在这个故事中,货币所发挥的职能有(  )

①价值尺度 ②流通手段 ③支付手段 ④贮藏手段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

“标价十两银子”体现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书生拿出十两银子住店体现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店主拿银子到米店付欠单等体现出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故①②③正确;贮藏手段职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④不合题意。

答案:

D

5.自从货币产生之后,货币的形式不断发展变化。

在货币的各种形式中,更容易发生通货膨胀的是(  )

A.铸币B.商品货币

C.纸币D.黄金

解析:

不管是铸币,还是商品货币、黄金,它们都是实物,都是具有一定价值的东西,所以不论如何交换,都不易发生通货膨胀。

而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它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因为它是由国家发行的,印制方便快捷,所以更容易发生通货膨胀。

答案:

C

6.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是(  )

A.2.5千克苹果可以卖10元钱

B.用10元钱购买了2.5千克苹果

C.购买2.5千克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钱

D.先付款10元钱,预订2.5千克苹果

解析:

价值尺度通过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A项属于商品的价格,故属于价值尺度职能。

B项属于流通手段。

C项属于支付手段。

D项属于流通手段。

答案:

A

7.马克思说: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这表明(  )

①金银最适合充当一般等价物

②金银不是唯一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③作为一般等价物,金银和贝壳的本质是相同的

④金银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成为货币的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解析: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当一般等价物固定为金银时,货币便产生了,①④正确分析了金银与货币的关系,可入选;②③都没有直接分析金银与货币的关系,与题意不符合,应舍去。

答案:

D

8.早期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有牲畜、布帛、贝壳、象牙等,但历史上后来选择由贵金属固定充当是因为(  )

①商品交换的发展使金银成为一般等价物

②金银的体积小,价值大

③金银具有不易磨损、易分割、易保存和易携带的特点

④人们乐于接受金银,它是交换媒介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金银取代了牲畜,布帛、贝壳、象牙等一般等价物,说明金银具有这些一般等价物所不具备的优点,②③是金银的优点,当选。

答案:

B

9.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作为国家应该这样发行纸币(  )

A.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国家可以多发行人民币让人们去消费

B.为让人民币的购买力增大,提高人们的购买力水平,国家可以少发行人民币

C.国家为了政府的需要,可以随意发行人民币

D.国家应根据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来发行纸币

解析:

纸币发行必须依据客观经济规律。

发行过多会导致通货膨胀,过少则造成通货紧缩,于国于民都是不利的。

答案:

D

10.市场上流通的纸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

这是因为(  )

A.纸币本身没有价值

B.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一定的

C.纸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

D.流通中纸币多少都会引发通货膨胀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货币流通规律,由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是由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决定的,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现象,故选B。

答案:

B

11.假定某国待售商品2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50元,假定该年每1元纸币平均流通3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是________亿元;当年由于该国政府多发行纸币使商品价格上涨25%,商品价格上涨后流通中的货币量是________亿元;当年该国多发行纸币________亿元(  )

A.1000、1250、250B.1200、1500、300

C.1000、1200、200D.1300、1570、270

解析:

根据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公式:

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没有涨价前需要的货币量是20亿件×150元÷3=1000亿元;涨价后需要的货币量是(20亿件×150元×25%+20亿件×150元)÷3=1250亿元,故该国当年多发行纸币1250-1000=250亿元。

答案:

A

12.货币最早是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

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产生了纸币和电子货币,并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

纸币和电子货币(  )

①前者由国家发行后者由商业银行发行

②可应用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领域

③比货币的使用范围更广

④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纸币和电子货币都可用于社会再生产的各个领域,②当选,同时,二者都可以执行货币的基本职能,④当选,C项正确;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但电子货币除了由商业银行发行之外,有些非银行机构也可以发行电子货币,故①不选;③表述错误。

答案:

C

13.对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出的商品供不应求,致使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B.生产出的商品供大于求,必须大量发行纸币

C.纸币的发行量不能满足流通中所需的数量

D.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数量

解析: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若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可见A表述错误,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答案:

D

14.在下列选项中,对于增加纸币发行量、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三者关系的正确说法是(  )

A.只要增加纸币量,必然引起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

B.物价上涨总是因为增加纸币发行量引起的,其本质是通货膨胀

C.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必然会引起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

D.物价上涨必然导致增加纸币发行量和通货膨胀

解析: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经济现象,势必会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是在纸币流通领域出现的经济现象,“通货”指的都是流通中的纸币,都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作为衡量标准。

A、B、D三项说法过于绝对,是错误的,故不选;只有C项正确。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32分)

15.(16分)一辆汽车价值80万元人民币,小王首付60万元把车开回了家,5年后付清了其他20万元。

可是这时小王的企业破产了。

他不得不把汽车卖给了一位美国人。

美国人在中国花了10万美元买了这辆车。

这时黄金价格上涨,于是小王用10万美元兑换成人民币买了黄金,存入了银行。

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执行了哪些职能?

答案:

一辆汽车价值80万元人民币,这里的货币执行了价值尺度的职能;小王首付60万元,把车开回了家,5年后付清了其他20万元,这里的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小王用10万美元兑换的人民币买了黄金并存入了银行,这里的货币执行了贮藏手段的职能。

16.(16分)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商品生产者总是先卖出自己的商品转化成人民币,再用人民币去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

(1)人民币为什么能够购买其他商品?

(2)有人认为,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国应该多发行人民币。

这种观点对吗?

为什么?

解析:

本题取材于现实经济生活中常见的购物这一经济活动,运用了图画的形式,现象直观,这也是新课标教材的一大特色。

(1)问考查人民币的作用和职能;第

(2)问考查纸币发行的规律,人民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

答案:

(1)人民币是由我国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它在市场上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

所以,人们持有人民币就能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人民币的这种职能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

(2)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国家有权发行人民币,但不能任意印发,它的发行量受纸币发行规律制约。

如果人民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实际货币量,就会引起人民币贬值,出现通货膨胀。

这样不仅不能增加财富,还会影响人民生活和经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